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初探(共10篇)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 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为例)正 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 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童声训练的基本原 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
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童声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变声期前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还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童 声训练,我是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 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先练“声音”,后练“呼吸”,容易给学生增加生理负担,精力也无法集中,满脑都是声音的概念,很少顾及“呼吸”,这就必然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 ——— 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 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如果象挤压气球一样 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有的同学向里瘪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有的同学既不扩涨也不瘪,他是把支点放到胸部,有的在喉部,和平常生活中的气息状态一样,是不能够发出歌唱的声音的。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接下来再进行声音的训练。
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音开始在中音区练习,然后再向高音或低音扩展。切记,这是成年人的练声法,少年儿童则应以较高的C1音开始。这不仅保持了童声音色,还能使其明亮、集中,也避免了过早以中音区训练而造成声音过散和童声成人化的毛病。
为了使童声合唱的声音集中,统一、清澈、透明,我选用了一个“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体会快速吸气,似“惊吓”如“喝水”张开上口盖,拉开喉咽壁,上提笑肌,微夹两腮,———以上状态一定要保持住。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唱好了“噜”字之后,不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这—点比光练声更有收获),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噜”字是怎样唱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然后,慢慢向中音区(l-3音)扩展。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练声最终要与语言,(歌词)相结合,为了在范音“噜”的发音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语音范围,我选用了“嘿、哩、啦、来、啷、唠”等元音字,并按次序进行声音过渡训练,“嘿”字能很快找到高位置,增加假声成分,其他几个字的字头都是“L”音,有利于把声音打在上颚上,直冲嗅觉区,虽然韵辙使口形有些变化,但能保持面罩音,使声音挂住掉不下来。练习音阶也有原来的由中音上行改为由高音跳跃的下行,并且速度要快。
以上练习从g2音作5降为f2作5依此类推直至作g1音为一个字音的练习段,然后逐个字进行练习。还必须注意的是,中、低音区声音练习要“微微含着”,不能让声音从口里直着喊出来,避免出现音色松散,字音“白”的毛病,可以用“啃苹果”的感觉,打开牙关,下颚放松,使劲张上口盖,“竖”着唱。
在童声合唱的和声训练方面,作为指导教师对你的学生的和声素质的高低要胸中有数。训练有素的,自然就少费劲,对于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学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唱技术方面;一是和声思维方式。•
合唱技术训练要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练二部和声练习,然后再练三部、四部和声练习。和声音程以三度或六度为宜。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先练长音(气息要长),最好是先轻声练习,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使声音归到合唱的统一“点”上。只要找到了音质,其他方面,如:声音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都能通过训练很快地得到解决。
关于和声思维方式,在这里不是指和声理论上的进行与发展,是指同学们对和声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及主动反映表现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唱主旋律声部(多数是在第一声部)的 同学很快就能学会,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学得慢,忘的快,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甚至即便你下了很多功夫,单独让和声声部学得很好了,一旦合起来,还是会失败。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和声音乐整体思维方式问题。因为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 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从心理上就打怵,主动性就没了,这就容易“随了大流 ”。另一种原因是,中国的音乐,文化,形成了合唱歌曲以旋律为主导,和声为辅,容易对旋律偏爱和敏感,也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它,造成“跑音走调”。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及快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l)根据选定的合唱曲目,把合唱队员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或(高一部、高二部,低一部,低二部)四个声部,进行简单地三度、六度长音和声练习。
(2)分声部学习合唱作品的词曲。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其他声部的同学暂且回避,以免“串音”。
