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团资料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合唱团资料(精选12篇)

小学合唱团资料 篇1

指挥主要分为三类:合唱指挥、交响乐指挥、民乐指挥

合唱指挥主要是徒手指挥,用无声的语言,以手为主,配合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启发大家分工合作地进行感人的集体演唱,这就是指挥艺术。

指挥的意义就是以手、眼、脸、体给予乐队不断的预示。(预示:指提前一拍预示。给予动作示范)主要动作:高、低、前、后、大、小、轻、重、软、硬、连、断、弯、直等。

总之,指挥以手势为主要表现手段,他的活动范围是立体的,而且是一刻不停的、富有表情的变动着。换句话说,指挥既是一位老师、又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和全体各队成员协作的指挥员。(“指”由心生,“挥”洒真情)

二、简要介绍合唱队的分类,声部构成,队形排列

合唱是声乐的集体行为。合唱队的种类一共可分为两大类:一般由同类人声组成,称为同声合唱。同声合唱又可细分为“童声”、“女声”、“男声”。每种同声合唱都有两个基本声部,即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

为了丰富和加强合唱的表现力,也常常将每个基本声部再分为两个分部或者三个分部;例:女高音声部(第一女高音分部、第二女高音分部、第三女高音分部);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分部、第二女低音分部、第三女低音分部)。

男声合唱的分部情况与女声合唱相同。

童声合唱的情况比较复杂。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变化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7岁至11岁可分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窄,音色区别不大。11岁至15岁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变宽,音色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分。15岁以上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已变声,音域显著变宽,音色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可按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组织合唱团。7岁至11的适合齐唱或者二部合唱。11岁至15岁的可以唱二部和三部合唱。15岁以上的可以唱四部合唱。

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合唱有四个基本声部,即: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

不过,一般比较完整的合唱是采用八个声部的合唱组织。即将四个基本声部再分为八个分部:女高音(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女低音(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男高音(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男低音(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这种合唱组织的表现可塑性很强,一般的合唱作品都能负担。

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以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ito)男高音(Tener)男低音(Bass)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各个声部的代号。以上声部组合往往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女高)S +(女低)A +(男高)T+(男低)B 在代号后面加上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各个声部的分部,八部合唱的声部组合如下 S1 + S2 + A1 + A2 + T1 + T2 + B1 + B2

手势基础知识

身体与手的准备状态

良好的体态是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重要保证。很难想像一个处处令人发笑的指挥能让参与演奏或听众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体态是指:排练时能使演奏员立即明确指挥意图的形体状态;演出时又能让观众欣赏到与音乐形象完全一致的表演。

(一)体态

站姿 — 姿态:首先请您放松心态,站正站稳、昂然挺胸。在没有动作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一棵松。

通常来说,您个子不高,站在合唱队前面。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者,也便于演唱者看清指挥。表情或温柔美好或刚毅冷峻随情况需要,恰当的时候请用恰当的目光给予大家恰当的暗示,如果的确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请注意合唱队第二排中间那个人的衣服扣子。

脚是站立的根基,您可以微微张开也可以略有前后,只要站稳、站得好看。经常走来走去晃来晃去的风格一般不提倡,缩脖子整衣襟搓鼻子揉领带更加不必要„

静:双肩请坦然而松弛,需要时将肘轻松端起,臂略微前伸,使手抬到略同肩的高与宽,大臂不要夹紧或者随意伸展——放松,如果找不到感觉请幻想弹一架吊在半空的钢琴。

离身体的空间以能抱住一个人为宜,高度徜徉于脸前不高于眉或者端在胸前最常见(常位),对于宽广、低沉的乐章也可以放在肚腹前不低于腰(低位),在高音和激昂的时候亦可向上擎起高过眉如“擦玻璃”(高位)。手的活动空间以曲子风格有异,动作以明确和得力为佳,通常不必过大: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指挥的主要工具。尤以合唱的指挥,通常是徒手的。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往往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一般的姿势是手掌朝向前下方,虚握或不握拳,手指自然而松弛,如握苹果状(大个的苹果),能够灵活地做出任何动作。

关于手的分工,通常以右手为主掌握主旋律,左手为辅给予提示。或者说:“右手节拍和速度,左手情绪和变化”。例如合唱不考虑分声部处理,只驾驭一条主旋律的情况,那么可以让左手略低于右手,以突出主要;而在多声部处理的场合或者复杂的歌曲,双手要进行分工。此时的位置要根据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机以及情绪和变化等因素做相应调整,双手地位也许是均等的。

动:总以手舞带动小臂的动作为主,假设胸前有一个圆,在那个活动空间里足够划出清晰的线条即可。大臂和肩作为稳固的支撑,不可随着节拍乱晃。一般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大幅张开——除非在慢而强到很夸张的乐章,到那时双臂可以释放,于是有“翻云覆雨”的大气。

