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通用5篇)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呐的音色。

学准备:

、在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听出唢、能学会《猜谜谣》,表现歌曲的情绪,能打着节拍演唱。、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猜谜谣》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各种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入学教育

二、师生相互介绍认识

三、音乐课堂常规训练,起立音乐: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乐:17 65 | 43 21 | 1 11 | 1-||

四、学唱新歌《猜谜谣》

听老师范唱《猜谜谣》,请大家说说这首歌是几几拍的。

学着打拍子

老师逐句教唱《猜谜谣>

4.随琴跟唱,练习两次。

5、全班齐唱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1、边听《山村来了售货员》的音乐边拍手。

2、听后说说你知道演奏中高亢的声音是什么乐器。

3、再听演奏音乐,跟着哼唱主旋律,如果不会,教师可以多带唱几次。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说说乐曲的情绪,节奏和你的感受。

二、认识唢呐

1、看图片,唢呐的音色特点是音色高亢,明亮。它是我们的民族乐器,在民乐团中常常作为主奏乐器。

三、复习上节课内容,演唱《猜谜谣》。

请同学上台表演唱,评选今天的小歌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唱《猜谜谣》

二、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

出示乐谱,画出节拍

交给学生游戏的玩法。唱谱游戏:

1)随着琴声划拍唱谱

2)边背唱歌谱边律动。

xx xxix xix-ix-l

跑跑跑跑走 走 踏 踏

3)分组唱谱接龙,边唱边律动

3、送音符回家

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说说他们的区别,送音乐回家。

三、完成游戏,检查同学们的回答情况。

教师做出评价。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并能从中感受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2、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听过三首歌曲的听赏,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说说你的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3)很多时候,同学们总是调皮犯错,老师生气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播放《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二、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生快乐活动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随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我想你》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乃呦乃》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美妙的山水间开心跳舞的情景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呦乃》。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完成对乐曲的体验。

4、通过学跳摆手舞,体会少数民族儿童的开心和热情舞蹈时的快乐心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节奏游戏,舞蹈,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又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乐曲背景介绍: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舞蹈,歌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2听赏跟唱主旋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走进《苗岭的早晨》。、初次听赏乐曲。(在乐曲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苗岭的早晨被可爱的小鸟叫醒,山青水秀的苗寨随之醒来。第二遍、乐曲的音乐主题及口笛模拟的鸟叫声表现了书中那幅图的情景?、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它小朋友演唱。、山很高,跟老师学学,向对面山中的人打打招呼。

三、编创与活动: 山寨醒了,我们和苗寨中的孩子们热情地招呼,他们都出来又唱又跳欢迎我们。我们跟她们学习唱首歌吧。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结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苗寨么?谁能跟大伙说说苗寨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苗寨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苗寨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2、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3、苗寨风景优美,苗族的孩子能歌善舞。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4.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跳一跳摆手舞吧,5、教学舞蹈动作,学生学习后练习。

注意动作的协调,练习后随旋律舞蹈。

熟悉歌曲曲调,跟唱。练习边唱边跳摆手舞。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第四单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多年以后》使学生了解美丽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维护,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学习分声部合唱,能划拍唱《多年以后》

3.学习用二部轮唱《音乐与我同行》,注意多多练习做到声部和谐

4、听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感受器乐合奏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分声部合唱,能划拍唱《多年以后》

2.学习用二部轮唱《音乐与我同行》,注意多多练习做到声部和谐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1=be

1/ 3 5<5-2 4<4-7 2<2-1 3<3-

3-2-7-1-

4二、新课 学唱《多年以后》、发声练习、听赏新歌《多年以前》、听老师范唱《多年以后》高声部。、跟唱乐曲,注意易唱错的部分,如四分休止符要休止到位。

5、跟琴哼唱多年以后高声部

学习低声部旋律,和老师配合唱出高低声部,体会双声部的和谐美。

一拍不发声。

、练习演唱《多年以后》、划拍唱一唱,《多年以后》的1-8小节歌谱。

三、音乐游戏;跳格子 在讲台地上划好格子,请同学上台听音跳格子。注意四分休止符只柏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2卡

x 0 x x x x x o x x 0 x

3需要休止一拍。

4一、节奏练习、出示四分节奏,并用匀速反复拍击x x x x、将四分休止符写在卡片上,任意盖住其中一拍,告诉学生,用0片盖住的那一拍需要休止一拍。、认识四分休止符,让学生知道0 为四分休止符,遇到四分休止符,、进行音乐游戏“跳格子”,在音乐游戏中掌握四分休止符的表现。

二、学习歌曲

1、听赏歌曲《多年以前》

2、学唱歌谱。

1于环保的话题。

、学唱歌词,随琴演唱歌曲。、指导唱好歌曲。、演唱表现。

三、拓展欣赏、出示一些因环境污染,小动物家园遭到破坏的照片,与学生探讨关、欣赏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聆听乐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音乐。

出示节奏卡片,拍击出卡片上的节奏。

播放《森林的歌声》,随乐拍击卡片上的节奏,并随乐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二,聆听音乐,用器乐演奏参与表现音乐

用鼓,铃鼓、沙锤、碰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演奏节奏卡上的节奏,随着音乐《森林的歌声》,按老师提示的节奏卡片用所有乐器齐奏。

出示图卡和乐器,引导学生认识与熟悉每张图卡所对应的打击乐器。

教师将图片随机盖在节奏卡上,引导学生按图卡提示的乐器演奏对应的节拍。

随着音乐《森林的歌声》,按老师提示的节奏卡演奏。

聆听音乐,律动感受乐曲结构。

聆听音乐,熟悉音乐主题

静听全曲,感受意境。

简介乐曲

引导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唱三个主题旋律。

聆听音乐,整体感受音乐

听记乐曲结构,播放音乐,学生用图形或手指示意的方式来提示每个主题的出现,教师板书。

整体参与表现,一部分同学用乐器表现,一部分同学律动参与。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活动中,唱准唱名,背唱歌曲旋律,并用竖笛试一试,在活动中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

2、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猫钓鱼》,并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

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教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的小星》

