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民政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脱贫攻坚民政

脱贫攻坚的清远实践

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授课。2018年10月15日,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暨2018年首期乡村新闻官培训班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摄影/李思靖

今年2月,广东省清远市长岭村受疫情影响,数百万斤黑皮冬瓜找不到销路。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将烂在地里,农户们急得满脸愁容。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肖立鑫带着直播设备来到田头。

通过网络,这位年轻人将冬瓜滞销的消息上传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在视频中,肖立鑫双手抱着半人高的冬瓜,恳请网友们购买,帮帮村民。视频发出后,很快有了回音。

当天晚上,肖立鑫就接到几十个热心人士打来的电话,更多的网友则通过微信联系他,表示愿意购买村民滞销的冬瓜。与此同时,消息也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包括清远市委市政府、广东省农业厅都主动与他联系。

短短半个月,长岭村滞销的400万斤冬瓜,全部销售一空。肖立鑫也因此成了“网红”,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冬瓜叔叔”。但他谦虚地说,这不是他个人的功劳,要归功于他的另一个身份——乡村新闻官。

带货的红色“网红”

乡村新闻官是清远市于2018年8月在全国首创的一项制度,旨在解决农村信息不畅的问题。这项制度通过选拔一批熟悉乡村工作、表达能力较强的村干部或乡贤,用本土语言传达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帮助农民致富。肖立鑫就是清远首批乡村新闻官中的一员。

在成为一名村官之前,肖立鑫曾在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郑州等地闯荡多年,还从事过文字工作。2014年进入村委会工作后,他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很快凸显出来,写文章、作宣讲……2018年他还被清远英德市评为“十大乡村名嘴”。被聘为乡村新闻官后,肖立鑫有了更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特长。

乡村新闻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农事播报,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一开始,村民对通过网络宣传家乡农副产品、网上卖货是不太认可的,觉得网络上的东西比较虚。”肖立鑫回忆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村里种植墨兰的比较多,便决定以此为突破口,拍摄一组墨兰的短视频,放到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广。

在拍摄过程中,肖立鑫一边改进拍摄、制作视频的技术,一边学习传播技巧,反复琢磨一些“网红”视频的特点。经过一点点地摸索,肖立鑫不仅熟练掌握了从构思、找素材、拍摄、制作到发布的整套技术,还拥有了1.2万忠实的“粉丝”。

“自从他在网上帮我们宣传后,来买墨兰的人越来越多。”长岭村花农范世利说,“现在,我们村墨兰种植突破300亩,产值达2000万。”

清遠市西牛镇花田村村干部林旺花,也是一名乡村新闻官。在2018年12月举办的“乡村新闻官丰收播报暨农特产品博览会”上,她赤手抓起一把水蛭的举动,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田村是省定贫困村。林旺花是村里的扶贫专干,自从担任乡村新闻官以来,每到农产品上市前夕,她就主动承担起对外播报农产品信息的责任,积极推介村里的扶贫产业,2017年引进用于制作药材的水蛭养殖就是其中一项。

“一般来说,大家见到它就怕!”对着镜头,林旺花从容地抓起一把黏糊糊的水蛭说,“但花田村的水蛭不吸血,只‘吸金’,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欢迎大家选购。”

经过培训和学习,林旺花不仅掌握了抖音、快手等媒体社交平台和部分电商平台的使用方式,而且给自己善于表达的个性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2019年1月,“清远乡村新闻官爱心年货节”在市中心的顺盈时代广场举行,林旺花积极登台,由她推介的花田笋干,卖出了上万斤,最终获得最佳人气年货,她本人也成为年货节上的“播报王”。

现在,在清远,有1206名像肖立鑫、林旺花这样的乡村新闻官,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收集农事信息,帮着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不到一年,乡村新闻官就开展线上播报100多期,阅读量超过55万,短视频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点击量超过1300万,视频直播点击量超过1500万。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乡村新闻官也成了“网红”,拥有了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粉丝”。肖立鑫说,正是因为有了“粉丝”的支持,他才能在疫情期间,帮着村民们把滞销的几百万斤冬瓜卖出去。但与普通“网红”相比,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红色的‘网红’,只有心中红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红’”。

清远乡村新闻官刘逢明在进行农特产品播报。摄影/承孟华

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聂昱冰评价说,清远乡村新闻官以真实身份进行宣传播报,背后有政府站台的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当前民间网络声音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这是普通“网红”所不能比拟的。

事实上,除了卖农产品外,乡村新闻官还在网上赞美景、讲趣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喜爱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有“小桂林”之称的清远石潭镇水西村,四周青山环绕,中间是一片平整、开阔的稻田,村容古朴整洁,村舍错落有致。很多城里人来了流连忘返,称赞这里是现实中的世外桃源。但就在几年前,水西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村党支部委员刘逢明感慨道,说到水西村的变化,还要感谢乡村新闻官制度。他介绍说,水西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但之前由于没有致富的途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子也因为疏于管理,日渐衰败。2015年刘逢明决定回乡创业。最初,他和乡亲们一起种芦笋,但并不成功,要么收成不好,要么卖不出去。转机出现在2018年。

