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汇报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汇报》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汇报

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标志着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工作进入了依法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书记的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在法规出台之后即启动了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专项监督工作,同时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大调研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条例的引领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推进有力,分类实效超出预期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生活垃圾分类和条例实施作出重要指示,并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在市委、市政府部署推进下,本市各级政府把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各区都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逐级落实责任。各街镇按照全覆盖的要求推进居民小区、单位、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市有关部门按照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出台了18项配套性文件,并积极推进落实。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考核。城管执法部门积极开展执法监管,起到了法治的威慑作用。

(二)宣传动员力度空前,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全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诸多媒体进行了力度空前、形式多样、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相关部门、基层组织都积极投身于垃圾分类的社会动员,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让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市民都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之中。在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监督投放工作。市有关方面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市文明创建体系,并增加垃圾分类在文明创建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三)全程分类体系初步建立,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把硬件设施作为推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前提和基础,积极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法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基本完成居住小区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和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严格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积极建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四)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有力支点,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典范

调研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广大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为取得这一工作成果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也看到了他们用社会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种探索。无论是在分类工作准备阶段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在楼层撤桶、设置临时投放点等投放方案的设计上与居民充分沟通,还是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各类评比、表彰先进、督促落后等,居民区党组织凝聚群众、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显现。

二、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工作成效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工作推进不平衡现象仍较明显,部分政府部门管理职责没有落实

在市级层面,有的部门对自身肩负的法定职责还不够重视,主动作为、合力攻坚的意识不强。在区级层面,各区工作推进力度和成效还存在差距。在街镇层面,对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沿街商铺的指导监督尚显不够,抓整体推进、抓难点突破、抓工作提升的力度还不足。在小区层面,差距比较明显,个别小区分类投放设施还未到位,有的小区投放设施和日常管理都非常粗糙,有的小区主要还是依靠保洁员二次分拣。在单位层面,党政机关对生活垃圾分类较为重视,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比较悬殊,单位先行的效果总体不尽人意。

(二)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末端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一是居民希望增加湿垃圾清运频次的需求与实际收运能力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与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的建设相比,中转站和集散场的建设仍然在规划选址等方面存在困难,落地进度相对缓慢。三是随着湿垃圾分出量迅速增长,湿垃圾处理能力缺口逐渐加大,资源化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

(三)一些瓶颈难点问题尚未有效突破,实现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仍然存在障碍

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资源回收企业参与两网融合的模式尚不清晰,主渠道作用未能发挥。资源回收及利用企业普遍面临用地难、税收负担重、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长远发展较为困难。回收体系与后续的循环利用还没实现有效对接,本市已有的废玻璃、废塑料循环利用企业生产能力空放现象严重。在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出路方面,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渠道依旧没有打通。

(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尚需进一步养成,分类成效尚需进一步巩固

一是居民生活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目前对于如何实现居民从被动监督到自觉分类的转变还缺乏准备,对于如何動员上班族、租赁户、外来人员等群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还缺乏有效方法。二是投放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小区的“定时定点”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作息时间,导致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部分物业企业未有效履行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法定义务。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几点建议

本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建议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督导形成合力

针对当前工作中种种不平衡、不到位、有反复的问题,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应进一步发挥好“指挥部”的作用,强化顶层职责,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实做强联席会议办公室,促进各成员单位切实担责,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继续用好刚性指标统计和定时排名通报,推动压力层层有效传递,促使各区、各街镇进一步提高争先、看齐意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研究和回应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建议进一步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夯实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基础

要通过规划政策支持居民小区进行垃圾厢房建设,尽快全部完成居住区分类投放点的规范化改造。要从车辆配置和运作模式优化两方面提升湿垃圾的清运能力和水平,确保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水平不下降。要对全市湿垃圾产生量进行再评估,科学规划和布局湿垃圾处置设施,通过集中规模化处理、就近就地分散处理等各种路径解决湿垃圾处置能力缺口。要着力解决现有的中小型湿垃圾处置设施运行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早日实现其正常运行。要进一步加大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场的建设力度。

(三)建议进一步完善居民小区的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要以“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继续做好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要在坚定不移推行定点投放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和调整投放时间。二是要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会的协作模式,以社区自治撬动生活垃圾分类,用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社区自治,实现两者的双向促进。三是要切实落实物业企业管理责任人的法定义务,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四)建议进一步做好宣传动员和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要在前阶段侧重“为什么分?怎么分?”的基础上,加大垃圾分类成效和后续处置利用情况的宣传,增强广大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要创新宣传方式,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对舆情加强主动研判,积极引导,弘扬先进,鞭挞落后。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用严格执法彰显法规的权威。要把单位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督促各类单位严格落实分类要求。

(五)进一步加快破解瓶颈难题,全面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管理

要达到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标,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畅通各个环节是关键。一是要研究解决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出路。抓紧开展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用于林地、农地的风险评估。同时要通过配套政策支持湿垃圾末端处置的企业持续运作,在上海形成湿垃圾资源化處理的完整产业链。二是要研究解决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加快明确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运作模式,厘清回收企业、个体回收人员与点站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两大作用,使低价值可回收物真正能收得上来,并循环起来。同时要搭建好平台,真正做好资源化这篇大文章。三是要鼓励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加大投入,鼓励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运用,让更多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生活垃圾管理的全过程。

作者: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

第2篇:山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

摘 要:垃圾分类是世界趋势。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以及山西省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采取“五化措施”(减量化、精细化、精准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进程,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垃圾分类 静脉产业 生态文明

生活垃圾的井喷式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3月,国家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确定46个示范城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7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10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2019年9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布《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已经成为新时代循环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碳中和新政,明确表示垃圾分类和处理等项目将获中央资金重点支持①。加快推动静脉产业折射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创优人居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