1| 5 5 |6 6| 5 3 3 | 2 - | 5 5 |

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作 教学准备: 小猫头饰 音乐磁带 音符头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 唱唱跳跳 =c 2/4 -| 4 4 | 3 3 | 2 2 | 1法国童谣《闪烁- |5 5| 4 4 | 4 4 | 3 3 |2 -| 1 1 |5 5| 6 6 | 5 - | 4 4| 3 3 |2 2 | 1 -| |

学生随老师唱一唱,然后进行音乐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带上音符头饰,1 2 3 4 5 6

想不想听。。。

a

b记住,唱到你头饰上的唱名时,你就要按节奏跳一跳。

二、故事导入 请同学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师:小朋友脚的真好,老师也想讲,不过我是用歌声来讲,同学们,三、唱一唱(1)听老师范唱歌曲《小猫钓鱼》。(2)学唱歌曲、用“喵”模唱,边随音乐晃动手指,感受音乐节拍。、随琴生轻轻演唱歌词,指导学生休止符要停顿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c、自由学唱,那一句存在问题,请同学互相解决。

d、演唱接龙

伤心

请四位同学接唱,其它同学听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演唱时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一)风趣

(三)自信

(四)高兴

(二)着急、e、表演唱

师:让我们当一回小歌星,听伴奏带唱。

引导学生用清脆,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歌曲每一部分地情绪。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能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活动中,唱准唱名,背唱歌曲旋律,并用竖笛试一试,在活动中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

2、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猫钓鱼》,并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教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作

教学准备:

小猫头饰 音乐磁带 音符头饰

钓鱼》,怎么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演一演 师:猫儿跳、猫儿叫,逗的大家哈哈笑,大家来一个现场表演《小猫、分组讨论,排练(1)选择自己要表演地部分。

(2)鼓励学生想一想、唱一唱、跳一跳,进行简单的动作与表演。

(3)指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角色,设计衔接语言,排练表演过程。

2、分组表现

(1)边演唱边表演。

(2)学生评价,老师肯定。

(3)完整的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三、表现

创作版《小猫钓鱼》

师:小朋友的表演真棒,如果你们师导演,你们的故事里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小猫在钓鱼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1、分组讨论

有创意。

1(1)根据原音乐设计好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表演所需道具(2)发挥想象,认真排练。启发学生动作,表情要夸张,故事情节要、分组表现 随着音乐完美的表演自己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四、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唱好歌曲较密集的节奏以及

前倚音、衬词等。2、3、4、能用声势动作参与演唱《读书郎》,为歌曲增添童趣。在稳定的节拍中读谱唱歌《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了解四二拍子的拍号、读法、含义以及强弱规律。能在强拍下的圆

圈中涂上颜色并击拍视唱;能按拍号填节奏,并分别与中间的节奏

连起来拍读。

5、认识竖笛,能够运用正确的吹奏姿势吹奏“do re mi”三个音和相

3点是

应的乐曲。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感受歌曲、教师做练一练1的声势动作。、学生模仿剁椒和拍手的声势动作。、聆听歌曲范唱,用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联系由慢速到中速。重让学生体验稳定节拍中律动的节奏。

4、出示声势图

5、听赏录音范唱,随音乐用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随录音范唱轻声跟唱歌曲。

2、寻找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并随着琴声练习。

3、按节奏朗读衬词,随琴演唱。

四、唱好歌曲

1、听赏老师运用前倚音的夸张咬字和加强语气的力度对比明显的范唱。

2、出示标有演唱处理标记的歌谱。

3、学生视谱模仿演唱。

4、随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选择乐器,按照声势谱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

2、分小组排练展示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1、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划分乐句,为视唱做准备

3、讨论乐句的划分。

4、听录音范唱,用动作表现各个乐句。

5、视谱,找寻各个乐句尾音的规律。

二、学会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视谱慢速划拍唱谱。

2、练习

3师生接龙视唱

三、唱好歌曲

1、教师范唱,唱出断与连的对比以及力度变化。

2、学生随琴模仿视唱。

3、加词演唱。

四、学习节拍知识

1、教师弹琴,学生练习在强拍下的圆圈里涂颜色,并击拍视唱。

2、分组练习按拍号填节奏

3、教师小结四二拍子特点,学生理解四二拍子含义。

第三课时

一、认识竖笛

1、教师示范演奏竖笛。

2、简单认识竖笛,了解其构造。

二、学习吹do re mi

1、教师示范吹奏g调的do re mi,学生模仿吹奏。

2、教师指导吹奏姿势。

3、教师讲解指法注意事项,用指头肚按住音孔等。

三、学吹练习曲

1、教师手击节拍,师生一起视唱教材上的练习曲。

2、教师示范演奏练习曲

3、学生练习演奏,同桌同学互练。

1习时

、演奏乐曲,教师用琴伴奏。

四、吹好练习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较为熟练的基础上,气息要有控制。慢速练一小节换一次气,快速时两小节换一次气。、练习每小节的第一拍略加强力度,吹出强拍。

五、小结,鼓励学生坚持练习,体会手指与气息的配合。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打秋千》,体验和表现歌曲欢快的情

2熟悉

1的情

绪。、能感受二胡独奏曲《赛马》所表现的情境,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主题旋律,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能与他人合作参与音乐游戏《唱唱拍拍》,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能用竖笛吹出5 6 7 三个音,并能吹奏简单的旋律。教学重难点、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打秋千》,体验和表现歌曲欢快

2熟悉

绪。、能感受二胡独奏曲《赛马》所表现的情境,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主题旋律,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教学准备 课件 cd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你们和老师一起为小伙伴们打秋千加油,帮他们推一推秋千吧。请跟你一起来!

