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共10篇)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1

各市、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省厅对《黑龙江省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印发给你们,同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法》及《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对新审批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二、对在本通知下发前已经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并在民政部门进行非企业登记的,由审批机关按照《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组织进行评估,评估合格者,按照《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法》规范名称后,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合法证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学校应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放置在主要办学场所的醒目位置。

四、《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填写要求:

(一)名称: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符合学校章程规定的学校名称,(二)地址:学校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三)负责人:经审批机关核准,能代表学校行使职权、按照学校章程合法选聘的校长。

(四)办学类型:经审批机关批准允许开办的培训专业(工种)名称和培训层 次(例如中级烹调师)。

出资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应在办学许可证副本的办学类型后注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五)批准文号:审批机关批准学校设立的批准文件号。

(六)有效期:审批机关按实际情况填写。

(七)发证机关:即审批机关。

(八)编号:编号为13位数,前6位数为黑龙江行政区域代码,其中1?2位数为省级代码(23),3?4位数为地级代码(见附件),5?6位数为县级代码(由各市地确定)。第7位数为批准的培训层次代码,“1”为国家职业资格一级,“2”为国家职业资格二级,“3”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4”为国家职业资格四级,“5”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6”为其他非等级培训。第8?13位数为学校排序。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内容若发生变化,发证机关应在副本中注明,加盖“发证机关变更专用章”并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

附件:省、市地、农垦总局3?4位数代码表

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OO五年四月十四日

抄送: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5年4月15日印发

共印25份

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职业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 进法实施条例》,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以职业技能(包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职业和国家新颁布的职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举办实施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第二章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

第三条 民办职业学校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的合法凭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必须依据《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规定的职业(工种)、层次及办学地点开展培训。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遗失《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应立即登报声明,并持声明向审批机关提交补办申请,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补发。

第四条 民办职业学校的培训对象包括:

(一)初次求职人员、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出国劳务人员、境外就业人员、各类转岗转业人员、流动就业人员以及个体劳动者、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需要提供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军队退出现役人员、劳改劳教人员;

(三)其它需要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第五条 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培训职业、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名称、地址;单位营业执照或个人学历、职称、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有关证明(审核原件,存档复印件)。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增性质的校产需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五)学校章程、发展规划、首届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六)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七)拟聘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身份证、资格证、聘任合同,审核原件,存档复印件)。

第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审批机关对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给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第七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通知并督促其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及时做好有关材料的备案管理工作;包括设置的专业、开设的课程、选用的教材;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招生简章和广告;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等。

第八条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办职业学校名称统一使用“XXXXXX职业培训学校”,名称应当包括其所在行政区域和冠名,冠名不得使用专用名词,并不得与已有名称相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学校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作为校名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需冠名“黑龙江”、“黑龙江省”等字样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需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的条件批准。

第三章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

第九条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省、市(地)、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审批。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按照办学所在地原则进行审批和管理。根据《黑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以初级职业资格为培养目标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含县级)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举办以初、中级职业资格为培养目标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地市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含地市级)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举办以高级职业资格为培养目标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在原批准培训学校的基础上,由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跨地市(或县)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需经举办者所在地市(或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出具证明,由办学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省直各部门和民主党派、省级社会团体举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外地来我省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需经举办者所在地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出具证明,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接受举办者申请材料后,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受理:举办者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后,领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按要求填写后送交相应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受理日期,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后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

(二)审核评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由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审,并填写《评审意见报告 书》;

(三)审批: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据专家评审小组提出的《评审意见报告书》,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批准的答复;

(四)发证:符合办学条件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正式批复,并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副本,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率。正本应放置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主要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副本在评估、办理相关手续及开展社会活动时使用。

第十一条 独立设置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及正式批复,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到社团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任职条件:

(一)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2年以上,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2

胡旺林副局馆长代表国家档案局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 目前, 全国档案系统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两办《意见》。为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意见》, 这次培训班专门安排了两办《意见》精神解读的辅导课, 希望大家学习结束后将学习情况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他指出,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一直非常重视档案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近年来, 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每年都举办多期档案干部教育培训班, 为提高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促进各单位档案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要求工作人员克服学员多的困难, 提高服务水平, 尽力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并对培训班学员提出四条具体要求。

齐秀娟局长对远道而来的档案同仁、培训班的老师与学员表示了衷心的欢迎。她指出, 此次培训班是近年来国家档案局首次在我省举办, 是我省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近年来, 我省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各项基础进一步夯实, 档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距离国家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相信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必将为推动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带来更好的思路、更多的经验、更大的提高。黑龙江省将以热诚的服务、卓有成效的工作, 努力为推动档案教育培训工作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班规模大, 层次高。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副局馆长胡旺林亲自授课, 围绕档案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 着眼于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 从档案数字化的现实意义、做好档案数字化三项原则、档案数字化部分任务“外包”的实践、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和思考等四方面进行了系统详实的讲解, 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贴近实际工作,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赢得了在场学员的热烈欢迎。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旅游饭店员工培训评估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是依据组织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安排,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相关的程序,从整个培训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以确定培训项目完成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估过程一方面可以检验本次培训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下次培训工作的开展做好指导工作。

