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共12篇)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1

一、当前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召开班子专题分析会,走访、座谈局部群众,组织行风评议征求意见等方法。我们认为粮食局机关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干部职工可以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基层单位和群众对机关的服务立场和工作形态总体上比较满意。机关作风建设在粮食发展建设的各关键期间,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获得了优越成果。但认真总结、反思,当前机关工作与新期间粮食工作新要求比较,与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比较,依然存在着差距。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工作安于现状,发展意识与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个别科室和干部职工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存在科室工作沟通不够,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一些机关工作作风的问题依然不容无视。个别机关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单个党员干部怕担责任,职责范围内不敢勇敢作为,行动缓慢、推诿、拖延;四是机关依然存在上班时间从事与公事无关事宜的现象。

发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抓得还不够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制度规章执行不够严格。一些干部职工自律意识不强,在执行公务时遵守制度松懈。三是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绩效考评机制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

上述问题,假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势必影响全局工作的发展,制约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局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认真开展“五对照五解决”,增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以增强服务意识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目的

增强局机关作风建设的进程,就是为局实行职能服务的进程,只要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成效,提高了水平,才干把局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服务都搞好,然后推进粮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要围绕市委中心任务,充分发扬粮食部门职能。详细来说,创立服务型机关就是做到“五要”:一要加强服务认识,要认识到机关的全部工作都是服务。二要提高服务质量,要采取有效办法,提高服务水平。三要创新服务方法,讲质量,讲效率,讲标准,讲协作,求真务实,开辟创新,与时俱进。四要注重服务结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通过优质的服务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机关形象、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目的。

(二)以学习教育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认真抓好机关学习。坚持以人本的思想,在指导干部职工自学、鼓舞其参与各类学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机关干部的理想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教育,使每个干部职工都热心粮食工作,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机关干部政治立场更加坚决,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思想认识不断增强,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以创新精神搞好机关组织作风建设

机关组织作风建设抓得如何,不只影响着机关干部的全体素质,并且决定着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用创新的精神,选拔任用人才,构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奖罚清楚的工作机制和竞争鼓励机制。依据局机关服务功能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各科室、人员的职责分工。增强机关干部的队伍作风建设,注重干部的选拔、运用、教育、培育并关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要增强干部的`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要完善干部的监督和审核方法,增加对审核后果运用的力度,坚持鼓励机制;要做好干部的梯队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切机关干部,都要做到勤政、廉政、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工作才能。

(四)以实干促进机关团结和谐

团结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建设实干型和谐机关,就要求机关全体干部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生活上和谐相处,交往中真诚待人。为此,要充分发扬局机关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一系列创立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过活动起到凝集人心、鼓舞士气、增添劲头的效果。如增强机关效能建设,做到合作协作、求同存异,整个机关氛围和谐,干部队伍团结和睦。在工作中坚持讲真话、办实事、务实效,为建设一个团结同事、扎实肯干、风清气正、氛围和谐的机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2

近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内蒙古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2007年自治区财政厅、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自治区分行共同确认152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承担粮食政策性业务载体;目前, 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承担着自治区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 但近5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 自治区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 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 粮油加工逐年萎缩, 批发市场散乱, 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 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 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 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自治区的粮食安全。

从全区或各盟市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 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甚至包括基层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储存、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 (储粮要求政府付出利息和补贴等巨大的成本) , 忽视了其应急功能, 导致区级和盟市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 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 不能适应应急需求。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 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二、内蒙古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 粮食仓储设施的现状

我区在“九五”和“十五”期间, 共投入资金21.7亿元, 对381个粮库进行了扩容建设, 增加仓容55亿斤。全区粮食仓储设施完好仓容由“九五”期末107亿斤, 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41亿斤, 增长33%。这些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不仅缓解了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 而且提升了粮食仓储设施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和实现宏观调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粮油加工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我区的粮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据2006年度不完全调查统计, 我区现有粮油加工企业338家。“十五”期间, 年均主要粮油原粮加工能力为540万吨, 其中:玉米为324.27万吨, 小麦为122.94万吨, 油料为93.1万吨。

(三) 粮食批发市场的现状

我区的粮食批发市场经过几年的建设, 初步形成以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自治区金良综合粮食批发市场与扎兰屯大豆、通辽玉米等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的市场格局。2005年全区各级粮食批发市场39个, 交易量在2亿斤以上的重点粮食批发市场7个。进入各级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达27.1亿斤, 成交金额达37.53亿元, 为自治区的粮食有序流通、保障供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 现代粮食物流的现状

1993年以来建设的世银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和1998年以来国债资金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和专项设施, 为我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 最终实现粮食流通过程中的“四散”作业, 实现现代粮食物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8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 2007年12月,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自治区2007年—2010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对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出了要求。

自2007年以来, 自治区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三粮库粮食物流中心、通辽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等建设项目, 正在以自筹资金、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和国家补助的方式, 积极开展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建设, 拟投入资金1.5亿元, 2007年底已经完成投资0.45亿元。其中, 通辽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在2008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补助资金300万元。从目前自治区粮食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看, 仅处于起步阶段。

