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测试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上册音乐测试

对数学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瑕疵的探索

【摘要】 我县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2012年版),对于老教材出现的一些错误,新教材作了很多修正,但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欠缺

我县初中数学已经全面采用新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教材.笔者对新、老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新教材对老教材出现的错误有所修改,内容编排上也有所变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真的是做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我们在教材面前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者,应该主动地去做一个研究者、开发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新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瑕疵,如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等.这些瑕疵严重影响了这块“美玉”的价值,可能会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学期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012年版)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与同行作一些探讨.

瑕疵一: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

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11页,安排的是“1.2.4绝对值”,它写到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如果a > 0,那么|a| = a;

(2)如果a = 0,那么|a| = 0;

(3)如果a < 0,那么|a| = -a.

新教材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新教材在此之前并没有明确告之学生:“a > 0,意思就是‘a是正数’;a < 0,就是‘a是负数’了呢?”笔者特地仔细翻看了新教材的前10页,并没有找到.新教材既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指出,一般学生又怎么会知道呢?我们再翻过一页,到第12、13页,发现新教材接下来才介绍有关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同[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以及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方法,包括如何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所以笔者认为新教材知识体系安排不够合理,使学生会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产生先后顺序混乱的困惑,笔者建议编写这本新教材的专家对这一问题有所考虑.

瑕疵二: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

一道小学数学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这只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目,然而小学4年级“阿仔”给出的答案不是数字,而是一句话:“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阿仔的妈妈cacahua将题和答案贴上了微博.

小孩是纯真无瑕的,有什么说什么,看到这样看似趣怪的答案,我们数学老师估计要生气,并暗自惊叹:“吓死宝宝了!”然而这个答案当时却获得了广州交警的肯定:完全正确.

很明显,这道题给出的数据违反常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教材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99页第6题同[2]:

两辆汽车从相距298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比乙车速度的2倍还快20 km/h,半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笔者在讲解这题时,已临近下课.笔者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下开始解答,以乙车速度为未知数x的方程里,解出x = 192时,笔者当时下意识地叫道:“糟了,肯定是我做错了,不是方程列错了,就是方程解错了.”笔者的学生,有的暗自得意,等着看老师的笑话,大概心里这样想:“哈哈,老师出错了”;有的则表现出惊讶的表情:“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出错了呢?”可能是这样想的.

笔者当时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

“在生活中,你们谁见过这辆汽车的速度?世界上的所有上高速的汽车,哪有跑那么快的?慢车车速就达到192千米/时了,那另一辆快车的车速又是多少呢?”

学生很快算出是404千米/时.这时,学生也开始怀疑了.因为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有规定:“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所以笔者认定这道数学题目的答案数据是违反常识的,所幸的是教材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相应的修改.

瑕疵三: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第79页里,先是通过三个问题列出了这样三个方程:

(1)4x = 24;

(2)1700 + 150x = 2450;

(3)0.52x - (1 - 0.52)x = 80.

再由这三个例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而老教材七年级(上)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比较一下新老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版里新增了“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笔者认为新教材的定义比老教材要好一些.在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第88页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4]却是这样的:“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同一套数学教材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却没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笔者认为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不够严密,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嫌.还有教材中这样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笔者仍然认为不够严密.

为了更好地阐明笔者的观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1)4x + 3 = 5x - (x - 2).

这个式子是等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有等号,表示的是相等关系,因此是等式;

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按照教材的定义当然是,因为它是含有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所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它,这个等式(方程)实际上就是:

(2)4x + 3 = 4x + 2.

很明显,无论取何值,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不可能相等,也就是说无论取何值,方程都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里所指的“方程不成立”,是指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方程还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不成立”与“某等式不是方程”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方程成立”和“某等式是方程”意思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上面所举的这两个方程无解.但无解的方程也是方程,尽管仔细辨析,这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等式”,是矛盾方程.如果我们拿新教材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去对照的话,这两个方程完全符合该定义的,也就是说,按照新教材的说法,它就应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方程可以分为恒等方程、矛盾方程和条件方程,而我们初中所学的方程一般都是条件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都是条件方程.所以这两个是矛盾方程,但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再来看一个恒等方程的例子:

(3)4x + 3 = 4x + 3.

这个例子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等于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对吧?所以,按照新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同样,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这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个恒等式,是恒等方程.x取任何数,都能使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对于条件方程,我们都知道在复数范围内,整式方程解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这样定义:

形如ax + b = 0(a,b是常数,且a ≠ 0)的方程,叫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是未知数.

既然说到了这里,笔者顺便提一下:我们去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既然在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包括移项、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一般步骤方法”在后,而“建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前,那就应该在教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按建构学问之构想,也应该及时的归纳概括一下.譬如可以作这样归纳:“在本书中,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解过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或者不含分母,或者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将它们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后,都能化为最简形式ax = b(a、b是常数,且a ≠ 0).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岂不是更好.

