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篇1

第一种情形,假设在赠与人尚未将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物毁损、灭失的, 如依《合同法》第189条规定,赠与人似应就此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在受赠人依此请求赠与人承担损害赠偿责任时,由于依《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的规定,在将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因此赠与人此时完全可以以此条规定为依据撤销原有之赠与。而合同一经撤销,受赠人之合同上请求权即不复存在,因此无法请求赠与财产毁损、灭失之损害赔偿。而在赠与人撤销赠与之前,该财产为赠与人自己的财产;在其撤销赠与之后,由于赠与财产之权利并未转移,因此已毁损之财产仍为其自己之财产。赠与人对自己的财产有处分权,因此如因自己之故意、过失致其毁损的,自然不必向他人承担责任。受赠人此时仍无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在实际上只有赠与人自己在此情况下不行使撤销权的,受赠人才有可能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但也不过为一种可能性而已,因为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之行使并无时间上的限制,仍可随时行使之。因此在第一种情形下,第189条将在实际上落空。

第二种情形,假设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后,始因赠与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赠与财产毁损灭失。此时赠与财产之权利已经转移,赠与人之合同义务亦随之消灭,该财产已归受赠人,成为受赠人之财产,如此时因赠与人之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该财产毁损、灭失的.,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他人财产,属于侵权无疑。然而衡诸立法本意,并无在此规定赠与人侵权责任的意图和必要。因为对于他人财产之侵犯非但故意及重大过失,即一般过失亦构成侵权行为,得向受侵害人负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侵权责任应依《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作为其请求权之规范基础,而不应在《合同法》,尤其是其中的赠与合同一章中作特别规定。而且此处要求赠与人仅应就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之损害负责,而未说明对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负责,可见并无适用一般侵权行为法的意图。因此,《合同法》第189 条的立法意图应当不是在此处规定赠与人的侵权责任,故此时无第189条的适用余地。

第三种情形,赠与财产的权利在转移过程中。因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均可行使任意撤销权,因此,只要赠与财产的权利尚未转移,应认为赠与人仍可撤销之。故此时如因赠与人之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赠与财产毁损、灭失的,与第一种情形无异,难适用第189条。

由此可见,前述立法在如下两方面存在不符合立法意图之处:

其一,由于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行使范围、期间等均无限制,致使除《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以外的赠与合同,不问情由均可被任意撤销,从而使受赠人对赠与财产因赠与人之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到毁损、灭失时,实际上无法请求损害赔偿,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一纸空文。

其二,由于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毫无限制,使得受赠人不仅在前述情况下无损害赔偿请求权,而且使得受赠人在为接受赠与而作了准备之后,因赠与人撤销赠与而使其遭受的损失,由于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为行使法律赋予之权利,其行为可以排除违法性,从而使得受赠人的这种损失无从得到补偿。如受赠人为接受赠与人赠与之汽车,修建了一座车库,其后赠与人撤销赠与使受赠人徒耗金钱、时间和人力,从而遭受损失的,如仅对合同法前述条文作纯粹之文意解释,则受赠人的损失将无从得到补偿。

由此可见,《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规定的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之范围失之过宽。实际上《合同法》关于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之规范目的,无非是考虑因受赠人系纯获得利益,因此需要适当减轻赠与人之合同义务,故此赋予赠与人法定撤销权(《合同法》第192、193条)、赠与履行拒绝权(《合同法》第196条)及赠与人之任意撤销权等。 但规范之目的又并不在于使受赠人之期待和信赖因此而毫无保障,而仅是相对平衡双方利益。故此前述二种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之行使毫无限制的情形,可以认为是在法体系上存在影响法律功能,且违反立法意图之不完全性,即有法律漏洞存在(注:参见梁慧星:《民法解释学》,251页,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另参见杨仁寿前引书142页以下。)。 为补充这一法律漏洞,在此需要对第186条第1款作目的性限缩之解释,将前述两种不宜于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情形,排除于该条款文意之外。依《合同法》第6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第一种情形中,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毁损、灭失之前,未行使其任意撤销权,于损害发生之后方才行使的,可以认为是专以逃避损害赔偿责任为目的之权利滥用。此权利之滥用有悖于前述诚实信用原则,故应排除于法条文意之外,使赠与人在此时不得行使这一权利。在第二情形中,赠与人之任意撤销权既然为法律所赋予,其行使即为符合法律要求之权利行使,可以排除违法性,故而其行使一般无须负担责任。然而在受赠人出于诚实信用而作了接受赠与之准备之后,赠与人如任意撤销合同,则必将使受赠人之信赖受到损害,如前述汽车赠与之例。在此情况下赠与人撤销合同将给受赠人造成损失,显然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有背于立法之规范意图。因此,在此应对赠与人撤销权行使之效力加以限制,即赠与人在此时原则上虽亦可行使其撤销权,但此权利之行使不能完全排除其责任,对因行使任意撤销权而给受赠人造成的损失,依缔约上过失责任为基础,赠与人仍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篇2

在展开论述之前, 对论述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简要的说明, 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所称的“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既非民法学传统概念, 也非各国实定法法条用词, 它指的是:赠与人依法享有的, 在赠与财产的权利实际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权利。由于此种权利的主体仅限于赠与人, 其效果又是以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消灭法律行为的效果, 符合撤销权的表象特征, 而且权利的行使不以任何法定事由的发生为前提, 因此, 被学者们称为“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所进行的界定并不是以表述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进而给出其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为目的, 而只是为论述提供表达上的便利。

二、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问题

(一) 任意撤销权违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立法的价值基础是:赠与合同系属无偿, 赠与人给付却不获对价, 理应受到特别的优遇。应当允许赠与人在实际履行赠与前享有反悔的权利。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这是合同法的最基本立论基础。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应是法律赋予合同对当事人的强制力, 即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 即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包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力是当事人必须为之或不得为之的强制状态, 约束力或来源于法律, 或来源于道德规范, 或来源于人们的自觉意识, 当然, 源于法律的法律约束力,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最强迫约束力。《合同法》第186条规定的任意撤销权显然是突破了这种拘束力, 也是与《合同法》总论的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及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的规定发生冲突的。赠与作为合同的一种类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并被立法确定。从赠与合同的特征来看, 赠与合同是一种单务合同。作为合同, 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合同一旦成立即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拘束力。既然是合同关系, 就应当符合合同法的价值、原理和基本制度。合同是平等主体自由意志的合致, 基于人格平等的私法理念, 人的意志应当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等。虽然在赠与合同中, 赠与人是无偿减损自己的利益增加受赠人财产, 受赠人无偿受益, 双方的经济地位显然不平等。但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并不能导致双方意思表示在效力上的差别, 在赠与合同中实际包含着独立而且平等的两个意志。若允许赠与人随意以单方意思表示撤销经双方合意达成的合同, 不仅等同于允许赠与人出尔反尔, 言出无信而且无异于将赠与人的意志凌驾于受赠人意志之上, 公然挑战现代社会平等、自由的基本理念。

(二) 受赠人信赖利益保护功能考察

有支持任意撤销权立法的学者认为, 赠与人的撤销权并非毫无限制, 受赠人在赠与人撤销赠与时可以依缔约过失责任请求赠与人赔偿信赖利益损失。所谓信赖利益损失是指原告因信赖被告的约定而使自己遭受的实际利益损失。关于信赖利益损害赔偿的责任基础, 学说很多,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缔约过失说”简言之, 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或成立而不生效者, 对信其契约有效成立的相对人, 应赔偿基于此信赖而生的损害。学者王利明、崔建远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当事人因过失或故意致使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学者隋彭生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也即缔约过失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因故意或过失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使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应承担的财产责任。

