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共10篇)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当前兴宁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还有硬仗要打、有“硬骨头”要啃。要如期完成攻坚,还须咬定目标,持续发力。同时,还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为决胜全面小康不断蓄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目前,影响兴宁剩余4个未退出省定相对贫困村的“卡脖子问题”——供水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这意味着兴宁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拔掉了“最后一颗钉子”,进入收尾整理阶段。脱贫攻坚让许多贫困村、贫困户站上了新的起点:贫困村已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网通,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前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要取得脱贫攻坚战场的全面胜利,就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贫困户、贫困村的帮扶工作,确保顺利摘帽、确保不出意外、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户,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一程,其实也迫在眉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全面脱贫是实现小康的基础,建成小康是脱贫攻坚的延续。所以,脱贫工作不能满足于摘帽子,更不能止于摘帽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乘势而上,继续巩固,有针对性地强化脱贫户、脱贫村的后续发展动力,增强内生动力,让脱贫村、脱贫户在完成“输血拔针”后也要具备“造血再生”的能力,在成功“摘帽”后仍然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自力更生开创更美好的生活,大步奔向小康路。

更重要的是,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未来之路,接续奋斗;攻坚而进,克难前行。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温馨而又蓬勃的曙光,透露着人们幸福的生活;浪漫而又梦幻的晚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社会在发展,人文在发展,社会步入了“小康”社会。

一家人开车旅游己成时尚,表姨带着孔伟翔表哥从南京,开着国产“大众”小汽车到句容来看我。一番热情款待后,我将孔伟翔表哥迎进我的书房里。

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你们这里的变化真大啊!整齐有序的楼房栉次鳞比,马路宽阔,商店装饰各出其色,”他带着羡慕的情怀赞美着我们的家乡。

“全国都一样变化着呢。”我说。“不,你们南京市更是高楼大厦栉次鳞比。”突然,他话题一转问:“你知道大表哥家买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小汽车。一辆是‘奥迪’,另一辆是‘雅阁’。”“开放改革多好啊,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不但丰衣足食还有房子、车子……”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到市场买东西。买完之后那个替父母看店的小姑娘追着我喊道:“大哥哥,大哥哥等一等。”我回头一看,啊?是刚才那个看店的小姑娘,“怎么,难道我的钱不够?”

这时,她气喘吁吁地问我:“大哥哥,你,刚才掉……掉了什么吗?”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了裤袋,哎呀,早上爸爸给我买练习本的三十元连同黑色的钱包都丢了。顿时,心突地一沉,愣住了!

小姑娘把一个黑色的钱包递到我眼前,“是这个吗?”“啊,是的,是的。”我高兴得叫起来。

当我打开一看,依旧是那迭成小方块的三十元。小姑娘抹抹额上的汗,“刚才你掏钱时,从口袋里带出钱包落在我店里了,等人们走了后我才发现,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十元。我旁边卖毛线的大娘说,好像是你丢的,我就连忙朝你走的方向追来。真是太好了,终于赶上了你。”说完,不容我道一声谢谢她就跑回去继续看店了。”

“小姑娘多么勤劳而又诚实啊!”听完孔伟翔表哥的讲述,我感动六很久……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对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

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做实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引领精准扶贫,才能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是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可以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等人群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贫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积极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再教育,组织政策再学习、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人才帮扶到位,选拔优秀干部,选调扶贫优秀队伍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出实招,谋新路,探索稳定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要继续整合帮扶队伍。划分片区,落实包保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帮扶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帮扶实效。要全力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级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帮办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四是要坚持调度督导相结合,加紧组织有关力量开展实地督导,目前脱贫攻坚中还存在作风不实现象,有的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组织纪检部门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脱贫攻坚做实做细,决战之际,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同时要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让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党建发力,继续强化组织建设,全力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立愚公开山之志,下足绣花之功,尽锐出战攻克脱贫攻坚大决战。

脱贫攻坚战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是彰显初心使命的考试卷、发扬斗争精神的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强化政治担当,对标对表、砥砺践行、攻坚克难,将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做实做细,抓好抓牢。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4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坚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全党全国之力,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近日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凉山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列尔村84户贫困户告别大山,搬进县城新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9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时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5月17日,全国已有780个县宣布脱贫摘帽……一串串数据昭示着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人类反贫困斗争提供了有益借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中国有信心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也越要响鼓重锤。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必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实干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

