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导论综述报告

2022-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气工程导论综述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电气工程导论综述报告

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综述

生物医学材料综述

【摘要】: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殊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并且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现在各种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陶瓷和碳素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制成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医疗器械,创伤,组织,植入

前言: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及临床科学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生物医学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为医学、药物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作为材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和人工器官的广泛应用,生物医学材料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形了新型的生物材料工业体系,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材料产品包括:

1、用于人工器官及待用品制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低温各向同性碳、表面修饰语交联的血红蛋白、碳化硅酯和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等。

2、用于人工关节及骨代替的高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氧化锆陶瓷、甲基丙烯酸甲酯语苯乙烯共聚物等。

3、用于人工膜替换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4、用于应用黏合剂的亚甲基丙二酸酯、GRF胶,蛋白胶等。

正文:我国生物材料的应用和开发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增加,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和科研成果,如生物活性骨、关节系统替换材料、人工心脏瓣膜等心血管替换材料以及眼科手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生物材料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到21世纪初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不仅受国内的条件制约,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加入WTO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作为体内移入物的材料, 不仅要在生物条件下物理机械性能长期稳定, 而且要对人体的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不产生不良影响:

一、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学材料特定应用中伴随着适应宿主反应发挥有效作用的能力。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系统接触后,一方面材料要受生理环境的作用,引起可能导致其降解和性质蜕变的材料反应,另一方面材料也将对周围组织和整个机体发生作用,引起诸如炎症、局部或全身毒性等宿主反应。所以要求:没有毒性和过敏反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没有致癌性和抗原性;不会引起血液凝固和溶血;不会引起异常的新陈代谢;不会在生物体内变质,产生吸收物和在生物体内变质等]。

应该注意的是,在某种应用条件下是生物相容的材料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不一定是生物相容的。直接接触血液,主要考查与血液互相作用的生物相容性,称血液相容性;直接与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接触并互相作用的生物相容性,称一般生物相容性。

二、力学性能:一些生物医学材料的最终使用是制成生物体内可接受的器官和器件,由此,这样的生物医学材料必须与生物结构(包括器官)的力学性能相容。为此,生物医学材料应具备有适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静载强度(包括抗拉、压缩、弯曲和剪切强度);有适当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有良好的耐磨性;(其中摩擦磨损是人工关节材料的关键)有耐腐蚀和耐腐蚀疲劳性;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等)。力学的相容性并不是要求力学性能一定要高,而是取决于它所受的应力大小,要和相应的被置换的组织相匹配。

三、和组织的结合性:这种结合可以是组织长入不平整的植入表面而形成的机械嵌联。也可以是植入材料和生理环境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化学键结合。

四、耐生物老化性能:材料在活体内要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能够长期使用,即在发挥其医疗功能的同时要耐生物腐蚀、耐生物老化。

事实上,正是由于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才确立了生物医学材料的学科地位。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和天然高分子,品种达100多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韧带、肌腱、皮肤、血管、角膜、骨和牙以及各种人工器官脏器的修复和制造。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包括的范围虽然较繁杂,但大致上可归纳为5个方面:即软组织替换材料、硬组织替换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又称杂化生物材料、生物化材料或第三代生物医学材料)、药物传递系统、粘接剂和高分子药物等。根据材料的性质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材料两大类。所谓降解型高分子材料是指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可在生物环境作用下发生结构破坏和性能蜕变,最终通过体内新陈代谢分解而排出体外,如胶原、纤维素、聚氨基酸、壳聚糖及某些聚酯材料等;非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则相反,可作长期植入之用,如常见的聚乙烯、聚丙烯、硅橡胶、聚砜、聚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等。生物复合材料是上述三种材料任意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仍属于仿生学范畴。从材料科学观点来看,几乎所有的生物体组织和器官,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

