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四个伟大

2023-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使命四个伟大

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强道路自信,把握前进方向。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增强理论自信,点燃思想灯塔。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0多年来,正是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增强制度自信,稳固发展步伐。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这一制度安排,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梦想信念。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尽管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仍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梦想的实现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伟大事业的推进,需要始终秉持对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2篇:牢记首都职责使命 坚持做好“四个服务”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最基本的是要牢记首都职责使命,坚决做好“四个服务”。

讲城市,我们是北京;讲服务,我们才是首都。竭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是中央赋予北京市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由首都作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这种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扎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才不会辜负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

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要求北京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国家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作为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首都,北京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更加有利于为中央党政军 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在北京城市发展的新阶段,首都工作还必 须更加有利于发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我们要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当好火炬手和标杆,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要 做好“四个服务”,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首都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首都城市地位、性质、功能的客观反映,也是新时期、新形 势、新任务赋予首都工作崇高使命的现实要求。观念决定思路,意识主导行动。作为多年来北京市工作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果,这是我们做好北京市一切工作的 前提、基础和关键。

要做好“四个服务”,我们就必须坚持以最高标准履行职责。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大 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带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在北京畅通无阻。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发挥首都优势,坚持以服务促发 展,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工作水平和工作经验,努力使首都科学发展、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服务意味着责任,服务蕴含着发展。作为首都,北京有特殊的政治责任,更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要切实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做好服务中实现首都的新发展,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第3篇:“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就“四个全面”进行交流。这段时间“四个全面”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从党员干部到老百姓,到理论界、学术界,都特别关注,它是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今天我准备从五个方面来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一,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理论定位;第二,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第三,系统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第四,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第五,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一、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理论定位

1、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尽管此前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远。

从时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2、形成的三个阶段 四个全面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十六大提出“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2012年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为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 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

3、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1)“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自从2014年12月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全面”的概念后,迄今为止(到3月底)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的场合在讲话中涉及这一问题,共有十三次之多。3月份,“四个全面”成为两会讨论和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所做的政府报告中,张德江委员长在所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在所做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当中,都提到了“四个全面”。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各大媒体和一些刊物都组织发表了一批宣传阐释理论解读和学术研究的文章。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人民日报》在春节以后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员文章。

国外的媒体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外媒体的说法是说“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习氏理论呼之欲出。

今年的2月,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研讨会的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当中,首次对“四个全面”进行定位。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总书记将“四个全面”定位在我们党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位置,这应该是最权威、最准确的理论定位了。

《人民日报》发表的系列评论员文章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除了按照战略布局这一定位进行论述以外,又进行了拓展,进一步做了发挥。文章中使用了这样几个概念和提法,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出“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那么这里文章使用了新飞跃、最新成果、新创造、战略抓手这样一些概念和提法,我们应该将这几个概念和提法与总书记所讲的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当然对这一战略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深入的贯彻和落实,理论界、思想界、学术界也正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 2)“四个全面”体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把国家领向了正确方向,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刻。由大向强可谓“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中国正位于十字路口,各种思潮纷纭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往何处去?

人民日报评论:(2013年3月):有人说,当前的中国是浓缩了上下百年、囊括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盆景”。看不到中国之大、之复杂,就无法把握住中国发展的主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也有“为山九仞”的压力。无论是“刘易斯拐点”预示的传统红利的消失,还是“中等收入陷阱” 可能带来的发展天花板,都让人不由感慨: 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绕不开、躲不过的“惊险一跳”. 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都具有开局的性质,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

