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义务理论特征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公有制经济制度下私人财产权的宪法学分析

摘要:宪法经济规范是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涉及国家经济制度框架、国家经济权力以及公民享有一切具有财产价值权利的保障。如果说经济制度是关于经济行为或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那么宪法经济制度应被理解成一个国家在国民经济生活的“最高法律经济秩序”或“基本法律经济秩序”。法学上研究财产权应学习产权的研究视角,适宜将财产权当作成为“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束”。在依宪治国的价值追求下,财产权赋予了宪法无限的视野以及期待,这就需要宪法确立规范来预设和保障财产权益。在宪法经济制度与私人财产权的普遍关系方面,宪法经济制度与私人财产权的涵盖关系,并且私人财产权受宪法经济制度调整的影响。私有制与公有制属于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类型,二者之下的私人财产权在思想基础、形成逻辑以及发展路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思想基础方面,私有制下的财产权源于一种契约——权利本位观被当作为“天赋人权”的重要内容,哲学基础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和黑格尔。公有制下的私有财产权实际上被宏观社会经济理论所涵盖,思想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劳动异化、产权及资本理论来重构私有制的社会理论;在形成逻辑方面,私有制主张财产权的天赋人权理论,除非法律限制,否则都是成立的,由于私有制社会内在结构的调整,在微观层面树立财产权的社会义务,在宏观层面形成国家宏观调控权,实际上私有制下财产权发展依循限权逻辑。而公有制国家主张通过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安排形成私人财产权,据此确立公民享有的财产权必须通过授权来实现;在私人财产权与经济制度关系方面,私有制下财产权是宪法秩序的绝对内核,进而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制度。同时,通过私人财产权保障逐步形成税收法定、预防法定制度。因此,私有制下实际上是从私人财产权到经济制度的关系。公有制的路径相反,本质上是落后型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整体建构,呈现集体主义特征。在财产关系存在一种个人占有形式,可视为私人财产。公有制将财产置于社会中考虑,试图通过摆脱狭义的公民权利及其发展局面来使社会更公平和更有效率,形成从经济制度到私人财产权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经济制度建构成公有制为主,但在不断发生调整和改变。总体上看,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呈现强烈的国家主导型,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基础源于经济制度,因而公有经济制度的变迁让私人所有财产呈现不同的方案。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向公有制过渡阶段,以《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为代表,都按公私性质区分私人所有财产并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其中《五四宪法》按社会主义改造要求实施精细划分区别对待私人所有财产。第二个阶段是公有制确立阶段,以《七五宪法》为代表,在经济制度上实施纯粹公有制,并将私人所有财产于生活资料类型。第三个阶段是公有制寻求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属于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经济制度调整尚不明朗,但表现出放弃单一公有制的迹象,并且对个体经济又开始允许存在,主要表现在《七八宪法》开始放弃严格限定的私人所有财产,《八二宪法》进一步放宽私人所有财产范围。第四个阶段属于公有制调整阶段。并且经济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挑战,因而这个时期宪法对经济制度条款修改频繁,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五次修正案(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在私人所有财产保护上具体表现在:1988年宪法修正案开创设计私人所有财产范围,正式赋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性;1993年宪法修正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间接地深度扩展了私人所有财产范围;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因而在私人所有财产上开始寻求私人所有财产法制化;2004年宪法修正案人权及私人所有财产权入宪,正式形成私人所有财产权保障体系。根植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才是西方宪法基础,本质在于为了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宪法设计出防御性的制度来控制公权。反观我国宪法发生史,中国自近代以来就不具备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独立成为主旋律,但是社会发展水平低,实际上让国家与社会处于一体化,不存在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对立局面。国家经济经济制度通过宪法预设基本价值秩序之后,我国宪法上的私人财产权具备独特的形成逻辑。总体上看,我国宪法总纲首先预设或安排各项制度,总纲制度衍生出基本权利,其中经济制度是总纲制度的重要内容,私人财产权实际上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或一种实现方式。据此,我国宪法上私人财产权具有特殊性。就特征来说:来源上是法律授权,非天赋人权;结构上是生产资料型与生活消费型并存;功能上强调防御,弱化支配;目的上强调物的利用,弱化资本逻辑;本质上属于社会本位下的再分配。就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三种:即私人占有型的所有权、私人使用型的用益物权、私人分享型的公共财产权。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具备重大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不断与世界接轨,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跟随时代发展对私有财产不再以所有权为核心、形成制度和权利双重保障模式等。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一、人权保障模式的存在严重缺失。二、授权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存在法制不统一现象。三、在私有财产权征收征用中,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主观性明显。四、私有财产何以转化形成纳税义务在根本法上缺失。五、缺乏私人分享型财产权的保障。据此,修正方案在于:一、我国宪法应直接确立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关联。二、我国授权私有财产的法律应该符合经济制度目的,并且私法上应有条件地赋予先占合法性。三、我国宪法上的征收征用条款应该采取限制国家征收权的逻辑,并且对私人财产权进行内在限制。除此,还应对“公共利益”的认定进行法律限制。四、我国宪法总纲应该确立税收的基本制度,并且确立在纳税方面的基本权利。五、建构私人分享型财产权。

