不动产赠与合同书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不动产赠与合同书

论赠与合同的性质

摘要:赠与古已有之,古代赠与关系多以伦理道德加以调整。伴随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法律制度逐渐健全。赠与关系也通过立法法制化。但是关于赠与合同性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还是诺成合同的确立是否会极大的影响受赠人与赠与人的利益平衡。我国合同法对赠与合同的司法解释的是否有矛盾。这些问题本文都将一一进行论述。

关键词:赠与合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

一、赠与合同的立法价值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一定基于维护主体间利益均衡的目的,只有维护了主体间的利益均衡,法律这一需要人们普遍遵守的准则才有了存在的意义。赠与合同作为一种典型的无偿合同,受赠人不需要做出对等的义务即可获得利益。而有偿合同,主体双方相互享有权利和义务,法律只要对双方的的权利义务做出约束力即可很好的维护了主体间的利益均衡,但是赠与合同作为无偿合同如何维护双方的利益均衡呢?纵观世界各国立法可以发现无不是以维护主体双发的利益均衡这一价值为出发点的。

(一)法国法。《法国民法典》第931条之规定,未依法具备公证形式的赠与合同原则上无效。因此在法国法之形式上,赠与为要式合同。

(二)德国法。《德国民法典》第518条第1款规定,为使以赠与的方式约定履行给付的合同有效,约定须经公证人公证;第2款规定,缺少前款规定的方式的,可以通过履行约定的给付加以补救。所以德国法将赠与合同归于了要是合同,具有实践合同的性质

(三)意大利法。《意大利民法典》第782条第1款规定,赠与应当以公证的方式作出。如果赠与的标的是动产,则只有赠与人在公证书中指明该动产的价值,或者在另外一份由赠与人、受赠人和公证人共同签署的文书中指明该动产价值的情况下,赠与才有效。第783条第1款规定,即使未依公证的方式进行,但只要进行了交付,则价格低廉的动产的赠与有效。

(四)日本法。《日本民法典》第549条规定,赠与因当事人一方表示将自己财产无偿给与相对人的意思,相对人受诺而发生效力。根据该规定,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赠与合同即发生效力。显然,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并且,根据第550条之规定,对书面赠与,赠与人不得撤销;而对非书面赠与,在合同履行前,赠与人得行使任意撤销权撤销赠与,日本将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合同,但是做出了赠与人具有任意撤销权的权利,做出了优于赠与人的规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国虽然对赠与合同性质定义不同但是都是基于维护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就默认意义上的司法解释而言,由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一般都是做出优于赠与人的规定。但个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做出维护赠与人的规定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一般我们认为受赠人不承担义务,赠与人单方面负有交付义务,但实质上并非如此,现在的捐赠活动,赠与人所得到的无形财产的价值比他赠与的财产的价值还要大。不过总的来说,无论是否做出优于赠与人的规定最终都是基于维持利益均衡。

二、各国为了维护赠与合同主体双方的利益均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保护赠与人利益

第一,规定赠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原则上有先后区别。不管是将赠与规定为实践合同或是要式合同,其主要目的都是赋予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实现前以悔约权,使赠与人不致因情绪冲动,思虑欠周,贸然应允将不动产等价值贵重物品无偿给与他人,做出优于赠与人的司法解释。

第二,减轻赠与人的负责事由。在采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例下,债务人应就其一切过错承担责任。鉴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各国及地区立法往往规定赠与人仅仅只需承担重大过失责任。

第三,缩小了赠与人的承担责任范围。在一般的合同中,债务人应依完全赔偿原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各国民法做出了赠与人只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

第四,减轻了赠与合同对赠与人的拘束力。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民法,包括《合同法》在内都规定了赠与的任意撤回和法定撤回制度。赠与人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可行使任意撤回权,从而不受已生效的赠与合同拘束。而在具备法定事由时,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得依其意思撤回赠与合同。如赠与尚未履行,赠与人自得拒绝履行;如赠与已经履行,则受赠人受领赠与物无法律上原因,赠与人得以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赠与物。

第五,赋予赠与人以穷困抗辩权。穷困抗辩权是情势变更原则在赠与合同中的具体体现。在赠与合同成立后,遇有特定情势时,如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赠与人可行使穷困抗辩权,免除其赠与义务