相比非常先进的DNA重组技术、蒸汽的电池技术和生物化学,带来了众多的生物制剂来治疗应用在最后的几十年,进步的交付技术这些生物制剂是远远落后。例如,数以百计的治疗性蛋白可以被生产的重组技术,而他们的政府仍然依靠频繁的注入。改善病人的依从性来这式疗法,缓释注射、口服、吸入交货已经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从1970年代,没有人曾经成功了。同样对于亚单位疫苗或microencapsules功能细胞开发辅助系统,增强免疫反应,或细胞内途径调节国际米兰,或细胞胶囊免费的成纤维细胞在表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满意解决方案还可用尽管长期的研究。事实上,成功取得了非常有限的交货的生物治疗建议设计、装配或合成新材料系统的钥匙交付的新技术生物疗法,组装和它如何被用来实现技术突破在持续释放的蛋白质药物从可降解聚合物微球,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参考文献】:

廖湘萍

候建平

《生物工程概论》 何炳林 马建标. 《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进展》

王勃生

孟庆嗯 高振英

《生物材料的战略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Langer, R., Folkman, J., Polymers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proteins and other macromolecules. Nature, 263, 793-800 (1976).

第2篇:通信导论综述

NorthChina Electric PowerUniversity

内容简介

通信基础知识 二

现代交换技术 三

通信网

移动通讯技术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通信12K1班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

2012

24

通信导论综述

概论: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将推进通信业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中国通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随着3G牌照发放,行业转型稳步推进,数据业务的占比迅速提高,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兴起,市场需求正由语音向信息应用转变,并逐渐在各行业中渗透。

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支柱。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日益丰富与多样化。现代通信意义上所指的信息已不再局限于电话、电报、传真等单一媒体信息,而是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合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通信网,主要包括语音通信领域(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多媒体通信领域(基础数据网、IP网络、互联网接入、宽带增值服务)传输网领域(光通信网)等现代通信技术和业务。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在数字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移动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使得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 通信基础知识

通信是指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递。电信则指在线缆上或经由打气,利用电信信号或光信号发送和接收任何类型信息(数据、图像、图形和声音)的通信方式。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授信者。 从通信网络的系统组成角度,可分为接入、传输、控制与应用4个功能模块。 评价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的主要质量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信涉及双方或多方,其中包括点与点、点与端、端与端、以及网络间的信息交互,因此在在通信中需要定统一的各种标准或协议。

现代通信网一般由交换设备、用户终端设备、传输系统按某一结构组成,其各种不同类型,可归纳为业务网和支撑网。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途径。按照媒体介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现代通信的技术发展特征可概括为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等基本特征。

通信网在实现了数字化并引入了计算机软硬件之后,已趋向综合化和智能化。数字通信系统是构成现代通信网的基础。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抗噪声性能好,差错控制可消除噪声积累,易加密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等优点。

对于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则分别用传输容量(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和传输差错率(误码率、误信率)来衡量。

信源编码是为提高数字通信传输的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完成模/数转换,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语音压缩编码与图像压缩编码都是针对信源发送信息所进行的压缩编码。

信道复用是指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常用体制主要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等。若干多路传输的网或链路间的复连称为复接。数字复接系统由数字复接器和数字分接器两部分构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路数字信号按时分复用方式合并成单一的合路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复接,把完成数字复接功能的设备称为数字复接器。在时分制的PCM通信系统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效率,必须提高传输速率。也就是说想办法把较低传输速率的数据码流变换成高速码流。数字复接终端就是这种把低速率码流变换成高速率码流的设备。在接收端把一路复合数字信号分离成各支路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分接,把完成这种数字分接功能的设备称为数字分接器。数字复接器和数字分接器和传输信道共同构成了数字复接系统。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调制(modulation)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就是使载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差错控制是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传输的准确性。差错控制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反馈纠错”,另一类称为“前向纠错”。在这 两类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称为“混合纠错”。

