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人员思想汇报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教人员思想汇报(精选6篇)

劳教人员思想汇报 篇1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对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条件下,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沿用过去单纯说教或讲大道理等方式,来达到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的目的,显然已

经力不从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层大队干警经常反映‚一些劳教人员很难管;有的劳教人员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这些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迎接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为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脑入心,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理解、关心劳教人员的理念,在尊重、理解、关心上实实在在的做文章。

尊重,就是要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劳教人员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崇高,更谈不上重大。但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却是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他们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人身安全、个人合法财产受保护和不受侵犯等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保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就要把劳教人员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劳动教养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劳教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基点。现实中,劳教人员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只有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劳教人员才不会丧失自尊心,也就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我们在做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受教育的对象是劳教人员,但也是人的理念,要坚持按照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允许劳教人员述说怨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劳教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情感上拉近同劳教人员的距离。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还必须关注劳教人员的需要,要把耐心的思想教育同为劳教人员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我所在“爱心帮教”、“结对帮教”和帮扶解困等活动中,不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了大量的婚姻纠纷、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还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说教和硬性灌输。让劳教人员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教育挽救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可有可无的“傻子”听众,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极大的调动了劳教人员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解,就是要理解每个劳教人员的具体环境、个性和心理。即:要多从每一个劳教人员身上找出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劳教人员的角度多想想。比如,少数劳教人员身体素质特别差,经常生病,生产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思考,能否以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工作,犹如心理治疗中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重视其人格尊严,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作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教育者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促成他们的成长;教育者不是单纯以理论去影响甚至强加于他,而是提供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促进教育对象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在解决劳教人员的思想问题时,从理解劳教人员的感情出发,顺着劳教人员的思路谈下去,加上教育者适当的分析见解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极有可能达到最终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劳教人员思想汇报 篇2

抗逆力的研究是近年来从一个创新视角对问题未成年人展开的研究。抗逆力,又称恢复力、顺应力、耐受力,是使人从生活压力、创伤、风险、危机中得以摆脱的能力,它可以使人们从负面的生活经验中得以恢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1)

抗逆力是从积极的视角挖掘个体的内在潜力,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在种种社会逆境的冲击下,有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是抗逆力理论始终相信,对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抗逆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孩子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抗逆力由内在和外在的保护因素组成。内在的保护因素包括正面的个人形象、效能感、乐观的性格、幽默感、利他信念、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等。外在的保护因素则包括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社区维持良好的关系的归属感,以上两种因素皆能帮助未成年人对抗及面对社会逆境。(2)

在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的培育中,首先应关注的是未成年人效能感的建立,如未成年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的订立,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等。

其次归属感的建立也尤为重要,抗逆力的提升,有赖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支持系统——家庭、朋友、教师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是因为与社会支持系统失去联系才导致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在大量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个案中发现,很多未成年人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和家庭、老师、同学及社区的关系疏离之后加入了违法犯罪团伙。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团伙中,他们有了成功感、归属感。因此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抗逆力的恢复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建立他们的归属感,归属感可以让他们知道身边仍有关怀自己的人,就算一个人掉入困境的谷底,也不会走上再次违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是乐观态度的重建。悲观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中,对家庭、社区、国家的归属感下降,最终失去更高的人生目标。重建乐观态度是培育抗逆力的重要一环,拥有乐观情绪的人,将不再认为逆境中没有出路,不再认为自己的明天完全是“命中注定”,会将逆境看成是暂时的、个别的和外在的,能够乐观和正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乐观情绪的建立可以使未成年人不知不觉地提升了抗逆的能力。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力争做到:

1 发挥未成年劳教人员主体作用,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

传统的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之所以受到批评,主要是因为它忽视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说教式状态,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效果。而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则使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关注,不再让受教育者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而更加重视受教育者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张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这对未成年劳教人员由被动地接受管理和矫治转变为主动维护所管安全的积极力量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的使用。使学习者在自己的实践、思考、总结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学习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能增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是重要的抗逆力因素之一,对提高面对逆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其次,倡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培养其集体意识。在课堂中要时刻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思想道德课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精神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道德实践,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道德命题的选择等问题。