我们的祖国自从1949年10月1日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努力创新,不忘初心,处处为人民着想。今年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最后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总结和展望。这些年,我们经常会在新闻里听到“小康社会”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已经感受到了“小康社会”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我的家乡日照,公路四通八达,出行极为便利。在20_年底,又建成了日照机场,这使我们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这就是科技的进步,这就是“小康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而现在高铁也正在建设之中,等到高铁建成之日,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出学习、旅游或进行商务活动,都会更加便捷高效。

再站在一个中学生的角度看一看,我们的教学器材不断升级,我们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我们的爱国情感越来越浓。这些,也是“小康社会”为我们带来的改变。爷爷常常对我说,他读小学的时候,常常有小伙伴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了,爸爸也说他的同龄人大多数读完初中就学习实用的技术早早参加工作了,而现在更多的孩子选择进入高中学习,进入大学深造。未来的综合国力的比拼,说到底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比拼,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比拼,而我们中国大有希望!

让我们走出校门看一看,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落实,社会的不良现象渐渐少了,车窗抛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不见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和谐,邻里之间更加亲密。这也是“小康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小康社会”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国家,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一起行动,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29次, 17次涉及到扶贫, 其中有7次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并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今年元旦, 总书记发表了新年贺词, 在讲完2016年部署后, 专门用一整段来讲扶贫工作, 他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 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 着力补齐这块短板, 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今年春节前夕, 习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指导, 充分肯定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要求我们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 采取超常规举措, 拿出过硬办法,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 实事求是、真抓实干, 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特别以吉安市“四个一”的产业扶贫模式为例, 肯定我省通过帮扶让农民学得到良法、拿得到良种、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走出了一条比较扎实的扶贫脱贫路子。总书记指出, 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要向革命老区倾斜, 推进赣州、吉安、抚州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是做好“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要重点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阐述, 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书记说,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刻理解, 深化我们的扶贫工作。二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大判断, 切实做到“扎扎实实, 坚持不懈, 久久为功”。总书记指出, 推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巨变, 只能是渐进的, 由量变到质变, 对未来脱贫攻坚的难度要有清醒充分的认识, 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三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精准扶贫、注重实效的重要理念, 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总书记强调, 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 要一家一户摸情况, 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在工作实践中, 把精准扶贫理念落细、落小、落实, 做到精准、精准、再精准, 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激发内生动力, 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的明确要求, 进一步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总书记多次讲,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 只要有志气、有信心,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要在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 坚持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激发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动力。五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指示, 进一步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领导。总书记强调: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是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要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时刻把脱贫职责牢牢扛在肩上, 把脱贫任务紧紧抓在手上。

二、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目标, 全力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 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全省贫困人口下降到200 万, 减少54%, 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 以上,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 个百分点;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34.6 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 园了安居梦;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40元和165元, 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总结全省“十二五”扶贫攻坚工作, 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 凝聚了全省广大扶贫开发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2016 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扶贫开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 确保到2018 年提前两年实现2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00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到2020 年, 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中央《决定》提出的脱贫攻坚总目标, 就是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既考虑了基本的需要, 也兼顾了长远的需求, 既考虑了收入的因素, 也考虑了基本的支出。如果仅仅是收入脱贫, 但因病或因灾, 支出不断增加, 也不能算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度量, 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 要搞精准扶贫, 就是要拿“两不愁、三保障”这把尺子来对比, 哪方面愁、哪方面没有保障, 就要着力解决哪方面问题。

会议现场

第一, 要健全三大机制。一是脱贫攻坚考核机制。本月上旬, 省里已经派出4 个组正式开始实施对25 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这个月底前将会出考核结果, 省委省政府将于5 月底前召开表彰会。还要研究出台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 以及对定点扶贫单位和省级23 个出台了行业扶贫实施意见的部门考核。二是精准脱贫退出机制。已经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 明确了退出的工作原则、退出标准、退出程序、退出后的扶持政策、退出规划的年度计划。要加强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抽查和评估工作。过去贫困县是难摘帽, 谁都不愿意脱帽, 现在是脱帽难, 要规定比较高的标准、比较严格的程序以及还要实施第三方评估, 确保退出更加精准, 保证科学退出、合理退出。三是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省财政将筹集专项扶贫资金200 亿元。今年省级可统筹财力的30% 将用于扶贫攻坚, 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加大投入。要增加金融投入,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 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 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 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省级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 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 由当地政府包干使用, 统筹用于扶贫工作, 自主确定扶贫项目。近期, 国家将出台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 省里也正在研究, 准备出台意见。总的思路, 就是优化涉农资金的供给机制, 以减贫成效为导向, 以扶贫规划为引领, 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 把目标相近的、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 核心就是要将资金的配置权下放到贫困县。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汪洋副总理曾说过, 希望大家大胆整合涉农资金。这次在国家行政学院打赢脱贫攻坚研讨班上, 汪洋副总理也讲到, 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表态将积极支持整合, 谁不整合重点审计谁, 谁违规插手干预资金整合就处理谁, 解决“整不动”等问题。可以说中央力度非常大, 最近国家要下发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意见, 明确资金整合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主要包括;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设施和水土保持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和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土地政策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公益彩票支持资金、产粮大县奖补资金、生猪、牛羊养殖大县奖补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补助保护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现代物流流通补助专项资金、成品油税费改革收入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部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 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会后要和省财政厅同志研究我省的方案, 除了中央方案规定的整合资金项目, 省里面下步也要拿出资金来整合, 相信各相关县 (市、区) 一定能把资金整合好、一定能把钱用好。