附:电力载波通讯即PLC,是英文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的简称。 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PLC的最大特点: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无疑成为了解决这智能家居数据传输的最佳方案之一。同时因为数据仅在家庭这个范围中传输,束缚PLC应用的5大困扰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弱,远程对家电的控制我们也能通过传统网络先连接到PC然后再控制家电方式实现,PLC调制解调模块的成本也远低于无线模块。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家庭智能化,公用设施智能化(比如远程抄表系统,路灯远程监控系统等)以及工业智能化(比如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在技术上,电力载波通讯不再是点对点通讯的范畴,而是突出开放式网络结构的概念,使得每个控制节点(受控设备)组成一个网络进行集中控制,目前在电力载波应用上具有网络协议及网络概念的企业不多,国外的有Echelon公司的Lonworks网络,国内的有KaiStar(凯星电子)电力载波远程智能控制系统,Raisecom(瑞斯康达)公司的瑞斯康达智能控制网络。他们的网络协议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协议EIA709.1,EIA709.2编写的。

二 现代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是通信网中的核心技术。交换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从最初的第2层交换发展到第3层交换,目前已经演进到网络的第7层应用层的交换。其根本目的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最终达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1.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分组交换方式不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而是以信息分发为目的。分组交换机将用户要传送的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成若干个数据段,这些数据段叫做“分组”(或称包)。传输过程中,需在每个分组前加上控制信息和地址标识(即分组头),然后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传送。到了目的地,交换机将分组头去掉,将分割的数据段按顺序装好,还原成发端的文件交给收端用户,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这一过程类似于我们平常的邮寄信件,人们把写好的信用信封包装起来,然后在信封上写上接收人的地址和姓名,就相当于分组头中的路由控制信息;信封好后投入邮筒,由邮局进行分拣,发往不同的地点,最后送到接收人的手中;接收人打开信件阅读,如同分组中的拆包。这整个过程如同分组交换过程,只不过分组交换为了把信息准确地、可靠地、高速地传到对方,技术上要复杂得多。此外,还要加上地址域和控制域,用以表示这段信息的类型和送往何方,再加上错误校验位以检验传送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分组交换的任务是,从各个入端读入数据分组,根据它们上面的地址域和控制域,来把它们分发到各个出端上。

分组交换的特点有:①分组交换方式具有很强的差错控制功能,信息传输质量高。②网络可靠性强。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在网络中传送时的路由选择是采取动态路由算法,即每个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传送途径,由交换机计算出一个最佳路径。因此,当网内某一交换机或中继线发生故障时,分组能自动避开故障地点,选择另一条迂回路由传输,不会造成通信中断。③分组交换网对传送的数据能够进行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不同类型终端之间可以相互通信。④由于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中进行存储转发,比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报文交换时延

要小得多,因此能满足会话型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⑤在分组交换中,由于采用了“虚电路”技术,使得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即实现了线路的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高。⑥分组交换的传输费用与距离无关,不论用户是在同城使用,还是跨省使用,均按同一个单价来计算。因此,分组网为用户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信息传输手段。

2.ATM交换技术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像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ATM网的特点:灵活性、高速、多业务、可靠性以及安全性。ATM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两大类,即多媒体和高速数据。多媒体应用主要包括有会议电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电子信箱、桌面合作工作组、居家办公、远程医疗、远程勘探等;高速数据应用主要涉及局域网(LAN)互连和数据网合

3.软交换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从而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业务。

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此外还提供一些基本补充业务,与传统交换呼叫控制和基本业务的提供非常类似。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经过几年发展,软交换技术在标准化和产业化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协议如H.

323、MGCP等不断完善,BICC、SIP/SIP-T等新协议不断推出,一些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产品逐步走向实用化阶段,使软交换成为NGN最为活跃和热门的话题。

三 通信网

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几种主要计算机网络 (1)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现在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以及最新的无线局域网(WLAN)。

(2)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 ̄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

(3)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WAN) 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

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 ̄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2. 无线网

