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临床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现结合本组资料及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 女38例。年龄38~71岁, 50岁以上40例。引起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手术:直肠癌根治术46例, 结肠癌根治术6例。发病时间:术后6~12d, 术后均有肛门排气、排便, 部分病人进流质饮食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胀, 阵发性腹痛, 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呈对称性膨隆, 腹部压痛不明显, 无肠型或蠕动波, 肠鸣音弱、短促或稀少。X线检查:小肠有多处不同程度积气, 无高度扩张。仅2例出现液平。B超示腹腔无明显积液、肠管有积气。6例行腹部CT检查, 表现为病变区肠壁增厚, 界限不清。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出现症状后均采取禁食, 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加强肠外营养, 同时辅以生长抑素, 部分病人加用糖皮质激素, 在肠功能恢复早期加用胃肠动力药。治疗期间严密监测电解质尤其是钾、钠的变化, 随时调整用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一般在6d左右开始好转, 3例治疗时间>21d (其中1例28d) , 平均治愈时间13.5d。

2 讨论

长期以来, 关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早期”的期限一直存在争议, 文献报道各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取决于创伤后炎性反应的病理变化, 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既可由肠麻痹、腹内疝等机械因素造成, 也可因手术范围广、创伤所致。

结合本组病例, 我们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 (1) 多为肠道肿瘤手术后, 手术操作时间长、范围广, 术后腹腔有广泛渗出。 (2) 多见于手术后6~12d。曾一度恢复肠蠕动, 部分病人已恢复饮食, 而后出现梗阻症状。 (3) 以腹胀为主, 腹痛较轻或无, 腹部质地韧, 局部压痛, 多见于切口下方, 无肠型和蠕动波形、肠鸣音弱、稀少或短促。 (4) 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 但较少发生绞窄, 部分病人有少量肛门排便排气, 体温正常,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多为正常。考虑多数因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 为无菌性炎症。X线提示肠管扩张积气, CT检查显示肠壁水肿、增厚。 (5) 保守治疗多有效, 但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需耐心等待。一般1周左右开始好转。诊断本病必须排除腹部手术后内疝、肠扭转、肠套叠等机械性肠梗阻以及术后麻痹性肠。

关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多数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Pickleman等提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由于粘连与炎症引起, 宜先行非手术治疗。”黎介寿62例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经验认为: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唯一可行的方法。我院多采用以下措施行保守治疗: (1) 禁食, 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尤其是对腹胀明显的病人胃肠减压可有效缓解症状。 (2) 必要的全肠外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炎性肠梗阻病程较长, 应及早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积极进行正规的全肠外营养支持。并且严密监测电解质变化, 尤其是钾、钠的检测, 我们认为钾、钠离子变化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3) 应用生长抑素吧, 降低胃肠的分泌量, 减少肠内炎性渗出, 对减轻腹胀、腹痛、腹腔的渗出有较明显的疗效。我院一般用奥宁0.3mg加盐水40m L维持24h微泵泵入。一般用6~7d。 (4) 早期短程应用激素, 可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的消退。 (5) 在治疗保守期间可短期应用甲硝唑100m L, 2次/d。根据本组病例观察, 应用广谱抗生素与否和病情关系恢复不大。

总之, 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长, 治疗过程中要耐心等待, 同时要严密动态观察病人腹部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变化, 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勿将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为炎性肠梗阻, 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 对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均治愈。结论 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长, 治疗过程中要耐心等待, 同时要严密动态观察病人腹部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变化, 了解病程进展情况。勿将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为炎性肠梗阻, 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胃肠减压

上一篇:变频调速技术在煤矿立井提升机的应用下一篇:图像处理软件工具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