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决遏制工业固体废物“上山下乡”,切实加快构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长效机制,并依据《2018—2021年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验收方案》以及省市相关领导对此项工作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于2021年8月25日组织自纠自查工作。现将此次自查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强化责任意识成立自查工作组
1.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监察大队、监测站、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
2.组织工作组对《2018—2021年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验收方案》进行学习研讨。
二、自查范围
1.全县11个乡镇(场)辖区内人居环境情况。
2.全县域内工业、企业生产排污以及工业垃圾处理情况。
三、具体实施
自查过程中,我局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举报工业垃圾违规违法堆放,倾倒和转移等行为。鼓励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发挥群众监督功能,建立长效机制。
重点对2018年2021,辖区内粉煤灰、污泥以及脱硫、除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及处置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对堆存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核查,对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企业环评文件审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贮存场所或设施,安全分类存放,设立标志标识等进行检查。以城镇周边、城乡接合部、远离村庄的边沟坑塘,工矿废弃场地、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为重点点位。垃圾及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为重点行业。
对产生固体废物的众合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县荣祥热力公司两家企业进行检查,这两家企业环保手续齐全,已经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排污许可证齐全,符合环保要求。按环保要求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置。签定了《锅炉草木灰、渣销售合同》,每次转移都做出入库台帐,做到出入有凭证。
四、自查结果
1.切实改善了环境质量,到2021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达到100个百分比。
2.有效管控工业固体废物进入农村的环境风险,确保了固体废物得到安全规范处置,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五、存在某个单位的不足及改正措施
(一)存在某个单位的不足
1.对工业固体废物违规违法违规转移农村产生危害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2.对工业固体废物违规违法违规转移农村的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能力不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对工业固体废物违规违法违规转移农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
3.农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不够,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关优惠政策,缺乏激励机制。
(二)改正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责任担当,思想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2.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的协调配合。
六、下一步打算
1.加强源头管控,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2.提高固体废物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公安、交通、各乡镇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对涉嫌环境刑事犯罪的,将立马移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全方位推进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是以剩饭、剩菜、果皮和一些菜叶等易腐物质为主,通过喂养家禽等方式进行减量化,因此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塑料、食品包装袋、玻璃等不可降解物质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大量的出现、农村家禽养殖数量减少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随意处理等原因,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生活垃圾简单、随意处理,污染严重环境。一是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沟边等低洼地带,垃圾堆积到一定量,直接焚烧处理,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二是现有乡镇、村级简易填埋场、焚烧炉存在渗滤液、焚烧烟气未处理、难处理等问题,导致垃圾二次污染严重;(2)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认识不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但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垃圾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与老百姓无关,存在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差、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因素;(3)治理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大量资金,但在村财只有区区几万元,甚至更少的农村,可用于垃圾治理资金几乎为零;县、乡镇两级财政又以城市、集镇本点垃圾处理为主。因此,县、乡镇政府常常会忽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投入与管理,农村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向,农村的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主要设施配备不足;(4)未制定处置模式,无长效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制定相对应的处理模式,未建立相应的垃圾治理长效运转保洁机制,未形成对村民进行统一的规定管理,进而使得村民随地堆放垃圾。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措施