依据缔约过失理论, 过错要件是不可缺少的。然而, 在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使受赠人信赖利益受损的场合, 虽然损害后果是现实存在的, 但是赠与人的出尔反尔却是在正当行使法律赋予的特权, 不具备可非难性, 不存在过错。另外, 由于这种撤销权的行使不要求具备任何条件, 完全听凭赠与人的主观意愿, 不存在权利滥用的可能。所以, 赠与人依法行使任意撤销权可以阻却违法性, 对其科予民事责任缺乏主观上的依据。

笔者认为, 不仅缔约过失责任不能成为受赠人信赖利益保护的合理的请求权基础。而且实际上, 在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立法模式下, 任何为受赠人信赖利益保护寻求请求权基础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如果法律在规定赠与人享有任意反悔的权利, 可以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同时又认为受赠人享有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请求权, 这样的立法思路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悖论:法律为了追求分配正义, 人为地赋予了赠与人一项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受赠人之上的特权, 而待赠与人行使这项权利给他方造成了损失时, 法律又转而无情地要追究赠与人的赔偿责任。

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与受赠人信赖利益请求权既然无法兼容, 那么在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立法体系中, 必然存在着受赠人信赖利益得不到救济和保护的弊端, 而这恰恰是违背合同法精神的。仅从这个角度上讲, 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立法设计也不足取。

三、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完善立法建议及合理性分析

从立法者本意和法律条文的规定来看, 我国《合同法》中的赠与合同应理解为诺成合同。但从法理上, 笔者更赞同将赠与合同原则上定为实践合同,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 同时, 引入缔约过失责任, 即如果赠与人事后无故反悔而不履行协议, 给受赠人造成较大损失时, 虽不能根据违约责任请求赔偿, 但却可依据先合同义务, 即信赖利益请求赔偿。

理由如下:

(一) 赠与合同虽然是一种转移财产的合同, 但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单务性决定了赠与合同财产流转的目的往往是以出于关心、帮助或报答等感情的需求为原因, 而不是通过流转进行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交换、实现合同主体的经济利益和价值增殖。因此, 由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和道德性, 决定了赠与合同应为实践性合同。反之, 如果将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的话, 当赠与人到期不交付赠与财产时, 受赠人就可依法强制其赠与。但是赠与物是赠与人无偿转让的财产, 基于公平原则和善良风俗, 法律不应强制赠与人执行, 而应侧重于保护赠与人的利益。而且将赠与合同作为诺成合同并不能更好地保护受赠人的利益。根据现行合同法规定, 在赠与物未交付前, 赠与人有任意撤销权, 因此受赠人基于对诺成合同的信赖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 同时因赠与人的撤销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其行为可以排除违法性, 从而使受赠人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

(二) 对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规定并不能充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将赠与合同视为诺成合同并规定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 立法本意是为了平衡赠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但实际中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受到很大限制, 不利于保护赠与人的利益。毕竟赠与合同是单务无偿合同, 将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规定为诺成合同并不可以撤销那种借媒体受益、过后出尔反尔, 不履行承诺的少数人或企业的做法, 如果因此将所有的赠与都作为诺成合同, 未免对赠与人太过苛刻。我们应当看到, 实践中大多数的赠与是能够履行的, 赠与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可以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情感, 也与我国抚危济困的传统道德相吻合。现代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序良俗, 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民事立法应当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一般道德观念。赠与合同设定的目的是在尊重民事主体意思自治的前提下, 提倡公益的、救助弱者的行为。

(三) 将赠与合同视为诺成合同并不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准则, 其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 并维持市场道德秩序。现代民法追求实质正义, 是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公平配置, 一味追求表面上的“一诺千金”而忽视了实体上的平衡, 并不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 也非诚实信用原则的精神所在。

(四) 一国立法尤其是民事立法, 应当充分反映各民族在自身发展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我国长期以来, 赠与活动都是以赠与物交付为准, 实行实践说, 符合我国公民的社会心理和传统习惯。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将赠与合同作为实践合同更符合现代民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反对赠与合同实践性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就是实践中赠与人逃避对于特殊赠与合同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 的义务。因此, 如果把一般性的赠与合同规定为实践合同, 而对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合同, 这样就可以平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利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分则第十一章以专章形式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 结束了我国民事立法对赠与合同没有明文规定的历史。法学界有学者指出赠与人撤销权与赠与合同的其他几项制度形成了规范上的冲突, 因而有必要对这种撤销权进行适当的限缩。笔者带着疑惑之心, 查阅了大陆法系各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的《〈合同法〉草案专家意见稿》, 分析总结了各国的立法模式, 进而结合实际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个人的修正意见。

关键词:赠与,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

参考文献

[1]、王明晖:《合同法中五种撤销权辩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2]、宁红丽:《赠与人“撤销权”的厘定与赠与制度的基本构造》, 《暨南学报》, 2006年第4期.

[3]、赵江勇:《浅谈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篇3

关键词: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缔约过失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116-03

我国《合同法》第186条规定:“对于非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非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此为法律赋予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即只要是在一般赠与合同而非上述列出的三类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可无任何理由行使任意撤销权,受赠人无法要求赠与人履行交付义务,而在我国法律中却没有关于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约束或限制以及赠与人滥用任意撤销权所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倘若在实践过程中,赠与合同有效成立,受赠人已经为受领赠与财产做了准备工作并支出了相关费用,此时赠与人突然行使任意撤销权,受赠人将因此蒙受损失,且由于任意撤销权的合法性,受赠人无法向赠与人追求赔偿责任,这显然对受赠人是不公平的,也突出了任意撤销权行使与合同法法理基础存在的冲突。

一、赠与合同的性质

对于赠与合同性质的研究与认定,是明确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首先,与其他合同相比,赠与合同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偿性,赠与人愿意向受赠人支付一定利益,而不要求受赠人提供相应的对价,并且赠与合同具有单务性,这实际上造成了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从社会道德和法律双重角度考虑,对于赠与人的行为,法律没有过多苛求,反而有意减轻了赠与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从《合同法》189条即可看出,只有在赠与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才承担责任;而赠与人赠与财产时可能因一时冲动未为周全,或其他原因使其对赠与财产心起悔意,此时法律理应从保护赠与人利益的角度,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否则将会显失公平。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在一定程度上给法律设立任意撤销权奠定了道德和法理基础。

其次,对于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的问题,学界争论不断,我国《合同法》的颁布也未能平息争论,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同诺成说,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根据《合同法》185条的规定,并未要求赠与人以交付赠与财产作为赠与合同成立的要件,故应将赠与合同理解为“一诺即成”;其二,若将赠与合同认定为实践合同,则当赠与人未将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前,合同并未成立,赠与人不负有任何给付义务,双方当事人也不受合同约束。在此情况下,只要赠与人无恶意,其完全可为自身合理考虑而随时放弃赠与想法,不再订立赠与合同,则《合同法》规定任意撤销权便是多此一举。可见,赠与合同性质的认定和任意撤销权的存在息息相关,申言之,赠与合同的诺成性是赠与人任意撤销权行使的前提。笔者赞同诺成说,从各国立法例来看,只有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我国在法律中规定了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制度[1],可见,立法者正是基于本国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和诺成性,为保护赠与人的利益而制定的。