这是笔者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上册)》(2012年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三点瑕疵.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位初中数学教育同仁和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月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3]课程教材研究室、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 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作者:郑晴怡

第2篇:音乐七年级上册

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1、《蓓蕾之歌》的词曲是李岚清 ;

2、《跨世纪的新一代》词作者李幼容;曲作者刘磐声;

3、《中学时代》词作者王晓岭;曲作者戴于吾;

4、《飞来的花瓣》词作者望安;曲作者瞿希贤;是1982年为新成立的教师合唱团而作,作曲家用合唱形式渲染了一个美丽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动听的旋律如诉地抒发了莘莘学子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挚爱。 瞿希贤代表作:《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牧歌》等。

5、《校园的早晨》词作者高枫;曲作者谷建芬;

声乐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神州神韵

1、《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这首民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作曲家瞿维曾在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花鼓》中采用了这首民歌的旋律。 花鼓是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

2、《赛龙夺锦》是广东音乐;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以高胡和扬琴为主要乐器,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3、《姑苏行》是笛子独奏,作曲江先渭。

它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描绘出迷人的江南风光。

4、《斑鸠调》是江西赣南民歌,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歌舞音乐,其中江西赣南的《斑鸠调》流传较广。

5、《幸福歌》是湖北民歌,民歌欢快、活泼,情绪热烈。

6、《洞庭鱼米乡》词作者叶蔚林,曲作者白诚仁。

7、《赤兔嘶风》选自南音套曲《八骏马》。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

8、《将军得胜令》是浙东锣鼓,表现了人们欢迎民族英雄戚继光平定倭寇、胜利凯旋时的欢腾景象。音乐情绪激昂、气势宏大。

浙东锣鼓是中国传统乐种之一,流行于浙江东部,约在明代中叶时已盛行。乐队中“吹”以笛子和唢呐为主,辅以丝弦;“打”以锣鼓为主。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舞青春

1、《青春舞曲》是维吾尔民歌,曲作者王洛宾。 歌词中“别的呐吆吆”是维吾尔“小鸟”的意思。

2、《共青团之歌》苏联歌曲,词作者加里奇,曲作者谢多伊,赵沨译配。

3、《校园圆舞曲》轻快、优雅,徐锡宜作曲。

4、《拉起手》词曲李存。热情、欢快。

5、《青春舞曲》是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作曲。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

1、《咿呀呀奥列奥》扎伊尔民歌。表达了扎伊尔人们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扬。

2、《鼓的语言》是科特迪瓦民间音乐。

3、《当太阳降落》南非民歌,盛茵译配。

4、《依内妈妈》古巴民歌,是一首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巴黑人民歌。以四四拍子的切分节奏为特征。

5、《桑巴》特点:大调式,二拍子,短促的滚动性符合节奏。所用乐器有鼓、摇响器等。

6、《探戈舞曲》起源于古典舞曲哈巴涅拉舞。特点:四二拍子的哈巴涅拉的摇曳节奏。通常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小调式,第二段为大调式。伴奏乐队由小提琴、按钮式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的我难过组成。

7、《红河谷》加拿大民歌,词J〃卫尔。

8、《老黑奴》美国斯蒂芬〃福斯特词曲,邓映易译配。歌曲旋律哀婉动人,作者以老黑奴的口吻述说了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福斯特代表作:《噢,苏珊娜》、《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美丽的梦神》、《老黑奴》等。

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1、欧洲音乐的发源地是古希腊和罗马。自十七世纪文艺复兴后期开始,欧洲先后出现了“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有承递关系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2、《英雄凯旋歌》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麦克白》,表现了英雄得胜归来时雄壮威武、万众颂扬、酣畅热闹的场面。

德国作品,词摩列尔,曲亨德尔,译配尚家嚷。

3、《哈利路亚》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 亨德尔另有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和大合唱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

4、《G弦上的咏叹调》小提琴独奏,曲作者巴赫。德国。是“巴洛克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1729-1731年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舒缓,力度起伏大,音调深沉而动人,开头两小节旋律形成一个“问号”形状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内心激动的情绪,感人至深。

巴赫: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欧洲近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声乐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

5、《小夜曲》德国 管乐四重奏,海顿曲。此曲原为《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作品色彩明朗、典雅质朴,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

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皇帝四重奏》、12部《伦敦交响曲》以及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6、命运作于1805年,是一部哲理性很强、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一般4个乐章。

贝多芬1770-1827乐圣,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

7、《Q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作于1788年交响乐作品。4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音乐洋溢着欢悦和乐观精神。舒伯特赞扬;你从中可以听到天使在歌唱。

8、《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改编而成。表达了真挚的感情。王洛宾著名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

9、《大漠之夜》属于混声合唱,作词邵永强,作曲尚德义。

10、《玛依拉》哈萨克民歌。歌和马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两只翅膀。

11、《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小提琴独奏,作曲陈钢。是在新疆塔吉克族典型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富于变化,表现了塔吉克人真挚、质朴的思想感情。

12、《牧歌》蒙古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3、《万马奔腾》属于马头琴独奏,作曲齐、宝力高。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乌夏克木卡姆》。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独特的大型古典音乐,有十二套之多,所以又称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是第八套。2005年,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5、《半个月亮爬上来》属于无伴奏合唱,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该曲以级进、回绕的旋律音调和平稳、舒缓的节奏编织了一幅优美、真挚、抒情的画面。王洛宾词,蔡宇文、杨佳仁曲。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曲苑天地

