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精选14篇)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1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

小云和小宁在踢毽子,小方在跳绳,小琪和小杰在帮小方数数。最好玩的要数拔河了,小明找来一根长绳子在中间绑一块红布条,再找来三个小伙伴一起玩,小红和小明一队,小军和小妮一队。游戏开始了,双方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朝自己这边拉,刚开始小明那队眼看就要赢了,小军那队也不甘示弱,使劲一拉,将红布条拉到自己这一边,小军和小妮赢了。小明和小红也不气馁,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小明和小红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也赢了一回。

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2

从字词抓起。教材首先安排了归类识字, 这时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关系, 让学生积累自己最喜欢的词, 再用这些词练习说一句、两句, 最后到片段。还可用几个词, 根据词与词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从图画抓起。低年级教材大部分课文配有图画, 可让学生观察图, 进行看图写话训练。如教古诗《蜜蜂》, 有的学生不但写出图的内容, 而且还将本首诗引用到文中。课后, 再根据课文中的图文内容,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与之相关、相近的内容进行描述, 从而让学生懂得“课堂外有课堂, 教材外有知识, 生活中有老师”的立体化学习方式。

一到下课一年级叙事作文 篇3

第二节课结束的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拿着运动器材涌向操场,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

你看,西边的跑道上四年级正在进行跑 步比赛。跑了第一名的同学自吹自擂:“你看,我没有骗你吧,我就是第一名。”跑了第二名的同学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说:“就差一点啊。”第三名紧握拳头,自言自语:“我一定不能灰心,我下次一定会赢的。”

在东边的跑道上,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踢毽子。毽子在他们的脚下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儿。他们都专心致志地看着毽子生怕毽子落在地上。

篮球场上三年级正在跳着绳,绳子上下翻飞,他们个个满头大汗。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边上看着,不停地为他们呐喊助威。他们心里想着要是我们也能跳这么好就好了。

咦,那边角落怎么围着一群人?喔,原来是一个小同学拿着放大镜在观察着小昆虫。蚂蚁,蚂蚱,蝴蝶和蝈蝈,啊,真有趣啊。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4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一选

(共2题;共4分)

1.(2分)用哪根绳捆大盒子最合适?()

A

.B

.2.(2分)谁的个头最高?()

A

.A

B

.B

C

.C

二、填一填

(共2题;共4分)

3.(2分)谁的个子高?(填站或坐)

_______着的人个子高.

4.(2分)比一比

A、B、高的是_______;

矮的是_______

三、画一画

(共10题;共55分)

5.(5分)矮的画“√”。

6.(5分)在长的后面画“√”。

()

()

7.(5分)

(1)哪种水果重?在□里画“√”。

(2)哪个动物最矮?在最矮的□里画“√”。

8.(5分)高的画“√”,矮短的画“○”。

9.(5分)哪根带子长些?在长的下面画“√”。

10.(5分)大的画“√”,小的画“⚪”。

11.(5分)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12.(5分)高的画“√”,矮的画“⚪”。

13.(5分)谁最高,画“√”。谁最矮,画“⚪”。

14.(10分)在高的下面画“√”,矮的下面画“○”。

(1)

(2)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共2题;共4分)

1-1、2-1、二、填一填

(共2题;共4分)

3-1、4-1、三、画一画

(共10题;共55分)

网络环境下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篇5

一、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品味

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中心的阅读指导存在一定困难, 突出表现为阅读兴趣问题。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 他们很容易成为少儿兴趣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培养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营造书香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做法是校园处处有书香。首先, 师生一道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自主装扮学习工作环境。无论是走廊教室, 还是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墙, 处处充溢浓浓的书香气息, 让墙壁“开口说话”, 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多彩的文化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学生快乐阅读应该建立在一定任务驱动下, 给学生足够的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有阅读“规定动作”。比如课前3分钟演讲、读书大王评选、读书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经典积累PK等等。最后, 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引导学生有意阅读, 集中注意力阅读, 不仅要圈点勾画, 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 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 才能事半功倍。”

2、拓宽文本内容, 激发阅读兴趣。

文本内容虽丰富多彩, 但容量毕竟有限, 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如学习《海上日出》, 就应引导学生到网络上去寻找介绍作者巴金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引导学生寻找网络上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学习《桂林山水》, 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或图片;学习《赤壁之战》, 引导学生寻找原著来阅读, 并在网络上还原《赤壁之战》情景。要拓宽文本内容, 还应教给学生查寻阅读材料的方法:上网、去图书室, 读相关书籍。这样, 以点带面, 既可以丰富阅读内容, 有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实现“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的转变。

3、增加经典诵读, 激发阅读兴趣。

经典的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也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向学生广泛推荐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成语故事等优秀国学, 充分利用一日“三读” (早、中、晚) , 每周一诗、一仪式 (升旗仪式上台经典诵读) 、两课 (班队活动课、课外阅读课) 的时间, 并将其改编成琅琅上口的“唱读讲传书”文艺作品,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快乐学国学、经典记心间活动, 学生阅读兴趣昂然, 阅读视野倍增。