(3)如果作品是一部旋律,两部和声的,先让和声的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再同旋律声部结合练习。
如果是四部和声,先让高声一、二部结合练习,或是低声一、二部结合练习,然后四部同时结合练习。
(4)在四部和声结合时,旋律声部可暂时轻声唱,以突出和声声部(这是对和声声部同学的鼓励),然后逐步达到作品所要求的声部间平衡的音量。
(5)如 果对于低声部无论是对歌手的选拔,还是人数多少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话,那是不太妙的。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部和声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 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非莫削弱,而且还需增强。最好是挑选几个嗓音条件好的骨干来充实带动低声部,人数也相对的增多。
(6)指导教师和指挥要热情地调动每位队员的演唱情绪,特别是,对和声声部(包括低声部)的同学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主动地“我要唱”,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别人“溜”。
关键词:童声合唱,声音训练,方法
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也能够让孩子的音乐素质、合作意识以及艺术修养得到有效培养。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始重视并发展童声合唱。在童声合唱表演过程中,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是评价一个合唱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小学童声合唱训练中,如何把握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声音训练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一、童声合唱的特点
由于童声合唱团体的主要成员是儿童,他们的歌唱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通常四岁到五岁的儿童,其胸腔还较小,呼吸也比较浅,发声具有明亮、纯净的特点;而小学生,大都是七岁以上的儿童,这些孩子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期。在此阶段的童声合唱,不仅具有其它合唱统一性、甜美性和和谐性的特点,还具有声音清脆甜美、稚嫩可爱的特点;儿童的歌唱器官大约在五、六年级时,会进入发育高峰,其发声位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的由头声发声过渡到胸声发声,歌唱时就会产生较大的音量,声带的运动范围也较大,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声带会变短、变厚,歌唱时的音色容易嘶哑,不纯净。
二、童声合唱声音训练的方法
(一)音色的统一训练
每个儿童的声音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合唱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特色融合到一起,从而满足集体共性的需要。合唱与独唱不同,合唱讲求共性,如果合唱过程中存在较强个性的声音,对合唱效果是无益的。因此,音乐的统一非常重要。在对儿童合唱团进行音色统一训练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个声音自然柔和的队员先进行示范,让其它队员来进行模仿,使其他队员的音色与这名队员的音色逐渐靠拢,为音色统一打下基础;另外,教师在选择练声曲时,应选择适合孩子音色特点的练声曲。练习时应指导孩子先哼鸣一个延长音。 这样可以为孩子调整自己的音色提供一定时间,使个体声音融入到集体声音当中,利于音色的和谐统一。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培养每个孩子善于听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声音,并让自己的声音尽量向集体靠拢。必要时,可以让孩子先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去辨听。
(二)声音位置的统一训练
在合唱表演中,要想声音统一且具有美感,就必须拥有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就是指声音在头腔中产生振动感觉时的位置要尽量高。尽量产生头腔的共鸣,在高位置与头声共同的作用下,便可获得统一的声音位置。训练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响概念。要想唱出正确的高位置声音,就必须让孩子学会用耳朵去区分声音的好坏。只要孩子们都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为追求合理、科学的声音做好准备。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水平较高合唱队的视频或录音,让孩子们去反复欣赏。同时与不正确的声音进行对比,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头脑中,便可以形成正确的音响概念,进而获得统一的声音位置;教师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好的声音离不开正确的发音状态。发声时,口腔要扩张,要像一个门洞一样,鼻孔向上稍微张开,感觉声音往上冲。在实际训练时,孩子们容易使口腔变小。教师应该及时对这种错误进行纠正,让孩子感觉口中像含水一样,而且不能将水咽下。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口中含水的状态和感觉,并将这种感觉记在心里,逐步形成一种习惯。
(三)呼吸方法的统一训练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如果呼吸方法不正确,就会影响到歌唱时的声音,声音也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统一。要统一声音就必须先统一呼吸,这是儿童合唱的关键。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形象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他们找到气息支持的感觉。在呼吸练习过程中,要让孩子们的胸部自然放松,同时运用口鼻进行吸气,就像是闻花香一样,让气沉到肚子里,同时感受腰腹部的变化。在呼气时,将气息均匀、平稳的推出,就像是打哈欠一样。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 孩子们的呼吸状态会得到一点点调整,并逐步学会根据需要来调整气息的快慢。一定要让孩子记住,歌唱时,是用气息带动声音的, 而不是用喉咙来直接歌唱的。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体里充满了气,自己就像是气球一样,但不能够故意的鼓起肚子,应该感觉像刚吃饱饭一样。另外,教师在合唱训练之前,应该先将歌曲的换气点划分好,让所有队员都能够统一换气,歌唱时要保持气息的连续性。在几个声部同时唱长音的时候,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每个队员的吸气都应该快且稳,吸气后不能突兀,口型也不应出现明显变化。气息训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充满耐心,认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合唱表演时,气息能够对声音产生持久而厚重的支持。