1、《前门情思—大碗茶》阎肃作词,姚明作曲。这首歌将我国的传统曲艺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创作当中,曲调亲切自然,富有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2、《重整河山待后生》,歌曲以京韵大鼓音乐为素材,语言质朴,韵味醇厚,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堪称我国优秀的电视歌曲之一。林汝为词,雷振邦、温中甲、雷蕾曲。洛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击鼓骂曹》、《红梅阁》等。 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大三弦、四胡,演唱者自击班鼓并站立演唱。代表有刘宝全、白云鹏、洛玉笙等。

3、《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苏州弹词,赵开生曲。

苏州弹词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表演者使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唱腔优美动听,流派纷呈。代表曲目有《三笑》、《白蛇传》、《林冲踏雪》、《新木兰辞》等。

4、《布谷鸟儿咕咕叫》四川清音,黄伯亨词,熊青云编曲。

四川清音流行于四川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由明、清时调小曲和四川民歌、戏曲音乐融合发展而成。演唱时女演员左手击板,右手敲击鼓。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与中胡。

5、《有话好好说》北京琴书,关学曾词曲。 关学曾,代表作《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

北京琴书,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形成于20实际40年代,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为伴奏乐器,一人击鼓站唱。它“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方言土语。

6、《武松打虎》,孙镇业表演。

山东快书,山东。一人手执铜板站唱,语言节奏性强,风趣幽默。

第六单元 中国流行风

1、《让世界充满爱》,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而作。

2、《黄土高坡》,陈哲词,苏越曲。歌曲以鲜明的陕北民歌风格旋律,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之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1986年刮起的“西北风”以《信天游》、《黄土高坡》、《心中的太阳》等为代表。

3、《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音域宽广,旋律动听。

4、《弯弯的月亮》,男生独唱。李海鹰词曲。

作者将古典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中,旋律深情悠长,是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5、《故乡的云》,小轩词,谭健常曲。

6、《乡间的小路》,叶佳修词曲。台湾校园歌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音乐结构短小,旋律清新自然,歌词朴实无华,具有浓郁的民谣乡土气息。代表作有《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橄榄树》。

7、《光辉岁月》,刘卓辉词,黄家驹曲。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1、《茉莉花》,江苏民歌。

2、《花之圆舞曲》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作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管弦乐合奏。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曲,由于舞蹈时需要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其节拍特点是三拍子,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旋律流畅。

3、《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表达了作者对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欺凌的弱者的同情。

4、《梅花引》,韩静霆词,徐沛东曲。

5、《送我一枝玫瑰花》,新疆民歌。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1、《绿袖子》,英国民谣。

2、《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取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3、《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音画,俄罗斯 鲍罗丁曲。

鲍罗丁,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在音乐、化学领域都有突出成绩。代表作有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歌剧《伊戈尔王》

4、《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独奏,匈牙利,李斯特。作品采用匈牙利民间舞曲《查尔达什》写成。主要特点:前半部分称“拉苏”,速度缓慢,悲愁的旋律唱出人们的悲痛、民族的不幸;后半部分称“弗里斯”,速度迅疾,常用切分节奏,描绘民间节日中的舞蹈场面。 钢琴之王,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等。

5、《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它以鲜活、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了全剧的剧情。管弦乐合奏,俄罗斯 格林卡曲。代表作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管弦乐《阿拉贡霍塔》、《马德里之夜》。

第3篇: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测试

惠来实验中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30分)

1.“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只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建成优秀班集体需要很多人 B.一个优秀班集体要有共同目标 C.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样能成大事

D.只要人人都是学习尖子,就能建成优秀班集体 2.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 )

A.适合自己的方法 B.最佳的方法 C.大家都用的方法 D.被推广的方法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青春时期不尽情享乐,错过将后悔莫及

B.青春时期不努力上进,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C.青春时期是幸福的,年老时期是悲伤的 D.青春时期的充满活力的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成语启示我:( )

①要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②要认识到自我的潜能;③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④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5.小学的时候,小清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的安排和家长的辅导。进入初中后,面对那么多的课程,小清顾此失彼,跟不上学习进度,放学回家,妈妈也很少陪他写作业了。感到自己学习越来越吃力了,他烦恼不已。对此,你的认识是:

A.小清的情况很常见,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起来 B.小清可回到六年级重读一遍

C.小清应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D.小清还是要依靠老师和家长,要求老师和家长还像以前一样辅导自己

6.“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没有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个人的智慧就难以发挥作用。下列选项中表明这个道理的有:( )

①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②花要叶捧,人靠人帮 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④有志者事竟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小李总是抱怨:“学习真是太苦了,我甚至都不想上学了。”你认为小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只看到了:

A.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B.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C.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D.学习中的困难和辛苦

8.小军进入初中后,身高一直很稳定,看到周围的同学身高在不断地增加,他感到非常着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但我们可以告诉他( )

①赶紧去医院检查,吃一些增高药物。 ②没必要大惊小怪,每个人发育的速度和水平是有差别的 。③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发育。 ④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下面属于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的学习习惯是( )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临时抱佛脚,考前搞突击 C.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能够持之以恒 D.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10.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和小学相比,中学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有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②学习任务加重了③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④校园生活丰富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离开小学,跨入中学大门,小晴觉得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有必要加强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就是( )