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106—2016《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中,生活垃圾人均指标增长率预测法Y=R0(1+r1)t×S0(1+r2)t×365,以及年增长率法Y=Y0(1+r3)t②,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子涉及到人口数量、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环卫设备等(见表1)。其中,垃圾产生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与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近似为对数关系[1]。垃圾清运量是统计科学上常采用的垃圾表征指标,垃圾清运量③与城镇化率、人均GDP高度相关[2]。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

亩[3]。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垃圾产生大国,并按每年5%~8%的速度增加。2014年全国生活垃圾产量为1.79亿吨,居世界第二位,比美国少0.49亿吨④。24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816.1万吨[4];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首次超过2亿吨,达到20194.4万吨;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147.3万吨;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3560.2万吨。虽然中国垃圾产生总量较大,但人均垃圾产生量并不高、大约为131kg,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大约为500kg,而瑞士、美国则高达700kg/人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根据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测算,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必将井喷式增长,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压力愈发突出,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危害也愈发严重。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亟需加速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大发展。

二、山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状况

垃圾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垃圾产生恶臭,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氨、硫化氢等刺激性气味和其他有害碳氢化合物气体。垃圾堆放产生苍蝇、蚊子、老鼠,垃圾渗沥液是蚊虫产卵、繁殖以及其他幼虫孳生的栖息场所。以土壤、大气、水等为媒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经由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或者食物等多种载体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山西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制定了《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75号),于2020年6月1日起在全省域范围内施行。在此之前,太原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城市之一更是率先行动,2017年出台《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年出台《太原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9年出台《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019年修订完《太原市环境卫生设施管理条例》。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步深入,除太原外其他市域也都在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出台各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和工作任务。

在构建和完善法规制度的同时,山西省以示范试点和设施建设为抓手,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方式,从点到线再到面渐进式推进垃圾分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已确定垃圾分类试点22个,包括国家要求的11个设区市城市和11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山西在全省域范围全面推开。太原市是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示范试点较早的城市之一,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2018年太原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广场车站、公园场所、驻并国企等8200个公共机构中,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从2019年8月1日起,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4+2”模式(“4”大类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2”小类指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先行以迎泽区(迎泽片区、庙前片区)、小店区(滨东花园小区、平阳景苑小区)等20个小区试点,开展“撤桶并站、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再加上桶边督导”的生活垃圾分类及运行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试点为带动,2020年太原市以街办为单元,引入专业公司,进行整街制推进,上半年垃圾分类在主城区26个街办展开,覆盖率达到了60%,年底覆盖率达到90%左右。在设施建设方面,太原市规划建成3座焚烧发电厂、4座卫生填埋场、3座大型转运站、1座餐厨垃圾场、1座危废处置场、1座医疗垃圾场、16处渣土消纳场、4处园林垃圾处置场和1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大同市采用PPP项目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23年,太原市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其他地级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

三、产业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对策和建议

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垃圾产生量的“减量化”;二是垃圾分类“精细化”,以及与之配套的垃圾收运体系无缝衔接的“精准化”;三是垃圾末端处理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是密不可分,是从源头生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产业化系统性工程。只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发展原则,加强垃圾分类,改变目前混收混运的收运体系,加快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才能实现废物回收循环再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一)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技术的利用

从源头减少垃圾量的产生,是减少垃圾产生量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最被忽视的环节。世界上垃圾“源头”处理技术有很多,如厕所手纸。中国家庭或单位的厕所手纸垃圾所占比重都很大。众所周知,日本卫生间非常干净,几乎没有残留的厕所手纸需要作为垃圾单独处理,而是直接把厕所手纸扔到马桶里冲走,欧美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这说明从源头减少厕所手纸的产生量是有成熟技术可以采用的。消除厕所手纸垃圾的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桶冲力足,卫生纸不堵塞马桶;二是污水管道宽大,冲下去的卫生纸不堵塞管道;三是卫生纸溶水性好,浸水后卫生纸能溶化(日本打印纸也是见水即溶)。这三项技术中,中国前两项技术已经用于新建筑中,第三项技术也有,但普及性极差。其实,日本在1963年水洗厕所的普及率才9%,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普及。因此,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普及能够从源头减少垃圾量产生的成熟、先进、适用技术。减低一次性产品使用率,减少使用品质低、寿命短的产品,杜绝过度包装,从原材料使用、产品设计以及包装等方面采取减少原材料消耗和减少废物的“减量化”技术。

(二)建立操作性強的垃圾分类标准

建立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标准,是垃圾分类达到“精细化”“精准化”的基础。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对照分类标准,日本生活中的垃圾、废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类。日本京都垃圾、废物分类中,垃圾分类有六类,废物回收有七类。六类垃圾分类中,包括可燃垃圾、空罐、塑料瓶、塑料的容器与包装、小型金属、大型垃圾、猫、狗等宠物尸体的处理。七类废物回收中,包括家电类、报纸、杂志等、煎炸食物用过的食用油、再利用的瓶子、荧光灯管、干电池、纸盒等。资源垃圾细分了,才有回收利用的价值,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再生资源增量的目的。日本德岛县上胜町已经将垃圾分类细分到44类,如一只袜子属可燃物,两只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的属旧衣料等。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标准,在操作性方面依然非常欠缺,比如2017年发布的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标准,要达到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垃圾按照标准就能进行分类,还差的太远。借鉴日本操作性极强的垃圾分类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出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操作指南。只有细分资源垃圾分类,增强操作性,才能把“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回收利用,从而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再生资源增量的目的。