第六,减轻赠与人担保的责任。由于赠与人所赠财产以现有之状态为准以及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法以及《合同法》均规定,赠与之物或权利有瑕疵的,赠与人原则上不负担保责任。除非故意不告知瑕疵或保证无瑕疵时,赠与人对受赠人因瑕疵所生之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二)保护受赠人的利益

第一,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一经成立既生效,即为要个的诺成合同。受赠人具有请求交付权。由于赠与人大多获得了某种利益不管是无形的经济利益还是声望等都有必要保护受赠人获得合理的利益。

第二,由于赠与人的故意过错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受赠人有请求赠与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权利。

三、赠与合同的性质探究

当我们做出赠与合同是基于维护赠与双方的利益均衡的判断时,到底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时就有了依据。如果我们判定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我们会发现既然合同成立尚未生效,何来撤销权一说,撤销权必定对应于已经生效的合同。仅这一条判定赠与合同非严格意义的实践合同,如果判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但很多时候明显未达到维护双方利益的目的。所以不能将赠与合同一刀切地规定为单一的诺成合同或单一的实践合同,而是应该采取灵活的区别处理的作法。比如可以做出以下规定

第一,赠与合同是一种效力较弱的诺成合同。《合同法》对于赠与合同的性质明确规定为诺成合同。因赠与自受赠人表示接受该赠与时生效,不以接受赠与物为生效要件。但这种诺成合同的效力较弱。

第三,口头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书面赠与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口头赠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不仅需要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而且需要有赠与物的实际交付。而当事人如以书面形式订立赠与合同,表明其意思表示已较慎重,一旦达成书面协议,赠与合同即已成立,而无需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其成立要件。

第四,动产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不动产赠与合同是诺成性合同。

第五,赠与合同原则上为实践性合同,诺成性为例外。

四、总结

不论是实践性还是诺成性最终都是为了维护赠与双方的利益均衡,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偏失。争论赠与合同到底的归属问题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只要我们将具体的问题具体规定,维护了主体间的利益均衡,那么争论赠与合同的性质实际都是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君易军.论我国合同法上赠与合同的性质.武汉:法商研究,2001.

[2]薛文成.关于赠与合同的几个问题.北京:清华大学学报,1999.

[3]程维云.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分类标准的探究.河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尹中安.赠与合同三题.江苏: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5]原琳.赠与合同的性质:诺成性抑或实践性.法制与社会。2009.

作者:陈丽波

第2篇:浅议赠与合同撤销制度

摘 要:赠与合同的撤销,是指赠与人在赠与合同生效后,依照法律的规定撤销该赠与合同,使之归于无效的行为。由于赠与合同是单务无偿合同,为保证赠与人的利益,法律赋予赠与人有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我国合同法规定了赠与的任意撤销、法定撤销、穷困撤销(又称穷困抗辩、紧急需要抗辩、拒绝赠与之抗辩或赠与履行之拒绝)。

关键词:赠与合同;诺成合同;任意撤销

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

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这就是赠与的任意撤销。该撤销之所以有“任意”之名,在于对于非经公证之赠与以及非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而言,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无须任何理由,即可撤销。

(一)赠与的财产权利尚未转移

任意撤销的财产只能在财产合同履行之前及时,即以前没有转让的财产权。为什么财产可以以电力转移为标准任意撤销?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在财产合同成立后,捐赠者在接受财产的材料,经济或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撤销了财产,特别是如果收件人已接受财产。如果捐赠者必须归还有天赋的财产,则捐赠者取消财产,这对接受者是不公平的,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虽然财产是捐赠者的单方面无偿行为,但在这种情况下,捐赠者撤回财产也可能对接受者造成某些损害并对社会道德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平衡财产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合同法对财产合同被撤销后转让财产前必须作出的财产加以限制。 “优先财产权转让前”不仅包括优惠财产未交付给收件人,还包括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手续,而且优惠财产已经交付给收件人,但它应在不处理财产所有权转移程序的情况下处理。如果有天赋的财产已转让其权利,则捐赠者不得随意撤销该财产。如果部分资优财产已转让其权利,则任意撤销的财产仅限于未转让其权利的部分,以维持财产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稳定性。

(二)须非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合同法》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即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销权。对于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来说,赠与人不仅负有承诺赠与的法律义务,而且负有赈灾扶贫救困的道德义务。

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

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是指在出现法律规定的可以撤销的特定情形时,赠与人取得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发生下列事由时,赠与人或其继承人、代理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赠与:

(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如果收件人严重侵犯了捐赠者或捐赠者的近亲,这表明财产合同所依据的情感基础将不复存在,并且根据它,财产合同也将失去其意义。因此,法律赋予捐赠者有权撤销财产。此要求要求:首先,必须侵犯收件人。收件人的侵权行为不仅限于直接侵犯捐赠人或其近亲的个人法律利益。收件人有侵犯国家利益或社会法律利益的罪行,如妨碍选举,诬告,伪证,伪造等。同时也适用于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罪行。第二,侵权的对象是捐赠者或捐赠者的近亲。第三,违反行为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而不是轻微的一般违规行为。什么是严重违规行为,中国的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中国台湾的民法规定,接受者的行为必须在刑罚处罚的范围内。如果只是一般性侵权并且不构成犯罪,则不会发生撤销捐赠者的权利。法国民法规定,“当受让人犯下虐待,轻罪或侮辱捐赠者的罪行”时,如果接受者有义务采取行动,有天赋的人可以撤销该财产。意大利民法典规定,“只有当接受者违反本法第463,2和3条的规定,或者如果接受者故意严重伤害捐赠者或故意赠送财产,则属于严重损害财产的情况该人的遗嘱是允许以财产合同所依据的情感基础为受害者的任何行为。这里不仅包括受益人对捐赠者及其近亲的犯罪行为,还包括受让人对捐赠者及其近亲的道德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二)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如果受赠人没有扶养能力或丧失了扶养能力的,则其不履行扶养义务有客观原因,赠与人不具有撤销赠与的法定权利。

(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这一要件要求:财产合同规定收件人有一定的义务;捐赠者已将财产送给收件人;收件人不履行财产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在有义务的财产合同中,接收方应履行商定的义务。在捐赠者将有天赋的财产交给收件人之后,如果捐赠者未能履行其义务,捐赠者可以撤销财产。一些学者认为,如果附加的义务由于收件人的优点而未能履行或不必要,则捐赠者不得撤销该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2条没有区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因,也存在一些缺陷。在此,笔者还认为,当收件人由于收件人不能归属于收件人而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捐赠人可能不行使撤回权。

三、赠与合同的穷困撤销

中国“合同法”第195条规定:“如果捐赠者的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并严重影響其生产或管理或家庭生活,他可能不再履行财产义务。”本文的规定实际上给捐助者“困难”。“不遵守权”意味着“穷人和辩护”。贫困防御的权利也被称为辩护的迫切需要,拒绝辩护权或拒绝给予的权利,是财产合同中情况变化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订立财产合同后,在特定情况下,捐赠者可以行使贫困权,并拒绝履行其对收款人的义务而无需偿还债务。“德国民法典”第519条规定:“由于在危机时刻经常履行生计或法律支持义务,财产可能拒绝履行。”台湾民法第418条规定:“财产和赠品在那之后,经济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财产对他或她的生计有重大影响,或者阻碍他的维护义务的表演者可能拒绝履行财产。

事实上,根据诚信原则,财产合同具有在双方协议确立后限制捐赠者的效力。无论财产有什么变化,都应该根据合同进行,但由于财产合同是单一合同,“自我克制是一个人”“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道德规范太高了对普通人的要求。因此,当捐赠者的财产状况恶化时,法律就本着人性的精神创造了“不履行贫困权”,使捐赠者“首先寻求自我实现,然后寻求人民”和“第一代”和后代。由此可以看出,捐赠者的“穷人的不履行”实际上是对弱者的同情的道德规定。

但仅仅给予捐赠者不良的防御并不足以保护捐赠者的利益。因为贫困的辩护权不允许捐助者要求归还财产作为撤销权。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捐助者处于两难境地,经济极度恶化,难以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财产义务的履行被停止,也无法帮助他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捐赠者是否有权撤销已经执行过的部分?笔者同意这些学者的观点,即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考虑的精神应该赋予捐助者除了辩护权之外的拯救贫穷的权利。只有这样,捐赠者才能要求收件人归还财产,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捐助者的生活困境。

作者:郭雅丽

第3篇:论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摘 要:赠与合同是无偿的单务合同,仅一方当事人即赠与人负给付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即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价给付义务。这一合同关系本身是不符合交易公平,不符合正义,亦不符合人性的。因此,为均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赋予赠与人撤销权。我国《合同法》将赠与的撤销权明确区分为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并对任意撤销权的行使及限制、法定撤销权的“法定事由”作了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赠与合同的性质、赠与人之撤销权的种类及行使的事由进行研究,进而对撤销权人在什么情况下行使撤销权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以及赠与人行使撤销权是否应对受赠人信赖利益的损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赠与合同;诺成合同;任意撤销权;法定撤销权;受赠人信赖利益

