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绩效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三甲医院内部社会资本和工作效绩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三甲医院内部社会资本和工作效绩影响,以期通过动态化岗位管理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门诊和静脉配液中心(简称静配中心)的护士资源库203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门诊和静脉配液中心应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同时,统计护士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护龄、入库年限、职称、层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和籍贯等基本情况。评价应用前后社会内部资本和工作效绩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内部社会资本采用Nahapiet and Ghoshal(1998)的相关研究所制定的量表进行评价;对护士工作绩效的测量参考护士工资绩效、患者治疗等待时间、护士职业获益感、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价工作效绩情况,工作效绩主要参考Schwirian博士的护士工作绩效评价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内部社会资本:不同科室实行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后在静配中心平均得分达到较应用前得分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人数规模较少的门诊应用后问卷调查得分较应用前得分提高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诊/静脉配液中心不同空间位置的得分也不尽相同,在准备区平均得分应用前后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室应用前后平均得分应用前后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前门诊(连接型)平均得分和静配中心(紧密型)平均得分较应用后均有所提升,应用后两种关系均较应用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工作效绩:门诊抽血岗和静脉中心治疗等待时间应用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静配中心护士在良好护患关系、自身的成长、团队归属感、正向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和职业获益感经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总分在应用前后比较t=10.15,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领导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计划和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绩效均分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价指标上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类似本研究对象的三甲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中得以合理分配,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避免了少数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治疗等待时间,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理工作高峰时段的工作强度,同时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高水平,缓解了护士工作压力。(2)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医院内部社会资本的影响明显,推动了不同协作关系、不同规模、不同密度科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容易形成科室内跨越型的协作关系,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形成。(3)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可能与护士的自评结果的提高所致护士长评价提高有关。

关键词:动态护理岗位管理;三甲医院;内部社会资本;工作效绩;影响

学科专业:护理学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护理人力资源

2.3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2.4 社会资本

2.5 “护士动态资源库”内部的社会资本

2.6 护士工作绩效

2.7 内部社会资本、工作绩效与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2.8 护理动态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研究

2.9 文献评述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场所

3.2 研究对象

3.3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方法

3.4 资料收集

3.5 评价工具与方法

3.6 数据分析与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被调查护士一般资料

4.2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医院内部社会资本的影响

4.3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工作效绩的影响

5 讨论与分析

5.1 我院现行护理行政管理困境

5.2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行政管理优点

5.3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医院内部社会资本的影响

5.4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对医院工作效绩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 1

附 2

附 3

上一篇:普通玻璃节能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