三、内蒙古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 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 由于现在的粮油库规划布局主要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布局, 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有仓容, 但承担的储备任务不够;另一类是位于旗县、乡镇的储备库, 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 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 破旧不堪, 仓容严重不足, 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 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 增加仓容, 以保障粮食流通。

2. 自2000年以来, 国家先后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 收自治区大型骨干粮库16个, 仓容28亿斤, 其中新建仓容16.5亿斤, 占上收仓容近60%。这些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都是全区最好的收储企业, 留给自治区和盟市级的地储库其储备条件很差。据2007年度统计显示, 全区有效仓容141亿斤, 其中1998年以前建设各类仓容67亿斤, 占有效仓容的48%。这些仓房大都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 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 年久失修, 部分仓库已需大修或近报废。

3. 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 信息化程度不高。

4. 保粮设施配备不足。据统计, 全区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51%、31%和45.1%。检化验设备数量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17.6%, 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 多年来自治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 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占地面积不断增大, 部分原有的粮库自然被包围在城市的中间, 对储粮的防火、防盗等方面造成危险;另一方面, 粮库内的烘干、运输等作业对周围也造成环境影响, 引起周围居民的强烈反应, 这些粮库需要尽快退城进郊。

(二) 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 尽管我区的粮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 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 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 造成有效资源浪费, 并存在结构上的缺陷。

2. 由于历史的原因, 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 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国外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大型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 效益低下, 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开工率较低。

3. 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 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 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 产品结构单一,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 自治区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 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构部分。

(三) 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 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我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自治区和地方储备粮管理, 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 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 各盟市或各旗县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 且盟市间、旗县间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 导致各地粮食批发市场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有场无市的现象为数不少, 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 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 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 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有效仓容中只有约13.7%是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浅圆仓、砖圆仓和地下喇叭仓等仓型, 其余86.3%的平房仓等其他仓型不适应散粮接收发放的需要。

2. 铁路资源紧张。粮食物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为主, 铁路车皮紧张, 特别是L18型散粮车, 请车难已成为影响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 运输方式落后。全区90%以上的粮食企业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 包、散转换, 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4. 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 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 (备) 不足,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 物流网络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5. 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 无序流动, 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 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6. 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 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 影响企业积极性, 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内蒙古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 各级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 自治区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自治区级粮油储备规划布局, 西部区在巴彦淖尔市粮食主产区设立自治区级重点储备库, 东部区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兴安盟和赤峰市粮食主产区设立自治区级重点储备库, 在自治区的2个大城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设立自治区级重点成品储备库。同样, 盟市和旗县级政府须根据本辖区内的实际状况进行本级粮油储备规划布局, 设立盟市级、旗县级重点储备库。国储库、自治区级储备库、盟市级储备库、旗县级储备库的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 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储备布局系统。

各级政府还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储备粮的存放地址。自治区级的储备粮存放时, 应重点存放于本级政府的重点储备库, 还应该将适当比例 (经科学测算后获得) 的储备粮存放于盟市级政府的储备库 (尤其是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浩特市) , 由其代储代管, 形成比较科学的、便于调运的粮食存放分布格局以满足应急需求。

2. 粮食加工企业的布局应该置于全区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 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 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具体加工厂的布局还应该考虑与自治区级、盟市级重点原粮储备库相配套建设, 这样一方面便于应急加工原粮, 另一方面也便于储备粮的轮换。针对自治区杂粮产量逐渐增大的情况, 建议在自治区东部和西部各扶持一个杂粮加工厂。

3. 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区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盟市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为了适应现代粮油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建议在自治区东部和西部各需建立一个粮油电子商务中心。

(二) 建议自治区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逐步完善”的原则, 做好至2015年的自治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建议自治区政府从2009年起, 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 修缮储备设施, 增加粮食储备, 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 对全区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罩棚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 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 提高全区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 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在粮食主销区, 建设粮食成品库。

2. 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 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 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 形成企业集团, 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 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区特色农业优势, 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 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 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 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 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 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 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除对获得国家资金扶持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重点进行资金补助外, 对符合《自治区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物流节点项目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粮食物流。

(三) 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 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很多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 经营效益低, 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 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 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 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 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 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 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内蒙古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 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内蒙古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 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 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设立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 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行, 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归属于粮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了调动粮油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建议各级政府的资金发放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此外, 为了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 须加强各级、各类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 探索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联合经营的共赢机制

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的联合经营可以盘活一些固定资产, 提高粮油企业的经营效益, 进而减少一些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量;原粮库与加工厂的联合 (甚至可以试验将大型加工厂的原料库建设为政府储备粮库) 一方面能为加工厂提供原料, 另一方面也便于储备粮的轮换;成品粮库与粮油市场联合经营既可以加快成品粮的轮换更新, 也有利于粮油市场的粮源供应。建议通过投资、补贴转移、贷款贴息等方式建立双方的利益联动机制, 以实现双方共赢。