通过培训评估可以找出本次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教训以便改进下次的培训活动;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新的培训需求,从而为下一轮培训提供依据。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培训师的工作成绩;可以为饭店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

在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中确定自己的培训目标,即为满足旅游饭店的经营目标必须完成培训的内容。组织设计的培训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这种可测的目标是定量或者定性的。设计组织培训评估的最佳时机是在分析培训需求的时候,建立一套检测培训目标是否实现的体系,是我们培训评估的基准,同时为我们开展了规范的组织培训及实现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训评估层面单一

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工作虽有简单的培训评估,但大多数培训评估工作仅仅对培训项目中所授予的知识的考核而非技能进行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即评估工作只停留在反应层和学习层面,不够全面。

3.缺乏培训的系统记录

黑龙江林區旅游饭店员工培训工作对于员工每次的培训活动虽有简单的评估,但是缺乏系统培训评估的记录。每次评估所用的方法、评估的具体内容、受训者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等记录大多时零散而无序的,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培训评估信息系统,因而缺乏系统管理。而这些都不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也无助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

4.培训评估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

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工作绝大多数旅游饭店仅仅局限于在培训项目刚结束时进行评估,并没有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估的跟踪,或者仅对培训项目本身进行评估,而忽略了将培训项目与旅游饭店绩效联系起来进行评估,这就使得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进而造成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因为许多的部门看不到培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所以也对组织开展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三、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评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评估存在上述问题,是因为旅游饭店的管理层乃至员工对与培训评估还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

1.培训评估观念上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旅游饭店的培训主管认为培训评估工作在组织中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是填填表格,做做报告,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近年来,关于培训评估的方法和技术都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在旅游饭店培训中重要的问题是改变组织者的培训评估观念,同时选择合适的培训评估的方法。

2.其它因素影响培训评估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当一个培训项目进行时,许多因素者会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据调查其中最普遍的是受训者的行为动机、时间、工作环境、来自同事以及上司的压力等。虽然这些重要因素不直接受培训部门的控制,却不应该成为放弃评估的理由。因为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些非培训因素加以分解。

3.培训评估成本过高

培训评估在整个培训项目的总成本只占一小部分,如果将其融入培训课程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之中,其所耗费的成本就更小。现实的调查表明,合理有效的培训评估会提升培训效果,所以培训部门完全有必要划拨相当的费用进行培训评估。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林区旅游饭店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同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今后旅游饭店的培训的培评估做好规划工作,使得培训评估能够在人们的关注中得到科学的实施。

四、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体系构建

在培训评估模式中柯克帕特里克模式应用较为普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也是企业培训最常应用的培训评估体说最为常用和分为四个级别和四个层次:

1.第一层级评估,反映层次评估

反映层评估用于培训组织者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安排、授课内容、培训教材、训导师、教学方式等进行的评估,结合受训者的总体反映如注意力、参与性、情绪、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等,得出对培训效果的基本评价。结合调查的相关数据,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反映层评估查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对培训项目、内容、材料、讲师、授课方式、环境等的满意度调查来实施。

2.第二级评估,学习层次评估

学习层次评估重点是评估授课内容是否达到了培训要求,培训方法是否合适、有效,受训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了岗位要求的标准等。结合调查的相关数据,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学习层次评估主要可以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如服务技能大赛、营销能力、沟通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了解受训者的学习情况。

3.第三级评估,行为层次评估

用于对管理能力、转变态度、关注客户等方面的课程进行评估,重点是评估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应用及应用熟练程度,评估培训给培训者行为上带来的改变和改变程度,评估受训者在工作中可观察到的变化及培训实施前后的变化。

行为层面的评估可以采用饭店员工包括工作习惯的转变(出勤率、完成工作速度、违反操作流程和安全规则次数)、员工满意度的变化(工作满意度、态度的变化、员工离职率、顾客满意度、对工作职责的理解)、员工主动性的改变(积极参与度、员工合理化建议、对客人的关注程度等)等方面来开展。

4.第四级评估,结果层次评估

用于人才开发培训或改变绩效的培训的效果评估,重点是培训内容使受训者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是否同步提升及提升速度和程度,分析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对企业和个人所产生的效益。

结果层面可以通过对整个饭店的经营量化指标即硬数据直接反映,也可以通过顾客层面软数据间接反映。主要考查指标包括投诉率指数、运营成本和事故成本指数、营业额、绩效考核情况、工作效率的提高程度、顾客数量、回头率、投诉率、满意度、忠诚度等。

参考文献:

[1]吕建中.现代旅游饭店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2]张颖.本土星级饭店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专业论文.2010.