这一年,刘逢明被清远市委宣传部聘为乡村新闻官。他开始学习拍摄短视频,推介家乡的景色和农产品。为了更好地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清远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他还专门到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回来后不到3个月,他就发布了30多条短视频,收获了500多万人次点赞。

网友们的点赞,让刘逢明意识到,之前他们是“抱着金饭碗讨饭”,水西村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于是,他和乡亲们开始整治村容,将村里分散的土地整合到一起,搞绿化,办农家乐。很多来农家乐的游客,都是看到刘逢明的视频后,专门从外地过来,感受田园生活的网友。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水西村不但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也受到外地企业的青睐。一家香港有机农业公司在看到水西村独特的生态环境后,当即决定租赁400亩土地,种植零农药、零化肥、零重金属标准的高品质农产品,在港采取会员制销售。“这里空气好、水源好、土壤肥沃,很适合种农作物。”该公司技术总监说,“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天然小盆地,气候湿润度在55%~60%,最适合农作物生长。”

香港公司的入驻,不仅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增加3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还能够提供近60个就业岗位。有了游客,有了工作,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据统计,2019年水西村营业收入约900万元,村民劳资收入150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0.5万元增加到当年的68万元。

如今,刘逢明在快手上的“粉丝”超过12万,直播已经成为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水西村的自然风光、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游客游玩的场景,都成了他镜头下的素材。不过,与成为“网红”相比,他更希望家乡能红起来。他说,他愿意做一座连接家乡与外界的桥梁,让更多的网友了解水西村、喜欢水西村。

在乡村,需要传播的不仅有美食、美景,还有习俗、文化。与其他代言农产品的乡村新闻官不同,张亚男代言的是“非遗”传统手工刺绣产品——新瑶绣。

出生刺绣世家的张亚男,从小喜欢刺绣,大学毕业后访遍中国四大名绣产地,拜师学习各种刺绣针法。2016 年机缘巧合之下她来到清远,发现这里有许多会刺绣的绣娘,却没有一个带头人。于是,她创立了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在清远各地义务培训刺绣技法。

2020年連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三水口村乡村新闻官赵代利与村干部进村入户派发传单。

新瑶绣是在传统瑶绣的技法基础之上,融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先进的刺绣技法,使作品更富魅力,既顺应潮流趋势,又让瑶绣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从2018年3月开始,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通过精准扶贫,对300 多名山区妇女及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培训,传授新瑶绣技法,让绣娘有能力承接各类刺绣订单,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就业。至今,绣娘们已绣出两万多件刺绣产品,并通过乡村新闻官这个平台,吸引了众多的客户和订单。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清远不仅要展示壮美山河或者千年奇观,还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张亚男说,刺绣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清远文化里面极具特色并且又丰富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应该去弘扬和发展壮大。

城乡互通的连接器

位于粤北的清远,是广东的农业大市,农产品丰富、品质好,且富有地方特色,如英德红茶、清远鸡、乌鬃鹅、连州菜心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2018年10月,习近平视察清远时就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脱困。

事实上,清远一直在进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探索,乡村新闻官制度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即使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依然存在闭塞现象,村里‘听不到’外界,外界‘看不到’村里。一边是很多优质特色农产品默默无闻,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不为外界所认识,甚至出现‘千亩冬瓜滞销’‘砂糖橘滞销’等问题;另一边是很多城市企业家和创业者,对乡村的投资信息是很渴求的,但缺少一个比较权威的通道去了解农村社会。”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说。

他认为,究其原因,一是城乡市场体系不畅通,互联网时代没有实现城乡市场体系的去中间环节,导致农产品销路难;二是城乡一体的话语体系不畅通,农村缺乏懂行的专业资讯人才和有话语权的传播渠道,城乡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没有信息链接起来。

如今,乡村新闻官的设立,不仅让芦笋、毛葡萄、清水鸭、太子参、擂茶等一大批原来默默无闻的农产品被挖掘出来,摸清了清远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底细,而且畅通了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难、价格低的问题。经过乡村新闻官的播报和全市政务新媒体的集中推介,城乡农产品市场信息渠道被打通,乡村新闻官播报的产品成为民众的关注点,被抢购一空。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横坑村的红衣花生,由原先的7元/斤提升到9元/斤,且在不到20天时间里被预订完,目前该村正考虑扩大种植面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的清水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预订8000余只,基本上完成了上一年的销量。