4、四个全面内在逻辑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

二、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要求或者说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它是要解决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概念,应该说大家都比较熟悉,前些年在理论上、在实践中,为了让大家理解和记起来方便起见,也有把小康社会简单化地概括说就叫全面小康,小康就是人均到 2020 年达到 3000 美元。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理解它的基本要求,我讲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一定要对基本要求要做全方位的理解,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3000美元。要讲3000美元,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前两年中央电视台已经播了,我们 2014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多元人民币,大家知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 6点几左右左右,我们已经超过3000美金了,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3000美元的问题。我们这里要讲的全面建成小康要理解它的全面性,理解它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概念。其次,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很多次讲话里面,对小康社会做了形象全面的论述。他说,我们讲的全面小康社会,包括更好的教育(虎妈猫爸)(我们现在全民义务教育是九年制,要在这方面做的更好)、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们社会保障的任务还很艰巨)、(因病致贫锯腿自救新闻背景:锯腿硬汉,这是保定农民郑艳良人生中最残酷的标签。因患病后右腿坏死,这名46岁的汉子在床上等死三个月,深陷贫穷和病痛带来的绝望之中。2012年4月14日,腿里钻出的蛆刺激了他,他终于狠下心来,自己动手,锯掉坏腿。)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水平,现在还不够高。医疗资源稀缺挂号难的问题,挂号到2017年)、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在人均 3000美元的情况下,还住着危房,或者说是住着地下二层、地下三层,这不算小康。李克强:中国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棚户区,如果棚户区问题不解决,我们何谈社会公平?)、还有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这更重要了,现在雾霾严重,在家里都要戴口罩,生活环境 PM2.5 超标的可怕,那不是我们党所讲的全面小康的指标我们党讲的全面小康指标要有更美的生活环境(环保部在2013年2月官方文件首度承认中国存在“癌症村”。中国民间专家估计,若包括非官方数据资料,全中国大陆的癌症村约达四百五十九个,且有逐渐往中国中西部扩散的现象。)。总之就是要,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全体人民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以上都是习总书记多次讲话讲过的一些重要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我想既是系统地也是很形象地勾勒出了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图景。第三,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我们还要理解,它还有一个含义是全覆盖,要覆盖所有的人群。就是总书记多次讲话讲到的,所谓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不分人群是包含全中国全体人民、各个群体、各个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包括一些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总书记讲,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山区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不能让一个地区掉队。社会存在着三大差别,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社会阶层差别,有人说我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被划分为“四个世界”水平,第一世界是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这些地方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第二世界是上中等收入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河北、东北、华北、中部一些地区;第四世界是占全国人口50%的中西部地区,它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地区。再一个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10月份的,一系列的豪华车队从河北石家庄开往河北正定,干吗呢?不是迎接领导,也不是迎亲,是迎接一个从青海玉树花了三百万买的一条藏獒,有钱不知道干什么,这是中国的暴富阶层,为什么?他没有经过长期市场文明的熏陶。我们常讲英国绅士,英国绅士是英国几百年市场经济熏陶出来的。

第四,它的领域也是全覆盖的概念。关于小康社会的实现的领域,总书记讲还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能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我个人理解这是政治上的要求。二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城乡二元结构打破了,城乡一体化实现了这样的全面小康。三是“实现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这非常重要,我们的小康不能光是填饱肚子,不能光是很有钱,不能脑袋空空,全体人民都要有较高水平的、丰富的、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文化生活,具备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精神文明素养,包括精神境界。一个社会如果大家很有钱,人均收入很高,但大家道德都很低下,灵魂都很肮脏,这个社会充满了坑蒙拐骗、无耻堕落,那不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康。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社会风气很坏,那不是我们社会主义要求的现代化,也不是我们社会主义要求的全面小康,所以这一条很重要,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四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小康还有公平正义的要求,司法案件是否公平正义,反映这个社会的法治化程度,也是人们幸福感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如果我们一个社会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司法不公的案件,乃至像我们前一段内蒙古出现过一个错案,呼格吉勒图把一个见义勇为的人给枪毙了。像这样的事例如果要多,那不叫全面小康,所以全面小康应该包括司法案件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五,在环境方面,总书记对我们的全面小康的环境上的表述非常形象生动,也很深刻,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你不能把环境都破坏了,虽发展起来了,人均收入很高了,但山都搞平了,水都成了臭水沟了,过去美好的环境都不存在了,这也不是小康的标志。还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要达到和我们的小康社会水平相适应,停留在现在这个水平还不够,我们的航空母舰还只有一个,所以这个水平也要相当,如此等等还有很多。总之,我们讲的全面小康一定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绝不能是单兵突出。