(四)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各声部合唱的基础,合唱时要求声音统一,声部之间的音准与节奏必须一致,音准的好坏,对合唱的水平会产生直接影响。在童声合唱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队员间存在“跑调”和“打架”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儿童合唱团的音准训练,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孩子进行音准训练,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在儿童合唱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一些辅助的视唱练耳等综合训练,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听,还要让孩子们学会辨别各声部的强弱和力度,从而保证每个音准即准确又到位。
三、结语
关键词: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审美能力
合唱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特别是童声合唱,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童声是美好的、纯洁的,特别是童声合唱一直被人们视为“天使的声音”。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
童声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和谐。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样,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肺活量小,声带柔嫩,不能经受和成年人一样的活动量,如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变,影响儿童的发育。
一、童声合唱的站姿与呼吸
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要求学生站立时要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坐着的时候,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好像有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给呼吸、发声器官营造一种畅通无阻的工作状态。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不只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
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任何一个学声乐的人都要从呼吸开始,否则就谈不上声音的统一和平衡。合唱的呼吸训练是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呼吸是胸部的扩张,引起肺部的膨胀,空气经过口、鼻、喉、气管等通道流入肺部,这叫做吸气。
二、童声合唱中有效的技巧训练
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指导学生歌唱,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调式调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另外,在学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由于合唱队员每个人声音波动频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训练和控制,就会使合唱整体音响的统一和谐受到影响。可以用直声演唱的声音比颤抖、波动的声音容易揉合到一起去,这样靠起来也可以容易些。
三、童声合唱中情感的提升
合唱中音色力度的统一,和声感觉的培养,咬字吐字的训练,均非一日之功,而要使学生将合唱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教师的教学用语,训练方法,指挥动作,伴奏水平也显得极为重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和外显表现,不愿意也不会主动、正确地与人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合作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刘俊芝.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
一、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
童声合唱发声训练最佳的位置就是“头腔共鸣”,即:位置高,音色明亮、优美、流畅。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歌声是在鼻子上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声音走向是靠前的上方。在歌唱中有一种遥远感。如果让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必须要形象地去形容、帮助学生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课前我让学生做寻找“头腔共鸣”的辅助动作:(1)扬眉;(2)微笑;(3)提颊。变被动的“要我唱”为主动的“我要唱”。声音是高山流水的感觉,从上往下走。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科学歌唱方法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呼吸,呼吸应是平稳、自然、连贯的,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如①静坐练习:坐正、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肋下,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这才向他们说明歌唱时吸气的正确位置。②用“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然后将气息保持住,然后发出短促的“咝、咝”声。③像小鸟张开翅膀去做深呼吸发长音“嘶———”,将气吐尽。
三、声部的和谐与音准的协调