关键词:私人财产权;宪法;公有制;经济制度;权利

学科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财产权

第一节 宪法与经济制度

一、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宪法经济制度

第二节 宪法与财产权

一、“财产权”与“产权”关系解析

二、宪法规范中的财产权

第三节 宪法经济制度与私人财产权的关系

一、宪法经济制度与私人财产权的涵盖关系

二、私人财产权受宪法经济制度调整的影响

第二章 公有制与私有制下私人财产权的差异

第一节 思想基础方面的差异

一、私有制:自由主义的权利本位观

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节 私人财产权与经济制度关系的差异

一、私有制:从私人财产权到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公有制:从经济制度到私人财产权的关系

第三节 表现途径上的差异

一、私有制下的私人财产权:限权逻辑

二、公有制下的私人财产权:授权逻辑

第三章 我国公有制变迁与私人财产规范的调整

第一节 向公有制过渡阶段——类型化的私人所有财产方案

一、《共同纲领》——按性质区别对待私人所有财产

二、《五四宪法》——精细划分区别对待私人所有财产

第二节 公有制确立阶段—严格压缩的私人所有财产方案

一、《七五宪法》——公有制确立的标志

二、《七五宪法》——限定私人所有财产于生活资料型

第三节 公有制寻求转变阶段—放弃严格压缩的私人所有财产方案

一、《七八宪法》——开始放弃严格限定的私人所有财产

二、《八二宪法》——进一步放宽私人所有财产范围

第四节 公有制调整阶段—逐渐确立私人财产权保障

一、1988年宪法修正案——开创性突破私人所有财产范围

二、1993年宪法修正案——深度扩展私人所有财产范围

三、1999年宪法修正案——寻求私人所有财产法制化

四、2004年宪法修正案——形成私人财产权保障体系

第四章 我国宪法上私人财产权的形成逻辑

第一节 宪法结构与基本权利逻辑

一、我国宪法的制度形成逻辑

二、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内在逻辑

三、总纲制度衍生出基本权利

第二节 私人财产权源于经济制度的形式

一、私人所有财产条款按经济制度的调整而变化

二、私人所有财产条款为什么放在“总纲”经济制度

三、私人财产权的形成主要用以保障经济制度

第五章 我国宪法上私人财产权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第一节 现行宪法私人财产权的特征

一、私人财产权的来源:法律授权,非天赋人权

二、私人财产权的结构:生产资料型与生活消费型并存

三、私人财产权的功能:强调防御,弱化支配

四、私人财产权的目的:强调物的利用,弱化资本逻辑

五、私人财产权的本质:社会本位下的再分配

第二节 私人财产权的表现形式

一、私人占有型财产权

二、私人使用型财产权

三、私人分享财产权

第六章 针对我国宪法上私人财产权规范的评析

第一节 宪法规范上的进步

一、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

二、随时代发展保障多种私人财产关系

三、形成制度与权利双重保障模式

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

第二节 宪法规范上的不足

一、缺乏私人财产权的人权保障模式

二、授权模式中存在法制不统一现象

三、私人财产权在征收征用中的缺陷

四、税收法定制度在宪法上缺位

五、实现方式上私人分享财产权的缺失

第七章 我国宪法上私人财产权规范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节 人权保障模式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人权保障在我国宪法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宪法规范上确立私人财产权具有一定的形式意义

三、宪法规范上应确立私人财产权与人权的关联

第二节 授权模式下法制不统一的成因及对策

一、机械理解公有制

二、部门立法寻求权利本位与制度本位存在冲突

三、授权私有财产的法律应符合经济制度的目的

四、私法应有条件地赋予先占合法性

第三节 征收征用中存在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一、公权力运行上受内外两方面影响

二、宪法征收征用条款应采取限制国家征收权的逻辑

三、征收征用中对私人财产权进行内在限制

四、宪法上对“公共利益”认定采取法律限制

第四节 税收法定制度在宪法上缺位的原因及对策

一、税收长期与公共利益关联形成义务本位

二、宪法总纲确立税收基本制度

三、宪法确立公民在纳税方面的权利

第五节 私人分享型财产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私人分享型财产权缺失的原因

二、私人分享型财产权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感器机电一体化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力通信企业信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