一、赠与合同撤销权的概述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是指在赠与合同法律关系中法律赋予赠与人的撤销权利。赠与合同最典型的两个法律特征是无偿合同和单务合同,仅一方当事人即利益出让方的赠与人负给付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即获得利益方的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价给付义务。这一合同关系本身是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也是不符合人性的[1]。因此,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就是为了解决赠与人与受赠人权利义务失衡问题。根据撤销权自身性质的不同,分为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

二、赠与合同之任意撤销权

(一)任意撤销权的概念。任意撤销权是指在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移转前,赠与人基于其意思而撤回赠与的权利。之所以称之为“任意撤销权”,是因为除了经公证之赠与和具备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外,赠与人在将赠与物权利移转至受赠人之前,不需要任何理由,即可撤销[2]。

(二)任意撤销权与赠与合同性质的关系。各国立法中普遍设有法定撤销权,而设有任意撤销权制度的国家却寥寥可数,只有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我国大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赠与权的任意撤销与赠与合同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权利的任意撤销与赠与合同的诺成性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只有在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的立法体制下,才存在任意撤销权制度。

任意撤销权的本意其实是通过放宽对赠与合同的约束力,实现厚待赠与人的目的,最终实现公平与正义[3]。因此,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林秀雄曾说过,已生效力之赠与契约,未交付赠与物前,赠与物得撤销其赠与,此乃因赠与之无偿性或非交易性之本质所生法得拘束力之否定结果[4]。若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则在赠与财产所有权移转之前,赠与合同是未成立未生效的,赠与人不负有给付义务,这足以保护了赠与人的利益。因此,在赠与合同的性质上采用实践性的民法中,设置任意撤销权制度可谓画蛇添足,没有任何意义。而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时,虽然在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赠与财产的意思表示一致时赠与合同即成立,但如果在立法上赋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则在移转赠与财产所有权之前,即在未办理不动产登记以前、动产交付以前,允许赠与人任意撤回赠与,而导致赠与合同溯及既往地归于无效,这样便达到了厚待赠与人并实现了均衡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利益关系的目的。这表明,只在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性合同的前提下,任意撤销制度才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在研究赠与合同的性质时,应该与任意撤销权制度相联系,这样才能分析出正确的结论。

(三)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86条的规定[5],赠与人在行使任意撤销权时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一是时间条件,即赠与人撤销赠与的前提是赠与物权利尚未移转。具体而言,赠与物为动产的,赠与人须尚未交付动产;赠与物为不动产的,赠与人须尚未办理移转登记。二是范围条件,即必须是非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非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其目的是为了激励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若不制约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权利,则无益于倡导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新风尚。而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目的是为了履行道德义务,如对于无法定抚养义务的亲属,因受赠人对其抚养而为之赠与,若不对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加以限制,则不利于维护道德观念。此外,经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对于赠与已进行为反复思量,在进行公证的过程当中,公证员也都会详明其赠与行为的法律意义和有关法律后果,并且公证是由国家机关所实施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应由当事人随意否认其效力,所以法律同样禁止赠与人任意撤销其赠与。需注意的是,即使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也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唯有当赠与采用比书面形式要求更高的公证形式时,赠与人才不能行使任意撤销权。这一立法体现了对赠与合同效力判断的价值弱化 。正如谢哲胜先生所认为,因无偿契约不符合均衡正义,在义务人未履行前,效力愈弱愈好,对于书面赠与亦得撤销的结果,自是乐观其成[6]。

(四)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方式。撤销权属于形成权,撤销为有相對人的单独行为,因此,赠与人撤销的意思表示到达受赠人即可产生撤销赠与的效力。且对于任意撤销权,赠与人在将赠与财产权利移转前均可行使,故其不因除斥期间的届满而消灭,也没有消灭时效的适用。

