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235例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 在国内妇产科中腹部切口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由于受到妇产科疾病自身特点与女性特殊生理机能的影响, 术后切口的愈合程度一直被视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重要指征。由于腹部切口手术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或术后护理措施不当, 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 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 不同程度影响到患者的生理机能与术后康复[1]。在此, 以该院妇产科2011年1—12月的235例患者来说明, 在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中, 必须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以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与出院。

1 一般资料

235例患者术后切口临床护理资料, 年龄21~69岁, 平均 (42.3±2.1) 岁。该组病例中, 剖宫产术108例, 子宫全切术51例, 子宫次全切术38例, 异位妊娠34例, 卵巢癌根治术3例, 宫颈癌根治术1例。对于患者的术后切口进行严密护理与康复指导, 本组病例均切口愈合出院, 未见严重的感染现象与不良反应。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术前饮食调节

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前期, 护理人员应注重协助患者进行充分的饮食调节, 特别是对于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而言, 更要注意术前的饮食调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护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饮食调节计划, 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以适量能量、低膳食纤维、低脂肪食物为主。同时, 腹部切口手术前, 患者必须加强营养与支持治疗, 针对营养不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增加能量、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实际摄入量,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组织修复功能与机体抵抗能力[2]。针对糖尿病患者, 在加强饮食控制的同时, 还要注意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待患者的血糖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针对贫血患者, 应适量补充铁剂, 纠正贫血, 如果患者的体质、吸收功能较差, 则要特别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患者的术后状况。

2.2 术中护理

针对患者的实际手术情况, 采用横切口以减少缝合张力, 进行关腹操作时必须保证麻醉效果。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的整个操作过程中, 主治医师必须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引起腹壁组织的撕裂, 在进行手术切口的逐层缝合时, 一定要选用相应的缝合材料, 注意切口的保护, 预防感染症状,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

2.3 术后切口护理

2.3.1 基础护理

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与麻醉方式, 合理选择患者的术后体位, 全麻患者一般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引流, 防止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入气管, 引起患者窒息。硬外麻醉患者多采取平卧6~8 h, 防止因颅内压降低、头部血管扩张而引起患者头痛的症状。患者在术后第1天可以采取半卧位, 以利于腹腔引流, 减少对于脏器的刺激, 并且使得患者腹肌松弛, 切口张力降低, 减轻疼痛感, 增加肺活量, 进而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3]。在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中, 应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保持床单、患者衣物、皮肤的干燥、清洁, 定时进行病房、床铺的消毒, 减少引起患者手术切口污染的不良因素。另外,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手术的切口情况, 对贫血、肥胖、水肿、糖尿病等患者, 以及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则要严密观察敷料的位置, 有无渗出液现象,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2 红外线热疗与中药外敷

在该组病例的临床护理中, 部分患者在术后2~3 d采用微波或红外线热疗, 以促进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 促进水肿症状消退与渗出物质的吸收。常规操作方法为:红外线治疗仪距离患者腹部切口20~40 cm, 以适当温度进行治疗。同时, 对于部分患者采取了中药外敷的术后切口护理措施, 由于大黄、芒硝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对于肥胖、个体机能较差, 以及切口愈合较为缓慢的患者, 使用大黄、芒硝进行手术切口外敷, 加以红外线烤灯辅助热疗,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 减少术后切口的感染几率。

2.3.3 心理护理

多数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在术后表现出恐惧、焦虑、烦躁、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 此类负面心理将不同程度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 部分患者出现渗液的现象, 所以, 在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情况, 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手术类型、恢复情况等, 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 并且向患者讲解有效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方法。在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尽量多向患者介绍同类病例的治疗方法与恢复过程,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使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患者的心理疏导, 积极配合相关临床救护工作, 从而促进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与情绪状态。

2.3.4 对症处理在该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护理中, 护理人员特别注重对症处理的实际作用与效果。

腹部切口手术后,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进行腹部按摩, 以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 使得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必须及时进行检查,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引起各种不良症状的主要原因与治疗方法, 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后, 腹部疼痛是较为常见的术后症状, 护理中应注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严重者可以适当给予镇痛泵、杜冷丁;对于术后腹胀者应尽量保持体位舒适, 鼓励患者住院期间勤翻身, 早下床活动, 症状即可明显减轻, 严重者可以适量给予新斯的明[4]。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处置, 对于渗出物较少的患者进行清除后, 可以给予微波治疗;渗出物过多的患者则要拆除缝线, 应用甲磷硝唑进行创口冲洗, 使用庆大霉素外敷, 加引流条充分引流。有必要时立即做B超检查, 查找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给予对症处理。

2.3.5 康复指导

在该组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了手术切口愈合的相关知识, 并且指导患者逐渐掌握切口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 指导患者尽量采取半卧位或者半坐卧位, 以减轻腹部的张力和切口疼痛感, 常规绑腹带的松紧要适度。在患者咳嗽或用力时, 应指导患者使用双手按压切口的两侧, 尽量向内用力, 以避免切口裂开。患者出现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等现象时, 应嘱患者多饮水, 必要时给予止咳、化痰药物。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特别是在妇产科腹部开切手术中, 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愈合速度慢等现象的几率较大,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将严重影响到手术效果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合该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腹部切口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可以分为:切口感染性裂开、切口非感染性裂开等现象, 在临床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对于切口感染现象的控制, 并且尽量提高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在妇产科的腹部切口手术中, 引起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以细菌污染为主, 常见的细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等。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病房的消毒处理, 定期喷洒消毒液, 以保证病房内的环境质量。另外, 对于切口张力性因素、切口缝合技术欠佳、自身愈合能力低下等引发切口感染的问题, 护理人员也应高度重视, 对于出现严重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 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以便进行相应处理, 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中, 必须坚持人性化、整体化的护理策略, 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及早恢复健康与出院。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1年1—12月的235例患者术后切口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对于患者的术后切口进行严密护理与康复指导, 该组病例均切口愈合出院, 未见严重的感染现象与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全过程的护理, 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瘀痕及切口脂肪化等不良反应, 并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付小玲.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9) :190-191.

[2] 杨振萍, 王荣梅, 李数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l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6) :2321-2322.

[3] 张玉花.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5) :90-91.

[4] 倪浩婷.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08, 21 (6) :71-72.

上一篇:烟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探讨下一篇:手机电视发展现状与监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