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规范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生儿护理规范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产妇分娩的10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生理指标、发育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体温波动幅度、每日睡眠时间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②出生时,两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2周及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可提高睡眠时间,效果理想。

关键词: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新生儿;发育情况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新生儿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生儿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失误,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要严格规范护理过程,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失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新生儿舒适度,但对减少失误效果不理想,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护理模式[3-4]。李海芹[5]认为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100例新生儿,探讨规范化小组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产妇分娩的10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日龄2-13d,平均(7.25±0.33)d。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日龄2-14d,平均(7.41±0.4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无先天性遗传病;②心、肝、肾功能正常;③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畸形新生儿;②颅内出血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为:(1)护理人员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在新生儿洗浴期间,播放轻缓的音乐,在喂养患儿时,采用鸟巢式怀抱方式,护理人员与新生儿脸部距离25cm左右,多与新生儿眼神交流。(2)采用颜色、形态各异的玩具,对新生儿进行抓握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具体为:(1)建立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10名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对组员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工作岗位。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能力分为两组,每组1名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负责评估新生儿的基本情况,监督整个护理过程,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2)护理与安全管理模式。一、关怀护理。护理人员轻轻触摸、拥抱新生儿,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情况,给予新生儿周全的照顾。每天定时测量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若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二、体位护理。每2h帮助新生儿更换一次体位,用舒适的毛巾呈鸟巢装包裹新生儿。三、喂养护理。奶粉喂养时,护理人员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提高喂养能力。四、肚脐带和皮肤护理。使用酒精棉球对新生儿肚脐带进行消毒处理,若发生感染,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4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两组体温波动幅度、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奶量增加、每日排便次数。

(2)生理指标:在新生儿出生时、出生2周和出生4周时,记录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计量表示方法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体温波动幅度、每日睡眠时间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出生时,两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2周及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数量日益增加,对新生儿的医疗、护理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新生儿的护理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经研究发现,目前新生儿护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新生儿身体各项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下,易受到各種病菌的侵袭,一旦感染,疾病发展较快;二、新生儿自身无法规避外界的危险因素,若不进行有效地护理,会使新生儿受到较大的伤害[6-7]。郭少霞[8]认为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可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本研究相似。

本研究中,观察组体温波动幅度、每日睡眠时间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化小组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规范化小组护理中,建立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工作岗位,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9-10]。而护理与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关怀护理,。护理人员轻轻触摸、拥抱新生儿,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情况,给予新生儿周全的照顾,加强护理人员与新生儿之间的沟通,让新生儿感受到关怀,减少其因陌生的环境,引发哭闹、情绪不稳定的状况,降低因情绪对生理因素的影响,出生2周及4周后,观察组生长发育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这一点。体位护理中,定时帮新生儿更换体位,并用毛巾呈鸟巢状包裹新生儿,可提高新生儿肢体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降低能量损耗,加快垂体激素分泌,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规范化小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性较好,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月圆.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31):171-172.

[2]刘娜.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039(006):725-726.

[3]龙雅玲, 梁春花, 张海莲,等. 标准化抚触及游泳示范演练护理在初产妇婴儿智护照顾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9, 017(008):955-957.

[4]李颖, 郭锦丽, 张静,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8~34周早产儿营养中断原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22):2997-3000.

[5]李海芹.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03):120-122.

[6]黄仍心. 产科新生儿规范化护理告知的作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13(08):187-188.

[7]唐艳茹. 探究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38):109.

[8]郭少霞.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3):2437-2439.

[9]吴寒冰. 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在婴幼儿获得性肺炎吸痰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5):257+262.

[10]张敏. 规范化的护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 2017, 000(013):135.

作者:岑威霖

第2篇: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对新生儿转运效果的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对新生儿转运效果的评价。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后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观察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后。 结果 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77%优于对照组(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较对照组(12.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能有效的缩短转运前及转运后处理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转运流程;新生儿;转运效果

[

Evaluation of effect of neonatal transfer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on neonatal transfer

ZHANG Guixiang WU Kaifeng MAO Weiping LIN Yongr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olu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angdong, Boluo 516100, China

[

[Key words] Neonatal transfer process; Neonates; Transport effect

新生兒转运是将危重新生儿从急救设备及新生儿抢救专业技术缺乏的基层医院转运至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转运医学也随之逐渐崛起,新生儿转运医学是以急诊转运医学为基础的危重新生儿紧急救护发展而成的分支。能否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其转运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2-3],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有别于一般转运,在其转运过程中需对患儿实施连续监护治疗及急救护理。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保证其转运成功离不开完善的新生儿转运流程[4-5]和先进的转运设备及优秀的医护人员。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可使危重新生儿在转运的成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本院对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后取得良好的新生儿转运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230例,足月儿70例,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低于30周7例,体重1150~1380g;低于32周71例,体重1189~1850g ;32+1~34周99例,体重1750~2550g;34+1~37周53例,体重2000~2850g;足月儿70例,体重2500~4000g。2013年2月~2013年8月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2013年9月~2015年11月为规范化后,根据我院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后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87例。两组患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医生下达转院医嘱后患儿家属自行安排转运,或由基层医院派遣急救车辆转送至上级医院。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由下级医院联系我院,短时间内安排专科医护人员随车赶赴下级医院转运危重新生儿。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2.1 合理保温 新生儿具有较大的体面面积,其上分布较多血管,且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成。当气温较低时,对患儿所采取保温措施不全时极易使患儿发生低体温。当患儿出现低体温时可导致其皮肤出现硬肿,也能损伤其体内各大重要脏器的组织,严重者可出现死亡,其中早产儿更易出现体温不升[6-7]。为减少转运过程中出现低体温儿,事先预热暖箱及包被帽子,采用包被包裹患儿并佩戴帽子,减少头部热量的散发,同时在转运过程中关注患儿肤温变化,调节暖温箱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3℃。

1.2.2 合适体位 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畅通,并选择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物。在接触患儿时动作轻柔,避免过重动作给患儿带来不适引起哭啼,运送过程中尽量减少震动。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前对患儿进行诊断,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抑制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的患兒根据其体重及胎龄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进行插管,用布粘膏将气管插管固定于口角一侧,并正确连接呼吸机,确保管理通畅,并密切观察呼吸机异常警报。如呼吸机出现高压警报,可能患儿呼吸道痰液潴留,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有关,若出现低压警报,可能是与呼吸机连接的管路不严或脱落有关[8-9]。