2.1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村民是垃圾治理的受益者,更是垃圾治理工作的主体,只有真正把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村民的事村民管、村民的事村名做,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要多利用宣传栏、电视台、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编制标语、宣传画、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发动群众。通过持续广泛宣传,帮助村民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清随意处置生活垃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后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其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达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2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资金渠道
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费财、费力的项目,如论县、乡镇、村及村民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生活垃圾治理费用,因此建议采取县、乡镇、村和农户共同分担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的模式。由县、乡镇财政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乡镇、村庄日常保洁、设施维护和垃圾转运经费等补助,乡(镇)按照不低于县级补助标准给予配套;由村民委员会制定实施垃圾治理的村规民约,通过“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费,并安排一定的村财用于清扫保洁等。同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
2.3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1)合理制定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是填埋、焚烧、沤肥,目前90%以上垃圾都是采用简易填埋的处理方式。因此鉴于我县农村目前条件限制,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应从各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运作模式。
一是距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相对较近和经济条件好、运输条件便利的乡镇、村,可采用“户清扫、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或户清扫、村收集、乡镇处理”模式,通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或配备后装式垃圾压缩收集车,将垃圾压缩转运至县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或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最大缺点就是垃圾运行成本高,对绝大多数财力困然的乡镇、村来说无法承受。
二是距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远的乡镇、村,采用“户清扫、村收集、乡镇处理”模式,通过建设小型垃圾焚烧炉或闷烧炉,以处理设施为中心,配建垃圾转运站或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处理各村生活垃圾。这种处理方式运行费用少,但是因小型焚烧炉或闷烧炉废气直接排放,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因、二氧化硫等对大气产生污染,危害人身体健康;如按国家标准建设乡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乡镇、村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三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的村庄,采用“源头分类、综合利用、就地处理”的模式,可就近几个村庄共建处理设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倡“干湿分离”,鼓励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对金属制品、塑料凳可再生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餐厨垃圾进行作肥利用,不可降解和有害垃圾独立收运,其他垃圾可建简易填埋场就地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运行费用少。
(2)配套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每一个乡镇应至少有一个垃圾转运站或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或选用垃圾收运车直接运输处理;每一个村庄应根据实际需要配齐垃圾清扫工具、配置收集车,每名固定清扫保洁员配一辆手推车,有条件的村应配备机动运输车。提倡“垃圾不落地”收集,在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箱(桶),每100户应设置不少于1个垃圾收集点或垃圾转运箱,每10户应配置1个垃圾桶,每户要配备1个专用保洁桶,实现垃圾收集全覆盖、无缝隙。同时对旧的垃圾处理设施要进行改造提升,解决垃圾随风飘散和雨天垃圾池积水等问题,推行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逐步淘汰开敞式收运设施,解决垃圾收运过程重点脏、臭、滴、漏、洒等问题。
(3)建立健全保洁队伍建设。垃圾处理应从镇、村保洁队伍建设入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保洁员队伍,乡镇要落实环卫管理职责,聘请环卫工人,建立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对主干道实行全日保洁。村庄应配备专职保洁员。乡镇、村要与清运工、保洁员签订《环卫承包合同》和《环卫工作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保洁范围,确保村庄内垃圾日产日清,村庄外垃圾及时清理,集中堆放的垃圾当天转运。鼓励推行乡镇、村环卫作业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动城镇环卫保洁服务向乡镇、村延伸。
2.4 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垃圾治理应从长效机制入手,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制定村规民约,落实“户前三包”责任制,主动公开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妇委会和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发挥党员、妇女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治理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村规民约、检查督导,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考评制度,实行“月督查、季小评、半年考评、年终总结”的方式,每月对督查考评情况和乡镇、村考评成绩排名进行通报。根据年终综合考评成绩,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村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考评不合格的乡镇、村,追究乡镇、村领导、干部责任。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将大量产生垃圾,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严重损害村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近今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年专项治理等工作的推进,农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身条件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摘要:在2014年1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本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坤柏,何闪英,冯华均.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特性研究[J].能源工程,2010(1).