合唱的和谐是指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这能否准确、谐调而言。这就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音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音阶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2.多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是进行音准训练的重要途径。3.多奏。借助口风琴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现技能。
四、准确的节奏感和唱谱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区分,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完全一样,学生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必会事倍功半。
五、正确的咬字、吐字
【课程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
合唱队员选的都是3-6年级的学生,在合唱的前三节课,已经教了他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学生是没有问题的。《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
1、商-
2、角-
3、徵-
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学法设计】
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教学流程】 1.导课: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聆听,来了解我国七七事变历史,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简要实录:同学们个个严肃认真,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有个别同学向我提问关于日本侵华的事情。)
2.欣赏歌曲《卢沟谣》(播放三遍)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 第二遍:
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通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
(设计意图:学习唱歌必须得完整的欣赏一遍,并且能够理解歌词,读懂歌词,因此让学生重复听,对学这首曲子有很大帮助。)
(简要实录: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并且学得很快,第二遍就有人能跟着哼唱了。)3.发声训练
① 13-7 6 / 5 4 3 2 / 1--//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设计意图:听完了大家就该开始唱了,在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开嗓,热热身,进行准备训练。)(简要实录:在发声训练中,同学们一个个逐渐进入状态,声音越来越整齐悠扬。)4.学唱卢沟谣
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以及刚开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5.同学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我们要在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动作。
①歌词:写江山 ②歌词:浴血战
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
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学生们学。然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边唱边加动作。这样学生跟着肢体动作可以使歌曲演绎得更形象,演唱得更有感情。)
(简要实录: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尤其是在合唱课上能够配合音乐摆造型,大家都很配合,演唱起来更加能够抒发他们的情感。)【案例分析】
本课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课,但是这个故事学生并不是很容易听懂,应该讲得再简单点,再仔细点,把学生的爱国情怀挖掘出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绝对不能打断孩子,音乐是完整的,不能一句一句的放,必须让学生了解这个音乐。很多歌曲没有人教他们是怎么学会的?不就是听多了就会唱了么?所以学唱歌,一定要把歌曲让学生多听听,灌灌耳音。
合唱课本身就是实践课,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听从老师的指挥,并且合唱课是比较专业的音乐课,它要求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更高一些,因此,和音乐课有所不同。
一、童声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第一, 吸气时切忌耸肩。此时要求孩子双手叉腰, 体会腰部的膨胀感, 以及缓吐时的收腹感觉。第二, 缓吐时逐渐增加停顿次数, 但每次停顿不要超过6秒, 否则会引起肌肉及精神的紧张, 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三, 要求孩子注意不吸不吐 (停顿) 时的腹部保持控制状态的感觉, 并自行对吐气长度计数, 这是很有价值的。第四, 每种练习最后均要将余气迅速吐出, 腹部要有挤压动作, 好像从漏气的皮球中挤出所有的气一样, 这可以使横膈膜得到锻炼。第五, 每次练习结束时最好要做一些缓解和放松练习, 即自然吸气, 然后加速吐气, 以便使全部呼吸器官松弛。
二、童声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首先要做正确的起声训练, 练习时要注意:吸气并稍做停顿后再发短音 (跳音或顿音) ;在训练无乐音哼鸣的同时, 也可以结合有乐音的断唱练习;在练好单音断唱的基础上, 进行再做旋律断唱;当级进的旋律断唱练好后, 便可以用分解和弦的旋律断唱, 或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的旋律断唱或半断唱;在上述联系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加入和弦断唱, 以培养孩子们的多声部感觉。其次是关于软起声的练习, 软起的基础仍然是激起, 在保持激起的气息紧张度下进行发声, 只不过在起声前用缓吸气的状态, 而发音后仍需继续保持吸气状态, 让声音徐缓而出, 练习时不要有任何强弱变化。当练习乐句有跳进时要注意内口开度, 上行时逐渐提软口盖, 尽可能发出柔和的声音, 腹部肌肉要在唱完全句以后才可以放松;练习软起声, 还可以经常运用增加简易的多声部音色模拟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具有演唱多声部是的协调能力。最后是起声与气息的关声、找到气与声的正确比例。