首先,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认知。思想道德认知过程是对思想道德知识和思想道德规范的认识与习得过程。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教育者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的,它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历史的标准、现实的方式、真善美的尺度,去洞察历史和把握现实,从而获得面向逆境的自我改变力量。

其次,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体验。思想道德教育决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人生体验,只能在生活过程中展开,并通过生活过程的体验来进行。体验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将规范化的思想道德知识“显性化”,从而产生现实的思想道德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过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体验。

再次,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外化。思想道德教育只实现学生的内化是不够的,还必将这些道德规范外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这样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比如,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践行学习道德行为,使学生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作风,在人际交往中引导学生在学会交往、沟通、合作、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生活享乐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过一种健康的生活、舒适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3 注重挫折教育,使未成年劳教人员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首先,课堂教学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渗透的直接途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抗逆力教育的因素和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把挫折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并努力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从不利情境中去找寻有利因素。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尝试了挫折教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挫折教育,以激发未成年劳教人员的抵抗挫折的热情。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未成年人能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把对抗挫折的热情内化为自己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同时,学生最好的榜样是身边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正面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热情。

再次,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和实践活动进行挫折教育,以提高未成年人的对抗挫折的水平。未成年人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发生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促发联想,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道理上,而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特别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如自然环境挫折、社会环境挫折以及个人所遭遇的挫折等,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以达到在挫折中培养未成年劳教人员乐观态度的目的。

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的变化,由于青春期是从依赖性的童年期发育到独立自主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他们既要适应生理变化带来的问题,又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更容易适应不良,产生各种行为问题。笔者所在的未成年劳教所中的劳教人员也不例外地经历了这些。

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抗逆力的概念,提高未成年劳教人员对抗逆境和挫折的能力,是对在这一特殊的群体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新的探索和尝试,这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如何从抗逆力的视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抗逆力,这一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希望能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式,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努力,这些生命中已承受太多负担的未成年人,能够重新站在阳光下,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们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召路.挫折情境中青少年抗逆力的培育.青年探索,2007.6.

[2]席小华,王韶坡.犯罪少年抗逆力的恢复.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3]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成都: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8.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国《.到2000年以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实施十周年—特别调查(1999——2004).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

[5]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思想理论教育,2008.1.

[6]权海军.初中“问题学生”成因个案研究.济南: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8.

[7]范燕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热点——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刑者的情况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8]孟庆男,杨立冬.兰州市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诸因素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7.

[9]李婧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长春: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8.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成稿 篇3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劳教人员开展的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

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与管理采用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确保劳教所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劳教场所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劳教场所应从心理健康、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以提高对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

(目的):

劳教人民警察或者是工作者,为劳教人员做心理调适,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定心理咨询方法或者劳教人民警察个人人格影响,帮助劳教学员,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使之养成健全的人格,达到自我完善和内在充实,从而摆脱原有的犯罪心理,并且树立长久的健康心理。

众所周知,警察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是预防和打击犯罪,其中“预防”的意义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从事的就是“预防犯罪任务”,那在劳教场所,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和工作者在为队员做心理调适,就承担着这个“预防”犯罪、挽救社会危害的重要工作。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就是这个任务。

跟大家说说我个人对劳教场所或机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

前文说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承担着预防犯罪和挽救劳教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

而就目前来看,预防犯罪和挽救犯罪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也就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叫“犯罪场控制”,所谓犯罪场控制,是指对犯罪的现实场和心理场给予外在压力,直接消除犯罪目标、减少犯罪机遇、加大犯罪风险和代价等,促使犯罪人产生畏惧心理的措施或过程。这么说,大家不太清楚,举个例子。全国各大城市为了加大治安防控采取了武警巡街制度,武警佩戴冲锋前、各种防爆器械、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巡街,这样对犯罪分子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使有犯罪想法的人,某一瞬间心里就打消了犯罪的念头。