[2]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2020年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Z].2008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环卫设施
我县经过十多年的新農村建设,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管理、经费的不足和农民的认识的不足,农村垃圾污染日益加重,垃圾乱倒,污水到处流的状况还较,这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干净,还严重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一、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一)垃圾处置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严重
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白色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大量发泡包装塑料、塑料袋以及破损废弃的农用薄膜都被作为垃圾随意丢弃。五是建筑、装修垃圾等。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将垃圾倒入垃圾圈圈外。西瓜皮、鸡蛋壳、塑料袋等垃圾成堆,馊臭难闻、苍蝇乱飞。
(二)“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
据调查,全县还有不少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三)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
据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农民焚烧垃圾、稻草、秸杆、棉杆现象也比较普遍。特别是每年收获油菜时,农户焚烧秸杆的浓烟弥漫,不仅严重污染我县的空气质量,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
(四)还有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
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许多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突出,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五)畜粪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
据调查,我县仍有一部分养猪大户没进行粪污整治;也未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向周围排放大量的畜粪及废弃物,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二、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成因
(一)农民认识不足,部分乡村引导不力
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个别乡镇领导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乡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建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对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瓶颈。整治垃圾方面的筹资难,已成为许多乡村无法跨越的障碍。
(三)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缺乏刚性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到目前为止,我省在这一块的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我县农村的村容村貌,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有益于农民身体健康的长期性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增强治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班子抓紧抓好。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第一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切实加大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投入力度
当前,我县各村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要采取“政府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群众集一点(指村民一事一议集资)”的办法筹措资金,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县乡(镇)、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畜牧水产局等各有关部门对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全县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建议全县各村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作者简介:李冬生(1960-),男,江西丰城人,中共江西省永修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及宣讲。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3月以来,为了全面加强全镇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宣传健康环保理念,倡导文明卫生生活习惯,着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乱弃、存量垃圾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康养**镇、盐泉新都建设步伐,在全镇掀起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新高潮,且收到了实实在在的的效果,实现了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村1居委,共计60个社(居民小组),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村有57个社,常住人口1.32万人。辖区内卧龙河及其支流共计10公里,龙溪河及其支流8公里。有养殖企业5家,其它各类企业129家,涉及严重污染企业3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镇从以下方面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工作来研究、部署和落实。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二是以环境污染和行业类别,落实了相应的治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镇政府领导负责所联系村(居),或分管联系的镇辖企事 业单位,驻村干部负责包村(居),村干部负责包社,社干部负责包户,形成层层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督导组长、驻村干部为成员的7个工作督导组,负责督导检查对所驻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大会
镇政府拟定下发了《**镇“康养**镇·清洁家园”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垫**镇府发【2017】71号),具体指导和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及清洁庭院创建工作。各村(居)随即也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4月11日,在镇大会场集中召开了村(居)村、社干部、镇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政府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在4月12-15日各村(居)委,以社为单位,陆续召开了户长、村民会议。镇辖各企事业单位在4月18日之前也陆续召开了职工大会,组织学习、宣传、动员。各村(居)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引导,提高了村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良好习惯,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置,规范投放生活垃圾入桶入箱习性。全镇村(居)开展陈年存量垃圾清理和设施设备需求调查,在4月底全面启动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三)强化措施、完善设施设备
