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童声合唱谐和的五个条件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谐和、纯净的童声合唱被誉为“天使的声音”, 不少人为之感动掉泪。这种谐和与纯净是怎么获得的?它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是通过长期、严格、科学、规范的合唱训练得到的。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只是空洞地要求学生“声音靠拢”、“音色谐和”是难以做到的。有的教师要求合唱团声音要空、后、暗, 好像比较谐和,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是一种表面上的谐和。我认为只有唱法高度统一规范才会得到真正谐和的天籁之声。本人热爱童声合唱, 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 需具备五个条件, 把好五道关口。

1位置

任何合唱的声部要想获得谐和的音色, 就必须统一发声方法, 统一共鸣位置, 如果连声部的位置都没有统一, 你用“头声”, 他用“胸声”, 这个合唱团就不可能谐和。从事少儿发声研究达30年英国儿童声乐权威T罍Msakell Hardy告诉我们:“在欧美大教堂里的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 都只有一个声区 (即头声区) 。”

“头腔共鸣”位置高, 音色明亮、优美、流畅。所需要的气息量少, 声带振动范围小, 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 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 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损害儿童尚未发育成熟的器官, 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 增加歌唱的信心。它是童声合唱团发声训练最为理想的“位置”。

美声唱法历来讲究“气息”、“喉头”与“位置”这三个重点, 声乐教师们往往在这三个方面给学生们大量的练习, 从理论到具体操作, 反复训练, 有时也各有自己的侧重面。但对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他们对发声训练的理解能力和控制自己发声器官的调整能力, 远远不如成人, 在成人看来十分简单的训练要求他们难以理解也无法做到。因此, 我们要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生动、形象、明确、有趣的训练方法, 让孩子们乐于接受, 容易接受。

我认为童声合唱发声训练从“位置”入手, 是最简便、有效的。在“气息”、“喉头”与“位置”这三个要点中, 唯有发声位置最具体, 孩子们都可听得见, 感受得到。经过老师的引导, 他们很快就可学会辨别自己或别人发声位置的“高”、“低”、“前”、“后”, 音色的“亮”、“暗”、“刚”、“柔”。而“气息”与“喉头”相对比较抽象, 听不到也感觉不到。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练习“收小腹”、“两肋扩张”等呼吸动作, 不料他们把动作做反了, 甚至还造成腹部僵硬的严重后果。

“从位置入手”是一种简便、易学、副作用比较小的发声训练途径, 那么如何来寻找头腔共鸣呢?在做发声训练前必须先明确三个观点。

(一) 轻声唱、柔声唱是高位置训练的好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 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 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T罍Maskell Hardy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 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 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当然, 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 而是养成歌唱的习惯, 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 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地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 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二) 哪里着力哪里就出声。

敲锣, 锣着力, 发出“哐哐”的锣声。打鼓, 鼓着力, 发出“咚咚”的鼓声。可见只有“着力”才能“发声”, 这是物理学“震动发声”的原理。同样, 我们只有在头腔着力, 才能得到“头腔共鸣”。

(三) 要得到丰满的共鸣, 还需要有一个能产生共鸣的空间——“共鸣腔”。

一把小提琴的优美琴声可以传遍一个音乐大厅, 这是由于小提琴有一个极好的共鸣箱。如果在琴身里塞满棉花, 堵塞共鸣箱, 小提琴就会变成“哑巴”, 只剩下非常微弱的弓和弦的磨擦声, 由此可见共鸣的重要性。因此, 想要得到丰满的“头腔共鸣”, 除了必须在头腔着力外, 还要将“头腔张开”调节成一个理想的共鸣腔。

为了训练方便, 我将“头腔张开”与“头腔着力”这二个概念合并称之为“头腔张力”。

1、眉开:舒展开双眉

2、眼笑:双目含笑、炯炯有神

3、抬颧骨:两边颧骨像小鸟的翅膀那样张开、飞翔, 同时做三个互相关连的动作, 你就会感觉到颧骨以上的头腔部份有一股向上、向前、又向两边扩张的力量, 这就是“头腔张力”。

在保持住“头腔张力”的同时, 喉头、口腔和下巴也会下意识地张开, 这种张开自然放松, 不着力, 丝毫不会影响头腔的高位置, 还为声音的流动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到了这种境界, 你只用一分头腔张力就能发得高部位的头腔共鸣, 这是一种多么轻松自如的歌唱啊!

2换声

在某一长音上, 要求合唱团唱法统一还容易做到。但歌唱时歌曲旋律会上下流动, 有时还速度极快, 此时若要求合唱团每一个队员唱每个音都要立即到位, 谐和统一, 就比较困难了。这就要求合唱团必须有十分熟练的换声技巧。

为了顺利地渡过换声区, 还必须采用科学的混声方法。发声有两种状态:真声与假声。纯真声明亮有力, 但音质偏硬, 缺少美感。音量虽大, 但声带负担重, 嗓子易疲劳, 上高音较困难。纯假声柔美飘逸, 但音质虚弱, 缺乏力度。声带用得少, 虽有利于唱高音, 但低音却放不下来。缺少那种童声特有的明亮、高贵的音色, 与孩子们明快爽朗的自然音色和天真浪漫的儿童天性相距甚远。我们要寻找一种既有真声的明亮、有力, 又有假声的柔美、飘逸;既容易上高音, 又容易发低音;轻响自如, 刚柔相济;扬长避短, 上下流畅的发声方法, 这就是“真假声混合”的唱法。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少作合唱团, 多数都采用这种唱法。