在情绪舒缓柔情的乐章,动作要灵活并舒展,参见四拍子的弱打法,是一套“蝴蝶翻飞”的柔和线条;在节奏紧凑的乐章,动作也需要表现紧张而短促,下面指挥图里的线条和距离自然要变得精简而直接,有时候几乎就是跳跃的“点”了。

3.不论何种体态,最核心的部位是“ 歌唱状态 ”,即必须始终保持兴奋的面部表情,两眼时刻处于与合唱队员一起进行歌唱的心灵交流状态。拍子的结构

为了提示一个音乐集体的统一行为,每个指挥都有自己特定的信号;但有一点是基本的;那就是在一定速度下的发声点的提示动作;我们叫它做“击拍”。由于音乐家对音乐的感受不同, 用手挥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拍子.因此我们在讲授拍子的同时,一直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这就是所有的挥拍技术好坏,最终取决于你对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一)拍子的组成:拍子的动作由3个部分完成 :

1、起拍(图中用虚线表示)即口令预备--“起”的“起”字。

2、击拍(图中用实线加圆点表示)发出声音的时间点。

3、反弹 : 下一个拍子的起拍, 见上图中a)与 b)。拍点

一般情况下,拍点打在与人体垂直的水平线上(指2/

4、3/

4、4/4拍的各个拍点),位置大概在你肚脐的高度。用手腕打拍点,手腕要低于手掌。向下打拍点时要加力加速,离开拍点时要减力减速。整个过程是一种富于弹性的跳跃动作。击拍的手势练习之一--硬击拍与软击拍

由于音乐进行中的刚柔、速度等变化,指挥的手势也必须有软(连贯)和硬(颗粒)击拍的变化。如在乐谱中有 Staccato 记号时,常常使用清晰、短促有力的硬击拍;而有 Legato的记号时,往往使用有韧性、柔和的软击拍。

我们一是要注意练习自己手腕击拍时的刚柔区别;也不要忘记手势运行过程中与音乐的结合。因此平日要多听一些好的录音,感受指挥对作品刚柔的处理尺度,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听觉;日积月累就会真正地掌握挥拍技术的内涵。

现在我们以十六分音符举例说明这两种拍点击拍时的比例并进行练习。(图示的线路以右手为例,练习时左手对称地做即可)

硬击拍以手腕为轴心,整个手掌不要软、散。象打乒乓球一样,很有爆发力地击拍,拍点锐而不散;刚而不僵;在四个十六分音符中,它的落拍点只占四分之一。

软击拍时,手掌象抚摸柔软的羽毛,击拍时作线条式向下到落点(a)图,占两个十六分音符时间,(b)图是向里击拍的线路。虚线表示反弹。

在练习这种拍点与行线的指挥技术时,我们先要求用手腕的刚(staccato)、柔(legato)动作体会两者的不同。

练习跟挥歌曲:

1.“茉莉花”示范(柔美的二拍子): 2.“国歌”的前奏(刚健有力的二拍): 击拍的手势练习之二--虚拍和实拍

第一节拍子结构图例中“拍点”(b)部分是指起拍(a)部分动作后,手势运行至应发出声音的位置时的动作。由于发声点有时以前面一拍的延续面目出现,所以我们将拍子的运行线条分为表示无实际发声点的虚拍与有实际发声点的实拍两种。(图中用实虚两种线条表示)实拍击拍有实际、具体的拍点与自然的反弹,运行线路较长。

虚拍的击拍无实际的击拍动作,只用用微型手势或无拍点的短线运行提示应保持的时值,特别是演奏长音时,暗示拍子应有的时值;有时在起拍前为了给合唱队员明确的速度暗示,也需要多打一个虚拍作为预示。例如:(先定速度: q = 68, 80两种)

第一小节第一拍(实拍)打下去后,手并不反弹回来,而是用微小的手势虚晃后面的三拍加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而第二拍则作为第三拍的起拍作大手势。

1.唱会“茉莉花”与“送别”两首作品。

2.尝试指挥“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前奏。注意站立的气质;面部表情;自己设定速度,用硬击拍指挥,身体保持直立。

3.用敲击桌面的方式感受 硬(刚)、软(柔)击拍;及虚(短线)、实(长线)运行拍子的不同。力度变化的手势

pp-非常弱。用手指表现。手位最低。p-弱。用手腕表现。手位稍高一点。mp中弱。手腕+小臂,手最高到胸前。Mf中强。手腕+小臂。手最高到肩部。F强。小臂+大臂。手最高在鼻子左右。Ff很强。大臂。手最高在额头位置。收拍

所有的对收拍手势的要求理论上同起拍的概念是一样的。用口令来表示只是将预备 — “起”后面紧接的开始演奏,改为:预备 —(起)— “收”!。手势的预备拍的动作同“起拍” 的程序一样,向上打一个虚拍,“收”的时候向下并加速地打一个小反弹拍子 即可。