这个叫“犯罪场控制”,第二个方法叫“个体内在控制”。

个体内在控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这种根本无助甚至有害的行为,启发当事人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说直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就是,帮助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自我控制、自我管束能力的劳教学员,建立、完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对自我、对社会、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沿着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走。

在预防犯罪犯罪方面,我只想到了这两个方法,就目前来看,也就是这两种方法。

那就有问题了,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但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个是犯罪场控制,武警拿着警器械街巡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警力渗透不到的地方很可能成为犯罪的死角;一个是个体内在控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或者来访者与受访者,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下,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聆听、倾诉,达到心灵上的共同成长!

相比,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显得更温暖、更人性,“个体内在控制”,主张从人的内心角度去改变人格结构;,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这一观点也更贴切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虽然给劳教劳教人员员做心理、教育工作,初期可能很艰辛,但换来的可是长治久安。毕竟,社会的“长治久安”才是我们警察工作的终极目标,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动的事后惩罚和看守。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更形象的体会到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能体会到我们所从事的心理矫治工作有多重要,这也是我们组织劳教人员进行心理调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的。

接下来 再跟大家继续探讨---------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具体意义

(大家可以简单记一下)

1.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所以,针对心理问题,当然要引进心理知识和手段,这才是对症下药。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劳教所劳教人员,尤其是吸毒劳教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劳教所中的吸毒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给大家举个例子:有的劳教队员自残自虐,随便吞噬东西,这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疾病。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

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劳教人员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

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心理调适是实现工作科学化、劳教办特色的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

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劳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人民警察知识更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来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也是对劳教人民警察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必将极大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就是说,我们多学一下、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个人的良好心态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呢,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儿童心理学”,我个人在读大学阶段是很喜欢这个学科,对于比较年轻的同志来说,多了解一下这个学科,会在儿童教育方面给自己很大启迪,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多了解点心理学知识,能和孩子一起平和的、愉快的度过那你几年比较敏感的时期,对双方都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孩子成人后的发展。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同志来说,心理学还有一个分支,叫“老年心理学”,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在逐步的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在晚年更加的缺少社会关爱,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所承受的心理状况是我们常人无法承受的,如果在座的各位能了解点心理学,我相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有帮助的。

讲到这,顺便给在座的扩充一下心理学知识,其实心理学不仅仅是普通人所说的那样,看透别人心思、猜别人想法、攻心术等等,他的研究领域有很多,跟个个学科都有联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个个方面。比如说跟数学有关系的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跟生理学、医学有关系的临床心理学、解剖生理学,跟教育有关系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跟经济有关系的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跟运动员、体育有关系的运动心理学,此外还有时间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等等等。而且,这些研究领域都是大有人在的,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比如,通过音乐来治疗自闭症、孤独症患者,就是音乐心理学的工作范畴;还有我们国家的飞行员、航天员选拔工作中的心理测试环节,都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前面我们讲了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讲讲对策。

加强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

大家可以记一下

(一)心理调适组织机构的完善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同理,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要想扎扎实实开展起来,实实在在收到成效,专门机构的成立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从机构的设立、工作人员的配备、软硬件的建设、经费的保障、场所设施的供给以及心理调适的工作原则、方式、要求、程序、量表测试、诊断矫治、效果评定等,从这些方面对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作出具体性要求和专业上的指导性意见,就可以促进我们开展这项工作。设立“劳教人员心理调适指导中心”“劳

教人员心理调适科”、“劳教人员心理咨询室”、《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规范》 等等。其实这些软硬件设立倒是不难,关键是如何脚踏实地的运用起来、不让他形同虚设,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地工作。