三、系统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

1、中国改革遇到了很多的陷阱。

要想跨越这些陷阱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 (1)中等收入陷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现象。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所以我们国家已经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 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届政府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叫做中国梦。中国梦从经济学上解释,就是中国下一步要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习近平此前强调,"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2)修昔底德陷阱。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于是便不断从西方国家传来“中国威胁论”, 习近平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习近平讲我们是和平崛起,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陷阱。当然除了构建新兴大国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来避免,也就说我们要从深化改革的角度,让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内生性增长,而不是更多的、过度的依赖外部世界的资源。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难题。

(1)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血压”的问题。所谓的高血压“高”是指什么呢?就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每消耗一吨标准煤,我们只能创造14000块钱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是创造25000元,美国是31000,日本是50000。再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的例子)高耗能必然带来高污染,柴静的《穹顶之下》,深度解析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该怎么办?视频引起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还有高成本,就是所谓的高投入,低产出。 第二个就是“血”,就是发展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太多了,包括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社会安全等问题。2014年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8061人;据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是交通事故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2014年,重大安全事故接二连三,香格里拉古城火灾、长沙校车侧翻、昆山中荣公司爆炸、清华工地塌方、上海外滩踩踏„„一幕幕惨剧,让人们在触目惊心的同时忍不住扼腕叹息。有人说,我们的GDP,是带血的GDP。

第三个所谓“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比如资源压力、土地压力、环境压力、空间压力、工作压力等等。

(2)存在固化的利益藩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本属于广大民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并呈现出刚性化的特点:其他人很难进入被少数人独占的利益领域;其利益一旦被触及,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就像李克强所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蒋介石在大陆土改为什么难以推进,因为阶级利益,看到了问题,最终却没有解决问题。到了台湾以后,却发展的很好,为什么?因为国民党跟台湾的地主阶级没有联系,上去就是一刀,土改成功。改别人都很兴奋,改自己肯定都是很难受的,因为改革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李克强总理就曾说过:”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就是典型的利益藩篱。(石油帮) (3)制度天花板。是指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阻碍了人们的进步和上升。有些制度原本是为了激励人们,但由于制度会带来很多的附加利益,包括收入、住房、交通以及医疗等方面的高收益,于是制度的受益者就会长期地占有或者终身占有该利益,后来的年轻人就会逐渐被制度堵死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的状况。2015年2月,《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已经正式出炉。给许多晋升无望的人带来了希望。

(4)社会流动性问题。当前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的现象,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富二代,官二代。王思聪,被称为国民老公,如果他不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儿子,谁能认识他?)社会流动缓慢化,也就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社会底层的人向上流动在减弱,可能在教育上出现这些问题,在就业上也出现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教育改革,就业体系的完善,要加快社会流动性,要打破社会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堰塞湖,让社会的流动,尤其是从下往上流动加速度,而不是减速,甚至出现了不流动的问题。

(5)存在着特权的“金钟罩”、“铁布衫”和“隐身衣”。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某些“资本权力”的渗透,少数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的特殊人。他们把特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路绿灯,在任何领域都是VIP。这些隐形的特权往往是以牺牲普通人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为前提的。