二、学唱第二声部

你们的快乐心情感染到了老师,老师忍不住想用歌声来为他们加油,请你们边做刚才的动作边仔细听。师范唱低声部。

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用柯尔文手势带唱。

三、学唱第一声部

1、聆听范唱,动作参与

2、师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

3、学唱歌曲

1)模唱旋律

2)学唱歌词 师生接龙,组组接龙

3)演唱处理

下滑音的演唱处理 衬词的演唱处理

4、整体唱高声部四、二声部合唱

学生唱高声部,老师演唱低声部来为你们加油。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听赏《赛马》

1、整体感受

请学生带着问题安静地听赏全曲。听完全曲后思考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2、细听第二遍,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习第一部分音乐主题时,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表现草原上赛马场景的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学习第二部分音乐主题时,可先让学生欣赏蒙古族舞蹈画面,随乐哼唱以熟悉这一音乐主题。

3、分段赏析

4、复听全曲时,可将分段赏析的参与表现活动进行综合展示。

5、随音乐做骑马动作

第三单元

一、感受、体验希腊儿歌《夏》

1、学习声势动作,随乐律动。

2、练习第1-4小节的节奏,激发学生体验兴趣。

3、划拍唱谱,准确地唱出旋律后,再背唱歌谱边做柯尔文手势。

二、学吹竖笛

1、复习1 2 3的吹法,吹奏乐曲。

2、学吹5 6 7 三个音

教师范吹奏,并吹奏简单的乐曲感受练习曲。、指导学生划拍视唱,8-10人为一组,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3、学生练习吹奏练习曲

4、分组表演

三、总结,结束课时。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述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体会乐曲的情绪。指导学生感受民族打击乐,简易乐器参与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对民族器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简介。

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情境,表现音乐场景,能运用打击乐器随乐演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听《卖报歌》进教室,引出聂耳的生平介绍。(出示课件)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从小就学会了许多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等,他一生创作了四十一件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等。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就是其中一首。

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简介作品。

整体初听: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初听全曲。

(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 优美抒情 b 欢快热烈 c 悲伤沉痛

(2)聆听这首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

中速 快速 慢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

a 锣鼓喧天,人们竞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 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欣赏后,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分段赏析

第一乐段: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欣赏

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锣鼓敲打声音

请思考,你认为,这段锣鼓齐奏,在你头脑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它衬托在这段音乐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师归纳:乐曲一开始就传出时远时近的锣鼓声,然后欢快的音乐接踵而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人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赶来观看的情景。乐曲中出现的锣鼓声运用的是什么节奏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一乐段(欣赏后出示课件——节奏型)师用筷子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拿出筷子来敲节奏。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2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3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学习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学习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学习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学习后记:观察 宝贝”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 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 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学习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学习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 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l 学习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 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 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学习后记: 整理 百宝箱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 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 简单分类。

学习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学习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l 学习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l 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 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学习后记: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身边的植物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 4 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学习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学习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学习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第二课时 l 学习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l 学习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l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有趣的植物

学习后记: 常见的动物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学习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学习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学习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 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l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猜谜语活动。

学习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 常见的动物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学习后记:

第三单元土 壤 1 本地的土壤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采集土样。

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

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离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实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观察土壤的乐趣。

2、意识到保护土壤要从小事做起,能将研究后的土壤及其中的动植物放回 原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的概念。

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习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学习准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棒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

学习新课

一、认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

3、学习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 页)

玻璃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四、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认真地、仔细地观察

学习新课

(一)观察土壤成分

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

2、你是用什么观察方法发现的?

3、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观察土壤?

4、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

5、汇报观察结果。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

1、讨论: 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离开来?

2、汇报分离方法。

3、分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离土壤。

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应用

1、整理器材

2、留心观察不同的土壤。

板书设计: 1 本地的土壤

(一)观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

学习后记:土壤的种类

水等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做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

2、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类型。

3、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学习重点: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

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学习难点: 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学习准备: 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通过你们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

学习新课

(一)认识土壤的类型

1、土壤的类型是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的。

2、开书 21 页自行了解。

(二)鉴别土壤

1、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

2、学生汇报。

3、教师补充“手捏法”。

4、学生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

5、学生填写实验记录。拓展延伸 小调查

1、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大家的小调查进行得如何?

学习新课

(一)科学调查讨论会

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有什么结果?

2、学生汇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宣布调查结论。

(二)研究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

1、了解仙人球、花生适合生长在什么类型的土壤里。

2、猜一猜,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里会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 影响吗?

3、教会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比实验)

4、学生动手实验。

5、嘱咐学生做一个有科学精神的有心人,坚持给豆子浇水、记得每天察。拓展活动

1、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知识。

2、教师补充说明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2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 性居中

学习后记: 土壤的保护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2、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学习重点: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去

学习难点: 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

学习准备: 图片资料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人类却在破坏它。

学习新课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1、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资料。

2、这样做为什么破坏了土壤?

3、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

4、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生开展讨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保护土壤

1、开书 26 页,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2、你能想到一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土壤?

3、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保护土壤? ? 拓展延伸

1、角色扮演(土壤的申诉)、小实验(埋垃圾)

2、校外宣传

3、土壤改良

板书设计: 3 土壤的保护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二)保护土壤

学习后记:

第四单元

奇妙的水 1 认识水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 化的观察结果。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 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评出 1~2 个最优方案。

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明问题。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在设计方案时,能积极思考,方案严 密、可行。

(三)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学习重点: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学习难点: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学习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若干、尺、调匙、滴管等。

学习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一、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二、提问: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学习新课

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二、试猜想: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三、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交流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容器内水的形状。拓展延伸 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状吗?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学习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出示三瓶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水。

2、谁的肚子里装的水最多呢?(学生回答)

3、教师统计学生所持观点情况。

二、实验验证。

1、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4、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学习过程: 温馨提示: 1)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 2)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5、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三、反思猜想。通过刚才的猜想和动手实验来验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认识量筒。

1、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专门用来测量水的仪 器——量筒,它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小组观察量筒,认识“毫升”。

3、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赛:教师说出多少毫升水,学生马上量出水。比一比,哪个小 组倒得快?

