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安全检查报告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安全检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银行安全检查报告

关于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的贯彻实施,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计划,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于2010年8月至10月对2008年以来我省执行“一法一办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执法检查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有序展开,不断深入。一是统一部署。6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确定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电动自行车管理、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危险路段整治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五个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吕祖善省长、金德水、王建满副省长十分重视,分别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予以积极配合。二是赴市县实地检查。8月,省人大常委会刘奇副主任带领执法检查组分赴杭州、绍兴、金华、衢州市及萧山、鄞州、诸暨、义乌、磐安、常山等县(市、区)进行检查。主要围绕执法检查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分门别类地召开了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机动车驾驶员、行人、电动自行车协会、保险业协会代表等不同主体参加的座谈会30余次。实地检查衢州、常山、磐安4处危险路段整治情况,考察金华绿源电动自行车公司、绍兴客运中心、杭州车管所等单位,查看衢州市交警管理工作档案和执法案卷。在衢州专程慰问了高温下执勤的交警。各地对执法检查工作都做了充分准备。三是召开公听会。为提高执法检查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拓宽公民参与执法检查工作的渠道,9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内务司法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工作公听会。公听会设置公民普遍关心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严重违法行为查处等四个主题,同时也允许公民就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问题自由展开,直接听取了16位陈述人和11位旁听人的意见和建议。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我省首次在执法检查工作中引入公听机制,使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具有探索意义。会后,省公安厅等单位对公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处理,部分问题已经整改。四是组织网议。9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组织浙江社科院的学者和长期从事电动自行车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实务专家,在浙江在线与网民互动,回答相关问题,共同探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执法检查工作的渠道。五是组织专题座谈会。组织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保监局、省交通厅等部门就电动自行车管理、机动车强制保险、危险路段整治等3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六是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结合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会同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就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尽快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督办,走访省财政厅、省公安厅,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在舟山开展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代表接待日活动中,与提出该建议的代表作了反馈。七是加强沟通协调。整个执法检查过程中,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与省政府办公厅、省有关部门就执法检查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大力配合,推进了工作。此外,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还就基层交警污染补贴等两个重要问题向省主要领导作了书面反映。

二、“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成效

通过检查,我们认为,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履职,在驾驶人、车辆、道路迅猛增长,各类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全省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工作总体上是好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省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分析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定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2009年,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六大重点领域之一,这在我省安全生产历史上还是首次。2008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各类会议,根据不同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特点,研究重大问题,部署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工作。各级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实行责任倒查,有力地推进了政府领导、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连续六年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了“零增长”并有所下降的目标,其中事故死亡人数从每年8000多人一直往下减少,按同口径比较,6年净减少2351人,2009年已下降到5689人。

(二)多方筹集资金,促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2009年以来,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反复研究,起草了《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救助基金的管理体制,确定了基金的来源和适用范围,规范了基金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机制。2010年7月,省政府通过《试行办法》并印发各地。在此期间,省财政厅等部门,经过多方努力,筹集了2亿8千万资金(包括从交强险保费中提取的4545万元)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为建立覆盖全省的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这标志着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行机制正式形成。

(三)积极建设道路安全设施,开展危险路段整治。全省各地将源头管理作为预防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公安厅、省安监局根据我省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特点,对全省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进行了实地排查,并每年对100处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100处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挂牌督办。2007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17.8亿元,完成了11189公里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的护栏增设。通过对全省危险路段的大力整治,全省事故多发点(段)发生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2009年比2008年分别减少1099起和467人。2008年至2009年,我省1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也大幅下降,道路通行安全性明显提高。

(四)严字当头,机动车驾驶员资格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我省每年新增驾驶员70余万,截止2010年7月底,全省共有1055万人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为加强驾驶员资格管理,全省各地加强对驾校培训质量的监管,对违规驾校或者教学质量不达标的驾校,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停业整改。严格执行考试标准,强化实际道路考试,实行夜间考试,提升新驾驶人技能,经统计,全省一年驾龄以内驾驶员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死亡1361人减少到2009年593人。各地普遍将重点车辆驾驶员和容易引发特大交通事故的营运客车、学生接送车和危险化学品车作为重点车辆,纳入严管范围。各地严把车辆驾驶员的准入资格关,依据我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对21906名持外省籍驾驶证在我省从事重点车辆驾驶的驾驶人进行驾驶技能测试,确保每一名重点车辆驾驶员都具备合格的驾驶技能。金华、衢州将严管重点车辆驾驶员延伸至重点运输企业,驾驶员实行户籍化管理,落实企业安全责任制度。绍兴市客运中心在下属客运车辆中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将车辆的驾驶全过程纳入监管,对驾驶过程实行动态考核,有效防止了驾驶员实施交通违法行为,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全省坚持“从严、从严、再从严”的方针,严查酒后驾驶、超速、超限、超载、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2008年以来,全省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162.5万起,吊销驾驶证8414本,行政拘留40513人次。2008年杭州“5·7”交通事故发生后,酒驾、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突出对这些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省各地开展了为期50天的集中整治行动,采取挂牌督办、异地用警查处、加大路面执勤密度等方式,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扭转了交通违法行为高发的态势,遏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集中整治期间,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554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6人。为加强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常态化查处,省公安厅针对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常发、高发、易发的特点,于2008年8月出台了交通违法行为“五条常态严管措施”,严禁、严查酒驾,坚持对超速违法车辆进行跟踪监管,极大地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人,有效遏制了交通事故。自去年8月以来,全省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减少271起和102人,降幅达到38.17%和39.53%。

(六)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全省各地坚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开展。省公安厅与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十二家厅局联合实施为期三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倡导“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利用网上互动、巡回宣讲、文艺巡演、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了交通守法利己利人、交通违法害己害人的社会氛围。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既全面展开,又突出主题。为加大对禁酒驾的宣传力度,在全省各地持续开展了禁酒驾专题宣传,形成了强大宣传声势,酒后不开车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省各地充分利用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加强对记满12分驾驶人、发生事故驾驶人、主动要求减分驾驶人及重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从2008年至今年6月,全省有67111人参加了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全省通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平均每年减少近40人。

三、“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还走在全国前列,但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比,与社会的深切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存在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之中,细数或有数十之多。此处结合本次执法检查的五个重点内容,概述如下:

(一)从全省范围看,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救助基金工作还刚刚破题。《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出台,为全省建立基金工作提供了制度化保障,但市县做好相应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绍兴、衢州等市未设立市级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绝大多数县(市、区)基金设立工作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已设立基金的市均由财政部门负责救助基金管理,没有成立单独的机构。此外,还存在基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杭州、金华等地虽设立市级救助基金,但基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社会热点和突出难题。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领域法律、情理和利益纠结,稳中有乱。这在省人大举行的执法工作公听会上是最热门话题。一是超标电动自行车大量存在。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电动自行车670万辆,其中超标电动自行车约有350万辆,占电动自行车总数的52%。主要是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单位为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对安装限速装置的达标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提高车辆最高速度。二是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绝对数大幅上升。2008年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4923起,2009年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5437起,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事故中骑车人本身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93%。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绝对数总体上呈大幅上升之势。因电动自行车不实行强制保险制度,一旦电动自行车违法肇事造成交通事故,受害方经常无法得到有效和及时的赔偿,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三是电动自行车管理难度加大。超标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同时还有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轻便摩托车套上电动自行车的“马甲”流入社会,管理部门人力有限,无法实行有效管理。另外,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认为国家限速标准本身不合理,产生很强的“规避”和“抵触”心理。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技术问题、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综合体。

(三)农村康庄工程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危险路段整治资金缺口巨大。近年来,农村地区康庄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乡村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公路里程大幅上升,但部分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易滋生交通安全隐患。另外,我省江河纵横交错,山区较多,公路多沿江沿河沿山建设,临水临崖安全防护设施增设和危桥改造等工程任务十分繁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还有7059公里乡村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没有治理,欠缺资金在20亿以上。由于危险路段多在欠发达地区,一些县市配套整治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要求省里投入更多的补助资金。

(四)对重点车辆和特定驾驶人员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执法检查中发现,有大量外省籍货运、客运车辆、外省籍驾驶员在我省从事交通运输业,由于车辆、驾驶员资格不在本省年检、年审,对该批车辆、驾驶人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一些车辆、驾驶员将交通运输作为谋生方式,认为参加交通安全教育费时、费力,对参加安全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同时,对多次严重违法驾驶员、具有吸毒史的驾驶员缺乏日常长效监管手段。

(五)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与公众的期待还有距离。随着民主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执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有的部门和一些执法工作人员管理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执法不文明、执法公信力受损等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执法人员不能妥善有效处理一些复杂交通违法行为和轻微交通事故,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各地普遍反映,交通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在农村更为明显。

四、进一步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的意见建议

我们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次或数次执法检查。如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对外省籍驾驶人员管理等问题,皆需统筹考虑,循序渐进。为此,我们根据本次执法检查确定的重点内容,结合社会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议各级人大和政府在现有条件下着力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建立工作。此项工作已有良好开端,适宜一鼓作气奋力推进。省政府要率先推进省级救助基金的落实工作,要把救助基金建立运行情况,纳入到对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工作中,督促市县政府加快建立救助基金的进程,力争用一至二年的时间形成比较完整的省、市、县三级救助基金体系。要尽快成立省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并整合现有救助基金,尽快将每年从交强险保险费中提取的相应资金拨付给各市县,为市县级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金收支情况的监管,防止基金被挪用和冒领。

(二)积极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电动自行车具有使用方便、废气零排放的特点,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我省电动自行车生产总值达280亿,已成我省重要产业之一。由此决定了对电动自行车不能采取一禁了之的态度,重点在于管理,出路也在于管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面对现实,积极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一要积极建议国家对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进行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国家现行《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将最高速度不大于20公里小时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强制标准,沿用至今。该标准是否合理,引起社会广泛争论,需要予以必要的回应。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细致研究,辩证分析,提出具体建议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由国家进一步明确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国家标准最终调整或者不调整,都算是对社会的回应,有助于统一思想,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打下基础。二要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力度。首先,向社会公告电动自行车目录,符合目录的电动自行车,予以登记,允许上路行驶。其次,对生产企业新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和已上路行驶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实施限速装置的固封措施,使之不可拆卸、不可调节,待达到国家限定的速度标准(国家标准变化则从其变化)后,允许登记并上路行驶。此项工作规模浩大,利益攸关,建议相应举措一定要合法合理合情,“宁可慢些,也要好些”。第三,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的检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禁止电动自行车维修单位和个人擅自拆解固封装置等改变电动自行车技术性能的行为。第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路面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检查。无论是本省无牌的超标电动自行车,还是外省上牌的速度超标电动自行车一律禁止上路行驶。与此同时,认真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电动自行车使用人实施占道行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让行、闯红灯等经常导致事故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更要从严查处。而在这方面基本上是有法可依的。三要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安全教育,积极倡导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自觉使用安全头盔等防护装备,提高自身安全性。四要在全省推广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自愿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我省长兴、金华等地已有相关实践,提高了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风险保障能力,建议对相关经验加以总结并推广。此外,在电动自行车管理过程中,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维权和监督作用。