第二, 要完善四大体系。一是政策支撑体系。要在已构建“1+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我省要在“十二五”的基础上, 根据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部署以及脱贫攻坚规划, 近期要制定好一个实施意见和相关工作方案。一个实施意见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想, 打赢“十三五”脱贫脱贫战的实施意见, 相关方案就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出台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以及涉农资金整合等实施方案, 逐步建立完整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 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实施。二是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重点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 进一步选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 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 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 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部门对接和共享机制。四是社会帮扶体系。要对接好国家部委在贫困县定点扶贫和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口支援, 完善省级领导带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业定点联系县扶贫制度, 扎实开展各级部门定点扶持贫困村工作, 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

第三, 要实施十大工程。围绕我省产业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安居脱贫攻坚战, 省扶贫和移民办提出要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搬迁移民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等十大工程, 这既符合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 也切合我省实际情况。产业扶贫是重要的基础, 异地搬迁扶贫是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是关键举措, 社会保障是兜底举措, 生态扶贫是新途径。教育扶贫, 目标就是要讲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要保障每个孩子能上学;高中、大学阶段要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不能因学致贫、返贫, 要采取措施阻断代际传递。转移就业扶贫, 要提高转移就业服务精准度, 要提高转移劳动力质量, 同时要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沟通衔接, 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医疗扶贫, 要统筹考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大病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卫生环境整治等各个方面, 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要在完善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救助的基础上, 把重特大疾病中的慢性病纳入合作医疗保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看得起病”;要通过实行签约服务, 来解决对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和残疾人的“看的好病”问题;要通过优化医疗机构布局,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措施来解决“看得上病”的问题;“少生病”就是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等。

三、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求, 扎实做好搬迁移民扶贫工作

“十三五”期间, 我省还有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搬迁, 按照1:1.5 的要求, 我省还有10 万人要搬迁, 易地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 是脱贫攻坚的形象工程。但搬迁移民扶贫是人员分布结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调整和重组, 不是简单的人口位移,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工作难度大, 必须精确瞄准、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

第一, 要坚持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搬迁移民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要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充分考虑促进农民增收, 绝不能通过搬迁增加农民经济负担, 更不能因为搬迁形成新的贫困户, 确保搬迁后农民收入超过搬迁前水平, 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始终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任务,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 总结推广近年来我省在搬迁移民工作中探索形成的产业推动、市场带动、园区拉动、循环发展等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安置区资源和产业优势, 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口格局、经济收入来源、创收技能等特点, 制定精准的增收计划, 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积极发展致富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第二, 要坚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移民搬迁安置决不能低水平复制农村, 一定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的工作导向, 灵活采取进城上楼安置、镇区安置等方式, 促进搬迁户创业就业, 全力推动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互促互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实施, 对部分长期在外打工或从事商贸活动且自愿在城镇永久居住的农户, 通过落实易地搬迁中长期低息贷款和全额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 引导搬迁群众采取购买城区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房等方式, 在市区、县城、小城镇安置, 并配套落实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政策。城镇环卫、绿化、安保等公益性岗位, 要优先向搬迁群众倾斜。要根据搬迁规划, 统筹编制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建设融资方案。按年度计划项目将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建设项目统一打包融资, 并明确操作程序与管理办法, 确保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的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本次会议后, 新的《易地搬迁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很快要下发, 政策比以往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2018 年前, 确保将20 万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出大山。通过整体移民搬迁可以解决大部分贫困群众的搬迁需求, 但是插花的贫困户如何解决, 这需要认真考虑。在新一轮的搬迁扶贫中, 不仅要继续做好整体移民搬迁, 还要探索完善插花式的搬迁, 甚至不排除采取拔萝卜式的搬迁模式。