镇政府对全镇设施设备需求进行了调查,同时争取资金,增添设施、新增设备。一是在迎宾路新修1个公厕,同时对原工贸市场公厕进行了疏通、整修。二是加强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新建1条水厂背面污水管网和市政园林局建设的5条污水管网,同时对川汉路迎宾大道段、商贸路、幸福院 入口道路处、垫六中背面等污水管网进行了清理、疏通、整修。在6月中旬,市政园林局在我镇启动了ᄑ标段5处场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三是联系市政园林局新增了垃圾箱53个、垃圾桶405个、修建放置垃圾箱体地坪53个。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镇政府今年预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35万元用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及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其中集镇保洁投入18万元、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20万元、河道清漂投入20万元、垃圾转运投入5万元、公厕修建投入27万元、污水管网修建、维修投入45万元。
(五)加强宣传、形式多样
镇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动员。一是采用标语及标识标牌宣传。在场镇重要地段、各村(居)委办公室周边悬挂宣传横幅共计85幅,保证了每个路口、每个单位门口都有宣传标语,每个村(居)最少有5幅标语。二是制作宣传册、发放宣传单。镇环保办统一负责印制了宣传单1万余份,分发到场镇居民、门市、经营摊点业主,沿河两岸、沿路两边村民。同时各村、社区分别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小组组长会、户长会、村民代表大会和院坝会,发放宣传资料。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专栏进行宣传。镇市政办利用治安巡逻车在场镇巡逻宣传,各村利用村广播在每天重点时段进行播放宣传,同时利用板报、专栏进行宣传教育。四是各村(居)委与居民、农户签定门前“四包”责任书。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五是采取活动载体,营造宣传声势。各企事业单位组织 职工开展爱清洁、讲卫生创优评比活动,垫六中、五一小、斜滩学校、各幼儿园坚持每天放学时花10分钟左右时间对中小学生、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进行如何讲卫生、保清洁相关环保专题课。通过“小手牵大手”,各中小学班主任对沿路、沿河中小学生回去给家长做好宣传引导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还制定了对班主任、各中小学生不讲环境卫生奖励惩办法。在4月下旬,政府组织了一次由各单位职工、村社干部、村(居)民代表参与的捡拾垃圾行动。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活动宣传,在我镇形成了全民行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个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浓烈氛围。
(六)整合人员、建立队伍
镇政府整合人力资源,在充分保障工作经费的情况下,建立了4支踏实能干的工作队伍。一是建立了6人的场镇市政管理队伍,对场镇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车辆停放、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整治。二是建立了10人的场镇环卫队伍,负责集镇的清扫、保洁及垃圾转运工作。三是按照1个社1个保洁员、1个村1个垃圾转运员的原则,建立了63人的农村环卫队伍,负责农村的清扫、保洁及垃圾转运工作。四是建立了8人的河道清漂队伍,对**镇辖区内共计18公里的河面漂浮垃圾及河岸裸露垃圾进行清理。
(七)积极作为、开展行动
镇政府自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后,各村(居)自行召开相关工作会,部署、安排工作,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社道进行清扫、除草并对边沟进行清掏、清淤;对垃圾箱、垃圾桶表面进行清 洁,垃圾桶垃圾加以转运,放置地坪进行打扫;对河、塘、库、堰、沟、渠水面进行清漂工作,两侧进行保洁,悬挂垃圾加以清除;对居民小区、农家小院进行大扫除。自开展“康养**县·清洁家园”活动以来,累计动员3000余名干部群众,清理公路累计约460公里,清理河道累计约60公里,清理出垃圾约1000吨,砍伐河道倒伏竹子、林木2000余棵,治理成效显著。
(八)严督查考核、实施责任倒查
镇上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察检查小组,对各村(居)委、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每周督查检查一次,并将督察检查情况在全镇书面通报或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到目前发通报2次,给行业部门发函2件。各驻村督导组每周下村社督促指导,镇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治理推进会。凡对工作不力、懈怠推诿的单位和个人,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对治理工作推动不力的2个村的村干部进行了约谈,且全镇书面通报。同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村(居)综合目标考核和驻村工作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为了形成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镇政府拟定下发了《**镇2017年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考核办法》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对村(居)实行月考核、季兑现、年奖惩工作机制,目前已经考核兑现了全年工作经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工作开始时间短、开展时间长、干部群众思想意识转变难
一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今年3月底开始,时间短,群众随地丢垃圾、房前屋后、沿河沿路倒垃圾等陋习没有完全转变。二是工作开始至今,每个月都在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部分村社干部出现了厌倦、懈怠情绪,干部的劲头和工作热情有所减弱,表现在干部深入各社检查督促减少了,个别地方还出现垃圾未及时清运的现象。
(二)财政压力大、环卫设备不足
一是今年预计投入的135万元中,能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较少,近半的资金需要乡镇自筹,这就我镇本就薄弱的财政压力很大。二是环卫设备缺少,尤其是农村环卫,保洁人员的环卫背心、清扫、转运等工具都有待购买。河道清漂无专用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
(三)工作效果靠突击、长效机制落实难
一是现在的环境卫生整治效果虽好,但是主要是靠检查前突击整治达成的,平常保洁不得力。二是虽然建立起了“康养**镇·清洁家园”的长效管理机制,但村社落实起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平时保洁不到位,一些保洁人员不稳定,保洁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工作
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村(居)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本村的村规民约、门前四 包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多渠道强化宣传,建立宣传标语、条幅、广播等环保宣传,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加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培养。加强农户门前庭院、街道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监督的工作。
(二)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镇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村(居)环境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村(居)民房前屋后及庭院卫生,加强卫生死角的清理,切实解决农村卫生治理问题,提升、美化村容村貌。
(三)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镇属各党(总)支部,各村、管理处:
为切实抓好“美丽XXX·留住乡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加压力,破解难题,提高整治效果和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对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纵横到边、覆盖全镇、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网格化监管为举措,以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三级网格管理履责的监管机制,按照“事、权、责”相统一的原则,重点突出职能建设、制度建设,构建一个“行政村为网,自然村点为格,巷道河流为线,重点区域为点”四位一体“全覆盖、无盲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监管模式,为建设美丽XXX,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网格划分
一级网格:全镇行政区域;
二级网格:各行政村所辖区域;
三级网格:各自然村点涵盖巷道河流、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
三、网格机构设置及责任分工
(一)镇人民政府为一级网格责任机构
1.机构设置
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镇长为一级网格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成立“美丽XXX·留住乡愁”清洁工程办公室,至少配备专职人员2-3人,并保障办公室长期正常运转。
2.工作职责
(1)划分下级网格。要以行政村或片为单位建立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责任区网格。
(2)建立工作机制。要将辖区内所有二级网格区域划片(即按照地理位置将相邻的几个三级网格区域合并为一个片区,将全镇所有区域划分为几个片区),指定分管领导和分片包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掌握片区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状况,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积极部署指导、监督检查二、三级网格的工作落实情况,每月至少召开1次片区会议,并向第一责任人汇报动态信息。
(3)加大宣传力度。要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组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宣传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着力提高辖区内群众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4)加强日常监管。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督促辖区内各工作片、行政村建立健全村级监管网格和相关制度,做好对行政村、村级保洁员的监督管理、考评考核工作,确保网格监管正常运行。
(二)各行政村为二级网格责任机构
1.机构设置
村委会主任为二级网格内的第一责任人,每个行政村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督保护员,监督保护员可由村支两委成员兼任,也可由有威信的“五老”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在我镇指导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化监管工作。
2.职责分工
(1)划分下级网格。各行政村要按照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好下级网格,明确责任区、责任人,责任人即行政村本级与自然村小组网格长。
(2)实施日常监管。各行政村监督保护员要配合驻村干部对辖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实行监管,每日至少进行1次现场检查,监督保护员要切实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监督责任,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保洁,并加强对辖区内农村清洁工程保洁员的监督管理。
(3)强化宣传教育。各村(工作片)驻村干部、监督保护员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力度,做好商户、农户“门前三包”、“卫生评比”组织发动工作、营造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环境卫生保护与治理工作。
(三)自然村、村民小组为三级网格责任机构
1.机构设置
三级网格为基础网格,要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结合人员力量,划分出若干个责任小网格,小网格区域内集贸点、农户、道路、河渠等地段全覆盖,无死角。每个小网格推荐一名网格长,网格长由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或“五老”同志担任。
2.职责分工
(1)划分责任区。三级网格长要认真细致将本级网格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域,这些区域即网格化管理的网格点,要落实责任牌,将负责人管理范围、包干农户、联系电话等进行标明。
(2)公益保洁服务。组织热心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五老”同志志愿服务队,开展“家门口”公益保洁服务,起到宣传带动作用,切实从自身做起,改善环境卫生。
(3)制定岗位责任制。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门保洁员划分区域开展日常卫生清扫清运工作。明确网格化保洁责任人,落实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具体量化要求,达到“六无”标准。
(4)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日常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杜绝垃圾乱丢、随意处置生活陋习。
四、奖惩制度
镇清洁办负责对全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化监管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报,并对落实不到位的网格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一)通报批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1.网格监管责任划分不细,留有监管死角、盲点或出现监管空白区域的;
2.责任区域农村清洁工程监管责任人、联系领导工作不落实的;
3.对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内容、要求落实不到位的。
(二)责任追究
对两次以上镇级督查通报的仍然未整改到位的网格责任人实施责任倒查和追究。
1.对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的行政村,当年的农村清洁工程补助款不予考虑,同时,在安排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小农水、扶贫等各涉农项目时一律不予考虑。
2.对于进展缓慢、管理薄弱的行政村进行通报批评,与项目申报挂钩,主要责任人做出书面检讨。
(三)奖励措施
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化管理先进的行政村进行表彰和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名,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行政村要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重点落实好各责任区党员、村民组长、“五老”同志等监督管理人员和保洁员,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奖惩措施,量化目标任务,把网格化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行政村要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进行动员部署,要按照方案要求,逐一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责任,确保每个网格区域保洁到位、监管得力,严禁形式化、走过场。
目 标 责 任 书
2015年4月30日
为全面推进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创建优美、良好、和谐的人居环境,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本责任书
一、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按照省、州、县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实施方案和动员大会精神,确保各行政村(社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全镇各村(社区)组无积存的陈年生活垃圾;公共环境良好,主要道路、河道、沟渠,农户房前屋后没有垃圾临时堆放点;处理达到卫生化处理水平;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把我镇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整洁、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农村。