A.不听家长的管教,我行我素 B.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要别人管 C.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自觉意识 D.生活上靠自己,学习上靠老师 12.中学生的交往面越来越宽,我们也要懂得如何结交新朋友,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 )

① 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笑脸迎人 ② 摆出威严的样子,很与众不同 ③ 真诚地帮助别人,态度随和 ④ 参与团体活动,听取多数人的意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007年7月17日下午,武警重庆总队新闻站干事康波接到任务后,主动请缨到陈家桥抢险第一现场,英勇牺牲。7月22日上午,抗洪英雄康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重庆市渝北区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前往吊唁,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

A.为人民牺牲的人总是得到人们的怀念

B.努力为他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C.老百姓非常爱戴、怀念康波

D.生命是宝贵的,康波为人民牺牲是不值得的

1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和途径,来认识自己( ) ①自我观察、反省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②与他人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③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认识自己 ④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素质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5.社会化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一套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下列对社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化是大人得事,与初中生无关 B.社会化只要在学校学习知识就可以了 C.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D.社会化的过程不需要和他人交往

二、简答题(30分)

16.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中学大门,新环境、新同学、新任务、新集体,给了我们许多的憧憬和希望,在这个新“家”,相信同学力协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每个同学都希望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请描述你心中的优秀班集体。(4分)

(2)作为班级的主人,为把我们的班级变成优秀的集体,请你向班级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6分) 17.王研:“真讨厌,镜子里面的我怎么一只眼睛单眼皮,一只双眼皮呢?眼睫毛也不够长,唉!要是

能长着双眼皮、一双大眼睛多好啊!” 李湘:“都读九年级了,我的个子还是只有1.5米,和其他同学走在一起,落差实在太大了,以至于同学取笑我。以前父母总说,以后会长高的,但我都15周岁了,能长也长不了多少了,这让我很苦恼。”请问: (1) 王研和李湘的烦恼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2) 假如你是他们的同学,你该怎么劝说他们呢?(6分)

18.某中学八年级小白,悄悄跑到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老板文明他的情况后说“我不能招收你。”并派人把她送回学校。学校就此事展开讨论,小白说“不读书是我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1)小白同学的观点对吗?为什么?(4分)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6分)

第4篇:七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篇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套教案

篇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光荣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激励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初识五线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重点:

有情感的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演唱难点,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音乐知识难点,熟悉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

二、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1、文明守纪、养成良好习惯。

2、爱护书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

1、变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好嗓音,不要大声喊叫,不模仿成年人说话或者压低嗓音唱歌。同时要做到适当用嗓,避免嗓音疲劳。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少吃或 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你对五线谱有何认识?

(生):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它符号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形式。

3、请说出五线谱的各线、各间、各音及有关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学生随教师所指的位置回答问题) 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

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

(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G、A、B。

5、什么叫唱名?

(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

7、播放多媒体课件《光荣少年》

(1)课件展示: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歌曲激越、节奏铿锵,表现了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兴中华的崭新面貌。

(2)学生边听边轻声跟唱。

(3)教师弹奏,学生轻唱曲谱。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教师弹奏,学生唱词,体验其情绪。

(二)合作探究

1、这首歌曲在演唱时,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地速度)

2、这首歌演唱的情绪应该做到?(振奋、激昂、向上)

3、这些音乐记号分别表示?

> (强音)

0 (四分休止符) 00(二分休止符)

- (保持音)

(三)展示点评

1、教师弹奏钢琴或者电子琴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师等学生唱后,指出优缺点。)

分组与个人演唱(指出优缺点,再次提高。)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光荣少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五线谱知识,熟记C调各音位置,并能够将各音唱准确。

2、培养学生演唱歌曲与表现歌曲的能力。

3、演唱《年少的味道》,培养学生用自然轻松地声音骄傲自豪的演唱。

教学内容:

3、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4、唱音阶、唱音组、写唱名。

5、演唱歌曲《年少的味道》

教学重点:

演唱与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音准及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探讨交流、实践练习、表现创作。

教学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音乐综合课

教学过程:

8、组织教学

(6)演唱《光荣少年》稳定学生情绪。(从而又可以达到巩固学唱的目的)

(7)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唱的这首《光荣少年》同学们演唱的都很认真。在这里老师想问一问:做一名光荣的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可以参考《光荣少年》的歌词及P7“八荣八耻”内容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一单元中的有关音乐内容。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上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课题: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 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 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 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 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

2、

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

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

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 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 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 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 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 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 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 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 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 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 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 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 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 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 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 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 学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 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情感的共鸣,第一课时注重了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受到美的感染。第二课时进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受到启迪,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也感到演唱形式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 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 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 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 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课题: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 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 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

1、

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 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 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 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 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 请听《祖国颂》。

10、 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 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 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 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 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 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 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 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 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6、 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伏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受到教育,不是让学生去说,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表现形式的变化是学生在不同程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一课时注重用歌声的美赞颂祖国,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升华。第二课时通过欣赏不同的歌曲再次让学生受到染,通过线条的勾画让学生也得到锻炼,实践中感受乐曲的感染。第三课时又一次感受民族的不同风采,再次感受歌曲的内涵,受到爱过主义教育。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和协奏曲《四季――秋》的区别和不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欣赏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钢琴等。