三、赠与合同之法定撤销权

(一)法定撤销权的概念。与任意撤销权不同,法定撤销权的行使条件系由法律明文规定,该权利只有在法定事由出现时才允许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行使之。至于赠与合同是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订立、标的物是否交付或登记都不影响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权。立法赋予赠与人法定撤销权的原因在于,赠与本身是赠与人无偿赠与财产,而受赠人纯获利益的行为,若受赠人接受赠与后不知履行义务,相反还侵害赠与人的利益,此时要求赠与人继续履行赠与财产的义务,是非常不公平的,而行使法定撤销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责罚受赠人的不知恩义行为或不履行义务行为。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权是对任意撤销的补充和完善。

(二)法定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我国《合同法》第192条对法定撤销权的行使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民法上,受赠人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行为以及受赠人不履行对赠与人的抚养义务的行为被称为受赠人不知恩义行为。此种情况下,行使法定撤销权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受赠人实施了侵害行为。受赠人的侵害行为不以直接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个人法益为限,受赠人如犯有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法益之罪,若其间接或同时触犯侵害个人法益之罪,仍然可以适用[7]。第二,受赠人所侵害的必须是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此外,还应考虑该近亲属与赠与人的感情关系状况,虽然亲等较疏,但感情关系非常密切,仍可视为近亲属。如果受侵害人不是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则不存在法定撤销赠与合同的情形。第三,侵害行为应达到严重的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受赠与人的侵害行为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赠与人才能够行使该法定撤销权。若仅为轻微程度的侵害,则不得行使之。这里,我国只规定"达到严重程度”,"严重”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过于抽象,比较主观,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所以,我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将"侵害行为”的程度明确给出法律限定。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此种情况下,赠人行使法定撤销权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从立法赋予赠与人以撤销权目的看,扶养义务应包话法定扶养义务和约定扶养义务两种形式。但我国合同法在立法上对受赠人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情形有专门规定,具体规定在《合同法》第192条第1款第3项中。故该处的扶养义务应仅为法定扶养义务。广义的扶养义务具体应包括扶养、抚养和赡养三种类型。第二,受赠人拒不履行扶养义务。这主要是指受赠人因某种主观目的,故意不履行抚养义务。第三,受赠人有抚养能力。相反,若受赠人无能力则没有履行抚养义务,不属于此处所说的受赠人不履行抚养义务,赠与人也不得行使法定撤销权。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该赠与必须是附义务的赠与。附义务赠与是赠与合同的一个特殊种类[8],受赠人所履行的赠与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并不与赠与人履行的无偿给付财产的义务构成相应的对价关系,但赠与合同目的的实现必须以受赠人履行所附义务为前提,因此受赠人若不履行合同义务,则赠与人有权行使法定撤销权撤销赠与。第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此处,值得考虑的是,当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是由于不可归责于受赠人的事由所致,那么赠与人还能否行使撤销权呢?笔者认为赠与人基于此情况不得行使法定撤销权。第三,赠与人与受赠人约定的义务必须具有合法性。若约定的义务违背社会秩序和善良风俗或违反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也就不存在撤销的问题了。

(三)法定撤销权的行使主体。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一百九十三第第一款的规定,可以将法定撤销权的行使主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赠与人本人,另一类是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上述两类撤销权人行使法定撤销权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受赠人行为违法。若受赠人的行为合法,即不属于行使法定撤销权的法定事由;第二,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第三,受赠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与赠与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丧失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该法定撤销权只能由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行使,他人无权行使。

(四)法定撤销权的效力。在具有法定事由时,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可以依其意思表示行使法定撤销权撤回赠与合同。撤销权人在行使撤销权时,应将撤销赠与的意思表示通知到受赠人。该意思表示不要求为明示,也可以为默示。例如,赠与人没有明确表示对赠与进行撤销,而是要求受赠人交付赠与的财产,此为默示的意思表示。撤销权为形成权,撤销权人一经行使该权利即发生赠与合同溯及既往归于消灭的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第194条的规定,如果赠与人尚未交付或登记赠与财产时,赠与人自得拒绝履行;如果赠与合同已经履行,受赠人取得的赠与财产则没有法律依据,依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撤销权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

(五)法定撤销权的消灭。(1)除斥期间的经过。撤销权为形成权,若撤销权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利就使可撤销的赠与长时间处于履行上的不稳定状态,以至于影响合同效力的不稳定,不利于财产移转和利用,所以行使撤销权不能没有时间限制。我国《合同法》第192条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我国《合同法》第193条规定,“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这两条所规定的“一年”或“六个月”期间即是法定撤销权的除斥期间。除斥期间经过后,撤销权人的法定撤销权即归于消灭。除斥期间属于不变期间,不能延长、中止或中断。