(6)腐败高发易发的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到今年的1月5号为止,十八大以后落马的副省级以上官员达到61位,这个数字应该说是非常高的,我们知道从2008年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五年间落马的副省级官员五年是30名,我们仅仅这两年多的时间,落马的已经达到61名,这说明确实我们的腐败处在一个高发易发期,而且一些腐败的数额非常巨大: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近日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魏被带走时,家中发现上亿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出这个腐败高发易发期,要逐步为建设一个廉洁的中国,一个政治清明的中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十八大报告对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谋划是与发展目标或者总布局的五个方面所对应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5+1+1”的七个方面的改革,“5”就是我刚才讲的十八大报告里面规划了五个方面的改革,除了十八大报告所讲到的五个方面的改革以外,又增加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和军队改革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是“5+1+1”七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涉及15个领域,330多个项目。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这样两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我们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推进人的解放,但是这里面还有个实事求是,还有个适度,有个步子也不能太快,太快大家接受不了,但是又不能太慢,这里面就有一个平衡。

二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在那个阶段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对未来我们到底怎么走,并不是很清晰,随着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晰了,就需要顶层设计,另外随着改革的深度的推进,光靠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行,也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和远景的规划,所以这里面也需要有这样一个平衡。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我们仍然需要基层的改革的实践,基层改革的实践实际上里面提供了大量的经典的案例,推动中国改革的前进,但是除了基层改革的实践之外我们还需要顶层设计的,在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每一个领域之间也要有个平衡的关系,所以顶层设计这需要我们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就有一个权力推进,所以中央专门成立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总书记担任组长,这是中国最高层的一个推进改革的这样的一个机构。设计的方案很多,特别是从2014年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在这一年中推出了几百个改革的内容和文件,推进了中国的改革的进步。但是除了高层的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之外还需要我们基层的探索,还需要我们基层的创新,这样之间有一个平衡。

第三就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前面我们也展开说了。改革的步伐应当是坚定的、扎实的,但是如果有时候改革的步伐太快,很多群众接受不了或者有些内容很多的改革措施同时推进,这里面又有可能会影响稳定这样一个关系,所以这里面仍然有个平衡点。

第四还有一个总体推进和重点冲破的关系。改革大家都知道,内容很多,很多问题都需要改革,但是有的改革是能够由点到面,特别是重点领域的改革,会带动全方位的改革,有些细节方面的改革,有时候反而影响整体的改革,所以这里面仍然有一个平衡,就整体的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改革内容很多,我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重点的内容,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中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全部改革的主要的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还容易滋生腐败。政府要公布审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违规新设审批事项。实际上这也是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全部改革中,行政体制改革也十分关键。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行政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在这种情况下赋税就高,他要养活这么多人,我们现在官方公布的数据,公务员700万左右,财政供养的人口6000多万,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巨大的数据就需有人来供养,这里面就有一个平衡,这里面就有一个行政体制如何改革的问题。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些年几乎仍然在持续的膨胀,另外领导的职数也太多,一正四副,特别是副职,一个市的副秘书长,一个大学副秘书长等等,副职太多,影响了效率,也提高了行政成本,所以要在这方面要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还要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的改革。

第三个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专家认为从现有制度入手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因为我们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另外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都是共和国初创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优势它的强项也包括它的弊端和不足,都为人们所认识,从现有制度着手进行改革,风险小、实施方案也便于操作,也易于为人民接受。

四、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我国传统社会的治理存在着法治与人治的实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治色彩至今不绝于耳,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法治案例层出不穷,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典型,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建立的基石。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无不追求法治,崇尚公平公正。因为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古代也有这方面的论述(课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依法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开阔了法治格局,丰富了法治内涵,拓展了法治外延,形成了法治建设的系统思想和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同时,决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发范围内依法办事的原则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特别近些年我们看到的腐败案件,特别是一些高层的领导,很多行为违背了这条原则。(徐才厚,周永康)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司法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很多的内容就是为了推进司法改革。在推进司法改革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到了让每个人在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每个个案,虽然在众多的案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比如内蒙的呼格案,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对全家就是巨大的灾难,事后即使国家赔偿上百万,对于失去亲人所带来的伤痛又能弥补多少呢?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公民在每一个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推进司法改革,要完善司法责任制,让审理人裁判。要维护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突出法官检察官办案的主体地位,明确法官检察官办案的权力和责任,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形成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三个方面,细化了四中全会的84项改革举措,并在实践操作层面明确了改革的主要任务、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改革进度和工作成果要求等事项,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也让四中全会的改革举措更加“接地气”。全面依法治国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我们关注: 第一个关键词是法治信仰。卢梭:“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之必行的思想基础法治信仰、法治文化、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在人的精神层面,树立起了法治信仰,法治才能获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曾经感叹,说天下之事不难于政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所以要让法治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根本,就要下大力气来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质,涵养我们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培养法治文化的认同感。我们现在社会中权大于法,法不责众、情大于法的现象比比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迫在眉睫。