(六) 积极探索政府储粮与藏粮于民、藏粮于企的有机结合模式

重视粮食安全建设美丽乡村 篇3

关键词:粮食生产;绿色食品;有机资源

1 粮食生产现状

近几年,农民进城务工,劳动收入可观,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很多家庭靠留守老人种地,农民工与种地收入差距大,所以在农村普遍存在荒芜耕地,有的退耕还林或发展经济作物,不是利用坡度大的耕地,而是占用了平坦良田。多年来忽视粮食生产,不考虑粮食自给。人们不应该忘记,1959年至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加上错误的政策,造成缺少粮食而饿死人,后来制订了激发种粮的政策,并达到家家有小粮仓,生产队(现村民小组)有粮仓,乡村有粮店粮仓,区(镇)、县更是生产自给充足的粮库。真是为“备战、备荒为人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粮食 安全大好形势。忽视粮食生产后,常可见到荒芜耕地杂草丛生的景像,即或有的种粮,也不使用农家有机肥,而是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导致化肥在土壤中转化硝态氮,引起粮食作物硝酸盐过高,加上部分农药的影响,威胁到人畜健康,同时还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越种越瘦,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 重视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自给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首先要考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应把粮食生产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突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种粮的效益,改变粮食直补兑现时尽管耕地荒芜也享受补贴的现象,而应提高实际种粮的补贴;要确保耕地,以实际行动保住基本农田,不能用耕地建工厂和房地产开发;要改变荒芜耕地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把田种足种满,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尽管人口增多,耕地有限,同样能实现粮食自给。

3 利用生物有机资源,生产绿色食品

重视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粮食自给,而且应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无公害食品,即充分利用生物有机资源发展粮食生产。笔者曾以含农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生物菌种的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其优势:

3.1 是肥效长,抗病力强 肥料的各种成分经微物生物分解后,利用率高,且肥效长,植物抗病力强。业州镇石桥湾村代明祥2012年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0.5亩,收获时茎叶仍然青绿粗壮,生长旺盛,无根腐病,而相邻的种植同一品种施用化肥的玉米收获前20天已凋谢枯萎。

3.2 是肥力高,增产增收 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米绪凯,农艺师苏志平、黄立强、陈军协助指导利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秋收时,测产验收,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669.9kg,以化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586kg,生物有机肥增产14.3%,施用生物有机肥每亩增产83.9kg,增收201.00元。花坪镇村坊村刘新进2013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亩产750.2kg,大大高于当地平均玉米550公斤的水平。

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46kg,以化肥、磷肥种植水稻的平均亩产452kg每亩施生物有机肥比施用化肥、磷肥亩增产稻谷94kg,增收270.00元。三里乡香米专业合作社2013年大面积以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630kg。

3.3 是有利于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 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作物长势旺盛,抗病害能力明显增强,据孙邦益介绍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水稻直到收割前一直没有“蜢子”(稻飞虱)危害,未使用农药,相邻种植的稻米每亩使用不低于200元的农药。

3.4 是改良土壤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甚至超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更为严重的是使土壤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影响人畜健康。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避免了土壤板结,消除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篇4

粮食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健全粮食安全体系,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是粮食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履行职责的题中之义。XXX县于XXX年制订了粮食应急预案,后又经过修改完善。但是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的推进,地方政府对区域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弱,一旦发生粮食抢购,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粮食加工问题就会十分突出,处置不当,可能会影响粮食供应,继而引发社会不稳定。为确保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性粮食市场波动,使粮食应急预案发挥应有的作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和全县粮食安全,XXX县粮食局按照市粮食局的工作要求,着手调研了XXX县XXX面粉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XXX面粉有限公司、XXX县军粮供应代理点,三个市级加工企业和一个市级军供网点,对企业的现状,应急加工能力等有关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居民口粮需求情况

全县XXX万人,其中:城镇居民XXX万人,农村居民XXX万人。据调查,城镇居民年均消费粮食XXX吨,农村居民年消费粮食XXX吨。也就是说,全县全年需要供应的人口达XXX万人左右,每天需用小麦XXX吨,折合面粉XXX吨。

二、全县粮食加工企业现状

通过现场调查,上门走访,我们总的感到粮食加工企业面对应急加工喜忧参半。目前调查的这三家企业都通过QS认证,其中:XXX县XXX

面粉有限公司日加工量780吨,日加工能力800吨;XXX有限公司日加工量980吨,日加工能力1000吨;XXX面粉有限公司日加工量280吨,日加工能力300吨;三家企业除维修设备外处于常年加工状态,有此可见,XXX县粮食加工企业有几十家,但档次都比较低,规模小,预案确定的3家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量均为680吨,三、供需之间的基本情况

(一)加工量与应急供应量的情况。从农户自备储粮情况看,过去家家产户有余粮,并有相当数量的自备储粮,碰到饥荒年时足以自我应付3到5个月,不少农户的自备粮甚至超过1年以上。现在,不仅城镇居民家内无存粮,粮源在市场,而且许多农民存粮都不多,口粮也来源于市场。据调查,全县农户人口XXX万人,年末存粮只有XXX吨(人均XXX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吃商品粮的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量将大大增加。按全县人口XXX万人(人均XXX公斤),每天需用小麦XXX吨(折面粉XXX吨),如果规定每人每月供应一袋面粉(每袋10公斤),则需要面粉XXX吨(折小麦XXX吨),在应急时如按10天供应1次,需要面粉XXX万吨左右。XXX县现在确定的3家应急加工企业最大日加工能力1000吨,加工量能够满足供应需求,但是,原粮的采购经常出现季节性短缺。