[3]潘秋鸿.高星级饭店培训效果评估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4]沈文馥.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5]唐德鹏. 现代饭店经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黑龙江林区旅游饭店员工培训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Y1101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4

1“国培计划2012”——黑龙江中西部农村

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优秀学员评选标准

一、参评人员

参加“国培计划2012”——黑龙江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全体学员。

二、推荐条件

优秀学员由辅导教师推荐或自荐产生

(1)推荐自荐必备条件:

完成培训学习任务。根据学员学习考核标准按时观看视频课程、完成作业、提交研修实践成果、完成发帖数量,学习成绩达到合格以上。

(2)推荐自荐可选条件:(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三条)

①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帮助其他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其他学员开展网络学习。

②积极协助班主任、指导教师参与班级简报编写和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并得到班内学员的广泛认可。

③发表的作业、文章或评论得到指导教师或课程组专家、学员的好评,所提交作业或提交的研修实践成果、至少有2篇被评为优秀。

④所写文章、作业、实践活动成果被项目简报、班级简报引用或被专家推荐。

⑤发表的文章或评论引用数、跟帖数在班级学员总数统计中名列前茅。评选方法

①推荐和自荐:依据“优秀学员推荐条件”,通过指导教师推荐和学员自荐的方式,形成“推荐名单”,被推荐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班级人员总数的10%。自荐学员须由指导教师审核认定,形成“优秀学员推荐名单”。

②网络公示:“优秀学员推荐名单”须在“班级培训动态或班级公告”里公示,组织学员进行评论,公示时间至少7天。公示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最后确定的“优秀学员推荐名单”提交给项目组。

③审核通过:由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出的优秀学员,最后由黑龙江省培训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定。

三、具体要求

(1)推荐符合条件的学员评优基于事实、内容详实。(2)参照培训平台提供的相关数据。

(3)辅导老师需在培训平台公示优秀学员备选名单;公示无异议方可填报推荐表。公示有异议的学员要对异议进行调查分析,经复审后再确定是否为优秀学员。

(4)辅导老师确定优秀学员名单后,优秀学员除填“学员评优数据指标”(附表1)和“优秀学员推荐表”(附表2),还需针对培训提交一份总结。字数800字以上。

附表1:

附表2:

“国培计划2012”——黑龙江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优秀学员推荐表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5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十一五”是垦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垦区农机更新速度和新技术应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垦区农机更新投入合计60多亿元,农机总动力由期初的406 万千瓦,增加到604万千瓦,增加了48.7%。农机化率由期初的92%,将增加至97%,增加了5个百分点。农机装备以国内外先进的农机装备为主,农机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机化的发展需求。随着垦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对垦区农机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机队伍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机队伍素质,适应垦区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是摆在垦区农机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垦区各级农机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三级培训网络和体系”,加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分级分层次组织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农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为垦区农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取得主要成就

(一)利用院校资源优势,培训农机人才队伍。垦区积极利用本系统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农垦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红兴隆农技校)、宝泉岭工业技术学校(原宝泉岭农机校)、赵光农机校等大中专院校培训农机技术管理干部和农机后备人才,这些院校离垦区近,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具有培训垦区农机人员的经验。2007年以来,北安农垦分局在赵光农机校举办了2年期的“农机师傅”培训班,培训农机骨干。2008年,齐齐哈尔农垦分局举办学期4个月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机后备力量。据统计2006年以来,共培训农机在职干部800余人次。培训农机技能工人2500人次。重点学习农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

(二)建立垦区培训中心,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为贯彻《道交法》,垦区成立了专门的农机驾驶员培训中心9个,每个分局1个,并在各农场设立了培训基地。农机培训中心和基地专门负责对新申领农机驾驶证的人员进行农机安全技术培训以及农机驾驶员复训工作。经培训中心培训合格者方可参加监理部门的考验。采取“中心加基地”的新教学方式,即保证了教育质量,也方便了有机户。自2006年以来,共培训申领驾驶证人员1.9万人,复训农机驾驶员9.2万人次。有效的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2007年至2009年垦区连续2年无农机死亡事故发生,受到总局和省监理总站的表彰。

(三)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开展农机岗位培训。多年来,农垦系统始终坚持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开展培训工作。各级农机管

理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对在岗的农机管理干部和驾驶人员培训,学习农机管理知识和农机新技术应用知识。邀请国内外和垦区农机专家讲座,曾多次举办过“精准农业技术培训班”、“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农机管理干部培训班”、“农机新技术应用培训班”等。尤其是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以来,总局农机局会同迪尔、凯斯等国外农机公司开展培训。在机具引进前和到货后分别举办进口农业机械驾驶人员培训班,学习新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2006年以来,垦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办班培训的管理干部达8800人次,培训的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农机具驾驶操作人员29万人次。