二、任意撤销权的立法价值判断和质疑

(一)任意撤销权的立法价值判断

法律作为社会生活重要的行为规范,其在生活、交易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价值取舍和行为指向性。法律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的同时,也时刻平衡着社会价值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价值。正如前述,由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和单务性,使得赠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权利义务上存在不对等性;而赠与合同的诺成性也让赠与人负有更多的负担,赠与人一旦做出赠与的意思表示而受赠人予以接受,赠与合同即视为成立,按照法律规定,赠与人必须履行合同义务。相比于将赠与合同定性为实践合同的国家,将赠与人财产权利的转移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实际上是给赠与人第二次慎重考虑是否愿意承担赠与后果的机会,倘若赠与人确有不愿再实施赠与的原因,其不交付或权利转移的行为即明确了赠与人的态度,合同也因此不成立,这就保护了赠与人的权利不受损害。而在我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因将赠与合同认定为诺成性合同,一旦合同成立,赠与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交付义务,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这对于赠与人来说不仅显失公平,更不利于社会道德以及善良风气的树立与发展。此时,任意撤销权制度的出现不仅是法律对保护赠与人利益的弥补,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以及明确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对任意撤销权的质疑

然而,法律在规定任意撤销权制度的同时,却没有对其进行限制,该权利无相对应的义务,也未规定滥用任意撤销权的赠与人是否要承担责任。首先,在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问题上,赠与人与受赠人相互信赖订立赠与合同,受赠人会基于对赠与人的信赖而为接受受赠财产做积极准备,受赠人的合法信赖利益会因为任意撤销权毫无规制的行使而受到了损害,同样是显失公平的,这与设立任意撤销权的初衷——平衡赠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相违背,这种无义务的权利似乎有矫枉过正的趋势。其次,在赔偿责任的认定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对任意撤销权的规定,受赠人是无权向赠与人追究赔偿责任。因为任意撤销权一旦行使,赠与合同溯及既往的消失,受赠人无法就该赠与合同而追究赠与人的违约责任。而受赠人的信赖利益的确因为赠与人权利无规制的行使而遭受了损失,这实际上违反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说,赠与人往往碍于情面,明知受赠人已经着手为受赠做准备却采取消极态度不向赠与人主动告知赠与撤销的行为,也不符合《合同法》所要求的诚实信用原则。任意撤销权是依法规定的,通常认为排除了行为的违法性,这便出现了法律规定与法律原则的冲突,同时也是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与保障受赠人信赖利益的冲突。

三、缔约过失责任约束任意撤销权滥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在缔约过失责任出现之前,当事人之间出现纠纷,若存在有效的合同,则守约方可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若当事人之间无任何已经成立生效的合同,则受害方只能追究加害方的侵权责任,这就是严格的“无契约则无责任”的理念,也造成一定的责任缺口。1861年,耶林在《缔约上过失、合同无效与不成立时之损害赔偿》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缔约过失理论,给民法理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现今,我国学界对于缔约过失责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不难从学者的观点中总结出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几个要件:其一,缔约一方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先合同义务;其二,缔约另一方因对对方的信任而为一定行为,使得其信赖利益受到了损害;其三,一方的侵害行为与另一方的侵害结果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其四,缔约过失责任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其违法先合同义务一方存在过错。只要满足了这四个构成要件,即可认定侵害方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3]。缔约过失责任的存在是防止缔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遭受损失而无法得到赔偿,所以缔约过失责任的保护对象是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区别于合同违约责任所保护的履行利益。但随着合同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应突破传统缔约过失理论的局限,逐步扩大缔约过失责任调整的范围,缔约过失责任应当始于缔约信赖关系的实际形成,止于合同生效之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基于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回归缔约过失责任的设立初衷。

而对于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信赖利益的范围除因信赖合同成立所支出合理费用这一直接损失外是否包括间接损失,即受侵害方丧失和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学界还存在争论。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信赖利益应当包括间接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机会损失虽很难确认,但确实逐步成为受侵害方损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保护受侵害方利益的角度,应当充分发挥缔约过失责任的作用。

(二)对于引入缔约过失责任的质疑

既然要对受赠人的信赖利益进行保护,要求赠与人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就必须明确该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显然,因为赠与合同在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时已消灭,故不能援引违约责任的请求权基础。部分学者认为,即使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缔约一方的信赖利益,但根据据此对受赠人信赖利益进行保护仍存在矛盾,首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无过错可言;其次,赠与合同在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之前已成立,而非处在缔约过程中;再次,合同经撤销,虽可以依据缔约过失责任请求赔偿,但这里的撤销权不同于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赠与人在行使时也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则是合同缔结时有瑕疵的撤销权,两者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三)从构成要件角度分析引入缔约过失责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笔者并非完全否认上述对于引入缔约过失责任保护受赠人信赖利益的质疑,但这些质疑的基础则是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相关理论的不同争论而得出的不同结果。笔者在上文已详细阐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相关问题的立场,在此便结合上述质疑做进一步分析。

我国《合同法》已在第42条、43条、48条和58条全面肯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并在42条的兜底条款“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规定中,给引用缔约过失责任制约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留有了余地。

首先,缔约过失责任与防止赠与人滥用任意撤销权所要保护的对象和所基于的法理基础相一致。上文已明确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保护对象是缔约一方的信赖利益,并且这种信赖利益均是源自于相对方对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先合同义务的违反。申言之,诚实信用原则是信赖利益保护的实质理由,在赠与合同中也不例外,赠与人同样需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而履行先合同义务,在实践过程中,赠与人常常碍于颜面,不积极告知有反悔之意,而待受赠人做出受赠的准备工作,向赠与人询问赠与事宜时,才予以告知,或者因为订立赠与合同时自身不成熟的决定,例如因赠与人自身原因未将赠与合同原本用途如实告知受赠人,事后反悔,这种出尔反尔甚至消极不告知的行为已经足以构成对先合同义务的违反。

其次,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是具有过错的。民法的基本原则中包括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其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不得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否则即构成权利滥用。现行法律规范中,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已没有相关约束制度,如果赠与人在行使其权利时一味只以维护自身权利的自由行使为中心而不顾受赠人权利的损益,必然是有违民法基本原则,行为人是存在过错的。同时,赠与人是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无过错一说显然站不住脚。

再次,对于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方面,并不存在争议。只要受赠人的信赖利益确实遭到损害,且这种损害结果是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所导致的,即符合这个构成要件。

最后,上述质疑的其他问题,笔者在此也逐一予以反驳。第一,赠与合同虽在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之前已成立,但这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不冲突。笔者在前文已阐明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终止时间定为合同生效之时而非成立之时更为合理,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则合同溯及既往的消灭,自然符合缔约过失责任的要求。第二,无论是何种合同中的撤销权,以及其行使需要何种理由,只要其行使符合法律的规定,则法律效力是一致的,给相对方造成损害均是信赖利益的损害。

从上述分析来看,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给受赠人造成信赖利益损失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对其进行约束是存在可行性的,既然我国《合同法》已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将其适用于此,仍是在《合同法》和民法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的,并未引入新的制度而造成不同法律体系的混乱和冲突,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赠与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引入缔约过失责任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进行约束虽可行,但仍需要根据赠与合同的特殊性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做相应的完善,甚至在有些问题上,建议法律应给予特殊的规定,从而更好地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赠与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问题。

