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起病隐匿, 患者不易察觉, 常因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保护性感觉丧失而致足部感染和溃烂, 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DPN一旦出现, 不仅患者疼痛难忍, 而且对多种药物效果不佳。该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主要通过观察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的疗效以寻找治疗DPN的最佳方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该院收治的病例,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女各25例, 年龄43~72岁, 平均 (59.17±9.34) 岁;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45~71岁, 平均 (59.45±9.25) 岁。患者病程5~11年, 平均 (7.21±2.08)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患者的纳入与排除

患者的纳入: (1) 符合DPN诊断标准[2]; (2) 患者病情稳定, 血糖控制佳。排除标准: (1) 存在心、肝和肾功能不全者; (2) 具有其他代谢疾病者; (3) 精神障碍者; (4) 酮症酸中毒或感染者; (5) 正在接受其他研究或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前, 首先接受常规治疗, 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空腹血糖控制在5.6~7.0 mmol/L, 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 Hb A1c控制在6.5%~7.0%。对照组给予硫辛酸 (国药准字H20053402) 治疗, 将0.3 g药物加入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物贝前列素钠 (国药准字H20083589) , 饭后口服。40μg/次, 3次/d。两组患者均给药3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进行糖尿病饮食, 密切关注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并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效判断标准

如果患者自觉肢端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腱反射基本正常则为显效;肢端疼痛、麻木有所减轻, 腱反射部分恢复正常则为有效;自觉症状无改善, 腱反射无改善则为无效。临床总有效例数为显效加有效之和。

1.5 观察指标

除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和腱反射情况外,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用药结束后采KEYPOINT型肌电图电位诱发仪进行电生理检查, 包括测定正中神经、腓神经的LAT和MCV水平。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神经电生理结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LAT和MCV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对于5年以上患者, 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65%~90%[2]。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可能与高血糖、遗传因素和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DPN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远端肢体出现麻木和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 DPN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药物、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因此, 亟待找到可有效控制DPN的用药方案。

该研究主要采用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对确诊DPN的患者进行治疗。

该研究发现, 仅给予α-硫辛酸的对照组, 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 而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达94%,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是因为,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抗氧化剂, 能够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 的基因进行调节。PPARs对细胞的发育和代谢调节具有重要作用[3]。这一强活性的抗氧化剂, 不仅可有效地清除体内氧自由基, 延缓细胞的衰老, 而且可增加营养神经的血管血流量。从这一点来看, 该药物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而当观察组患者联用贝前列素钠片后, 有效率明显提高, 这是因为其是一种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其不仅可抑制微血栓的形成, 改善局部的血液微循环, 且能促进末梢神经的自身修复[4]。贝前列素钠是活化型PGI2类似物, 可调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 的表达[5]。服用该药物后, e NOS表达上调, 改善原本舒张功能减弱的血管, 进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有研究发现, 该药物也具有抗血栓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对外周血管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疾病预防有益[6]。同时, 该研究也对两组患者下肢神经功能电生理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LAT和MCV水平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这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LAT和MCV值恢复正常。

α-硫辛酸清除掉致病的自由基后, 神经组织脂质氧化现象降低, 营养神经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改善了周围神经的营养状况, 进而改善了神经传导速度。有研究实验证实, 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改善可控制轻中度DPN的进展, 同时, 改善患者皮肤的感觉异常[6]。贝前列素钠片也可有效增加下肢营养神经的血流量, 改善局部微循环, 从而保证患肢的远端的稳态。这对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该研究提示硫辛酸与贝前列素钠联合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协同作用。同时, 也提示患肢远端血运失常是DPN进展的病理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 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下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3周后,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47/50) ,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 (30/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下肢神经功能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 (LAT) 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的临床效果佳, 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 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贝前列素钠

参考文献

[1] 杨秀颖, 张莉, 陈熙, 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 32 (5) :598-602.

[2] 王秀阁, 韩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2016, 8 (20) :142-145.

[3] 马雷刚, 段小凯, 孟庆伟, 等.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7, 23 (18) :97-98.

[4] 黄丽兰.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 (10) :101-102.

[5] 刘丽仙, 梁晓美, 吴明东, 等.贝前列素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 (18) :1657-1659.

[6] 叶大智.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24) :41-42.

上一篇: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综述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开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