(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培训现代农机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垦区实施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工程项目以来,为提高垦区农机管理技术人员技术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农机管理需要,农垦总局多次选送农机管理干部赴美国迪尔公司、凯斯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国外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和管理知识。2006年以来垦区赴国外培训的农机管理技术人员达30多人次。同时,还多次邀请国内外的农机专家到垦区讲座,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

垦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还经常与工会等部门配合,开展职工劳动竞赛活动、田间比武等活动,提高农机户的驾驶操作技能。

电视教学、知识竞赛、田间比武、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农机

培训工作,也收到良好效果。

(五)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展农机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国家将农机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中,对农机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垦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2000人,实际完成2426人,完成计划的121.3%。其中总局农机局培训农机维修技术人员265人,各分局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2161人。总局农机局采取了聘请农机专家集中教学,理论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培训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掌握了迪尔、凯斯等现代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指导基层开展维修服务。各分局、农场农机部门,严格按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的要求,对新引进的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配套农机具以及插秧机等水稻机械的驾驶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专职农机培训机构不健全。目前垦区现有的农机驾驶员培训中心只适合申请领证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不具备系统培训条件。而与各公司合作开展的培训只适合现岗位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垦区各级急需成立专职的农机培训机构,培训农机后备人才和驾驶操作人员。

二是农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垦区目前农机装备主要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为主,对农机培训师资水平要求较高,目

前多数靠进口机械厂家(公司)开展售后技术培训,但随着现代装备数量增加,新增驾驶操作人员增加,依托厂家培训难以满足需要。垦区急需培训自己的师资力量,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三是培训经费严重短缺。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垦区培训经费紧张问题。但由于垦区每年培训需求量较大,每年2000人的培训指标远远满足了目前农机化发展需要,为此,需要国家及垦区加大农机培训投资的力度,解决培训经费不足问题。

三、培训工作建议

垦区是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窗口,是国家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生产基地,是“国家队”。垦区的农机化发展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建议国家对农垦的农机培训工作给予倾斜政策,加大对垦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构,培训农垦农机后备人才,促进垦区农机化健康发展。同时,增加垦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名额,加快垦区农机驾驶操作及维修人员岗位培训工作进程。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6

9、湖泊理化性质有哪些?解释湖泊热分层效应和季节对流为何有助于研究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1.1湖泊理化性质主要包括透明度、温度、水色、湖泊水流以及波浪、湖水化学成分等

1.2由于热分层效应,使得湖泊水体的表层水在夏季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若这时供给水体的营养物质充分,藻类光合作用便随之加强。因而生长旺盛,蓝藻、绿藻得以大量繁殖。因此,湖面上呈现成片的水华,藻类死亡后腐烂分解散发出强烈的腥臭。

同时,在夏季热分层时,往往造成湖底层的缺氧状态。而在缺氧状态下,很容易导致内源性磷的增加,也就是说能够加速底泥释放。内源性磷负荷量增加的结果,导致湖水磷浓度的增加。

特别是经过秋季湖水对流,将底泥释放的内源性磷对流到了湖表层,提高了湖表层水中磷浓度,为第二年藻类的继续大量繁殖提供了适足的营养物质,这就可能使得水体继续保持富营养状态。

10、何谓湖泊底泥?为何研究湖泊底泥?研究底泥释放的目的?说明有哪些环境因素影响磷释放?

1.1被称为湖泊底泥沉积研究大师的瑞典湖泊学专家路德维斯特(Gosta Lundgvist)早在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湖泊类型、底泥沉积以及湖泊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过系统的专门研究。他指出:“湖泊底泥是湖泊生命的产物,底泥必然反映湖泊的类型”。

1.2对湖泊、水库和海湾而言,发生在自身流域内的一切天然的和人为的活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底泥中留下痕迹。因此,底泥沉积物被看作是环境信息库,受到生态学家和环境专家的一致关注。

研究氮、磷营养物质在水体底泥中的积累规律,对探讨水质富营养化机理,进而控制水质富营养化是大为有益的。氮、磷等某些营养元素在湖泊、河口和海湾水域的底泥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即能够以溶解性的某些盐类形式存在,也能够以非溶解性的盐类形式存在;既可以是无机物的形式也可以是有机物的形式。磷通常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底泥中。

1.3死亡的藻类沉降值湖泊河口海湾的底部,逐渐地积累、分解和转换,在水体底部形成厚厚的淤泥层,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营养物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作为内源性营养物的供给源,向水中释放氮磷。可能在外源性氮、磷被截断后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使水质继续维持富营养状态

研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对于水质的预测和控制,都有重要意义。

对底泥营养物质释放的研究,迄今主要从野外监测和实验室模拟两个方面进行。

野外监测是在不同季节,不同水深和不同底泥层,分别测定水中和底泥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含量,从中推算出氮磷物质释放的规律性。

实验室模拟包括间断式和连续式,开放式和封闭式等形式的模拟研究。

间断式模拟,顾名思义,它是间歇性的模拟水体底泥营养物质释放过程而非连续性的模拟,间断式模拟较之连续式模拟有明显的局限性。

开放式模拟有难以确定单一因素或者两种以上复合因素对营养物质释放的影响,也有不理想之处。

因此某些研究家建议采取连续和封闭的系统来模拟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

1.4概括的说季节不同、环境酸碱度不同对磷释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1、解释湖泊水环境容量的定义?说明湖泊水环境容量预测的步骤?