(二)心理矫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的专业性、复杂性、规范性、科学性决定了它对从业者的高要求,从业者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矫治效果的优劣。从专业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劳教单位的心理矫治工作实现持证上岗是高效开展矫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专职心理矫治民警队伍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问题上,前几年的武汉市劳教所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是“走出去”,将全所接受能力比较好强、年龄相对年轻的干警送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学习,系统的学习心理矫治业务,并且特别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亲自授课。二是“引进来”,向社会上公开招聘符合劳教心理矫治工作要求的优秀人才,充实场所心理咨询员队伍。从而多管齐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

(三)心理调适实施的规范化

心理调适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作,从收集求助者背景资料到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选用,从咨询员的态度、表情、肢体语言到恰当处理咨询双方的特殊人际关系,从确立矫治目标及方案到具体矫治程序的操作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心理调适特定的程序以及专业化的细节要求。

因此,整个调适过程中工作的程序、采用的技巧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劳教民警要注意准确把握自己在咨询和矫治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

实践中,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具体表现有:一是越俎代庖,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简单地说心理矫治的着眼点、落脚点不是仅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一两个眼前的现实性问题,而应致力于通过促进求助者观念的转变、人格成熟的形成,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的问题,乃至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而不仅限于就事论事。二是在矫治过程中不少咨询员认为咨询和矫治中应该给求助者传授一些自认为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在操作中往往苦口婆心地对求助者予以教导和指点,传授自己认为正确而且坚持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信念及价值观。但心理咨询和矫治的基础是尊重,相互尊重,尊重双方的原有立场,在尊重的基础上,帮助他去完善他的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想法,让来访者主动成长起来,让他们有能力去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的各种责任。

(四)心理调适运作模式的立体化

模式的立体化首先是指上层重视。上层领导机构比如说省级领导部门,重视起这项工作,“上行下效”,下面各个机构才能相应开展心理调适工作,达到上下

协调、左右联通的良好工作局面。

模式的立体化其次是指人才的交流。就是劳教所与高校的合作关系。在这里还以武汉劳教所为例:武汉市有很多心理学院校,华中师范、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这些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武汉劳教所就抓住这个优势,与这些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免费为其高校学生、老师提供心理调适实习研究场地,同时,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为我服务,建立起一种横向内外合作的工作模式,专家来所督导,针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劳教人员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比如说自残的劳教队员,这种队员是很难管理的,单靠普通干警,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这这种合作机制,不仅保证了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开阔了本单位劳教民警的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自信心和认可度。

结论

劳教制度向违法行为矫治制度转变的关键在于处罚方式从强制劳动向人格矫治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心理调适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突破口。鉴于当前劳教场所心理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本人建议应首先对劳教人员进行以心理特质为标准的科学分类,然后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团体心理调适为主体,结合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劳教人员进行由浅入深、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同时,在矫治过程中,要从心理学角度对整个教育矫治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育矫治的效率和质量,改变劳教人员不良的人格结构,消除其心理障碍,解决违法犯罪根源,预防重新犯罪,达到违法行为调适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全部内容,有不周之处,欢迎在坐的各位课下继续与我共同探讨。

谢谢大家!

劳教人员思想汇报 篇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国务院转发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是那些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但不需要给予刑罚处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又失之过轻的违法犯罪分子。劳动教养并不是刑事处罚,故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离婚问题,应与处理一般公民的离婚问题相同。不同的是,劳教人员应先向所在的劳动教养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所处执行”,再履行离婚登记手续。

延伸阅读:

劳教所国庆安全保卫工作汇报 篇5

省司法厅办公室:

在省厅、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所党委的周密部署下、在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所以上级的要求为指针,强化责任机制和运作机制,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国庆、中秋期间的场所安全保卫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及