第三, 要坚持与美丽江西建设相结合。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是总书记赋予江西的光荣政治责任和发展使命。移民搬迁工作只有紧密结合美丽江西建设, 才能显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现代文明生活、传统特色、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 统筹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 同步配套道路、水电、通信、养殖小区、农用沼气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努力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特别是在插花型搬迁和集中安置区搬迁中, 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推动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这里要强调的是, 易地移民搬迁是脱贫搬迁, 不是一步就达到小康的搬迁, 搬迁的目标是要解决好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问题, 它本身不能解决脱贫, 各地务必不能形成因搬迁致贫的新贫困问题, 不然就严重违背了搬迁的目的和要求。

四、以做好各项统筹协调工作为基础, 确保脱贫攻坚顺利进行

当前, 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 靠常规措施难以奏效, 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综合各项手段, 整合各种资源, 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在这里, 要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 要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必须将保障扶贫作为兜底措施。要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近期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 重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在区域分布、对象识别方面实现基本一致。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筹协调,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4.4%, 确保到2018 年我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同期全国扶贫标准20%, 2020 年高于40%。这是省委、省政府共同研究的决定。如果说到2018 年脱贫摘帽讲求的是速度, 那么低保标准的40% 和20% 是一个水平, 这就充分体现出我省脱贫的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操作中, 要加强标准衔接 (以县为标准, 所有的县低保标准都要高于贫困标准) 、对象衔接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且符合当地低保家庭财产状况的家庭, 都要纳入低保范围;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贫困标准的, 都要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重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前期全省共剔除27 万贫困人口, 新增了19 万贫困人口, 这些大数据十分重要, 关乎能否如期实现小康) 、 管理衔接 ( 动态管理, 民政部门负责低保对象, 扶贫部门负责贫困对象, 相互之间要支持、沟通, 实现无缝对接) 、 政策衔接 ( 建档立卡有很多扶持政策, 下一步要通过两项制度的衔接尽量让这两个群体享受政策) 、信息衔接 (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和考核衔接 (民政和扶贫部门要将相互工作作为考核内容, 通过两项制度的衔接, 做到应扶尽扶, 应保尽保, 为2018 年脱贫圆满完成做好基础工作) 。

第二, 要正确处理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的关系。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战略重点在片, 战术关键在村, 战果体现在户。必须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中推动协同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 在集中连片开发中强化集约效应。在具体工作中, 要注重分类指导、重心下移,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把片区攻坚与扶贫到村到户有效衔接, 把贫困村脱贫规划编制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同步推进, 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切实做到贫困底数清楚、扶贫规划科学、攻坚措施对头, 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 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性扶持。

第三, 要正确处理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民生工程”, 既要坚持政府主导、行政力量有效推动,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也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 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同时探索建立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和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并健全扶贫项目和资金竞争立项机制, 做到择优立项、先建后补、奖优罚劣, 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我省贫困片区县虽然开发不足, 但丰富的矿产、中药材、旅游等资源又是后发优势, 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具有强大的吸附效应。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 注重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注重宣传推介资源的独特优势, 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扶贫开发, 力争把贫困地区打造成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土。

最后, 要强调的是扶贫宣传工作。汪洋总理强调, 打赢扶贫攻坚战, 需要打好舆论战、宣传战。扶贫工作需要造声势、造氛围, 需要鼓干劲、推典型, 需要做工作、传递正能量, 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最近, 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介绍, 中央电视台几乎每天都有一条扶贫方面的新闻, 江西卫视能不能做到每周3 条以上, 回去后要和有关部门好好商量, 一定要把扶贫宣传工作做好, 省、市、县各级都务必要高度重视。另一方要面,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 一些负面的新闻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在建档立卡方面尤其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让一些人故意找岔子, 标准不能降、程序不能少。要提高思想认识, 将此类社会事件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征求社会意见, 加以改进, 获得支持,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中华民族发展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步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顺利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开辟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4

——建立挂牌督战制度。在严格落实各级干部包抓的基础上,对全县剩余的630户2821名贫困人口由县乡两级负责挂牌督战,重点督查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的解决,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注重分类施策。针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护林员项目、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及兜底保障专项行动,专门制定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教育、住建、卫健、水务、公安等部门制定“3+1+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方案,持续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