(三)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

高度重视垃圾产业链的完整性,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垃圾无害化处置等衔接的收运处体系。没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前期的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体系就失去了意义。分类收集杜绝混收,分类运输杜绝混运。取消老旧破损、简陋落后的混合收集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分别配置收集容器。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标识图标要明确,并附有物体名称,避免具有较强学术性分类,比如“有机类”“无机类”,或过于笼统性分类,比如仅仅标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日本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公共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依然采用明确的图示标明分类。科学测算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配置数量和位置,借鉴日本经验,根据垃圾种类不同,设置不同频次的回收时间和日期。统筹垃圾专用收运车辆,根据垃圾分类调整或重新配备专业分类运输车辆。新配置的专用车辆要标识明显、节能环保、密封性好,淘汰或改造污染大的敞开式垃圾收运模式。根据本地垃圾组分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数字化垃圾减量、废物回收信息平台,为垃圾从源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提供信息化和数据支持。

(四)从教育抓起,加强宣传

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量,提高废品回收率,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5]。因此,要彻底改变以前仅仅基于废旧物资经济价值性的做法,变被动为主动。从循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视角,厘清垃圾分类的目的,提高垃圾分类基于循环环保发展的主动性,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一是加强宣传。垃圾分类不仅要花费劳动者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经济成本,也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要让居民在已经交付垃圾处理费的同时,自觉做到垃圾分类,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络电视、微博、公交电视、车载电视等)以及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客流量大的场所为载体,制作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广告和专题报道。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等为重点,加强垃圾分类专项培训。发挥妇联和街道办作用,深入社区,对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绿色以及生活垃圾分类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进行入户宣传,免费发放详尽的垃圾分类操作指南,促动垃圾分类实质性推进;二是借鉴经验,从教育抓起。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最终形成整个社会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规范和文明素养,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走在世界行列的重要原因。借鉴日本、德国做法,中国也要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全民垃圾自觉分类。

注释:

①《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2021.5.9

②式中:Y-预测年生活垃圾年产生量;R0-基准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r1-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率;S0-基准年人口数量;r2-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t-预测年限,预测年份与基准年份的差值;r3-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③生活垃圾清运量,主要指生活垃圾产生量中能够被清运至垃圾消纳场所或转运场所的量,由于不包含源头便进入回收系统的废弃物,因此,更便于准确统计和测算,是国家统计及科学文献中常用数据。影响垃圾清运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垃圾产生量、垃圾回收率和清运率等。

④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www.chyxx.com):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2016.11

参考文献:

[1] 黄舒慧.上海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分析与预测[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5):8

[2]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人均GDP及垃圾清运量分析.

[3] 中国青年报.我国超1/3城市遭遇“垃圾围城”困局.2013-7.

[4] 国家环境保护部.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11.

[5] 聂永丰.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的痛点[J].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循环经济微信公众号,2017.7.

(作者单位:赵子光,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人民政府;陈新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简介:赵子光(1995—),男,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人民政府;陈新风(1968—),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循环经济、能源(工业)经济等。]

(责编:赵毅)

作者:赵子光 陈新风

第3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研究

摘 要:近几年,很多地方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猛增长,农村生态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浙江省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力推进,对农村废弃物分类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安吉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对其他县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正都有比较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意义,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安吉县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猛增长,农村生态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隐患。浙江省安吉县自2002年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至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效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3年开始安吉逐步在原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浙江省安吉县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县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正都有比较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意义。

二、农村生活垃圾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理论

1.农村生活垃圾的概念。农村生活垃圾的定义是指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公共物品理论。农村生活垃圾作为一种低品质资源,对其进行处理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介入管理势必成为必然,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必然是一项政府的公共事务。政府的职责是努力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边际成本和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收到自身财政投入和精力付出的限制,所以政府部门就会通过引入其他主体,与其他主体和私人部门等组成一个多元化的治理模式的方式来共同解决公共物品的“负外部性”的问题。

3.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的发展遵循“Reduce,Recycle,Resource”的“3R”原则,垃圾分类则是在循环经济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循环经济发展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是近年来垃圾分类的理论研究基础,很多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以“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的减量化观念作为垃圾治理的指导思想,垃圾分类处理走在国际前列的国家往往都是那些率先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

三、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验及现状

1.国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从1970年之后开始逐渐重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时候开始部分国家出现专业对生活垃圾进行收运与处理的机构,开始注重控制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尽量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的减量化观念开始在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萌芽。德国1986年通过了《废弃物控制及废弃物管理法》,通过立法把生活垃圾的处理理念从末端处理开始转移到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量上来,同时从过去的专业机构管理逐步延伸到全社会民众参与到减量和分类的层面上来。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有利用价值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即垃圾的资源化,德国、日本等专门制定通过了与包装容器、家用电器等废弃物回收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德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通过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法》和《循环经济及废弃物管理法》,日本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开始实施《关于促进容器包装的分类回收及再利用化的法律》(国内一般称《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和《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国内一般称《家用电器回收法》),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这些国家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率有了很大提升,从此开始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2.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十九大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中央一号文件通过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很多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投入,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倾斜助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取混合收集、统一运输和集中处理的形式,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有一定成效,但在部分经济条件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乡镇政府和村委往往无力承担建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清运处理的高额费用。由于地方政府管理理念、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异,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方式不尽相同,管理水平不一。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不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四、浙江省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及实践现状

安吉县自2002年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创造性地探索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在2003年就开始在农村推行“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有效集中处理的农村比率较高。

1.注重顶层设计,三步走引领。第一步,建立政策体系。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为起点出发,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推进跟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先后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办法》《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和《中国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文件通知、政策标准和宣传指导意见,科学、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4年以来,全县下发的各类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关的文件通知、政策标准和宣传指导意见多达28个。第二步,落实资金保障。安吉县新农办为了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时,对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能够落实好垃圾分類工作的行政村,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资金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定比例作为补助。第三步,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鼓励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舆论氛围,召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会议,从多方面多角度发动农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县、乡镇(街道)、村各个层面举办形式丰富、活动多样的垃圾分类比赛来撬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热情,激发农民参与并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科学规划布局,稳步推进。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安吉县在工作推进中充分调动新农办、城管局、文明办等各部门共同合作,将《中国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等实施标准严格落实到位,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实施和长效管理纳入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二是鼓励试点先行。2013年先选取7个积极性最高的行政村开展进行试点,同时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农民培训计划,在试点率先进行垃圾分类专项培训。对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厨余垃圾沼气利用、堆肥处理、烘干碾碎集中处理和生物菌高效处理等五大处理模式,为全县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示范和经验。三是坚持有序推进。在鼓励试点先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4—2017年又逐步新增和扩大农村生活拉圾分类实施村的数量范围,到2017年9月底实现全覆盖。