随着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和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人们经常要在路途中接听电话、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阅读网上信息以及登录到远程机器等。然而在汽车或飞机上是不可能通过有线介质与单位的网络相连接的,这时候可能会对无线网感兴趣了。虽然无线网与移动通信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表1 - 2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例如当便携式计算机通过P C M C I A卡接入电话插口,它就变成有线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些通过无线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变的,如在不便于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的大楼之间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将两栋大楼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无线网特别是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安装和使用。但无线局域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它的数据传输率一般比较低,远低于有线局域网;另外无线局域网的误码率也比较高,而且站点之间相互干扰比较厉害。用户无线网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国外的某些大学在它们的校园内安装许多天线,允许学生们坐在树底下查看图书馆的资料。这种情况是通过两个计算机之间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以数字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传统的模拟调制解调器通过蜂窝电话系统进行通信。目前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已能提供蜂窝式数字信息分组数据( 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C D P D)的业务,因而可以通过C D P D系统直接建立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无线网络的研究是由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的。无线网的特点是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计算机网络,而这一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基于无线网络的产品,如个人通信系统(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y s t e m,P C S)电话、无线数据终端、便携式可视电话、个人数字助理( P D A)等。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低功率的无绳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移动卫星系统、无线L A N和无线WA N等。

3.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为了强调IP技术的重要性,业界的主要公司之一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主张称为IP-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的接口规范与传统网络实现互通、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志体系,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等特征

四 移动通信技术

1.定义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2.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2009年中国市场上出现3G手机,其实,3G并不是2009年诞生的,早在2002年国外就已经产生3G了,而中国也于2003年开发中国的3G,但2009年才正式上市。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

3.特点:(1)移动性。 (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3)噪声和干扰严重。

(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 (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4.通信优点

(1)系统容量大。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当有的用户不讲话时,该信道内的所有其它用户会由于干扰减小而得益。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理论上比模拟网大20倍,实际上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大4至5倍。

(2)通信质量好。CDMA系统采用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技术、高性能纠错编码、软切换技术和抗多径衰落的分集接收技术,可提供TDMA系统不能比拟的、极高的通信质量。

(3)频带利用率高。CDMA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尽管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提高是以占用频带带宽为代价的,但是CDMA允许单一频带在整个系统区域内可重复使用,使许多用户共用这一频带同时通话,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这种扩频CDMA方式虽然要占用较宽的频带,但按每个用户占用的平均频带来计算,其频带利用率是很高的。

(4)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CDMA系统能方便地使用多码道方式和多帧方式,传送不同速率要求的多媒体业务信息,处理方式和合成方式都比TDMA方式和FDMA方式灵活、简单,利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

(5)手机发射功率低。CDMA系统通过功率控制,使得CDMA手机尽量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网络容量。

(6)频率规划灵活。用户按不同的码序列区分,扇区按不同的导频码区分,相同的CDMA载波可以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因此CDMA网络的频率规划灵活,扩展方便。

5.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分集技术(2)调制技术(3)均衡技术(4)信道编码技术(5)跳频技术 (6).直接序列扩频技术(7)智能天线技术(8)码分多址技术

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

附: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国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两电话局之间,首次用多模光纤成功地进行了光纤通信试验。0.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纤为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1981年又实现了两电话局间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纤的通信系统,为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1984年实现了1.3微米单模光纤的通信系统,即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80年代中后期又实现了1.55微米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即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用光波分复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长传输距离的系统,为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新系统中,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已达现场实验水平,将得到应用。光孤子通信系统可以获得极高的速率,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可能达到实用化。在该系

统中加上光纤放大器有可能实现极高速率和极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结束语

经过这一段的导论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如今对我们专业课的深刻认识,使我对通信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渴望。也让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每次导论课学习都会收获新的感悟,使我感到很充实。我明白了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通信工程,我也会不时的去阅读关于通信方面的书籍,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视野。我相信这会对我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也会一直奋斗下去。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所收获。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成就。

通信12K1班 魏少 2012.11.24 附录:参考文献

张淑娥 孔英会 高强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王兴亮主编.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9. 严晓花编著.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3篇:电气工程导论总结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的外延具体体现可归纳为电气产品设备和电气工程系统两类:电气产品设备,比如说家庭中用到的空调器,冰箱,电动车,饮水机,厨房电器等,建筑中使用到的 配电柜,开关,插座,电灯,电梯等;工厂矿山中使用到的电动机,电气仪表等都属于电气产品设备。对于电气工程系统方面,主要分为强点系统和弱电系统三个方面:1.发、输、变、配电,照明等电力系统,称为强电系统;2.对强电系统和建筑物等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保护等的弱电系统;3.设备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如工厂矿山、车辆,舰船,飞机,卫星上的相关设备的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