时传达,认真部署

省厅、局《关于做好劳教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国庆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国庆中秋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下发后,9月21日、28日,我所先后两次召开了各科队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和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国庆、中秋期间场所各项安全保卫工作。10月3日下午,我所在收到省厅紧急传真后,又一次召开了各科队主管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认真学习了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厅长、***副厅长对“10.3”事件的重要批示,通报了**劳教所发生的劳教人员重大脱逃事故。会上,所党委书记、所长***强调指出,要从**劳教所“10.3”事件中吸取教训,高度警觉,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维护场所稳定放在首位,确保场所安全稳定。并提出了四点贯彻意见:一是要增强“一把手”责任意识和干警的安全首位意识。重点抓好各中队干警的值、带班职责及各项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重点劳教人员的管理,再组织一次由管理、生卫、政工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大检查。二是落实夜间干警巡查制度。值班所领导及科长要亲自做好夜间巡查。同时再从机关抽调5名干警组织“加强班”,加强夜间警力。三是抓好夜间岗哨人员的管理,严格挑选、审查,对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必须坚决撤换。四是落实好包夹布控措施。

二、迅速行动,狠抓落实

9月30日,我所各科队按照所长办公会议的部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检查。检查共分为管理、生产、生卫、行政四大块进行,本着“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围绕中心、确保稳定”的思想,按照责任区划的要求,坚持“三不放过”原则,wenmi.net切实把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一)管理工作,管理科在认真做好对场所公共安全设施(如:周边围墙、禁闭室、会见室、同居室等)的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还深入到各中队进行具体指导,协助安检。同时各挂勾科室也积极配合各中队进行劳教人员安全大检查,共清理出小剪刀、细绳、电线、玻璃瓶等违禁品,排除了事故隐患。此外,9月23日,我所还悬挂“百日”警示倒计时牌,激励、警示干警,力争再创“四无”安全所。

(二)生产工作,在***副所长的直接指挥下,生产科组织各中队分管副队长对全所各生产车间、重点环节(生产工具、危险物品、易燃易爆品、生产用电)及重点要害部位(所配电房、锅炉房、外租户、承包户)进行全面安全大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进行了跟踪落实。

(三)生活卫生工作,生卫科召开了劳教人员伙委会及食堂管理员会议,共同研究节日伙食,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同时对劳教食堂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重点包括货物采购、食品储存、库房卫生等,保证劳教人员吃得饱、吃得热、吃得卫生;此外还加强了对劳教人员生活服务站、劳教小食部的管理,严把进货质量关。并进一步完善了对卫生所的管理,要求医务人员节日期间必须在岗在位,认真履行职责,随时处置意外突发事故。

(四)行政办公工作,节前,办公室对所辖业务范围内的机要保密、车辆管理、枪支弹药、干警宿舍区进行了检查,对有可能影响场所安全的不安全因素一一清理,逐项落实。特别是对个别干警在宿舍区乱堆乱放木材及安全防盗问题进行了督促。并及时向省局上报了我所节日期间的干警值班安排表。

与此同时,教育科也部署了国庆、中秋期间的劳教人员文体活动。并对开展球类、棋类比赛及播放vcd影片的人员组织、时间、场地等进行了安排,确保了节日期间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管理,确保稳定

节日期间特别是“10.3”事件后,我所对节日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和完善,采取了“坚持四项检查、强化五项管理”的措施,以强化责任机制为着力点,以督查促工作,确保了场所安全稳定。

1.坚持“四查”。一查中队干警值、带班履职情况,是否做到按时到位、按时交接班、交情况。二查门卫履职情况,是否做到记录清楚,严格规定。三查安全设施,重点检查了各中队劳教人员宿舍、后阳台、安全通道、禁闭室等。四查外岗、劳教食堂人员在位情况。此外,为加强夜间警力,我所还从机关干警中每天再抽调两名同志组成“加强班”,参加夜间(22.00—8.00)劳教大院巡逻。据统计,节日期间,我所共安排了141人次的值班,组织督查2次,抽调机关干警

10人次参加夜间巡逻,确保了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五项管理。一是强化重点危险人员的管理。全所对排查出的?名重危人员,在节日期间都实行了重点控制,责任直接到干警,把他们的行动直接纳入干警视线,做到了有情况及时处置。二是强化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充分利用电视监控设备,加强对禁闭室及场所四周的管理,具体由二道门值