收拍给预示的时间是在乐曲的最后一拍上。单拍子基本图示

学习正确按照图示打拍子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基本功。图示中每一拍的路线都有确定的方向,都是先人总结音乐的节律与人类艺术感受关系后的产物。

我们说它是基本功,是因为世界上的音乐作品是无数的,不可能用一两个图示就能完成指挥的工作,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强音乐技术理论的学习,掌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将自己的手势融入音乐表现的激情之中,才能领导演奏集体准确地诠释作品。

二拍子的作品大部分是进行性的或者活泼的舞蹈.它是基于母体内的心脏脉搏,人类共有的基础节奏.象有舒张压和收缩压一样,我们将两拍组每拍的节奏重量划为强、弱两种。口令应是:

一、二。在图示上表现为“上拍”,“下拍”或者“外、里”之分。它同样地也分出硬击拍图示

和软击拍图示

练习1.分别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幅度和刚柔练习二拍图示。练习⒉ 指挥“保卫黄河”(硬击拍)

“ 茉莉花”(软击拍)

变化

1、改变第二拍位置。用于附点切分节奏。方法:第一拍在正常位置,第二拍上提击拍。

示范练习

变化

2、连音。用于歌曲抒情、慢速的位置。方法:手在胸前由内向外画椭圆的八字。拍点在椭圆的底部。变化

3、分拍。多用在结尾速度变慢延长的地方。方法:将一拍的路线演化成两次挥完。

变化

小学合唱团资料 篇2

一、加强合唱的队伍建设

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数稳定、音乐素养较高的合唱团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育基本形式的合唱教学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这就需要重视课堂的合唱教学,将课堂合唱教学与课外合唱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培养合唱的自信心。有了班级合唱的教学基础和庞大的参与人群,再在这些学生当中挑选优秀的学员进入到学校的合唱团。通过合唱队的高标准训练和演出, 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和强烈欲望。 课堂合唱教学与课后合唱训练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全校的合唱氛围,形成了合唱队员合理梯队的有效衔接,为学校合唱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抓合唱的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是小学合唱教学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相对于6-11岁之间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声音稚嫩或即将变声,又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这就造成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合唱音准有旋律音准与和声音准两个方面要素。旋律音准就是学生在单声部演唱中唱准旋律,并做到心中有旋律。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分声部教学,请音准较好的学生做“声部长”,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唱好横向的旋律。和声音准是指合唱中各声部之间纵向的和谐,这正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解决好各声部旋律的音准问题,然后再体验多声部进行时的和谐与美的享受。

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艺术,要做到整体的协调、声部的平衡、音色的统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发展内心的听觉。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声部。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因此,轻声演唱是合唱教学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良好音准。小学合唱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获得合唱的感性体验和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合唱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重视合唱的曲目选择

小学合唱教学要重视合唱曲目的选择,挑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选择合唱曲目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歌曲内容健康向上、节奏较为统一、音域不要太宽。教学中,可以选择齐唱与合唱相结合, 或者某个声部为其他声部做简单伴奏的曲目等等,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音准和节奏。选择合唱曲目还要考虑到合唱活动的主题思想,如庆祝“六一”儿童节、主题文艺汇演等等活动,就要选择歌曲风格与活动内容相一致的歌曲。此外,合唱要选择符合学生音域特点的曲目,尽量减少学生唱歌时的困难,如《渴望春天》、《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铃儿响叮当》、《太阳出来喜洋洋》、 《送别》等等一些乐曲。合唱教学要突出童声特点,体现童趣,尽量选择那些旋律上口、富于表现力的歌曲,这样有利于调动每个学员的表现欲,增强合唱的艺术魅力。

四、培养合唱的协作精神

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团结友善、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合唱排练时,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排练纪律。合唱教学中,每一位合唱队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要集中注意力用心聆听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注意合唱的整体艺术效果。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集体的和谐,不可自我发挥,从而确保发挥出最佳的和声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曾说:“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让每一个合唱队员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结语

小学合唱团训练的策略 篇3

一、气息训练

1. 各种发”咝”的练习是横膈膜的热身操。但是横膈膜的作用与运动方式,胸腹式呼吸,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理性知识对于孩子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歌唱中形成运用的习惯,所以不用讲过多语言,应依靠指挥的手势感性学习。第一种:瞬间吸气到深处,控制三秒,然后均匀细长地发“SI”,要求丝线不发抖,不断节,不变粗细。第二种:快吸大口气,快而粗地把气呼出,使劲呼出时注重腰部的用力扩张,腹部的紧缩。第三种:用模仿拍皮球和乒乓球的感觉,快速有弹性地发“SI”,要求胸和肩不要起伏,而腹部处灵活运动。这三种方式相互交换调整,不仅让学生调整好歌唱状态,还非常有益于培养合唱团的凝聚力,让所有孩子与指挥的意图保持一致。

2.“数口令”法。用广播操中的八拍口令为发声内容,用高位置声音来读,通过改变节奏、速度、音调,练习不同的气息运动。如以四拍读一个数,在用力的延长中既练习共鸣腔体又练习气息下沉,腰部着力支撑。如以雄壮有力,中速稍快的节拍读,就练习爆发力,弹性,顿音等气息运动方式。