——提升“三保障”水平。义务教育方面,重点抓好稳学保学,继续落实好“双线四包”和“学长制”,严防辍学现象反弹;医疗卫生方面,做好政策宣传、村医培训等工作,落实参保资助政策,防止因病返贫;住房方面,抓好拆旧复垦和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等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饮水方面,提高群众生产生活供水保证率。同时,继续加大医疗、养老保险收缴力度,稳步推进户籍整顿,精准认定兜底保障对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重点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和脱贫人口“回头看”,重点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和产业发展及就业能力,针对性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落实庭院硬化、卫生厕所改造等到户扶持项目,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持续加大产业扶贫。把巩固提升的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对农户和合作社给予相应补助,鼓励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就业扶贫。免费开展劳务培训,并鼓励群众出外打工或参加有组织输转,提高群众参与劳务输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落实相应奖补政策,拓宽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渠道。

——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深化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常态化推进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三说三抓”等精神扶贫做法,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5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坚持长远、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者。摘穷帽、拔穷根、断穷源,这既是民生夙愿,也是群众祈盼,只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才能红火起来,百姓掌上也才能响起来。

各级干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一要完善方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要求,熟练掌握并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要强化精准帮扶,做到四个精准。要强化精准理念,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强化精准发力。深入分析研究贫困对象的现实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攻坚突破;要强化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强化精准管理。

三要突出帮扶重点,增强帮扶效果。主抓有利于当地的扶贫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村屯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用好用活上级移民搬迁扶贫政策,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金融服务精准帮扶;

四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着力选准配强村级班子,下功夫选拔一批有文化、能力强,视野比较开阔,有带领群众致富觉悟和信心的年轻人充实村级班子;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注重示范引领,培养典型、推广典型,特别在产业扶贫中要善于总结经验。

五要尽快形成“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把上级的扶贫政策宣传好,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扶贫要以市场为导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2

一、坚持统筹推进。把当前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安排总体推进,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决胜脱贫收官战工作思路,谋划涉农资金整合及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切实把贫困群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信心、科学防治,扎实做好贫困群众的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

二、全面评估研判。及时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调查、微信联系等方式。密切关注贫困群众身体心理、生产生活、务工就业等情况,实时掌握扶贫产业特别是带贫企业帮贫带贫、生产经营、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优先解决扶贫产业遇到的困难。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持经济有序运行的若干措施,支持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确保把疫情对贫困群众脱贫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推行网上办公,对剩余减贫任务分析到乡镇,重点摸清未脱贫人口中低收入人群、因病因残人群、兜底人群的比重,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信息维护,全面掌握外出务工返乡贫困户信息,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维护,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行业比对,确保行业数据比对一致,避免出现“一个部门一套数据”问题。加强专项审计工作,对_年以来的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强化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加强监测预警,对因疫情造成的返贫人口或新致贫人口,及时纳入加强帮扶。完善档案资料,做到“户、卡、机”三统一,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促进持续増收。按照分区分级防控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切实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收入的影响,统筹协调卫健、农业农村、交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及时妥善解决带贫企业开工复工、产品销售、资金周转等难题,完善延长产业扶贫链条,加强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五、强化综合保障。对贫困老人户、重病户、重残户等小贫群体,明确专人负责疫情防控期间的精准帮扶工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到位,落实好低保、特救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扶贫保险作用,重点解决因疫情致病、因疫情减产减收因疫情造成产业失败、因疫情返贫致贫等问题,做到迅速比对核实、理赔到位。全面排查统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需要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情況,特别是兜底脱贫的财政资金支出规模,优先做好脱贫攻坚财力保障。

六、改善人居环境。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扫日消”的要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提升工作以村为单位,村干部带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利用绝大多数农户居家生活的时机,坚持每天在村内、户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和消毒行动,进一步提升村容村和户容户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七、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疫情防控“不聚不聊”“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等要求,通过大喇叭不间断宣传等措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取缔非法殡仪服务场所专项行动,该拆违的拆违,该取缔的取缔,一步到位,销号管理,坚决铲除殡葬乱象。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提倡节俭节约办事、孝老爱老敬老等文明新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营造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八、维护信访稳定。发挥好各级扶贫信访专班作用,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受理的扶贫信访问题,第一时间要妥善化解,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多。加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加强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增强贫困群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位。层层压紧责任,从严从实全面抓好各级反馈问题的整改。

九、提升攻坚能力。针对疫情防控特点改进培训方式,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扶贫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扶贫系统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充分利用驻村在岗的有效工作时间,毫不放松持续做好脱贫攻坚特别是乡村两级各项档案资料归集整理工作,做到不断完善、有档可寻,没有缺项漏项。细化研究各项扶贫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方面,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十、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统筹,主动担当作为,在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的同时,严守疫情防控期间纪律要求,强化脱贫责任,抓好精准帮扶,科学安排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注意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増加基层负担,不影响疫情防控,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打赢贫困地区疫情阻击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3