(二)应急加工与企业自身利益的矛盾。根据调查,目前全县粮食企业(包括个体)应急可随时投放市场供应城乡居民的库存粮食不能满足应急需用,县级储备小麦只有XXX吨,国有粮食企业库存为零。一旦发生突发性粮食抢购和粮价异常波动现象时,政府没有足够的粮源可投放

市场。现有3家加工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粮食抢购势必会带来粮食价格的上涨,这些加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心甘情愿地加工政府应急供应的粮食。即使加工,也可能会讨价还价,影响加工进度和应急供应。

四、缓解应急加工与应急供应矛盾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制度。要对全县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作出规划,确保应急加工数量,对定点企业实行挂牌,切实抓好定点企业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粮食应急加工管理体制,增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以确保紧急状态下全县的粮食有效的供应保持市场稳定。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粮食应急加工事关整个粮食应急预案能否成功启动,事关粮食应急供应大局。XXX县虽已经落实三家粮食加工企业,但在平时没有过多和企业沟通联系,一遇到紧急情况时各企业可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在服从政府的安排上会打一定的折扣。为确保粮食应急加工任务能顺利完成,平时要加强与加工企业沟通和联系。对定点企业一是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把这些粮食加工企业列入县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考核和奖励范畴,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在应急周转粮布局上,把全县的应急周转粮适当分散储存在这些企业。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应急加工时粮食调拨带来的困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加工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应急加工的顺利实施。

(三)适当储存成品粮。有突发事件时,建议在应急周转粮中适当储

存部分成品粮,这样在突发事件初期政府就可以争得主动。由于成品粮保管难度较大,每年需轮换至少3次以上,每次轮换会产生一定的进销差价,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成品粮储存可采用委托代储的方式。和那些经营量大、信誉好、一直守法经营,没有销售过劣质粮食的经营企业和经营大户,签订委托代储协议,明确代储品种、数量、质量要求和权利与义务。代储企业和经营户对代储成品粮资金自筹,价格风险自担,平时在生产经营中自行周转轮换。县财政按季核拨代储费用,县粮食局定期对代储户库存进行核查,确保应急供应时调得动、用得上、质量有保障。

(四)建议市政府发文、县政府储备一定规模的成品粮、面粉和食用油,储存补贴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市粮食局工会重视职工书屋建设 篇6

市粮食局工会重视职工书屋建设

今年以来,市粮食局工会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落实职工书屋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月份被市总工会授予“„职工书屋"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该局领导高度重视职工书屋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983万多元改扩建了原职工书屋规模,新购置了896组书柜和9802000余册图书充实到职工书屋中;坚持把职工书屋建设与“四创”工作及创建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屋的文化阵地作用;强化服务管理,健全职工书屋网络体系,方便职工借阅。一年来,到书屋来借阅的干部职工达到了近千人次,受到了干部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探讨 篇7

1 影响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粮食物流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对粮食物流涵义理解普遍比较模糊,把粮食物流仅看作是粮食仓储、运输和粮食装卸环节,而没有扩大到粮食的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收购商品粮食的摆布、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存以及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环节。

(2)组织协调难度大。粮食物流涉及粮食、财税、工商、铁道、交通、信息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协调性较差,管理效率难以提高;管理的条块分割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管理层次较多,地方保护严重,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3)资金投入缺乏,相关粮食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指出:“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安排必要的投资,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对重要的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予以扶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是应有之举,但目前存在着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设施项目投资巨大,一般企业难以承担,具有发展优势的传统粮食物流企业目前生存尚且艰难,投入巨资发展更是奢望;二是物流设施建设收效并非立竿见影,投资回报率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情况下最高,如节点只有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时才能最大化地创效,所以企业投资态度并不积极;三是设施建设地理分布不均匀,设施集中的地区可能出现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现象,而设施匮乏地区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为数不多,这给物流节点的连线和构造整体网络增加了难度;四是由于单个物流项目之间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互补性、依赖性很强,所以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需要整体推进,因而在初期的投资需求量非常大。

2 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具备的条件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有助于整个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使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粮食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淘汰或兼并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粮食物流企业,打造有实力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的大型企业,为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竞争创造条件。

(1)粮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发展粮食物流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这一条例的实施,有助于粮食物流企业积极从事粮食物流的各项经营活动。

(2)粮食现代物流理论逐步成熟,业内先行者成功典范不断涌现。粮食行业现代物流业进程明显加快,成功范例不断涌现: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大连北良库具有年1100万吨散粮接发能力,建成后运营良好,带动了东北地区粮食散运的较快发展。目前东北地区粮食散运量已占总运量的40%,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最快的地区。

(3)我国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装技术等科学技术能力足,以支持粮食现代物流业。