“真假声混合”的唱法, 要求小朋友在任何声区、任何音高都要同时混合“真声”与“假声”两种成份, 真假声的比例可以适当调节, 但不单独使用。它好比烧饭, “米”和“水”的比例可以增减, 但这两种成份是缺一不可的。

纯净、谐和的童声合唱音色是发声方法高度统一的结果, 没有纯一的方法就没有谐和的音色。为了使歌声中的每一个音都处在最佳状态, 就必须掌握换声技巧的训练。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真假声混合比例的调节:高声区要增加“假声”, 低声区要增加“真声”, 这种调节要精确到每个音。真假声比例的调节是“换声”技巧的核心。

(二) 共鸣位置的调节:在中、高声区都用纯“头腔共鸣”来发声, 到了低声区可用“胸腔共鸣”来歌唱, 但都应保留一定的“头腔共鸣”的成份, 以求得高低统一, 避免声区脱节。

(三) 喉头与口腔的调节:打开喉咙是唱好换声点的关键。意大利声乐大师基诺·贝基曾经说:“喉头不稳定就会产生声区不统一的现象, 在换声区就会出现破音”。在中、低音区, 由于“头腔张力”的作用, 口腔与喉头都能自然松开, 到了高声区应该加大“松开”的程度, 以保证高声区的畅通、流畅。

通过长期、严格的训练, 队员们都能由有意识的技巧动作练习转化到无意识的随心所欲状态。到了这种境界, 童声合唱团的歌声将非常优美、谐和、沁人心脾。

3音准

音准是衡量合唱团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一个乐团, 每件乐器走音一首乐曲都不能完整演奏下来, 那就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效果了。一个合唱团如果经常走音, 其演唱水平肯定不高, 如不及时解决, 整个训练将无法进行下去。无论是新组建的合唱团, 还是相当有名的成熟合唱团, 都应该把“音准”放在首位, 都时刻牢记“音准第一”。

音唱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听觉不好, 一是发声有毛病。

在听觉训练方面, 我们提倡用“纯律”的概念来训练童声合唱团, 因为“纯律”比钢琴上的“十二平均律”更符合声音共振的科学原理。用“纯律”训练出来的合唱团音更准确, 和声更纯净。训练时要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音”和每一个“音程”的倾向性。如唱大音程、增音程应该有“扩张”的感觉, 唱小音程、减音程应该有“缩小”的感觉, 纯音程则是平稳的。同样, 在练习音阶时也要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音的倾向性, 有的音倾向往上, 有的音倾向往下, 有的音是平稳的。

以上这些内容属于听觉训练的范畴, 可在“视唱练耳”课上解决。

我们着重研究由于发声的毛病造成的“走音”现象, 探讨发音与音准的因果关系。

由于我们唱的大多数童声合唱曲目都还比较简单, 没有什么复杂的和弦与变音, 孩子们在听觉基本上还是能够胜任的, 如果还经常出现“走音”, 其原因往往是由发声上的毛病造成的。下面我把学生中常出现的由于发声不当而造成走音现象大致总结以下几点:

(一) 喉头用力过大, “喉音”严重, 发声位置低, 造成音偏低。

(二) 盲目追求“虚、暗、空”的音色, 造成音偏低。

(三) 演唱状态不积极, 疲软松垮, 有气无力, 造成音偏低。

(四) 字头没有弹性, 字尾位置保持不住, 造成音偏低。

(五) 气息失去控制, 任意冲击声带, 造成音偏高。

(六) 片面强调高位置, 忽视气息的稳定支持, 上下失去平衡, 造成音偏高。

(七) 声音不断上下摇晃、颤动, 音高一直飘忽不定, 无法唱稳一个长音, 这种颤动现象对合唱的破坏力极大, 是合唱的大敌。

这就要求童声合唱团的指导教师应该分清“走音”的真正原因, 以便及时引导队员们“对症下药”, 及早克服音不准的“毛病”。

4均衡

合唱是多声音的艺术, 如何处理好各声部的关系, 使整个合唱优美、协调, 这就是“均衡”所要解决的问题, 层次分明、比例得当的合唱丰满、谐和、充满美感。主次混乱、比例不当的合唱则单薄刺耳、失去美感。

“均衡”不是平均分配, 不是要求各个声部都用相同的音量来歌唱, 不是主次不分。“均衡”要求指导教师要从艺术高度分析整个合唱作品, 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声部的地位与功能, 每个声音怎样演唱会更好地使所唱乐曲得到和谐的效果。然后作出全面的处理, 塑造出生动准确的合唱音乐形象。

5咬字吐字

字不统一, 合唱也难以谐和。特别是唱复韵母时往往会产生复韵母中的各个音素出现时间差。

例如:5---

1、kuai---

2、ku a-i

3、ku-ai

4、ku--ai

一个快字, 由于音乐延长了四拍就可能出现以上四种情况, 各个音素出现时间先后不一, 不同步, 造成在某个拍点上同时出现几个不相同的音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复韵母的各个音素, 放在一起, 混合成一个新的韵母, 在歌唱时始终咬住这个新的韵母不变。

这种办法好像喝咖啡, 将咖啡、奶、和糖这三者放在一起, 冲水调匀再喝。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完全是一样的味道。而不能将三者先后分开来吃。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与摸索以及参考许多优秀的论文著作, 我认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 过了这五道关口, 童声合唱才会取得谐和、纯净的音色, 成为真正的“天使之音”。

摘要:文章论述了童声合唱谐和的五个条件以及如何解决童声合唱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童声合唱,谐和

上一篇:基于实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改革研究——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下一篇:谈幼师的中国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