1、确保每户自备好清扫工具,垃圾桶、袋盛放垃圾。
2、确保每组确定一个收集点。
3、确保行政村(社区)有集中收集垃圾房、池。
4、确保行政村(社区)有简易垃圾运输车辆。镇有正规的垃圾运输车辆。
5、确保行政村(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
6、确保集镇有1个以上再生资源回收点。
7、确保行政村(社区)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
8、现有垃圾房全部进行翻新,清洗。
9、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清除农村存量陈旧垃圾,收集整理好图片资料,全面做好迎接验收工作。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村两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支部书记要亲自抓,与村、社、保洁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5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随时迎接县、镇组织的督促检查和国家的验收。
2、同心协力,齐抓共管。镇指派包村工作组到村、组指导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帮助解决在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检查督查、曝光问责力度,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全镇整体验收的相关村、组单位实施曝光问责,并责令限期整改。
本责任书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情况,纳入镇人民政府对村两委年终考核。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镇人民政府与村两委各持一份。
XXX人民政府(公章)村(社区)两委会(公章):
镇 长: 村(社区)支部书记:
村(社区)委员会主任:
农村垃圾“非治不可”
问: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在哪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王旭东:过去,农村垃圾治理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治理逐步成为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的井打得越来越深,因为垃圾污染了一部分地表水。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关乎着国民的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此次十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农村垃圾治理,体现了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对环境治理达成的共识。此外,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让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否则,一个轮子转得快,一个轮子转得慢,就会出问题。
破解农村垃圾治理“五大难”
问:农村垃圾治理是个“老大难”,如何避免“运动式”清洁、形式主义的治理呢?
王旭东:大家总说农村垃圾是个“老大难”。我总结大概有5个方面。
一是陈年垃圾清运难。很多地市在治理城乡环境时,一般是要先清理陈年垃圾,有的地方清理了积存几十年的垃圾。
二是农村垃圾收集难。农村地域广且村民居住分散,每户每天大概产生一到两公斤垃圾。如果把这些垃圾都收集起来,成本非常高。
三是农村垃圾转运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转运设施不足。如果将垃圾收集起来却运不出去,这里就会成为一个集中污染源。
四是农村垃圾处理难。虽然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但是农村垃圾产生总量与城市差不多,每年都有上亿吨。如果将农村垃圾一下子都运到城市进行处理,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承受。
五是长效保持难。过去,农村采用“运动式”清理,将垃圾从路上扫到沟里,从沟里扫到田里,表面看可能是干净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即便靠“运动式”清洁把垃圾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了,如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成老样子,还是脏乱差。因此,2014 年,住建部协商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提出用5年时间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目标是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农村生活垃圾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垃圾和农村工业垃圾,要求一并治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五难”,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个是政府主导,依靠群众。这是基本原则。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垃圾清理好,也才能把一家一户的垃圾收集起来。第二个是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这是关键。有人管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各地也有创新,不安排专门的保洁员,而是每家轮流扫一天或一周,形成村庄保洁制度。所以,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农村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农村地区的保洁员不只要负责垃圾清扫和收运,还要负责垃圾收集的监督和宣传。我们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即将果皮、菜叶、剩饭等湿垃圾单独放置,并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农户可以把湿垃圾拿去喂养牲畜,或当成肥料还田。保洁员主要是收集干垃圾,以及在平时的保洁中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天长日久,农户就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农村保洁员还是监督员,不只监督农户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地点是否正确,而且监督垃圾转运部门是否及时清运了收集起来的垃圾。这是农村保洁员与城市环卫工人最大的不同。第三个是加强中转设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项工作
问:为什么此次联合这么多部门发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旭东: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便于工作开展。这次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农办也加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中。农村垃圾治理不只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农村居民精神面貌。环境好了,人也有精气神,6.5 亿的农民兄弟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住建部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设完善转运设施和环卫机具,形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等。三是会同联合发文部门对各地工作进行验收。
垃圾治理效果的验收主要包括5 个“有”:有分类、有收集、有转运设施、有资金保障、有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对四川、山东、北京等5个省市进行验收,明年还将对7 个省进行验收,计划3 年完成验收18个省市。通过联合验收工作,调动各地农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此外,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根据各省(区、市)年度工作情况、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数据等,对各省(区、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对工作落后的省,将约谈相关负责人。
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
问:农村垃圾治理资金是瓶颈,如何破解?