“清远推动的乡村新闻官机制,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信息联通作用,打破了原来城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立了一个立足乡村生活实践、面向城乡社会的权威信息通道。”华南农业大学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义强说。

在很多人看来,既熟悉农村,又通过培训,掌握信息传播方式和城市需求的乡村新闻官,实际上扮演了城乡间信息交流“桥梁”的角色。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专家审查组组长魏玉栋说,“这座‘桥梁’是多向的,主要还是村庄与外面世界之间的桥梁,二者之间的连接处,恰是乡村新闻官。”他认为,乡村新闻官的做法,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时代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之道。

作为城乡互通的连接器,乡村新闻官不仅成为脱贫攻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而且嵌入到乡村治理中,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同时激活了基层党组织。

在清远广大农村,乡村新闻官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播报推介农产品,让广大村民切实受益,在村民的支持下参与村务管理。有些不是村委的干部,乡亲们遇到烦心事,或是一些村干部难处理的事情,也会找他们帮忙解决。

基层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效性的问题。“很多工作做了,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包括基层宣传工作。”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说,乡村新闻官由于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再加上采用的是农民自己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真正实现了政策有人说,说了有人听,听了能入心。比如在今年疫情期间,乡村新闻官就化身防疫宣传的“轻骑兵”,对清远广大农村的防疫起到了奇效。

今年1月25日,中央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动员部署后,清远市1000多名乡村新闻官,结合《人民日报》关于“防控疫情,别把农村漏了”的呼吁,马上引导村民加强防护,劝停了村里红白喜事等一切聚会。有的还发挥乡村新闻官的本领,制作短视频,宣传防疫知识。

比如,肖立鑫就制作了一条在村民中引起良好反响的防疫短视频。在视频中,他对着镜头说,“我们长岭村,没有钟南山,没有火神山,只有抬上山(意即病死后埋在山上)。”用这种幽默的方式,劝说乡亲们加强防护,不能放松警惕。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认为,乡村新闻官扎根农村社区,既可以直接收集、归纳、反映农村的民情民意,也有利于准确了解各项政策举措的实施效果。他说,“从这个意义上看,乡村新闻官是密切党委政府与村民关系的有效沟通者。”

作者:蔡如鹏

第2篇:脱贫攻坚之“辽阳担当”

辽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辖区总面积473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万人。近年来,辽阳市先后荣获“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

辽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辽阳古称襄平,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东北地区建置最早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辽阳人民笃定前行,屡创佳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脱贫攻坚“总攻令”后,辽阳大地上迅速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星火燎原燃壮志,脱贫路上党旗红。辽阳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行、尽锐出战,脱贫攻坚队伍愈发壮大,干事臂膀愈发坚实,前进步伐倍加矫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攻城拔寨,在乡村振兴快车道上砥砺前行。截至目前,全市52个省级贫困村整体销号,11207户2181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年度脱贫条件,脱贫攻坚目标基本完成。

走过了千山万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近在眼前。站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关口,辽阳市广大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披荆斩棘、顽强作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策划/辽阳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编辑部

编辑/李胜基

第3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狠抓落实。

一、充分肯定扶贫开发取得的显著成就,清醒认识面对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消除贫困任务依然艰巨。

(一)过去五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1、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11年底减少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74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比2011年下降5.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8个百分点。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累计己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2014年下降到4.2 %。中国己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今年以来,各地减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有望完成。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2011—2014年,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2014年底,93.5%的乡镇和70.8%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100%的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电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贫困地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万人。

3、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2011—2014年,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河南等六个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区生产总值合计分别增长62.8%,55.7%,54.5%,51.4%,49.4%,46.2%,明显高于全国36.3%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比2011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2015年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摸清了全国贫困村、贫困户底数,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健全了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完善了投入机制。各地省级财政扶贫投入预算从2014年的236.2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84.12亿元,增长20.25%;中央财政2015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67.45亿元,同比增长8%。

(二)扶贫开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

1、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

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六省区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其中贵州达623万;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五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其中西藏达23.7%,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22.1% 。

2、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经过3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贫困者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一些贫困家庭一穷二白,缺乏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干净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些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扶贫难以见效。2011—2014年,我国减贫幅度分别为26.1%,19.1%,16.7%,14.9%,呈逐年下降趋势。

3、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亟待加大

还存在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突出矛盾。一些中西部贫困地方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一些部门、单位和东部地方还没有把扶贫济困摆在应有位置。扶贫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渠道比较分散、效率总体不高,面向贫困人口的普惠性金融服务机制还不健全。

二、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指导思想,确定总体目标。

(一)明确当前和今后几年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多次就扶贫工作做重要讲话,10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几次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座谈会,发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动员令。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连续两年将减贫1000万人以上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共享发展,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开发紧密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汇聚各方力量,攻克脱贫难关。