(4)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市场潜力很大。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在5亿吨左右,流通量在1.7亿吨左右,其中3500万吨跨省长途运输,1.35亿吨在区域内流通消费。按照一批原粮及其成品粮平均各运1.5次计算,商品粮食运量约5.1亿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增长;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商品粮需求量的增长;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间接消费量增长,总人口的增加,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我国粮食总流通量、总运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我国国土面积大,交通运输难度大、运距长。大运量、长运距的粮食流通,迫切需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来保障,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粮食生产为粮食物流提供了规模化和市场机会。粮食种植在市场导向下不断调整,形成区域性和规模化。

(5)信息化将加快发展。包括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国家粮食局、各省粮食局和部分市、县粮食局、粮食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和政务网站,拥有了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的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发布,这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信息基础。由于信息化的加快建设,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和政务网站的基础上必将迎来粮食系统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6)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仓储建设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可能。

从上表格得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在逐渐的增加。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也是一个粮食大国。要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和正常生活,完善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也是提高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3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

(1)切实抓好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科学地配置与组合粮食资源,以市政府驻地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纳入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以市级粮食储备库为依托,采取改扩建的方式,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形成集粮食储备、加工、中转、批发配送、质量检测、电子商务、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物流基地。以现有粮食加工、粮食购销龙头企业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改造扩建、资产重组等形式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充分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实现粮食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

(2)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粮食物流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散”上,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要下大力气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购销企业同步发展,特别在粮食加工环节,针对聊城市目前的加工状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技术、管理、机制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确保粮食物流环节始终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现粮食物流快捷、高效。

4 总结语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整体系,需要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粮食物流人才队伍,以满足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

摘要:粮食流通直接连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粮食现代物流设施是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对于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储备效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抗风险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可持续地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8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的农村统计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主,农业生产统计又是以粮食生产统计为重点,因此粮食生产统计是统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当时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统一经营,粮食产量都进行了检斤过秤,国家又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统计起来还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统计过程主要是由生产队统计员根据销售和检斤过秤的数量加总上报,用逐级汇总的方式取得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北京市的农村统计对象一下子由原来实行统一经营的3995个生产大队转变为113个联合体、11298个专业户和90多万个分散经营的农户。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在粮食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上都不一样。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准确、及时地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2月正式组建了农村抽样调查总队,同年6月北京市也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之一——北京市农村抽样调查队。从统计内容、统计方式到统计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粮食产量统计上采用抽样调查实割实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缩短了调查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在抽样调查初期,许多人(包括统计系统的人员)对抽样调查的方法不理解。昌平区有个乡镇统计员,不太相信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于是,就在当年搞了一个试验,组织对全乡的粮食产量进行检斤过秤,结果采用实割实测调查出来的亩产与检斤过秤的亩产只相差1公斤,从此他成为了抽样调查的倡导者和宣传员。通过几年的实践,抽样调查方法已被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广泛认可,调查数据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每年一到6月和9月,1000多名调查员头戴草帽、手拿测框和测绳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测量距离,有的收割样本,有的纪录数据,远远望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北京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粮食产量调查工作又迎来了一个前从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3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市将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同时采取与市统计局融合的模式,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为统计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北京市正在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调查提到了统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抽样调查工作内部,由于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使粮食收获和播种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也给抽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北京统计人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研究用遥感(RS)测量方法代替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粮食产量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三年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并从2009年夏粮产量调查开始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绿色覆盖面积、农业设施面积等调查。通过改革,开拓了调查领域,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现势性、客观性、空间性等优势,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快速统计;节约了人力和调查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调查的数据质量。同时,调查手段也有了一个大的提高,测量面积用上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及时监测农业的发展变化,还建立了农业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回顾调查总队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有三点体会:

一是调查总队是为改革开放而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市农调队和市城调队组建于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6月,在此之前北京市就开展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住户调查,编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队组建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89年4月为了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农村、城市抽样调查队更名为农村、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始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7月为了加强企业调查工作又新成立了北京市企调队,开始建立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制度和开展大企业大集团调查;2006年3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又将三支调查队合并,成立了北京调查总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查队系统的抽样调查体系。从这些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都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今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调查总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回顾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走过的道路,不管是机构改革还是方法制度改革,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每走一步都要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数据质量视为统计调查的生命,因为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如果说原三支调查队的组建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那么调查总队的成立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20年前开展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是想采用科学地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如今采用遥感测量方法调查农产量和生态服务价值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原来实施的城乡住户调查超级汇总是提高数据质量一项重要措施,现在开展中加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研究是要与国际统计接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还有住户调查实行电子记账、消费价格调查使用采价器进行采价等等。为了保证调查的数据质量,我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服务政府和社会当作统计的宗旨。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始终把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和目的。因为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统计调查的作用,才有生命力。多年來我们在完成国家调查任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如为了提高住户调查样本对区县的代表性,在国家要求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6750户样本,占了总样本量的84%;为了及时监测北京市低保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1100户的低保家庭生活调查和编制北京市分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全面反映北京市的三农发展状况,在2006年的农业普查中,增加了322个普查指标,占全部普查指标的1/3;为了监测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并开展了农业生态、农村城镇化、农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定期监测评价工作;为了满足市委市政府了解群众安全感的需求,从1999年开始研究并定期开展了7000户的群众安全感调查等等。