(三)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继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省各地要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在市、县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的权重。各级财政预算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门资金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道路、山区道路安全隐患整治资金补助的力度,缓解道路安全隐患整治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一线交警执勤条件。要在执法工作中进一步做到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合法、裁量合理,增强执法的公开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依托路面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报警系统建设、交通信息分析系统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道路交通执法工作的精确化、科学化。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酒后驾驶等重点违法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关心基层执勤交警的疾苦。这次执法检查中,大家普遍反映,基层交警主要在路面执勤,长期忍受机动车尾气、噪声和粉尘污染,普遍患有呼吸道疾病。建议各级政府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改善基层交警的执勤条件。

(五)适时修改完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从执法检查情况看,省实施办法基本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实践中反映较多的多次严重违法驾驶员、具有吸毒史的驾驶员缺乏日常长效监管手段,电动自行车管理和醉酒驾驶的处罚缺乏力度等问题,确实需要更明确的法律制度规范。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与国家立法相衔接,适时修改我省实施办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作者:傅颂恕

第2篇:从执法检查报告分析人大保障法律实施的对策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我国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的制度保证。通过解读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有关报告和资料,我们认识到人大在法律实施和执法监督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影响法律实施的制度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执法检查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尚需进一步增强;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法律的质量和可实施性,理顺党政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加大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及备案审查,运用多种手段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第一,进一步创新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执法检查制度

执法检查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探索出来并逐渐规范起来、使用得比较得心应手、实践效果比较理想的法律监督形式。地方人大为监督和保证法律法规实施做过许多探索,包括执法检查在内。一些地方人大曾一度推行过“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推行过“个案监督”,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评议”对“一府两院”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给予监督,但这些形式的法律依据以及权威性和实效性不足,大多销声匿迹。实践显示出,执法检查是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人大法律监督的手段,各地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执法检查已经成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形式,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1]2007年1月正式实施的监督法对执法检查程序的规定,对于增强执法检查的权威和实施效果,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问题,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程序、增强执法检查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最重要有三点:抓住法律实施和执行中的关键性问题,牵住牛鼻子;对发现的问题要有相应的处置措施和刚性手段;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监督。

首先,执法检查要突出重点。现有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人大对之执行情况不可能一一进行监督检查。吴邦国委员长说:“执法检查要注重实效,体现少而精的精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现行有效的有200多部,每年组织全国性的执法检查,只能针对少数个别的法律进行。这些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的执法检查大体在四到五次,数量虽然不多,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不仅推动了这几部法律及其相关法律的正确实施,而且在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执法检查工作的质量,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有针对性选择检查的法律项目。关键是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法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抓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2]总结以往执法检查的经验,人大在制订执法检查计划时可以考虑直接从突出的问题入手,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其次,要找到“一府两院”执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人大不能越俎代庖地直接去处理具体问题,要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发现或找到“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在法律法规实施、执行中存在的漏洞,诸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重利益争权力、避责任轻服务等有共性的问题,特别是普遍出现或反复出现的问题、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而监督“一府两院”解决存在的问题。不直接处理问题,并不意味着人大对问题无能为力。人大可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或者采取进一步的监督手段,综合运用质询和询问、专项工作审议、特定问题调查、撤职和罢免等监督手段,以保证法律得到实施。

再次,要公开透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执法检查效能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公开原则。按照监督法的规定,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除了从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还可以邀请本级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全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以及每次执法检查方案都要谈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问题,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执法检查计划要求“每部法律实施的检查都要制订具体的新闻报道计划,重点抓好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汇报会、检查情况的反馈会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情况的报道。对于具体情况,组织记者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事件及其处理结果,可以公之于众。”[3]要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一府两院”执法行为和人大执法监督行为。

第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人大履行职权时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实施好环境保护类、节约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生产类、涉农类等法律,各级人大必须通过自己的职能作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政绩评价观念。比如通过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使“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保护水资源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作为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作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抓实抓好”[4]。“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要认真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生态立省的战略,下大力气防治水环境的污染”[6]。除了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和针对性,还要通过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决定重大事项、专题质询和询问、人事监督和任免等,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通过人大的积极作为,排除法律实施的障碍,规制、警示、引导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和全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和政绩观念,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依法保护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和永续开发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协调发展、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人大对此类法律实施的监督,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执法检查等监督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那些大面积的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顽固性问题,要进行持续性的监督。

由于体制机制对诸如涉农类、医药和食品卫生类、安全生产等法律的实施影响较大,人大的执法监督检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查找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期通过改革,逐步解决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制度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比如从目前来看,对于农业法的实施,“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建立正常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二是要研究农业投入的载体、机制和方向等问题,提高农业投入的效益。三是要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各项支农投资。四是要加强金融支农体系建设。”[8]事实上,对这类法律实施的成效以及监督实施的成效,都与相应制度的改革和体制的创新相关。

第三,建立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备案审查

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是影响法律有效实施的突出问题。保证法律法规和谐统一是人大的职责所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多次提到对法律法规清理、修改、废止,以保证其协调一致的问题。如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国务院即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实施条例草案的起草和论证,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反复修改,于2008年9月18日正式出台了该条例;有关部门与地方也分别制定了一批配套办法,如江苏省发布了《灵活就业人员省内跨地区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解决了人员省内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问题,提高了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辽宁等省制定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福建省及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对与劳动合同法相关的96个文件进行了清理,废止了24个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文件,制定了20多个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配套文件。一些企业也按法律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和修改[9]。

法律法规保持协调一致,必须完善对法规的备案审查。法规的备案审查,是保障法律法规和谐统一和有效实施的重要制度安排。由于制定法律法规的速度很快,而对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或废止未及时跟进,而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和体制机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制定法律法规所依据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所调整的经济社会关系也已发生巨大变化,这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在实施中会遇到困难。多层次、多位阶的立法体制,增大了法律法规冲突的可能;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集团利益对立法的过度影响,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可能。而事实上对法律法规的备案审查被长期搁置或流于形式,使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使实践中适用法律时出现障碍,影响法律的实施。立法法对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作了程序上的规定。有立法权的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备案审查和清理,细化完善法律规定,明确备案审查的程序要求,充实备案专门机构人员,根据形势变化和现实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废止或修改。

对法律法规的备案审查事实上是违宪审查的问题。由于体制、机制、机构、程序等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违宪审查的职能实际上被虚置,很难发挥作用。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法规审查备案室,其权威性和力量不足以担负违宪审查的职能。必须在现有体制和宪法框架内,研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制度,以保证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和谐统一,保障宪法法律能得到良好实施。

第四,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执政党在我国国家权力结构和法律实施中有关键性作用,而且涉及法律问题和落实法律规定的政策,也有许多是由党政联合制定的,比如有关涉农问题的许多规范性文件就是党政联合发文的。由于执政党的重视、支持和推动,许许多多的法律得以有效实施。但是党不能代替人大行使职权,落实人大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保证人大执法监督权威和效力的前提。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充分尊重和维护人大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党的各级组织都要模范带头执行和实施法律,支持人大常委会工作,协调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能。现实中人大行使保障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职能,也需要作为执法者的“一府两院”配合和支持。一方面,“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推动了法律的实施。”[10]另一方面,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大执法监督的效能。人大要发挥好监督“一府两院”贯彻执行法律的职能,必须进一步理顺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发挥出权力机关的作用。

现阶段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确需要政策支持,需要制定一些在一定行政区域具有普遍效力的“非立法性”规范性文件。因此,现阶段必须重视政策对法律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30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往往需政策先行,然后是政策的法律化。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部法律的实施,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1]。政策需要法律的认可和保障,但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却需要政策的推动。在现阶段,无疑要重视政策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号召性、促进性的法律法规。比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帮扶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二是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鼓励支持创业;四是加强和改善服务[12]。实施就业促进法,就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和扩大就业”:调整、充实和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农民工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实降低社保费率、减免税费、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等[13]。

与此同时,还必须进一步理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保障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政策有时与法律产生不协调,形势的变化也会使有的法律条文难于实施,法律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废改。即便这样,政策也必须以法律为边界,制定政策时要有法治观念,特别是制定涉法问题的政策时,更不能突破法律,否则其合法性和权威性要受到影响。政策大都体现为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给法律实施带来很大冲击。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越来越多。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国家机关及其各职能部门,制定主体广泛,内容繁杂。全国人大常委会从2007年起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监督工作计划,重点是“督促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各自制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现行有效的法规进行梳理,对不符合监督法或与其他现行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法律的规定,加强和改进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进—步完善备案审查工作,为推动建设法制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好基础性工作”[14]。各级人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将国家机关及其部门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具有普遍约束的等各类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建立健全常委会承担规范性文件审查的专门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完善备案审查的程序和时限规定,明确审查原则和标准。

第五,完善民主立法、地方立法制度,增强法律的可实施性

人大执法检查表明,立法质量是影响法律实施的重要因素。所以,通过完善民主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非常重要。某些法律的可实施性不强,是因为立法过程各方利益的参与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参与不足,受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过度影响,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配置不当,在某些民众普遍关注的利益调整的重大问题上,未起到“在矛盾焦点上砍一刀”的作用。立法不能太粗、不能回避矛盾,否则立法中的问题就会在实施中凸显出来,反倒在实施中受到各种利益的抵制或牵制,从而变成弹性很大的“软法”,或者不得不变通执行,甚至频繁修法。法律规定责任一定要明确清晰,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就需要“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市、县两级环保部门要对本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在严格执法,推动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水污染防治方面发挥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发改、经委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大力促进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实施;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15]。