首先,合同是平等主体自由意志的合意,基于人格平等的私法理念,人的意志应当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等。赠与合同虽为单务性的合同,受赠人不具有相对应的义务,双方的经济地位显然不平等,但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并不能导致双方意思表示在效力上的差别,在赠与合同中实际包含着独立而且平等的两个意志[4]。所以对于受赠人信赖利益损失的保护,要与保护赠与人利益的保护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受赠人因信赖赠与人会实施赠与行为而放弃接受其他赠与行为的机会,从而影响到其之后的法律行为的效力等,如果只保护受赠人的直接损失而排除间接损失,事实上并没有给予受赠人平等的利益保护,这也是笔者强调赠与合同中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必须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原因。

其次,对于受赠人的赔偿也并非是没有限制的。随着法制的发展,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转变,即法律不再仅仅寻求对扰乱了的事物现状的恢复原状,还要缔造新的情形,它不再防御性地或恢复性地作为,而是充当了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5]。在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的讨论中,信赖利益是否应以履行利益为限的争论也从未停息。传统的德国民法上,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以不超过履行利益为限,并认为保护信赖利益超过了履行利益则易使一方当事人不当得利;但笔者并不赞成此种观点:其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赋予法律更多的期许和更高的要求,缔约受侵害一方对于损害赔偿的期许也不仅仅限于回复到合同未订立的利益关系状态,而是做了一个长远的延伸,更有利于保障受赠人之后经济行为的开展,这也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味保守地维护交易安全已不可行。其二,信赖利益无法排除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应赔偿的范围,而安全保障义务则涵盖了相对人人身或财产权利,而损害的人身利益的赔偿很难低于履行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履行利益为限的观点存在冲突。故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所赔偿的信赖利益不应以履行利益为限。

但因为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原本受赠人即是无任何对价便可获得利益,在道义上其因对此怀有感恩之情,在要求赠与人对受赠人信赖利益进行赔偿时已经包含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此时还要求不以履行利益为限,会赋予赠与人过重的负担,从而削弱社会互帮互助,勇于奉献的积极性,从而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从合同本身来说,若合同有效成立并履行,受赠人至多也只能得到赠与财产的全部,即为履行利益的全部,若要求在损害赔偿时承担超过履行利益的赔偿责任,则法律赋予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便失去了价值,反而使得赠与人撤销赠与合同极其不明智,有可能支付比原本赠与财产更多的数额,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故笔者认为,法律应当给予赠与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上限以特殊规定,要求其一履行利益即赠与财产的全部数额为上限,不应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传统理论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苏号朋.合同法教程: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64.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l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9.

[3]杨立新.民商法判解研究:第三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71-173.

[4]房绍坤,郭明瑞.合同法要义和案例析解分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篇4

王艳律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供职于重庆精韬律师事务所,重庆市律师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不仅具备深厚的法律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实务实践经验。多年来,专注于婚姻家庭法律事务、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事务及各类重大疑难复杂诉讼案件的辩护和代理。长期致力于婚姻家庭领域法律研究,谙熟婚姻家庭领域法律实务操作。近年来,代理了大量的婚姻家庭领域疑难案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业内人士及广大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案情简介:

2011年2月,童女士与何先生办理了离婚,并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双方一致同意离婚,夫妻共同所有的一幢别墅归两个女儿共同所有。该协议在双方签字后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效力,并发放了离婚证。离婚后,男方何先生反悔,要求撤销赠与并拒绝配合办理过户手续。其理由为,离婚协议中的房产归女儿所有的约定,实质为男女双方对女儿作出的财产赠与,而根据《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现房产尚未过户到受

赠人名下,财产权利尚未转移,何先生可以撤销赠与。2011年11月,童女士与两个女儿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何先生立即履行离婚协议约定,将协议中约定的房产办理过户手续,归两个 女儿所有。

重庆精韬律师事务所王艳律师解析此案:

赠与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篇5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赠与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2、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3、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注意例外情形: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4、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特别注意: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5、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特别注意: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6、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章赠与合同

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一百八十七条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第一百八十八条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第一百八十九条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九十条赠与可以附义务。

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第一百九十一条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九十二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三条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条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第一百九十五条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 什么是担保物权 http://s.yingle.com/w/aq/66956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身自由权是指什么

http://s.yingle.com/w/aq/669564.html

 解约定金的注意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563.html

 食品消费隐形伤害的应对方法有什么 http://s.yingle.com/w/aq/669561.html

 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的条件

http://s.yingle.com/w/aq/669560.html

 网络商标侵权行为有哪几种

http://s.yingle.com/w/aq/669558.html

 最高额抵押具有以下特征

http://s.yingle.com/w/aq/669557.html

 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可不可以拒赔 http://s.yingle.com/w/aq/669556.html

 担保人在担保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预防风险 http://s.yingle.com/w/aq/669554.html

 如何计算限制人身自由

http://s.yingle.com/w/aq/669553.html

 借款人跑了担保人承担责任吗

http://s.yingle.com/w/aq/669551.html

 人身损害赔偿费用计算不合理该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w/aq/66955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定金罚则的适用 http://s.yingle.com/w/aq/669548.html 侵害肖

成的

http://s.yingle.com/w/aq/669547.html

 “咬文嚼字”说欠条和借条的区别 http://s.yingle.com/w/aq/669545.html

 人身损害赔偿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aq/669544.html

  什么是投资担保 http://s.yingle.com/w/aq/669543.html 网络

权的维

http://s.yingle.com/w/aq/669542.html

 荆州债权债务律师:保证人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 http://s.yingle.com/w/aq/669540.html

 网络名誉侵权举证要点

http://s.yingle.com/w/aq/669539.html

 限制人身自由怎么处罚

http://s.yingle.com/w/aq/669537.html

 物权法释第二百四十四条

http://s.yingle.com/w/aq/669536.html

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算拘留吗

http://s.yingle.com/w/aq/669534.html

 签订质押合同的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w/aq/66953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018)http://s.yingle.com/w/aq/669531.html

 为朋友担保会有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风险 http://s.yingle.com/w/aq/669529.html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http://s.yingle.com/w/aq/669527.html

 偷拍录像资料的证据效力怎样

http://s.yingle.com/w/aq/669526.html

 使用肖像权的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524.html

 最高额抵押权可以转让吗

http://s.yingle.com/w/aq/669522.html

 警察限制人身自由需要什么方式

http://s.yingle.com/w/aq/669520.html

 借款担保责任如何承担

http://s.yingle.com/w/aq/669519.html

 网络侵权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http://s.yingle.com/w/aq/669518.html

最新

 票据保证人有哪些责任

http://s.yingle.com/w/aq/669516.html

 怎样算网络肖像侵权

http://s.yingle.com/w/aq/66951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环境侵权受害人重大过失如何承担责任 http://s.yingle.com/w/aq/669513.html

 关于抵押权存续期间的规定(2018)http://s.yingle.com/w/aq/669511.html

 人身自由权包括什么内容

http://s.yingle.com/w/aq/669510.html

 【保证合同】保证人如何避免风险 http://s.yingle.com/w/aq/669508.html

 刑法因果关系与罪责

http://s.yingle.com/w/aq/669507.html

 保证人在保证期间死亡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aq/669505.html

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

http://s.yingle.com/w/aq/669504.html

 房屋主贷与次贷有何区别

http://s.yingle.com/w/aq/669503.html

 环境侵权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 http://s.yingle.com/w/aq/669502.html

 抵押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500.html

 提前续保钻空子缓报案保险可以拒赔吗 http://s.yingle.com/w/aq/6694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身自由罚有哪些形式

http://s.yingle.com/w/aq/669496.html

  浅析定金合同 http://s.yingle.com/w/aq/669495.html 怎样计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 http://s.yingle.com/w/aq/669493.html