粮食局会计基础自查报告 篇9

一、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我局开展多种形式的保密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组织干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保密宣传资料,进一步意识到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二、保密制度建设情况

为把保密工作规范化管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安全保密,我局建立了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制度、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制度、计算机单机保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保障了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保密要害部门及涉密人员的管理情况

我局保密工作要害部门部位共3处,选用专门负责人,并与保密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要求定期上报工作状态,不定期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效率、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涉密载体与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情况

载有涉密内容的载体包括软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必须按照系统制造厂所确定的操作规程安装,所有入库的盘带目录清单必须具有统一格式,如文件所有者,卷系列、号、文件名及其描述,作业或项目编号,建立目期及保存期限,盘带出入库必须有核准手续并有完整记录。

粮食局局长的述职报告 篇10

按照县委决定,我于今年2月6日到县粮食局报到上班,担任局长、党委副书记职务,迄今已将近一年。在此之前,我只是想在县人大机关内部轮换一下岗位,没有半点思想准备无条件接受了县委的决定。20年前,我还在监察局工作时就开始对粮食局的工作有所了解,近些年来,因粮食体制改革带来的冲击我更有所闻。因此,我是带着压力和情绪而来,因粮食工作困难重重而有压力,也因职务不按志愿“录取”、同类情况只免去我的人大常委委员和到岗时临时改任我的党委书记而有情绪。尽管而此,一年来的工作完全可以表明,我能正视困难而战胜压力,克服情绪而恪尽职守,依靠全局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支持与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报告如下:

到任时,我曾表态要做到一要大气、二要干净、三要有思路、四要抓落实,用“四要”来开展工作,当好局长。我觉得尤其是在抓班子带队伍方面要讲大气。即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从宏观把握。不鼠目寸光,不鸡肠小肚,大度宽容。我局现有党委委员6人,曾因工作需要调离了一位副局长,分别从原党委委员中提拔了一名副局长和一名纪委书记。一是明确分工,按能级管理,各负其责;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基本上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三是带头示范,处处以身作则,勤政廉洁;四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掌握思想动向,交心通气,以诚相待等。尽管我局在县直单位中是罕见的局长书记分设的班子结构,但总体上讲目前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一个积极肯干和敢负责任的班子。另外,我们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还注意抓学习型机关创建,整个机关工作人员面貌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

要全面做好粮食管理工作,既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又要搞好相关部门的协调;既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还要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既要讲求思路科学安排,还得落到实处监督检查。因此,如何讲求领导方法与艺术,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基本全面完成了其他工作任务。一是全面落实地方储备粮计划。实行地方储备粮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去年市局下达我县计划4000吨,今年改由中储粮代收代储,到财政补贴资金列入决算预算安排,贷款资金的到位,粮食收购及拍卖粮食实物入库,各项制度的完善与验收等做了大量工作。该项工作完成由落后被市委市政府督办已进入先进行列被肯定。二是依法依规严格资产管理。对改制以来资产处理遗留问题进行了处理,对委托企业代管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明晰与加强,对难以管理的少量资产进行了依法处置。三是对企业管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由于国家粮食政策的调整,公司贷

款资格被剥夺,导致购销业务的停顿,企业生存遇到空前的挑战。与国企和民企洽谈收购、兼并或重组都不成功的情况下,目前只能采取盘活资产搞活经营的办法来渡过难关。四是做好稳定和信访工作。这项工作是我当局长感到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曾一到任就接受了面试,接下来我们曾先后处理了资产管理中的矛盾:如三墩资产处置后苏氏祖坟矛盾的处理;浯口资产招商引资出租后矛盾的处理;余坪资产处置后矛盾的处理;虹桥资产胡氏逼还祠堂矛盾的处理;春江面厂股权纷争矛盾的处理等等。群体与个体上访对象的接访也是无休无止,改制后的原法人上十次到机关要求妥善安置;伤残军人多次到机关要求特殊对待;4050人员几次要求退还个人部分保险金;原直属库分流人员要求解决失业救济与就业;其他改制人员要求解决实际困难等等。各类来信也都得了及时回复。五是做好了宏观调空、行业发展、流通监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建整扶贫、工会老干等各项工作。

讲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认为通过学习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充实生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与品味。因此,我每天都要看一看报刊杂志、电视电脑,学习时事、新闻、法规、文学等知识。同时还能结合工作、生活实际写一些文章,今年以来,我先后写了各类文章10多篇,其中与粮食工作有关的就有8篇,如象七一前的老年支部会上的讲话我就把它整理

