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粮食安全的国情和思想政治教育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已将保证粮食安全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是粮食产出大国,粮食安全基本能实现自我掌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展现出了巨大优势,供给总体处于稳定。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到2020年已连续6年突破1.3万亿斤。耕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要坚决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还要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的收入。王宏广等编著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一书分析了疫情后世界格局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回顾了世界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的历程,在研判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未来粮食安全的趋势。

全书分为五篇共二十四章节,第一部分强调树立新粮食安全观的重要性,指出疫情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依然存在,提出对人类未来所面临粮食问题的思考;第二部分以图表形式对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粮食贸易及畜产品生产与贸易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基本的判断;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粮食安全的历史与经验,通过具体数据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贸易与消费;第四部分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第五部分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都重点关注粮食储备问题,作者以非洲2.5亿人吃不饱、亚洲近3.8亿人营养不良等一系列数据直观表明了粮食安全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最后,作者以提问题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并对未来彻底消灭饥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二战”以后,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得到很大改善,粮食产量增速明显。科技的进步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动力,未来世界粮食产量仍将维持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世界粮食消费量将低速增长;世界粮食贸易总量总体大幅增长,玉米和大豆占总贸易量80%以上。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幅度大,主要以牛、猪和禽类为主,全球化也促进了畜产品的贸易增长,全球肉类进口量增长11.9倍,是肉类产量增长速度的3倍多,未来肉类贸易量仍将持续增加。作者在对世界粮食安全格局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粮食安全指数的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近60年来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种粮历史悠久,作者将我国2000多年来的粮食安全归纳为四个阶段,新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也归纳为经历了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从告别饥饿,到基本实现机械化,再到取消农业税,最后实现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粮食自给,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作者给出了一系列数据加以说明:粮食总产量增长486%,种植面积增长5.5%。我国的粮食贸易总量增长了88倍,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最初的净出口为主转为净进口为主,主要进口粮食也由小麦转变为大豆。粮食消费70年来增长了577%,粮食消费结构更加多样化。

在分析粮食生产效率与代价时,文中分别以粮食总产每增长1亿吨的投入与代价和单产每增1000千克/公顷的投入与代价为衡量标准,得出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而技术的进步仍是推动单产提高的主要手段,同时水利的投入及机械化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是保证产量的手段,但目前建议减少其用量。粮食安全指数在国际上没有公认的概念,作者从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技术安全等6个方面,用48个指标测算粮食安全指数,并进行中国粮食安全区划,从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指数分析可知,稻谷、小麦和玉米能保证自给,大豆安全指数较低。作者对目前粮食安全总体判断为吃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水平较低、难度较大、安全性不足,并归纳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九大问题。为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作者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四大战略和七项措施,特别要实施好“8亿吨粮食安全工程”和“进口大豆替代工程”两项措施,我国在未来遭遇粮食战的风险在增加,国家要在战略上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夯实打赢粮食战的对策措施。

王宏广等编著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一书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形势和对策做了系统性研究,可供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科技人员研究粮食安全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上一篇:注射治疗静脉畸形及其美学效果的评价下一篇:学历水平对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和创业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