1.2.4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确保转运过程中静脉通路的畅通,以便在患儿出现急性情况时给予药物进行抢救。选择较为粗直的静脉以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并用微量泵维持静脉输注,密切关注微量泵异常警报,并分析异常警报原因:是穿刺点堵塞还是静脉连接通路折压脱落。

1.2.5 并发症的病情观察 给予患儿佩戴血氧监护仪,持续监测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精神反应、面色、口唇、肢端有无发绀,判断氧合情况。

1.3 效果评价

(1)转运前处理时间:从下达转院医嘱开始,经紧急处理后转运至急救车至其出发为止。(2)转运后安置时间:危重新生儿转运至上级医院离开急救车开始至上级医院护士将患儿安置于病房并建立监护,双方签字确认为止。(3)危重新生儿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抢救水平、转运车设备配置、转送人员配置、转运速度及安全性、告知服务等,共20项,采用5等级评分,对应1~5分,统计各项得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4)转运不良事件:转运过程中患儿病情加重急需抢救或在此过程中死亡的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危重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5.77%优于对照组(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危重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优于对照组(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从医疗资源缺乏的基层医院转运至医疗资源较好的上级医院进行诊断、救治、监护和护理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对于降低患儿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10-11]。在这种背景下,新生儿转运救护流程应运而生。传统的新生儿转运大部分为患儿家属自行转运或由基层医院派遣急救车辆转运,这种转运方式存在较大弊端,如对病情不够重视导致转运时间较长或转运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从而导致了患儿病情加重,增加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风险[12-13]。

我院针对新生儿转运的弊端,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能更好的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减少在危重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因突发急症而医护人员因条件局限无法对其实施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措施。从而对本院的新生儿转运流程制定相应的策略使其规范化。本院实施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相比传统的自主转运有以下优势:(1)缩短新生儿发病至接受救治的时间,增强患儿家属对患儿救治的信心;(2)医疗资源缺乏的基层医院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初步急救处理,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为后续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急救治疗提供有利条件;(3)简化转运操作流程,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赢取最佳抢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和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提示规范化转运流程可以缩短危重新生儿在转运前进行紧急急救處理时间和转入上级医院后进行急救,建立监护和护理并安排病房的时间,有助于为患儿争取最佳救治时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规范化转运流程,从转运前紧急处理、转运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转运过程中对患儿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的监测,紧急情况有条不紊的处理,且有良好的设备及充足的医疗用品,降低患儿在转运过程中病发致死,提高患儿转运成功率,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本院转运流程的满意度[1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规范化转运流程,可提高患儿转运成功率,减少患儿因未能及时开展急救护理而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15-16]。

综上所述,危重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能有效的缩短转运前处理时间、转运后安置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不良时间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白云英.危重新生儿转运与院前护理抢救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1):1399-1400.

[2] 武志红,陈晓,杨明,等.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7):104-105.

[3] 敖桢桢,林乐欣,王静.广东省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3,17(7):1173-1175.

[4] 王月华.院前转运在早产儿救护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75-977.

[5] 孔祥永 , 封志纯.《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 28 (2) :153-155.

[6] 孙新华.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J].護理与康复,2010,9(1):67-68.

[7] 李俊花.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4,22(3):238-239.

[8] 谢婉花,周伟,陈文琼.213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院间转运的管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2):107-109.

[9] 尤登攀,王興宏,刘跃军.呼吸机机械通气对危重新生儿转运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06-107.

[10] 张丹靖.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3):44-46.

[11] 唐红梅,鲍鹤玫,陈钫,等.41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4,12(21):2004-2005.

[12] 曾敏,张祖琼.危重新生儿转运前急救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1):153.

[13] 陈晶.新生儿急救转运的现状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3):94-95.

[14] 刘凤琴,赖天为,张小兰.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在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55-757.

[15] 曾小琼.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探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268-269.

[16] 朱晓云.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运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4):662-663.

(收稿日期:2017-04-25)

作者:张桂香??吴开锋??毛伟萍??林永如

第3篇: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摘 要】随着我院入学新生的增多,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成了我院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从现在90后学子的特点出发,简明、深刻的阐述了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成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本文也系统的阐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从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课程和健康心理教育进行入学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入学教育

怎样完美地开启大学生的新生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让独立学院学子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顺利地完成学业,为大学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使自己学有所获,新生入学教育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把握90后学子的特点,探索一条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新生教育之路

独立学院的90后学子大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面广,但自主能力差,过度依赖网络;(2)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但理论学习差,团队意识薄弱;(3)思想开放,性格热情,但行为习惯差,想法做法容易片面和偏激。

为了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大一新生给予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大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熟悉并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人格、完善道德修养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摸索,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并将其纳入了大学生的常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了必然。

二、以逐步完善的新生教育体系为框架,为后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新生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现已逐步呈现了制度化与规模化的模式,构建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新生教育体系。

1. 以班主任为核心,建立班主任助理队伍进行辅助

班主任队伍是完成学生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独立学院的班主任大部分是任课教师,负责人数较多,难以将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在2007年逐步推广的班主任助理队伍的建立,选拔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到低年级任班主任助理,使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也在新生中树立了榜样模范作用,增强新生教育的说服力。

2.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学了后干什么”,为了回答好这一问题,在新生还没有到校报到前,各专业就联系任课教师积极准备,在新生报到刚结束,通过专业任课教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用讲座交流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予新生正面的回答,使学生准确理解学习专业课程和自己未来的关系,增强了新生教育的专业性。

3. 将大学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的课程

为了让新生更加专业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由学院统一安排,将新生的生涯规划课程编入常规教育体系,规定生涯规划课程为每名学生的必修课程,选拔组织优秀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考核通过取得证书后对该课程任教,同时在各系部和学院成立生涯规划辅导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对新生进行专业的规划指导和解惑,增强了新生教育的全面性。

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多途径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1. 新的起点、新的发展