1.1湖泊水环境磷容量的定义是:湖泊水体维持某一确定营养状态的环境水质标准时,湖泊水体每年允许容纳的最大磷排放量。湖泊水环境磷容量以Cp表示。若湖泊水体维持贫营养状态,这时的磷容量记以Cpo;若维持湖泊水体中营养状态,则磷容量记为CPM。1.2在实际预测时,具体步骤于下:

a.在磷负荷图上,根据所研究的湖泊平均深度Z确定横座标点,b.按照控制富营养化的目标,在危险极限线上确定与平均深度Z的对应点,过对应点,在纵座标上求得相应的L(1-R)/

值。

c.根据已知的所研究湖泊的 值和R值,即可求得上值。d.将L值乘以湖泊面积,得到全湖的磷负荷量,此即为湖泊水环境磷容量。

12、解释富营养化防治面临哪些问题?防治对策有哪些? 1.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同家。人均占有径流量不到2700 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员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市很不均衡。从地区分布看,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8%的长江流域相江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2%;耕地面积占全国40%的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径流段仅占全国的6.6%。从时间分布看,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量相差悬殊,经常出现洪水年和干旱年。在平水年降水量集中在7~9月。

现在,我国水质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年排废水量达342亿t以上。其中80%是城市排放的,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完全丧失利用的价值,加重了水源的短缺。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方面,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基本达到70%左右,而我国目前平均不到20%。

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全国年耗水量的88%。

1.2防治对策有:

(1)加强立法和水质环境标准制定工作;(2)设立管理机构、加强水质监督管理;(3)实施工程治理,截断主要污染源。

13、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有哪些特点?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措施有哪些?

1.1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普遍性: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7

2009年1季度, 凯斯大农机设备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机局组织国际招标中以较大的优势中标。凯斯Steiger大功率拖拉机、Magnum拖拉机、Puma“美洲狮”拖拉机、“爱国者”喷药机和“生态虎”大型联合整地机等众多型号的产品将陆续在2009年夏秋两季交付用户, 为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服务。

为切实加强产品交机工作和售后服务, 凯斯公司于2009年3月30日在哈尔滨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经销商技术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凯斯农机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最新发展,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要求、交机规范和注意事项及“三包”流程等。

通过本次系统培训, 凯斯经销商服务团队进一步熟悉了产品技术特点和服务程序, 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日常咨询服务, 为做好凯斯大农机2009年的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8

建设工程专业2013年作业

专业课作业二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适用于(B)等建设工程有关各方的项目管理。

A、新建、扩建、改建、重建B、新建、扩建、改建

C、新建、扩建D、新建

12、在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中,工业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包括生产管理技术和(C)技术。

A、信息化B、性能保证

C、生产D、新型材料

13、项目(A)由承包人编制,发包人审查,双方最终确定。

A、竣工结算B、竣工决算

C、项目概算D、项目估算

14、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模式是(B)模式。

A、DBB、DBB

C、BOTD、PMC15、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一种主要适用于私营部门承包商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的承包方式,即带资承包。其英文缩写是(D)。

A、PMCB、DBB

C、EPCD、BOT16、在经济活动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通胀、汇率变动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风险,是(A)风险。

A、经济B、技术

C、组织D、行为

17、对项目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进行的管理,是(B)管理。

A、范围B、资源

C、沟通协调D、组织

18、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英文首字母缩写是(C)。

A、DPCB、BPC

C、EPCD、BOC19、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是(B)内容。

A、成本控制B、成本管理

C、成本评价D、成本审核

20、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D)。

A、生产工业化B、管理科学化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9

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化工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感觉受益很多,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如果现在自己止步不前,不能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则早晚会被行业淘汰,被社会淘汰。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加深了解了化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本行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动态,增强了我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为今后的的工作和学习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将我这次的学习收获归纳总结如下: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董申教授得2010年培训专题讲座“创新能力建设”的学习,掌握了创新和创新能力等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作为创新主体应是企事业,创新的目的是要对国民经济主战场有贡献和效果,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个人,责任心和使命感比创新能力更重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的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时代特征分析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介绍,特别重大的工程项目分析,增强了我对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启发我正确选择了中长期创新目标和创新思路,在工作中不断做出更多的创新型贡献!