三、童声合唱中的共鸣训
方法有两种:一、弱声唱法:弱音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 形成高位置。用弱音唱法寻找高位置应从中声区开始, 向两端扩展, 先向上后向下, 也就是说先找好上部共鸣。唱弱音时发声像打喷嚏一样的感觉, 此时应微张鼻孔, 好的高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中音区的基础之上, 强而有力的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音基础之上。二、哼鸣唱法:合唱中哼鸣唱法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 双唇轻轻合拢而松弛;音量不宜过强;声音不要穿鼻而过;舌根平放, 舌尖轻抵下牙龈;有控制的气息支持;“激起”时要敏锐, “舒起”时要流畅唱, 这样就可以求得最大的共鸣效果。当哼鸣唱法正确时, 唇部及鼻腔就会有轻微的震动感, 好像声音是从鼻上端发出似的, 然后再慢慢张开唇部来唱母音。最后要注意共鸣器官的调节, 唱低音区时要想到头腔的声音, 最有价值的低音不在于能唱多低, 而在于是否具有高位置。反之, 唱高声区时要想到低声区时的通畅及松弛的状态, 最有价值的高音在于它是建立在坚实的底座上面, 我们可以概括为:“唱高想低”, “唱低想高”。合唱团整体的声音, 应该做到:高而不挤, 低而不压, 弱而不虚, 强而不炸。
四、童声合唱声音的统一
它包括呼吸、声音位置及共鸣的统一。呼吸方法的统一, 在呼吸练习中, 胸部放松, 口鼻同时吸气, 像闻花的感觉一样, 气沉丹田, 把注意力放在腰腹上, 然后小腹稍往里收, 把气息均匀的往外推出来。呼气一定要有所控制, 像打哈欠的感觉, 腹部像吹胀气球的感觉一样, 均匀而平稳的吐气, 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唱练习曲时, 要划分好乐句的换气点, 统一换气, 唱时气息要保持连贯状态。二、声音位置及共鸣的统一, 一定要具备声音的高位置。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高位置。努力寻找头腔共鸣, 高位置与头声共同作用, 是获得声音统一的重要方法。发声时要保持一个清晰的集中点, 每个音无论高低, 都要在这个共鸣点上。声音在头腔中共鸣, 然后从眉心这个点穿透出来, 声音越往低走越要想着这个点, 也就是低走高唱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永远不要让声音偏离焦点。
关键词:自然;轻声;舒适
现在一些童声合唱团体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能够做到多样化,可对声音的训练却参差不齐。我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1)合唱指挥的老师不一定系统地学习过声乐。(2)合唱指挥的老师不一定清楚对儿童声音的训练与成人是有区别的。
一提到声音的训练,有人就会自然地想到三种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这是对于成人而言的。但对于儿童,应只有一种唱法,那就是符合儿童生理年龄的科学唱法,因为大多数儿童都还没有经历换声期(一般在15岁左右),在发音器官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训练,容易对儿童的声带造成损伤,对儿童声音的训练应是格外小心的,应以轻声、自然为主。所谓轻声,就是不要大喊大叫,勿用强烈的气流冲击声带,但并非轻的别人听不到。所谓自然,就是不要去“做”声音,不要模仿,不要用肌肉挤压而发出“怪怪的声音”,要以自己感到十分舒适为标准。声带的振动要有振源,这个振源就是气,要搭上气,而不是靠喉部肌肉使劲,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搭上气就是放下不相干的肌肉,吐气发声的感觉,声音是混着气一起出来的,这样的声音必然是通畅、圆润的。“有声无气,有气无声”都是不对的,都会对声带造成损伤。
关于歌唱的呼吸,有的老师提倡腹式呼吸法,有的提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总之,胸式呼吸法是大家一致反对的,因为它吸入的气息比较浅,吸气量也比较少。我认为,对儿童没有必要谈得过于复杂,只要告诉他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也就是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两肋自然张开,肩膀、前胸不要抬起,这样就避免了胸式呼吸法气浅、气少的弊端;吸气时,腰腹部向外扩张,其他部位舒展、松弛,这样就具备了腹式呼吸法吸气深、气量大,且其他各部位肌肉不至于僵硬的科学呼吸方式。学生掌握了几个关键点后,不必考虑太多,就能很自然地把呼吸做到位。
总之,对儿童声音的训练,要格外小心。不能盲目追求音量,使其聲带损伤,也不能以成人“三种唱法”的标准来训练其声音,丧失了童声应有的音质,应以自然、轻声、舒适为准。
一、合唱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情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集体艺术,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而合唱除了发声、演唱的技巧之外,对歌曲的理解、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尤为重要,这是音乐塑造人的更高境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感受到美的愉悦,享受美的熏陶。”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因此,声情并茂是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情感表现缺乏的原因
1、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歌唱时微笑的习惯,接触的演唱作品太少,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有些更可以视之为怯场,平时生龙活虎,表情丰富,可一到演唱的时候就不敢了,羞于表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成了表情单一。
2、缺少合唱的集体意识。合唱贵在“合”,此合并不单单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均衡,以及声音的和谐,还要求合唱时,队员们情感表现的统一。
3、教师的忽视。在合唱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并非不重视情感的表现,而是开始一直注重强调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均衡,以及声音的和谐,而忽视了平日情感的表现培养。尤其当歌曲演唱中需要做动作时,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居然会同手同脚,动作极不协调。在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不是那么非常重视,只要学生唱好了就可以了。可是学生情感无法表达到位,又如何把歌唱好呢?