  质押担保 http://s.yingle.com/w/aq/669491.html

不属保险标的保险公司可以拒赔吗 http://s.yingle.com/w/aq/669490.html

 共同保证人的追偿权

http://s.yingle.com/w/aq/669489.html

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费有怎样的标准(2018年)呢 http://s.yingle.com/w/aq/669487.html

 立约定金如何正确适用

http://s.yingle.com/w/aq/669486.html

  网络侵权起诉书 http://s.yingle.com/w/aq/669484.html 立约定

成约

金的区

http://s.yingle.com/w/aq/669483.html

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处罚

http://s.yingle.com/w/aq/669482.html

 自愿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

http://s.yingle.com/w/aq/66948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什么

http://s.yingle.com/w/aq/669478.html

 保证人能否起诉债务人

http://s.yingle.com/w/aq/669477.html

 申请最高额抵押权设立登记应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w/aq/669475.html

  民法上的紧急避险 http://s.yingle.com/w/aq/669474.html 版权

http://s.yingle.com/w/aq/669472.html

 单独保证和共同保证的区别

http://s.yingle.com/w/aq/669470.html

 建立我国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包含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w/aq/669469.html

 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

http://s.yingle.com/w/aq/669467.html

  网络侵权行为种类 http://s.yingle.com/w/aq/669466.html 房屋抵押权的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如何认定与区分 http://s.yingle.com/w/aq/669465.html

 网络名誉权侵权被告应如何界定

http://s.yingle.com/w/aq/669463.html

 解约定金如何认定 http://s.yingle.com/w/aq/66946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网络消费者侵权的表现

http://s.yingle.com/w/aq/669460.html

   物权的效力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459.html 环境侵权行为保全 http://s.yingle.com/w/aq/669458.html 动产质

http://s.yingle.com/w/aq/669457.html

 如何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

http://s.yingle.com/w/aq/669456.html

 抵押车出售行为如何定性

http://s.yingle.com/w/aq/669455.html

 如何看荣誉权的性质

http://s.yingle.com/w/aq/669454.html

 抵押权人的债权怎么确定

http://s.yingle.com/w/aq/669453.html

 图片侵权的赔偿标准(2018http://s.yingle.com/w/aq/669452.html

年)是多少

 按揭与抵押的区别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451.html

 旅客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是如何规定(2018)的呢 http://s.yingle.com/w/aq/669450.html

 票据保证人的两大权利

http://s.yingle.com/w/aq/66944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网络分享如何防止侵权

http://s.yingle.com/w/aq/669448.html

 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w/aq/669447.html

 被狗咬伤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aq/669446.html

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有哪些不同点 http://s.yingle.com/w/aq/669445.html

 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aq/669444.html

 物权法释义第二百三十七条

http://s.yingle.com/w/aq/669443.html

 环境侵权的责任范围

http://s.yingle.com/w/aq/669442.html

 什么是留置权消灭和留置权实现

http://s.yingle.com/w/aq/669441.html

 法律之内的人身自由

http://s.yingle.com/w/aq/669440.html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s.yingle.com/w/aq/669439.html

 在超市抢购特价蒜时争执丧命超市要不要赔偿 http://s.yingle.com/w/aq/66943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做担保人都有什么法律责任

http://s.yingle.com/w/aq/669437.html

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致人死亡是否够罪 http://s.yingle.com/w/aq/669436.html

 保证责任期限有多久

http://s.yingle.com/w/aq/669435.html

 河南省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aq/669434.html

 订金、定金、押金有什么不同

http://s.yingle.com/w/aq/669433.html

 什么是紧急避险车道

http://s.yingle.com/w/aq/669432.html

 普通债权可否质押 http://s.yingle.com/w/aq/669431.html

赠与人能否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篇6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赠与人未转移财产放弃撤销权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内容

财产赠与是很常见的行为,其中包含了动产和不动产。不管是哪一种在进行赠与的时候,在财产交给受赠人之前都是可以进行撤销赠与,那么相关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呢。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赠与人未转移财产放弃撤销权有哪些规定内容

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受赠人如果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时

这表明,赠与合同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将不复存在,与之相适应,赠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与合同也将失去存在意义,因此,法律赋予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何谓严重侵害,我国合同法并未明确予以界定,造成实践操作中的困难。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规定受赠人的行为须为应受刑法处罚的程度,若仅为一般侵权行为而不构成犯罪,则不发生赠与人的撤销权。但考虑到赠与合同的单务性、无偿性等特点,凡是受赠人实施的、足以危害赠与合同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的任何行为,均为此处的严重侵害行为,不仅包括受赠人对赠与人及其近亲属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也包括受赠人对赠与人及其近亲属所实施的严重有损道德名誉等行为。至于受赠人的近亲属的范围,应与《民法通则》和有关的司法解释确定的近亲属范围相同。

二、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赠与人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这里的扶养应是广义上的扶养,包括扶养、抚养和赡养三种类型。但这里的扶养是指法定的扶养还是既包括法定的扶养也包括约定的扶养?有学者认为,受赠人对赠与人的抚养义务既可以是法定的,也可以是约定的。这是由赠与人撤销权的立法目的决定的。如果仅仅把此处的扶养义务限定为法定的,势必会限制和剥夺赠与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保护其权利。此处的扶养应仅指法定的扶养,因为我国合同法对于受赠人不履行约定义务在第192条第1款第3项中已作了专门规定,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是指:一是存在受赠人不履行对赠与人抚养义务的事实,二是此事实是在受赠人有履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行能力的情况下而不履行所致。如果受赠人在没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而不履行则属于客观上不能,表明受赠人主观上并无不履行的故意,在此赠与人不能行使法定撤销权。?

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一定的负担,接受一定的约束。而受赠人如果不按约定履行该负担的义务,是一种对自己诺言和对赠与人意愿的违背,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有损赠与人的利益的。为此,法律特别赋予赠与人以法定撤销权。从合同法角度来讲,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包括完全的不履行、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等,其中完全不履行包括拒绝履行和根本违约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权没有争议,但在不完全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情况下,能否行使撤销权呢?

对此,我国合同法没有予以界定。如果将受赠人的部分不履行或者轻微违约行为也包括在不履行的范围之内,则赠与人动辄就行使撤销权,实际上等于赠与合同对赠与人无任何约束力,受赠人也将因为部分履行而易于受到损害。但如果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不允许赠与人行使撤销权,则对赠与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受赠人部分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应允许赠与人享有与受赠人不履行义务部分相适应的部分撤销权,这样既能维护赠与人的意志和利益,也可以避免赠与人法定撤销权的滥用。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以上就是详细的内容介绍,按照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自己的财产发生转移之前是可以撤销赠与的,上文还提到了三种法定可撤销的权利。这对于赠与双方来说都需要做好详细的了解,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赢了网专业律师。

 华侨怎样继承遗产_中国人怎样继承外国遗产 http://s.yingle.com/w/mf/548860.html

 先提出离婚会不利吗

http://s.yingle.com/w/mf/548857.html

 如何收集离婚证据对我有利

http://s.yingle.com/w/mf/548855.html

 遗产继承需要提交哪些证据_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w/mf/548853.html