第二个关键词是法治边界。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为改革划定了法治边界,说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是一个重要的法治边界。从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到他这几年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彰显法治权威,反复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施政之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周永康被抓,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言),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到哪一步,让人们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三个关键词是理论框架。依法治国的理论框架为法治中国描绘了蓝图,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形成了法治中国的系统理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了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一个统一体。

全面依法治国的第四个关键词是“关键少数”。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审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手中的权力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为政者须率先奉法”,领导干部的是否“奉法”,对其他社会成员是潜移默化的示范。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培育公众法律信仰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引领作用。王安石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中国向来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民众总是向官员看齐,要民众尊法,他们首先看官员能否尊法,如果官员以身作则,民众自然而然也慢慢地遵守法律。历史上商鞅“南门立木”,最终成就了秦国的强大。《论语》有一名句:“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领导干部去组织、去推动,需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

五、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我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威胁和四大考验,这使得我们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迫切。什么是四大考验?就是党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执政有权力,权力可以带来很多的利益,这就有风险。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些考验有些人能够经受得住,有些人就不能经受这个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打了败仗。另外我们还存在四大危险,这四大危险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特别是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严重影响了党的合法性。所以我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由于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反四风和反腐败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这些成效只有两个做法,一个是反四风、八项规定和严厉的反腐,得到了广大的群众,广大党员高度的赞成,所以从严治党这个严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建设的新常态,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所以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政治保障组织保障的作用,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对如何从严治党做出了八项专门部署:一是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明确责任的主体,哪一级就是哪一级的责任,二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三要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有时候不能太庸俗,四是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要严明党的纪律,很多的党的纪律,我们党章写的明明白白,写的清清楚楚,他就是不执行,所以我们要严明党的纪律。第七我们要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我们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

在2014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就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布置了任务,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坚持“五严”: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

当前形势下,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切实推进思想建党,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或者不吃不拿也不干。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权力观我们说,严以用权固然是有一条,绝对不能乱用权,但是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强调一点,我们绝对不能不用权。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个故事: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有一个穿着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一杯水,无愧鬼神。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但是要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这官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啊!”阎王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有负于国吗?”该官听罢似有所悟,锋棱顿减。小说诠释了为官应有的标准,即仅仅廉洁是不够的,还要有作为、敢担当,百姓养着你,必须为国尽职、为民办事。如果无所作为、尸位素餐,那还不如供个稻草人、木头人。

回顾和总结思想建党的历程,可以看出,思想建党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书记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

二要切实推进制度建设,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之后,取得的深刻认识,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事实证明,作风状况腐败程度都与人的素质有关,同时也与制度体制是否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三要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总书记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制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所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2009年6月,有记者前去采访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局局长要求解释女教师陪酒一事,该局长叫嚣道:“新华网不就是文化单位嘛,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叫我在新华网上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2009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就某经济适用房用地违规建别墅一事采访时任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的逯军时,被其劈头一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话当时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备受关注。

“要去就去(跳)五楼。”