3.勇于探索创新,多措并举。一是村级自主创新。安吉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由于浓厚的“赶学比超”氛围,涌现出很多村自主创新的模式,如孝丰镇的横溪坞村开展的“垃圾不出村”模式,是没有借鉴的国内首创。横溪坞村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向村民发放“垃圾要回家,请你帮助它”垃圾分类倡议书和自制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方法宣传册,同时开设宣传垃圾分类和指导村民将垃圾变废为宝的“蛹工坊”,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召集全村的党员将垃圾变成各种实用美观的工艺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生活垃圾在村内的生态循环处理。二是注重技术创新。在常规方式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来实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开发了集管理、监督、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微信公众号“乡村卫事”,在微信公众号上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有特点有成效的行政村进行宣传。同时,号召市民看到垃圾分类工作没做好的村进行实时拍摄上传到公众号进行爆料,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美丽乡村环境管护。该微信公众号自2018年6月1日开始上线,已成为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的高效手段之一。三是注重模式创新。2016年开始创新试点先行开展垃圾不落地模式,在上墅乡和天荒坪镇的余村探索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的的新模式,收集过程中确保无垃圾暴露、无落地转运和无沿途渗漏的“三无”原则,使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在垃圾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过试点,总结“余村模式”和“上墅模式”两种垃圾不落地收集模式的经验,并在全县及省内部分县市进行了推广。

4.取得的成效。四年来,安吉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环境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民卫生习惯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垃圾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推动了县域、特别是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一,县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少了对土壤、水源等环境的二次污染,减轻了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全面提升了农村生活环境。

第二,农民素养得到较好提升。很多村通过妇女主任组织妇女同志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来带动村村户户的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通过组织培训和比赛活动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从整体上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体系更加优化。在国内城市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垃圾管理体制机制、分类方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保持了美丽乡村建设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绩效。

五、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评价

调研结果显示,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后,全县统一部署动员,乡镇(街道)大力推进,各行政村积极宣传和推广,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好,生活环境与以前相比有显著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垃圾分类是一项持续的、艰巨的、系统的工作,一方面,安吉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全省和国内都算做得比较出色的;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安吉目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效管理还有待加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长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确实给长效管理带来了难度,垃圾分类实施村在实施年之后开展垃圾分类情况的考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宣传和培训政策不够完善。大多数城镇和村庄都非常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但不太重视末端的垃圾分类,没有广泛地开展组织和动员村民去做具体的垃圾分类工作,导致很多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没有真正形成植根于内心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些农户甚至认为垃圾分类与自己无关,是保洁员的责任,导致一些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处于被动,缺乏长效坚持的群众基础。

3.收运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安吉是“两山”理念发源地,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已久,村民大都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可如果没有完整、有序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组成的垃圾末端处置及再利用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最终成为劳民伤财的空忙活。

六、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优化建议

1.加强监督和考评,建立健全激励和惩罚机制。引入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将考评结果与乡镇及相关人员的绩效联系起来。建立对居农户的激励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表彰、发放奖品、日用品兑换等方式,以奖励生活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和个人。

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源头分类意识。农村生活垃圾涉及的人多面广,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部门、新闻媒体的作用,发挥各类志愿者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农户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提升农户参与自觉性和分类准确性。

3.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深化末端分类的长效机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各种实施垃圾分类的各种制度和措施,开展垃圾分类的创意比赛,征集大量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因村制宜,做出特色,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长效发挥作用上寻找更有力的方法和途径。

4.改革经营管理机制,推动发展垃圾经济产业。转变过去垃圾处理完全由政府控制和单一经营的政府职能,由政府主导逐步向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转变,制定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法规、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贷款补贴等鼓励政策促进相关企业进入该产业。

参考文献:

[1] 孙婷.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绩效评估与收运决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2] 许增巍.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行为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 张中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工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 罗诗颖.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5] 马琼梅.昆明市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导报,2017,(6).

[6] 干磊,钱丽燕,蔡静,沈荣,闫坤,刘坤,何晟.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及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2).

[7] 杨燕.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以广州市“垃圾围城”为例[J].现代妇女,2014,(8).

[8] 鲁先锋.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外压机制与诱导机制[J].城市问题,2013,(1).

[9] 熊明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以岳麓區坪塘镇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0] 张立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与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1] 吴婉芳.安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机制研究及对策[J].新农村,2018,(5).