电气工程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电能的生产、传输、 分配、 利用的系统;2.基于电气的控制系统;3.电工理论新技术:4电气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如超导电工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生物电磁技术等等。

电气工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不论是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是建立在对电

能的利用与控制上,电是能量转换的枢纽和信息的载体,电能普遍应用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为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奠定了物质基础。将来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理出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使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与本专业完全对口的行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电力系统行业,一个是电气装备制造行业。

本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是:电气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以前称为强电专业,而强点必须通过弱电来实现和控制,进一步实现用途的拓展,性能的提升。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软件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 、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电力系统(暂态、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等。各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

下面就从三大模块来介绍电气工程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哪些。

电力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通常所说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都属于信息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主要用于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是通过静止的手段对电能进行有效的转换、控制和调节,从而把输入电源形式变成所希望得到的输出电源形式的科学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其他领域中也有着广源。这种对电源进行变换的技术就不得不借助于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还大量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高频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淬火电源及直流电弧炉电源等场合。

电力工程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能因易于转换、传输、控制,从19世纪80年代以后,已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电能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的主要动力形式和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拖动、照明、电热、电化学和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能作为一种产品,和其他类型的产品不同之处是它不能储存。所以,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和配电网组成的电力系统每时每刻

所生产、输送的电能,都必须和用户电能的消费量相一致。这就使得电力生产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即便是短时的停电也带来很大的危害,大面积停电更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在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都必须注意保证供电的高度可靠性。

智能电器

微处理机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使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开关电器,包括智能化断路器和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已形成了智能化监控、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

智能化断路器与电动机控制器是开关柜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主要电器元件。微处理器引入断路器,首先使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大大增强。诸如:它的三段保护特性中的短延时可设置成I2t特性,以使与后一级保护更好地匹配;接地保护可实现选择性,对断续的电弧接地故障可带记忆功能。

目前自动化控制中使用大量的软起动器、电力电子调速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等,这些装置都会使配电系统产生高次谐波,而模拟式电子脱扣器一般反映故障电流的峰值,因而电源的高次谐波会造成断路器的误动作。而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化断路器的中央处理单元能准确反映负载电流真实的有效值(RMS值),它的采样和保持电路能消除输入信号中的高次谐波,因而能避免高次谐波造成的误动作。

智能化过载继电器与传统的双金属热继电器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能保护多种起动条件的电动机,具有很高的动作可靠性。它不但可保护电动机过载与断相,并可保护接地、三相不平衡、反相或低电流等。在智能化电动机保护继电器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智能电动机控制器,兼有监控、保护和通讯的功能。

由智能电器单元与中央控制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与传统的配电系统与电动机控制中心相比有以下优点:实现中央计算机集中控制,提高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使配电、控制系统的调度和维护达到新的水平。由于采用数字化的新型监控元件,使配电系统和控制中心向上提供信息量大幅度增加;监控元件和传统的指示和指令电器相比较,接线简单、便于安装,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信息重复和信息通道。

综上所述,要学好工程技术类课程,必须具有求实、求真精神,有理性的批判意识;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另外,在大学中,要养成自学的能力。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

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在未来的十年内,我想要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首先,在大学四年内成为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系统知识和良好素质,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成熟的个体。能够在团队环境中去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较复杂的电气工程产品、过程和电气系统。争取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 ,能够从事电气产品、过程和电气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制造、检测、施工、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并具备电气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素质。毕业后在工作中学习,争取在六年内拿到电气工程师证。

在本科阶段,我想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不过我知道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我平时要更加勤奋学习,争取到这种机会。