王旭东: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各级的财政和预算内投资都对农村垃圾治理有支持。这几年,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一方面,村民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农民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80 公斤,这些垃圾全部治理平均所需费用约55 元。如果每个农民每年缴12 元,相当于每月缴1 元,便基本可以负担村庄垃圾的村内收集成本;政府主要负责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贫困村的垃圾收集保洁费用,政府也要负起“兜底”的责任;有条件或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入企业管理,比如以竞标方式选择垃圾收集和保洁的专业队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一、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路线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方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处理方法及维持治理意义上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和程序,可分为软、硬两类方法。软方法主要指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治理除包含垃圾处理外,还包括垃圾管理及政府与社会互动等层面对垃圾处理的作用,软方法虽然不能引起量变,但对后续回收、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列入垃圾治理方法之一;硬方法主要指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传统上,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指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三类,没有包括分流分类与物质回收利用,前者在以消纳垃圾为首要目的时代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后者因物质回收利用权属经贸部门而未被垃圾处理管理部门纳入垃圾处理范畴。由此可见,目前应综合评估的垃圾治理方法有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填埋处置八种。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乡镇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准则依先后顺序为无害化、资源化、节约资金、节约土地、居民满意和减量化6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无害化和资源化,尤以无害化处理最为重要;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解决垃圾处理资金短缺需要节约资金;资源节约与保护及经济与城乡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土地;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居民满意;循环型社会系统建设要求资源化和减量化。在此先后顺序条件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到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填埋处置八种治理方法的权重,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四种硬方法的权重相当,不存在谁先谁后或谁好谁差的选择问题,只要能落地,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都可选用。
2、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分流分类应优先于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考虑到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需要举国机制及配套政策,非一座城市更非一个乡镇可以独立推动,当地政府仅能选择性地落实此制度,因此,当地政府的重点是因地制宜地推动垃圾分流分类,为提高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的效率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3、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是最为优先选用的治理方法,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垃圾收费、奖励与惩罚等经济措施,出台政策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与进步。
综上所述,乡镇农村垃圾治理应大力善用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优先推进垃圾分流分类,因地制宜地推进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
二、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流程
垃圾治理过程包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流动就有方向,有必要理顺流程。尽管从处理效果来看,一些治理方法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选择问题,但从物流角度来看,还是存在排序问题的。根据上述综合治理方案,可给出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流程(见图1),该治理流程包含三方面信息:一是明确垃圾治理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关系,二是明确各环节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作业主体,没有给出资金等方面的信息。
垃圾治理流程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村民和社会组织。政府是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同时也可参与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等垃圾处理作业。企事业单位、村民和社会组织是垃圾治理的主要作业主体,应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涵盖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垃圾收集与转运、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能量回收与填埋处置五个环节,可能的物流共十八种方式(见表1)。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应建立专门的收运队伍,定时定点收运,大件垃圾及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也可采用电话预约收运方式。垃圾收运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委托的收运单位、垃圾处理企业指定的收运单位和政府授权委托的收运单位三类承担。生产者或生产者委托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农资垃圾包装物和失效农资产品的收运;垃圾处理企业指定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无毒无害的一般废弃物的收运(有些地区由事业单位承担);政府授权委托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及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的收运(有些地区由事业单位承担)。