入学前,通过随录取通知书同时发放到手的《新生入学指南》等资料将学院的基本校史、校风、校纪校规已然清晰告知接到通知书的新生,使其对大学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

2. 强化引导、注意激励

通过军训,磨炼了毅力同时做到思想的凝聚与团队的合作意识的提升,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多形式活动,通过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并加以明确的规划。

通过各类评比和比赛,使学生特殊的特长得以展示,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树立了榜样,并激励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3. 网上网下室内户外尽是人文关怀

对网络的特别偏爱是90后学子的普遍现象。针对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条件,我院专门开设了理工校园网,为大家提供喜闻乐见的交流、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平台,通过建立班级交流QQ群,班主任在QQ群里进行交流和监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将班级动态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有部分学生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也通过提供专门的学工、心理、投诉QQ号和电子信箱,为此类学生提供交流的渠道。

4. 关注健康心理,成就完美人生

针对90后特别开设的新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对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学院专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公寓设立心理辅导站和心理辅导室,各系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岗位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从开学的心理测试到一直为大家服务的心理咨询网站,专业的老师、完善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硬件设施都一直对大家进行着无处不在的全程指导和人文关怀。

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证明理论。事实证明,随着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特色入学教育模式不断地完善与提升,已经逐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院每年学生人数在上升,但是学生打架斗殴、酗酒、旷课等各类违纪现象逐年下降,而学生通过在大学里有目标地学习,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比赛获奖比例在逐渐攀升,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学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余卫宁. 当“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J]. 教育研究,2009:184-185.

[2]何华莉,沙文,王陶. 试析高校“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 黑河学刊,2009:122-123.

[3]章明明,冯清梅等.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曾凡龙. 大学生心理健康[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林永年 陈明明 青雄

第4篇: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

(1)重症新生儿入院后安置在重症抢救区域,放置在辐射床上,根据病情提供各种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

(2)由责任护士负责重症病人的日常管理、治疗及抢救工作,各项生命体征按医嘱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病情许可,应予洗澡。 (3)入室后即刻用试纸法测血糖,发现结果>6.67mmol/L或<1.67mmol/L者及时告诉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

(4)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要求用药或输液,按时记录液体进量。

(5)进行24h床边监护,按医嘱测T,P,R,BP,SPO2。 (6)及时完成一切治疗与护理,准时记录病情及出入量,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入量包括静脉补液及经口摄入奶、水。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胃肠引流等。每晨统计24h出入量,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7)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圈、脚圈上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给药。

(8)使用呼吸机、CPAP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强呼吸道护理,每2-4h记录呼吸机参数,数据变化时及时记录。

(9)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时忌快速推入,每次喂奶前回抽胃内残留量,如>1/3喂奶量时与医生联系。

(10)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儿口腔,五官,全身皮肤清洁,床单位整洁。 (11)按常规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

(12)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13)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专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吸痰管、吸痰杯随时更换消毒备用。

(14)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15)认真做好气道护理,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第5篇: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沐浴

【目的】

使新生儿皮肤清洁、舒适、避免感染。

【用物准备】

处置台或处置车,备有新生儿衣服、尿布、大小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消毒棉签、大纱球、75%酒精、20%鞣酸软膏或护臀霜、消毒植物油或液体石蜡、婴儿爽身粉、磅秤、沐浴装置1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调节室温至26~28℃,水温39~41℃左右,浴水以流动水为宜。

2.护士洗净双手,解开新生儿包被、检查腕条、核对姓名、床号。

3.称体重并记录。

4.脱衣服解尿布,护士以左前臂托住新生儿背部,左手掌托住其头颈部,将新生儿下肢夹在左腋下移至沐浴池,护士先用右前臂内侧试水温适宜,用小毛巾或纱球为新生儿擦洗双眼(由内眦洗向外眦)洗净脸部,洗头时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将新生儿双耳廓向内盖住耳孔(防止水流入造成内耳感染),清洗顺序:头→颈→腋下→上肢→手→胸背。然后掉转新生儿头部,将新生儿头枕在护士左肘部,清洗腹部、腹股沟、臀部及下肢,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

5.将新生儿抱至处置台上,用大毛巾轻轻沾干全身,脐部用75%酒精棉签擦拭,在颈下、腋下、腹股沟处撒爽身粉(女婴腹股沟撒爽身粉时遮盖会阴部),臀部擦20%鞣酸软膏,穿上衣服,兜尿布。

6.查对腕条、床头卡,放回婴儿床。

【注意事项 】

1.洗澡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注意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紫绀、斑点、皮疹、脓疮,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及渗血,肢体活动有无异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沐浴时间应在新生儿吃奶后1h,沐浴露不要直接倒在新生儿皮肤上。

3.保持室温、水温恒定,沐浴环境必须舒适、无风无尘。

4.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损伤。

5.沐浴时勿使水进入耳、鼻、口、眼内。

6.腕条脱落应及时补上。

7.颈下撒爽身粉时要用手掌遮盖新生儿口鼻。防止粉末吸入呼吸道。

8.洗头时注意洗耳后。

第6篇: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xiexiebang推荐)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 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2013修 订

早产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保暖 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1人1用1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一次,以后每日监测体重一次。 7.喂养选用母乳或新生儿配方奶。一般每2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以奶后不吐、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为宜。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2)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2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2)勤换尿布 每次更换6~8次,尿布上涂抹鞣酸软膏,避免尿液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口腔护理每日2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4)眼部护理每日2次,选用生理盐水。

(5)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 9.严格身份识别

(1)新患儿入院时需作手记、脚记(注明姓名、床号、登记号或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保证双重身份识别。 (2)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及出院等都必须查对手记、脚记确认患儿身份。

(3)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记、脚记,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

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 10.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 11.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2及皮肤颜色、神志、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

(2)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的处理。

(3)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地、烫伤。

新生儿疾病

高危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及血压等。 3.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4.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殊变化者每4小时记录一次(前夜记录两次)。

5.机械通气患儿每4小时口腔护理1次,Q2H翻身及改变体位1次。 6.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 4.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

(1)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 (2)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者,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呕吐,可在奶前15分钟遵医嘱口服1/2000阿托品2滴以解痉止吐。服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脸红、口干等副作用出现,防止中毒的发生。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