作者:彭卫娟

第4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X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讲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拔高抓的层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于都县、全南县等垃圾分类先行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XX为组长,副县长XX为副组长,X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月会议,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健全抓的措施

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长效制度,完善抓的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4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

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讲,仍然存在舆论宣传氛围不浓、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经费投入未予研究、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终端处理未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试点为动力,把试点单位、居民小区、乡村、学校、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逐一认真加以研究,予以推广。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的满意答卷。

第5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问卷

1、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的?(可多选)--------

A.电视、广播B.报纸、书籍C.网络D.朋友或家人E.社区居委F.从未了解或听说过

2、您所在的社区是否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A.见过,且人们都是按照分类仍垃圾

B.见过,但人们没有按照分类扔垃圾

C.见过,但只有极少数人按照分类扔垃圾

D.没见过

3、您认为现在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有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吗?---------------

A.有,作用很大B.有,作用很小C.没有作用

4、在您日常生活中,垃圾一般是如何处理的?------------

A.未出售也未处理,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B.除废品出售外,再分类后投放垃圾箱

C.除废品出售外,其余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5、您平时处理可回收垃圾的途径(可多选)---------------

A.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回收人员B.倒入垃圾回收站

C.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倒入垃圾桶D.到时候看情况而定

6、您认为在小区倡导垃圾科学分类回收采取怎样的方式居民会更加容易接受?(可多选)---------

A.举办废品科学回收相关的讲座以及纳凉晚会

B.海报图片宣传等

C.与其他组织(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合作宣传

D.电视台、网络宣传

7、您认为在小区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A.居民环保意识淡薄B.设施不够完善C.宣传力度不够

D.居民对垃圾回收分类知之甚少E.职能部门规划不力

8、您认为垃圾分类回收中,哪个群体应该发挥最大作用?

A.垃圾排放者B.环卫工人C.相关职能部门D.宣传媒体E.社区宣传员

9、您认为在小区中,垃圾可以按照哪种方式重新分类?-----------------------

A.“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B.“厨房垃圾”和“非厨房垃圾”C.“湿垃圾”和“干垃圾”D.其他-------

10、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您的态度是---------------------

A.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无规定我都会遵守

B.如果市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应该会遵守

C.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还未成熟,目前很难做到垃圾分类

D.大家都这样,我遵不遵守无所谓

第6篇: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调查

导语: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剧增,广州作为一线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更不例外,目前每天进行填埋和焚烧等终端处理的生活垃圾在1.4万吨左右,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处理设施超负荷运作,造成处理能力和垃圾产量严重不匹配,广州已逐渐走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中,此时的城市生活垃圾已不能再简单通过填埋焚烧的方式处理,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占用了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同时处理成本很高,因此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意在实现垃圾源头减排。广州首个在内地城市中立法规范了垃圾分类工作,出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将城市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等废弃物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使其不再成为垃圾。该规定从今年4月1日轰轰烈烈实施以来至今已有5个月的时间,这项新举措在广州城市居民社区中落实的怎么样,效果如何?同时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呢?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1998年按照“先开放、后规范;先试验、后推广,逐步普及”的思路,在荔湾区侨苑小区开始了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 1999年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种分类,正式开始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在东山、海珠、荔湾、越秀、天河5个区进行试点,每个区不少于3000户居民;2000年被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02年在东山、海珠、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芳村、白云区分设了八个试点小区,小区内设置了分类收集垃圾桶,但是分类方法各不相同;2004年市环卫部门主编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随后,又印发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方案》和《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五大类;2009年市环卫部门称要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力争到2014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30%。用2年左右在学校、社区,5年左右在全市普及生活垃圾分类;2011年2月,万市长颁布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于4月1日起实施。广州市的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没有在全市全面推行。

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在政府颁布管理规定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在交通要道上可见大幅的宣传海报,内容大多是垃圾分类好处多,大家要齐心协力的做好分类;各个小区中出现了大小颜色各异的四类不同功能的垃圾桶,部分小区还专门派发了可盛装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但物业管理中心在派发垃圾桶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宣传,为什么要发垃圾桶,居民应如何使用,所以居民只是觉得占了便宜,多了一个垃圾桶而已;各级主要职责部门的领导前往试点小区开展宣传,检查分类工作,领导一出面,后面就跟着一群陪同人员,浩浩荡荡深入居民区开展宣传,接着就是电视媒体详细报道。尽管以上的各项宣传措施声势浩大,但是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好似再一次成为历史,逐渐销声匿迹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垃圾分类新举措的政策效果。

广州自今年4月1日起,率先在市、区(县级市)、街党政机关、16条街、6个社区、1500所中小学校和万科集团、保利集团管辖住宅小区及岭南集团属下的宾馆、酒店和商场等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试点,以上区域均属于强制分类区域,至今已过去5个月,这些先行先试的区域落实的如何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五羊南社区是广州最早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的,是垃圾分类的“明星社区”,笔者首先对这个社区开展了调查,五羊南社区有37栋住宅楼,现有25个环卫工人,现在每个星期都会统计一次垃圾分类的情况,居民分得好不好都会记起来,现在已经有三至四成的居民能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了。同时,为了预防环卫工人将居民分好的垃圾再次混收,东华物业专门安排了负责人巡查。“明星社区”的居民虽然分类意识很强,但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由于居民分类分得不是很好,本来预计分好之后每天的厨余垃圾会有1.8吨至2吨左右,但是目前只达到了0.5吨至0.8吨,效果连一半都达不到。笔者继续调查其他的试点小区,发现效果更加不理想,例如有的小区只在花园范围内的公共区域摆放了分类垃圾桶,在楼道里却还是象以前一样只有一个白色垃圾桶,居民楼里的垃圾全都混合堆放,楼下不同颜色功能的垃圾桶里也是什么垃圾都有,并没有进行分类,成为了摆设。几个不在“强制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内,笔者更没有发现有实施垃圾分类的现象,在小区内对过往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有的居民知道广州实施了垃圾分类,有的甚至不知道。

以上调查反映了广州今年轰轰烈烈推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举措收效甚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结果。笔者分析如下:

一、垃圾分类的前期宣传过于仓促

管理规定明确为4月1日施行,政府却对外公告为一个月之后执行,一方面反映出政府在垃圾分类执行前的宣传不够,如果前期准备充足的话,不需要在法规施行一个月之后再执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策的儿戏,大大降低了垃圾分类政策在群众中的威信度。

大洋网的一项网上调查表明,有70%参加调查的网友不清楚垃圾怎么分类,可见前期宣传的欠缺。垃圾分类的执行主体中居民是决定性的起始环节,如果连居民都不清楚垃圾分类是怎么回事,那这个政策如何得以执行,法规中的处罚条款又如何落实呢!

