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目前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 饮食结构的变化,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该并发症患者临床会出现过敏、感觉缺失、运动障碍等, 患者还会有肢体麻木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严重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 导致糖尿病足, 最终需要截肢, 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临床中需要控制患者的血糖, 但是单纯进行控制无法阻止DPN的发展。该疾病的治疗需要对血管和神经同时进行治疗, 黄芪能够补气, 调节免疫功能, 对神经再生起到影响, 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 保护神经。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甲钴胺是DPN的主要治疗药物[1]。该次该院就甲钴胺和黄芪泡服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分析, 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均有50例, 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4例, 最小44岁, 最大68岁, 平均 (57.51±6.47) 岁。实验组有25例男性和25例女性, 最小41岁, 最大70岁, 平均 (58.12±9.45) 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DM诊断标准, 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进行诊断。患者临床中会有明显的病症体征, 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对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给予了排除。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患者肢体麻木, 神疲乏力, 气促懒言, 舌苔厚腻, 脉象沉细, 气阴两虚, 痰瘀阻滞[3]。

1.2.3 纳入标准

(1) 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患者最小不低于41岁, 最大不超过70岁; (3) 对治疗过程的依从性良好, 能够坚持完成治疗研究。

1.2.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研究年龄段标准; (2) 对黄芪及甲钴胺过敏; (3) 存在其他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4) 患者存在急性并发症; (5) 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 (6)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7) 不能够遵医嘱用药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入选的患者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 同时进入该实验治疗后停用一切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药物。对照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 予甲钴胺 (国药准字:H20052315, 0.5 mg) 0.5 mg/次, 口服, 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中药黄芪20 g水泡服, 早中晚3次分服。两组均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各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凝血4项、心电图作为安全性评估。同时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4] (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和感觉功能检查总的积分。四肢多普勒血流图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踝肱指数 (ABI) [5]。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

1.5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n (%)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s) 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提升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传导速度比对照组高,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经过治疗, 多普勒血流图显示踝肱指数 (ABI) 比之前有明显的改善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ABI指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多伦多临床评分比治疗前也有显著的下降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评分积分比对照组明显的降低,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无异常,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医古籍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明确记载, 但是对该疾病的症状有所论述。中医认为DPN有虚有实,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需要养阴活血通络。黄芪是补气良药, 性温, 能够补气升阳, 胱毒生肌。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黄芪能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缺血组织, 预防再灌注, 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可以保护神经, 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在大鼠脊髓损伤实验中, 黄芪能够逆转受损的神经细胞, 而且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能力, 影响神经再生;庞国明等[6]研究中使用了黄芪注射液干预大鼠坐骨神经萎缩模型, 能够抑制胶原纤维增生, 萎缩情况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 黄芪可以对DPN神经和血管综合致病因素进行处理, 该次研究中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升, ABI指数明显得到了改善, 总体的治疗效果突出, 没有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用药方便。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使用黄芪泡服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分析研究, 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均有50例患者, 两组使用糖尿病基础治疗, 对照组增加甲钴胺治疗, 实验组增加黄芪泡服治疗, 经过12周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的多伦多临床评分比治疗前也有显著的下降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评分积分比对照组明显的降低,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药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 患者的临床病征改善明显, 疗效突出, 安全性高, 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永进, 丁建强, 李建华.甲钴胺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4) :19-21.

[2] 王玉珍, 赵德明, 许樟荣.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 (1) :2-3.

[3] 庞国明, 闫镛, 郑晓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22) :119-121.

[4] 刘凤, 毛季萍, 颜湘, 等.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3 (12) :1137-1141.

[5] 董晓云, 张磊, 李娟娟,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和肱踝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21 (7) :597-598.

[6] 庞国明, 闫镛, 朱璞, 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 :260-264.

上一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路径探析下一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现状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