(二)明确实施脱贫工程的总体目标

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必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到2020年,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使我国现行标准(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使贫困县全部摘帽,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三、落实到2020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扶贫脱贫必须因人因地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提高扶贫实效。

1、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对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2、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市民化。

3、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初步统计,“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约1000万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6000亿元资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山区和边陲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1、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

对连接贫困地区的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推动。对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项目要强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农田改造升级、光伏发电工程要大力推进。加大“互联网十扶贫”力度,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村庄绿化,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3、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对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一些项目形成的资产,考虑折股量化给贫困户。

(三)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必须着力缩小。

1、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

“扶贫需扶智”。要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免学费,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关爱体系

对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3、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

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重点是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文化事业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

(四)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贯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落实责任。

1、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或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9个省区,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同时,强化督察和问责,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的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2、强化扶贫开发投入保障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涉及民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发挥互补作用。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并给予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保障扶贫开发用地。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贫困地区创业创新和服务的人员,在薪酬待遇、公务员录用、职级调整、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3、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

东部地区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启动实施东部强县与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并改进党政军群部门和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落实企业和个人扶贫捐赠税前抵扣政策。扩大扶贫国际合作。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作者:宁吉喆

第4篇: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实施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民政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持续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实施脱贫攻坚总攻战,确保高质量完成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任务。

一、强化脱贫攻坚学习调研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和民政系统帮扶责任人培训会议的重要学习内容,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跟进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牵头股室:局机关支部)

2.加强调研培训。以贫困发生率1%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超50人省挂牌督战的4个贫困村(高士镇毛安村、黄河村、龙口村、花园村)和贫困发生率在1%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达到50人重点督办的4个非贫困村(高士镇高士村、新坝村、官庄村、赛口镇红旗村)为重点,局班子领导定期开展调研,深入基层、贫困户家中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落实攻坚举措,安排救助办业务人员“一对一”加强省挂牌督战的4个贫困村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民政兜底脱贫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民政脱贫攻坚工作能力。(牵头股室:办公室、社会救助办)

二、工作重点

(一)高效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1.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我县尚未脱贫的284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逐户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动态协调,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病因残因灾等新增、返贫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配合扶贫等相关部门,全面比对、摸排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巳脱贫人口以及贫困边缘人口,掌握未纳入救助范围的人员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动态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稳定解决吃穿“两不愁”问题。(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

2.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根据国家、省、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部署和要求,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社会救助新格局。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下拨临时救助乡镇备用金,对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实施先行救助,着力防范脱贫群众返贫。全面建立低收入群体数据库和主动发现机制,探索开展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困工作。(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

3.加强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按要求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通过公开招投标,全面推行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

加强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按季度发放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

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加强特困人员自理能力动态评估复核,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改造,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都能得到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4.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聚焦“脱保”“漏保”“落实政策一刀切”等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畅通拓宽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电话接听处置规程,加强值班值守,确保电话畅通。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部门问题线索联查联办、直查直办机制,不断巩固提升专项治理成果。(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二)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力度

1.做好农村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监管、应保尽保”。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救助保护机制,坚决杜绝无人监护现象。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牵头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2.加强贫困残疾人关爱帮扶工作。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协调财政、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补尽补,按月打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

探索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统筹相关资金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牵头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3.推动养老服务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完善高龄补贴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应补尽补,按月打卡发放高龄津贴。推进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敬老院)和村级养老服务站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并按时完成农村留守老人数据录入工作,持续推进农村老人联系人登记、赡养协议签订、探视走访工作。加强资源统筹,对农村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益保障等基本服务。(牵头股室: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三)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智力帮扶和对口援助中的作用。组织8家左右社会组织到高士、赛口挂牌督战的4个贫困村和重点督办4个非贫困村开展实质性帮扶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县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牵头股室:社会组织管理股、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四)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政策指导,构建和完善惠及贫困人口等群体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推选活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和基层干部能力建设,指导贫困村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开展村规民约推选活动,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牵头股室: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配合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五)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及时调整县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深入调研,因村分类制定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计划,组织民政系统帮扶责任人为结对贫困户制定帮扶工作“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等“不见面”帮扶方式,加强与帮扶贫困户的联系沟通;

条件允许后,及时开展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现状。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对帮扶村的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三、工作保障

1.认真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抓好各级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国家、省市考核验收反馈问题涉及民政领域工作整改,把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作为检查“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作为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之以恒抓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2.加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息交流和宣传。积极向上级部门报送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息。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民生工程网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文件、特色做法、工作亮点、典型经验,做到主题宣传有声势,典型报道有分量,舆论引导有力度。(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3.做好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访事项办理工作。积极畅通拓宽群众信访举报渠道,紧盯政策落实“一刀切”等漠视侵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跟踪抓落实,认真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营造公正透明的信访环境。(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4.加大对挂牌督战贫困村、重点督办非贫困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安排临时救助资金时,重点对4个省挂牌督战贫困村和4个重点督办非贫困村所在的乡镇按照一定额度给予倾斜和支持,强化临时救助在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兜底作用,助力解决“三保障”问题。同时,在安排城乡社区建设奖补资金时,给予4个省挂牌督战贫困村和4个重点督办非贫困村支持。(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