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

新生儿疾病

早产儿护理常规

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体温管理

(1)室温宜保持在24℃--26℃,湿度宜在55%--65%。 (2)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般在32℃--35℃,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进行调整。

(3)出暖箱条件:①体重达到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②入住暖箱满1个月,即使体重未达2000g,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 3.喂养

(1)喂养时间 出生时无缺氧,一般情况好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32W以上的早产儿开奶时间一般为生后4小时内;小早产儿(出生时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开奶时间为生后4--12小时。

(2)选用母乳或稀释早产儿配方奶。

(3)能吞咽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喂养;无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者采用鼻饲喂养,隔日更换胃管1次。 (4)奶量 添加根据体重及消化吸收功能而定。1000克以下早产儿开始添加量为每次0.5--2ml;1000--1500克每次2--5ml;1500--2000克者每次5--12ml。数日后每次或逐次增加2--4ml,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奶量。

(5)喂奶次数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2小时喂一次。体重不足1000克者,每1~2小时喂一次或持续微量喂养。 4.呼吸管理

(1)不主张常规吸氧,有呼吸窘迫及SP02低于85%时才给吸氧。 (2)注意监测吸氧浓度及SP02,维持SP02在85%--95%,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

(3)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

2、BP等,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呕吐、抽搐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

6.健康教育早产儿出院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养至体重达到3000g后可改用正常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养。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3.喂养 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遵医嘱严格控制喂养量,并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4.穿刺部位的处理各种穿刺、注射后应按压针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血前征得家属同意。

5.加强皮肤、脐带护理,防止皮肤损伤、出血,并积极预防褥疮。 6.病情观察:

1)、呼吸、心率、SP02及BP。

2)、精神状态、反应、面色、末梢循环、呕吐物的性质、次数、大小便颜色、量。

3)、有活动性出血者,密切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作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胎粪、羊水、奶汁吸入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浅快,三凹征、青紫、肺部细湿啰音。但多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拒乳,口吐泡沫,体温正常或不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证营养供给 供给充足水份及奶量,喂奶时呛咳明显者用鼻饲管喂养。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奶后头高侧

卧位,防止呕吐后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颜面发绀等 异常及时处理。

3。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予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翻身、拍背、吸痰。

4.遵医嘱用输液泵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5.观察病情注意T、P、R、sP0

2、面色、神志等变化以外,如发现下列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各好各种抢救物资,配合抢救。 (1)患儿如有呼吸窘追,SP02进行性下降至85%以下或呼吸暂停等考虑呼吸衰竭,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作人工呼吸,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突然加重的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气促、呼吸持续>60~80次/分,心率持续>160~180次份,短期内肝脏增大,尿少等,应考虑心衰。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围生期窒息,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历甚至可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用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重,可给予人工通气。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T、P、R、B、P、SPO2,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4. 监测血糖

HIE患儿血糖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大多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观察低血糖表现,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为6—8mg/kg.min,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5. 注意保暖

选择适宜的暖箱温度,并维持箱温的稳定,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暖箱表面,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6. 控制惊厥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声光刺激,如发生烦躁、尖叫应立即遵医嘱采取药物止惊,同时密切观察肌张力等情况。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7. 合理喂养

(1) 患儿出生后12小时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有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

(2) 中重度HIE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天,从静脉内给予营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吸吮、吞咽能力较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予保留胃管鼻饲,并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以保证充足的热卡供给。

(3) 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有无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认真记录患儿的吸吮情况及每天的出入量,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8. 加强基础护理

环境应保持安静,患儿肩部应太高15°—30°左右,尽量少搬动及刺激患儿,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操作时应轻柔,技术娴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减少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者遵医嘱给氧。 3.营养管理

(1)重度窒息原则上禁食1~3天。

(2)出生时羊水有II及Ⅲ度粪染者给予洗胃,然后根据消化道情况试开奶(糖水、母乳、早产儿奶),并密切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如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等。

(3)禁食及奶量摄入少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遵医嘱作好床旁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4.注意保暖,重度窒息给予暖箱保暖,注意箱温调试。 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

2、BP等。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症状。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 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 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 (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充营莠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保暖。 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

2、BP等。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

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无DIC的早期表现。 6.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7.用肝素治疗者,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8.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规消毒。

3、 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

4、 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5、 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尿量,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低钾表现。

6、 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黄疸时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

2、

3、

4、

5、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给予蓝光治疗,治疗同时保护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 及时纠正窒息,严重感染、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T、P、R、BP,皮肤颜色改变等. 掌握换血指征,做好换血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圈上。

3、 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铜症),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 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

5、 箱内温、湿度:温度30—32℃,相对湿度55—65%。

6、 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7、 如单面照射,每2小时翻身一次,双面也要注意骨隆突处的皮肤保护,防止压疮发生。

第7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入院常规

1. 2. 3. 4. 5. 6. 7. 热情接待家属,核对患儿姓名、性别,通知医生,根据病情,安排床位。 确定床号,填写病历首页及各项记录。

进行入院体检及沐浴、更衣、剪指甲、测体温、呼吸、心率、称体重。 再次核对患儿姓名、性别,确定床号并做好标记。 应用护理程序向家属收集健康资料。

向家属做入院宣教(内容详见“告家长书”),询问家属对治疗护理的要求。

处理医嘱

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护理常规。

2. 专室护理,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0-60%,使患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室内用湿式进行清扫,空气负离子净化2次/日,空气培养1次/月。 3. 合理喂养,新生儿宜尽早开奶,每3小时喂奶一次,若患儿饥饿应随时哺喂,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然后再采取右侧卧位。有呕吐时应记录呕吐物的性质和量。

4.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一般用4%苏打水清洗。如有鹅口疮,可涂制霉菌素溶液。 5. 脐部护理每日两次,脐轮红肿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给予3%双氧水清洗后用安尔碘涂擦,脐部残端过长给予断脐处理。

6. 臀部护理每3小时一次,红臀时于红臀软膏涂擦,有破溃时应立即暴露,保持局部干燥,并可用毫米波照射治疗。

7. 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颈下、腋下、腹股沟、手掌心、外阴部、后颈等皮肤皱折处清洁和干燥。根据病情选择沐浴或床上擦浴,夏季每天洗澡,春、秋、冬季每周