 解析一起赡养纠纷案件

http://s.yingle.com/w/mf/548852.html

 二手房交易的操作指南

http://s.yingle.com/w/mf/548850.html

 房子赠予费用涉及税费包括哪些

http://s.yingle.com/w/mf/548847.html

 公证遗嘱与自书遗嘱哪个效力大_遗嘱继承纠纷如何解决 http://s.yingle.com/w/mf/54884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做法定代表人有年龄与学历要求吗 http://s.yingle.com/w/mf/548844.html

 房产继承公证需要哪些材料_房产继承诉讼需要的材料 http://s.yingle.com/w/mf/548842.html

 孩子以后抚养费的问题

http://s.yingle.com/w/mf/548839.html

 假夫妻真离婚山东民政局错发离婚证被判撤销 http://s.yingle.com/w/mf/548838.html

 哪些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_遗赠与遗嘱继承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mf/548836.html

 结婚聘礼是否返还(案例)

http://s.yingle.com/w/mf/548834.html

 购物时没有发票是否能退货

http://s.yingle.com/w/mf/548831.html

 遗产债务应该如何清偿_遗产债务可以不清偿吗 http://s.yingle.com/w/mf/548829.html

  哪里办离婚 http://s.yingle.com/w/mf/548828.html 松江台积电工程欠款纠纷案成功调解 http://s.yingle.com/w/mf/548826.html

 离婚后承包地如何处分

http://s.yingle.com/w/mf/548824.html

 经济合同法概述 http://s.yingle.com/w/mf/54882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怎样继承境外遗产_继承涉外遗产怎样办公证 http://s.yingle.com/w/mf/548820.html

 如何确定离婚案件的管辖

http://s.yingle.com/w/mf/548818.html

 房屋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_房屋继承纠纷如何确定管辖 http://s.yingle.com/w/mf/548816.html

 怀孕期间女方是否可以提出离婚

http://s.yingle.com/w/mf/548813.html

 一份好的离婚起诉书应注意的事项 http://s.yingle.com/w/mf/548812.html

 妻子“失踪”八年丈夫起诉离婚

http://s.yingle.com/w/mf/548810.html

 外嫁女儿能否继承遗产_遗产分割的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mf/548808.html

 买二手房三个合同要签好

http://s.yingle.com/w/mf/548806.html

 如何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_继承人份额如何界定 http://s.yingle.com/w/mf/548804.html

 离婚起诉状书写须知

http://s.yingle.com/w/mf/548802.html

 什么是诉讼离婚的程序

http://s.yingle.com/w/mf/54879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纠纷应提供的必要证据

http://s.yingle.com/w/mf/548798.html

 代位继承的条件有哪些_代位继承的办理程序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w/mf/548795.html

 如何经营婚姻中的爱情

http://s.yingle.com/w/mf/548793.html

 汽车消费贷款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http://s.yingle.com/w/mf/548792.html

 代位继承的适用范围_丧失代位继承权的情况 http://s.yingle.com/w/mf/548790.html

 一场婚外恋中第三者的反思

http://s.yingle.com/w/mf/548787.html

  有事实离婚吗 http://s.yingle.com/w/mf/548785.html 房屋赠

http://s.yingle.com/w/mf/548784.html

 遗嘱人前后订立几个遗嘱哪个遗嘱有效_遗产如何继承 http://s.yingle.com/w/mf/548782.html

 军人离婚案件的处理

http://s.yingle.com/w/mf/548780.html

  军婚有哪些程序 http://s.yingle.com/w/mf/548778.html 遗赠扶养协议能撤销吗_遗赠扶养协议什么情况能解除 http://s.yingle.com/w/mf/5487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婚姻纠纷如何调解 http://s.yingle.com/w/mf/548773.html 离婚诉

http://s.yingle.com/w/mf/548771.html

 法定继承在哪种情形适用_法定继承人之间如何分配遗产 http://s.yingle.com/w/mf/548769.html

 商品房买卖中认购书的相关法律问题 http://s.yingle.com/w/mf/548768.html

 已婚男子买假离婚证异地娶妻生子被判刑 http://s.yingle.com/w/mf/548766.html

 继父母子女能相互继承吗_养子女能继承生父母遗产吗 http://s.yingle.com/w/mf/548764.html

 我国股份合作制的性质

http://s.yingle.com/w/mf/548761.html

  离婚法的规定 http://s.yingle.com/w/mf/548760.html 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人_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w/mf/548758.html

 离婚案件判决书多长时间能拿到

http://s.yingle.com/w/mf/548756.html

 保险投保时注意事项及须知

http://s.yingle.com/w/mf/548753.html

 丧失继承权的事由有哪些_要怎样确认丧失继承权 http://s.yingle.com/w/mf/5487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w/mf/548749.html

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程序

http://s.yingle.com/w/mf/548748.html

 如何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_法定继承财产如何分配 http://s.yingle.com/w/mf/548745.html

 淘宝曝光十大网购消费陷阱案例

http://s.yingle.com/w/mf/548743.html

http://s.yingle.com/w/mf/548742.html

http://s.yingle.com/w/mf/548739.html

 法定继承怎样适用_法定继承如何确定遗产份额 http://s.yingle.com/w/mf/548737.html

 离婚纠纷中的“过错”

http://s.yingle.com/w/mf/548735.html

 再婚遗产怎么分配_遗产继承的份额分配应怎么分 http://s.yingle.com/w/mf/548733.html

 购房人不能按时付款时,承担的法律责任 http://s.yingle.com/w/mf/548732.html

 电子签名的法律思考

http://s.yingle.com/w/mf/54873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怎样订立公证遗嘱_申办遗嘱公证需要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w/mf/548728.html

 部分小麦粉增白剂超标

http://s.yingle.com/w/mf/548725.html

 上海审理首例气候导致离婚案高温吓跑北方新娘 http://s.yingle.com/w/mf/548723.html

 遗产分割有什么程序_方式有哪些_分配纠纷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mf/548721.html

 索尼爱立信诉中国网络销售商

http://s.yingle.com/w/mf/548720.html

 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规定

http://s.yingle.com/w/mf/548718.html

 如何确认遗嘱的效力_遗嘱纠纷如何打官司 http://s.yingle.com/w/mf/548716.html

 几个典型的餐饮消费纠纷的分析

http://s.yingle.com/w/mf/548713.html

 国家药监局将接管餐饮食品许可及安全监管 http://s.yingle.com/w/mf/548711.html

 遗嘱生效要满足哪些条件_遗嘱应包括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w/mf/548710.html

 夫妻分居时间长可以自动离婚吗

http://s.yingle.com/w/mf/54870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遗嘱生效要符合哪些条件_遗嘱应包括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w/mf/548706.html

 新办企业税务登记流程结婚登记流程 http://s.yingle.com/w/mf/548704.html

 身份证号码出错离婚变困难

http://s.yingle.com/w/mf/548702.html

 遗产分割协议包括哪些内容_签订遗产分割协议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w/mf/548700.html

 学业路上婚姻太辛苦分居6年的夫妇分了手 http://s.yingle.com/w/mf/548698.html

 重婚是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http://s.yingle.com/w/mf/548695.html

 如何才能维护婚姻幸福

http://s.yingle.com/w/mf/548694.html

 宅基地使用权能继承吗_住房公积金能作为遗产继承吗 http://s.yingle.com/w/mf/548692.html

 男方坚决不肯离婚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mf/548690.html

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条件_办理公证需要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w/mf/548688.html