笔者对广州市某小区的居民进行了民意调查,在天河区某小区B出口进行随机调查,在4个小时之内由该门出入的有132人,其中83人接受了调查。首先是居民态度的调查,83人中有72人对垃圾分类处理表示赞成,5人不发表意见,6人不赞成垃圾分类处理;其次对垃圾分类施行时间的调查,赞成的72人中认为马上实行垃圾分类的政策不可行或者不能接受的有65人,5人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可行的只有2人。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绝大多数支持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缺乏宣传,居民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固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个人进行处罚,自然新的政策也就无法落实,一个没有处罚又没有奖励的政策如何促使人遵守。

二、缺乏相关配套工作

首先是配套的法规支持,广州市虽制定了管理规定,明确了处罚条款,在以上所述情况下处罚条款无法执行,相当于没有了违规后的惩罚,同时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或奖励政策,市民自然就没有了垃圾分类的动力,不执行垃圾分类没有惩罚,执行了垃圾分类也没有奖励,缺乏政策的动力机制。

其次缺乏配套的垃圾分类清理运输的链条和资金,物业管理中心在垃圾分类之后需要增加清洁工和垃圾预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清理增加了原有的工作量,需要增加人手,在垃圾分类初级阶段,住户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在垃圾运输之前进行整理,确保不同类的垃圾得到适当的处理方式,这些经费政府尚未解决;还有垃圾分类运输的问题,垃圾分类后也要进行分别运输,进行不同的处理,运输成本增加,费用尚未解决。

三、垃圾处理产业链未形成,行业不规范

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垃圾回收站,有经济价值的垃圾分挑回收,其余焚烧,一种是逐渐向生态环保模式转变的回收方式,除了传统有经济价值的垃圾外,这种方式还可将以前焚烧掉的多数垃圾,包括污染环境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进行再加工再利用。新形式的垃圾回收链尚不健全,部分回收公司打着环保旗号依靠政策支持骗取政府的资助和奖励,另外有些真材实料的公司却因为较高的运作成本而难以维系,因为一方面垃圾回收的源头尚未规范,产业上有没有稳定的可回收垃圾,同时垃圾回收处理成本高,成品未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

以上情况均使得垃圾回收处理环节不顺畅,行业不规范,目前无法实现规模性的垃圾回收产业,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的解决建议如下:

一、加强引导宣传

以往的宣传仅停留在大型海报,公益广告和电视媒体上,这些里平日的百姓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应充分利用街道、居委等基层政府组织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节假日开展深入社区的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知识与居民面对面,将垃圾分类的各项内容真正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目标是上至70岁老奶奶,下至10岁学龄儿童都知道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做。

二、政府加大物资和经费投入

物资和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的垃圾预处理和垃圾回收公司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小区物业在垃圾分类运行过程中,需要增加一定运营费用,主要包括:垃圾桶、垃圾房等改造费用;厨余垃圾处理机、分类垃圾收纳容器等设备购置费用;垃圾清运、二次分拣、设备维护等人工费用;前期宣传推广费用及社区宣传品设计制作费用等。政府可以采取向垃圾分类的社区提供垃圾分类专项经费支持;对有突出贡献的社区单位给予激励效果明显的奖励;持续提供垃圾桶等物料支持等措施保证垃圾在社区环节的得当处理。垃圾分类之后可采取清运和回收有同一公司处理的方式,减少了交接环节和成本,在初级阶段,政府需要专项经费支持垃圾清运成本的增加和垃圾的环保处理方式。

三、由政府牵头,解决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置

由于厨余垃圾处理机成本较高,不可能每个小区均配备,因此由政府牵头建设,采取区域集中处理回收机制,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或某公共位置设置处理机,负责处理区域内的厨余垃圾,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运输成本;对有害垃圾进行专门回收,防止私人不恰当的处理污染了环境;对可回收的垃圾制定细则,防止垃圾回收站挑剔可回收资源,给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不变,同时提高了可回收的利用率。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仅靠政府不行,光有公众的热情不够,单由企业处理也不能完成,而必须是三者分工合作,只有形成源头上由公众参与分类,回收市场上企业完成回收利用,清运和最终处理靠政府做好配套措施的垃圾处理链才能把垃圾分类事业越做越好。

第7篇:乡镇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汇报五篇

【篇一】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全县统一部署要求,我镇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有序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行政村9个,总人口约28000人。目前街道环卫由永兴保洁公司负责,每年合同价约58万元,农村环卫由金飞保洁公司负责,每年合同价约156万元,垃圾分类每年投入资金约118万元。全镇现有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回收站10个、垃圾兑换点9个,有机堆肥点5个、8吨密闭车1辆、8吨压缩式垃圾收运车1辆、3吨压缩式垃圾收运车2辆,共配备保洁员127人,其中街道保洁员15人,农村保洁员60人,分类保洁员52人。

二、主要做法

1、精准施策,把垃圾分类摆上重要日程。一是精心组织。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落实垃圾分类任务。二是精确分工。镇环卫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实现规范化运作。各行政村负责承担具体工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统筹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的开展,包组干部负责包保村民组垃圾分类宣传、落实工作,村垃圾分类督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工作。三是精细推进。经过半年推进,全镇住户垃圾分类小桶发放基本全覆盖;9个垃圾兑换点全部实现正常运营,5个垃圾堆肥点全部运转,主要街道设置5处旧衣物回收箱。

