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是全省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和支撑,但农业知识产权的发展却一直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不高、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较弱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建议从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教育,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及建立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司法制度四个层面构建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农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范围内拥有最大农垦面积的农业大省,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已基本达到了现代农业的标准,为了促进垦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相较于其他城市发展较为缓慢,至今仍未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黑龙江垦区正处于经济提升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垦区发展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创新垦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不高

农业知识产权的不断创造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知识产权如果没有进行不断的创新、创造,将无法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农业知识产权的阶段性特征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通过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情况来体现。近年来,黑龙江农业专利、农业地理标志、农业新品种的授权数量在全国位列前端,但是,授权数量和质量却不成正比,尤其是从农业专利的稳定性来看,发明专利的有效保护周期很短,创新数量指数明显比质量高。除此以外,黑龙江垦区相关单位农业知识产权的产出指标不高,且人均农业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也较少。究其原因,重要原因是黑龙江农业知识产权主要产促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这类主体创造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多数技术不成熟或者由于申请动机的不纯粹导致专利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专利地转化。因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情况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质量不高。

(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知识产权”这一词还很陌生,致使知识产权观念非常的淡薄,更谈不上对农业领域知识产权的认知并主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了。

首先,基层农民群众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大多对知识产权没有清晰的概念认识和重要性认知,因此根本不会存在去研发或者利用知识产权创造经济价值,对于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更是欠缺了解。其次,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知识产权的主要权利主体和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者,相关人员在常常在完成农业技术研究后,急于将所涉技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公开发表却忽视了对技术秘密的保护,纯粹追求高数量的成果鉴定和评奖,却少有人能树立申请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1]而论文所记载的技术由于研究的不成熟也很难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的效用也仅限于评职称或者增加论文的发表数量而已。总而言之,垦区的农业人员对科技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产生经济价值的意识还很薄弱,尤其是一线的农民此问题更甚,甚至欠缺这样的意识。

(三)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匮乏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而农业领域缺口更大,已呈现严重不足的现象。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范围内最大的农业大省之一,在涉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人才本就不足,加上近年来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滑,很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离职选择了更有发展前景的南方。其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非市场化的农业研究成果评价和驱动机制形成了重理论、轻专利的激励机制,造成农业市场实际需求与农业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现象,致使我国目前大量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对于专利申请的积极性。[2]其次,科研人员花费很大的精力才得到的发明成果,却大部分都是职务发明,其所有权属于单位,而给予科研人员的报酬或者奖励是非常有限的,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致使他们失去进行科研创造的积极性。再者,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知识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产权收益比较有限。此外,中国现行的科技成果公开性不够、奖励制度较为落后也影响了产权激励机制的作用。

(四)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公正情况、顺畅程度会直接影响着所有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目前只有国家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方并没有能够根据地方的实际保护情况制定地方性法律,而国家的立法的特点是规范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并非针对农业农业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门立法,这给执法的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黑龙江垦区在该领域的执法人员配备不足,地方保护主义情况较为严重,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3]其次,行政执法部门与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之间不能相互协调、配合影响到本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黑龙江省现在的执法状态虽然对本省部分地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想要完全解决全省范围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则还远远不够。最后,由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我省专业的知识产权执法人员严重匮乏,再加上农业知识产权执法方式不能够与时俱进,也成为了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我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在科学技术上下功夫,更要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走品牌农业之路。黑龙江省垦区构建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

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主体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典型体现是农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比例相对较低。若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科研导向作用,必须提高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基层农民群众以及农业科研人员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首先,为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自身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对农业知识产权的认识,科研机构必须要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相应的宣传教育力度。其次,农业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也应树立对权利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去了解与农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可以保护核心的农业技术和科研人员的权益,也可以促进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驱动力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们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迅速、影响力大的优势,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快推动农业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线上辅导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使科研人员对如何利用专利来增加的农业科研成果有更多的新认识和认知。[4]

发展农业知识产权,应充分的应用新媒体进行大面积的宣传。如电视、广播等媒体,建立农业知识产权辅导中心、图书馆及图书宣传栏目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省应全方位地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工作,由各农业管理人员、农业科研人员、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大力宣传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作用和方法,全面培养农业领域人员保护自我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依法保护和尊重农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普及,让广大基础农民群众了解与掌握农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适应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知识产权的重要社会组成因素是知识产权文化,而农业知识产权文化也成为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5]尊重农业知识产权创新、倡导和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遵守是农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要求。为了给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与农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当今社会,我国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的方式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传递给大众。为了给农业科技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当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文化事业的建设,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将农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面融入社会建设,使农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文化道德素质相结合,为形成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省农业发展现代化的目标。

在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状况,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人才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因此农业知识产权的专业教育也应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层面。在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教育专业,开设农业知识产权课程,并结合社会实践,联合农业生产机构在基层展开全面的专业普及教育,开发更多的农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着重培养既精通相关法律,又能熟练的掌握农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二,面向农业生产者的培养。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知识产权培训的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建设,重视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训教育,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培训。让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农业知识产权能够为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增强广大农民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改善目前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提供动力,从而促进农业发展。

第三,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应发挥专业人才可转移的作用。为加强黑龙江垦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为了促进各个地方之间的农业经济发展,各相关部门可以相互交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也可以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能够把各自的长处展现给对方。

(三)建立并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机制

无论哪一个领域,人才都是创新的源泉。同样,人才是农业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在研发的初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若后期没有激励制度的保证,研究人员就很难有积极性进行发明创造。因此,完善的奖酬制度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科技创新体制与经济体制相结合的背景下,要建立多元化、深层次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研发的积极性。人才是智力劳动成果的来源,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吸引和留住更多农业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应该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首先,加大对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保护力度,建立多元奖励机制,使他们体会到自身创造的价值所在,如此能够起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其次,制定良好的科研人员流动机制,可从科研人员的招聘、录用、考核、培训、评价、奖惩和待遇等方面进行]。再次,建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能够提高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把科技发明纳入科研机构和个人的评价标准,对产权所有者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也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最后,虽然我省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农业生产落后的地区,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地区,制定吸引人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政策更有必要。只有拥有了好的政策保障,才能让农业科技人才专心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创造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6]

(四)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事实证明,保护农业知识产权是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省农业创新必须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7]我省应结合现有的法律体系和地方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地方对相关法律的普及和执行情况,从多方面了解目前垦区农业知识产权的发展需求,根据黑龙江省垦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同时,执法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素质也必须进行优化,紧密的结合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要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加强科研、科技创新、人员流动、对外交流等不同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联系、协调及统一。响应国家号召,严厉打击违法者,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犯罪门槛。完善黑龙江垦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可以从以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立法。我国现行立法虽然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解决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够。我省应在不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二是加强执法。“徒法不能以自行”,在制定适合地方农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到执法并重。首先,加强普法力度,提升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做到自觉守法,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对执法进行严格监督,实现执法的公平、透明与高效。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实现公平正义是法律发挥作用和各项权利得以实现的保证,而目前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要从完善举证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展开。

参考文献

[1]于志娜,马三喜,陈彦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0):29-31.

[2]游玉林.湖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3]曲梦露,李秀梅.新时期齐齐哈尔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法制博览,2019(27):59-61.

[4]童鑫.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8.

[5]王怡婧.农科院校知识产权保护及科研成果推广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6]李玲玲,李长健.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利益冲突的识别与衡平[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4):149-157.

[7]朱文玉.黑龙江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1):11220-11222.

上一篇:消费外部性问题的经济法规制问题分析下一篇:从设计史角度看待设计与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