法律条文诸如太过原则性、执法主体不明、执法责任不清,或具体程序、实施手段缺失等,多与立法准备不足有关。为此,一定要重视立法前期准备,如立法调研、论证、起草等,从准备阶段就要注意避免部门利益对法律法规起草的过度影响,避免准备不足导致法律条文粗陋、法律之间相互冲突,造成实施中操作困难。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立法的各项制度,如公开立法计划、征求立法建议、立法调研、立法草案委托起草、向全社会公布法规草案征求民意、立法座谈和立法论证、立法听证、对有争议条款的单项表决、公民旁听常委会法规案审议、立法评估等制度和措施。尤其是立法听证制度,对扩大公众参与、公正表达各方利益诉求、广泛吸纳民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立法质量作用显著。

当然,有的法律难以或不便对每一具体问题无遗漏地作出规定,有的法律制定后又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而且我国地域广大,一些法律的实施需要结合各地方的具体情况。所以,通过制定法律实施细则和地方立法,保证法律实施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方面面,具有法条内容宽泛、执法主体多元、原则性规定较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贯彻实施这部法律需要有一系列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有关政策来配套。”“同时,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制定新的规范性文件,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16]畜牧法公布以后,国务院和农业部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各地也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但仍需要“尽快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进一步细化畜禽养殖行为规范、畜禽污染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政府对畜牧业投入等方面的规定,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增强可操作性。尽快发布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制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还要与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衔接,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17]。

为此,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要适时做好法律解释,以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的具体含义、明确新的情况下适用法律的依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要做好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调研、论证、制定和修改、实施及评估等工作,以便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的规定;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要完善制度,制定好地方性法规以便结合各地方的具体情况执行法律和行政法规。

实施性地方立法,就是为保证国家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结合地方的具体实施,对上位法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是保证法律实施的行为。实施性地方立法使许多法律在各地得到切实实施。地方立法不论是先行立法、创制性立法,还是实施性立法,都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要与上位法和其他法规协调一致;特别是实施性地方立法要以上位法为依据。要突出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就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制定地方法规,有几条定几条,不凑数,要管用,不搞无的放矢,不为立法而立法,不强调体系的完备,不搞大而全,注重少而精。”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但不能“打着地方特色之名,行地方保护之实”,在“地方法规中充填地方保护和本位主义、部门利益等货色”[18]。

注释:

[1][2]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9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34~135页。

[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执法检查计划》(2003年4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8页。

[4]许苏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9月21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5]纪玲芝:《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2007年11月30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6]杨光林:《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11月25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7]乌云其木格:《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农业法律跟踪检查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8月28日)。

[8]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2010年7月)。

[9]华建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2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10][11]乌云其木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12]鲍志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9月2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13]林春明:《淄博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6月25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14]《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监督工作计划》(2006年12月1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四次委员长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994页。

[15]黄创炎:《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10月27日在玉林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16]李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8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17]王云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8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18]王斐弘:《地方立法特色论》,载《人大研究》2005年第5期。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主编)

作者:谢蒲定

第3篇:从执法检查报告分析影响和制约法律实施的因素

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可以看出,受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法律本身因素的影响,法律的实施情况不平衡,有的法律实施难度大,难以完全实施到位,人大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尚有不可忽视的难题,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法律实施取得很大成效,许多法律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无疑对法律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中仍然可以看出,受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法律本身因素的影响,法律的实施情况不平衡,有的法律实施难度大,难以完全实施到位,人大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尚有不可忽视的难题,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一,经济社会环境因素

法律实施状况与经济社会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别像环境保护类、节约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生产类等法律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式、对一个地方的GDP增长和政府政绩,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这类法律牵涉面深广,诸如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纠缠其中,在实施中受到的制约大,遇到的难题多。人大对这类法律的执法监督,也必然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要监督到位往往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类法律的执法检查的频度很高,仅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进行过10多次环保类法律的执法检查,是检查频度最高的一类法律。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年5月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侧重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污染的治理情况。2001年9月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情况。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5月至6月,检查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情况,重点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在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方面的执法情况。2005年5月对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再次进行检查。2006年又跟踪检查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2007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又跟踪检查了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频频执法检查,恰恰又表明法律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执法检查反映出的长时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形势严重,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空气污染严重,总悬浮颗粒物超标比较普遍,酸雨污染日益突出并正呈蔓延之势;水环境质量呈恶化之势,水资源短缺趋于严重,污水排放总量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流域内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水污染事故频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猛增,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但无害化处理率极低,危险废物累计贮存量不断增加,工业废渣越积越多,对周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电子废物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等等[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也一直坚持对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类法律及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其执法检查报告同样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比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污水处理率偏低,水环境容量不足将制约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养殖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防治规划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重,重点治污工程进展缓慢,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等等。

虽然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类法律的执法检查的频度很高,但是环保类法律并没有因此而实施到位,关键在于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强烈制约,比如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绩追求等。执法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人大常委会一次又一次执法检查中被反复提出来,而且人大常委会每一次都对“一府两院”执法部门提出具体明确的建议和意见,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清洁能源,治理煤烟型污染,控制汽车型污染,优化产业结构,控制城市粉尘污染;依法保护水资源、清洁水环境,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步伐,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做到有污必治、治污必清、排污必究等等[3]。每次执法检查后,“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如环保总局、最高法,以及发改委、财政部等都要制定关于落实常委会建议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办法。而从结果来看,虽然不能说没有进步,但许多问题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此起彼伏,而且往往大面积地出现,或长时间地存在。在行政执法和人大监督上虽然下了大力气,但法律的实施依然难以到位,进进退退。其背后很大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到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上,归结到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绩观上。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搞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认为环保和治污不能借助于市场经济的手段,或认为环保和治污只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或认为必须等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提到议事日程[4]。首先要上项目、求速度,为了片面降低成本、追求效益,轻视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只从当地的局部利益和政绩出发,对发生的违法排污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遮掩庇护、文过饰非,对其处罚不力或不加处罚;有的地方监管部门严重失职,致使该地的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企业宁可超标受罚,也不愿下工夫搞好污染治理[5]。

第二,体制和机制因素

法律的实施常常涉及体制方面的问题,因此某些法律能否有效实施,还在于体制是否顺畅、各方利益能否协调好、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是否明确和规范。比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由于“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的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执法的问题。二是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国土资源、行业管理、煤矿监察、安全监管、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涉及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等多个证照,这些部门在证照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方面统筹协调不够,联合执法机制没有形成。三是经济管理与安全监管缺乏协调机制。有的地方管安全的要求停产整顿,管经济的要求保证产量,部门之间互不通气,造成经济管理和安全监管脱节。”[6]再如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环评审批任务非常繁重,“而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环评质量标准考核体系,以现有行政审批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高质量完成”,亟须“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建立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机制” [7]。体制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安全生产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效实施。

涉及深层次体制问题的法律,其实施过程必然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和体制机制调整。比如涉农类、医药和食品卫生类法律,以及前文述及的节能环保等法律的实施,往往意味着不同利益、不同方面,以至条条块块的利益调整,没有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妥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也往往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和组织,没有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也很难实施到位。人大对此类法律的执法监督必然是艰难的过程。农业法无疑是受体制机制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法律,仅就农民收入这一农业法实施的重要指标而言: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业法的执法检查表明,虽然此前几次执法检查中反映出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但有些地方的减负工作又出现一些新问题。提留统筹费5%的限额基本能得到控制,但5%的限额以外还有不少负担项目未全部解决,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出现继续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农业法的执法检查表明,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依然较重。农民提留统筹费虽然基本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但此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土地管理法的执法检查来看,“三农”方面问题依然突出,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业法的执法检查显示,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是贯彻实施农业法依然存在问题,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农业法律(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显示,财政用于“三农”的增幅很大,农业和农村建设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领域扩大,力度加强,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但是,由于相应的制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8]。

像涉农类法律这类受现有体制影响程度很深的法律,没有相应的体制创新,难于实施到位;同样,没有体制上的突破,人大对此类法律实施的监督,也难于取得满意的效果。制约农业法实施的体制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财税体制和农业投入体制、基层政权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由于体制的改革非一朝一夕,涉农法律的实施自然在很长一段时期不甚理想。早在1998年的农业法执法检查就已经注意到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分析农民负担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时就谈到基层吃补贴的人员过多、税费负担计算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在建议中也谈到完善农业投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把减负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等[9]。同样在2001年的执法检查报告关于改进农业法执法工作的建议中,也涉及改革农业投入机制、对农村生产经营体制进行创新、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体制建设方面的意见[10]。年复一年的持续执法检查,使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大更明确地意识到涉农问题“比较复杂,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彻底,都是与相关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合理有直接关系”[11] 。

从政府管理部门和组织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的状况来看,对于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方多的法律,其执法部门也往往是诸多个,其实施过程和结果可能涉及的部门更多,比如种子法的实施,就需要农业、林业、发改、财政、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所以这类法律的实施容易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实施种子法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育种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其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种子种苗管理站、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种子市场、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林木种苗繁育中心和科研单位等。因此必须健全执法管理机构,明确执法职能;各地农业、林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和法院,加强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各级农业、林业部门履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管理职能;改革种子管理体制,明确执法主体,理顺执法管理与生产经营关系,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执法职能[12]。

地方人大常委会关于涉农法律的执法检查报告也多提及体制问题或体制因素造成的问题。诸如山东省“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离农业法的规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13]甘肃省“土地监管难执法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责任追究方面,普遍存在对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偏轻的情况。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往往受地方政府或领导的干预,特别是对政府违法批地用地问题,要么不敢立案查处,要么处罚决定难以执行。许多土地违法行政处罚决定移送相关部门后,经常遇到不予受理或久拖不决问题,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实际效果。加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编制人员少,且大多属于事业编制,诸多因素制约了行政执法监察职能的有效行使。”[14]

第三,法律本身的瑕疵

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都要涉及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从执法检查的结果来看,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其实施和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包括法律条文与现实不适应、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法律条文粗陋难以操作、权力配置不当、执法主体和执法责任不明确等,使之难以有效实施,也给执法检查监督带来障碍。

1.法律条文与现实不适应的问题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和体制机制快速变化,使得法律的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一些法律条文在实施中会遇到困难;即便是经过多次修改的法律也依然会遇到不适应的问题,需要继续修改;甚至有的法律刚刚制定或修改,马上面临不适应和需修改的问题。仍以涉农类法律为例,2004年关于土地管理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1986年制定的土地管理法,虽经1988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但根据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再次修订,以明确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范围和程序;严格征地审批制度和政府保护耕地、基本农田的法律责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执法监管体系[15]。虽然农业法屡次修改,但1998年、2001年、2005年、2006年对于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仍然每次都谈到,该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根据新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或者进行全面修改的问题[16]。其他再如2003年关于建筑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1997年制定的建筑法,针对当时建筑市场实际情况和需要,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议尽早启动法律的修改工作[17]。2004年关于动物防疫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自1997年动物防疫法颁布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动物防疫法亟待修改[18]。