成《好心情是自已的财富》,老年节会上的讲话就整理成《老有所乐是一种思想境界》,为了做好稳定、信访工作我就写了《接访无休何时了》等文章。而且还学着写一些古体律诗,前后也有30多首。有些文章与诗作已予公开发表。这样既加深了学习与工作的体会,还将工作中遇到的烦事予以超脱。做到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干净是理直气壮搞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自担任局长以来,我总是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洁身自好,廉洁办事。偶儿有人送过礼金我也拒收或退还了。曾分别去过海南与广州其往返路费都没有借故报销。不抽烟、不喝酒,迄今未进过歌舞厅消费过。用的小车也还是上上任局长购置的旧车,办公室没添置和更换过任何物品。今后,我将始终牢记“成由节俭败由奢”古训,严于律已,廉洁奉公。

尽管我忠诚履职,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收获,这也是全局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离县委、县政府交给我的工作任务还有一些差距:企业深化改革工作没有进展;东片中储粮建库还尚末确定;招商引资工作还很被动;有时疲于应付一些矛盾与具体事务没有超脱,如何壮大发展粮食事业考虑得不多等等。

粮食局过去是一个有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部门,如今已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单位,但粮食是一种战略物资、一种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粮食工程 专业文化 校企合作

课 题: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编号2013007)成果。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粮食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也是山东省特色技能名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将主要任务放在提升专业内涵的建设上。专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融合。因此,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是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调研情况

调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对专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调研集中在校企合作单位。

1.企业访谈结果与分析

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的理论知识、生产操作能力、仪器设备使用技能等对完成工作很重要。86%的企业认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是员工的重要素质,92%的企业认为员工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工作环境多为工厂、车间,大部分是“三班倒”,上夜班对很多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企业对学生的第一要求就是吃苦耐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学生进工厂没几天就不干了,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当然,只肯干而不巧干的员工也不受企业欢迎。例如,节能减排是很多油脂企业正在进行的课题,员工考核与水蒸气消耗或者溶剂消耗挂钩,只知道把分配的工作做好,而不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追求创新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节能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团队意识也很重要。

企业认为应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等素质作为学生重要的专业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2.毕业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8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培养,但62%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不高。超过95%的毕业生认为开学教育、企业参观、校友访谈能增强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感,并使学生在专业文化的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专业学习阶段,企业文化初步融入了专业文化中,虽然企业参与度比较高,但多是呈现一些成功案例,并不能真正内化为专业文化意识。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局限于职业化的教学情境,多表现在实训环境、真实任务等方面,缺乏质量意识、团队合作、节能减排等文化内涵。

另外,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大多以职工来源为前提进行考虑,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未形成稳定、持续地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缺乏从学生角度的考量。例如,粮食企业接受顶岗实习生通常是在节日前后,学生实习通常被固定在某一岗位上,而不是轮岗实训,这样会使学生的专业认同迅速瓦解。缺乏良好沟通的企业文化是阻碍了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内化。

3.企业员工手册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员工手册,发现企业均要求员工必须具备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98%的企业将员工的工作态度放在第一位,83.5%的企业认为团结协作是员工重要的专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员工手册缺乏对职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更希望员工做好本职工作。

二、专业文化建设试点班级情况分析

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专业文化的特征、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专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影响专业文化建设的因素等方面。专业文化可分为专业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动文化。笔者所在学院粮食工程专业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提出了勤劳朴素、严谨务实的职业文化和绿色加工、安全生产的职业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

1.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措施

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缺乏稳定、持续地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因此,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对试点班级进行了如下改革。

(1)开展“七进两助”活动,实现了专业情境与职业情境的同一性。通过与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烟台新烟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环山饲料集团、烟台市粮油检测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开展“专家进会议、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工位、教学进现场、技师进课堂、实例进教材、生产进校园”和“专业助企业发展、企业助专业建设”的“七进两助”活动,构建“校企联动、学岗联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入学开始,企业就参与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缺乏企业持续参与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专业情境与职业情境的同一性,打造了渗透专业文化的良好平台。

(2)实行三阶段能力提升的实习模式,推进专业技能的阶梯式跟进。第一阶段为认知职业岗位阶段,包括两周的入门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环境、工厂生产形成基本的认识,培养专业情感。同时,将企业理念、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实习过程,使学生在专业文化的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学习阶段,由任课教师带队进行生产实习,学生每3天轮换一次岗位。学生按照企业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完成岗位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校企零对接的专业教学环境就是“厂中校”,它可以更好地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为一体,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第三阶段为职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分组,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增加了对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考核标准,做到专业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企业也在生产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轮岗需求。由于形成了系统的考核要求,学生经历了从会做到做好的过程,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熟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

2.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效果

调查的对象是2011、2012级粮食工程专业学生,主要考察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效果。77.3%的学生认为专业素养的关键是过硬的专业技能;83.7%的学生认为阶梯式的技能培养让自己逐渐形成了职业信念;79.1%的学生认为通过企业实践,真实地感受到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从2011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较2010级提高15%。 从2012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职业意识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对学生专业文化的培养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分阶段逐步领会,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职业观。

三、小结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不断探索,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粮食工程专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陆迎真.校企合作开展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

[2]王瑜.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J].大观周刊,2011(32).

[3]焦雯.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经贸文化建设研究[J].时代报告,2011(8).

[4]钱婧.高职外语专业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5]李蔚倩.探析高职专业文化建设[J].商情,2011(40).