(2)赠与人的宽恕。宽恕是指原谅受赠人的行为而不予追究,如果赠与人宽恕受赠人的忘恩负义行为,则其法定撤销权归于消灭[9]。

(3)赠与人抛弃撤销权。这里涉及赠与人的预先抛弃问题。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民法都规定法定撤销权不得预先抛弃,如意大利、我国澳门等。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保护赠与人的利益。虽然赠与人不可以预先抛弃法定撤销权,但赠与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后是可抛弃的。如德國民法第533条规定上:“撤回权只有在背离行为已为撤回权人所知时,才可以抛弃。”

(4)受赠人死亡。撤销权人的法定撤销权,必须在受赠人生前行使,这样才能产生撤销赠与之法律效力。撤销权人不得向受赠人的继承人行使撤销权。若撤销权人在受赠人生前并未行使撤销权,则法定撤销权因受赠人的死亡而消灭。

四、受赠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一)信赖利益的内涵。信赖利益是指信赖的一方当事所既存的,因信赖他方行为而做出相应回应所损失的利益[10],正如马新彦先生所认为:“信赖利益是指对合同或要约赋予了信赖的一方当事人所固有的,因信赖可能或已受到损失的利益,包括财产利益和机会利益。”[11]传统理论中,合同不存在就不存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那么缔约一方当事人因信赖所受到的损失就不能依法得到赔偿,这是与交易的公正正义相违背的。于是,1861年耶林率先提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解决了在缔约中无过错的一方因信赖另一方所产生损害赔偿问题。随着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研究,法律也开始对信赖利益进行了保护。

(二)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制度中受赠人的信赖利益应得

到保护。一般情况下,赠与合同在成立生效后,受赠人会为受领赠与物进行准备,当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时,受赠人为接受赠与而支出的经济上的花费,可能由于赠与人的撤销赠与而落空,继而遭受利益上的损失。那么,在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的立法体制下,赠与人是否应该对受赠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承担责任呢?针对此问题,我国有学者已相当正确地指出,受赠人因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所受的利益的损失,是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亦违背了立法的规范意图。因此,需要对《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作出目的性限缩解释,也就是说应限制撤销权行使的效力,赠与人原则上是可以行使撤销权的,但行使撤销权并不能完全排除其责任,对于因此而给受赠人造成的损失,赠与人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受赠人的信赖利益应受到法律保护,有三个原因:第一,受赠人产生了合理的信赖。受赠人对赠与人的信赖是基于对赠与人道德品质的信任,认为其会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此做出的一些准备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对合理信赖的保护是法秩序的基本要求,也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对赠与人赠与产生了合理的信赖,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不利于保护受赠人的利益。从受赠人的角度分析,在赠与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后,受赠人因为信赖赠与人的意思表示,而为接受赠与做了准备并支付了相应代价。在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撤销赠与之时,如果赠与人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则受赠人必定因赠与人的言而无信而遭受一定的损失。这对受赠人的是不公平的,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判断。第三,在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的法制下,赠与人也应对受赠人信赖利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若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赠与人在转移赠与财产所有权之前,赠与合同是未成立的,处于缔约阶段,此时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对受赠人造成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受赠人完全可以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请求赠与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若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受赠人也因为信赖赠与人的意思表示而遭受经济损失,则赠与人不承担责任是不符合情理的。任何法律制度的设立追求的都是维护诚信、保障公平,不同的法律制度可能具体的规则不同,但价值判断应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认为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的法律体制下,赠与人虽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却也应对受赠人所受之信赖利益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受赠人之利益不应因赠与合同性质的不同而受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赠与合同的撤销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两种情况,其中,撤销权人行使法定撤销权是因受赠人有过错所致,责任应由受赠人自负,而撤销权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时,通常受赠人是没有过错的,是撤销权人单方不履行赠与义务,此时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撤销权人应赔偿受赠人基于信赖利益的损失。也就是说,只有任意撤销权制度下才存在受赠人信赖利益受保护的情形,法定撤销权不适用。

参考文献:

[1] 参见谢哲胜:“赠与的生效要件”,载《台湾法研究参考资料》

[2] 江朝国:“保险法第一百零五条之撤销概念在民法撤销体系上之解释”,载《万国法律》第121期

[3] 黄建中:《合同法分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頁

[4] 林秀雄:“死因赠与之撤回”,载《月旦法学杂志》第16期

[5] 我国《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6] 参见谢哲胜:“赠与的生效要件”,载《台湾法研究参考资料》1998年第8期