在地方,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开展关于中医条例的执法检查:《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制定于2000年,2001年1月颁布实施,至今已近10年,而这10年又是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发生重大变化的10年,该条例和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环境、现状不相适应[19]。同年关于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现有的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探矿权管理中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两级审批的政策不能很好地调动基层监管的积极性,以勘查投资划分审批权限不尽合理,探矿权准入门槛过低,勘查期限没有明确限定等等[20]。

2.法律的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立法宜粗不宜细”的立法主导思想影响,许多法律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抽象,条文粗陋,缺乏可操作性,或其立法前期准备如立法调研、论证、利益协调等准备不足,导致实施中难以到位或操作困难。如1999年关于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到,法律中多处规定按“违法所得”的倍数处以罚款,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既不易操作,且处罚偏轻;有的条款以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作为销售者违法的前提条件,不仅难以认定,而且使得一些违法者往往以“不知”为借口逃避法律制裁等[21]。2006年关于节约能源法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到节能法条文设计主要针对工业领域,对建筑、交通、民用等领域涉及较少或没有规定,许多规定过于原则,倡导性条款多,惩戒性条款少,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22]。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03年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些规定,如野生动物野外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管理、捕猎管理、进出口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管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收容救护、驯养繁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有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新时期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法律上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如对滥食野生动物的处罚、清理整顿市场主体等都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影响和制约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23]。

3.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法律体系是否配套完善也是影响法律有效实施的因素。许多部门法律的实施需要成龙配套的法律体系支持,除相关部门法律的配套,还需要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等。如果配套法规不健全,法律的一些规定,特别是较为原则的规定,就很难实施。可以说国务院行政法规及其部门规章、地方配套法规和规章建设,本身就是对法律的实施,是执行法律的行为。比如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计划管理、技术市场发展、技术进出口等方面制定了近50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发布了多项产业技术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科技进步条例或实施办法,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性科技法规200多件[24]。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显示,制定配套法律法规的问题,仍是法律实施中的普遍和急迫的任务。

如2008年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讲到“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一些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未制定具体办法,落不到实处”[25]。2000年关于乡镇企业法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到,缺乏主要的配套法规规章,使一些扶持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法定的扶持政策即使有些地方实行了,也难以做到规范,影响了政策的效果[26]。2006年关于节约能源法的执法检查中发现,节能法中有关政府节能管理、用户合理用能、节能技术进步等内容,由于必要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有些规定难以执行[27]。

200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报告说,水污染防治法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滞后,成为影响法律顺利贯彻实施的因素之一。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所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记录”,这两项规定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上述具体办法迄今仍未出台,这些制度和规定在操作层面缺乏具体依据,相关的监管措施和防治手段难以落实[28]。

4.法律法规不协调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协调,不仅是法律实施的障碍,也影响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和规章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是存在的,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执法检查报告中对此论述不多,或者没有以问题方式提出来。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建议中屡次提到国务院及其部门、各地方修订、清理、废止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工作,而且有关部门在其落实执法检查建议意见的报告中,总要提及修订、清理、废止法规、规章的问题,表明法律法规不协调的问题已经被注意到。如2010年关于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执法工作需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集中修订、清理、废止与食品安全法不适应、不协调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9]。

相对而言,近几年法律法规不协调的问题被越来越关注,这从近几年的执法检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来: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法检查发现,“与环评法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对2003年环评法颁布前的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不一致的要尽快修改或废止[30]。

5.执法责任不清和强制性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有的法律的执法主体不明,执法责任不清,导致执法中推诿扯皮或争权争利,使之难以实施到位;另一方面,有的法律强制性不足,违法处罚力度不大,法律实施偏“软”,效果不显。如2010年关于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等,建议积极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明确卫生、农业、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职责[31]。2004年关于工会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修改后的工会法虽然增设了法律责任一章,但仍有一些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者把工会法视为“软法”,侵犯职工和工会合法权益、打击报复工会干部的现象时有发生[32]。

2008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武汉市旅游条例的执法检查报告说,该条例明确要求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但还没有建立起来,多头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33]。2009年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环保行政部门、水利行政部门和流域机构都可以对地面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这种三重监测体制不仅在职责上存在交叉重叠、在协调上存在一定困难[34]。

第四,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法律实施受到政策因素的强大影响,法律的实施往往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这种政策多以规范性文件(红头文件)的形式出现。但某些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特别是某些地方性政策和措施,对法律实施造成的障碍也不容忽视。比如1998年关于税收征管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但存在着忽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的现象,有些政策措施违背了税收征管法的规定,造成了税收的流失;强调优化投资环境,超越税收管理权限,擅自制定减免税优惠政策。该执法检查报告还列举了若干地方政策违反税收征管法的案例[35]。从其后国家税务总局的书面汇报来看,1998年查出的地方党政部门违规文件1048份;各地税务机关制定的违规文件1996年为351份,1997年为86份,1998年降为55份[36]。再如2005年关于统计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少数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有的借保护本地软环境为名,出台与统计法相矛盾的规定。如某省会城市将2004年确定为“环境年”,以全面清理行政罚款为由,收回了统计局的罚没款票据,使该市当年查出的100多起统计违法案件不能依法追究责任[37]。2008年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法检查报告说,一些地方制定的文件不符合环评法规定。据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统计,仅2007年全国就清理出51件与环评法有关规定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文件[38]。

一些地方行业或部门的不适当的政策或规范性文件,对法律实施的影响更普遍。2004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报告说,省建设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防雷施工监督检测和验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建〔2004〕490号文)后,各地反映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受到严重干扰,建议省政府予以撤销[39]。

第五,法律监督的有限性

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是一个综合工程,虽然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最重要、最权威的监督,但其监督力量、覆盖范围、达到的效果仍然是有限的。拿执法检查来说,“执法检查的时间有限,人员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围绕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检查”[40]。至2008年十届全国人大届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29件,另有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人大不可能对所有的法律法规一一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的法律不宜安排太多”,只能是“少而精,讲求实效”。而且每部法律的检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法律实施中的一两个重点问题”[41]。从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这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进行执法检查47次,被检查的法律仅37件;检查次数最多、频度最高的是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类、农业和涉农类、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类,是因为这几类法律正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的其他被检查的法律,也是当时或一段时间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相对突出的热点。

一般的,一些调整范围和对象比较单一、执行机关比较明确、法律责任比较清晰、且不直接涉及调整制度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法律,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容易实施到位。人大对这一类法律的监督也容易产生效果。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对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执法检查,2005年对律师法的执法检查,2006年对专利法的执法检查,2006年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执法检查,提出的问题相对单一[42],甚至像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只提出两个问题,即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和散居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在执法检查报告中,针对实施上述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意见;科技部、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据此做了改进落实,并将改进落实情况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就此进行第二次检查或跟踪检查。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以上法律实施的困难和问题远比环保类、涉农类法律实施的困难和问题要小。未被人大执法检查关注到的其他法律,估计相当一部分实施的困难不会更大。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类、涉农类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却是多次反复进行。其法律实施和执法监督的难易可见一斑。

虽然人大执法检查关注的多是那些成为热点难点、各种利益和各方面牵扯面广、问题严峻或急迫、实施中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和难度大、甚至有的是在短时期内不容易实施到位的法律,但我们不能就此作出判断——没有被执法检查关注到的那些法律法规就一定实施得很好。正因为人大执法检查的有限性,人大监督和保证法律实施的职能,不可能仅靠执法检查一种形式完成,还必须综合运用其他监督方式才能完成。此外,法律的有效实施,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增强、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和运行、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等等。

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中还可以看出,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还有执法机关的法治观念和执法意识不强的问题、执法不力或有法不依的问题、执法队伍和力量不强的问题,以至于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干扰的问题。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整个社会法治意识不强外,归根究底仍然不外乎前述经济社会环境、体制机制、法律本身的缺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里不必要赘述。

注释:

[1]具体资料分别见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9年6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2月27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3年6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8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毛如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2007年8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2]纪玲芝:《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2007年11月30日在湖北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黄创炎:《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10月27日在玉林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王荣轩:《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7年7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杨光林:《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11月25日在贵州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3]资料分别见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9年6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上》;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2月27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4]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2月27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5]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6]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7]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8]见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8年11月3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0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6月24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10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农业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12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9]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8年11月3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10]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0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11]乌云其木格:《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农业法律跟踪检查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8月28日)。

[12]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2年12月24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13]李明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11月24日在山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14]赵伟民:《关于检查全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情况的报告——2008年11月26日在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15]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6月2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16]资料分别见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8年11月3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1年10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10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农业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12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17]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3年10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18]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8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19]田鸿章:《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全省实施〈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情况的报告——2009年9月22日在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20]赵伟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2009年11月25日在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21]陈光毅:《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9年10月30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22]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23]黄炳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情况的报告——2003年9月4日在云南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24]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4月4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次会议上》。

[25]乌云其木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26]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0年7月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27]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十三次会议上》。

[28]刘晓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7月23日在北京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29]路甬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0年2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30]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31]路甬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0年2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32]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10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33]刘家栋:《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武汉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9月26日在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34]许苏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9月21日在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35]郭振乾:《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8年8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四次会议上》。

[3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情况的报告的书面汇报》(1999年5月31日)。

[37]蒋正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4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38]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上》。

[39]《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气象条例〉情况的报告(书面)》,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公报第十三期。

[40]《李鹏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7页。

[41]《关于改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的几点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48~50页。

[42]具体资料见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4年4月4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6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6年6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主编)

作者:谢蒲定

第4篇: 村镇银行安全大检查自查报告

**县公安局:

根据县公安局关于贯彻2014全省金融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行组织开展了安全大检查自查工作,现将整体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 自查内容及范围

本次自查范围为**天骄村镇银行所属各营业机构。自查内容包括营业场所硬件设施、联网报警系统以及落实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情况。

二、 自查自纠具体情况

(1) 营业场所。一是按公安机关关于金融网点建设的规范要求,实体防护达标。在网点出入口安装了坚固的金属防护门,在现金业务区防尾随门正常使用;现金区内均使用防弹玻璃进行全方位防护,防弹玻璃宽度、高度、厚度、面积等均符合安全规定。二是技防设施配备齐全。营业场所安装了110联网报警系统,与公安局联网指挥中心直连,位置位于柜员柜台下方,随手可以操作,经测试,线路正常;视频监控系统和声音采集系统运行良好,能实时记录业务办理情况,保存时间大于30天;所有柜台均按要求配备了警棍、狼牙棒、石灰粉等自卫武器;网点内外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安装了应急照明等。三是营业场所内通道设置合理,利于人员出入及消防疏散。