3. 天鹅、小兔与大象的表演练习。

2/4 5 5│4 4 │3 3│2 —│1 1│5 1│2 3│2 —∶‖1 — ‖

同一首旋律,学生们可以把它唱成三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形象,靠的什么呢?靠改变速度、力度、音域、音色和情绪,表现出天鹅的高雅优美,小兔的顽皮活泼,大象的笨重厚实。而所有这些改变其实都是不同气息的变换运用。天鹅——气息连贯而不松散,严格控制。小兔——灵活弹跳而小巧。大象——气息较强释放,沉到底部,又大口吸入补充。这个练习方法自然且富有艺术感染力,而这三种性格色彩在合唱作品中也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

二、音色统一的训练

对于中小学合唱团员,既要最充分地发挥儿童音质的优越,又要追求混合音质的共性色彩,尽可能高度地统一音色。两者通过辨证统一的关系,达到最理想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作品风格的需要决定音色。

1. 先从轻声歌唱开始。少年声带发育未成熟,只有0.6——0.8厘米长(成人约1.3厘米),基音比较弱小。而中学生多处在变声期,声带经常水肿,在尚未学会运用共鸣腔体和气息技巧帮助扩展发音能力之前,先控制音量,不充分振动声带,更不可让喉部肌肉拉紧帮忙。如果一开始任其大声发音,非常不利于放松下巴找高位置,音色也杂乱随意。

2. 口腔状态统一的练习法。青少年学习歌唱,普遍弊病是用平常说话的方式,口腔没有充分打开,字不正腔不圆,软腭不能抬起,造成声音白,音色差异大。因此,应该对各种常用韵母的发音口型做规范要求。保持软腭上抬的状态吐字。为了练习这种口腔夸张的状态,可采用的练习:①高声诵读古诗。每首古诗都有重点练习的个别韵母,让声音像歌声一样传向远方,回荡天地间。②要求所有闭口韵母应保持口腔内的空间,用鼻腔往外呼气,帮助声音往眉心上提。 ③在带入歌词的练习中,重点抓一些字练习字头——字腹——字尾,让孩子提高用心吐字的警惕,形成“竖”的习惯。

3. 中高音区音色的统一。这个音区容易真假声脱节,是许多孩子学习的难点。林俊卿教授咽音练习方法中的发气泡,哼咪,张大口伸舌,做舌沟等等一系列练习,可以训练舌骨向后提高,喉头与舌根松弛,咽壁形成管道的状态下,真假声带同时工作,发出混合的声音。这样的高音区声带闭合好,声音有金属感,上下状态统一。但是这套练习动作细微,难度较大,最好在合唱集体训练之外,增设小组课学习。

三、和声音准训练

1. 哼咪,在聆听中自我调节。

12 3 | 3 — | 23 4 | 4 — | 34 5 | 5 — |……

12 3 | 1 — | 23 4 | 2 — | 34 5 | 3 — |……

我要求学生用轻快的哼咪唱135等小节,富有弹性,然后用渐强而持续的气息唱246等小节,这样锻炼了气息运用能力,并将喉头放松,声音充满了气息支撑。最关键的是边唱边听,,一边唱自己的音一边听别人的音,主动调整,与别人构成协和音色,音高准确的三度音程。

2. 感受变化音的练习。

2/4 1 2 | 1#1 2 | 2 3 | 2#2 3 | 3 4 | 4 5 | 4#4 5| 5 6 | 5#5 6 |……

这条练习是帮助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梳理变化音,在板书是应画出键盘图,让学生由看谱唱过度到看键盘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半音概念,有助于今后在作品中演唱有变化音的音程。

小学合唱团资料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7月份合唱团去欧洲参加罗马第二届合唱音乐节和游学活动;8月份合唱团又转战常熟,参加了全国第五届少年儿童合唱比赛。本学期开学有十几位六年级的孩子毕业离开了合唱团,合唱团现在又新招了一批新同学加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声音训练、合唱能力方面的训练、作品的熟悉等等都需要加强和提高。所以,这也是本学期训练的主要方面。

二、训练要求、措施

1.基本功训练

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培养孩子们合唱的音色以及合唱的和谐统一;

2.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通过学习合唱歌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什么声音是不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3.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和原老队员留下来的合唱录音曲,提高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对合唱艺术的兴趣。

三、训练方法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所以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低声区。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2.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3.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节奏训练: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5.咬字与吐字的训练: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四、训练目标:

1、本学期复习巩固上学期演出和比赛的经典作品,重点让新同学能跟上老团员们的学习进度;

2、准备明年的“北京第十二届国际合唱节”和“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的3首比赛作品;