[7] 邱聪智:《债法各论》(上册),台湾1994年版,第245页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0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9] 黄建中:《合同法分则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10] 刘丽红:《论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制度之完善》,宁波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11] 马新彥:《信赖与信赖利益考》,《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第77页

作者:包佳琦

第4篇:不动产赠与合同书

合同编号:_________

赠与人: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受赠人: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为明确双方本次赠与不动产行为的权利义务,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赠与财产

赠与人将其所有的_________(写明标的物)赠送给受赠人,其所有权证明为:_________(写明证明赠与人所有权的证据名称)

第二条 赠与财产的状况

名称:_________

数量:_________

质量:_________

价值:_________

位置:_________

第三条 赠与目的:_________

第四条 赠与财产的交付

赠与人会同受赠人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到_________(写明具体的不动产产权登记机关名称)进行赠与的不动产移转登记及转让手续。

第五条 手续办理

受赠人应在_________(写明具体的期间)期限内办理所有权转移的手续,逾期不办的,视为拒绝赠与。

第六条 权利保证

赠与人确认本件赠与不动产土地及房屋,在赠与前并无积欠税金,倘有赠与人应负责缴清。

第七条 费用负担

受赠人无须向赠与人支付任何费用,但与移交上述房屋有关的费用包括到有关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费用以及有关契税应由受赠人负担。

第八条 赠与的撤销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

第九条 赠与物的交付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第十条 赠与物的损毁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赠与物的瑕疵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

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赠与的撤销

1、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4)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并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

(5)_________。

2、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第十三条 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全部通知以及双方的文件往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要求等,必须用书面形式,可采用_________(书信、传真、电报、当面送交等)方式传递。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2、各方通讯地址如下:_________。

3、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否则,由未通知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 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任何一方需变更本合同的,要求变更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后,双方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发出_________天内)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该协议将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经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任何一方无权变更本合同,否则,由此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五条 合同的转让

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外,本合同所规定双方的任何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在未经征得另一方书面同意之前,不得转让给第三者。任何转让,未经另一方书面明确同意,均属无效。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在不可抗力事件妨碍其履行期间应予中止。

2、声称受到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通知另一方,并在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_________日内向另一方提供关于此种不可抗力事件及其持续时间的适当证据及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书面资料。声称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其对本合同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一方,有责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消除或减轻此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应立即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如何执行本合同。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双方须立即恢复履行各自在本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如不可抗力及其影响无法终止或消除而致使合同任何一方丧失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则双方可协商解除合同或暂时延迟合同的履行,且遭遇不可抗力一方无须为此承担责任。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4、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受影响一方不能合理控制的,无法预料或即使可预料到也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并于本合同签订日之后出现的,使该方对本合同全部或部分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任何事件。此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台风、地震,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不论曾否宣战)、**、罢工,政府行为或法律规定等。

第十七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条款内容不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本合同的原则、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及关联条款的内容,按照通常理解对本合同作出合理解释。该解释具有约束力,除非解释与法律或本合同相抵触。

第十八条 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 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条 本合同自_________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赠与人(盖章):_________受赠人(盖章):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 鉴(公)证意见:│

││

││

││

││

│ 经 办 人:鉴(公)证机关(章) │

││

│年月日│

││

││

│(注: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鉴(公)证实行自愿原则)│

││

└──────────────────────────────────┘

附件附件:

不动产标示:

1、土地:坐落于_________市_________街_________号,面积:_________(亩/平方米)

2、建筑物:房屋_________层,面积:一楼_________(亩/平方米),二楼_________(亩/平方米)。

第5篇:不动产赠与合同(二)

赠与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受赠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受赠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受赠人: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自愿将其下所有的不动产赠与乙方。按照有关法律定,双方达成赠与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不动产的坐落位置及其他自然情况

本合同所指不动产位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自然情况,如面积,户型,建筑时间等等。

第二条 赠与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赠与人的权利

1.不动产所有权转移于乙方前,甲方有权使用该不动产或将其出租给第三人且有权获取因出租该不动产所产生的收益;

2.甲方可根据需要要求乙方在合同生效且接受赠与之同时履行一定的义务(如:扶养甲方夫妻);