2、全面宣传,让垃圾分类融入群众生活。一是全面铺开,在宣传范围上不留死角。利用宣传栏、板报、一封信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将剩菜剩饭、腐烂瓜果等可腐烂垃圾放入可腐烂垃圾桶,将泡沫制品、废纸、纸巾等不可腐烂垃圾放入不可腐烂垃圾桶,同时积极收集可卖垃圾前往村级回收站点兑换生活用品。二是系统宣传,在分类处理上注重实效。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危害、环保知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机制、典型经验以及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效益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强化督导,将垃圾分类工作抓在日常。建立健全农户垃圾分类激励办法,充分发挥农户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村日自查、镇周查及群众全程监督的分级督查考核体系,相关结果列入村两委、环卫专干、保洁员、分类收集员工作考核内容。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县委县政府及县执法局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虽然通过发放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但是群众理解和支持力度上还不够,为图省事不愿分类。二是分类处理不够彻底。依然有一些可腐烂垃圾未入有机堆肥点,村级可回收资源仍然存在,未来回收站兑换。三是运营管理不够协调。目前我镇街道和农村环卫分属两家公司,工作方式方法和成效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经常需要协调。

针对目前问题,我镇将持续发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督导。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美丽雷官”公众号和宣传车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垃圾分类新理念入耳入心。

二是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抓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把参与垃圾分类、营造美丽家园的导向立起来,把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旗帜竖起来,带动广大群众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三是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镇环卫所日常考核实现常态化,开启不定期电话抽查考核模式,将抽查情况在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对照考核办法,落实考核结果,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篇二】

XX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

今年以来,我乡按照县治理办关于垃圾分类方案的总体部署,坚持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在我乡上里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乡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多次召开全乡宣讲会和推进会,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擦罗乡上里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门前三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与制度,明确了目标、任务与工作职责。实行村支两委领导亲自抓,各个生产小组长具体抓的执行体制。

2.注重宣传,提高分类意识。通过会议、村村响、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了乡村工作微信群,举办保洁员垃圾分类培训会,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

3.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目前我乡正在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分类处理日常运转。全乡拟投入资金近5万元,新增垃圾回收箱1个、分类桶1000只。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乡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层层推进,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居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乱倒、垃圾不分类等现象普遍;

二是少数保洁员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知道怎样分类,群众评价差;

三是试点村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不浓厚,个别组干部、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监管不到位,宣传发动有待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是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五是居民素质不平衡,少数居民参与意识不高,今后垃圾分类全覆盖铺开还有难度;

六是垃圾分类融资渠道还不完善,垃圾分类需要综合投入,前端、终端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所需的资金缺口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规范操作,强化分类处理。处理环节分为三级:第一级垃圾分类投放,由农户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对垃圾进行分类入桶;第二级垃圾分类收集,由农户对所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入箱;第三级垃圾分类运输,由市场化运作合同义务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转运至中转站和县处理中心。

2.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向机关、部门,充分发挥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我乡保洁员培训,提高分类操作技能。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发动群众、志愿者、中小学生等群体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3.完善环卫保洁体系。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垃圾分类“先进户、先进村、先进商店”创建力度。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文明素养,破解习惯养成问题。

四、相关建议

建议县治理办出台资金保障机制,统筹解决资金难题;出台有毒有害垃圾消化办法,解决终端处理问题。

【篇三】

全市垃圾分类动员会召开后,龙山镇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工作目标,结合镇党委政府“洁化、绿化、文化”三化提升工程,组织镇村两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做到了三个先行。

一、多措并举、宣传先行。龙山镇妇联充分发挥各村妇代会的积极性,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群众路线教育宣传队,共有宣传人员50人。排演了垃圾分类小品、养老风波等一系列接地气的节目,深入各村开展巡回演出,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并通过有奖问答等环节,使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3月12日,在四路中村首场开演,这支宣传小分队走上四路集市街头,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共演出2场,观看群众1800余人次,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下步将继续在集镇以及6个垃圾分类示范村率先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逐渐使这些好声音传遍39个行政村的每个角落。同时,镇妇联正在策划一系列宣传图册,下一步将号召各村妇代会深入每家每户上门宣传。

二、以身作则、干部先行。2月5日,镇党委书记戴翀就亲自带队组织39个行政村主要领导前往花街、唐先两镇参观学习“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召开座谈会,征求卫生长效管理的好措施、好办法,并邀请市委办应庆昂同志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以及经验做法,全面部署2015年垃圾分类工作。3月6日,召集了镇村两级垃圾分类动员会,全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各村二委及妇女主任、规上企业负责人、镇属单位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加。3月13日,镇妇联又组织镇村女干部到唐先实地参观学习垃圾分类的做法,使大家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成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参观,使镇村两级干部对垃圾分类工作统一了思想。

三、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目前,我镇出台了垃圾分类初步实施方案,对各村垃圾处理房选址进行了全面排摸,并通过“镇统一、村购买、以奖代补”的模式统一各村上墙制度、垃圾桶样式等。6个示范村积极探索各种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其中茭杨村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代会,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义务小分队,共分为五个片区,每人包干结对4户,实现了全覆盖,并在以往“门前三包”的好经验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拟推行每家每户卫生保洁轮值制度。

【篇四】

市镇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主要做了前期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制定垃圾分类方案、确定实施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庄等。主要推进村有缆头、一市寺前、前岙等村。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一市镇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镇领导、第一书记多次深入试点先行村调研学习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三个第一书记试点探索一条如何让农村村民接受垃圾分类的路子,确保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方向。

为切实加强对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镇副书记牵头,镇环境整治办、镇社会事务办、镇环卫所等成立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宣传发动和组织运行。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