一、

三、五洗澡。

8. 每日应定时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应增加测体温次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每周称体重一次。大小便常规标本必须在三日内留取送验。

9. 勤巡视,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吃奶及大小便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做好各种记录,及时评估和修订护理计划。凡高危新生儿均应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监护。 10.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发生。

(1) 医务人员入病室内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服,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各种治疗护理前后严格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 晨间护理每天用消毒液擦洗床单位,更换面巾、枕巾。奶瓶、奶嘴每人一份,用后先清洁再高压蒸气灭菌。

(3) 严格探视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4) 患儿出院后,其所有用物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 做好新生儿的安全防护:每天检查额标和手圈,有失落或模糊不清的应及时添补。注意防窒息、防抱错婴儿、防意外事故、防偷盗。

12. 患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喂养及有关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知识。

三、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适当的给氧方法,如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氧气需经过湿化后供给,吸入氧浓度在30—40%为宜,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足月儿85-98%,早产儿85-95%),用氧时间不可过长,以防氧中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负压不可过高(﹤0.013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0秒),避免损伤粘膜。

4、 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后应及时拍背、吸痰。

5、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以吃奶时患儿不感到呼吸困难为宜,呛咳者应抱起哺喂或采用鼻饲。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输液勿过多过快,采用微泵控制输液速度及量,防止心里衰竭、肺水肿的发生。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新生儿患肺炎时,先表现为一般感染症状,如拒奶,反应低下,发热或体温不升,而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仅少数患儿有咳嗽;口吐泡沫较多见。若安静时每分钟超过40次并出现明显的胸式呼吸,提示已有肺部病变。注意患儿神态、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度及节律、缺氧情况、心率等。如有呼吸、心力衰竭、休克等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

7、 积极采取抗病原体治疗,细菌性肺炎早用抗生素为宜,应准确、及时,采取静脉给药,并密切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8、 注意保暖,发热者解包降温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9、 健康教育,新生儿穿戴应适宜,避免过冷过热,母亲或亲属有上呼吸道感染时,禁止接触患儿。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患儿安静少动,减少惊扰。一切治疗护理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若有烦躁不安、尖叫、反复抽搐者,按医嘱予以镇静剂,脱水剂。

3、 抬高上半身15--30℃,以减轻颅压,采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⑴生命体征:T、P、R、BP。

⑵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等,有无抽搐、脑性尖叫及呕吐现象。

⑶出入量、大小便情况,颅内压增高患儿严格控制每日进入量。 ⑷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⑸如作诊断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腰椎穿刺术后应平卧4—6小时防止体位性休克。

5、 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开始喂哺,暂不抱喂。如吸吮吞咽困难,采取鼻饲喂养,呕吐者暂给予禁食,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6、 加强基础护理,疾病早期和危重者不宜沐浴,应每日行床上擦浴,以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防止红臀发生。

7、 做好抢救准备,给予吸氧保暖。

五、早产儿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注意保暖,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使患儿体温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有条件者入暖箱保暖,箱温根据病情、日龄和体重调节。一切治疗护理均在暖箱内操作,动作轻柔。 3. 合理喂养

(1) 喂养开始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在1500g以上,无青紫窒息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糖水,无呕吐呛咳者可开始喂奶。体重在1500g以下,有青紫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但宜静脉补液。

(2) 喂养间歇时间:出生体重在1000g以下,每小时一次;1000-1500g,每2小时一次;2000g以上者每3小时一次。

(3) 喂养方法:喂养以人乳为最优,若无人乳,应予专用于早产儿的配方奶粉为好。

1) 若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 2) 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套有橡皮管的滴管滴喂。

3) 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均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乳胶管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如回抽的奶液量是前次喂奶量的一半,则停喂1次,并报告医生。

4. 密切观察病情

(1)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和窒息,因此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以利于肺循环,防止肺不张和肺炎。

(2) 供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给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氧浓度以30-40%为宜,维持SpO2在85-95%之间,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值,监测该值在13.33kPa(100mmHg)内尚属安全。

(3) 呼吸暂停发作时应给弹足底托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将其吸净,并同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4) 观察患儿有无吐奶、腹胀、呕血、便血等情况,24小时内有无大小便,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调整喂养方案。

(5) 防止低血糖发生:据统计生后一天内有半数早产儿可出现低血糖,故应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6) 患儿若36小时内出现黄疸或黄疸进展迅速,应立即报告医生。 5. 预防感染,

(1) 环境:早产儿室必须空气新鲜,空气每日负离子净化消毒,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拖湿擦;早产儿室一切用品须与普通新生儿室用品分开。小于1500g的极低体重儿最好专人、专物、专位,小于1000g的超低体重儿所有用物必须先消毒后使用。

(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须洗手。湿化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水每天更换。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 防止婴儿受感染:喂奶时应细心,避免吸入引起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耳后、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体重在2000g以下者,每日用温水擦浴,2000g以上且病情允许者,可给予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每周

一、五各称体重一次,以体重之增长情况判断营养是否足够,如体重减轻,或久不增加应追查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7. 合理实施输液计划,严格根据输液量及药物特性由输液泵科学地均匀输入,避免过快或过慢。

六、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准确记录出入量。 3. 根据医嘱留取大便标本及时送验。

4. 饮食护理:急性期暂禁食,禁奶时间一般不超过8~12小时。必要时给予腹泻奶喂养。

5. 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涂红臀软膏。 6.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大便的量、次数和性质;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体温、心率、精神状态、食欲等,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表现。

7. 预防交叉感染:检查护理操作时按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必要时实行床边隔离。 8. 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喂奶前洗手及清洁乳头。人工喂养者加强奶具日常消毒。指导家属正确添加奶量及辅食。

七、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尿布不宜遮盖脐部。 3. 按医嘱正确采集脐部分泌物标本。

4. 脐部护理可用3%双氧水先清洗局部,再用安尔碘消毒,每日2次。严重者要增加清洗次数。

5. 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6. 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注意有无败血症征象。

八、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采取上半身抬高30℃右侧卧位,避免因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 诊断末明确前,如果考虑到有外科性疾病或有中度以上脱水时应禁食。