教学内容:

一、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全曲的转折,式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二、协奏曲《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乎一应,绕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 3 3 4 3 3 3 │3 3 3 4 3 3 3 │3 2 3 4 3 2 0 ∣)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乐章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符为特征的曲调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第5篇: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参考

七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第一课

课题: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 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 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 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 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

2、

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

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

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7. 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8. 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9. 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0. 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1.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2.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 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 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 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 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 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第二课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遗精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 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 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 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 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 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 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 学生活动:展示猜疑,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

热爱与祝福。

9. 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情感的共鸣,第一课时注重了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受到美的感染。第二课时进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受到启迪,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也感到演唱形式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第一课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 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第二课

课题: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

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

1、

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 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 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 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请听《祖国颂》。

10、 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

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

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第三课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 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6、小结: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伏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课后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受到教育,不是让学生去说,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表现形式的变化是学生在不同程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一课时注重用歌声的美赞颂祖国,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升华。第二课时通过欣赏不同的歌曲再次让学生受到染,通过线条的勾画让学生也得到锻炼,实践中感受乐曲的感染。第三课时又一次感受民族的不同风采,再次感受歌曲的内涵,受到爱过主义教育。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和协奏曲《四季――秋》的区别和不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欣赏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钢琴等。 教学内容:

一、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全曲的转折,式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二、协奏曲《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乎一应,绕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 3 3 4 3 3 3 │3 3 3 4 3 3 3 │3 2 3 4 3 2 0 ∣)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乐章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符为特征的曲调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2、 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6、设计提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希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7、经过讨论总结,再次由表情的演唱,可分为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第二课

课题:《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了解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以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

1、《庆丰收》著名打击乐合奏曲。

2、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民族打击乐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乐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G大调,用由慢到快的鼓声,引出雄壮的引子,随之出现的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缠绵机。主题中音程的大跳,使乐曲形成活跃、明快的风格。

第二部分:C大调转b小调,清亮的竹笛声吹出质朴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表现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这部分的抒情性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全曲的高潮。打击乐器的演奏气势磅礴,节奏不断加快,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力度与管弦声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乐曲情绪愈益激昂,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3、笛子独奏曲《扬鞭崔马运粮忙》,魏显忠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乐曲表现丰收后的农民,不忘国家、喜送爱国粮的情景。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引子:用笛子演奏长颤音,模仿马的嘶叫声,表现一队满载粮食的马车在大路上疾驰。

第一乐段:四二拍,快板,模仿马蹄的节奏频繁出现,音乐情绪欢快热烈。

第二乐段:中板,速度上与前后段落形成对比。音乐主题是第一段主题音调的变奏。

旋律富于歌唱性,舒展明朗,表达了送粮群众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音乐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全曲充分发挥了笛子的表现特性,旋律风格鲜明,深受听众喜爱。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呢?

2、播放乐曲《庆丰收》,介绍讲解乐曲;再次欣赏。

分组训练:讲解八分音符;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打击乐训练。

3、介绍、欣赏《丰收锣鼓》,注意打击乐主奏乐器的演奏。

再次欣赏,做填空练习。下列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如下:(3)笛子(1)堂鼓(2)唢呐(5)云锣(4)二胡(见教材中的练习)

4、介绍、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送粮车队的马蹄声)乐曲表达何种音乐情绪?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扮演角色(如赶车人、送粮人等),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节奏,为乐曲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律动。(要求调动学生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课

课题:配乐诗朗诵《秋》、欣赏中国画《深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竖笛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用竖笛演奏音乐,注意音乐的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引导学生默读抒情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如艺术范畴: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文学】以语言为媒体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的生活画面中,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常采用托物言志、借镜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籍中启迪读者,引入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3、 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4、 请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让绘画好的学生做一些作品展示)

1、 介绍画家傅抱石简况。

2、 组织讨论:观赏《深秋》(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型、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像,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3、请同学们讨论、为本单元的各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4、讨论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

5、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在下节课上展示(亦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单元主要是以秋为主题,通过歌曲歌词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歌曲对秋的赞美,赞美秋的美景赞美,秋的收获,同时也隐含了含义:收获的季节我们学生也应该努力学习,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第一课

课题: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唱歌

1. 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

1、2小节,于

5、6小节,

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 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 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 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 播放录音。

(3) 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5) 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 播放录音

(3) 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第二课

课题:

1、欣赏教学---《我们的新毡房》《北京水草茂盛的家乡》、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冬不拉乐器的音色。

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

3.结合中国地图上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区域以及本单元涉及到的几个少数民族(蒙、哈、藏)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字材料和照片,让学生讨论音乐玉溪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

(1) 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2)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

(2) 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

(3) 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3.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1) 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 提问并分组讨论:看课本上的图,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你们想去哪儿旅游吗?如果去那里,需要做哪些准备?你们会有哪些准备?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

第一课

课题: 亚洲之声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重点与难点:

1、各国音乐特征。

2、日本及朝鲜音乐。 教学过程:

(一) 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简说亚洲和亚洲音乐。导入本课的方法,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

(二) 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两个半音,三种级进:大二度67(76);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 一字对一音为主。质朴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 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和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朗诵诗歌,启发形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生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歌唱熟了,尽量在课内背唱。

(四) 听赏《春之声》

(五) 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锣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

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锣鼓乐节奏。 让学生听伽倻琴音乐片段。

(六) 小结朝鲜音乐。

(七) 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

第二课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

1.播放音乐的设备:影碟机或三用机或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更具不同学校的情况作相应的准备。 重点与难点:1.各国音乐特征。2.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会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 2.了解印度音乐的主要特征。

3.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的语言形式做不同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间接印度与印尼音乐。听印尼民歌《划船曲》,体会海上行船的情景,并作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

(二)听甘美兰音乐。

(三)欣赏泰国民间乐曲竹板琴合奏。

(四)欣赏孟加拉民歌《祖国母亲让我上前线》,从中体会优美的歌乐

声与上前线的情景之间的联系。

(五)间接印度与印度音乐。

看图听乐。听西塔尔琴音乐、印度古乐。谈印度音乐特色独特的律制、异常丰富的旋律、即兴演奏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弹乐器在乐器与器乐中的突出地位。

(六)小结南亚音乐、亚洲音乐的特点。

(七)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活动,从竞赛中增强对亚洲音乐的进一步了解与记忆。

第六单元 旋转舞台

第一课

教学目标:

(一)、监测与评价本学期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效果

(二)、反馈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控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三)、为学生展示其艺术才能,参与音乐艺术实践,创设空间和舞台,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组织才能。 教学重点:新星擂台

教学难点:新年音乐会的个人准备,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和编排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向学生说明举办“擂台赛”的目的、意义和参赛办法。组织和指导有关选举及参赛的工作,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轰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此项活动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节目主持人和评为

3、 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每个小组若干人组成

4、 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布置好“擂台赛”的各项设施

(二)、赛前提示

1、 教师参与赛前准备工作

2、 主持人宣告竞赛贵俄和具体要求

3、 选手按序号入座

4、 评为及有关成员入座

5、 会场要求做到秩序严明,井然有序,生动活泼

(三)、竞赛开始

1、演唱

① 教师参与组织,观察和评价活动 ② 节目主持人提示演唱要求 ③ 歌曲要完整,由表情的演唱

④ 唱完后,评委评价学生参与,宣告得分 ⑤ 监测评价学生的表现能力

⑥ 分数不得低于80分,满分为100分

2、 听音乐写曲目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

② 教师负责播放本册课本中的五首欣赏曲的音像 3 听辨演奏乐器的名称和序号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

② 参赛队选派一人抢答和填写序号及相应乐器的名称

③ 教师负责不按课本安排的顺序,任意播放五首器乐曲的一首印象,请学生抢答

4、看剧照答表演形式

① 把课本的八幅剧照,制作成软件和图片 ② 提示抢答的项目和要求 ③ 参赛队抽签 ④ 开始答题 ⑤ 宣告得分

4、点平总结

①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活动

② 在点评和总结中肯定成绩,鼓励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进步

③ 对教师自生进行反馈和自我评估

第二课

课题:《新年音乐会》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重点:新年音乐会

难点: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和编排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① 教师向学生说明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组织办法。主持有关选举活动。

② 学生选举产生“支持人”“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③ 组委会负责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音响设备,服装、道具、舞美设计、摄影等工作。 ④ 学生分别排练节目

2、新年音乐会开始

① 组委会、评委、演员按指定座位就座 ② 学生按节目顺序依次登台演出 ③ 摄影师拍摄演出剧照 ④ 评委进行口头评价,等级评定

⑤ 节目形式与内容范围广泛,自选体现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3、采访

① 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② 采访教师,谈音乐会取得的成果,表扬优秀演员和节目,进行活动小结

4、音乐会结束:全体齐唱《新年好》

第6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

1、x — 是(二 )分音符,唱

(二)拍。

2、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自1983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时都会唱的一首歌是《难忘今宵》。它和《平安夜》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这两首歌曲在音乐上有节拍 、 节奏 、演唱形式 、情绪等不同。

3、《天堂》这首歌曲,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看,具有(蒙古)民族的特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5、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叫(三连音)。

6、渐强符号是( < ) 渐弱符号是(>)。

二、判断题

1、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的。(√)

2、木鼓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

3、 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4、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强弱弱。(×)

5、歌曲《大家一起来》演唱时应该热情、欢快地演唱。 (√)

三、把下列中国民族乐器归类

笛子 二胡 琵琶 唢呐 高胡 笙 筝 板胡 箫 扬琴 柳琴 低胡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笙箫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低胡

弹拨乐器琵琶扬琴 柳琴筝

四、填空:

1、《拉萨谣》是的民谣。

2、《天堂》由腾格尔作词作曲,是一首具有风格特点的歌曲。

3、《草原上》具有音乐的特点。

4、《》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中所唱的阿肯是哈萨克民间歌手的通称。

5、《大河之舞》结合了 、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并汲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蹈佳作。