(2) 联网报警系统。一是安装的入侵报警系统,与110指挥中心相连,每日布防,并由指挥中心通报布防情况,保证布防到位。布防控制主机及线路无裸露,且安装在现金柜台内,具有防破坏功能。二是所有营业场安装的视频和声频采集装置均正常运行,且记录柜员业务办理、押运款交接、出入网点人员等情况时间保持超过30天。三是紧急报警装置均有声光同步功能,并能及时向110指挥中心发送报警信号,防护效果良好。

(3) 落实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情况。各网点均按要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各网点能按照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规定,定期进行防抢、消防、报警等方面的演练,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经调阅监控发现各网点在日常营业中能够严格执行款包接送规定和尾随门开启制度。

(4) 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情况。我行经常在各网点LED显示屏上宣传防抢、防骗等安全常识及安全理念,营业场所内张贴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页,同时能及时提醒办理业务的顾客妥善保管现金,对大额现金取现的客户由保安护送。

三、 存在问题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行在安全上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规范。主要是员工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技防训练还需加强,存在说多练少的情况,部分员工对安全问题缺乏深度了解,因几年来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容易放松警惕。其次随着形势发展,物防硬件投入还需及时更新,以期能够有效运用最新科技产品,完善安保效果。

四、今后工作计划

为强化我行安保能力,为全行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我行在今后工作中,将立足自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安全保卫能力。

(1) 加强内外联动,共筑安保防线。我行保卫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积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在物防、技防、人防上强化我行安保工作,提升安保水平。

(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一是在安全保卫培训上下功夫,通过讲解安全知识,下发安全提示,传达案件通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员工传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一票否决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按照要求做好防抢、防火等各项演练计划,要求员工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器械,真正起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作用,切实将我行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第5篇: 村镇银行安全大检查自查报告

**县公安局:

根据县公安局关于贯彻2014年度全省金融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行组织开展了安全大检查自查工作,现将整体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 自查内容及范围

本次自查范围为**天骄村镇银行所属各营业机构。自查内容包括营业场所硬件设施、联网报警系统以及落实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情况。

二、 自查自纠具体情况

(1) 营业场所。一是按公安机关关于金融网点建设的规范要求,实体防护达标。在网点出入口安装了坚固的金属防护门,在现金业务区防尾随门正常使用;现金区内均使用防弹玻璃进行全方位防护,防弹玻璃宽度、高度、厚度、面积等均符合安全规定。二是技防设施配备齐全。营业场所安装了110联网报警系统,与公安局联网指挥中心直连,位置位于柜员柜台下方,随手可以操作,经测试,线路正常;视频监控系统和声音采集系统运行良好,能实时记录业务办理情况,保存时间大于30天;所有柜台均按要求配备了警棍、狼牙棒、石灰粉等自卫武器;网点内外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安装了应急照明等。三是营业场所内通道设置合理,利于人员出入及消防疏散。

(2) 联网报警系统。一是安装的入侵报警系统,与110指挥中心相连,每日布防,并由指挥中心通报布防情况,保证布防到位。布防控制主机及线路无裸露,且安装在现金柜台内,具有防破坏功能。二是所有营业场安装的视频和声频采集装置均正常运行,且记录柜员业务办理、押运款交接、出入网点人员等情况时间保持超过30天。三是紧急报警装置均有声光同步功能,并能及时向110指挥中心发送报警信号,防护效果良好。

(3) 落实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情况。各网点均按要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各网点能按照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规定,定期进行防抢、消防、报警等方面的演练,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经调阅监控发现各网点在日常营业中能够严格执行款包接送规定和尾随门开启制度。

(4) 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情况。我行经常在各网点LED显示屏上宣传防抢、防骗等安全常识及安全理念,营业场所内张贴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页,同时能及时提醒办理业务的顾客妥善保管现金,对大额现金取现的客户由保安护送。

三、 存在问题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行在安全上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规范。主要是员工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技防训练还需加强,存在说多练少的情况,部分员工对安全问题缺乏深度了解,因几年来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容易放松警惕。其次随着形势发展,物防硬件投入还需及时更新,以期能够有效运用最新科技产品,完善安保效果。

四、今后工作计划

为强化我行安保能力,为全行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我行在今后工作中,将立足自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安全保卫能力。

(1) 加强内外联动,共筑安保防线。我行保卫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积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在物防、技防、人防上强化我行安保工作,提升安保水平。

(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一是在安全保卫培训上下功夫,通过讲解安全知识,下发安全提示,传达案件通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员工传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一票否决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按照要求做好年度防抢、防火等各项演练计划,要求员工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器械,真正起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作用,切实将我行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第6篇:银行春节安全大检查自查报告(大全)

> 安全大检查总结 推荐度: 邮储银行消防安全的自查报告 推荐度: 安全自查报告 推荐度: 银行春节前活动方案 推荐度: 银行春节活动营销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7篇:银行检查整改报告

某分行关于季度

会计检查的整改报告 a分行:

根据《xx分行2013年一季度会计检查意见书》要求,我行由财会部部牵头,组织xx分行营业部、b支行、b支行对意见书中指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整改、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工作 2月中旬财会部总经理组织召开了2月份会计主管例会,xx营业部、a支行、b支行会计主管及财会部检辅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要求各机构于2月22日将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完毕,提交整改报告向财会部汇报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财会部在一季度会计检查中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检查。

二、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情况

(一)加强会计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针对“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查询查复不规范。”的情况,我行加强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培训,利用晨会、营业结束后组织集中培训。会计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政策、新规定,最大限度减少因制度理解偏差所带来的误操作,从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财会部总经理牵头组织了《兴业银行商业汇票业务会计操作规程》和《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学习,参加人员为各级会计管理人员、 xx行营业部主任和票据岗专管员。对票据签发、解付、查询查复、质押、贴现业务逐项对照制度解读,纠正我行做业务中的偏差,进一步加强了票据业务的操作和管理。

各机构定期向财会部报告《问题库》等制度规章的学习情况,财会部根据报送的记录抽查录像,跟踪查看员工学习的动态,通过季度考试、监督传票质量、会计检查等,落实学习效果。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做好会计人员的梯队培养

针对“会计人员不足,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人员调整,充实一线会计员工队伍,加强后备会计人员储备。具体是,第一步,由b行二级主办c接替zx担任b支行会计主管。zx调回xx分行工作,主要负责票据管理等重要职责。e支行录用的会计主管在对公柜台担任会计经办工作。第二步,新入行的柜员先到现金柜台临柜学习,将现金区工作满3年的老柜员逐步安排到对公区进行岗位轮换。此次人员调整是为了充实xx营业部会计人员队伍,由老员工带好新兵,并加强柜面票据、账户管理。另外财会部加紧了事后监督岗位人员的招聘,预计近期会计管理人员会增加充实。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晰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现金和重要物品管理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我行分析原因是由于柜员间职责不清,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整改措施是,对营业室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进一步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要按照岗位标准对所做的每项业务进行自查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具体为:各机构会计主管梳理本机构会计人员岗

位,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重新拟定岗位职责,加强各岗位的协调性,和操作的连贯性,尤其将大量的会计后台业务做明细划分,避免一人兼职过多,无法履职的情况。会计主管将新一版的岗位职责表报送财会部,财会部对职责表进行把关,提出意见建议,并照此分工进行会计监督检查。

(四)优化改革柜面流程,强化各项制度实施细则的建设

目前我行存在柜面流程不尽合理,柜员操作存在逆流程的现象。对此问题我行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兴业银行会计内控要点》、《必知必会》、《综合业务核算操作规程》等的要求来确定。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本着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的原则。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只有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会计工作才能避免出现纰漏和风险。

近期财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风险监测信息回复要求、会计管理、业务操作提出了要求。修订了《现金管理实施细则》对现金管理、查库管理执行操作按上级行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营业室制定了《印鉴卡领用、出售、建库管理操作流程》,对印鉴卡使用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

(五)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业务检查监督

针对“检查问题整改不到位” “屡查屡犯问题严重”、“大额及对账业务不规范”等问题,我行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下一步工作中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一是检查突出重点;二是违法必究。

突出重点,就是要集中力量深入检查,重点突破,避免做表面文章,避免查而不处、不了了之。违法必究,是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检查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要严格执行:对于问题责任人,一是通报。二是罚款。三是行政处分。

各级会计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紧跟制度规章更新的步伐,做好规章制度的解读、传达、再培训。检查辅导人员要加强事中监督,避免以罚代管的工作方式,将监督重心前移。

(六)整改完成情况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大多数问题都已按要求整改完毕,一户专用账户“xx”由于需要客户配合重开财政五联单,正在积极整改中。对于“对2012年11月起开立的结算账户进行机构信用代码证的核对并留存复印件。”的情况,已对11月份以来开户的单位逐个打电话联系,目前还有20个账户没有提供机构信用代码证。

三、处罚情况 xx分行给予相关人员处罚如下:。。。。。。各罚款100元。 附表:《2013年一季度检查xx分行整改落实情况表》 xx银行xx分行财会部 ? x年x月x日篇二:银行整改报告

整 改 报 告

市分行审计组于2011年1月25日对我支行进行审计检查工作,并下发了《牡丹江市分行审计报告书》(牡内审报字2011年第1号)我支行接到通知后,支行高度重视检查结果并认真提出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个人业务

1、 柜员离席必须双人清点现金,做临时轧账处理

2、 atm现金长短款当天需及时处理

3、 及时清理储蓄系统内无关人员的工号

4、 大额现金须及时锁入金柜

5、 早、晚必须双人拆封款袋

6、 日终正式轧账后必须会同综合柜员清点现金

7、 汇兑综合柜员及时按规定打印和登记特殊业务登记簿

8、 柜员长时间离席必须做系统临时签退,收起章戳

9、 早晚接送款车人员必须双人进入、离开工作场地

10、 柜员不得代用户填写单据

二、公司业务

1、 尽可能减少验印时的强制通过率

2、 公司业务对账单由专人保管

3、 清除公司业务柜员在其它系统中的工号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的措施和安排

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抓好内控管理工作为全行第一要务的共 识。提高内控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认识,努力杜绝违规操作而引起的金融风险。提高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认识,在整改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对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认识,在制度建设上完善自我,在制度执行中制约自我。