4. 注意喂养,在排除食管闭锁后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喂奶。采用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喂奶后将患儿竖抱,轻拍背部待气体排出后再轻放于床上。人工喂养者奶头开孔大小要适合,不要吸入空气,对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指导合理喂养。

5. 密切观察呕吐与喂养的关系,排便和腹胀情况及伴随症状,呕吐物的颜色、质和量等。发现异常者报告医生,尽早准确诊断和治疗。

6. 保证液体量和热卡供给,严重呕吐患儿要及时遵医嘱静脉补液,以纠水电解质紊乱和供给适当的热卡。

7. 对腹胀严重者,需持续胃肠减压,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质和量。

8. 对胃黏膜受刺激引起的呕吐,如咽下综合症等可用1%NaHCO3或生理盐水进行洗胃治疗。洗胃时注意动作轻柔,进出的液体量要相仿,不能用过大的压力,避免胃黏膜受损。 9. 加强皮肤护理,呕吐频繁者需注意保持颈项及耳部干燥清洁,预防颈部糜烂和中耳炎等。

九、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口腔清洁,用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涂以制霉菌素溶液。

3.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热卡,病情严重而不能进食者可采取鼻饲喂养,病情好转后改为奶瓶喂养。

4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5 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有关护理知识。

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证适宜的中性环境温度,使患儿核心温度保持在36.5℃-37.5℃之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引流排出。

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体温、面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大小便及有无肺出血。 5. 供给足够营养和热卡,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6. 氧疗及机械通气护理:用氧时必须监测动脉血气和SPO2,及时调整氧浓度,病情许可应尽快停氧。机械通气者按“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护理。

十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预防口腔黏膜感染。 3.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局部皮肤破损。

4. 消化道症状与体征的观察: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本病的主要表现。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一般禁食7-14天,最长可达21天。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观察记录引流物的色、质、量。

(2)观察呕吐、腹胀,注意呕吐的色、质、量、次数。观察腹壁是否有发红、发硬等。

(3)腹泻与便血:一般先有腹泻水样便,有的为果酱样便或黑便。应收集标本做大便隐血试验。

5. 支持治疗:保持静脉通道通畅,确保TPN和其他液体的供给。

6. 合理喂养:腹胀消失,大便隐血试验(—),临床一般情况好转,可开始恢复饮食。先试喂温开水1-2次,再试喂5%GS1-2次,如无胃潴留或潴留<2ml,可改为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如进食后又发生呕吐、腹胀、或胃潴留>2ml,应再次禁食至症状消失,再重新开始上述进食程序。

7. 外科手术指征:胃肠道穿孔、腹膜炎症状体征明显、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休克、酸中毒不能纠正者。

十二、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受压皮肤颜色,防止压伤。 3. 正确复温。(1)轻者可用缓慢复温法,将新生儿用预热衣被包裹,置24℃-25℃室温中,同时用热水袋保暖,待体温上升至35℃时移进26℃暖箱内,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采取快速复温,将患儿送入预热至27℃以上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体温恢复。亦可用远红外辐射保暖床复温,先使床温预热高于体温1℃,约30分钟升高体温1℃,直至体温正常。亦可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 4. 测体温1次/小时,体温正常后置中性温度的暖箱中。

5. 供给足够的液量及热卡,当体温达到34℃可开始乳类喂养,吸吮力弱者可鼻饲。 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1)一般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给氧。(3)若有面色突然发青发灰或口鼻腔流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在抢救过程中避免挤压胸部,以免加重出血。(4)观察抗凝药、血管活性药等疗效及用药后反应。

7. 健康教育:冬季做好新生儿保暖工作,积极治疗新生儿窒息、感染、产伤等疾病。

十三、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换尿布等尽量集中同时进行,有条件最好将患儿放于光线暗淡的单独病室隔离,达到避光、隔音的效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防止窒息发生。

4、 氧气吸入:有缺氧、紫绀者间歇用氧,一般予头罩吸氧。

5、 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做脐部周围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6、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4%苏打水清洗口腔,发生鹅口疮者同时应用制霉菌素液擦洗口腔。

7、 加强脐部护理,每日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再行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处理,换下的敷料应焚烧处理。

8、 病初痉挛频繁者应暂时禁食,从静脉供给营养及药物,痉挛减轻后再胃管喂养,每次鼻饲要先抽尽残余奶,残余奶过多可暂停一次,以免发生呕吐窒息,吸吮恢复则停止鼻饲,胃管应每周更换一次。早日经口试喂奶,但需保证每日入量充足。

9、 注意皮肤护理,剪短指甲、勤翻身、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0、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心率、面色等改变。遵医嘱按时用镇静剂,观察止痉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11、健康教育:向病儿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取得家属的配合,利于病儿的恢复。同时向社会推广健康教育知识,积极预防本病的发生。

十四、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3、 仔细检查全身,尤其是口腔、腋窝、脐部、臀部等,及时发现是否有感染灶存在和皮肤完整性是否受损。如脐窝有分泌物,皮肤已化脓感染,可取分泌物涂片或做细菌培养。

4、 应用抗生素前取静脉血送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作为抗生素选择的依据。取血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皮肤消毒。取血后先更换针头再将血注入消毒后的培养瓶内。

5、 加强皮肤护理,包括口腔、脐部、臀部护理,尤其应注意皮肤皱折部位(颈项、腋窝、腹股沟等)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皮肤破损等局部病灶。

6、 严密监测体温,维持体温稳定。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肛温﹤35℃),应置于新生儿暖箱内保暖。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予物理降温。

7、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注意皮肤黄疸的进展、皮疹、肤温、肌张力、肝脏的大小以及有无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

8、 对有缺氧表现的患儿,采取适当的氧气疗法。

9、 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以确保抗生素用药的准时和准确。

10、有休克者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与抢救。

十五、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入院后原因不明应进行床边隔离。

3、 供给足够的水分、热量,食欲差而入量不足时报告医生,易吐患儿取右侧卧位。

4、 观察患儿的精神、神志、腹胀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疸的变化,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详细记录,以协助判断黄疸的性质。

6、 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并协助观察疗效。

7、 出院后嘱患儿定期复查。

附: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1、 接通光疗床电源,温度调至28-32℃,湿度55-65%,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戴墨镜。