粮食局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篇12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

1 多举并措, 建设高标准农田

1.1 抓组织保障, 促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2012年, 邵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副县长为指挥长, 相关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 专门负责领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项目规划设计时, 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临项目区调研, 分管常委、副县长自始至终指导项目的规划、报批、招投标和监督管理, 并多次带队督查, 发现问题, 立即责令整改到位。二是精心组织。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用地协调、施工放线到项目开工建设, 制定了严密的工程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县农开办会同项目乡镇组织召开了项目区干部群众座谈会, 做好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群众思想工作,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2 抓科学规划, 促“二个聚集”

邵阳县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要求, 注重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突出重点, 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一是资金向高标准农田聚集。该县农开办按照“资金不变, 渠道不乱, 统一规划, 各司其职, 各记其功”的思路,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 先后整合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等涉农部门资金8 600万元, 在项目区集中连片, 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全县粮食主产区。二是项目向主导产业区聚集。该县农开办按照“扶持政策向规模粮油企业倾斜, 项目向主导产业区集中布局”的要求;围绕该县粮食、烟草、油茶三大主导产业科学规划, 确定了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下花桥镇粮食主产区实施, 切实促进了粮油企业增效、专业合作社壮大、项目区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

1.3 抓工程监管, 促质量提升

项目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一是“阳光”招聘施工队伍。邵阳县农开办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暂行办法》的规定, 在纪检 (监察) 、财政、审计、发改组成的监督小组的现场跟踪监督下, 委托湖南省正源招标代理咨询公司严把资格审查关、招标文件审定关、标底编审关、评标定标关等程序, 确定中标人和标段。二是完善“三制”监管工程。建立原材料准入制。工程建设所有的沙石、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必须是符合标准的材料, 施工管理人员随时抽样检查, 不合格的一律退回。建立项目施工监督制。三是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制。凡工程质量不合格者, 坚决不予验收及结算, 责令返工, 直至达到合格为止。工程结算时, 按造价的10%预留质量保证金, 运行一年后, 工程无任何质量问题的, 退还保证金。

1.4 抓制度建设, 促资金安全

一是严把制度关。邵阳县农开办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 严格按照“四定”、“三专”、“四统一”、县级报账制等制度, 管好项目资金。同时, 创新出台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拨款申请制度, 验收评分标准和评优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保证资金足额到项目。二是严把核算关。县农开办资金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规划布局和工程材料编制, 及时了解工程资金需求, 及时调度工程资金, 保证专款专用, 防止资金挪用;规范项目管理人员、资金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共同签字报账程序, 确保资金按工程需要运作, 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三是严把监督关。无论是项目资金的筹集, 还是工程款的拨付, 工程的决算等, 都严格按程序审批, 逐级把关, 层层监督;主动请审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现场评议和追踪审计, 确保审计不走过场;对账务手续不全或报批手续不齐全的建设单位, 及时进行查处纠正,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确保项目资金按项及时拨付到位。

2 成效显著, 打造粮食生产“洼地”

2.1 粮食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2011年至2012年度, 邵阳县在下花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修灌渠、排渠、田间渠道、U型渠道等现代化渠道58.64km, 新建拦河坝6座, 山塘防渗加固13口, 新建机耕道24.9km, 新植国外松133.33hm2, 建设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00hm2, 改善除涝面积666.67hm2,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6.67hm2, 年节水量65万m3。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抗旱防汛能力明显提高。

2.2 粮食生产效能明显增强

邵阳县下花桥镇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建成后,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 866.67hm2, 新增双季稻种植面积1 200hm2, 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6万kg, 新增油料农产品新增75万kg;新增产值1 035万元, 农民纯收入增加398万元, 年直接受益农户20 000户;通过项目实施, 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了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的目的。

2.3 农民种粮技术明显提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中, 邵阳县围绕粮食、烟草、油茶、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做文章, 加大对农民种植优质稻等种养技术的培训。县农开办编发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技术培训资料》2 000余册, 培训农民5 000人次;通过培训, 实现了组组有技术员, 家家有技术能手, 提升了农民素质, 达到了以科技武装农民头脑的目的, 转变了农民生产观念, 为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升

邵阳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 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带动了全县种粮大户的增加;一是催生了种粮大户。通过项目实施, 催生了一批种粮大户, 如下花桥镇五里村吴爱国以480元/667m2租赁流转本村水田6.67hm2, 种植优质稻。项目区新增32户种粮大户, 流转农田233.33hm2。二是吸引了外地种粮大户。通过项目实施, 先后吸引了常德、永洲、新邵等外地种粮大户到项目区来考察、租赁流转农田种植水稻。其中, 东安的种粮大户魏启才在徐家项目区跟农户签订28hm2流转农田合同, 规模化种植水稻。三是扩大了双季稻种植面积。通过项目实施, 项目区新增双季稻800hm2, 新增粮食100万kg, 新增产值320万元, 农民纯收入增加130万元。

参考文献

[1]吴年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初探[D].江西农业大学, 2012.

上一篇:3d设计师简历下一篇:数学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