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同时,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 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特殊性。为了掌握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选择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 对就业率情况、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性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 面向该校2015届毕业生发放。

1 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1.1 就业总体情况

该校2015届毕业生共分布在6个院部集中在19个专业。其中, 该校护理学院2015届毕业生人数最多, 达1 139人。按行业特点及职业准入门槛进行专业划分, 该校护士类专业1 139人, 药师类专业807人, 医师类专业650人, 医技检验类专业580人, 见表1。

该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51%, 远高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0.93%的平均值。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毕业生以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 (83.91%) , 其次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占比为7.05%, 见表2。

按该校所开设专业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9个专业中, 15个专业就业率在95%以上, 其中药学专业就业率最高, 为99.43%, 见图1。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企业 (53.12%) , 其中在其他企业的占比最高。这与该校2015届毕业生药学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数成正比, 见图2。

该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人数最多的为卫生和社会工作 (57.21%) , 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 (18.65%) , 这反映了该校的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从总体来看, 行业分布优势突出, 发展多元, 毕业生就业行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 见图3。

该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职业较为广泛, 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50.63%) 和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31.98%) 占比较高, 就业岗位反映了该校的医药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 见图4。

1.2 就业相关分析

从薪酬分布看, 该校2015届毕业生月薪分布区间, 在2 001~3 000元 (56.66%) 区间最多, 其次为1 001~2 000元 (20.92%) 区间和3 001~4 000元 (13.59%) 区间。这与我校毕业生从事行业准入门槛较高有关, 而该行业在未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的情况下,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 见图5。

该校2015届毕业生主要通过社会途径 (46.17%) 和学校途径 (44.43%) 进行求职。其中, 学校途径包括顶岗实习、学校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学校及老师的推荐、学校提供的其他实习、实践机会以及学校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社会途径包括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校外的现场招聘会以及其他;家庭途径指父母及亲友推荐, 见图6。

从调研收到的数据看, 该校2015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困难是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太少 (37.96%) , 其次是缺乏实践经验 (35.05%) 。这体现了该校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上仍存在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点 (见图7) 。

2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准入制度拉高了求职门槛, 压缩了专业对口招聘指标

医药卫生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 200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正式实施。考试实施多年以来, 随着学科发展及岗位需求的变化, 考试专业设置及方式进行着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现今医药卫生行业部分就业岗位须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 合格后再经注册方可执业, 没有执业资格者, 有些单位就不敢录用。一些规模大的医院人员相对比较充足, 毕业生可在指导下工作, 而小医院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 即使吸纳毕业生, 也是临时工, 不签约, 不占编制。因此, 很多学生选择等待考取相应执业资格后才开始择业。

2.2 毕业生择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 就业压力过大

首先, 毕业生求职择业观念认识有偏差, 期望值过高。受“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和“事业单位保险、非国有企业冒险”的就业思想影响, 许多毕业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女生, 不敢轻易选择民营和私人医院就业。很多县、乡镇医院、私人诊所热情相邀, 学生无动于衷, 有的只上班不签约。其次, 与医药类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 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着更多不良的择业心理, 主要表现在, 自卑消极心理严重, 在激烈的求职场上, 部分医药高职大学生因所在学校没有竞争力, 毕业学历低或因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别人, 或因求职屡次受挫, 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 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 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2.3 学校就业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学制所限, 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 专业课程往往占据较大课时量, 但就业指导类课程在设置和质量上仍需要极大的提升。目前,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简单。在形式和内容上局限于专题讲座、讲授求职择业技巧、简历制作等。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更没有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主要存在兼职就业指导教师比例偏高, 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情况。通过对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调研发现, 讲授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思政课或辅导员兼任, 并没有具备专业培训资格。因此, 部分老师授课时照本宣科, 不能开展个性化指导。

3 促进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3.1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引导

首先, 要牢固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 在普遍进行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传授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可根据特点, 将就业指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业定向期, 让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职业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岗位职责、基本技能要求, 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第二阶段是职业准备期,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第三阶段是职业安置期, 职业规划指导进入实战演习阶段。除了及时公布各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外, 应强化求职技巧, 安排模拟面试训练, 加强毕业生职业心理辅导。其次, 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高职高专院校应建设专门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既熟悉学生工作又了解就业市场的师资人才, 能经常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 并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

3.2 落实国家政策, 开展创业培训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 对从事创业的大学生要按要求保留学籍。学校招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 牵头开展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 邀请行业专家、本行业创业成功人士开展专题讲座, 要听取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对本校相关行业的前沿分析, 论证是否具有创业的可行性, 指导学生开展创业, 提高成功率。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性、交叉性, 从实际出发, 逐步建立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要组织开展形形色色的创业活动。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和体验大赛,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引导各个专业的学生利用不同专业优势, 拓展创业思路, 不拘泥于专业对口, 敢于想到并大胆尝试创办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项目。

3.3 提升职业素养, 强化职业技能资格培训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应该只注重学历教育, 还应该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同时加强所学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 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技术, 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期间, 不但要学习自己必修的专业职业技能, 获得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和与之衔接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 同时应努力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 获得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通用证书,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力军, 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以来是衡量办学质量与声誉的关键指标, 更是人才培养水平的集中体现。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职业技能的专业性, 与其他类别的高职高专院校相比,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为了解重庆市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现状, 提升就业教育与服务水平, 本课题组选择了重庆市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开展了本次调研。

关键词: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就业,调研报告

上一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归属感研究下一篇:浅析我国男性时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