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护士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属于微创手术, 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安全等特点。近年来,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心血管诊疗技术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为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 介入导管室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介入导管室的护士经常接触污染物品, 长期处于X射线的照射下, 具有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危害。对此, 应了解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 并做好防护措施。使护理人员保持健康的心理,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将介入导管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论述如下。

1 职业危害的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X射线的辐射

X射线看不见、摸不着, 但会产生对人体组织、器官等具有很大伤害的放射性物质。放射介入操作是在X射线长时间透视观察和摄影下完成的, 护理人员在长期过量的X射线照射下工作, 会产生头昏头痛、疲乏无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X射线照射对眼睛、皮肤、造血系统、甲状腺、生殖系统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长期接触者会出现白内障、皮肤色素沉着、不孕等。对于长期工作于介入放射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血液检测, 会发现白细胞有一定的下降, 机体的免疫力也明显降低, 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造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癌症。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系统也会形成不良影响,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1.2 锐器伤害

导管室的护士经常接触针头、手术刀片、剪子等, 很容易被这些锐器刺伤, 一旦这些锐器被污染或者被传染病患者使用过, 对护士的伤害非常大, 会增加职业性和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机会。

1.1.3 环境影响

介入导管室内为调节温湿度, 必须长时间开启空调, 人体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容易精神萎靡、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导管室内各种仪器和心电监护仪、除湿机等电器设备产生的噪音, 对在导管室工作的护士听力产生影响, 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烦躁、反应迟钝, 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使他们在同医生交流时受到情绪影响无法正常交流, 空气消毒时使用的紫外线照射到眼睛皮肤等会产生紫外线光眼炎、皮肤过敏、皮炎。此外, 紫外线在空气中还能形成臭氧, 长期工作在导管室, 吸入过多的臭氧可能破坏呼吸道粘膜和组织, 程度轻时会引起气急、胸闷, 严重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疲倦, 更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肺水肿。

1.2 化学因素

1.2.1 化疗药物

护理人员在介入导管室中, 接触到的肿瘤患者介入化疗时使用的顺铂、5-氟尿嘧啶等抗肿瘤药物,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很大。长期接触这些药物的护理人员可能出现脱发、疲劳、口腔溃疡、口腔炎、月经不调等。化疗药物的配置会产生气溶胶或气雾, 产生的气溶胶和气雾会污染到环境, 当护士不够重视或防护不到位时, 这些气体经呼吸道和皮肤会经人体或皮肤进入到体内, 对护士身体产生伤害。

1.2.2 化学消毒剂

酒精、碘伏、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对物品、地面、皮肤和空气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但是这些消毒剂大多具有挥发性, 挥发的物质对人体的眼睛、皮肤、上呼吸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有一定的伤害。

1.3 生物因素

导管室的护士需要对各种器械和物品进行清点和预处理, 这些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的物品, 具有很大的威胁。随着经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的丙肝、艾滋病等患者的不断增加, 护理人员血液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日益加剧。

1.4 社会心理因素

1.4.1 职业病

导管室护士站立时间长、工作节奏快、护理任务重, 常常需要搬运患者和重物, 面对突发事件, 加班、误餐等更是家常便饭, 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 易导致胃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大脑的高度紧张, 护士会产生心理疲劳, 由此而引起情绪紧张压抑, 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1.4.2 人际关系

导管室护士需要同介入科医师、心内科医师、放射技师及其他医技人员协同工作, 若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对工作产生影响。社会上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重视不够, 护士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职业损害的防护措施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X射线的防护

为减少护士在介入室的X线辐射, 护理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 在介入手术前要拟定严格的操作程序, 了解患者有关资料, 减少不必要的曝光, 避免重复照射。在距离上应增加护士与辐射源及散射体之间的距离, 减少护士所受的辐射量。为充分做好防护, 可以在放射源与治疗台之间设置屏蔽, 如铅屏, 尽量减少或消除辐射线的辐射。导管室的护士应佩戴射线剂量卡, 每月进行一次个人接触辐射量的报告, 将护士接触辐射量控制在每年5%以内。根据导管室的设备和防护条件、辐射量, 可以适当对护士的备台次数进行限制。严格按照防护规章制度执行, 要求护士穿铅衣、戴铅围领和防护眼镜, 并对遮线器进行随时调整, 尽可能缩小照射的范围。定期对导管室的护士进行防护检查, 每年定期体检。合理排班, 适当增加护士的营养, 避免过度劳累。

2.1.2 锐器和环境的防护

介入室内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护士应遵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刀片、针头和玻璃碎片。若不慎被刺伤, 应严格按照处理流程先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皮肤的污染清洗, 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将损伤处的血液挤出一部分, 再次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 最后用碘伏消毒, 包扎。必要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应提高防护意识, 加强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排放有害气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手术前半小时开启层流装置, 待手术结束所有人员离开手术室后再关闭。每周清洁1次通风罩, 每月清洁1次预过滤器。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合理使用, 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和操作。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在使用前对各类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 作出充分了解。操作时戴好手套, 避免皮肤接触到消毒剂, 并注意用有盖的容器存放消毒液。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有污血不慎溅落到眼睛内或皮肤上, 应立即用流水进行冲洗。在工作中, 应尽量避免意外针刺、刀割伤。护士在传递器械时, 锐利器械应妥善摆放, 如不慎刺伤, 必须立即脱掉手套, 挤出少许血液, 用碘酊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手术前必须进行乙、丙肝和艾滋病毒检测, 若发现阳性携带者全部采用一次性材料, 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4 社会因素的防护

2.4.1 减轻工作上的精神压力

对于导管室的工作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以便更好的胜任工作, 保持心理的健康愉悦。培养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提高自身的修养。善于学习并积累积极应对各种精神压力的经验, 改善工作环境, 争取得到家庭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力量。工作中尽量减轻行为负荷, 根据客观条件, 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使导管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得以缓解。

2.4.2 加强体育训练, 提高身体素质

为提高身体素质, 应合理搭配饮食, 保证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操作时, 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采用正确的姿势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抬、搬患者, 避免单独操作, 从而预防职业性腰背痛;尽量用布单或机械性设备抬、搬患者。护士上班可穿弹力裤 (袜) , 注意调整站 (坐) 姿, 站立时可两腿轮换支撑身体;下班后可平卧做下肢抬高运动, 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同时, 科学安排工作班次适当调整轮班时间, 防止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摘要: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属于微创手术, 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安全等特点。作为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 介入导管室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介入导管室的护士经常接触污染物品, 长期处于X射线的照射下, 存在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危害。对此, 应了解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 并做好防护措施。该文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介入导管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缑尉, 冯燕, 郝长琴.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3) :102-103.

[2] 王向阳, 马会军, 姚阳端.导管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8) :1138.

[3] 冯楠.心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机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09:1493-1496.

[4] 陈雁.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现代护理, 2006, 12 (1) :19.

上一篇:国际竞争视域下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探析下一篇:明清家具艺术特征与价值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