 李明宇等婚姻诈骗案

http://s.yingle.com/w/mf/54868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弄巧成拙“离婚证”成废纸

http://s.yingle.com/w/mf/548684.html

 遗嘱纠纷怎么解决_遗嘱继承如何分配遗产 http://s.yingle.com/w/mf/548682.html

 中国与马来西亚人结婚申请手续计算结婚登记吉日 http://s.yingle.com/w/mf/548679.html

 离婚案件哪些法院具有管辖权

http://s.yingle.com/w/mf/548677.html

 遗赠生效要满足哪些条件_接受遗赠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mf/548675.html

 魏某诉张某变更子女抚养权

http://s.yingle.com/w/mf/548673.html

 实现代位继承的条件_代位继承人能继承多少遗产 http://s.yingle.com/w/mf/548671.html

 股东控制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损害赔偿责任 http://s.yingle.com/w/mf/548670.html

 夫妻要分手孩子应跟谁

http://s.yingle.com/w/mf/548668.html

 女方在怀孕期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http://s.yingle.com/w/mf/548666.html

 郑州法院判决酗酒引发的离婚案据称为全国首例 http://s.yingle.com/w/mf/5486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起诉离婚有那些标准

http://s.yingle.com/w/mf/548662.html

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能否撤销探析 篇7

离婚协议在我国婚姻法中主要是一种双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达成的有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一种协议。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成员的人身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也调整一定的财产关系,但是婚姻法对这类财产关系的调整毕竟是有限的,在涉及到复杂的财产关系时婚姻法可能不能调整。在婚姻法对某些财产关系不能调整时,我们只能依据民事主体的特性适用其他法律加以调整,例如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可以撤销,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此进行规定,涉及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问题,我们只规定了对于财产分割的协议如果存在欺诈、胁迫可以再离婚后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婚姻法没有规定明确的我们可以把其当成一种协议适用合同法对此进行调整。离婚协议中关于赠与条款的性质认定,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 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认定为是一种赠与合同。那么从民法理论来看,赠与合同是一种诺称合同,也就是说这种赠与没有欺诈、胁迫等内容,一经赠与人的意思表示做出合同即生效。并不要求通过一定的要式的方式才成立赠与行为。那么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我们一般看成是赠与合同的一种,与赠与合同有着密切的联系。赠与条款有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还是适用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

3 离婚协议中的房产赠与条款能否撤销

赠与合同是合同法中一种常见的合同类型,合同法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赠与合同只是对财产领域的赠与问题作出了规定,对于出现在离婚协议这一特殊的赠与合同的类型,我们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运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解决问题。实践中,面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是否可以撤销?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离婚协议的一部分,它与处理身份关系的离婚协议构成了一个整体,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单独撤销。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是有关夫妻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对于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以及共同的债务进行的一种共识,离婚协议中人身关系的处理和财产关系的处理应该分开来看,两者应该分别进行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处理。因此,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赠与,我们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与身份是否有密切的关联可以做出以下两种区分:

3.1 离婚协议中的与身份关系有关的财产赠与

这类财产赠与主要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就财产问题达成协议约定将共同财产的一部分赠与给自己的子女,一方当事人基于此种原因签署离婚协议,此种赠与我们一般认定为是与人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赠与,可以看成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那么在离婚后当事人一方是否又可以赠与呢? 我认为对于这种赠与条款,当事人是不能够撤销的。首先,此种赠与并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赠与,它在一定意义上与人身关系的解除有关,也就是说它和婚姻关系的解除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离婚协议中不出现这种赠与可能不会形成双方都同意的离婚协议。再次从保护弱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任意撤销,准许这种赠与的撤销,将会产生许多恶意离婚的现象,想要通过这种途径离婚的一方当事人,既达到了离婚的目的又没有损失财产,这与我国民法规定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相违背的。

3.2 离婚协议中与身份无关的赠与条款

此种赠与主要是指这种只是单纯的赠与,不附加离婚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即使不离婚也会发生这种赠与,那么这种赠与与普通的赠与合同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根据我国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只要此种赠与不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就可以行使撤销权。离婚协议中与人身性质无关的赠与合同与普通赠与合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是适用此有关规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协议离婚要求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情况下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达离婚协议,这仅仅是为离婚做了准备,并不是离婚的必备要件。离婚只要满足感情破裂的要件就可以。因此,与财产有关的纠纷并不去必然对离婚形成影响。其次,如果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对子女的房产赠与问题,从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来看,即使赠与撤销,也不去当然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有义务抚养未成年子女直至成年,对于离婚协议中赠与即使撤销,并不影响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父母仍有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父母双方依据约定履行抚养义务,因客观情况的变化,子女可以请求增加抚养费,那么既然未成年子女有这个权利,那么父母在离婚协议中对赠与财产的撤销并不当然会损害子女的利益。这种赠与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4 实践中对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请求撤销的处理情况

实践中,有关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引发的纠纷很多,但是法院一般并不支持撤销,除非协议中确实存在欺诈、胁迫等可能导致赠与条款的撤销,否则,基于私法自治的原因,法院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于这种赠与是不能够撤销的,只要不违法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是必须承担自己的这种赠与行为产生的后果的。

5 小结

对于离婚协议中所涉及到的赠与条款,笔者认为,由于离婚协议的达成是为了解除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协议中额条款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以解除婚姻关系为目的的,它简单来说是一种赠与,但是这种赠与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质,是不能任意的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基于赠与达成了离婚的目的,我们可以认定是一种目的性的赠与行为,既然已经通过签署离婚协议解除了婚姻关系,那么赠与的目的已经实现,为了实现当事人之间的这种利益的均衡,不应该支持撤销这种赠与条款。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人们的观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离婚在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离婚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对与离婚主要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而由于房价的不断攀升,离婚协议中的房产问题就成为了引起纷争的源头,学界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婚姻法领域探讨的重点。

赠与合同撤销权限制行使探析 篇8

关键词:赠与合同赠与合同撤销权赠与合同撤销权限制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19-02

赠与是具有社会性和交换性的双重属性的一种社会交换方式。赠与合同是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典型的无偿与单务合同,合同关系导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严重失衡。考虑到赠与人的付出,在赠与合同的立法中,立法者对赠与人采取法律层次上的优待,赋予了赠与人撤销权。本文重点研究赠与合同发生撤销时受赠人与赠与人的相关利益均衡以及撤销应予限制等有待完善的问题。

1、关于赠与合同法律概念的理解与法律特征

我国《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

赠与合同属于财产权利转移的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或单位,受赠人或单位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通常赠与须有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赠与合同将赠与作为双方意愿,尊重双方当事人的双向选择。另外,赠与关系中,无受赠人承担相应对等义务的权利。赠与合同作为一种单务合同形式存在于合同法中。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处于非对称平衡态。特别是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合意达成结果,一旦赠与关系成立,就应该发生合同对当事人双方的拘束力。

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表现为:

1.1赠与是一种意愿,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虽然属于单务、无偿合同,但仍需要有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愿。如果一方有赠与意愿,而另一方无意接受该赠与的,赠与合同不能成立。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方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愿接受对方赠与的情形,如遇此情况,赠与合同不成立。

1.2赠与合同是财产所有权转移的合同

赠与合同是以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为目的的合同,是赠与人转移财产所有权于受赠人的合同。与借用合同的有着法律意义上的主要区别。需要注意,赠与的一定是赠与人所能拥有的财产。

1.3赠与合同为无偿合同

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无偿地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取得赠与的财产,不需向赠与人偿付对价。与买卖等有偿合同的有本质区别。但要注意无偿不一定无义务,赠与合同可以附义务。