3、随时准备根据上级要求,准备合唱歌曲参加省市区的各种文艺演出及比赛。

五、训练时间:周一、周四下午 4:00——5:30 周一、二、三、五大课间

小学合唱比赛方案 篇5

为活跃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校园和谐发展展示同学们的文艺特长,加强校歌的普及,做到班班有歌声,适时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精神。

一、活动宗旨

通过合唱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气氛和艺术教育环境;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二、活动主题:

唱响校园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各班全体学生。

四、比赛形式:

本次大赛采取团体比赛形式,但表演形式不限,以班级为单位。

五、比赛时间:元旦

六、比赛地点:操场

七、参赛曲目:

每班选合唱曲目二首(要求在百首爱国歌曲中选择一首),自选一首,曲目内容要健康向上,贴近主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八、其它事项:

1、评分总分为100分,最低起评分为80分,计算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综合其他的评委得分为参赛班级的最后得分。

2、比赛歌曲伴奏带由各班自备。

3、两首曲目总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包括上下场时间)。

九、评分原则:

1、歌曲主题内容健康,演唱不超时。

2、人数齐全,全员参与。队员排位整齐有序,进、退场秩序良好。

3、演出服装整齐统一,充分展现当代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演员演唱时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保持良好台风。面部表情自然大方,充分显示当代小学生的朝气和热情。

5、合唱时,声音宏亮协调,音准节奏准确,声情并茂,吐词清晰,主次声部没有走音现象,强弱对比得当,能体现一定合唱艺术性,有感染力。

6、指挥手势准确,节奏准,姿势优美。

十、评分标准:(100分制)

(1)音乐表现及技巧:音准正确、节奏整齐、音色统一、歌曲表现、合唱技巧(具有一定合唱艺术效果)、舞台表演准确、恰当(50分)

(2)指挥节奏正确,动作大方、到位。(10分)

(3)学生精神饱满、富有朝气、纪律良好行动整齐、台风好(20分)(4)演出服装相对整齐,统一(10分)(5)伴奏(10分)十一:评奖办法:

合唱比赛小学作文 篇6

今天午休后就赶紧去教室了,因为等下要表演。

一进教室大家都忙着化妆,戴手饰,非常热闹,还有一些同学妈妈也来了,他们在化妆,梳辫子,戴那个金条银条。大家都化了妆,看上去有点不一样。到了音乐厅,刚开始是一起起立合唱的英语歌The Hokey Poeky,很快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唱完一首歌,就轮到我们班合唱了,好像声音不大,因为麦克风都没起到效果。有些人的声音我都听不到。但是都很认真表演和演唱。很快就完了,我们就被带去唱水上厕所了。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

中小学合唱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中小学合唱教学,声音训练,声部合作,情感合作,指挥手势

合唱艺术因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但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便成了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声音的训练是基础

声音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低而不压、高而不挤、轻而不虚、响而不燥, 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必要的集体训练。合唱队在做发声练习时要对学生的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进行严格训练, 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 并正确地运用到演唱中。

1.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 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中小学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反复提醒学生姿势的要求, 要求做到: (1) 身体自然直立; (2) 双脚稍微分开一前一后, 重心要站稳; (3) 头部端正, 眼睛平视, 双肩打开, 小腹微微收拢; (4) 面部表情要自然, 笑肌要抬起, 并根据演唱作品的情绪随时变换表情。吸气状态, 吸气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 静坐练习。指导学生不要坐满凳子, 两手贴在肋下 (约两三分钟) 。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 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中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 (2) 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候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 学生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会感觉到发酸和累, 这样做让膈肌得到锻炼。这种快速吸气可歌唱时抢气和偷气。 (3) 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 注意力集中, 用鼻腔慢慢地吸入, 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 (膈肌) , 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的练习反复进行, 让学生体会深呼吸。

2.气息的控制。掌握了正确吸气的方法, 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 (1) 在做深呼吸几秒钟后, 气要平稳均匀地吐出, 发出“S”的声音且保持“P”的力度。这种练习既可以锻炼膈肌保持住气息的能力, 又可以练习有支撑有控制的呼吸。 (2) 吹气练习。将一张宽2厘米左右的长形纸条用右手拿到嘴巴的高度, 然后开始吸气吹气, 以一纸条飘起的高度辨别气息的均匀、集中、力度;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吹蜡烛进行练习, 点上一根蜡烛放在嘴前约一米的距离, 吸好气后将蜡烛吹灭, 从烛火的晃动辨别气息的保持程度。 (3) 切断气息的练习。现将气吸入肺部, 呼气时口腔自然闭合, 用“S”的声音裹着气息发出。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地切断。做此练习时气息切断瞬间不要换气。这种练习不但可以锻炼膈肌的控制能力, 还可以训练合唱队学生养成看指挥及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当每位合唱队员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后, 再进行合唱的呼吸训练, 分整体齐呼、声部交错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等, 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好强弱、快慢呼吸的运用, 通过此项训练适应不同力度、不同情感、不同技巧的合唱曲目的表现。