一、创新的定义

(一)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二)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进行等闲组合而成的新生产能力的活动。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在行业立足。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作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做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不断努力发展的方向。要坚定不移的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再创造。创新能力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指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而以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心理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新方法或新

途径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三、从国家重点工程看创新的作用与需求创新能够提高生命力,扩展系统的生命周期。需求是创新的根本之源,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为在本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四、时代发展,引领创新二十一世纪将是后信息化时代。

全球都在积极地发掘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资源的潜能,并且因为能源危机、气体温室效应、现有的核电站大多已到寿命、核电比火电更优一系列优点,更要大力发展核电。

五、建设低碳家园。

(一)化石燃料枯竭的二十一世纪

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根据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九十一年五月[台湾能源统计年报(九十年)]资料显示,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只可再开采四十年,天然气可开采六十二年,煤炭可开采二百二十七年,而核能发电的燃料源自铀矿,预估尚可开采七十七年,惟考虑用过之核燃料回收再处理后重复运用,则其使用年数可增加五十倍,约可达三千八百多年。可看出现在全世界依赖最深的主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目前全球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设备过度投资,造成市场供过於求,因而油价尚相当稳定,但随著诸多产地蕴藏量降低甚至枯竭,全球将面临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将冲击全球经济发展。

(二)全球能源需求的高度成长

依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二OO二年三月出版之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从一九九九年至二O二O年全球能源消费情势如下:

1、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成长百分之六十,其中开发中亚洲及中南美洲国家将成长一倍(每年成长百分之四;相对已开发国家每年成长百分之一点三)

2、石油:石油预估将成长五成九(以每年百分之二点二的成长率)。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四成的比例。

3、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为成长最快的能源,预估将成长一倍。

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也将由百分之二十三升至百分之二十八。

4、煤:由於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百分之二十二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5、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立,但保守预估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略为成长。

6、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成长百分之五十三。但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将由百分之九下降到百分之八。且最太阳能或风力等再生能源虽成长快速,但因其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再生能源成长动力,主要是开发中国家的大型水坝计划。

(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风险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能源与基础原料。

全球一九七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及经济重挫。为避免石油问题再度冲击经济,各国曾积极寻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现在石油仍占全世界现有能源总消费量的四成,且未来二十年此趋势不会改变。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一九八O年两伊战争、一九九O年波斯湾战争,一九九四年俄国出兵车臣,二OO一年阿富汗战争及近期可能开打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当然这些战争背后,都存在企图掌控这些地区石油资源的因素。而每次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动荡,使各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为了避免受到中东地区不稳定局势影响,各石油进口国家多尝试分散石油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油藏,且开采成本低廉,而中东以外的新油田,大多位於开采成本较高的深海和输送困难的内陆地区,故各石油进口国,未来还是无法避免中东石油进口依存度节节上升的局面。国际能源总署曾建议各石油进口国可考虑降低中东石油供应风险的方向,一是加强确保如航运与输油管等运油管道的顺畅,二是必须寻求增加原油安全存量。目前国际能源总署规范其会员国的原油储量是九十天,但为预防突发性的原油供给中断及油价急涨,此储量标准可能还会提高。

(四)恐布活动增加石油及天然气输运风险及成本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全球各地也陆续传出恐怖攻击行动。随著全球恐怖活动的升温,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二OO一年十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二OO二年十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份子攻击,而在印尼十月遭受恐怖攻击后,也传出其石油及天然气设施是下一波攻击目标。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检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

作,而由於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成本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在国际能源情势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就将枯竭,但能源需求仍持续成长,因此能源价格将剧烈波动。为了降低能源枯竭的冲击,各国企图掌控能源资源,更在近期引发多起战争。此外,自美国九一一事件后,能源设施的安全维护压力升高。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在我国能源情势方面,我国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赖进口,因此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与主要能源产地的动荡,都冲击我国的能源情势,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与成本受到挑战,而化石能源使用产生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必须去面对。在这种情势之下,我国的能源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但目前政府能源政策却没有清楚蓝图,使我国相关能源立法工作、能源基础建设及国内外投资受到冲击。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就能源供应稳定度与化石燃料供应问题而言,要以能源多元化及适当能源配比,尤其现阶段纳入相对供应稳定的核能,才可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就能源供应价格而言,我国水力与火力发电成本持续上涨,只有较便宜的核能发电成本还小幅下降。又核能发电有提拨核能后端基金来处理核废料,相对我国火力发电有高额外部社会成本。所以现阶段核能仍应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就能源政策而言,目前政府应考虑长期能源供需、国际趋势及能源使用社会成本,确保我国能源政策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迈向全球现阶段[低碳家园]的目标。就长期能源发展的展望而言,虽然现阶段化石能源及核能还是必要的选择,但随著能源新科技的发展,当未来出现价格合理、可稳定供应、乾净、低社会成本的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时,则不但满足我们经济发展及生活品质的需求,更将协助我国建立[非碳家园]及[非核家园]的无污染能源使用环境的终极目标。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 篇10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培训的规划与实施, 倾听教师的呼声非常重要。本研究对参加“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来自黑龙江省15市 (地、企) 的农村中小学受训教师代表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359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79份, 有效率为84.8%。通过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影响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调查的关注点

在本次调查中, 直接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情况设计了大量问题, 涉及教师培训的内容、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培训的动机、所期待的培训内容等。主要的关注点有以下方面。

1. 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实际情况如何?