——2009年11月5日,河北省承德市牛圈子沟镇下二道河子村村民王秀珍,来到镇政府要求解决拆迁补偿问题。该镇党委书记史国忠让王秀珍“别找我,反映也没用”。王秀珍急得大哭:“史书记,您别走,您这儿都不管了,我去找谁,要我去跳楼啊!”史国忠却说:“这我还管不了,一楼二楼别去啊,要去就去(跳)五楼。”说完离开。

“这事归我管我就不管。”

——2013年11月26日,吉林白城市四季华城300多户业主向白城经济开发区反映物业乱收费问题,得到开发区负责人的答复:“这事归我管我就不管,爱哪告哪告!”最后,这位领导丢下一句“有能耐上中央告去”就走了。 “威胁我就是威胁党!”

——2014年1月6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罐子乡党委书记罗颂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语出惊人,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2014年1月7日晚,达川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不当言论属实,罗颂已被相关部门停职,接受调查”。

四要切实推进纪律建设,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上,着重强调了政治纪律;在三次全会上着重强调了组织纪律。总书记说,从已经查处的大量顶风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规定还置若罔闻,搞“四风”毫无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因此,在纪律上还要进一步严起来。在这里要正确处理党的纪律和宪法法律的关系。和宪法法律比起来,党的纪律严而小,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适用于全体人民,而作为党员干部,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老毕唱评《智取威虎山》中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后,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有人以“言论自由”,想说就说为毕福剑辩护,以私下场合的非正式语言“不适合做政治定性的依据”为其开脱。言外之意,调侃攻击党的领袖和党领导的军队没有什么大不了,谁背后还不整点胡言乱语。但是别忘了,作为公众人物的毕福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章对于党员义务有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所以中纪委机关报发文《党员毕福剑必须讲规矩》。是党员就要有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不能将自己的言行凌驾于党的纪律规矩之上,口无遮拦,乱说胡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张家口怀来的县长李玉清因不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事项等原因被依法罢免县长职务。);必须服从组织决定,绝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五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选人用人管人的问题。吏治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习近平对这类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用了“逆淘汰”这个词,就是说政治生态恶化之下的最终结果是逆淘汰,让干事的不如不干事的,让好人变坏。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喜欢看,其中有一幕我印象非常深刻,时为雍郡王的雍正奉旨追讨国库欠银,其中有个叫陈文盛的老状元就欠国库一两银子,不愿归还。负责协办的田文镜对他说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田文镜说:“你这借一两银子的人,其用心比那借百两、千两、万两的人还要可鄙!你不缺钱花,就算缺也不缺一两。你之所以借这一两银子,是因为你看同僚们都在国库借银,怕众人说你不合流、假清高。” 这其实反映的是政治生态的问题。陈文盛不差一两银子,也不是还不起那一两银子,最初他也可能是怀着为民造福,清正廉洁的抱负投身官场,那他为何会冒着留下政治污点、晚节不保的后果而欠一两银子,说到底还是为了明哲保身而自我抹黑。因为当时的官场政治生态就是如此。由此可见,一个“病态”的政治环境,让好人寸步难行,甚至误入歧途,相反,好的政治生态,则可以使坏人不敢造次。就如小平同志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山西塌方式腐败)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批典型案件来看,一些地方贿选案件发生、腐败窝案出现、买官卖官盛行,(衡阳贿选案,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共有527名市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在差额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共有56名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存在送钱拉票行为,涉案金额人民币1.1亿余元,有518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会工作人员收受钱物。)这种形势下,让人们无心干事,反而研究起了关系学、官场厚黑学。(课件)用人的最大目的就是把国家治理好,一切都要辅佐于这个最大目的,为此就应该排除掉不相符的动机和考虑,不能因为搞权钱交易而用人,不能为了对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给予照顾而用人,否则会直接造成用人不公,众人不满,长远的影响是降低治国理政的水平,损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说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

最后,我们引用《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的一段话,来做结束语: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就和大家交流这么多,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5年6月

上一篇:诚德之星个人事迹下一篇:乡镇妇联换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