5.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加快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做好低保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工作网上审批,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6.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对民政扶贫领域有关问题线索,迅速组织力量,快查快办,严惩违规违纪行为。(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第5篇: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实施要点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重要论述、关于民政工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民政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持续推动责任、政策、工“三落实”,实施脱贫攻坚总攻战,确保高质量完成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任务。

一、强化脱贫攻坚学习调研 ?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重要指示精神,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和民政系统帮扶责任人培训会议的重要学习内容,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跟进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切实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牵头股室:局机关支部) ?

2.加强调研培训。以贫困发生率 1%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超 50 人省挂牌督战的 4 个贫困村(高士镇毛安村、黄河村、龙口村、花园村)和贫困发生率在 1%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达

到 50 人重点督办的 4 个非贫困村(高士镇高士村、新坝村、官庄村、赛口镇红旗村)为重点,局班子领导定期开展调研,深入基层、贫困户家中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落实攻坚举措,安排救助办业务人员“一对一”加强省挂牌督战的 4 个贫困村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民政兜底脱贫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民政脱贫攻坚工能力。(牵头股室:办公室、社会救助办) ?

二、工重点 ?

(一)高效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

1.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我县尚未脱贫的 2842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逐户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动态协调,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病因残因灾等新增、返贫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配合扶贫等相关部门,全面比对、摸排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巳脱贫人口以及贫困边缘人口,掌握未纳入救助范围的人员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动态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稳定解决吃穿“两不愁”问题。(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 ?

2.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根据国家、省、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部署和要求,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社会救助新格局。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下拨临时救助乡镇备用金,对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

户积极实施先行救助,着力防范脱贫群众返贫。全面建立低收入群体数据库和主动发现机制,探索开展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困工。(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 ?

3.加强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按要求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通过公开招投标,全面推行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加强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按季度发放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加强特困人员自理能力动态评估复核,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改造,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都能得到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 50%。(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

4.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聚焦“脱保”“漏保”“落实政策一刀切”等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畅通拓宽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电话接听处置规程,加强值班值守,确保电话畅通。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部门问题线索联查联办、直查直办机制,不断巩固提升专项治理成果。(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 ?

(二)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力度 ?

1.做好农村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监管、应保尽保”。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的意见》,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

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救助保护机制,坚决杜绝无人监护现象。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牵头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

2.加强贫困残疾人关爱帮扶工。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协调财政、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补尽补,按月打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探索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统筹相关资金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牵头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

3.推动养老服务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完善高龄补贴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应补尽补,按月打卡发放高龄津贴。推进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敬老院)和村级养老服务站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并按时完成农村留守老人数据录入工,持续推进农村老人联系人登记、赡养协议签订、探视走访工。加强资源统筹,对农村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益保障等基本服务。(牵头股室: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

(三)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

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智力帮扶和对口援助中的用。组织 8 家左右社会组织到高士、

赛口挂牌督战的 4 个贫困村和重点督办 4 个非贫困村开展实质性帮扶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县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规范化、常态化。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用。(牵头股室:社会组织管理股、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股) ?

(四)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政策指导,构建和完善惠及贫困人口等群体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者”推选活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和基层干部能力建设,指导贫困村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开展村规民约推选活动,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牵头股室: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配合股室: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

(五)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 ?

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及时调整县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深入调研,因村分类制定单位定点帮扶工计划,组织民政系统帮扶责任人为结对贫困户制定帮扶工“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等“不见面”帮扶方式,加强与帮扶贫困户的联系沟通;条件允许后,及时开展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现状。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

续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对帮扶村的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三、工保障 ?

1.认真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抓好各级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国家、省市考核验收反馈问题涉及民政领域工整改,把巡视巡察整改工为检查“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为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之以恒抓好巡视巡察整改工,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2.加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息交流和宣传。积极向上级部门报送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息。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民生工程网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的政策文件、特色做法、工亮点、典型经验,做到主题宣传有声势,典型报道有分量,舆论引导有力度。(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3.做好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信访事项办理工。积极畅通拓宽群众信访举报渠道,紧盯政策落实“一刀切”等漠视侵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跟踪抓落实,认真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营造公正透明的信访环境。(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4.加大对挂牌督战贫困村、重点督办非贫困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安排临时救助资金时,重点对 4 个省挂牌督战贫困村和 4 个重点督办非贫困村所在的乡镇按照一定额度给予倾斜和支持,强化临时救助在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兜底用,助力解决“三保障”问题。同时,在安排城乡社区建设奖补资金时,给予 4 个省挂牌督战贫困村和 4 个重点督办非贫困村支持。(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 ?