5、先估测,再用量筒测量一号瓶的水,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有刻度的物体,可以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设计: 1 认识水

一、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二、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 有一定的形状

学习后记: 流动的水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能找到两种以上的 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思考,大胆设想。

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

3、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学能帮助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人们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量,趋 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学习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学习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学习准备: 红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与流水有关 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一、阅读指南车信箱,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 处和它创造的价值。

二、提问: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学习新课 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4、简单测试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经验。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16 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 的水水轮。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一、展示学生课后制作的作品。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想想,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学习新课

一、研究讨论。

1、小组讨论: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试做猜想。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二、实验探究。

1、提问:我们的小水轮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2、学生实验尝试,教师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

3、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体验“流动的水有力量”和如何用好这种力量。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水力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有什么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

板书设计: 2 流动的水

1、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2、自制小水轮

3、流动的水有力量

学习后记:

溶解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学习难点: 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学习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一、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学习新课

一、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 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 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 中。

三、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 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 溶解。拓展延伸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归纳问题,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学生汇报交流上节课后深入研究的情况。

学习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 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 更好。

板书设计: 表一: 没放入水中时 刚放入水中时 搅拌一会儿 搅拌较长时间后 盐粒的样 子 表二: 石子 红糖 粉笔 肥皂 洗衣粉 橡皮 溶解 没有溶解 学习后记浮与沉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 19 最好的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学习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学习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 状态的方法。

学习准备: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 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 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学习时间: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学 们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二、提问:试预测,我们将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 上浮?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学习新课

一、观察实验: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入水中的物体 2)实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2、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检查原来预测的依据是否正确,现在有什么发现。拓展延伸 你对物体的浮与沉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物体浮在水上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 题。学习新课 学生动手实验,感知浮力。

1、教师说明实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将空可乐瓶放入水中,它浮在 水面上。用手缓慢将可乐瓶向水中压,有什么感觉?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感受,得出科学结论。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4、提问: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 有浮力呢?

5、学生提出猜测。

6、学生进行实验验证。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准备好半桶水,将 2~3 千克的卵石装入网丝袋 中。每位同学认真体验 1~2 次,提牢网丝袋,慢提慢放,注意安全。另 外,让装卵石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2)学生预测:用手提着装了卵石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觉会变重还是 变轻。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7、学生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对此进行验证?

第三课时

学习导入 教师演示沉船实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沉船打捞上来呢?

学习新课

一、探究实验: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实验前,教师为每组准备两种不同的材料)

1、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2、分组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

二、打捞“沉船”。

1、学生分组设计打捞方案。

2、分组实验,教师及时指导。

3、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打捞“沉船”,还有没有其它新的办法呢?

2、课后,我们可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访谈等途径收集信 息,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打捞沉船的方法。

板书设计: 4 浮与沉

一、预测: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思考:为什么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会受 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二、汇报交流 三.打捞沉船

学习后记: 地球上的水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2、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3、将“珍惜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 用的好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学习重点: 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学习难点: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学习准备: CAI 课件、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提问: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

学习新课

一、多媒体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 水域和风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资源信息等。)

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2、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3、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4、对比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珍惜每一滴水

1、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 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 缺乏,要节约用水。)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 你有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展延伸 课后可将自己好的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寄给水资源管理局。

板书设计:5 地球上的水 一. 地球上水的分布 二. 生命体内也有水,生命离不开水 三. 珍惜每一滴水

学习后记:

第五单元

空气 1 周围的空气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 想是否正确。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 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 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学习难点: 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橡皮泥、碎砖 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引入“围着我的身,无色又无形” 学习新课

(一)找空气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你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 把空气找出来。①用塑料袋找空气 ②用扇子、气球找空气 ③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④观察空气。

2、土块、粉笔、石头、橡皮泥、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猜一猜 ②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吹气球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 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3 空气要占据空间。

学习后记: 流动的空气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观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2、学习用尝试的方法来探究热空气的流动,初步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科 学态度。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能够流动。

2、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3、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

4、了解风力的作用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体验、实验来研究空气流动,认识空气能够流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学习难点: 制作纸风车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边长 5 厘米的正方形、圆规、图钉、竹筷、剪刀、蜡烛、火柴、电风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玩过纸风车吗?这节课我们利用纸风车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学习新课

(一)制作纸风车

1、开书 44 页看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

2、老师学习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分组制作。

4、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二)旋转的纸风车

1、根据你的经验使纸风车转起来。

2、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鼓励用更多的方法。

3、想一想,是什么推动纸风车旋转的?

4、怎样使纸风车旋转得更快?

(三)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讨论:将纸风车靠近点燃的蜡烛,它会转动吗?

2、有几个可以放的位置,猜想在各个位置时可能发生的现象。

3、分组动手实验让纸风车转动。注意别将纸风车点燃。

4、讨论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拓展 介绍走马灯、孔明灯

板书设计: 1.热空气轻,冷空气重. 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热地方的 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冷到热)。3.风有力量.

学习后记:

虽然学生很有兴趣,但制作的风车五花八门,旋转效果大都不好.有少数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按书上的介绍做出了风车.做风车的要点是几片可以旋 转的叶子要用粘贴纸先粘在一起,然后再钉上图钉,插在筷子上.最好选 用一次性筷子,用图钉很容易摁进去.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爸 爸妈妈的协助下摁图钉。因为连我自己做风车时也被图钉弄伤了手。

学习后记:

压缩空气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2、学习用自己的实验结论来解释某些现象,体验“科学结论可以通过重复 实验来验证”这一重要的科学本质和特征。

3、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科学的初步办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功与喜悦,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 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应用所学知识的热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 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难点: 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 学习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篮球一个、打气筒一支 分组实验材料: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演示实验引入 :“ 给篮球充气” 解释这种现象。

学习新课:

(一)挤压空气

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2、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4、填写实验记录表。

5、交流实验结论,再次解释:给篮球充气这一 实验现象。

(二)制作空气枪

1、演示教师制作的空气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

2、看插图补充说明。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板书设计:

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2、空气能被压缩。

3、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学习后记: 空气中的灰尘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空气中的灰尘,初步学会在对比研 究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相似现象做出判断的能 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研究,引起学生对空气环境的关注,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空 气环境的洁净自己应该怎样做。

2、在研究空气中的灰尘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 精神,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中有灰尘,知道不同的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2、知道吸入过多的灰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3、知道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

学习重点: 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学习难点: 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学习准备: 幻灯机一台、宽胶带一捆、小方凳 5 条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每天来到学校都会发现桌子上布满灰尘,猜猜这些灰尘 从哪里来的?

学习新课

(一)光柱中的发现

1、我们现在怎么没有看到空气中有灰尘呢?你在哪里 看见过空气中的灰尘?

2、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们看见空气里的灰尘吗?试一试。

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

4、你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空气中的灰尘?

(二)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1、空气中的灰尘会一样多吗?

2、猜测学校哪些地方的灰尘会多,哪里会少?