2、严抓制度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落实各项内控制度,落实责任人、实施人,确保制度落实不留空白,责任明确不模糊。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奖优罚劣,大力营造执行规章制度光荣,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良好氛围。

5、正视存在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员工规章制度学习,加大员工业务操作方面培训力度,强化内控制度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全行员工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对存在问题在整改的前提下举一反三,引以为鉴,在学习上教育员工,在制度上制约员工,进一步提高我行整体内控管理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篇三:关于对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整改报告

关于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整改报告 2011年3月14日至2011年3月23日,xx联社银行卡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我支行营业部2010银行卡业务进行了全面风险排查,总行也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农商行发[2011]130号),接到通知后,我支行领导高度重视检查结果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要求营业部人员务必认真对照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和整改报告。现将我部有关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我部在领取珠江平安卡重空时,设立了出入库登记簿,并由保管人和领用人在登记簿上签名确认。 2)我部对申领到的珠江平安卡空白卡做到及时登记,并将当天重空出入库电脑打印流水装订保管。 3)我部对新开卡的客户均在新系统开户验证模块进行了联网核查确认,同时在身份证复印件a4纸空白处加盖“与联网核查一致戳记”。 4)我部近日已对2011年珠江平安卡开户资料以一个月或一季度为单位进行了装订保管,下来将对2010年以来没有装订成册保管的珠江平安卡开户资料进行完善。 5)我部对新拓展的批量发卡业务,将按有关规定与委托单位签订相关批量开卡业务协议,且要求委托单位至少派两名财务人员到我网点领导批量新卡。 6)我部下来将继续做好自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设立“自助设备巡查专用卡”,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查和取款测试一次,确保我支行自助设备正常供客户使用。 7)我部将继续严格执行atm清加钞过程双人操作的规定,同时做好清加钞后的取款测试工作。

8)我部对atm长短款这一工作,始终做好流水勾对与确认且通过监控进一步核实,及时联系客户,并做好清算工作。 9)我部对atm吞没的银行卡,做到及时取出并登记到《吞没卡登记簿》,下来将认真做好吞没卡的处理和交接工作。 10)我部已于2011年3月11日将2010年吞没卡和作废卡上缴总行个人银行部集中销毁,下来将继续做好按季上缴工作。 11)我部自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后,《作废卡登记簿》已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下来将继续做好对作废卡的管理和上缴工作。

通过此次检查与整改,我部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后,我部将继续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提高全员认识,强化内控管理。一是要提高内控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认识,努力杜绝违规操作而引起的金融风险;二是要提高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认识,在整改中规范操作;三是要提高对制度执行的认识,在制度执行中制约自我。

2、严抓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只有制度和责任落实到位,风险才有可能避免和消除。

3、严把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关,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做好 审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杜绝情面或走过场情况。

4、继续加强对自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做好测试和巡查工作,确保自助设备正常运作。

5、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宣传与培训,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 今后,我支行将进一步加强员工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大银行卡业务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我支行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增强员工的规范操作意识,加强对atm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在学习上教育员工,在制度上制约员工,不断提高我支行整体内控水平,努力将银行卡业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我支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健发展。篇四: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场检查工作的整改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现场检查

工作的整改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xxxx分局:

根据x银监分局办公室《现场检查意见书》(x监发【2011】61号)的要求,针对贵局2011年7月25日至8月19日对我社2010年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情况现场检查发现的存在问题,联社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一)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整改情况

贵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我社小部分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现象,我社在接到贵局整改意见后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一是严格按照贷款分类标准进行五级分类,办理展期的贷款及时调整为关注类。检查中发现的2010年已办理展期的正常贷款11笔、余额148.5万元,现已调整为关注类;二是不良贷款仍在正常类贷款反映现象已整改完毕,如文福社刘永东贷款因其经营不善,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现已下调为可疑类;兴福社张晓辉贷款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现已下调为可疑类;三是2010年底逾期或展期已到期的关注类贷款17笔、余额40.7万元,现已下调贷款五级分类形态,其中调整为次级类的贷款6笔、余额29万元,调整为可疑类贷款11笔、余额11.7万元。

(二)贷款风险分类基础性工作的整改情况 一是要求各基层信用社依据贷后检查情况按季度对小额贷款进行风险集中分类,按规定及时调整分类结果;二是不断完善信贷五

级分类系统,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各社、部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录入、数据复核等日常操作,确保录入信息真实准确。现场检查中发现x社、x社贷款台账数据信息录入错误问题已及时整改。

(三)落实风险分类责任,对违规分类的相关信用社、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我社针对现场检查中发现风险分类偏离度问题,根据《蕉岭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规定发出《关于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情况的通报》,决定对x信用社、x信用社、x信用社、x信用社及相关认定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该项考核得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贵局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社进行认真整改,举一反三,杜绝同质同类问题发生。现将我社下一步风险分类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规定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做到准确分类,真实揭示风险。

(二)加强贷款动态跟踪管理,遵循贷款分类及时性原则,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三)把风险分类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完善机制和制 度,谨慎经营,不断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夯实经营基础。篇五: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报告 ##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报告市分行: 按照省公安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南阳市农发行的要求,我行开展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明确 此次排查,我行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为目标,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为依据,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在县有关部门的领导、指导下,全面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大力推进金融安全防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提高我行领导及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整体防范能力,促进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开展,进一步维护全市稳定的金融秩序,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此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行成立了由行长冯天佑任组长,副行长韩丽霞、宋丁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行办公室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任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金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排查重点 一是认真排查

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达标情况。认真排查了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情况,业务库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达标及提款箱的使用情况,电视监控、联网报警等安防设备有效运转情况,上述排查内容达标。 二是认真排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防范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记录情况良好,员工对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规章制度的掌握情况良好,员工出入通勤门符合要求,值班、守库人员没有违规现象,营业场所交接班及运钞接送款时段相关人员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各类与安全保卫工作有关的台账登记情况良好,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组织员工进行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情况较好。 三是认真排查了重点人员。临柜人员、业务库守库和管库人员等,没有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四、加强宣传。我行能够加强对报警设施的检修维护,保证报警信息畅通无阻,同时,与当地安保单位做好协调,强化营业场所的监控,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及可疑人员。

第8篇:电子银行检查报告

关于对运城市分行电子银行业务的检查报告

省分行:

根据农银晋办发[2011]402号《关于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网点建设专项检查的通知》以及省分行内控合规部的具体安排,我们运城分行电子银行业务检查组一行五人,于2011年7月13日至2011年7月26日对运城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查了北城支行、闻喜支行涉及的6个营业网点,在当地行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此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据方案,周密部署。我们组织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了检查方案和有关依据文件,明确检查任务,严格按照检查方案和检查程序进行检查。根据检查小组5个人的业务专长,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组长崔姣花同志全面负责电子银行及网点建设检查,副组长杨伟同志负责电子银行业务全面检查,同时负责企业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检查工作,成员徐占伟同志主要负责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检查工作,王万连同志主要负责转账电话业务方面的检查工作,牛瑞刚同志主要负责ATM机方面的检查工作及汇总报告的起草。使每个人各司其责,在检查过程中,认真做好了工作日记和工作底稿,取得了必要的检查证据。

(二)突出重点,明确方法。我们此次抽查了北城、闻喜2个支行2010电子银行业务量的30%,调阅相关登记簿、合同协议、传票等共165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档案资料审查、凭证核查、

1 现场查看与非现场核实重点交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其中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检查重点客户准入、证书管理、协议和档案管理;转账电话重点检查业务系统内录入信息是否与客户提交资料一致、协议和档案管理;ATM机重点检查密码、密钥管理、长短款管理、吞没卡管理。

(三)严格检查,认真总结。此次检查我们本着“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深查细究,以确保检查不走过场。本次检查共发现问题41个,其中现场整改8个,出具底稿33张,提出整改建议19条,促进了被查行电子银行业务工作操作的不断规范。

二、被查行的基本情况及电子银行工作总体评价

运城分行下辖15个支行涉及44个营业网点,2010年该行电子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良好,省分行下达的各项业务指标均超额完成,尤其是电子银行收入位居全省第一,本次抽查的北城支行和闻喜支行是运城分行2010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的两个支行,检查涉及这两个支行的6个网点,分别是北城支行营业部、北城支行北大街分理处和闻喜支行营业部、东镇分理处、西湖分理处、海鑫分理处,北城支行2010年新增企业网上银行87户,新增个人网上银行2525户,转账电话存量达402户,ATM机4台。闻喜支行2010年新增个人网上银行806户,企业网上银行46户,转账电话存量303户,ATM机3台。

通过对北城支行和闻喜支行的检查,可以反映出运城分行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面整体上较为规范,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高,在

2 落实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方面基本到位,但是这两个支行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共性问题,主要是:个别柜员因对电子银行业务规章制度不熟悉造成操作上的违规;未收取或少收企业网上银行年服务费;个别柜员办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时,留存客户两码等。

三、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经过现场检查,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但发现了存在合规及操作性的问题 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户认证审查不严,涉及1372户。

1、客户准入

(1)个人网银客户资料未认真审查核实。涉及1269户,其中:北城支行231户、闻喜支行1038户。具体如下:

①、业务回单、结算申请书等资料缺少客户签字,涉及北城支行27笔,如:2010年3月2日客户杨琦、卫惠芳两位客户在北城支行营业部注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回单没有客户确认签字。

②、电子银行服务协议存在保管不规范、要素不全、填写错误、代客户签字、缺失等问题,涉及北城支行 142份协议,闻喜支行1000份协议,共1142份协议,如:北城支行营业部22份协议、北大街分理处10份协议均未填写协议双方名称;北城支行营业部37份协议、北大街分理处1份协议均未加盖经办人名章;北城支行营业部2份协议,北大街分理处1份协议客户均未签名确认;北城支行营业部8份协议,北大街分理处2份协议甲乙双方签章位臵签反。闻喜支行《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协议(个人)》中乙方签章处,按规定应加

3 盖业务专用章,实际使用了业务办讫章,共涉及903份协议。

③、个人电子渠道注册、补办证书未留存客户身份证复印件或未进行身份证联网核查,涉及北城支行60笔,闻喜支行37笔,如:北城支行营业部2010年3月2日为杨琦、卫惠芳、冯胜虎、李运龙四位客户注册个人网上银行未进行身份证联网核查。