3.发声。青少年歌唱时的发声必须保持高位置的头声, 在训练学生高位置的头声时, 首先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阶段, 声音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 特别是七至十一岁的童声, 是童声的黄金阶段, 这个阶段男女孩子音色相同, 音色甜美清脆且明亮, 自然音域为十度左右。训练时要注意声音的优美动听, 而不是音量。可以用轻声带假声, 再以假声找头声, 逐渐扩大共鸣以突破自然声音的局限。发声练习可以采用下行音阶, 用“U”哼鸣加以练习, 注意音色的要求, 音色稍暗、柔和, 以此项训练解决喉音、大声吼叫、位置低、声音“炸”的问题。

4.咬字吐字。一首歌曲的表达离不开咬字吐字, 要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观众, 就要“字正腔圆”。根据合唱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把握咬字吐字的着力与分寸和语言音色, 将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统一起来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学生要做到: (1) 平时坚持讲普通话, 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这是改变地区方言的有效方法; (2) 对于喜欢“奶声”、“扁嘴”讲话的学生应该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5.节奏训练。节奏是一首歌曲的骨架, 对于作品的完整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主要训练学生对于恒拍节奏、变化节奏的掌握, 弱起节奏的训练, 可以第一拍作为起拍动作, “预备”、“吸气”的指挥应当通过第一拍的图式线条完成, 还有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等都要注意训练。

二、声部合作训练是关键

合唱艺术是合作的和声艺术, 它就像一块布, 每一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成这块布的丝, 只有横向的不行, 只有纵向的也不行, 而是要丝丝缕缕交织在一起这块布才能完整美观。因此, 合唱教学中声部的合作训练极重要。要做好平时的多声部发声练习的声音配合, 可以用科尔文手势代替不同的声部, 直观明了, 让学生易于接受。演唱作品时要让学生通过轻声的演唱互相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 不能只管自己的声部, 在倾听的同时要学会与其他声部组成优美的和声效果。在此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以获得良好的合唱效果。

三、情感表达训练是保证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是升华合唱内涵和魅力的强大催化剂, 加强合唱教学中情感表达的训练是完成一首合唱作品的必备环节。老师在教唱或者排练一首合唱作品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和风格等内容。在全面细致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作品,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作品情感的有机结合;在合唱中声音的统一是手段, 情感的统一才是最终归宿。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世界, 升华到一定的音乐情感境界, 实现合唱与情感的完美、和谐与统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刚、柔、跳、起、伏等手段, 加强学生合唱表现手法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其次, 在教学中要进行充分的情感调动。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引领学生沉醉在音乐的感情氛围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 比如在进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排练时, 要运用富有个性的动作指导和亲身示范, 将感情的起伏、力度强弱的处理融入学生的合唱教学中。与此同时要经常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多方位地启发学生理解歌曲内涵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音乐作品的不同情感特征。最后, 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 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记录微电影的形式放映出来, 配以文字说明, 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氛围中, 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把握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合唱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演唱中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根据学生掌握的声音技巧和表现方法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

四、指挥手势“准确”是要点

平时我们会看到很多合唱指挥只是简单机械地划拍子, 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样, 对“休止符”、“切分音”、“力度变化”、“延长音”等视而不见。这样不仅枯燥、乏味, 而且严重影响合唱的艺术表现效果。弱拍要起得准确, 指挥总是以歌曲进入的前一拍作为起拍, 例如《歌唱祖国》是从弱拍起的歌曲, 应该以第一拍作为起拍动作, “预备”、“吸气”的指挥动作都应当通过第一拍的图式线条完成。为了使弱拍在一个更清楚、更明显的位置, 我们可以将手稍稍地抬高一点。分割拍得准确, 从分割拍上开始的乐句的起拍动作, 是在乐句进入的前半拍完成的。换句话说, 就是必须在分割拍进入前完成“预备”、“吸气”的指挥过程, 这种乐句在进入分割拍所占据的精确速度和时值, 起拍动作要求做到短促些、集中些、有力些, 更要富有弹性。切分节奏要准确, 切分节奏的指挥和分割拍上进入的指挥情况相似, 所不同的是在较短促而迅速的击拍以后要很快将手弹起来, 以保证切分音的时值, 然后往下指挥。图式线条的基本方向保持不变。指挥连贯的歌曲中的切分音时, 还要注意歌曲的演唱风格, 相对柔和些, 弹起的反射角扩大一些。乐句间换气要准确, 指挥必须恰当地指出乐句与乐句之间换气的地方, 结合表达歌曲感情的需要启发和统一队员之间的吸气。只有这样, 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词曲内容, 做到段落分明, 如果放任队员自由换气, 整个演唱就会变得支离破碎, 影响歌曲的表达。启发换气的动作一般是录取“稍微加快反射速度”的办法完成启发和统一换气的任务, 当然指挥必须与合唱队员同时换气。咬字吐字的准确, 根据合唱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 把握咬字吐字的着力分寸和语言音色, 将咬字吐字与歌曲发声统一起来, 是合唱指挥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 演唱抒情的音乐, 咬字吐字宜清晰、柔和;演唱活泼的音乐, 咬字吐字要轻盈、灵巧;演唱激昂的音乐, 咬字吐字要与传达神情自然融合, 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要求创造性地摸索实践。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0-01一、小学生合唱教学简介