6、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演唱形式是。

7、在演唱中,运用的方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8、《龙腾虎跃》是一首鼓乐曲。

9、《木鼓歌》是的民歌,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之一。

10、《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的。

11、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是人们团聚的、欢庆的节日。

12、《花好月圆》是一曲,由担任领奏。

13、《难忘今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第7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在学习上不能轻易放弃,要时刻保持信心。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择的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每题2分,共60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 ②较小的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 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3.植物细胞中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 B.叶片 C.叶绿体 D.线粒体

1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A、B、C三项项

15.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 一个番茄果肉细胞 B.一块番茄

C. 一块番茄表皮 D.一个番茄

17.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草履虫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 ⑤细胞核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④

18.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都生活在水中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19、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相比,大豆种子没有

A.种皮 B.胚 C.胚乳 D.子叶

20.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伸长区 D.成熟区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A.根     B.茎     C.叶     D.芽

22.桂圆是泸州名优特产水果。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 等复杂的过程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熟

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

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成熟

23.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后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25.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26.在植树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A. 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 减少水分吸收 D.增加水分吸收

27.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

28.高高的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29、下列人类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小麦、玉米种子晒干后人仓存放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

C.夜间,给大棚种植的蔬菜通风降温

D.向储藏水果、蔬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30.一天,刚从中学退休的奶奶对小明说:考考你,冰箱为什么能够为水果蔬菜保鲜?小明尝试着用他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后,奶奶满意地笑了。你认为小明说的关键是:冰箱能够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将能够沿着 积累。

32.细胞中含有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等;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这类物质是。

33.染色体是由__ _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4.草履虫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 进出。

35.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 。种子中的子叶或 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3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已过了 期。

37.桃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它主要是通过 来传粉的。

三、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20分)

3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 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者和 部分。

(3)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食草昆虫的数量会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9.右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 1 ] 和[ 4 ]_________组成了雄蕊。

(2)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了 。

(3)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 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_ 。

(4)受精完成后,右图中的[ 5 ]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 。

40.下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1 ]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并把这些物质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 2 ]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作用。

(3)图中的[ 3 ]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四、实验题题(每空2分,共10分)

41.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脱色。

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F、稍停,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

(2)B步骤中,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遮光部分产生了 。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CBABDB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CDCBAC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BADDBCABB

二、填空题:

31.能量 食物链 32.有机物 33. DNA 34.表膜 35. 子叶 胚乳

36.空气 休眠 37.昆虫

三、分析说明题:

38.(1)植物 4 (2)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 (3)稳定 增加 39.(1)花药 花丝 (2)雌蕊 (3)传粉 (4)子房 种子

40.(1)水分 导管 (2)气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有机物 筛管

四、实验题

41.(1)1、A、B、E、D、C、F (2)光照 (3)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4)淀粉 (5)光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

2.栽花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这是因为

A.瓦盆价钱较低 B.有小洞的瓦盆有利于根的呼吸

C.瓦盆易保持水分 D.瓦盆硬度较小

3.把无土栽培营养液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这些结晶物质最有可能是

A.水痕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玻璃的碎屑

4.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渍前相比,大白菜腌渍后的变化是

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 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缩小

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 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缩小

5.海尔蒙特在他的“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来源”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是从水中得到营养物质,现在我们知道他忽略了(  )的作用

A.光  B.叶绿体  C.空气  D.温度

6.用食物链的方法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柳树

7.下列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A.野兔←狐←青草 B.青草←野兔←狐

C.狐→野兔→青草 D.青草→野兔→狐

8.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成熟区 D.伸长区

9.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大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10.下列特定的地域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小溪 B.一所学校 C.一片草坪 D.一间教室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A.植物 B.太阳能 C.人 D.动物

12.对于一株植物来说,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茎 C.花 D.叶

13.下列描述中与植物无土栽培的优点无关的一项是

A.能节省土地 B.更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C.要用支架固定植物 D.防止污染、害虫等危害

14.下列式子中能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A.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十水+能量 B.水十二氧化碳→有机物十氧十能量

C.水+氧→有机物十能量十二氧化碳 D.有机物十二氧化碳→水十氧十能量

15.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 )无机盐。

A.含铁、锌、钙的 B.含锰、钙、铜的 C.含氮、磷、钙的 D.含氮、磷、钾的

16.某同学体检时,三次测得肺活量的数据为3600mL、4000mL、3800mL.他的肺活量应是

A.3600mL B.3800mL C.3700mL D.4000mL

17.在下列鸟中,有“森林医生”美称的是

A.啄木鸟 B.大山雀 C.猫头鹰 D.灰喜鹊

18.在生物体中,充当能量“贮存库”和“传递员”,能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量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19.农民把刚刚收获的粮食都要晒干以后才储存起来,这样做是为了

A.促进光合作用 B.抑制光合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 D.抑制呼吸作用

20.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减少二氧化碳浓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大昼夜温差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用保鲜膜包裹水果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22.玉米粒是种子,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3.小猫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能量供应。

2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5.氧气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6.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27.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8.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9.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30.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②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幼苗移栽时根带土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④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⑤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      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⑥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F.合理膳食

32.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 A.花生、大豆、食用油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B.米饭、馒头、面条、玉米

(3)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C.新鲜的蔬菜、水果

(4)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D.奶、鱼、蛋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填写: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 )

二氧化碳+( )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 )

3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 ,萝卜变 ;乙洞内的水 ,萝卜变。

35.新鲜蔬果(如萝卜)要低温贮藏,否则会空心,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它们的作用,从而减少其有机物的消耗;而在栽种蔬菜的大棚中,夜晚进行光照,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植物的 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合成。

36.人体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 组成,外面包绕着 ,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 。

3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三类。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 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用字母表示)

(2)该农药对 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农药含量的是 。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 。

(4)该生 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 的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顺序是 。

39.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新课标第 一 网

(1)现象记录与分析: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遮光部分(乙)

未遮光部分(丙)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 。

(3)实验中, 处和 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

40.右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质?