“赵书记呀,今儿周末你咋么冒陪孩子啊!又到村上来忙……”住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牛角村村址旁边的老王亲切问道。每个周末,我们都能在牛角村内看到一个大个子身影,有时候是下村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有时候是入户进行结对帮扶,有时候召开产业扶贫会议商讨对策,有时候是在构思产业发展思路……这就是赵栋,2017年2月从白河县统计局选派到牛角村的第一书记,他肩负着组织上赋予的责任和重托,在牛角村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为牛角村的发展呕心沥血。

牛角村位于白河县城关镇最西边,沿汉江和316国道,与麻虎镇及胜利、中营两村接壤。全村地域面积8.6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62户1396人,其中贫困户234户781人。牛角村地理条件落后,三山夹两沟,土地贫瘠,自然资源缺乏,是城关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记得刚到牛角村时候,为了摸清牛角村的村情民意,他连续多少个日夜辗转奔走在牛角村展沟、蚂蝗沟和枇杷沟之间,走访了所有的贫困家庭,与他们进行详细沟通,并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都记录在本子上,回到村址后又召开座谈会,通过这些方法理清了工作思路:在强化村级两委班子服务能力基础上,更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农民幸福感这一目标,将产业发展、矛盾化解、乡风文明建设、村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成立中峰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在经过赵书记几个月的走访中,他发现牛角村山林繁茂、植被覆盖率高、阳光充足,而且还有很多农民有散养蜂蜜的传统手艺,他又通过网络了解到蜂蜜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当他在村级扶贫会议上题提出成立中峰养殖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这一想法的时候,得到了全体扶贫干部的支持和拥护。随后他又带领村干部到黄陵中峰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养蜂技能。在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的情况下,牛角村玉春中峰养殖合作社正式登记注册,全村有8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中峰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现有中峰300余箱,年产蜜2000余斤,价值1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他扶持村上产业大户黄绪武成立百花中峰养殖合作社,带动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现有中峰60余箱,今年年产蜜500斤,产值1万余元,户均增收1250元。

修建蚂蝗沟致富路,促进产业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赵书记深深明白此中的道理。牛角村蚂蝗沟绵延3.4公里,沟深林密,岩石堵峭,山上80余户300余人祖祖辈辈都是肩挑背扛,因自然条件恶劣,曾经测量了几次要修这条路,由于各种原因都被搁置下来,这一次,赵书记下定了决心。他回单位跟领导汇报、跑交通局要修路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赵书记为牛角村发展的决心感动了交通局领导,拨付170万元修路资金,一条宽敞的大马路正带领着蚂蝗沟的村民奔向致富的小康生活:居住山上的罗德喜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魔芋和红薯,今年年产红薯1万公斤。扶持村民支德奇,发展家庭农场1个,带领21户贫困户养殖土鸡3400余只,养猪45头,养牛28头,除去成本和劳力,户均增收1万余元。还有农户将种植的拐枣、核桃、板栗林等100余亩果林都管护起来了,预计年底将会迎来一个好收成。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赵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牛角村“一约四会”工作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崇尚文明新风。建立道德评议会,发掘、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和道德模范推选活动。建立村民议事会,促进村民自治管理。建立红白理事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止目前,牛角村党支部共开展道德讲堂4期,评选善行义举榜8人,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标语32条,签订婚丧嫁娶简办党员带头承诺书280余份。

看到牛角村2年来的巨大变化,赵书记脸上露出了笑容。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4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顺利到来,各级党委部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

但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在当前攻营拔寨阶段,彻底根除穷根,杜绝“春风吹又生”上,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心沉基层,不仅要在房前屋后、在街节后巷做好“宣、扫、拆”,更要在百姓心里面,思想上做好“宣、扫、拆”。

宣传党的政策,杜绝懒汉思想。一事一议的光伏路灯,是百姓脱贫方向的指引灯,“村村通”“组组通”的水泥硬化路是百姓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扶贫教育帮扶是逃离贫穷的的汽车,医疗帮扶更是防止“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安全员。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针一线、一分一角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所得。当懒汉只会让美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宣传党的政策,不仅是让百姓懂政策感党恩,更是要让百姓明白富裕是靠劳动靠努力来的,绝不是不劳而获的。

