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新生儿大便次数是多少?(精选3篇)
一般在二至三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
出生三至四天后,胎便逐渐过渡到普通婴儿粪便。四个月以内以乳类为主食的小婴儿,其正常大便多为糊状,稠度均匀,颇像细沙和水后的膏状,可有少许如辣椒籽大小的颗粒状物。
用母乳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黄色,偶而稀薄如水后浓羹样,可微带绿色,有酸味,无臭,每日排便二至四次。初生时可能次数多些,每天四至五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这是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
外,出生后一至二个月内,孩子每次排便时,好像非常用劲,全身肌肉都收缩,小脸涨得通红。这是因为孩子神经发育还不健全,神经冲动还不能分化,一个排便冲动引致全身肌肉收缩,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局限化。
2、直肠癌:较隐蔽,在出现便血症状之前很难早期发现.但是可能有肛门下坠、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3、直肠炎:如果慢性结肠炎累及到直肠,可以出现肛门下坠感与排便次数增多.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
4、内痔发炎水肿或嵌顿:因为大便干结或其他原因,导致内痔表面粘膜糜烂、水肿、出血,及粘膜下大量血栓形成,严重时可脱出肛门外,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加重水肿,使痔核嵌顿在外.
5、直肠粘膜脱垂:也可称“脱肛”,顾名思义是肛门里面的组织脱到肛门外面.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粘膜松弛堆积在直肠内,但尚未脱到肛门外,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
6、为慢性结肠炎,可以做便常规和肠镜检查,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慢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的炎症改变与许多感染性腹泻者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可培养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因而有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多年来医学界反复研究皆未能直接找到感染微生物的根据,故感染不是慢性结肠炎的直接发病原因。
2、消化不良。饮食无度、大吃大喝,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也可能引起腹泻。
3、感染性病毒。如感染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埃可等病毒后,也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
4、细菌感染。食用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过的食物,也能引起腹泻的症状。
5、肠道炎症。如尿毒症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病、胶原性肠炎,这些都属于可引起腹泻的非感性肠道炎症的范围。
6、食物中毒。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的原因就是食物中毒。使用不洁餐具、食用变质食品是食物中毒的多见诱因。
7、肿瘤,如淋巴瘤、大肠癌、胃肠道激素细胞瘤等,都可能引起拉肚子的症状。
【15天新生儿大便次数是多少?】推荐阅读:
大一新生第一天军训心得体会07-05
中学新生新生入学反思11-19
新生儿答谢宴致辞05-27
2018新生儿护理计划07-28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11-16
新生儿疾病试题及答案06-22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01-25
庆安小学新生入学仪式新生讲话稿06-19
未婚新生儿入户申请书06-19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