3、讨论:怎样才能知道那里的灰尘有多少?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4、汇报方案,教师指导完善。

5、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汇报实验记录

1、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2、总结室外研究活动,得出学校各个地点的灰尘含量。

(二)比较不同环境下灰尘的多少

1、观看插图。

2、比较判断,分析灰尘多少的原因。

3、了解灰尘对人体的危害。

(三)判断图中的对错

1、观察图片。

2、判断并说明原因。

3、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课后拓展 连续一周收集讲台上的粉笔灰,看看有多少?发表你的 看 法,要 使 它 减 少 我 们 该 如 何 做?

板书设计:

1、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

2、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

3、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学习后记:

第六单元 各种各样的材料 形形色色的材料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 态度。

(三)科学知识目标: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学习重点: 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学习难点: 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学习准备: 教师: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l 学习新课

一、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材料。

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来源: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 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l 拓展延伸 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板书设计及

学习后记: 1 形形色色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棉花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对于简单的特征明显的材料,学生分类很清楚,但有些不熟悉的学生就不 能准确判断了,很多学生把材料和物品混为一谈。

学习后记: 我们的衣服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3、初步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学习重点: 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学习准备: 教师: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 样大小的服装材料,钩码、一次性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镊子。学生: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1、P54 观察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学习新课

一、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1、拿出所带来的服装,查阅服装的标签说明。

2、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

3、交流汇报。

4、请同学们说说: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多种材料混 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

二、衣料的研究。

1、你想研究衣料的哪些特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分组讨论: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需要的材料、讨 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拓展延伸 课后,对小组的研究计划再做修改。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学习新课

一、衣料的研究。

1、交流汇报制定的实验计划。如: 实验一:将衣料蒙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观察衣料的纹理。实验二:把砂纸固定在桌上。把衣料包在一个木块上,在砂纸上磨。研 究衣料的耐磨性。实验三: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装上同样多和同样热的水,同时用不同 的衣料包裹住。一定时间后,同时测量四杯水的温度。研究衣料的保暖 性。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二、选择衣料设计服装。我们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通常需要穿上不同衣料制成 的衣服。观察 P57 图中不同的人穿的衣服各需要应用衣料的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未来服装。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参加什么活动?根据工 作或活动的需要,使用合适的衣料设计一种未来的服装。

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

一、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二、衣料的研究:纹理、耐磨性、保暖性

三、设计的未来服装

学习后记: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模拟蔡伦造纸的过程造一张纸。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为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2、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学习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学习难点: 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学习准备: 教师:镊子,放大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复印纸、餐巾纸每组各一 份,铁架台,钩码,大头针,双面胶,解剖盘,红水,蔡伦造纸的图片资料。学生:各种纸制品,收集废纸或其他造纸原料,搅拌棒,棉布或过滤网,毛 巾或旧报纸,一大堆书,胶水。

学习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所带的纸制品,进行展示。

学习新课

一、提出问题。

1、欣赏、观察大家所带来的纸制品。

2、说说纸有哪些类型、用途及纸制品的优点。

二、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1、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2、同学们运用感官认真观察,桌上的这几张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还可以通过以下下两种方法观察纸。1)将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2)把纸揉搓后展开,观察揉搓后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注意:观察过程中要用放大镜,33 并把放大镜下纸纤维的样子画下来。

三、制定研究纸不同特点的研究计划。

1、关于纸,你有哪些问题?将它写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吸水性和抗拉强度等特点进行板书。

3、每组选择一个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做好研究计划。纸的研究计划 第 组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4、布置分组带好材料。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学习新课

一、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汇报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做适当的评价。

2、各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二、实验探究。

1、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总结。拓展延伸 说一说,生活中的纸制品分别应用了纸的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

学习导入 请一位同学说说蔡伦造纸的方法。

学习新课

一、学习造纸的方法。

1、大家从蔡伦造纸的活动中,提炼出造纸的方法。选择树木、废纸等原料 把原料捶捣或搅拌成纸桨 把我们抄好的纸晒干

二、自己造一张纸。

1、学生分组合作生动手造一张纸。

2、展示所造纸的原品。

3、说一说,我们自己制造的纸有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 1.常见的服装材料有棉、丝、毛、尼龙等 2.调查我们自己

的衣服 3.衣料的研究

学习后记: 材料的应用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

2、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3、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处理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再生物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学习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学生:收集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完 整。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人类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

学习新课

一、阅读材料发展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 P61 的史话材料。

2、教师做介绍、补充。

3、小结。

二、材料的回收利用。

1、请同学们阅读 P62 图片。你认为下图中谁做得对吗?谁做得不对?

2、如果人类无节制地使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而不知道回收利用,你认为 会出现什么后果?

3、小结: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 用可再生的材料,节约资源。拓展延伸 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新型材料。

板书设计: 4 材料的应用 1. 材料是不断发展的. 2. 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使用. 3. 材料的回收利用.

学习后记:

第七单元 我学习了观察

我学习了观察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回顾本学期经历的观察活动,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总结。

2、在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认识逐步条理化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观察能力 的发展和提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

2、意识到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对观察方法进行总结和掌握。

学习重点: 回顾本学期经历的观察活动,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总结。

学习难点: 在 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认识逐步条理化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观察能 力的发展和提

学习准备: 大白纸、放大镜、实验记录资料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 和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这一学期你经历了哪些观察活动?

(一)感官观察的总结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你怎样才能选出一个又红又甜的 西瓜呢?

2、学生汇报。

3、总结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板书: 看 视觉 “形状”、“大小”、“颜色” 摸 触觉 “光滑程度”、闻 嗅觉 “气味” 尝 味觉 “味道” 听 听觉 “声音” 单个感觉器官只能判断事物某一

方面的特征,只有将所有的单个感觉结 合起来,才会形成对事物的综合感觉,这样的了解才更全面。

(二)运用工具观察的总结

1、我们曾在哪些课上用到了这些工具,它们对我们的观察活动有些什么 帮助?

2、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可以用它们干什么?