4、开展读书活动, 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读书活动是学校图书中心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体现的保证, 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 为此, 学校图书中心一定要摆脱传统的“坐等读者”思想的束缚, 树立“以活动促销”理念, 坚持阅读交流与阅读活动并重的思想, 配合学校活动、主题班会、重大节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书推荐会、好书交换看、积累大PK、成果大展示, 网上大交流、淘书乐、诵读大王、故事大王, 阅读博士、作文竞赛、书香系列评比、读书节系列活动, 全方位调动师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每当师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 还经常露他一小手, 随时登领奖台, 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 阅读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引导网络“阅读”, 拓展阅读空间

传统的印刷型图书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因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且数量庞杂、类型多、范围广, 因此有针对地进行网络阅读指导, 才会有效提高课外指导的效果。学校图书中心应对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再次加工、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为此, 学校图书中心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特别是图书中心资料的查询、外借预约、与班级“图书银行”互动等服务, 可以通过“班班通”网络功能得以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 拓宽服务领域。图书中心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新时期学校图书中心作为重要的知识宝库和学习场所, 已经烙上了网络多媒体和传统图书资源的双重印迹, 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开设专题讲座, 提供网络查询服务,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甄别能力, 为此, 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中心在培养师生课外阅读, 拓宽阅读空间等方面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摘要: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这项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要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热爱阅读;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网络“阅读”, 吸取网络资源营养。

下课了三年级作文 篇6

看,那有几位高年级的大哥哥正在比赛乒乓球呢。一位大哥哥把乒乓球拍使劲一打,“嗖”的一声那乒乓球就被射了出去。他的对手一点也不走神,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球。球靠近的时候,对手使劲全力一打,球又被弹了过去。打了几个来回之后,大哥哥来了个扣球把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球落在了地上。大哥哥得意洋洋起来,对手奋起反击,一下对那位大哥哥发起了进功。大哥哥没有看就被砸的摔了一跤,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笑了起来。

再看这边有几位女生在玩跳皮筋呢!中间有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一边唱着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一边跟着儿歌的节奏跳起来。

那边还有几个我最熟悉的小伙伴在丢沙包呢。哦,原来是我们班的同学呀。还有一个我们班的“丢沙包大王”许可,许可一个沙包可以把两个人砸下去,可是别人想砸中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人家想从头顶攻击他,他便向下一蹲,沙包就从头顶飞了过去,又有人从下面攻击他,许可向上一跳,沙包又从他脚下飞了过去。许可左躲右闪、蹦来蹦去,他们开心极了。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范文) 篇7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今年一周岁零三个月大了,他有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还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很可爱。他又特别调皮所以我常叫他小调皮。

有一次,我们去洗手,发现肥皂不见了,原来是弟弟放到马桶中冲走了。还有一次,他*的钥匙找不到了,弟弟却一直望着垃圾桶傻傻的笑,原来是被弟弟不知什么时候扔进垃圾桶里了。有时他还会拿起饭盆当鼓敲把家里弄得闹轰轰的真拿他没办法。虽然他总是这样的调皮,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开心果。这就是我可爱又调皮的弟弟。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8

1 校园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的活动内容, 以整个校园环境为活动的空间,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以学校精神的一种群体活动方式;是由所有学校成员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过程中, 形成和即将形成的行为、习惯、爱好和兴趣, 积累起来的有形和无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有学术活动, 又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体育与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受学生喜欢且最具有活力和最富创新意识的部分, 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 可以说是整个校园文化发展的有强力的“催化剂”。它对改善学生的智力结构, 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甚至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从校园内文化定义看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方式总和, 是以校园为空间,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体现的已经形成体育精神及其未形成体育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2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由于单纯体育课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 而课外体育活动因其活动时间灵活性强、形式和内容广泛, 同时在锻炼的效果强, 因此深受学生喜欢。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主要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增加和体育意识的增强。高校体育特别是高校课外体育形式发生了变化, 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且还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其组织形式包括自发性的与组织性的两种。

2.1 自发性课外活动

自发性课外活动是指学生自发体育群体组织的活动, 自发体育群体指是在共同生活环境中某一体育项目拥有共同的志趣而自发形成的一群体育爱好者。一般群体内都有相同的兴趣, 相近的志向、个性, 同时为达到提高某项运动技能, 或者满足一定的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或为战胜对手, 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或者满足而集中在一起的。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学生自愿参加、自行筹划组织, 对有效地提高参与学生, 特别是骨干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2.2 组织性课外活动

组织性课外活动是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组织校内体育竞赛, 它对提高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体育气氛都有积极作用。校内课外体育竞赛, 因为是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 贴近学生自身, 因此学生会关注更多。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活动途径, 它在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 又促进学生增强健康、提高体质, 最终培养学生体育终身体育;而就学校而言, 在完成体育任务, 同时, 形成学校特色体育,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阳光体育下课外体育活动建设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改变观念, 构建课外体育的运行网络系统