5.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加快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做好低保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工网上审批,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牵头股室:社会救助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6.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落实。对民政扶贫领域有关问题线索,迅速组织力量,快查快办,严惩违规违纪行为。(牵头股室:局扶贫办,配合股室:各相关股室) ?

第6篇:脱贫攻坚路上的民政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战略,在“十三五”末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个一批”其中就包括“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而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民政部门责无旁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上对做好民政脱贫兜底保障工作作出了部署,深刻阐明了民政在脱贫攻坚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重大问题,为民政系统兜底保障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

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发挥好民政的兜底保障作用,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推进。一是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动态管理,提升低保兜底精准化。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个政策在脱贫攻坚中有机结合的重大作用。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对象识别上衔接、在优惠政策上共享、在信息平台上链接,下大力气从对象识别、平台建设、保障政策、信息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强化衔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因病致贫是扶贫的难点,医疗救助是兜底保障的重点。要依靠各级政府增加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落实对所有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给予财政补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此外,要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民政扶贫新格局。要创新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发挥慈善灵活高效的优势;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五是推动“三社联动”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社区的载体作用;要切实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专业优势,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兜底扶贫,民政部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结合民政职责、发挥职能优势、突出民生重点,扎实做好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做细做实、久久为功,为蒋峪镇精准扶贫贡献出民政智慧、拿出民政举措、走出民政路径,为我镇贫困户如期、全面脱贫作出应有贡献。

第7篇:民政局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根据市、区扶贫工作要求,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现将近年来扶贫工作情况及下步计划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衔接扶贫,兜底保障。

逐步提高低保救助标准,2017年省定贫困线由xx元提高到xx元,同年,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xx元提高到xx元;根据低保专项治理要求,民政干部签订承诺书,开展入户核查,做实精准扶贫。截至11月底,全区共有低保贫困户1xx户、xx人,月发放低保金xx万元,2015-2018年累计发放低保金xx万元。2017年9月,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标准由2014年每人每年3100元逐步提高到xx元。目前,全区共有特困供养人员xx人,发放供养金xx万元。近年来,区民政局加大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老年公寓楼10座,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投资xx余万元对6处镇街敬老院进行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我区特困供养水平;每逢重阳和春节来临之际,开展慰问活动,为全区敬老院老人发放慰问物资。新建建筑面积xx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养老托扶中心投入使用;启动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共有6处镇街敬老院,3处民办养老机构,xx处农村幸福院,13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床位数2198个。全面落实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720元、困境儿童每人每月xx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110.5万元。为确保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区民政局积极组织开展困难残疾人信息比对,针对符合条件而未申请救助的残疾人,主动通知到人,扎实推进残疾人的精准救助工作。今年来,共审批残疾人生活补贴xx人、注销xx人,审批护理补贴xx人、注销298人,累计发放两项补贴610万元;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生活补贴xx人,按照每人每月xx元的标准,年发放资金6万元;“三无”人员xxx人,按照xx元的标准,年发放资金32万元。依据贫困程度给予因灾、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家庭1000至10000元不等的临时救助。2014年至2018年底,共救助xx人,发放救助资金xxxx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xx区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施方案》、《xx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贫困户在享受完医疗部门报销后,将政策范围内自付部分再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2017年5月开始实施“一站式”救助,全区共救助xx人,发放救助金xx万元。今年来,全区共救助大病患者4747人,发放救助金53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12人、219万元)。切实做好春荒期间困难群众生活安排,近三年来,争取上级救灾资金xx万元,其中,采购食用油、面粉、棉被等冬春救灾救助物资158万元,87万元资金拨付到10000余名受灾群众手中。

(二)精准目标,强化措施。

制定出台了《xx区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民字[2018]xx号),对在保户进行核查清理。通过专项治理,新增农村低保xx户、xx人,注销2586户、4491人,新增城市低保7户、xx人,注销xx户、xx人。2017年9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xx元/年、人(省定贫困线为xx元/年、人)。2018年1月,联合区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开展未脱贫精准扶贫户家庭经济状况复核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区扶贫办反馈,对xx户未脱贫名单按照低保标准进行了逐户调查,其中xx户符合低保条件已纳入保障,4户享受了五保待遇,21户不符合低保条件。在全区6处镇(街)xx个自然村显要位置,全面设置“民政救助福利政策公示栏”,印制发放“民政救助福利政策明白纸”6万份,对救助政策和救助信息全面公示;在各镇(街)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低保公示栏,将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全镇在保人员情况进行长期公示;按月将低保发放名单在区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根据低保专项治理情况,对保留人员在各个自然村进行再次公示,多方位加强公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成功软件系统安排镇街及时录入数据,做好与财务软件系统对接。通过核对平台对所有人员车辆、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工商、税务、农机等信息进行核对,2018年共核对xx人次,预警xx人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模式,相继开展了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助老、牵手关爱行动等困难救助活动,2014年至2018年以来共救助慰问贫困人员xx余人,发放救助款物xx万元;充分发挥各类公益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动员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救助活动。为贫困家庭、留守(下岗)妇女、残疾家庭、孤困儿童等群体赠棉被、送技能以及慰问金和生活物资,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下步打算