④、开通手机银行绑定同一手机号,涉及北城支行2笔,2010年3月29日客户侯江霞、任鹏程开通手机银行所绑定的手机号码相同。

⑤、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未正确使用业务凭证,涉及北城支行1笔,2010年8月13日柜员任鹏为客户潘瑞楠注册电子渠道账户没有使用电子银行业务申请表,而使用的是白纸。

(2)企业网银客户资料未认真审查核实。涉及61户,其中:北城支行47户,闻喜支行14户。

①、对客户资料审查不严,存在未进行联网核查、留存的客户资料未加盖企业公章、缺少客户资料等问题,如:2010年6月30日闻喜支行营业部为闻喜县凯翔工贸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注册网上银行,均未对企业管理员、操作员做身份证联网核查。

②、授权书内容不全或者与开办业务内容不符,如:2010年3月22日运城市药材公司在北城支行营业部注册企业网上银行,授权书内容中没有对“证书与密码信封的领取”进行授权,却为其办理了证书申请业务。

③、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未正确使用业务凭证,均为北城支行北

4 大街分理处,如:2010年2月3日,柜员郭茹在复核企业网上银行业务时应使用记账凭证,却使用的是白纸。

2、证书和两码:

(1)客户证书及两码的管理未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注册个人网银,存在留存客户两码证书的现象,涉及闻喜支行17户,其中7笔打印两码未使用密码信封。如:闻喜支行东镇分理处2010年3月26日,柜员吉卫伟为客户韩宏宾办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客户两码信封作为附件附于传票后;闻喜支行海鑫分理处2010年3月9日客户孙志红注册个人网上银行,柜员张俊杰用复写纸将证书两码套打在白纸上,将其中一页交给客户,另一页则作为附件装订在传票后。

(2)企业网银证书激活未经企业人员亲签授权或确认。涉及25户,其中:北城支行11户,闻喜支行14户,主要问题是企业网上银行两码确认书管理员、操作员的确认签字笔迹一致,疑似一人所签,如:2010年2月3日,北城支行北大街分理处的运城经济开发区亿隆电器商城激活证书,两码确认单上的管理员、操作员签字笔体相似,不能说明是本人亲笔签字。

(二)重要业务管理存在问题,涉及142户。

1、转账电话业务未按规定管理,涉及135 户,其中:北城114户,闻喜21户。

(1)、未进行身份证联网核查,涉及北城支行64户。 (2)、身份证联网核查无照片,也无相关户籍证明,涉及闻喜支行14户,如:2010年2月26日客户常发虎办理注册转账电话业务,

5 客户身份证联网核查无照片,且无辅助证明。

(3)、电话转账业务存在市分行事后补审批和未审批等现象,涉及北城支行44户,闻喜支行7户。如:北城支行北大街分理处客户郑建国,卡号6228483040199127518于2010年3月11日注册开通,支行于2010年3月9日审批,市分行于2010年9月6日审批,审批人杨青。客户刘建龙2010年6月5日注册开通,结算卡号6228483040271123419,市行未审批。

(4)办理转账电话系统登记与客户提交卡号不一致,存在未打印卡资料查询现象。涉及北城支行6户。如:北城支行客户胡永安2010年3月3日注册转账电话,系统中显示卡号为6228483040324195711与客户提交申请及客户信息登记簿中显示签约卡号9559983040268633818不一致。

(5)转账电话业务回访工作不到位。转账电话业务按规定要求对签约客户每半年回访一次,并填制回访表,但检查发现北城支行没有任何回访信息的记载。

2、协议和档案未按规定管理,涉及北城支行7户。

北城支行的系统报表中,反映该行共71户签约客户,但检查中只见到64户签约客户的资料。其余7户均无《金穗支付通服务合同》和《金穗支付通客户申请表》等任何相关资料。且现存资料未装订成册。

(三)自助设施安防存在问题,涉及26户。

1、ATM机吞钞后未按规定使用转账方式将长款转客户账户进行处

6 理,而是使用现金支取的方式,将长款直接交给客户,涉及北城支行2笔,累计金额2000元,闻喜支行涉及10笔,累计金额15000元,如:根据非现场数据显示,闻喜支行营业部2010年发生9笔长款,其中8笔,均是柜员将现金直接交给客户。

2、ATM机吞没卡管理不规范,涉及闻喜支行14笔,如:闻喜支行营业部《自助设备管理登记簿》2010年2月18日登记有一张吞没的卡,卡号为:6228483040079058817,无处理结果,也未见废卡实物。

(四)经营绩效核算方面,业务收入未能真实反映,涉及155笔,金额9320元。

1、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存在漏收、多收相关费用的现象,涉及北城支行82笔,金额1884元,闻喜支行56笔,金额1036元。

(1)存在漏收个人网上银行年服务费的现象。如:闻喜支行营业部2010年3月28日,柜员武娟为客户穆王俊办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未收取网银年服务费24元。

(2)存在漏收补办证书手续费用的现象。如:闻喜支行营业部2010年3月26日,柜员姚建花为客户席颖慧办理个人网银补办业务,未收取客户证书补办手续费10元。

(3)存在多收客户费用的现象。如:北城支行营业部2010年1月2日,为客户李金强开办电话银行,不应收费,却收了客户4元。

2、未收取或少收企业网上银行年服务费,涉及17户,金额6400 元,其中,北城支行营业部涉及10笔,金额6000元,涉及闻喜支行

7 涉及7笔,金额400元。如:闻喜支行海鑫分理处2010年3月23日为山西金鸣物贸有限公司开办企业网银(标准版),应收年服务费300元,只收了200元。

(五)其它类问题,涉及131户。

1、虚增个人电子银行注册客户。涉及74户,其中:北城支行55户、闻喜支行19户。员工出资或以“0元”开立银行卡,然后整批注册电子银行渠道,如:闻喜支行东镇分理处2010年9月29日,柜员李歌连续为陈丽平、宋海庆等21位客户以0元现金开卡。21位客户中陈丽平、宋海庆等8人签名笔迹相似,疑为一人所签;另外,崔连平、王吉辉等13名客户签名笔迹相似,疑为另一人所签。北城支行营业部 2010年3月29日连续为客户侯江霞、任鹏程等6位客户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为这六个客户办理业务的模式都是先以1元的金额开办借记卡,然后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最后又把开卡的1元钱取出。北大街分理处2010年3月31日连续为43个客户开通个人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这其中有37个客户电话银行用的都是同一个电话号码,均为0523-88282318,资料中客户签名笔迹相似,其中客户吉扉蓉签名签成了吉扉荣,赵彩红签名签成了赵彩虹。

2、未按规定保管相关资料,涉及36户,其中:北城支行25笔,闻喜支行11笔,如:闻喜县泰欣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2月2日注册企业网上银行,其管理员、操作员身份证核查资料未随传票装订,《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协议(企业)》也未专夹保管。

3、代理业务操作不规范,资料不全,涉及闻喜支行18户。 (1)、客户开通代付业务没有签订代付服务协议,如:海鑫分理处2010年3月23日为山西金鸣磊物贸有限公司开通代付业务均未签订代付服务协议。

(2)、代付业务申请表要素填写不全,如:闻喜支行营业部2010年3月5日为闻喜县晋峰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开通代付业务,《网上银行代理业务申请表(企业)》没有填写操作类别、业务类别、单笔转账限额等要素。

(3)、银行开通代付业务类别与客户申请的类别不一致,如:西湖分理处 2010年8月19日为闻喜县博诚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开通代付业务类别与客户申请的类别不一致。

3、入帐错误。企业网银收入错入个人网银收入账,涉及闻喜支行海鑫分理处3户,如:2010年3月23日山西金鸣磊物贸有限公司,年服务费入到了个人网上银行年服务费收入账户中。

4、重要空白凭证保管登记簿中K宝的出入库登记不规范,涉及北城支行营业部,主要问题有:未注明保管人;领取人未签名;K宝起止号码不登记;摘要不登记或登记不规范。

四、问题成因分析

针对这次电子银行抽查网点的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分析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员工防范风险意识较差,存在只为完成任务而忽视风险隐患现象;对政策掌握不透,操作过程中不重视许多细节,对保管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完成任务, 9 人为放弃相关手续费的收取等。

3、转帐电话方面,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转帐电话任务,对客户身份识别,协议签定细节未能重视,只重发放,不重发放后的管理。

4、自助设备方面,自助设备管理员未能及时登记相关登记簿,主观上未能体会到废卡存在的风险,对ATM长短款处理方式有章不循,潜藏着极大的风险。

五、检查意见或建议

1、北城、闻喜支行对本次检查结果要切实抓好整改工作,认真整理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实问题责任和整改措施,确保各类责任整改到位;

2、对本次检查结果,举一反三,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防控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办理业务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严格执行《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

3、对本次检查的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使检查整改和内部风险防控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4、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电子银行条线员工的业务培训,切实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行为。必须加强对客户准入管理,严把客户资料审查关,坚决杜绝虚增电子银行交易和虚假客户注册现象。

运城分行检查组 2011年7月28日

第9篇:银行服务检查整改报告

服务整改报告 一直以来,我们xx银行都是以柜员服务好,有亲切感,得到客户的好评。我们北京分行一直也是十分重视柜员的服务,但此次总行抽查录像点评我们东城支行的服务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在6月26日,北京分行也组织了第二季度录像点评,通过这一次点评,通过各位领导的批评指正,同时也看到了其他网点的服务,我们东城支行也看到了和其他网点的差距。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反思,到底怎样才能做好服务,让每一个柜员把服务做到最好,并把营销流畅的融入到业务当中。 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仪容仪表。要做好仪容仪表,不是简单的把妆容、服装的标准告诉柜员。要做到每天至少两次检查,日间随时抽查柜员的仪容仪表,看到问题及时整改。柜员作为银行的门面,向客户展现的应该是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的态度,而且要有一丝不苟的处事原则。但如

整 改 报 告

市分行审计组于2011年1月25日对我支行进行审计检查工作,并下发了《牡丹江市分行审计报告书》(牡内审报字2011年第1号)我支行接到通知后,支行高度重视检查结果并认真提出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个人业务

1、 柜员离席必须双人清点现金,做临时轧账处理

2、 atm现金长短款当天需及时处理

3、 及时清理储蓄系统内无关人员的工号

4、 大额现金须及时锁入金柜

5、 早、晚必须双人拆封款袋

6、 日终正式轧账后必须会同综合柜员清点现金

7、 汇兑综合柜员及时按规定打印和登记特殊业务登记簿

8、 柜员长时间离席必须做系统临时签退,收起章戳

9、 早晚接送款车人员必须双人进入、离开工作场地

10、 柜员不得代用户填写单据

二、公司业务

1、 尽可能减少验印时的强制通过率

2、 公司业务对账单由专人保管

3、 清除公司业务柜员在其它系统中的工号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的措施和安排

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抓好内控管理工作为全行第一要务的共 识。提高内控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认识,努力杜绝违规操作而引起的金融风险。提高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认识,在整改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对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认识,在制度建设上完善自我,在制度执行中制约自我。

