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浮雕壁画艺术特征研究

2022-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步, 使得各个城市自身特色和文化被逐渐的统一成规范化的设施建设,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鉴别逐渐模糊的同时, 也使得相关地区文化特色或文化底蕴被逐渐遗忘和拆除;但在黑龙江省的文化建设过程中, 出现了浮雕壁画艺术, 让相关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艺术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浮雕壁画在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和历史进程的过程中, 也间接地折射出当地居民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价值, 使黑龙江省成为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地区。

一、黑龙江省的概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国土的东北区间中, 其地区划分以黑龙江东部及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河界, 比邻俄罗斯, 西接内蒙古自治区, 南连吉林省。南北跨度约为1120公里, 东西宽为930公里, 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其西部属松嫩平原, 东北部为三江平原, 北部、东南部为山地, 属我国重工业基地, 相关门类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为主。该地区最早的建制沿革时间起源于公元前四世纪指公元前三世纪的夫余政权建立, 后随着唐、元、清等各个历史阶段推出的对应管辖制度, 其省的社会阶段发展, 也在本地风俗和多元文化有效结合的过程中, 融合出自身地区独有的文化形式和特征, 这之中, 最能体现相关的地域特点的事物莫过于当地的浮雕壁画艺术[1]。

二、黑龙江省特色文化背景

地域的特色文化形成是当地环境和水土在人们生存的过程中, 摸索出来的生活常识, 也被我们称为风俗文化,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 黑龙江省的浮雕壁画的形成, 与其说是顺应时代发展, 不如说其是结合多种多元化历史文化因素, 保存较为完整的物质文化的“活化石”, 在相关的黑龙江省的历史进程中:

首先, 我们就相关的自然环境进行相关的分析, 因其地区位于北纬43°至53°, 东北部和西部为平原, 西北部及北部为山地 (即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 。其地区全年的平均气温全年维持在零下五摄氏度至五摄氏度,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较为稳定, 太阳光照时间长、物产丰富、自然林资源富饶;也是使其成为我国历史进程中, 被各个政权所觊觎的原因[2]。

其次, 黑龙江省的社会居住人口大多都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 由其他地方人口迁移过来的移民社会, 即老一辈人所说的闯关东。因其地域环境中, 相关的物产丰富、光照时间较长、降水量稳定也使得历来的黑龙江省的人文环境的发展一直以农业种植为主, 毗邻多民族的交际范围圈里, 也是让相关地域生活的居民的民族性, 多以长期活动与该地域的满族人为主, 并形成融合与中国多民族文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满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也在改革开放期间被我国政府列为早期的工业生产基地, 其地区随时代的发展转变自身的城市性质, 其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和活力, 也是使其在现代社会进程中, 独树一格的主要原因。

最后, 黑龙江省的城市精神的形成, 可以说是其居民在经过长期的对东北这片土地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历史沉积出来的, 即主要形成其幽默、乐观、自强、讲义气、重观念等精神。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的人, 在地域、人文和城市精神的影响下, 是黑龙江省紧跟时代社会发展的同时, 不断地融合新的文化和知识, 创新性的开拓自身所有文化涵盖范围;让“协作、科学、奉献”的社会新风貌和城市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3]。

三、黑龙江省浮雕壁画的艺术特征

黑龙江的浮雕壁画艺术可以说是, 在该地区长期生活的居民在早期的生产、生活作业当中, 其一直以渔猎和农牧也为主的生产模式的影响, 在相关的艺术创作过程中, 结合当地的特色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浮雕壁画。

1、地域文化多元一体化

从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中看其发展进程, 我们可以看出其是由多个少数常住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不断地人文风俗和地域特征的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 形成现今的我们常规认识到的东北文化。在文化的相关交融和发展的过程里, 外来因素带来的制度统治、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 使其民族在思想和思维观念意识上逐步统一, 但仍保留本族的文化特色, 在地域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化的过程中, 又推动着其浮雕壁画的产生和发展。

2、以萨满教为主的宗教信仰

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与大部分国人崇尚佛教不同, 生活与东北地带的居民在宗教信仰上更为崇信以万物有灵为基本教义的萨满教。其形成这样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看出一些端倪, 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在极端气候和物产丰富的地区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因其自然资源的富饶和早期形成的依山靠水的传统生活方式, 使生活其中的人们更加崇信万物有灵的萨满教义。并且直到现今都还有大半少数民族保留着相关的萨满教遗址和相关的生活方式, 这里就包含满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 还在风俗中, 保留着具有萨满教特色的图腾、神像等的浮雕壁画[4]。

3、表现形式多为生活化

这里黑龙江的文化特征还是以居民日常生活作为相关作品的创作, 这也形成当地以黑龙江流域的萨满文化和艺术作为主体的民族文化, 其艺术特征适应于历史、地理和民族特征, 其中用于美化生活环境的代表吉祥、纯洁、美丽等含义的各种禽兽和花卉图案, 也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美好的愿望中, 被广泛刻画于门框、窗户、箱、柜等生活物件上, 这就是黑龙江流域土著先民的共性特征, 信仰萨满教, 形成了萨满文化, 赋予了艺术以极大的神秘魅力。2009年创作出的《萨满民俗窗花系列》 (扎染) 入选了第11届全国美展的壁画展区, 其画作通过装饰性极强的点组成的线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日月等当地的元素符号。红、黄、黑三种色彩组合以扎染的工艺手法, 营造出了既有萨满民族热爱生活又有宗教图腾崇拜意味的场面和气氛, 就像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一样古朴、稚拙、天真、浪漫, 也是现代装饰性壁画的代表之一[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每个地域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黑龙江省浮雕壁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当地特色文化催生下的产物, 反映了当地民居生活与社会风貌, 彰显了极其浓厚的地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黑龙江省浮雕壁画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吸引着后继者不断地探寻与传承。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 通过对黑龙江省浮雕壁画背景和进程发展的相关认识、分析和探究, 我们了解到该地区浮雕壁画的艺术表现, 始终围绕地域特征进行相关的作品创作;地区独有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发展进程, 不仅使浮雕壁画体现具备对应时代的发展状况, 更为现今对相关的文化研究和思考提供了实体的参考。在相关作品的研究中, 通过对其浮雕壁画形式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也使得浮雕壁画在传统技术的传承中, 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新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势。

摘要:文化特色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能推演出来的, 相关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单一的风俗传统和片面的地方认识, 就能出现对应璀璨的光芒。我们常说的一方一俗, 其实际也是生活在对应区域居民对相关生活方式的一种领悟和认识, 此次, 就以黑龙江省相关的浮雕壁画的艺术背景和发展进程进行相关艺术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文化底蕴,黑龙江省,浮雕壁画,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党海雁, 滕悦, 高秀艳.地域文化对黑龙江公共性浮雕壁画影响的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 2016, (08) :132-133.

[2] 邱岩峰, 王思萌.黑龙江壁画装饰艺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黑龙江流域赫哲族早期壁画研究[J].艺术教育, 2011, (10) :131.

[3] 党海雁.地域文化对黑龙江公共性浮雕壁画影响的意义研究[J].大众文艺, 2016, (08) :143-144.

[4] 邱岩峰.黑龙江壁画装饰艺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论黑龙江省现代壁画设计中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及表现因素[J].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2, (01) :68-69.

[5] 杜锋, 邱岩峰.黑龙江壁画装饰艺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黑龙江省内不同地域典型装饰壁画研究[J].艺术教育, 2011, (12) :132.

上一篇:《山西农经》杂志约稿函下一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