(三)对观察对象进行处理的观察方法的总结 观察土壤时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哪些处理?说说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思考与观察的总结

1、不断的思考,能让观察的发现更多,观察更深入。

2、有计划的观察使观察活动保持持续和有序。

3、坚持长期观察使我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长期趋势,发现隐蔽的规律。学习板书:

学习后记: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学习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观察方法,以岩石等为主题内容展开相对自主 的研究。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岩石的观察研究。

2、爱思考,能在观察和研究中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了解人类对岩石的运用。

学习重点: 岩石的观察研究

学习难点: 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

学习准备: 放大镜、盐酸、铁钉、锤子、滴管、铜钥匙、小刀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入 研究岩石

(一)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1、关于岩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小组讨论。

2、集中汇报,教师板书。

3、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选择。

(二)制定观察研究计划

1、出示 66 页研究计划样本。

2、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制定方法。

3、小组讨论选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4、教师抽查研究计划,全班指正。

(三)收集岩石

1、课堂收集。

2、课外收集。

第二课时

学习导入 观察研究岩石

1、拿出采集来的岩石标本。

2、检查研究计划,完善研究计划。

3、分工合作,观察岩石。整理记录,展示成果

1、整理记录。

2、全班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3、选择好的张贴展示。拓展活动

1、小组之间展开互评。

2、教师总结评价。板书设计及

湘教版_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2.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认识三连音

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师: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3.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老鸟,小鸟》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你们看:

(课件一出示:)

(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

1|旋律学习

师: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

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课件二出示:出现歌谱)全曲视唱

2、歌词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啊。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

(1)熟悉歌词

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

(课件五出示)

绕口令:

老鸟小鸟

老 鸟,喜欢小 鸟,小 鸟,喜欢老 鸟,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

师: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课件六出示:出现歌单)

(2)唱词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

a、分声部演唱,注意鸟叫声的处理

b、加入拍手跺脚律动

c、学生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随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

3、整体演唱

分声部演唱

三、感受表现

1、歌曲艺术表现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2、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 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课件七出示)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课件三出示:动画片段播出)

师: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师: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西南音韵》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教学难点:

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的基本情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

二、学唱云南民歌《猜调》

1.导入 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

2.听赏《猜调》

3.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双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4.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2)跟伴奏唱歌词。

(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与十六分音符对应的歌词要唱清楚。)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等等。)

5.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三、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

师: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

1.初听《金风吹来的时候》

2.交流感受

3.介绍乐器

出示乐器图片:葫芦丝和芦笙。

简单介绍这两种乐器,并播放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及特点。4.复听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5.参与表现

(1)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

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四、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丰收乐》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乐曲《丰收锣鼓》的教学活动,并能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各种乐器,听辨出主旋律的主奏乐器。

2.能学会唱《山乡的彩云》这首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丰收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步入教室。

2.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

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或录像带,学生交流观后感。

2.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老师展示写在云朵形状卡片上的旋律。)

老师弹唱,学生体验音乐的强弱以及力度的变化,并随琴模唱。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在两个山头之间对唱时的感觉和模仿回声的感觉演唱。

三、山乡的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山乡的小朋友敲起了竹板在欢迎你们。

(展示山乡的节奏谱,老师敲击。)

1.学生聆听山乡的节奏,注意听辨强弱力度对比。

2.同学们用竹板或筷子模击山乡的节奏。

3.学生分角色按强弱或节奏句对击山乡的节奏,进一步体验山乡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四、山乡的歌

1.旋律体验

(1)学生边观赏山乡丰收图,边聆听老师弹奏旋律。

(2)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3)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4)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1)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2)学生跟琴唱歌词。(3)采用师生分句接龙,生生分句对唱等各种方式熟悉歌曲。

3.参与表现。

(1)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2)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句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3)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

(这部分在演唱是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

(4)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情感,总结出用抒情、激动的情绪和嘹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与同学合作讨论等方式。)

(5)讨论表现歌曲的方式。

(分组讨论并互相评价。)

例如:一个同学领唱一、二乐句,由男同学演唱有强力度记号的部分,由女同学演唱有弱力度记号部分,其余部分全班齐唱。

五、庆祝丰收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

1.听赏《丰收锣鼓》。(播放课件)

师:听赏了《丰收锣鼓》这首乐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

(1)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

(2)仔细聆听主题Ⅱ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

第一遍:a.唢呐; b.二胡; c.笙。

第二遍:a.二胡; b.笛子; c.扬琴。

(3)讨论归纳。

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

3.参与表现

(1)展示演奏《丰收锣鼓》的打击乐器,学生自由敲一敲乐器,听其声,观其开。

(2)请学生上台来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丰收锣鼓》的模拟演奏。

(播放录音磁带)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山乡的彩云》的

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音乐家贝多芬》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欢乐颂》的一个声部,并能与他人用明亮、热情的合唱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学会演唱《土拨鼠》,并能用柔和的声音、平稳的气息表现歌曲情绪。了解词典作者歌德与贝多芬。

3.在听赏、演唱活动中,感受大、小调式的调性色彩;了解大调式的音乐比较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

感受大、小调不同的调性色彩。

教学难点:

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欢乐颂》

1.演唱歌曲

师: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欢乐颂》我们已经在上节课中学会演唱了。你能唱唱这首世界闻名的歌曲吗?

(学生演唱歌曲)

2.说一说

(1)说歌曲表现的思想。

师: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的思想。你觉得《欢乐颂》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说《欢乐颂》表现的思想。)

师: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种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2)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学生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3.再次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呢?

(学生用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学习《土拨鼠》

(一)学习歌词,了解歌德

1.讲《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贝多芬不仅为皇室贵族们创作歌曲,而且也为平民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他曾与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有过多次合作,但是两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吧!有请小博士!

(课件播放:同小博士讲述的《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歌德,知道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歌德性情温和、举止庄重,有着与贝多芬完全不同的性格。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这与贝多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起写了这首反映流浪人们生活的歌曲——《土拨鼠》,流传至今。

2.聆听歌曲

师:土拨鼠又叫旱獭,当时流浪的人常随身带着它到处流浪,他们生活艰辛,相依为伴。让我们来听一听歌中的人正过着怎样的生活?