2、严抓制度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落实各项内控制度,落实责任人、实施人,确保制度落实不留空白,责任明确不模糊。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奖优罚劣,大力营造执行规章制度光荣,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良好氛围。

5、正视存在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员工规章制度学习,加大员工业务操作方面培训力度,强化内控制度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全行员工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对存在问题在整改的前提下举一反三,引以为鉴,在学习上教育员工,在制度上制约员工,进一步提高我行整体内控管理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篇三:某分行会计检查整改报告

某分行关于季度

会计检查的整改报告 a分行:

根据《xx分行2013年一季度会计检查意见书》要求,我行由财会部部牵头,组织xx分行营业部、b支行、b支行对意见书中指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整改、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工作 2月中旬财会部总经理组织召开了2月份会计主管例会,xx营业部、a支行、b支行会计主管及财会部检辅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要求各机构于2月22日将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完毕,提交整改报告向财会部汇报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财会部在一季度会计检查中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检查。

二、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情况

(一)加强会计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针对“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查询查复不规范。”的情况,我行加强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培训,利用晨会、营业结束后组织集中培训。会计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政策、新规定,最大限度减少因制度理解偏差所带来的误操作,从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财会部总经理牵头组织了《兴业银行商业汇票业务会计操作规程》和《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学习,参加人员为各级会计管理人员、 xx行营业部主任和票据岗专管员。对票据签发、解付、查询查复、质押、贴现业务逐项对照制度解读,纠正我行做业务中的偏差,进一步加强了票据业务的操作和管理。

各机构定期向财会部报告《问题库》等制度规章的学习情况,财会部根据报送的记录抽查录像,跟踪查看员工学习的动态,通过季度考试、监督传票质量、会计检查等,落实学习效果。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做好会计人员的梯队培养

针对“会计人员不足,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人员调整,充实一线会计员工队伍,加强后备会计人员储备。具体是,第一步,由b行二级主办c接替zx担任b支行会计主管。zx调回xx分行工作,主要负责票据管理等重要职责。e支行录用的会计主管在对公柜台担任会计经办工作。第二步,新入行的柜员先到现金柜台临柜学习,将现金区工作满3年的老柜员逐步安排到对公区进行岗位轮换。此次人员调整是为了充实xx营业部会计人员队伍,由老员工带好新兵,并加强柜面票据、账户管理。另外财会部加紧了事后监督岗位人员的招聘,预计近期会计管理人员会增加充实。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晰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现金和重要物品管理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我行分析原因是由于柜员间职责不清,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整改措施是,对营业室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进一步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要按照岗位标准对所做的每项业务进行自查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具体为:各机构会计主管梳理本机构会计人员岗

位,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重新拟定岗位职责,加强各岗位的协调性,和操作的连贯性,尤其将大量的会计后台业务做明细划分,避免一人兼职过多,无法履职的情况。会计主管将新一版的岗位职责表报送财会部,财会部对职责表进行把关,提出意见建议,并照此分工进行会计监督检查。

(四)优化改革柜面流程,强化各项制度实施细则的建设

目前我行存在柜面流程不尽合理,柜员操作存在逆流程的现象。对此问题我行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兴业银行会计内控要点》、《必知必会》、《综合业务核算操作规程》等的要求来确定。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本着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的原则。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只有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会计工作才能避免出现纰漏和风险。

近期财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风险监测信息回复要求、会计管理、业务操作提出了要求。修订了《现金管理实施细则》对现金管理、查库管理执行操作按上级行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营业室制定了《印鉴卡领用、出售、建库管理操作流程》,对印鉴卡使用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

(五)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业务检查监督 针对“检查问题整改不到位” “屡查屡犯问题严重”、“大额及对账业务不规范”等问题,我行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下一步工作中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一是检查突出重点;二是违法必究。

突出重点,就是要集中力量深入检查,重点突破,避免做表面文章,避免查而不处、不了了之。违法必究,是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检查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要严格执行:对于问题责任人,一是通报。二是罚款。三是行政处分。

各级会计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紧跟制度规章更新的步伐,做好规章制度的解读、传达、再培训。检查辅导人员要加强事中监督,避免以罚代管的工作方式,将监督重心前移。

(六)整改完成情况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大多数问题都已按要求整改完毕,一户专用账户“xx”由于需要客户配合重开财政五联单,正在积极整改中。对于“对2012年11月起开立的结算账户进行机构信用代码证的核对并留存复印件。”的情况,已对11月份以来开户的单位逐个打电话联系,目前还有20个账户没有提供机构信用代码证。

三、处罚情况 xx分行给予相关人员处罚如下:。。。。。。各罚款100元。 附表:《2013年一季度检查xx分行整改落实情况表》 xx银行xx分行财会部 ? x年x月x日篇四:关于对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整改报告

关于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整改报告 2011年3月14日至2011年3月23日,xx联社银行卡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我支行营业部2010年度银行卡业务进行了全面风险排查,总行也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农商行发[2011]130号),接到通知后,我支行领导高度重视检查结果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要求营业部人员务必认真对照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和整改报告。现将我部有关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我部在领取珠江平安卡重空时,设立了出入库登记簿,并由保管人和领用人在登记簿上签名确认。 2)我部对申领到的珠江平安卡空白卡做到及时登记,并将当天重空出入库电脑打印流水装订保管。 3)我部对新开卡的客户均在新系统开户验证模块进行了联网核查确认,同时在身份证复印件a4纸空白处加盖“与联网核查一致戳记”。 4)我部近日已对2011年珠江平安卡开户资料以一个月或一季度为单位进行了装订保管,下来将对2010年以来没有装订成册保管的珠江平安卡开户资料进行完善。 5)我部对新拓展的批量发卡业务,将按有关规定与委托单位签订相关批量开卡业务协议,且要求委托单位至少派两名财务人员到我网点领导批量新卡。 6)我部下来将继续做好自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设立“自助设备巡查专用卡”,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查和取款测试一次,确保我支行自助设备正常供客户使用。 7)我部将继续严格执行atm清加钞过程双人操作的规定,同时做好清加钞后的取款测试工作。

8)我部对atm长短款这一工作,始终做好流水勾对与确认且通过监控进一步核实,及时联系客户,并做好清算工作。 9)我部对atm吞没的银行卡,做到及时取出并登记到《吞没卡登记簿》,下来将认真做好吞没卡的处理和交接工作。 10)我部已于2011年3月11日将2010年吞没卡和作废卡上缴总行个人银行部集中销毁,下来将继续做好按季上缴工作。 11)我部自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后,《作废卡登记簿》已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下来将继续做好对作废卡的管理和上缴工作。

通过此次检查与整改,我部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后,我部将继续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提高全员认识,强化内控管理。一是要提高内控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认识,努力杜绝违规操作而引起的金融风险;二是要提高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认识,在整改中规范操作;三是要提高对制度执行的认识,在制度执行中制约自我。

2、严抓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只有制度和责任落实到位,风险才有可能避免和消除。

3、严把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关,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做好 审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杜绝情面或走过场情况。

4、继续加强对自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做好测试和巡查工作,确保自助设备正常运作。

5、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宣传与培训,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 今后,我支行将进一步加强员工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大银行卡业务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我支行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增强员工的规范操作意识,加强对atm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在学习上教育员工,在制度上制约员工,不断提高我支行整体内控水平,努力将银行卡业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我支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健发展。篇五:贯彻落实银行业行规行约情况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

贯彻落实银行业行规行约情况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

省分行:

根据省分行《转发总行关于开展中国**银行2012年度行规行约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2012]32号)的文件精神,我行迅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结合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的自查。通过细致认真的学习和自查,全员合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现将行规行约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行上下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有效开展此项自查工作,市分行成立了行规行约贯彻落

实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副行长担任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行规行约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小组,以区县为单位,切实做好自查工作。

二、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确保此次自查工作深入开展,我行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行长作为此项自查工作第一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行规行约自查工作深入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 1.加强员工教育,筑牢员工思想防线。

通过下发电子文本,印刷纸质手册等方式,积极组织员工学习《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及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

公约》及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公约》、《中国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公约》、《中国银行业公平对待消费者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服务规范》、《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中国银行业存款业务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

要求广大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开展业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客户和行业利益。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完善治理和内控机制,强化内控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实现自我管理,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银行业公平对待消费者意识,规范银行业服务工作,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全面提升银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银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组织员工对照检查,反思自身,恪守规章制度。

要求我行员工办理业务过程中,严把工作质量关,要求员工规范行举止,按照服务工作质量要求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做到快捷准确,把差错下降到最低。同时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遵守商业道德。

审计部门对行内存款业务是否做到交易真实、凭证齐全、各

项账务是否相符;贷款业务是否严格按照“三法一指引”执行,是否有违规贷款;票据业务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要求办理进行了严格检查。

三、自查结果 1.办理存款业务时,严格按照《中国银行业协会存款业务自律公约》的要求,不搞恶意竞争,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规定办理存款业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公平合理,促进我行存款业务又快又好发展。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严格按照《中国银行业协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的要求,执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不任意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 2.办理票据业务时,严格按照《中国银行业票据业务规范》的要求,对票据业务进行认真细致的办理,审查各项要素是否合理齐全,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坚决不予办理,发现假票据及时与公安部门进行联系,确保票据业务合规合法。 3.对于服务收费项目,我们除在营业大厅进行公示外,还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告,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的选择权,并为客户选择方便快捷的服务项目,同时尽可能地帮客户选择收费低的结算方式。 4.我行按照《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要求专门规定客户部负责全行服务工作的管理,由专人负责,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并制定了服务工作应急预案,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控录 5.认真对待《中国银行业公平对待消费者自律公约》的具体落实情况,对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为客户提供文明规范的服务。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不对外泄露。对客户业务咨询认真给予解答,使客户心中有数,明明白白。

经自查,我行在行规行约执行方面未存在安全隐患,员工都能认真执行相关制度,今后我行将继续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同时将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加强行内自查,杜绝业务差错发生,将行规行约制度一直贯彻落实下去。

上一篇:造纸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爱护公物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