2.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如何?

3.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有哪些需求和期待?

4. 哪些因素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培训的基本情况。

(1) 培训与专业发展活动 (不含本校例行的教研活动) 。问卷所调查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活动包括:教学或学科研讨会、会议、培训 (不含本校例行教研活动) 、本校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其他学校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高校及教育学院等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讲座以及其他。调查对过去两年中教师参加上述活动的总课时数进行了询问,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 近一半 (49.4%) 的教师在最近两年中参加这些活动的课时数为360节以上, 其次参与量为301—360节课时 (占27.2%) , 再次为241—300节课时 (12.2%) 。参与量低于180节课时的教师比例都比较小, 共计占10.6%, 而完全没有参加这些活动的教师比例最少, 仅占0.6%。

从数量上来看, 对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九条“教师岗位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这一项培训要求, 现实中的教师培训量还是不足的。

(2) 培训机构。调查中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对教师所参与的培训机构进行询问, 教师参与培训的举办机构教师选择频率最高的前三位机构分别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 (61.4%) , 其他 (47.0%) 和专门技能培训机构 (36.4%) , 而《规定》中首先提到的普通师范院校则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其中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排在第五位 (30.4%) , 而高等师范院校位居最末 (3.0%) 。从简单排序中可以看出, 非师范类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已经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为教师经常接受培训的场所。

2. 教师培训的参与情况。

(1) 培训内容。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教育部令第7号, 1999年)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调查问卷对教师是否接受过这六种内容的培训进行询问, 结果显示,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过全部六种内容的培训 (79.4) , 其次是接受五种培训 (8.0%) , 只有1.6%和1.3%的教师表示六种内容全部没有接受或只接受过一种内容的培训。对未接受某项或某几项培训的教师比例分别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未接受过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容培训的教师比例最高, 达16%, 其次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 为10.7%, 其他四项内容——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及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教育的比例相对比较接近, 基本上在6.0%左右。

(2) 培训类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三种类型: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职务培训。除此之外, 本次调研的问卷设计根据近年来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多次实施的培训专题项目, 提炼出校本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四种培训, 加起来共七种类型的培训, 对教师是否接受过这些类型的培训进行询问。结果显示, 普及面最广的是新课程培训, 未接受过的教师占6.2%, 其次为校本培训, 未接受过教师仅占8.5%。另外, 有26.9%的教师未接受过新任教师培训, 15.4%的教师未接受过岗位或职务培训。

(3) 培训层次。自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 黑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 (地) 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 (县) 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三个层次构成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在本次调查中, 根据教师培训组织级别的不同, 对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进行询问, 结果显示, 从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到校级, 教师的培训量逐渐递增。相比而言国家级培训的机会最为稀缺, 绝大部分教师一次也没有参加过 (88.4%) ;相反, 绝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校级培训, 七次以上的占63.7%, 一次也没有接受过校级培训的教师只有7.1%;区县级培训的普及面较广, 从未接受过的教师仅占10.0%。

3. 培训效果。

(1) 各种内容培训的效果。从培训内容上看, 认为培训“较有帮助”的教师最多, 和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相加, 占大多数, 达到65.0%;认为“没什么帮助”最少, 在2.4%—6.2%之间。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知识更新与发展方面, 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教师比例最高, 达到41.5%, 超过“较有帮助”的38.8%, 两者相加逾80.0%。同时认为培训“没什么帮助”的教师也是最少的, 只有2.4%。

(2) 各种类型培训的效果。从培训类型上看, 认为培训“较有帮助”的教师最多, 和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相加, 占全体教师的大多数, 达到60.0%以上, 认为“没什么帮助”最少, 占10.0%。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培训中, 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教师比例最高, 甚至超过“较有帮助”的比例。相对来说, 对“校本培训和岗位/职务培训的评价, 教师选择“没什么帮助”的人比例较高, 超过9.0%。

4. 培训需求与动机。

(1) 培训内容需求。本次调查就教师最需要哪些培训进行询问,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位列前三位。“开发校本课程”的培训内容, 选择人数最少。

(2) 培训时间安排。由于是在职学习, 培训时间安排对于培训效果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过去, 主要由于师资紧缺的原因, 很多培训都是以不脱产为主, 现在更为灵活。“脱产一年左右的培训”最受农村中小学教师欢迎, 其次为“脱产半年或一学期的培训”。至于不脱产的培训, 教师相对来说最能够接受的是“网络远程培训”, 可以较为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其次是相对集中时间的培训;而不脱产的短期分散培训最不受欢迎。

二、提高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一) 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1. 加大农村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提高继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建立资源管理机制, 要加大教育发展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 中央政府在制定稳定的农村教育经费来源政策的同时, 要加大农村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县级以上政府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 按照相当于中小学教师年工资总额3%的比例单独列支, 专款专用, 保证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来源。加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经费的投入, 改善教师进修院校的办学条件。