第4篇: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报告

学习软件工程导论将近一个学期了,期间学习让我认识和了解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各种相关知识,为我能学习好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打下了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自己到了解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学习什么,软件工程做什么,也为自己怎样设计大学四年规划做好准备。学习软件工程导论,可以培养我们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工程的理论、相关知识和技能,能构建网络、分析和排除常见网络故障,维护网络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的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在专业学习后,成为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首先是什么是软件工程。关于软件工程的概念,一直都存在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的方面有: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例如在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办公套件、数据库,游戏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与项目管理、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O9000、Asp等。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单位的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学习完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后,我总结了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经验,发现了自己一开学习软件工程的错误想法,觉得之前认为只要学会写代码就可以很轻松的写出程序和软件,原来学习软件工程并不简单,它有很强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如果不按照这些规范来编写程序,写出来的只是些杂乱无序的代码,这样的代码很容易出错,很不方便修改,而且程序代码不是单是写给自己看的,还要方便帮助你修改的人查看。规范的编程习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这是做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要做一个专业的软件工程师不容易,我们必须遵循软件工程的操作规范,不能个人主义,软件工程还强调团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一个成功软件的开发,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各成员的努力,现今成功的软件没有几个是只有一个人完全编写而成,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因此配合好各成员之间的优势就能集思广益,做出更好的软件来。

因此,我仔细思考后将自己之前不合理的规划做了修改,希望在大学四年能够学好专业知识,我的大学四年能够将专业知识很好的运用,因为我的未来方向是应用软件方向,我的规划是:

大一打基础:充分利用时间将高等数学和英语学习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将自己的英语能力提高到能阅读国外编程资料,这样有助于自己接触最新最前沿的IT信息。提前完成c语言的学习,打好编程知识的基础,而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编写代码,提前接触JAVA,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口才能力

大二加强稳固基础:自学VB,尽量多学几种语言,增加自己的适应范围,在导师的安排下参加实践,英语争取过四六级,暑假期间尝试到IT公司工作,就算没工资也不怕,赚足经验。

大三锻造强项:除学习好当年专业学科外,自学C++,网页编辑、ps技术,建造自己的网站,让自己的编程技术达到可以做网页接项目的程度,到网上去做兼职,接各种项目做,也可以尝试在网上接简单的外包做做,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组织自己的团队,与团队一起接大点的项目做,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学会怎么团结队友,按照专业软件工程工作流程分工合作。

大四社会实训:主要是多往外面跑,留意各种招聘信息,自己主动到一些公司实训,打好人脉关系网络,特别是到自己理想的IT公司工兼职,争取表现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我的未来打算是,先到大型IT企业工作,找工作经验和积累财富,为自己将来创业做准备。

第5篇:通信工程导论课程报告

一、通信工程专业方向的认识:

通信工程专业方向主要指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网络与交换、多媒体通信四个方向 1光纤通信: □已成为一种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迄今尚未发现可以取代它的更好的技术。即使是在全球通信行业处于低迷时期,光纤通信的发展也从未停滞过。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未来,光纤通信将向着全光网络方向发展: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无线局域网络(蓝牙、超宽带、Zigbee、1高速无线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等。无线通信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

2无线ATM,其基本技术包含无线接入和接入(比如卫星宽带接入系统 室内无线局域网),○

3多址技术、移动ATM。其中,前者是通过无线介质扩展ATM业务,后者支持终端移动的能力。○4.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担自适应天线及多用户检测自适应天线:包括智能天线系统。○负着从数字化向软件化飞跃的重任,可能成为今后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

3网络与交换 □

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完全形成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架构,是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它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具有充分的优越性,真正向着“个人通信”的宏伟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atever)与任何人(Whoever)进行通信。 4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应用广泛,如:可视电话、在广播与出版业中的应用、多媒体邮件、教学与培训、远程医疗服务、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多媒体通信将成为人们通信的基本方式,使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信息时代。

二、专业学习规划:

首先,完成专业要求的“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主干必修课程的学习,其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修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专业选修课,补充必修课的不足。

还有,现在虽然还没有直接接触到专业课程,可现在学的也非常重要。这是以后学好专业课程的必要条件,比如微积分在大学物理中的广泛运;以后,可能很多时候要查阅外国文献,英语便派上用场。所以从现在起认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想,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能更好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实,学以致用不正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吗?所以,我想以后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知识竞赛,丰富大学生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学习方法思考:

我们大学了,但有些学习方法我们仍然不能丢弃,学习好的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刻苦,大学同样需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同样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同样需要有不放弃每一道不会解的题的习惯。

另外,大学不同于中学,中学学习是为应试。而大学的学习面向应用,为应用而学,因此,我觉得比起中学,我们应该在有更多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对已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入地理解每一个定理的来龙去脉。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而不再只为考试分数而学习,正所谓“学为所用”。

另外,大学不同于中学的,有了更多的自我支配时间。所以,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管理时间尤为重要,与之相应的能力便成了大学里区分每个人成就的重要指标。

四、专业导论课的收获:

虽然我们还有许多不能理解的东西,但通过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了解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程及通信工程专业对我们的要求。也知道了通信工程专业的由来、背景知识。还了解了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方向,有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初步认识,初步构建起通信工程的宏观框架。

从专业导论开始,我们开始关注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同时了解所修专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定位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发展趋势,这很重要,展望通信未来,我们不但看到他的美好前景,同时也看到,未来通信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解决,而这,恰好就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对通信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求知欲。

第6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专业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适合的就业岗位: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信号方向:侧重信号处理,偏向编程,算法。硬件上看 ,多涉及数字逻辑层面。这个方向要学好各种信号处理的 (如DSP)知识,还有计算机体系结构(仅逻辑层面的),掌握一两门编程语言,当然也都要学数字模拟电子基础。2 电路方向:侧重硬件,除了学习基本电子知识,还要学习 高频电路 微波电路 ,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兼容,雷达等无线电路和系统知识,以后也可以做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也会要求编程,专业课学得好 ,还可以搞模拟射频/微波 无线电电路系统设计

3 电磁场:更加侧重模拟电路,学习微波、毫米波等电磁波 应用技术,除了基本微波电路技术,还要深入学习天线设计原理,微波网络等 无线技术。 计算机知识用得比较少,要求比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功底。

从事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设计,天线设计,还可搞计算电磁学数值分析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毕业生可以到电信部门、移动通信部门、广播与电视系统、网络工程公司、电子类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以到计算机控制、财务、税收、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有质量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对培养计划的认识

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详细的介绍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对我们的技术要求,他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所要学习的基本课程与核心课程,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

2、理论。主要有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

3、电路。分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与微波技术;

4、计算机。有微机原理,c语言,单片机等。通过对专业培养计划的阅读与理解,我们能够清楚自己的学业安排,有效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明白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努力

去提高自己以后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明白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它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使我们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从而也为我们增添了动力。

电子线路元件的发展历史和专业的发展方向:

即将告别19世纪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物质世界最小的微粒——电子。发明家开始探索应用电子的途径,大约经过100年的努力,人类开始步入信息时代。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更加精确的实验研究时发现,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微粒,与气体成分或阴极材料无关,它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汤姆用“电子”一词命名它确认的这种带点微粒。从此电子进入了人类的世界。

1904年,英国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电子管的诞生,是人类电子文明的起点。弗莱明还做成了一种效率很高的无线电信号检测器——真空二极管,它可使频率很高的无线电信号被整流检波成人们需要的信息。随后真空三极管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推动着电子技术不断前进。

1947年,晶体管问世,晶体管的发明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为集成电路的出现拉开了序幕,晶体管的发明揭开了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的序幕,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电路终于被生产出来。它是把具有某种功能的电路“埋”在半导体晶体管里的一种器件。集成电路的发明,是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一次革命,进一步减少了电子设备的体积,由此,它们变得更轻,更小。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了微电子技术的新阶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大概有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

2、mpeg

4、h.26

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

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8)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

大学四年对学习生活的具体规划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C语言和高数。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的小计划,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奋起直追。下定决心考研,争取获得保研的资格。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考研。

大四: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考研现在就是冲刺期,落足功夫,奋勇拼搏,争取把目标拿下。同时写一遍优秀的毕业论文,为本科四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时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要认真详细的记笔记。保持阳光开朗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还要拥有刻苦专研的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珍惜时间诗句下一篇:元宵节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