(一)深化社会救助工作,保障民生,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加强低保政策和其他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进“救急难”工作,立足于“托底线”,创新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对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快速及时的救助和帮扶。同时,进一步推进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解决遭遇意外家庭临时性生活困难,减少因病返贫现象。

(二)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

集中排查“漏保”情况,对前期专项治理过程中退出的低保对象进行一次拉网式集中排查,防止“漏保”情况发生;排查政策落实情况,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户施保”;排查审核程序执行情况,规范审核时间和告知行为,提高办理时效性。

(三)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扶贫帮扶。

加大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服务。

第8篇:民政扶贫家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xx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展城乡低保全面重新申请和复核工作(3月-5月)

通过开展城乡低保全面重新申请和复核,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精准度,确保托好保障底线。一是全面排查清理。开展农城乡低保对象全面重新申请认定工作,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洗牌,按照政策规定及时清退、新增和调整低保对象待遇,确保“不错保、不漏保”。二是落实按户保障要求。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贫困现状的困难家庭列为长期低保对象,予以重点保障,原则上按户全额保障,确保“应保尽保”。三是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及时更新低保对象信息,做到发起核对常态化,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二、开展农村低保与扶贫对象数据比对工作(全年)

进一步摸清农村低保与扶贫对象在基层的衔接情况,按照街道扶贫工作要求,与扶贫办联合开展扶贫对象台账比对工作,并积极协调扶贫部门,会商交流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加强信息核对,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三、切实抓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全年)

及时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完善分散供养对象监护服务协议,切实落实监护责任人和监护责任。加快失能人员集中护理点建设,年内本人自愿并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继续实施敬老院建设管理提升,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管理培训。

四、着力做好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全年)

开展和宣传好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充分发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作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应,让遭遇不测、因病因灾导致生存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

五、开展好孝善扶贫工作(全年)。

与扶贫办对接好孝善扶贫工作,将孝善基金与慈善救助资金结合,规范操作流程,设立专户,由专人负责,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及时兑付。

第9篇: 1 民政局脱贫攻坚整体情况汇报

区位于市最北端,全区辖 17 个乡镇 363 个行政村。区是全市扶贫开发非重点区(县),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947 户 7572 人,2018 年实现 1039户 4117 人稳定脱贫,2020 年正在开展贫困退出工作,初步确定脱贫人口 908户 3455 人。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抓实国家考核整改问题为契机,将 2020 年作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动员全区上下,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高,高质量推进全区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具体以“3443”来概括:

一、突出“三项”工作举措,高站位部署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 2020 年作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将扶贫脱贫工作纳入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289”重点工程,出台了《区 2020 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 11 个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全区脱贫工作质量。二是周密部署推进。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区委常委(扩大)会、扶贫领导小组会、政府常务会、政府办公会、约谈会、擂台赛、周调度会、过堂会、现场观摩会、业务培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安排、指导、督促、调度和推进,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加强机构建设。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扶贫

2 部门工作职责。投入 170 万元,给 17 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安排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全面提升乡镇扶贫工作站的履职能力。

二、打出“四张”特色牌,高标准抓实整改

为扎实确保国家扶贫考核问题按时高标准整改到位,该区立足全区实际,打出了“四张”特色牌,即“一访二赛三查三行动”:

“一访”,即开展新一轮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区 17 个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一周时间,对 363 个村所有贫困户进行遍访,面对面了解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使贫困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赛”,即每月举办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每月举办一次脱贫攻坚擂台赛,围绕省市会议精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问题整改等内容,采取抽签方式,随机抽取若干个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擂台比武,通过公开亮相,进一步夯实各级抓脱贫攻坚的责任。

“三查”,即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和村庄之间推磨互查活动。帮扶责任人推磨互查。集中五天时间,由帮扶责任人派出单位一把手带领本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以推磨互查形式,深入被查单位和所帮扶村,对全区 1947个贫困户进行入户互查。乡镇之间推磨互查。集中一周时间,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带队组成检查组,带领本乡镇不少于 6 名熟悉扶贫业务干部,深入被查乡镇,采取“问、查、看、访”等方式,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互查活动,做到村村到、户户到。村庄之间推磨互查。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监

3 督指导下,由包村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组成检查组,集中一周时间,对本乡镇辖区内各村庄开展入户互查,以互查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工作。