合唱不同于普通歌唱,它是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强的集体歌唱方式,一种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集体性和科学性。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情感的满足和美的享受与震撼。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目前,合唱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着较大份额,合唱因其风格多样、题材广泛的独特的艺术性被广泛纳入小学音乐教材中,深受天真浪漫的小学生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管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通过合唱艺术的普及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由于诸多原因,存在诸如:学校重视度不高,教师综合素质低,学生的合唱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单一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使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科学有效的开展合唱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校重视度不高

由于很多中小学学校仅仅把合唱当作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将其放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战略中去,为此,普遍存在忽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师资力量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小学。小学的管理层和老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普遍会比中高级或者高等学府的领导低,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足,音乐认知也不足,为此,耽误了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

(二)教师的音乐素养不足

目前,由于薪资待遇和发展待遇等原因影响,很多小学老师的教师都是大专和本科的应届毕业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就不全面,音乐认知稍显不足,再加上自我要求低,使得其在畏难排斥心理作用下,对二声部合唱教学缺少有效方法的情况下,还疲于进行正确方法和正确音准演唱技巧的指导,常常选择将其转换成一声部齐唱或者干脆跳过不教,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小学生感受合唱的美,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学生的合唱基础薄弱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好动、注意力时间短、事物理解能力和接受力都比较弱的一个群体,其本身的合唱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长期接触初级的合唱音乐教学,使得其合唱基础十分薄弱,很难满足合唱对其所提出的艺术性、集体性和科学性要求,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究的对策探讨

经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教育局对小学生合唱音乐教学的重视,以及小学音乐合唱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必须进行教学措施的改革。

(一)提高管理层和教师的重视度

針对目前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合唱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校方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对管理层和教师进行沟通与指导,让其明白合唱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合唱音乐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中去,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另外,还要加大对合唱音乐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等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提高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保障。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

作为知识传递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桥梁和枢纽的重要作用,为此,其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结果。为此,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音乐培训与指导,提高其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其教学能力,从而对合唱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小学合唱音乐教学对象是一群性格各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团队意识不等的小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却又必须实现与合唱群体的磨合与共同发展,为此,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特性的借助与问题防范,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让每一位学生都对合唱音乐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其中去。

参考文献:

[1]陈丽.童声合唱入门“小绝招”——浅探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法[J].课堂内外,2013(4):58.

合唱比赛小学作文 篇9

星期四,我们的比赛开始了。我们换上红色的衣裙,化上口红、粉底、眼影,来到了阶梯教室。第一个上场的是十一班,接下来就是我们了。我们的两首曲目分别是《卢沟谣》和《春晓》。由我来领诵前两句,上台了,我们摆好动作,前奏响了起来。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度秦汉 我用洪亮的声音念道。心想:唉,发挥的不好,声音哑了点。然后,女生唱: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 接着全班一起唱: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照,大,川! 这些就是诵读部分。

唱的时候,前面九个人边唱边跳,一定很累,我们后面一定要更卖力,更团结,这样就能成功了!

合唱比赛小学作文 篇10

在星期四上午我校举行了合唱比赛,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同学们都很高兴,也很紧张。

在既高兴又紧张的场合中,合唱比赛拉开了帷幕,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歌词不是很熟,但是他们纯真的笑脸,甜美的嗓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这些大哥哥、在姐姐们。三、四、五年级同学唱时,天上的仙人似乎被感染了,指挥雨神用小雨沙沙的给们们伴揍。一会儿,轮到我们了,我的怀里就像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一样心里呯呯地直跳,我们上台了,望着评委,望着指挥老师,望着同学,我的腿直晃动,可琴声一响,我不知是怎么回事一下子在瞬间就进入了状态。

我们获得了二等奖,本想再赛一次,可这是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了。唉!珍惜每一次机会吧!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篇11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合唱队的训练 篇12

一、合唱队员需音准好、音色美

1. 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 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 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 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

2. 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 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指导学生歌唱, 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如“u”能使声音集中, 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 由于口形收拢, 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3. 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 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可先做连音练习, 再做跳音练习,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 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 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当然, 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在音量这个问题上, 绝对不是音量大就好、音量小就不好, 而是看一个合唱队是否真能够按歌曲表现的需要与指挥的意图将演唱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表现得完美。

二、在童声音域扩展方面, 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1. 童声是发音稳定的时期, 男女的音色相同, 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经“轻声带假声”, 以“假声找头生”, 扩大共鸣腔, 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寻找共鸣位置, 逐步扩大到两个八度, 为变声期解决方法上的困难, 也能为他们成年后修声乐感到方便或具有基础。