三、学生情感表现培养的目标
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单凭言语来阐述情感如何表现太过抽象,我们需要让学生多去体会与观察。合唱的统一要求我们合唱队员做到表情的统一,感情性格的基本统一。
表情的统一,要求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现要一致。比如:活泼、欢乐、舒畅、豪迈、雄壮、刚强、柔和、严肃、庄重等,对于千差万别的歌曲的意境与艺术形象,全体合唱队员应在练唱中取得基本一致的理解与表现。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歌唱艺术与情感表现的不可分割性。歌唱是音乐艺术的基础,情感表现更是歌唱艺术的补充。
四、情感表现培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就是提供丰富多样化,而且适合每位学生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进入角色,合唱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在音像資料选择的时候,在难度和范围上应该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观看,而不能一味考虑教师的喜爱。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歌唱水平,学生是否能听的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欣赏能力,所观看的、聆听的音乐,看学生是否懂的欣赏。
2、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有耐心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而在观察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进行评价。有些教师在对学生的表情处理上,只是一再在语言上强调。对直观的感受没有做太多的说明。平时我在教唱学生发声练习或歌曲时,常对学生进行脸部状态的训练,教师进行示范,同学们观察,认真分析老师脸部表情的变化,当他们说对时,我就及时肯定他们的说法,然后让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试一试。
3、训练演唱表情。情由心生,表情更是情感的自然表现,可引导学生尝试闭着眼睛去感受脑海中浮现的一个个画面、不要去压抑自己的感觉、让自己无所拘束的用脸部或者肢体只表达诠释这首歌,让喜怒哀乐自然的流露。
4、培养合唱队员的团体意识。合唱是一中集体的活动,展示的是集体,所以每一个都要以实现集体最优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训练中,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选择,并说出原由,让其学会区分正确与不正确,从而更好地进行歌唱。
5、歌唱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对学生内在情感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起到一个积极的效果,这样的歌声跟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跟容易打动观众。
总之,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注重学生的感觉、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在合唱中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表现音乐内容,其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从而实现声音和情感的融合。
1. 在能力及训练不足的合唱团中采用的方法
如果教师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合唱团———团员多数不识谱、在辛苦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后才聚到一起, 歌唱能力及训练严重不足。在开始排练前, 作为指挥的教师必须使他们安静并集中注意力。可让学生先齐唱一首熟悉的歌, 这首歌应随着季节而改变。接下来, 是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猪在围栏里打滚, 发出ong的声音, 让声音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发出;奶牛发出惬意的闭口的哞哞声, 这是形成良好共鸣的明显例子;羊, 叫声絮絮叨叨, 用横膈膜来控制发出这种跳动的声音mie;或者用狗喘气的方法来进行快吸快呼, 体会胸腹式呼吸的部位。每次15秒, 时值比为0.1∶0.1秒, 做完一次休息30秒, 练习5次,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模仿动物要尽可能真实, 练习时应该有确定音高。也可以从要练习的作品中选择旋律来进行, 这个旋律可以用作品歌词中的主要音节来进行。如中国童谣《丢手绢》中领唱的部分, 孩子在领唱后的接口音准找不好, 可以把接口的旋律单抽出来作为发声练习, 使学生形成三度和声的概念。先唱唱名, 然后用各种母音唱, 再把词加进来。这样不仅提高练习兴趣, 而且还完成了训练任务, 一举两得。
2. 在缺乏纪律性的合唱团中采用的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使指挥很难排练。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非常谨慎地对待每一次排练, 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作为指挥的教师, 面对合唱中部分团员缺乏纪律性, 注意力不易保持集中的现象,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舒适地坐在椅子上, 双臂放松低垂, 低头闭眼, 完全放松。然后让团员小声轻松用n进行叹气。叹气可以用“下落羽毛”进行练习:想像有羽毛从空中落下, 将它们吹向高处, 羽毛会继续下落, 为了一直将它们保持在身体上方, 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气息控制它们。
一个活跃的群体会对有趣的游戏作出良好的反应。哼鸣可以用来引导共鸣, 用下滑的n进行叹气练习将会有助于共鸣和各个声区声音的统一;或者用一个特定音节或者笑声的卡农来结束声音的训练, 当然也可以用作品的旋律部分片段, 加用笑声或者音节来练习。经过这样的整理, 可以方便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排练。