二、宣教先行,全民参与。通过开展“五进”活动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引向深入。一是进村庄。按计划每个片区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村,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熟的工作经验,并逐步向全镇各个村推广;二是进学校。以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宣传阵地,从娃娃抓起,实施“大手牵小手”工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整个农村,从而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减量收集工作;三是进集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一市街集市日,在一市镇人流集中的三角站、市场等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彩页、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等方式,使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市民茶余饭后学习谈论的话题;四是进机关。率先将镇国土所、电管站、卫生院等纳入试点范围,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带头、领导干部带头的作用,从而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五是进家庭。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指导、开展居民垃圾分类讨论学习等方式,将垃圾分类的意识、知识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家庭中。以“一人带动一户,一户带动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带动一个村”的形式,从源头上增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推进工作中,将采取“政府主导、强力推进;镇政府主抓、村庄为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行业牵头、一抓到底;全民参与、宣教先行;健全法规、严格奖惩”等措施。计划落实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等层面聘请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在垃圾投放的高峰时段,现场宣传指导分类工作,使垃圾分类的意识、做法不仅深入百姓心中,更落实到行动上。同时,计划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垃圾分类专项基金用于分类工作。并建立起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

1、农村百姓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相关知识模糊。村民早已养成了将垃圾统一装袋扔掉的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且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2、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及末端处理不配套。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处理就是指垃圾中转站对垃圾的进一步分类的工作,是决定垃圾末端处理的关键一步。

3、垃圾分类出来后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尚未建立,亟需进一步完善。

4、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大,餐厨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分捡员工资等支出经费无法保障。

四、下步计划对21个行政村推行50%(10个村)垃圾分类处理:

1、试点期间,由政府免费为试点村、基层单位、学校提供垃圾分类收集袋、分类垃圾桶等。

2、对试点村的村民实行累计积分制,即:每正确实施一次垃圾分类及投放计1分,满50分后兑现一次价格在5--10元的生活用品。

3、明确责任,奖罚分明。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对组织垃圾分类工作的村、基层站所等相关负责人、组织者按照工作实效,每月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作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奖励,对落实不到位的试点区域不给予补助奖励。

4、建立分类日记制度,各分类指导员每天对所负责的试点村的分类情况进行记录,征求村民意见,分类总结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分类工作。通过各项激励机制的实施,使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篇五】

全市垃圾分类动员会召开后,龙山镇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工作目标,结合镇党委政府“洁化、绿化、文化”三化提升工程,组织镇村两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做到了三个先行。

一、多措并举、宣传先行。龙山镇妇联充分发挥各村妇代会的积极性,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群众路线教育宣传队,共有宣传人员50人。排演了垃圾分类小品、养老风波等一系列接地气的节目,深入各村开展巡回演出,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并通过有奖问答等环节,使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3月12日,在四路中村首场开演,这支宣传小分队走上四路集市街头,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共演出2场,观看群众1800余人次,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下步将继续在集镇以及6个垃圾分类示范村率先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逐渐使这些好声音传遍39个行政村的每个角落。同时,镇妇联正在

策划一系列宣传图册,下一步将号召各村妇代会深入每家每户上门宣传。

二、以身作则、干部先行。2月5日,镇党委书记戴翀就亲自带队组织39个行政村主要领导前往花街、唐先两镇参观学习“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召开座谈会,征求卫生长效管理的好措施、好办法,并邀请市委办应庆昂同志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以及经验做法,全面部署2015年垃圾分类工作。3月6日,召集了镇村两级垃圾分类动员会,全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各村二委及妇女主任、规上企业负责人、镇属单位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加。3月13日,镇妇联又组织镇村女干部到唐先实地参观学习垃圾分类的做法,使大家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成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参观,使镇村两级干部对垃圾分类工作统一了思想。

三、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目前,我镇出台了垃圾分类初步实施方案,对各村垃圾处理房选址进行了全面排摸,并通过“镇统一、村购买、以奖代补”的模式统一各村上墙制度、垃圾桶样式等。6个示范村积极探索各种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其中茭杨村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代会,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义务小分队,共分为五个片区,每人包干结对4户,实现了全覆盖,并在以往“门前三包”的好经验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拟推行每家每户卫生保洁轮值制度。

第8篇:1.1----2013-2014垃圾分类开展情况汇报

周良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垃圾分类开展情况汇报

2013年起,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和优化校园环境,我校增强学生规范投放垃圾意识,纠正垃圾乱扔的不良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讲文明、爱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新风。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环保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自觉行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更好的开展此次环保活动月的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玉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力度,推动学校环境整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法制观念,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二、开展宣传教育

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让全体师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这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法制观念,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通过主题班会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发挥宣传带动作用,由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3、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做好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张挂大幅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并组织学生进行观看、交流;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广播,以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知识,知道对于保护环境我们该做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倡议各班积极行动起来齐齐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

四、工作经验成效

(一)通过加强领导,深化了活动效果。把深入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初见成效。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精神,强化了责任,在落实上见成效,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更扎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全面推进了创文活动蓬勃开展。

(二)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要按照统一部署和任务分工,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增强了活动的整体效应。

(三)全员参与,创新了活动方式。要按照具有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注重了在环保活动月主题活动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深化活动的新办法、新路子,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9篇: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乡(镇)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

况的汇报

××××××:

为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2013〕13号)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相关工作,现将我乡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垃圾处理情况:

一是垃圾产生。目前我乡集镇及公路沿线主次干道清扫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左右,日产生活垃圾5至7吨左右,夏季高峰时期最高日产生活垃圾达7吨以上。二是工作职责。环卫承包组负责集镇大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及运输,城管办负责督查、考核。三是经费来源。垃圾处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生活垃圾收费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每年环卫工人工资、节假日加班费、年终奖、维修基础设施等,但收取的垃圾处置费和财政投入还不能维持工作运转,经费缺口较大。

二、垃圾处理流程:

目前我乡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方式收集。集镇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移动式垃圾箱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果皮壳箱和垃圾桶收集;沿街单位、店铺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环卫工人使用机动车辆运至双冲

垃圾临时堆放场,最后覆土,力求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二○一三年六月四日

上一篇:中心机房整改方案下一篇:高三学生毕业感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