“三行动”,即: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区爱卫办牵头,制定印发《市区户容户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和实施步骤,督导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户容户貌整治行动,确保贫困户家中干净整洁、文明卫生。中秋节走访慰问集中行动。为加强结对帮扶工作,区委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所有帮扶责任人于中秋节前,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宣讲政策、帮办实事、完善档案、整理户容户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推磨互查问题清零行动。以帮扶责任人所在部门为单位,针对上级考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推磨互查发现问题、群众反映问题和自查问题等“四类问题”清零情况,进行再次推磨互查,真正确保问题清零结果真实到位。

通过上述特色举措,国家考核反馈的 8 大类 26 条问题,均举一反三整改到位。

三、坚持“四个突出”,高质量推进工作

(一)突出“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一是大力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围绕蔬菜大棚、特色养殖、标准件加工车间等方面,全年分两批共谋划实施了扶贫产业项目 37 个,目前 34 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2 个完成清表,2 个正在清表,确保 10 月底前全部建设完工。二是加强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举行了 22 次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并组织人员入户宣传培训,共培训贫困户 1789 人次,发放资料 6000 余份。三是推进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 27 个贫困户(其中 13 户已脱贫)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惠及贫困人口 110 人,人均年增收 1063 元。四是加大电商扶贫。开展了 10 期电商

4 知识培训,参加人员 346 人次。1 人上岗魔豆妈妈物流“云客服”岗位,月增收 1000 元。11 人在香环虎头鞋厂就业,月增收 1600 元。

2、突出“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扎实开展具有特色的“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小康”志愿帮扶行动,全区累计招募志愿企业 1155 家,结对帮扶贫困户 1756 户,带动 1153 名贫困人员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志愿企业通过修缮房屋、慰问等形式累计出资 74.7 万元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共计 2831人,其中 2439 人实现了就业并稳定增收。组织 120 余名贫困群众参加“春风行动”大型劳务人才洽谈会,达成意向 25 人。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 17 期,培训贫困劳动力 538 人。组织职中等 3 家定点培训机构深入各乡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 16 期,培训贫困劳动力 457 人。

3、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得实惠。6 月份以来,通过动员培训,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全区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确保政策落实更加精准。在医疗扶贫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享受政策 2311 人次,普惠率达 100%;所有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报销比例均达到 90%以上;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服务率达 100%;免费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白内障患者 22 人;集中救治大病患者 63 人;办理慢性病诊疗证 1586 人,重大慢性病诊疗证 42 人。在教育扶贫上,全区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880 人,发放资助金 65.38 万元。落实雨露计划政策 157 人 23.55 万元,实现了教育扶贫全覆盖。在安全住房上,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117 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安全饮水上,对全区 363 个村全部抽取水样,全部监测合格,并在每个行政村显眼

5 位置张贴饮水安全公示牌,将负责人姓名电话和水利局监督电话信息公示于众。

4、突出“贫困帮扶”,凝聚强大扶贫工作合力。一是干部结对帮扶。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全区扶贫干部培训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参训人员3000 余名。以问题整改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和“扶贫月、户户行”活动,开展了中秋贫困户慰问访谈活动,使结对帮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二是金融信贷扶持。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政策宣传,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36 户,共计 119 万;三是精准防贫救助。引入第三方太平洋财险公司,围绕“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精准开展防贫救助工作,累计救助“两非”对象 230 户,发放救助资金 164.51 万元;四是低保兜底保障。按照《关于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民〔2020〕19 号)文件要求,对全区实施分类施保,扩大低保兜底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享受低保政策 2546人,享受特困供养政策 32 人。

四、强化“三项”保障,高水平确保实效

1、资金保障。明确规定资金投入“两优先一增加”,今年该区总计划投入专项资金 4535 万元,其中多方筹集区级扶贫专项配套资金 2300 万元,比上年度增加 22.5%,人均投入达 5989 元,高于市要求标准(人均 4000 元)49.7个百分点。

2、机制保障。为了保证扶贫脱贫成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一是调度机制。区委、区政府定期调度脱贫工作,建立了三级调度过堂机制,区委书记

6 对区级领导干部、12 个专项扶贫组和 17 个乡镇进行调度“过堂”;区级领导干部到分包乡镇对帮扶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进行调度“过堂”;乡镇书记对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进行调度“过堂”。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脱贫攻坚“擂台赛”,现场汇报、现场打分、现场排队,切实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责任感。二是帮扶机制。全区 1947 名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慰问雷打不动,有事帮忙、无事慰问,解决问题,联络感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三是督导机制。该区将扶贫脱贫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大督查首要工作任务,区大督查办联合区纠“四风”办和区委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问题解决情况,形成了良性督查机制。

3、纪律保障。针对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该区通过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大提高和乡村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进一步深化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在扶贫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下一篇:热点面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