区(县级市)应合理规划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设施宜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服务区域,宜以中、小规模为主。热转换(能量回收)与填埋设施宜以一个或几个镇为服务区域,宜以大、中规模为主。乡(镇)政府应保证适当处理能力的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设施正常营运,区(县级市)政府应保证适当处理能力的热转换与填埋设施正常营运。填埋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应具备一定的填埋库容。
三、落实乡镇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方案的重点工作
(一)建章立制,促进乡镇垃圾治理法治化
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垃圾管理机构,编制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规划和管理办法、乡镇保洁与垃圾处理经费管理办法、垃圾计量管理办法、设施建设与营运需求执行办法、垃圾处理服务购买与分配办法、设施建设与营运监管办法、垃圾处理考核办法等,完善乡镇垃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理顺区(县级市)、乡(镇)、村委会和居民联动机制,建立垃圾处理服务购买与分配机制,建立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垃圾处理考核机制,建立垃圾处理设施监管机制,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乡镇垃圾治理法治化,推动乡镇垃圾治理稳步发展。
nlc202309040031
(二)因地制宜,推动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方案具体化
一是建立农资垃圾收运队伍。供销社下属农资公司专营农资,有能力承担农资垃圾的收运,这是农村地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有利条件。农村地区应理顺城市管理(环卫)部门与经贸部门(供销社)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供销社的优势,引导供销社代表农资生产者回收利用农资垃圾,鼓励供销社代表村民回收利用农产品垃圾。
二是因地制宜选择生物转换方法。可供选择的生物转换方法有饲料化、特种酶制取工业乙醇、蚯蚓(蟑螂)堆肥、堆肥和厌氧发酵制沼。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的技术较成熟,机械化程度高,占地较小,资源化利用程度高,具有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但生态风险难以预测。特种酶制取工业乙醇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有待对原料成分、操作参数等进行系统研究,商业化用于餐厨垃圾处理还有待时日。蚯蚓堆肥投资少,简单易行,但土地利用效率低,一般只适用于餐厨垃圾分散处理,1亩地每年只能处理100t有机垃圾,生产2-4t蚯蚓和37t高级蚯蚓粪,蟑螂堆肥也具有类似特点。好氧堆肥技术简单、成熟,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垃圾、秸秆等农林垃圾的处理,但占地大、周期长、臭气难以控制、产品销路不畅,宜控制在中小规模,缺氧堆肥(沤肥)也具有类似特点。厌氧发酵制沼占地小,资源化与减量化效果好,臭气易控制,具有推广前途。各地可根据有机垃圾的产量、性质、土地及资金等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转换方法,对于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行政村或更大服务区域,可采用厌氧发酵制沼,对于人口稀少或偏远乡村,可采用沤肥或蚯蚓堆肥等适合于小规模处理的方法。
三是建立与治理流程相适应的资金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控制资金投入,确保资金链环环相扣。
(三)创新突破,建设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试点
建设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试点工程,探索垃圾处理各环节及其组合方式的优化,引入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及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开发与开放乡镇农村垃圾处理服务市场,创新垃圾处理服务模式,积累产业化经验。由试点晋级示范,再到推广,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镇)、一乡(镇)带一片的良好局面。
四、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案例
(一)长沙市乡镇垃圾治理模式
长沙市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在偏远山区、经济实力差的乡村,实行分类收集、就地填埋模式。要求农村做到“三有”: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做到“三无”: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为了强化乡镇干部及村干部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长沙市决定每半年组织评出“十佳乡镇十佳村”和“十差乡镇十差村”,评比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同时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不讲卫生的乡镇,在评选中将被“一票否决”。
(二)江西省“3+5模式”
江西省在52153个自然村、564个集镇启动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成功创造了破解农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难题的“3+5”模式,并初见成效。这是一种多主体参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适合乡镇特点的就地处理模式。“3”指3个主体:农户(分类主体)、保洁员(回收处理主体)、理事会(管理主体);“5”指5种垃圾的处理方法:湿垃圾沤肥处理、干垃圾回收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封存或焚烧处理、建筑垃圾铺路处理、其他垃圾入灶焚烧处理。
(责任编辑:赵静)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多措治理农村生活垃圾12-09
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01-1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07-1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10-29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01
某区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调研报告05-27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01-07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07-17
农村中小学生寒暑期生活的调查报告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