3. 根据合唱团特殊的发声问题纠正声音
一个指挥要能意识到歌唱者能力的不足之处, 并且清楚问题所在, 并在排练中有步骤地解决。如:合唱团的声音气声太多, 有气无力;合唱团员有喊唱的毛病等等。喊唱, 声音太硬且顽固, 以至于没有音乐线条, 声音没有控制。根本的问题是歌唱时肌肉太紧张, 或者过度使用气息。遇到这些问题首先要使团员沉静下来, 松开下颚, 用一些肢体动作使他们放松身体, 如打哈欠、叹气等。杨鸿年老师在《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提到:要使合唱团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清晰的语言, 无一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的。他还提到吸气不是吸得越多越好, 而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吸气量、控制机能、气与声结合的正确比例关系。
4. 根据作品的特别要求纠正声音问题
一是学习活泼类型的作品。有些幽默风格的作品, 音域用得较高。这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的练习:做类似原地跑步、球类运动动作、用力伸展动作等。或者闭上眼睛, 想像自己像铃铛一样, 头反复伸展和迅速塌下身体。为了增强整个身体对呼吸机能的感觉, 可以做些急促呼吸、哼鸣练习, 想像深深地闻春天令人惊叹的花香;想像品尝熟透的桃子……为了发展气息的支撑技术, 不应当忘记笑的练习。这种练习对于演唱跳音、各种节奏的变化十分有益。要增强共鸣, 就要打开共鸣腔, 建议学会呼喊 (但不是叫喊) 。这种呼喊练习会使高声区演唱更加自如。切忌不要让歌唱者皱着眉头, 而要学会自如把握与表达歌曲中的语言内容。
二是学习庄严的作品。学习庄严的作品, 它们的速度往往很慢。演唱一个乐句时声音常在很低的音区里进行, 这时可以采用使身体抖动的运动进行练习。如:蹑手蹑脚走路、摇铃、砍木头等运动。用哈欠、呻吟等动作帮助稳定气息。对着假设的窗户哈气, 会帮助团员均匀、彻底地排出气息。在开始唱旋律前先在一个音调上朗读歌词……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童声合唱训练
一、合唱教学和合唱训练中, 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可行性
1.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柯达伊教学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起步较晚, 而且一直都不被重视, 儿童合唱的开展情况更是可想而知。因为师资力量和课程时间有太多的限制, 一首首动听的合唱曲, 都被改成了“齐唱”, 合唱和个人的歌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很多孩子对合唱也渐渐失去了兴趣。柯达伊是十分注重歌唱教学的, 这是因为匈牙利在一战后, 经济落后, 物质贫乏, 没有条件给每个学生配发一件乐器进行演奏, 只有歌唱是每个孩子天生具备的条件。我国虽然进行了改革开放, 国力大大增强, 但是地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 音乐教育始终不被重视, 适龄孩子的数量也大, 所以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的柯达伊教学法, 十分适合我国当前儿童合唱教学的现状, 这种现状为柯达伊教学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 柯达伊教学法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
儿童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较之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兴趣方面, 受到年龄的决定, 他们不可能对一件事情做出理性的判断, 他们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去做, 而且这种兴趣是多变的、暂时的。其次是儿童的感性特征。儿童对于音乐的反应, 首先是情感的反应, 而不是理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说是一种本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最后是儿童的个性特征, 每个儿童的心理、能力、智力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逐渐形成为自己的个性, 经常受到健康音乐的熏陶, 就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音乐个性。柯达伊教学法从整体上就是建立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 他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的首要原则, 将儿童纯洁的心灵看作是神圣的, 这种对于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的关注, 是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和训练中的主要保证。
3. 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取得了实践的初步认证
柯达伊教学法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已有很多的音乐教师进行了尝试和运用。笔者在训练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一次二声部合唱训练中, 没有像以往采用钢琴伴奏, 而是先让孩子们齐唱一首会唱的歌曲。接着进行音准和听觉方面的训练, 笔者采用科尔文手势指挥各个声部,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手势, 用唱名准确唱出各个声部的每一个音, 对于唱不准的, 再用手势进行逐一的纠正。手势的运用, 不仅表示出了音高和节奏, 而且也唤醒了学生的音乐意识, 不用钢琴, 也能够唱准音准, 两个声部基本上做到了和谐和统一, 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早在20世界20年代, 柯达伊就明确的提出, 在当前的情况下, 唯有大力发展合唱教育, 才能为最多的孩子们提供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他不仅为孩子们创作出了大量的富于浓郁匈牙利民族风情的合唱歌曲, 还将自己的合唱教育方法进行记录和总结。因为客观环境的相似性, 所以在合唱训练中, 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是十分可行的, 下面笔者就童声合唱训练中, 读谱、音准节奏和听觉训练这几个方面, 浅谈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1. 读谱方面的运用