扫好村前寨后环境,也要扫除百姓“等、靠、要”思想。从门前屋后到街前巷后再到村前寨后,卫生保洁员辛勤劳动,给大家换来了干净卫生的环境,让村寨新天换旧貌。但这扫,不仅要扫看的见“垃圾”,还要扫出看不见的“垃圾”,要扫到百姓的思想里、心坎上,要扫除“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我穷我光荣”、扫除“我领低保我光荣”的思想垃圾,更要扫除不愿劳动、一心“等、靠、要”的思想垃圾。只有扫除“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明白“等、靠、要”没出路,勤奋努力方是出路。

拆除老、破房屋,更要拆掉“懒”也能“得”的思想。当前拆除老、旧等一些不安全、不具备居住条件房屋的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拆除这些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不仅降低农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加展现了新农村的风貌。但要认识到,仅拆除老、破房屋只是“拆”工作的一分部,另一部分还要“拆”掉“等、靠、要”、“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懒能得”的“危险建筑物”。只有拆除这些“危险建筑物”,要让百姓明白等是靠不住的、等是要不到的、贫困不是光荣的、当懒汉更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从老百姓心底里、思想上拆掉这些“不安全的想法”,在思想的根基里扎紧勤劳才能脱贫的“钢筋”,浇灌跟党走方能致富的“水泥”,才能让脱贫奔小康的高楼拔地而起。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攻城拔寨”之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我们越要时刻紧绷一根弦、拧成一股劲,朝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一段时间以来,脱贫攻坚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产业基地的“面子工程”,冲水式厕所的“闲置现象”,就业扶贫的“酬劳问题”……这些“只开花不结果”“不敢动真格”现象,既阻塞了扶贫之路,更影响了脱贫质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切忌“只开花不结果”,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困难群众为主体,以破“难题”、斩“穷根”为要,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驻村”仍需“驻心”。在当前,脱贫攻坚战步入关键时期,许多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进行“驻村帮扶”。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始终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甚至成了“吃住在村”“生活在村”“工作也在村”的群众眼里熟悉的“村干部”。他们扎根一线,与困难群众朝夕相处,问情况、找方法、解难题。而有的人却只注重“打多少次卡”“签多少次到”“完善了多少资料台账”,与群众打交道“少之又少”,每次到贫困户家“打个转”,便匆忙回原单位,下次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让“驻村”工作流于形式、止于表面。所以说,“驻村”仍需“驻心”,把心安定下来,把架子放下来,把脚步放慢一点,把耐心提高一点,把工作做细一点,这样不仅能把心在村庄上“驻牢”,还能把心“驻”进困难群众心中。

“扶志”还要“扶智”。教育扶贫,让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不仅能够有书读,还能够享受一定的学费减免及政策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扶贫“扶志”。孩子上学不愁了,一些家长倒还真的“松了一口气”,整天在家消磨时间,明明有劳动能力,也不出去找事做,家里缺东西就打电话问帮扶干部要,到了月初就问“钱”到账没……孩子的“志”上去了,部分家长的“智”却没及时跟上。我们要加大对勤劳脱贫致富典型事例的宣传,尤其是要对本地方、甚至是本村的脱贫模范正面典型进行宣传,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不断唱响“勤劳脱贫”的主旋律。此外,还要对不同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施策,既要进行分类就业培训,还要因人而异进行就业引导,以贫困户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的就业培训知识,让贫困户学得会、用得上,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斩断“因懒致贫”的“穷根”。

“输血”莫忘“造血”。产业扶贫,作为九大扶贫工程之一,是精准脱贫路上的重要一环。在当前,许多地区根据自身地方实际情况,搭建扶贫产业基地,以产业分红的形式增加贫困户收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部分地区只注重提高经济收入,而忽视了贫困户这一主体,真正让贫困户经历的少、参与的少、动手的少,单纯地把产业基地当做“输血”方式,而忘记了“造血”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搭建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主体就应当从贫困户中进行挑选,前期多教技术,后期多进行指导、总结,以“造血”的决心打通“输血”的“梗阻”。在扶贫路上,我们前期的“输血”,就应为后期的“造血”夯实基础,让贫困户能够有一定的信心参与劳动,甚至进行自主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酬劳,从而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

“只开花不结果”“要不得”,“只看果实”不注重“花朵的培育”“行不通”。扶贫路上,就“怕”动真格,一旦动了真格,就意味着要把心沉到基层一线,积极探索致富之路,注重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旦动了真格,“开花、结果”便水到渠成,“脱贫、致富”亦是指日可待!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6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做出多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不断为全党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比如,相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大指出,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鉴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7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挑战。对此我们要抓住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只有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才能稳定,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行之有效。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只有着力补齐这一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把帮助困难群众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合力,努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更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8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井冈山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最大的力量是来自党建的力量,最大的优势是来自党建的优势。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时,每个地区都要找到自身的定位,都要发掘自身的“品牌”。因地制宜,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扶持产业实现精准脱贫,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可以让脱贫更有成效,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困难群众更有发展的奔头。

“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绿色也是江西井冈山市最大的底色,显然井冈山在发展旅游产业的道路上具有先天优势。此外,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传承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天然沃土。

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坚持人民利益最大化,要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受惠,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美好起来。我们要带着思考发展产业,尤其是要关注对贫困农村发展的帮助有多大:村集体经济能否得到实惠?广大农民能否得到收益?所有贫困户能否全覆盖?