(学生聆听歌曲《土拨鼠》,听后谈感受。)3.默读歌词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让我们通过歌词来了解。

(师展示歌词,用歌曲《土拨鼠》配乐。)

(学生默读歌词。)

4.说一说

(学生讲述自己对歌词的感受。)

5.朗读歌词

老师弹奏《土拨鼠》的旋律。

(学生有感情地随着音乐朗读歌词。)

(二)学习旋律,了解小调调式

1.了解小调调式

师:曲调的半终止与终止音都落在6音上,而且以6为主音,同时旋律给人的感觉又很柔和。这是什么音乐的特点呢?请出小博士来为我们解答。

(课件播放:小博士讲述小调式的音乐的特点。)

小调式音阶:6 7 1 2 3 4 5 6 ——小调式音乐柔和

(学生指谱唱小调音阶。)师:原来奥秘在这,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所以它能够表现忧郁、悲伤的情绪。

2.演唱歌曲

师:流浪的人悲伤、孤独,只有小小有土拨鼠陪在身边。你觉得你的歌声能表现出可怜人的悲伤与孤独吗?怎样演唱才能让人感受到?

(学生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三)换曲演唱,了解大调式

1.认识大调式

师:《欢乐颂》旋律的半终止音与终止音都落在“1”音上,而且以“1”音为主音,歌曲的情绪明亮、辉煌。这又是什么调式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提示。

(课件播放)

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1——明亮

(学生指乐谱唱音阶。)

师:大调式的音乐明亮、辉煌,要表达歌曲中全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向住和平的美好信念,选择大调式的音乐是最合适的、最正确的。

三、对比演唱,感受不同的调式、调性

(一)、模唱歌曲,感受不同情绪的旋律 师:我们了解了一些调式的知识,知道了大调式的音乐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柔和。它们能表现不同的生活与感受。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好好感受这两种不同调式的音乐吧!

1.模唱《欢乐颂》

师:用一个什么字能够唱出乐曲的表现的欢乐、神圣的情绪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欢乐颂》。)

2.模唱《土拨鼠》

师:乐曲忧伤、寂寞的情绪用一个什么字来模唱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土拨鼠》。)

(二)演唱歌曲,感受不同色彩的生活

1.演唱《土拨鼠》

师:请你加入歌词演唱,再一次用歌声来歌声感受流浪者艰辛的生活。

(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2.演唱《欢乐颂》

师:《欢乐颂》不仅给了人们美好的信念;还给了他们获取美好生活的信心。我拥有美好的生活,希望你也拥有!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四、结束。

《京调》

教学目标:

1、能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3、能学会唱《龙里格龙》这首歌的一个声部,并将歌曲的力度变化和京剧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京调》音乐中进教室坐好。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

生:京剧

师:对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生:京剧的行当。

(1)说一说

生说四大行当。

师:你们能不能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给大家仔细说说行当的门类?

生说,师播放课件配合。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欣赏第一组学生扮演“生、旦、净、丑”.学生评价,表现好的党员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组来继续介绍你们搜集的京剧资料?

2、京剧的伴奏乐器

(1)说一说

师: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辨一辨

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想想这两组乐器有何特点?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

第二组:出示乐器实物如:京锣、钹等。

(3)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

全班扮演戏迷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

欣赏《京调》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2)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3)戴脸谱表演

4、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第四大组给我们说说。

(1)说一说

生: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对了,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唱京剧《龙里格》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课件播放《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3、唱曲谱

4、唱歌词

5、自主设计表演

四、总结

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生自由发言)

《海峡两岸》

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学会用甜美欢快的声音自信地演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3、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峡情思

(课件播放两岸人民在节日里互放焰火共渡佳节的画面。)

师:共同的节日,相同的语言,一样的肤色,同是龙的传人,一湾浅浅的海

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情谊。今天,我们特别请到福建和台湾两地的同学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海峡两岸”的节目现场。

二、两岸风俗

1、福建民俗

师:作为主人,先请福建的同学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2、台湾民俗

师:台湾又有什么有趣的民俗呢?(要求:请两地同学课前分别准备资料,上课时说一说。)

3、比较异同

师:你有什么发现?

(要求: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两地风俗有许多共同之处。)

4、寻根求源

师:为什么会这样?求多

(归纳:台湾、大陆一水之隔,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三、两岸民歌大家唱

1、唱台湾童谣

师:我小时候常唱一些很美很有趣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白船》、《读书

郎》。台湾的客人们,你们经常唱的都是哪些歌曲呢?能给大家唱唱吗?

2、听赏《宜兰童谣》

师:你们唱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陆非常著名的

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宜兰童谣》。

(1)初听《宜兰童谣》。(2)小精灵的话:“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

(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①《丢丢铜》的来历。

师:这首《宜兰童谣》完整地引用了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的曲调。你知道《丢丢铜》的来历吗?请说一说。

②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

③随乐哼唱歌曲旋律。

④学唱歌词。

师:歌曲的歌词很有特色,让我们来唱一唱。

(要求:跟唱歌曲,注意体会衬词部分的韵味。)

(4)听赏与跟唱《天乌乌》。

① 了解《天乌乌》。

师:另一首台湾童谣《天乌乌》讲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吗?请说一说。

② 听赏歌曲《天乌乌》。

③ 互教旋律。

④ 跟唱歌曲。(5)再听《宜兰童谣》。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宜兰童谣》,体会宜兰小朋友乐观、幽默、富有情趣的生活。

3、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1)谈话导入。

(2)学唱《采茶灯》。

① 自主视唱旋律。

② 两地同学互教旋律。

③ 带入歌词唱一唱。

④ 讨论: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你准备怎样演唱?为什么?

⑤ 再唱《采茶灯》。

四、美好的明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头巾、火柴等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FLASH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FLASH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它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课件播放歌曲《火柴天堂》。

3、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各字和它的作者。(生答。)对了,这就是大

家非常熟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想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幕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第一段:寒夜卖火柴;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声音、音乐、效果、旁白等。)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4、好!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首先是朗诵组。(请学生自主上台主持。)

(1)学生简单阐述三段课文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其他两组的学生发表意见,并举手通过。

(3)老师总结:第一段应用非常平缓的语气、悲伤的情绪来读;第二段可以层层、递进,用充满希望和感情的、激动的语气来读;第三段则应用低沉、悲痛但又充满希望的语气来读。

(4)全班带感情齐读。

(5)分角色朗读,并配上画面。

5、朗诵组的方案很不错,给他们加上一百分,接下来,我们看看配乐组的方案。

(学生上台讲述。)

(1)刚才听了他们的方案,下面,你们先来听听我给配乐组准备的三段音乐,然后把它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看看你们的方案和配乐组一样吗?