1.4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

在一般情况下,赠与合同仅由赠与人负有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并不负有义务。在附义务的赠与中,赠与人负有将其财产给付受赠人的义务,受赠人按照合同约定负担某种义务,但受赠人所负担的义务与赠与人所负义务并不是相互对应的。

2、关于赠与合同撤销权及其限制行使问题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单方承担义务的合同,特定条件下,赠与合同可以撤销的。赠与合同的撤销可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两种。

2.1可以随意撤销的赠与合同

(1)没有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可以依赠与人的意思任意撤销,如果赠与合同经公证机关公证后,赠与合同则不可撤销。

(2)赠与合同中的标的物未经交付,赠与合同可以随时无条件撤销:如果赠与物赠与行为发生,或者赠与物已经由登记机关登记,则赠与合同不可撤销。

(3)合同中赠与物为救灾或者具有公益目的,或者是为了扶贫和履行公共道德的赠与,赠与合同不可撤销。

有学者认为,根据民事权利自由处分和受法律保护的原则,赠与实质上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依法处理的一种方式,因此,是否赠与、何时赠与、表示赠与后是否反悔,应当完全依赖赠与人的意思自己来决定,别人不应干涉。本人认为,这种说明任意扩张了赠与人单方的自由。虽然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此种自由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自由,而不能一方危及另一方的自由。何况任何自由均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扩大,合同的自由应以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为界,否则合同无效。赠与合同不同于任意丢弃自己的物品,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受赠人的人格,受赠人的信赖利益、期待利益应当得到保护。所以说,在实际生活中,赠与一般都是附有条件的,几乎所有的赠与都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要么是因赠与人曾经受受赠人的帮助、照顾而报恩,要么是报答受赠人的服务或者是对受赠人某种行为的奖励等,而一味地以赠与合同的单务、无偿为由,免除赠与人的一切义务,不仅对受赠人不公,而且有违赠与合同的初衷。合同法的双方权利义务主体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平等,法律应当对双方当事人予以同等的保护。赠与并非施舍或赏赐。而从赠与合同双方所处的地位,受赠人明显处于相对的弱势,所以本文的观点是,法律赋予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应当恰当行使,以达到同等保护受赠人利益的目的。

2.2赠与人的法律意义上的撤销权

《合同法》第192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1)受赠人严重侵犯赠与人或者其近亲属的行为,所谓受赠人严重侵害的行为是指受赠人以各种途径侵害赠与人或者其近亲属,且达到严重程度,赠与合同可依法撤销,但强调的是由于过失原因或者故意侵害的程度较轻,则不受此约束。

法定撤销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受到侵害对象是赠与人本人或其直系近亲属。

2)侵害的程度“严重”。“严重”是指受赠人对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实施的侵犯已经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伤害程度,如轻微伤等。

3)受赠人加以侵害时存在的主观故意或重大人为过失。但应当排除受赠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出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严重侵害情况。还有,受赠人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笔者认为赠与者也有权根据其违法情节严重情况决定赠与合同的撤销与否。

(2)受赠人故意不履行对赠与人法定义务

受赠者不履行情况也需具备2个必要条件:

1)受赠人不履行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抚养义务范围应包括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赠与合同为无偿合同,但不排出附随一定的义务。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赠与抚养协议的双方均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需要注意,“扶养”包括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扶养、抚养、赡养。

2)受赠人有能力履行其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受赠人不履行扶养义务是主观上的故意,而不是客观方面没有能力扶养。这条规定属于主要保护受赠人权益而定义的附加项。

(3)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注意事项

1)赠与撤销权实施主体转移

赠与撤销权在以下情形,可以由其代理人执行:

第一,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

行为能力。

第二,因受赠人的不法行为妨碍赠与人进行赠与的撤销。

在这两种特殊情况下,行使撤销权的主体由赠与人的继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执行。

2)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

是在赠与物交付之前与赠与合同成立后的较短时间,赠与人表示撤销赠与的权利。《合同法》第186条规定了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其目的就是赋予赠与人悔约权,使赠与人不致因考虑不周到一时冲动而把一些贵重物品无偿给予他人,遭受财产上的损失。但是如果任意撤销不加以限制,对受赠人也存在不公平现象。所以各国民法大多为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规定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时间为:必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对于动产,需在交付之前;对于不动产和需要登记的动产,撤销需在登记之前。若赠与物部分已交付或登记,撤销只能是未交付或未登记部分。特殊情况是赠与者已登记但未实际交付或者赠与人已交付赠与物但未登记,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分歧,是世界各国合同法目前的盲点所在。笔者认为,所有权变更登记为主要证据,交付但未登记可以撤销。司法实务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的“权利转移”问题,应当从平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角度作出合理判明。本文认为,对房屋等不动产的权利转移视不同情形应作如下判断:房屋已办理权属证书的,虽已实际交付房屋,仍应以办理过户登记为判断权利转移的依据。房屋未办理权属证书的,但房屋已实际交付,应以交付为权利转移的判断依据。

故司法实践中应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关于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作目的性限缩性理解:对房屋等不动产撤销权的行使应加以限制一一即在赠与合同以书面形式,受赠与人足以相信赠与行为的发生,并且已实际接收了受赠的不动产或者权属证书,赠与人不得随意撤销赠与协议。对不动产赠与撤销权作出限制行使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一致的,也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28条的规定“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相一致,更能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及权利义务有机统一,使法律有序公正运行。

3、合同法撤销赠与权亟待完善与发展问题

3.1目的性赠与发生后的撤销权变更为监督权

目的性赠与是指针对具体目的而帮助受赠者完成某种意愿的赠与。目的性赠与中,赠与人有权利要求受赠人将所赠财产用于特定的目的。违反赠与者意愿,可以撤销赠与合同。

另外的情况按赠与人要求的特定目的达到后尚有剩余时,我国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赠与人由收回“剩余赠与权”的权利。但笔者认为,赠与权发生后,赠与物属于受赠人,但赠与人仍对赠与物的使用有监督权。对于严重违背赠与人意志与不合国家法律的使用受赠人有依法撤销的权利。目的赠与剩余达到一的限额,受赠人参与分配或通过协商解决剩余分配问题。如果赠与人严重违反受赠人意志,或使赠与物不合理流向,撤销权生效。

3.2附义务赠与合同撒销权应受到限制

我国合同法缺乏附义务的赠与合同撤销权是否受到限制的规定。笔者认为赠与人行使撤销权时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受赠人在赠与者撤销赠与时有请求赔偿的权利。首先,在受赠人已经履行全部义务的情况下,赠与人不应再享有撤销权,其次在赠与人部分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赠与人只能在未履行义务的范围内行使撤销权。附义务赠与在某种程度上赠与者包含某种企图或愿望。

4、结论

赠与人的撤回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不同,后一种撤销权是指当事人在其为意思表示时受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危难被乘而享有的权利;而赠与人的撤回权与赠与人的意思。这两种权利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要件,当案件事实该当这两类权利各自的条件时,赠与人即可行使相应的权利。这两种权利无论对赠与者还是受赠者都有自身的权利与利益关系,变更时一定慎重,否则不但引起道德问题,某种程度上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赠与撤回权应该严格遵守法律与道德层次上的双重约束。

参考文献:

[1]谢哲胜,赠与的生效要件[J],台湾法研究参考资料,1998,(8)

[2]胡元琼等,赠与合同若干问题研究[J],民商法论丛,总第25卷,401

[3][德]迪特尔,梅迪斯库,德国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9

上一篇:基本淀粉知识1下一篇:学习强国主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