班人员负责,做好记录,并向当日值班所领导汇报,保证重点部位的安全。三是强化对问题的处置,严格请示汇报制度。10月6日,我所六中队发生了一起劳教人员斗殴事件,值班干警及时处置,在认真做好帮教的同时,及时向所领导作了汇报,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四是强化现场管理。无论是组织升旗,还是开展文体活动,教育科及中队干警均坚守岗位,现场组织、指挥。整个节日期间,我所共组织劳教人员乒乓球、篮球、军棋、象棋等文体活动?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劳教人员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改造氛围。五是强化生活保障。我所在节日期间共拿出?元资金,为劳教人员安排了?天改膳伙食,做到天天不重样,餐餐新花样,同时还配发中秋月饼,使全体劳教人员过上一个欢乐、详和的国庆和中秋佳节。

在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所顺利地完成了国庆、中秋期间的场所安全保卫工作,为建国56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劳教人员思想汇报 篇6

关键词:餐饮企业,思想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 我国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 然而由于市场发展空间有限, 再加上同行业的激烈竞争, 众多企业很难健康成长。因此,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 如何寻找发展出路,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也就变成了主宰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

一、餐饮企业员工思想存在的问题

1、缺乏自信

餐饮企业员工因为受教育程度较浅, 再加上社会就业的压力, 很多人不相信凭着薄弱的教育基础有机会创业。他们不敢去梦想, 最后是因此而失去了时机。

2、自卑感强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餐饮企业员工与顾客接触时会产生心理隔阂。这种心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

3、缺乏纪律观念

餐饮企业员工由于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 平时很少严格要求自己, 到餐饮企业却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管制, 自然是适应不过来。

4、缺乏逻辑辩证思维

由于缺乏条理化的思维锻炼, 餐饮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效率低, 浪费多等现象。

5、缺乏系统思考方法

因为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有它深层次的背景原因, 如果只单纯地从表面上去考虑, 不但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可能会出现挖东墙补西墙的笑话。比如, 有的员工不经意地在顾客面前用手拔除菜品上的毛;拿公用抹布去擦拭油腻的托盘等。这些行为都是缺乏系统思考锻炼的表现。

6、缺乏服务意识

饮水要思源, 顾客才是真正的“老板”。很多人并未理解顾客的内在真实含义, 餐饮企业员工由于缺乏服务意识, 所以对待顾客只是一种职业上的敷衍和应付, 更谈不上什么“服务”。

7、缺乏团队精神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人们的观念偏向现实化, 很少人愿意无偿地接受附加的劳动和服务。处在以上所列举的思想氛围中, 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其实, 这并不是工作本身难度大, 而是人际关系和心灵的问题。

二、解决餐饮企业员工思想问题的对策

1、建立人本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

人本管理是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 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 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 以企业共同理想为指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企业要想拥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必须提供给员工一条长而富有挑战性的晋升阶梯。这样, 工作才不会盲目而有所定位;工作本身也会增加许多价值和意义。在奖惩制度上要相应地体现人本管理思想, 赏罚分明。值得一提的是, 在运作当中, 可能会遇到一种“人情员工”, 这种人依赖着特别关系占据着要职, 却没有实际工作能力, 又喜欢摆弄官僚架子。如果没有制度去约束这种思想和行为, 就会出现“蚕食现象”, 再完美的企业也会因此而瘫痪。在人本管理当中应当把员工看作人才,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这一点尤为重要。

2、设计系统培训餐饮企业员工方案

(1) 培训内容设计

对餐饮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关系到思想基因改造的成功与否, 所以至关重要。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 可以把培训内容设计如下:

(1) 企业文化和制度

(2) 企业的发展远景和价值

(3) 基础知识包括: (1) 企业安全生产与卫生知识 (2) 服务礼仪 (3) 现场改善 (4) 如何推行“5S” (5) 工作流程知识 (6) 顾客满意 (CS) 发展战略等