2.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与基层学校合作伙伴式共同学习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双方共同的目标。基层学校的教师欲把握教育问题、树立先进的理念、提升自己的经验, 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而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通过对其培训、学习指导, 能帮助他们把握教育问题的实质, 树立科学的理念, 提升理论水平。二是建设互动共生的载体。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要通过基层学校教师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体现出来。基层学校教师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在学习上进行专业指导。三是完善适度带教的制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都带有基层学校的教师徒弟。这种带教制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基层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培训机构的正确评价和激励。建立教师培训机构与基层学校合作伙伴式共同学习的新机制,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教师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3. 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的开放性、多元化。

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应是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承担的任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院校仍是教师培训的主力军, 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 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由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等部门以及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和培训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开放培训体系, 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多元的、富有竞争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效益。

(二) 对培训机构的建议

1. 优化培训者队伍, 将省内优秀培训资源“一网打尽”。

培训者队伍建设包括培训实施的专家队伍和组织管理者团队。每个区域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都要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 把进修学校教师的管理纳入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 做到择优录用、有进有出和定期交流, 并在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层面内合理流动。省教育学院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 将培训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放在优先建设的位置。着力构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村教师教育培训者队伍, 积极探索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模式。在培训团队的建设上,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者团队, 集结优质教育人力资源, 组成囊括省内“省级培训者、省级教研员、骨干校长、名优教师”专业化的、精干的研修团队, 将省内优秀培训资源“一网打尽”, 把为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一。

2. 合理选择培训时间, 完善农村教师长周期全脱产培训模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 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选择脱产学习的比例最大, 38.3%的教师选择“脱产一年左右的培训”。教师愿意选择脱产学习就不会使原本忙碌的工作节奏更紧张。这样不仅能减轻压力, 还可以调动积极性。当然, 长时间脱产学习需要政府培训经费的支持和有效培训模式的建构。本文提出实践中有效的农村教师长周期全脱产培训模式。农村教师长周期全脱产培训模型的本体共分理论研修、挂职实习和行动设计三个阶段, 加之调研预备期和实践印证期培训周期为一年。

理论研修阶段的专业引领期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建构理论课程为基础、专题课程为核心、案例课程为补充的“三大板块、八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挂职实习阶段的影子实践期选择一批名校做基地, 采取“双导师制”影子培训, 通过深入名校、走进名师, 全方位实现影子培训,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行动设计阶段的行动设计期基于学员现实工作岗位中的真实问题确立选题, 指导学员进行深入的选题思考和分析, 开展延展的研究, 组织疑难问题的专项突破, 开展行动方案的答辩交流。制定基于问题解决的、任职学校状况的、需要和可能的行动设计方案。

(三) 对培训者的建议

1.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 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成熟, 是行动上的坚定与科学的基础。近年来, 教师培训理论研究已经迈出可喜的步伐, 有不少课题被立项, 不少专著在问世, 业已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观念, 诸如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阶段论、骨干教师成长阶段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理论等。

尽管如此, 理论研究仍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工作意见分歧多, 工作实效不明显, 很少有人将培训工作作为专业来追求, 这充分表明教师培训理论研究不够, 理论上还不成熟。因此,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在现有基础和基本理论上实现新的突破。教师培训理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让教师培训成为一门学科, 成为广大培训者的行动指南。鉴于此, 除重视实践外, 还应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及研究组织, 加强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多出成果, 出好成果。这是专职培训者的营养之源。

2. 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战技能。

作为培训者来说, 要经常面对听众进行授课, 不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完整而且具有较高接受性地传授给听众, 同时也要很好地掌握听众心理, 以便随时调整讲授方法甚至内容。这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众演讲的技能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需要熟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帮助达到最佳效果。强化培训者授课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练习, 这包括课外练习和“真刀真枪”的课上练习。

3. 加强对一些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

理论研究一定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并且应以此为理论的来源。在总结培训工作时, 应将工作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 提高其学术品位。一般而言, 理论模型应源于多次实践。在比较中概括, 在分析中演绎,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命题, 便于其他培训者借鉴。成功经验要在培训实践的基础上完成, 有数据, 有比较, 有研究过程和结论, 可供其他人借鉴。

(四) 对基层学校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要从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给予教师培训工作以支持。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经济保障 (如承担全部培训费用、保留工资奖金待遇) , 可考虑推行带薪培训假期制, 在教师参加培训期间, 保留原有工资与福利, 将培训计入工作量, 不承担教学任务, 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另一方面, 要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给予关心和支持, 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关心他们的专业发展。

摘要:黑龙江省有农村教师21万人,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向纵深推进的瓶颈。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解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以增强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有效推进我省新一轮课程改革。

上一篇:电视剧《三八线》观后感下一篇:实用的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