2、 将患儿裸体,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戴黑色眼罩,用长条尿布遮住会阴部,男婴要保护好阴囊。

3、 每4h测体温一次,使体温控制在36-37℃之间,体温≥37.5℃,暂停光疗。

4、 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皮肤、食欲、大小便等变化,发现患儿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屏气、腹泻、腹胀等情况,应暂停治疗及时报告医生。

5、 多喂水,以防发生脱水热。

6、 光疗过程中,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以防受凉。

7、 光疗前后做胆红素对照,光疗时间以6-8h为宜,3日为一疗程,直至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

8、 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将患儿包好并记录。

9、 消毒光疗箱以备用。

十六、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 根据体重选择大小合适的气管导管。

2. 插管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使声门充分暴露,便于插管。

3. 插管动作轻柔、快、准,插管完成后先于呼吸囊加压给氧,并观察两侧胸廓起伏是否对称,呼吸音是否清楚对称,以及紫绀是否改善,再予胸片协助判断气管导管的准确位置。 4. 插管成功后,应妥善固定胶布,防止插管上下移动造成喉头水肿,甚至脱管。每班交接班时注意气管插管长度。

5. 保证呼吸机各管道连接正确,用支撑架固定好管道,确保不漏气、不扭曲、不堵塞、不脱落。

6. 记录用机时间、型号、通气模式、氧浓度等参数。

7.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到必要时吸痰,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秒,吸痰压力<100mmHg,如遇气管内分泌物粘稠时,可予超声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无菌生理盐水0.5-1ml稀释后再吸。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患儿出现咳嗽反射或碰到阻力后再向上提取吸痰管1cm为准。吸痰时最好二人配合,一人吸痰,一人气囊加压给氧,保证患儿SPO2恢复至90%以上再接上呼吸机。 8. 加强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防止口腔炎发生。

9. 科学地做好呼吸机病人的体位护理,应q2h翻身、拍背,以利痰液引流及防止肺不张、肺实变。

10.呼吸机滤网每日清洗1次,管道每周更换一次,注意保证适宜的湿化温度,一般设在36-37℃,及时添加蒸馏水、及时倒弃贮水罐中的冷凝水。

11.使用呼吸机期间,严密观察神志、面色T、P、R、BP、胸廓运动幅度、SPO2值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有无人机对抗,必要时更换呼吸模式并做好记录。

12.掌握呼吸机各通气模式的意义及基本参数调节,能正确判断报警原因并及时处理。 13.床边应准备一简易呼吸器,并处于完备状态。

14.做好拔管前后护理。拔管前充分吸尽气管内外分泌物,拔管前后遵医嘱推注地塞米松,拔管后定时予氧喷治疗,防止或减轻喉头水肿。 15.做好呼吸机的终末处理,保持其良好性能。

十七、新生儿出院常规

1. 患儿出院前,了解其疾病的治愈程度,了解患儿的奶量及其他身体状况(如有无皮肤糜烂、皮疹、红臀等)。 2. 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3. 停止治疗。

4. 凭结帐单给患儿穿衣。

5. 带出院小结、门诊病历卡、X光片、口服药等所有患儿用物给家属。

6. 将出院通知单下联与家属绿发票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同时反问家属患儿姓名、性别,核对无误后将患儿抱给家属。

7. 向家属做出院指导。(疾病指导、喂养指导、生活护理、用药指导、随访指导) 8. 征求家属意见。 9. 床单位终末处理 10. 整理出院病历。

第8篇:新生儿护理题库

一、单选题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E )

A.出生时体重的2%

B.出生时体重的4%

C.出生时体重的5%

D.出生时体重的8%

E.出生时体重的10%

2、 中性温度是指: (D )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3、 早产儿的特点有: (C )

A.头发分条清楚

B.足底纹理少

C.皮肤毳毛少

D.乳腺有结节

E.指甲达到指尖

4、 生理性黄疸多于: (A )

A.生后第2-3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B.生后第4-10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C.生后第24小时内出现,3天内进行性加重

D.生后第4-7天出现,约10天左右消退

E.生后7天出现,进行性加重

5、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最确切的诊断依据为【E】

A、黄疸出现较早,进展很快

B、贫血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

C、母亲的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

D、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同时,血色素明显下降

E、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

6、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随不同的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一直最常见的是【A】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B群链球菌(GBS)

D、表皮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7、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D】

A、母孕期血内有细菌时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B、胎膜早破

C、产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

D、产后感染

E、羊水穿刺

8、女婴,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0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97.5μmol/L.在检查黄疸的原因时,首选的治疗方法【A】

A、光照疗法

B、换血

C、口服苯巴比妥

D、白蛋白输注

E、输血浆

9、产儿的呼吸特点是【D】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E、男女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乳腺肿大

1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C】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E、男女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乳腺肿大

11、早产儿指【B】

A、胎龄>20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

B、胎龄>28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

C、胎龄>28周至第37周的新生儿

D、胎龄>20周至第37周的新生儿

E、胎龄>30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

12、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B】

A、14天内的婴儿

B、28天内的婴儿

C、30天内的婴儿

D、32天内的婴儿

E、60天内的婴儿

13、足月儿是指【C】

A、胎龄>30周至<40周的新生儿

B、胎龄>37周至<40周的新生儿

C、胎龄>37周至<42足周的新生儿

D、胎龄>20周至第37周的新生儿

E、胎龄>30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

14、新生儿生后【D】

A、6小时内排出胎便

B、12小时内排出胎便

C、18小时内排出胎便

D、24小时内排出胎便

E、36小时内排出胎便

15、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下列哪项不正确【E】

A、觅食反射

B、吸吮反射

C、克氏征阳性

D、拥抱反射

E、腹壁反射稳定

16、新生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的是【C】

A、IgA

B、IgD

C、IgG

D、IgM

E、IgE

17、新生儿消化系统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贲门括约肌发达

B、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C、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

D、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

E、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

18、正常足月儿生后可抱至母亲处给予吸吮的时间是【A】

A、生后半小时左右

B、生后1小时左右

C、生后2小时左右

D、生后4小时左右

E、生后8小时左右

19、新生儿窒息复苏时最根本的是【A】

A、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

B、触觉刺激

C、复苏器加压给氧

D、胸外按压心脏

E、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20、判定新生儿轻度窒息是指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为【C】