(4) 正确的人生观

(5) 五项修炼, 包括: (1) 自我超越 (2) 改造心智模式 (3) 建立共同愿景 (4) 团体学习 (5) 系统思考

五项修炼是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中为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设计的修炼程序和方法, 通过五项修炼可以达到认清思维背后更深层次问题的目的。

(2) 训练活动的安排

进行训练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化意识, 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可包括:

(1) 组织每日例会

例会内容一般包括: (1) 整队; (2) 检查仪容仪表; (3) 进行企业文化意识训练; (4) 总结前天工作; (5) 部署工作任务等。

(2) 模拟管理人员训练

让基层员工模拟管理人员学习安排管理工作, 如主持例会, 现场督导等。模拟训练的好处是让基层员工有机会接触管理层, 学会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时也是为了晋升能胜任打好基础。

(3) 每周开设一次培训课。

课题的内容就是系统培训方案。讲课的方式是学与练相结合, 多提供给员工在众人面前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学和练的过程中, 慢慢地提高胆量, 学会思考和表达, 培养更高一级的能力。

(4) 岗位调换

一个岗位呆久了, 思想很容易模式化, 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进行岗位调换, 员工就有机会体验新岗位的工作方式, 从而增加工作新鲜度, 保持工作效率。

(5) 组织户外集体活动

单位毕竟是工作场所, 与外界相隔离, 主管应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户外集体活动, 这样即可与外界保持信息相流通, 又可达到调节心情、增进团结的目的。

3、组建特别会议模式

传统的会议模式, 与其说是一种形式, 还不如明白地说浪费时间。有效的会议, 即可解决众多问题, 又可提升参会人员的思想境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与会者普遍存在习惯性的防卫心理。这种心态导致与会者不愿意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不愿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模式是否正确。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 既无法锻炼个人, 也无益于企业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中的“深度汇谈”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召开会议, 要把与会者的真实思想摊开摆在众人面前, 以备接受询问和观察;要针对确定的议题相互探询和反思;要分组讨论, 每组人员控制在4-5人, 讨论要激烈, 允许有建设性的冲突;要有一个辅导者主持会议, 把握会议的讨论方向, 控制会议的局面。会议议题的方向可定为:对公司文化和制度的看法;对公司存在问题的看法;对未来的构想;如何开拓创新;对上下属的看法;如何有效地激励下属等。会议确定方案后, 还要去落实和追踪。否则, 再好的会议模式, 也只是空谈。恰当地运用会议的功能, 发挥特别会议架构的作用,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建立人才升级淘汰制度

有的新进人员不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制度, 而有的老员工又可能会形成顽固势力, 为避免这些员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 我们必须建立人才升级淘汰制度, 人为地制造“鲶鱼效应”, 使整体员工始终保持活力, 积极地面对营运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地淘汰不合格的人员和挖掘新人才。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员工, 也可以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增加企业的知识资本。

5、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 如果不了解基层情况, 那是瞎指挥;作为基层员工, 如果没有机会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那表明所在的企业已经处在垂危当中。在一般企业, 基层的重要信息经常未被重视, 或受压制, 以至高层领导制定的一些方案不切合实际, 无法产生效用。所以, 要想让全体员工上下打成一片, 形成1+1>2的管理绩效, 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企业塑造成家。2.把企业培养成为教育场所。3.以“顾客满意”为发展战略。

总之, 餐饮企业员工思想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 不能一一述之, 如员工的福利问题;休息问题等都是员工重要的思想问题, 作为一名管理者, 应该全面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 使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有良好的发展, 为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餐饮企业的人才选拔的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郭玉林:《知识员工的激励效用分析》, 《当代财经》, 2002, (11) 。

[2]严振雄:《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 (12) 。

[3]彭剑锋:《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999, (9) 。

上一篇:小学儿歌赏析教案下一篇:配乐诗朗诵中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