关键时候,党和政府要发挥兜底保障这一功能。江西井冈山市建立了低保标准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双线融合”,按照平均12%的增长比例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每年从旅游门票收入、土地出让金中各切出10%,筹措2000万元以上的特殊扶贫基金,对1938名红卡低保户,实施每月提标40元的市级低保提标政策,对3074名未享受低保的红卡户,全部纳入市级低保,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通过一系列低保提标政策,实现低保对象年收入3660元,确保了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标准,牢牢兜住了贫困底线。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播,必须从教育着手,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为此,江西井冈山市实行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的一揽子费用减免和补助政策,按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给予多项资助。针对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为每生每年再增加500元补助;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中招水利、农业、林业“三定向”的加20分投档;师范“三定向”在贫困户招生指标提高到30%;对考取全日制大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给予的补贴分别提高至8000元和4000元;等等。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9

有压力才有动力。贫困的帽子是压力,更是攻坚的动力。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责任却不能“摘”,要摘帽不能摘责任、摘帽不能摘政策、摘帽不能摘帮扶、摘帽不能摘监管,站在的奋斗的起点勇往直前,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巩固脱贫成果,夯实全面小康制度的“成色”。能“摘帽”,那必然符合脱贫的相关指标,必然有先进的工作经验。已经脱帽的贫困县,要重点抓好增收致富长效机制建设和扶贫经验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长效机制是为了确保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经验总结是为了推广借鉴。目前,我们还有一定的贫困县没有脱贫摘帽,已经摘帽地区的经验或许可以借鉴、完善,这有助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要继续巩固发展脱贫成果,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攻坚任务,夯实全面小康制度的“成色”。

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全面小康思想的“成色”。摘帽不是最终目的,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能因为摘帽了就有所放松,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弦要时刻绷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了多次专题性党内教育,让党员干部不断“回炉锤炼”,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对已经摘掉贫困帽子的地区,更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夯实全面小康思想的“成色”。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果

在《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举全社会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可以说,只要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没有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全面小康的承诺就难以兑现。因此,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推动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那些生活在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等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传统扶贫手段实现就地脱贫难度很大。从实践看,通过实施约96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换穷业”,可以让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迅速享受到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脱贫发展面临的障碍,切断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历史性跨越。

促进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为抓手,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携手走上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提高精准脱贫的质量和成效

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两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要加大工作力度,聚焦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在这些重要部署要求的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突出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开发式内源式扶贫。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实践证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既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又系统提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继而明确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型、丰富发展,推动我国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脱贫途径。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真正解决好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最具特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两不愁三保障”就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逐项逐户对账销号,推动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实践证明,“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现有承受能力的标准,是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关键所在,既有利于加快补上贫困地区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利于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确保贫困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完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脱贫攻坚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战略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建立起脱贫攻坚“八大体系”,包括: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实践证明,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既是对我国消除贫困工作重要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具体体现。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光荣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改进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的帮扶方式,在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的同时,通过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形式,开展实用有效的技术培训、指导,实施契合实际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实践证明,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

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空喊口号、不好高骛远,不断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集中优势资源强力攻坚,加强考核监督,严肃问责整改,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贫困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支持贫困群众大胆创新扶贫方式方法,靠着实干把脱贫目标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实践证明,只要拿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决心和毅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时指出,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贫困发生的根源性问题和有效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既是新时代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理论指导,也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开展反贫困工作、全球有效推进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借鉴。

为切实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指明了根本途径。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就无从讨论其他方面的人权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脱贫攻坚,通过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权益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还从长远角度保障和改善了其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发展权,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提供了示范标杆。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当今世界,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消除贫困、摆脱贫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300多万,7年减少9300多万,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树立了标杆,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广泛力量。消除贫困是让全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根源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部分群体没有充分、公平地享受到发展红利。推动减贫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就是要弥合南北鸿沟,缩小发展差距,通过消除贫困、提高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释放有效需求,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把中国梦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携手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附解释)下一篇: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