3.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以撤销赠与:

(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

(2)不履行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

(二)赠与人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转移不动产所有权于乙方;

2.附义务赠与中,赠与财产有瑕疵的,应在附义务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3.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合同所指不动产毁损、灭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条 受赠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受赠人的权利

本合同生效后,乙方依法取得合同项下不动产之所有权。

(二)受赠人的义务

1.若赠与合同附义务,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所附义务。

2.甲方依合同约定撤销赠与时,乙方应向甲方返还不动产。

第四条 赠与标的登记

甲乙双方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共同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手续。

第五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两份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

签约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不动产赠与合同(一)

赠与人: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受赠人: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双方缔结如下赠与合同:

第一条 甲方将其所有的不动产依以下各条约定赠与乙方。

第二条 甲方会同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进行后记的不动产移转登记及转让手续。

第三条 前条的转让系以现有状况下交付乙方。而自签约日始至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乙方可以继受为不动产建筑物的出租人。

甲方须将前述房屋租赁合同交付予乙方。

第四条 乙方受赠不动产后,应负扶养甲方夫妻之责。

但,乙方应自不动产租赁所得租金____________元于每月前交付予甲方.

但,当甲方夫妻之一生病时、或乙方生子时,双方可重新酌商前述但书的约定。

第五条 乙方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撤销本合同:

(1)无法履行前述的抚养义务时。

(2)对甲方犯下重大罪行。

第六条 乙方若因前条任一事由遭致撤销合同时,不得将不动产转让,并应立即将之归还甲方。

第七条 根据第二条所述不动产于办理移转登记或交付日之前损坏时,则撤销不动产建筑物的赠与,而仅赠与土地使用权。

乙方可不支付第四条但书中的抚养费。

第八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 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动产标示:

(1)土地使用权:

坐落于____________市______街______号

面积:______平方米

(2)建筑物

本造房屋二层

面积: 一楼______ 平方米,二楼______平方米. 上列建筑物正租赁中。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赠与人(甲方): _____________

受赠人(乙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7篇:动产赠与合同

赠与人-(以下简称甲方)、受赠人-(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就赠与图书事宜订本合同,其条件如下:

第一条甲方将以下图书赠与乙方:

1全套卷册出版社发行

2全套卷册书店发行

第二条甲方于-年-月-日前将上述图书交付予乙方。

第三条乙方将受赠的图书陈设于乙方协会的阅览室,并委托管理员,提供会员阅览,保管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四条乙方若未能履约、或善尽保管的义务时,甲方可撤销合同。

第五条乙方如欲解散协会,则对所受赠图书的处理须遵照甲方的指示。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赠与人(甲方):

受赠人(乙方):

年月日

第8篇:动产赠与合同(三)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

甲方(赠与人):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赠人):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赠送_________________(写明赠与标的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赠与财产

甲方将其所有的_________(写明标的物)赠送给乙方,其所有权证明为:_________(写明证明甲方所有权的证据名称)

第二条 赠与财产的状况

1.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数量: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_________________

4.价值: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有瑕疵: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赠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赠与物的交付

1.交付时间:_________________

2.交付地点:_________________

3.交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 手续办理

乙方应在_________________期限内办理所有权转移的手续逾期不办的,视为拒绝赠与。

第六条 赠与的撤销

1.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撤销赠与:

(1)严重侵害甲方或者甲方的近亲属;

(2)对甲方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4)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3.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

第七条 交付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甲方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乙方可以要求交付。

第八条 赠与物的损毁

因甲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甲方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九条 赠与物的瑕疵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甲方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甲方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责任。甲方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乙方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条 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全部通知以及双方的文件往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要求等,必须用书面形式,可采用_________(书信、传真、电报、当面送交等)方式传递。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第9篇:附期限动产赠与合同

赠与人(甲方):

住所:

有效证件号码:

受赠人(乙方):

住所:

有效证件号码: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赠与合同如下,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赠与标的物

甲方自愿将其所有的赠与乙方。

第二条 合同生效时间

此合同于时生效,届时移转乙方所有。

第三条 赠与标的物的交付时间

于交付于乙方。

第四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自动解除

第五条 违约责任

若甲方未能按合同约定期限提供所赠,乙方可限期提供;逾期仍未提供的,乙方可向甲方请求交付相当于合同所指价值的货币。

第六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签约时间: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下一篇:幼儿园10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