2. 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 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 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当然, 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 而是养成自然歌唱的习惯, 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 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 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对保护儿童的嗓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切不可忽视。

3. 轻声歌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稳定的喉头状态, 绝不是那种消极的漏气声音。它的好处在于: 能使学生安静下来, 头脑冷静, 精力集中, 随时能听到教师的提示, 并按要求和提示去做; 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 放松喉肌, 正确打开喉咙, 减少声带负荷, 避免损伤嗓音; 便于找到明亮、轻柔的头声, 有助于伸展音域, 轻轻地唱出高音; 只有轻声练习, 才能体会“假声”的感觉, 放开喉咙大唱大叫, 是永远也找不到“假声”的; 在合唱中, 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使各声部同时又能听到其它声部的进行, 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 使各声部在音量、音色、音准等方面协调、平衡。

4. 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当儿童独自一人边走边唱时, 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 高水平是p与mp这个范围内进行。

5.“u”或哼鸣找柔和、丰富的头声。儿童歌唱时的发声, 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 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也是指导教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所谓头声歌唱, 就是以头腔共鸣为主的歌唱发声发法。人体的共鸣腔有口咽喉腔、鼻腔、头腔、胸腔, 各共鸣腔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但由于声区的不同, 共鸣腔的调配比例高水平有不同。而头腔共鸣则对伸展音域, 美化音色, 使声音明亮, 轻柔, 和谐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声音不论高低、强弱都具有穿透力。

6. 先说后唱, 用“念”带“唱”, 找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让学生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 再用“打呵欠”的感觉唱歌; 也可以用向远方人召唤的方法。“说”对再“唱”, 且要保持“说”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用“念”带“唱”实际上是用“假声”带“真声”, 达到一假声为主, 真声、假声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我们不需要向儿童阐述什么是“假声”, 以及“假声”发声的生理状态, 只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像京剧中的韵白那样“念”, 唱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便可。坚定不移地要求儿童做到“轻、柔、暗、直”的歌唱, 既能保护儿童的声带不受伤, 嗓音不损坏, 又能达到用假声获得头声歌唱的发音方法。

三、学习合唱作品,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先从欣赏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入手, 运用听赏的训练方法。听赏训练包括“听”和“赏”两方面的内容。“听”就是在排练时, 把队员的演唱声音用录像机录下来, 然后放给队员听, 这样做的好处, 就是让队员从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的角度, 去听自己演唱的声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当队员自己在演唱时, 有些毛病是不易察觉的, 而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 就能很快找出毛病, “对症下药, 及时诊治”。并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感觉。“赏”就是欣赏, 但这里说的欣赏, 是有针对性的, 在排练合唱作品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情绪基调, 我找来一些和所排作品艺术风格相类似的合唱作品和器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并指导他们在欣赏的同时, 注意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具体处理手法, 运用到排练中去, 这不仅能提高排练的质量, 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队员的艺术修养。

2. 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 个别重点字、词、句要抽出来反复咏诵, 纠正咬字、吐字、发声中出现的错误, 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止。

3. 合唱歌曲的分析要言简意明, 准确精当。合唱歌曲声部虽多, 但各声部都是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的, 它们既丰富了旋律, 又加强了气氛。训练合唱时重点放在副声部上, 要求声部均衡, 音量平衡, 换气统一, 强调合唱队员务必熟悉合唱歌曲的每一声部, 即唱此声部的学生又要学会唱彼声部, 并使各声部自然靠拢, 配合默契, 做到速度一致, 力度一致, 强弱一致, 感情一致。这样, 听起来就声部和谐, 歌声优美, 感人至深。

4. 将合唱部分的重点、难点乐句提出来, 抄写在谱板上, 作为课前练声曲进行重点练唱。学生集中精力攻其一点, 合唱难关就较容易突破了。

5. 先不要急于学唱合唱部分的歌词, 教师可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节奏特点, 分别结合合唱声部旋律选配上“啊”“哩”“咪”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衬词进行练唱。由于衬词单一, 咬字、吐字方便, 即使是较复杂的旋律, 学生练唱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

6. 分组重点练唱副声部, 担任高声部的同学跟着低声部默唱 ( 心唱) 自己的声部。各声部用mf或p音量互相轮换练唱, 启发学生认真体会合唱效果, 感受合唱的无穷乐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 合唱中音色力度的统一, 和声感觉的培养, 咬字吐字的训练, 均非一日之功, 而要使学生将合唱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 生动感人, 教师的教学用语, 训练方法, 指挥动作, 伴奏水平也显得极为重要。让学生认真听赏, 仔细思考, 自查自纠演唱中出现的错误。

摘要:小学合唱教学一直是课外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随着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 合唱的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老师所重视。要使学生将合唱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 生动感人, 教师的教学用语, 训练方法, 指挥动作, 伴奏水平也显得极为重要。

上一篇:《仿写》教案下一篇:妇产科试题库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