读谱的重要性对于合唱来说, 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规定按照首调唱名法进行教学, 但是孩子们对这种方法还是缺乏普遍的认识。柯达伊也是大力提倡首调唱名法的, 他认为首调唱名法可以让孩子们从调号中解放出来, 对演唱有升降号的歌曲不再畏惧, 并能够尽早进入变化音学习、多声部试唱、创作能力训练等。他总结出了升、降号相加等于“7”的互逆现象, 例如, 一个升号的G大调和六个降号的降G大调、两个升号的D大调和五个降号的降D大调 (余类推) 。它们的五线谱上的位置相同、首调唱名也相同的规律, 很容易就可以把多调号的歌曲转化成少调号来练唱。对于儿童来说, 要求唱的和谱子上的固定音高相一致, 是有一定困难的, 大多数歌曲因为受到音域的限制, 使得可用的曲目较少, 首调唱名法就解决了这一困扰, 对于孩子们的音乐启蒙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2. 节奏方面的运用
节奏是音乐律动的生命, 对于孩子们音乐节奏的训练, 是合唱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柯达伊认为, 节奏训练应该尽可能早的进行, 开始的越早, 学生乐感的就越好。在初学阶段, 他使用节奏音乐表记和读法, 这对于在开始阶段帮助儿童快速的感知节奏感是有大有益处的, 改变了一般教学中只有联系了音高, 才能进行节奏训练的模式。通过口读、用手打拍子等方式, 直接进行单项的训练。由于我国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设施的不完善, 柯达伊的这种方法是十分适用的, 不但克服了没有教具的困难, 还提高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 让学生跟着模仿, 当学生对初步的节奏有了较深的印象之后, 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可以运用它们已掌握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变化和创造。速度上可以从慢速到中速到快速, 从力度上可以由较强到较弱到微弱, 让孩子们体会他们认为的最佳的节奏和力度。从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第三步则进入简单的二部旋律, 这样就使学生从简单的节奏中, 从容地、充满兴趣地走进了多声部的节奏和多声部音乐的大门。
2.学生音准、听觉方面的运用
童声合唱要求合唱队员具备较高的音乐听辨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个能力, 才能唱出和声效果, 而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听觉, 使他们有一副“好耳朵”就必须接受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使孩子们的听觉逐渐由迟钝变得敏锐。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 从早期幼儿园的二声部节奏, 到普通学校的多声部节奏, 多声部视唱, 始终贯穿着多声听觉训练。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 也符合对音乐艺术的认识规律。在多声听觉中, 可以有比较、有鉴别、有“依据”地感受和逐渐掌握节奏的尺度、音准的概念。
匈牙利非常重视卡农曲的练习。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农既是重复, 又是变化;既是同一曲调, 又有合唱效果, 是训练多声部视唱, 多声部听觉的有效方法。训练中, 每个人唱好自己的声部, 同时聆听别人的并不陌生的声部, 调整音准, 感觉相互的和声关系。卡农曲的乐句此起彼状, 比单声部歌唱增加了很多的趣味, 因此, 在训练中,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从视觉上理解音级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的倾向, 常在使用首调唱名法的同时结合使用柯尔文的手势唱法。即教师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 让学生跟随教师手势的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 其直观的演示效果对音乐教学很有帮助, 它最大的优势是帮助孩子对音高的掌握。这种方法使抽象的音高关系更形象化, 也更易使学生理解。
综上所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 都认识到了合唱对于培养儿童身心、智力、素养等各方面的巨大意义。将柯达伊教学法引入到童声合唱训练之中, 为童声合唱教学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希望广大音乐教师都能够对柯达伊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思考, 为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童声合唱事业, 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论柯达伊音乐课程思想与实践》李方元、吴祖英《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2]《柯达伊教育理念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艺术百家》2006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初探】推荐阅读:
组织中小学合唱团的具体方法06-04
学校合唱队合唱班教学计划06-21
合唱开场词06-28
非常“合唱”教学09-09
合唱活动总结09-13
合唱通讯报道09-14
合唱音乐鉴赏10-13
合唱教学流程11-28
合唱比赛主持词06-03
卢沟谣合唱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