A、0~1分

B、2~3分

C、4~7分

D、5~8分

E、8~10分

2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C】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22、给新生儿洗澡时清洗的顺序为(D) A头部、胸部、后背部、四肢 B头部、颈部、四肢、躯干部、臀部 C颈部、胸部、臀部、四肢

D头部、颈部、上肢、胸部、后背部、臀部、下肢

23、新生儿硬肿常常首发的部位是( D

)。 A、面颊

B、上肢

C、大腿外侧

D、小腿

24、新生儿窒息复苏的ABCDE方案中的B 指的是( D )。 A、评价

B、用药

C、维持循环

D、建立呼吸

25、下列选项,不符合足月儿外观特点的是( B )。

A、 皮肤红润,胎毛少

B、足底光滑纹理少

C、 耳壳软骨发育良好

D、指(趾)甲超过指(趾)尖

26、新生儿肺透明膜的主要病因是( C )。 A、剖腹产

B、母亲患糖尿病

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D、原发性肺不张

27、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应(

C )。 A、供氧

B、人工呼吸

C、清除口鼻咽分泌物

D、输液

28、吸入性肺炎的病因中,导致最严重肺炎的是( B A、吸入羊水

B、吸入胎粪

C、吸入乳汁

D、吸入口腔分泌物

29、早产儿高浓度持续吸氧的主要危害是引起 (C)A .脑水肿

B .肺水肿

C .失明

D .高氧血症

E.脑坏死

30、新生儿正常的呼吸频率是(D)

A.25-30次/分

B.30-35次/分

C.35-40次/分

D.40-45次/分

E.45-50次/分

31、新生儿硬肿症时硬肿多先起于(C)

A.面颊

B.躯干

C.下肢外侧

D.上肢外侧

E.上肢内侧

)。

32、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那么下列哪种药物能引起小儿“灰婴综合征”(B)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卡那霉素

33、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硬肿症的首要措施是(C)。 A.供给足够的热量

B.供给足够的液体

C.逐渐复温 D.预防各种感染

E.加强皮肤护理 二 、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早产儿的特点( BCE

)。

A、头发分条清楚

B、四肢肌张力低下

C、胎毛多

D、足底纹理多

E、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

2、新生儿容易发生溢乳的原因是( ABC

)。

A、胃呈横位

B、贲门括约肌不发达

C、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D、肠壁较薄

E、新生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

3、关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E

)。 A、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损害

B、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损害 C、血脑屏障暂时开放引起脑损害 D、缺氧、酸中毒加重了脑损害 E、一般在出生后2—7天容易发生 三 、填空题:

1、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是生理性体重下降、 (1)

、假月经和口腔内改变。

(2)

2、 新生儿气道护理中,胸部护理翻身一般要求每 (1)

一次,拍击胸背,应用 (2)

法,从 (3)

向(4)

轮流反复拍击,拍击的速度与(5)

视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新生儿拍击速度为(6)

次/分。

3、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应从黄疸出现的(1)

,(2)

,(3)

,(4)

及其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判断。

4、中性温度是指(1)

新生儿能(2)

,而(3)

5、吸引新生儿鼻腔和口腔的顺序是先吸(1)

再吸(2)

6、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1)

; (2)

;(3)

; (4)

7、新生儿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

,每分钟的频率为

次/分。 四 、名词解释: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高危新生儿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五 、问答题:

1、简述新生儿硬肿症温箱复温的方法?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什么?

3、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答案:

三、填空题:

1、生理性黄疸

乳腺肿大

2、2小时

半握空拳法

外周

肺门

强度

100

3、时间

发展

程度

持续时间

4、在适中温度下

维持正常体温

能量消耗最少

5、口腔 鼻腔

6、黄疸程度重

黄疸发展快

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出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umol/L

7、3:1

120

四、名词解释: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2、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五、问答题:

1、简述新生儿硬肿症温箱复温的方法? (6分)

答:①肛温为30-34℃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提高温箱0.5℃ –1℃,不超过34℃,使患儿的体温于6-12小时恢复正常。

②肛温小于30℃重度患儿,患儿置于比其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温箱0.5℃ –1℃,不超过34℃,使患儿的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什么?

答:(1)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重

(3)黄疸发展快

(4)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出

(5)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umol/L

3、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滴入前应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滴入药液后应改变患儿的体位,使药液均匀进入各肺叶。也可在滴入药液后用复苏器加压给氧,以协助药液扩散。

第9篇:新生儿护理标准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新生儿出生周数、评分;面色、呼吸、吸吮情况等。

2.评估产妇有无妊娠合并症、自理能力、健康教育依从性、分娩情况等。

二、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感染、肺炎等

三、护理措施

(一)基础护理

1、加强安全管理:新生儿入室后,严格按交接流程核对新生儿身份,产科病房护士、产房护士及新生儿监护人核对新生儿腕带、床头牌、病例。

2、保持适宜的环境:室温24℃~26℃,湿度55%~65%。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4℃。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4、严格观察体温、呼吸、面色等一般情况,脐部有无出血、大小便排泄情况及母乳吸吮情况,严格床头交班。

(二)预防潜在并发症

1、宣传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正确的哺乳体位及婴儿正确含接姿势;指导按需哺乳、早接触、早吸吮。产后半小时给予母乳喂养。

2、高危儿(母亲为妊娠糖尿病、低体重儿、巨大儿、早产儿)出生后半小时应给予葡糖糖水喂养,防止低血糖。

3、每日根据情况实施新生儿床旁沐浴或沐浴室集中沐浴,严格新生儿交接流程及身份核查。做好皮肤、眼部及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0.2%的碘酊消毒脐部2次。指导产妇及家属及时更换尿布防止红臂。

四、健康教育

(一)新生儿出生后,足月、体重满5斤、体温‹37.5℃、无先天免疫性疾病者,均满足以上条件者,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二)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

(三)加强安全指导,勿拉下床挡,禁用热水袋,指导孕妇及家属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 参考资料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上一篇:2019年党建工作新思路下一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