(2)各组听曲讨论,并在题板上写出相应的方案。

(3)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4)大家听后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结合你选择的音乐,谈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曲子好吗?

(学生第一段都会选择悲歌,但二三段可能发生一些争议,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第三段选择《悲歌》或《梦幻曲》,让学生说出理由。)

(5)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分别朗诵一闪。

(6)大家前面两段都达成了共识,在第三段有的认为用《悲歌》、有的认为用《梦幻曲》,你们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7)配乐组的方案不错,我们也给他们奖励一百分,下面请他们上来给大家放音乐,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

(8)其实平时我们还听到过很多音乐,请你想想还可以用哪些音乐来给影片配乐呢?

(学生说出合适的音乐。)

(9)下次有机会请大家把这些音乐都带到课堂上来,我们再一起来听听,看看你的音乐是不是很合适!

6、好!下面轮到我们表演组上台了,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的剧本。

(1)表演组学生介绍角色的分配。

(小女孩、奶奶、拟人化的烤鹅。)

(2)场景的布置。(圣诞树、房屋、泡沫雪花等。)

(3)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影片来进行表演。

(4)表演组的学生表演一次。

(5)大家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可以提出意见。

(学生自评和互评。)

(6)你们觉得可以的话就掌声通过,给表演组也加上一百分。

三、综合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你们各负其责,然后我们将评出最佳组合,给予奖励!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全体同学自己当了一回编导,在你们的导演和安排下,这幕童话剧得以完整地制作成功。大家都能有感情地朗诵台词,并且准确地选择了合适的音乐为影片配乐,同时还即兴地进行了表演,谢谢你们的参与,让我们下期节目再相会!再见!

《马车和雪橇》

教学目标:

1、能学会二声部《铃儿响叮当》,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这首歌。

2、能认真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并能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和身势节奏为这首歌伴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

1、播放歌曲《邮递马车》,学生拍手进教室。

2、导入

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马车声响,学生猜出是马蹄声。)

3、听赏歌曲

师:我们来听听邮递马车欢乐的歌声,边听边想想歌曲是怎样的情绪?

二、学唱《铃儿响叮当》

1、导入

师:快乐奔驰的邮递马车给我们送来了神秘礼物。

出示装有歌曲《铃儿响叮当》二声部旋律的两个信封。

2、学唱旋律 师:原来马车给大家送来了好听的旋律,让我们来唱唱。学生先分声部合作视唱旋律,然后展示,并评评哪个声部唱得比较好。

3、聆听范唱

4、学习歌谱

师:请尝试与伙伴们一起自学歌曲后半部分声部不同的两个乐句。

学生自主学唱歌谱并试着合唱。

师生合作演唱这两个乐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轻声唱低声部。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边唱边聆听另一声部的演唱。

5、学唱歌词

先朗读歌词,后随琴分声部学唱歌词。

合唱时,引导学生边唱边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尽量使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三、表现歌曲。

1、体验情绪,激情演唱

师:歌曲描写了小朋友坐雪橇滑雪的欢乐场景,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回答。如: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应该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师:让我们用美好的歌声来表现小朋友坐着雪橇滑雪的、欢乐热闹的场面!

四、课堂小结

邮递马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信息,但愿我们能真正坐上马拉雪橇,在雪地上奔驰欢唱,共度童年快乐的时光!

《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歌曲《祖国歌》。

2、能认真听赏《冬天的请帖》,能随乐跟唱这首歌曲。

3、能积极参与讨论、策划“新年音乐会”并大胆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气氛,以谈

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听赏与跟唱

1、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并结合感受说说歌曲意境和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

学生说说歌曲的强弱规律,并用身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3、第三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三、节目策划与排练

1、播放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中包含独唱、独奏、表演唱、小组唱、合唱、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介绍节目的表演者。学生欣赏音乐会,回答节目的表演形式。

2、出示“比一比谁的歌儿多”字样及拉歌规则。

学生分组讨论哪些歌曲或曲目适合在“新年音乐会”上表演,选出拉歌带头

人。

3、分组拉歌。

4、出示“我的金点子”。在黑板上写出“××中队新年音乐会节目单”,记

录学生最喜欢的节目。

5、介绍歌曲《祖国歌》,选定“新年音乐会”压轴节目为《祖国歌》,展示 歌单。

6、各小组展示自学歌曲的情况,分组接龙演唱《祖国歌》。

7、随琴轻声齐唱《祖国歌》。

8、组织《祖国歌》的排练活动。学生讨论并排练歌曲的其它演唱形式。

9、请同学们选出“小导演”,负责正式节目单上各节目的排练。

(学生自由组合并推选“小导演”负责组织排练工作。共同商讨填写节目策

划单并排练节目。)

四、新年音乐会

1、请同学们推选“新年音乐会”主持人。

2、指导主持人做好相应的准备,为需要伴奏的节目伴奏。

3、将各组的节目策划单贴在黑板上,分组表演节目。学生自评、互评与师

评。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索打击乐器的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进行模仿演奏。2.能够用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雷声。

3.在表现风雨雷电股市的创编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人声,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风声,雨声和雷声。教学难点:

指导和协助学生合作表演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四个场景。教具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CAI呈现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

1.在教室里摆放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让学生在走进教室后即开始自由的摆弄乐器。2.这些摆在你面前的乐器中你最喜欢哪个?你觉得他的声音象什么?

二、感受探索

1.听辨风声,雨声和雷声(CAI放出风声,雨声和雷声)2.找声响

(1)刚才我们听到的风声,雨声和雷声,也看到了风雨雪的现象。你能从这些乐器中找到像风声,雨声和雷声的声响吗?

(2)学生个别演奏,全班倾听,集体模仿,教师及时的指导演奏方法。

三、探索表现 1.情景铺垫

看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2.用乐器为动画短片配音。

四、表演 1.为音乐故事取名

1(1)学生自由想象

(2)学生说出自己为音乐故事的取名(3)看CAI演示“风雨雷电的故事” 2.欣赏表演(CAI演示)(1)情景铺垫

清晨,蓝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太阳公公今天的心情真是不错,你看,他在云里笑的多开心啊,这可是个郊游的好天气,让我出发吧!

(2)“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学生根据刚才的创编进行表演。(3)尾声。

上一篇:暑假趣事作文: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下一篇:甘肃政法学院学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