A是

B是

C是

D是

(2)组织细胞利用D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

的同时也产生了C。

(3)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1.大多数植物的叶都是绿色,那是由于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小华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材料用具:等量的新鲜黄豆芽2份,相同的烧杯2个,1块黑布。

实验步骤:A装置:黄豆芽装在烧杯中,加一半水,置于光下。B装置:同A装置一样,放置黑暗处。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5天后,在A、B两装置中,黄豆芽变绿的是 装置。

(4)实验说明 。

七年级生物学科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 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乙 丙

40.(1) A是 二氧化碳 B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碳 D是 氧气

(2)能量 (3)呼吸

41(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A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也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4.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鲸、水草、荷花等归为一类,而将松、牛、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 )

A.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 点 D.按照生物的经济价值

5.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的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非生物部分 D.分解者

7.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质

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A.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9.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移栽植物时,常常去掉几片叶片,这样做是为了 ( )

A.操作方便 B.减少水分蒸腾 C.降低光合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11.人体的四种组织中,具有保护功能的是 ( )

A.肌肉组织 B.上皮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 )

A.花、果实、种子 B.根、茎、叶 C.花、根、种子 D.果实、茎、叶

13.下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是50倍的是 ( )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5×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25×、物镜25×

14.下图中有A、B、C、D四个箭头,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 )

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

15.能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

A.蕨 B.苔藓 C.卷柏 D.蓝藻

16.x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瓜类果实较甜,这是因为 (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

17.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 )

A.低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潮湿 D.高温干燥

18.关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19.对于植物繁 衍后代来说,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 )

A.花蕊 B.花瓣 C.花托 D.萼片

20.农业生产上的中耕松土的主要目的是 ( )

A.施肥前的准备工作 B.为了除去田间的杂草

C.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 D.这样做不利于杂草的生长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6分)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2.(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我国的森林资源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却是一个少林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少。 ( )

(2)受精完成后,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 )

(3)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

(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

23.(6分)将下列植物类群与其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A.藻类植物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B.苔藓植物 b.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C.蕨类植物 c.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24.(14分 )右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 模式图,请回答: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

构是[A]、[B]、

[C]、[F]线粒体。

(2)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原因是它有与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分别是[D]叶绿体[E] [G] 。

(3)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C] 。

25.(12分 )你见过右图中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

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

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给植物输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水分和

等物质,给植物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组织中(选“分生”或“输导”)。

(3)图中输入吊液的 部位 属于大树的茎,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角度看茎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4)大树叶片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 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 ,

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合成的有机物通过叶脉、叶柄、茎、根等结构中

的 (选“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26.(14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材料用具:50粒玉米种子、五套带有标号(①②③④⑤)的培养皿、纱布、水。

下表为某实验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的提示回答问题:

培养皿 种子数量 种子所处环境(其它外界条件均适宜 且相同)

① 10 粒 培养皿底部垫有湿润的纱布,20℃

② 10 粒 培养皿底部垫干燥的纱布,不加水,20℃

③ 10 粒 培养皿底部垫有湿润的纱布,0℃

④ 10 粒 培养皿底部垫纱布,加水淹没 种子,20℃

(1)用培养皿①与②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吗?

(2)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培养皿 和 做对照实验。

(3)若选用培养皿①与③进行对照,则实验中的变量是 。

(4)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第⑤号培养皿与①号培养皿构成对照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①号:种子10颗,培养皿底部垫有湿润的纱布,20℃,置于 。

⑤号:种子10颗,培养皿底部垫有湿润的纱布, ,置于黑暗环境中。

(5)请你预测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的玉米种子,能萌发的是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C D D A D 6~10 D C D A B

11~15 B A C D B 16~20 B A B A C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每空2分,共6分)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2.(每小题2分,共8分)

(1)√ (2)√ (3)× (4)√

23.(每条线2分,共6分)

A.————a B. ————b C. ————c

24.(每空2分,共14分 )

(1)[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6分)

(2) 甲 [E ]液泡 [G]细胞壁 (6分)

(3 )[C]细胞膜 (2分)

25.(每空2分,共12分)

(1)无机盐 (2分)

(2)输导 (2分)

(3)B (2分)

(4)光合 氧气 筛管 (6分)

26.(每空2分,共14分)

(1)水分 (2分)

(2)① ④ (4分)

(3)温度 (2分)

(4)明亮 20℃ (4分)

(5)① (2分)

上一篇:体育优质课教案设计下一篇:公司登记提交材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