“阳光体育”的实施, 要求高校职能部门制订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 落实学校各部门在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学校应该在大力宣传课外体育活动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 也要认真指导, 从观念上开始转变。同时合理评价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从制度激励学生。利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信息时代,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的网络平台, 准确快速传播和传递课外体育活动所有信息, 使学生快速了解有关活动信息;同时运行网络也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平台, 吸引更多人关注到体育活动中来。

3.2 建立标志性的课外阳光体育活动项目

“阳光体育”目的是通过广泛的课外体育活动, 吸引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享受大自然, 从而形成校园内外“阳光活动”的热潮。学校应开设学生喜爱、健身价值高、趣味性强、现代化同时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考虑全国各地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等不同, 决定了每个学校发展具体路线和思路会有所不同, 因此, 在建设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学校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 在实施前考虑学校的特色、师生构成、地理位置等, 然后决定实施内容, 最终形成各学校的传统和特色, 让人一到学校就会想到该校体育特色项目。例如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年内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特别制定1~2个标志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事件 (如运动会、篮球赛、阳关长跑等) , 也可以建立标志性体育活动的相关的标识、标准色、口号等标志物的建立, 有利于更好进行传播。

3.3 增大课外体育部分的投入, 以保障正常运行

增大投入, 一是改变体育场馆建造的理念, 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坚持实用性强理念, 使学校场馆成为标识性建筑;二是增大体育活动经费投入, 特别是对学校大学生体协及各单项协会的经费投入、经费的保证, 是活动开展的前提;三是保证学校体育节、综合性体育运动等大型活动的经费。

3.4 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制度, 发挥活动主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人翁的作用

由于体育文化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情感、智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运行中, 作为强大主力军的学生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 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有关规定时候, 一定要考虑他们的因素, 要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但由于大学生在各方面的行为还不是很成熟, 所以在在良好的制度有理由约束他们的行为。因此, 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 提高工作效率。

3.5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激发活动积极性

3.5.1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学分奖励制度

对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体育群体活动者, 可以指参加比赛或者是裁判工作, 根据参与情况和获奖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课外学分。

3.5.2 对学校代表队各类比赛获奖学生给予文化加分奖励

为了鼓励各运动队、运动员在比赛中减轻负担, 更好地为学校争光, 可以考虑合理减轻运动员的学习顾虑, 对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获奖者根据取得成绩给予相应文化加分奖励。

3.6 扶持自发体育活动, 提供展示的平台

自发性体育活动是由情趣的一致, 志向、个性相仿学生组织在一起, 学校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该给与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对这些自发群体来说就是一个内在激励, 同时它也能感受到学校层面的在意它、重视它。对于学校来说这些自发的群体活动没有向学校要钱, 但是也能带来其他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作为体育组织不要干涉他们, 而是要给他们多提供和创造机会。

3.7 建立高校课外体育的评估体系

建立自上而下全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评估体系, 学校应建立每学年表彰群体工作先进单位、个人的制度, 各省各地应定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评估、表彰, 如果条件允许的学校也可以设立体育奖学金, 课外体育奖励基金, 奖励成绩突出者。课外体育工作成绩要成为所在单位综合考核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样途径激励学校强化课外体育活动实施。

4 结语

了解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主动去认识大学在学校生体育活动现状, 组织多元化、多级体育赛事, 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体育项目, 班班有体育活动, 建立完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相应制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挖掘学校特色, 拥有学校特色有标志性的阳关体育课外体育活动, 形成学校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云学荣.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D].四川: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2004.

[2]李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1) :92-94.

[3]钟明.论大学生自发体育群体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J].浙江体育科, 2011 (1) :86-89.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9

文化路一小二、一班李昊光

有一天,我正坐在一颗树下休息。忽然,我觉得腿上痒痒的,低头一看,腿上不知何时已经被叮了一个“包子”。我想:肯定是那帮嗜血如命的“吸血鬼”-蚊子叮的。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10

假文盲

在一个冬天的早上,车站里写有“母子上车处”五个字指示牌的上车通道处,站在那里的却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强体健的男士,而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在了通道外,那对母子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既不是残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为什么他们却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不,他们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锃亮,有的甚至还戴着眼镜,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点小小的利益,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下,仍摆出一副对指示牌视而不见的态度,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想给这对母子让位的意思。

从图上四位男士的衣着得知,他们都是认识指示牌上的每一个字的,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还刻意地假装文盲来逃避正确的公共秩序。在 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在这里 所指的“文盲”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个泱泱大国,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团结,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文明、谈何道德?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并不罕见,有多少人为贪图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让真正需要给予帮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不少年青力壮的青年人稳稳当当地坐在位子上,而他们的身旁,却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丝让座的表现,在他们的座位上“老弱病残专座”的提示清清楚楚,他们却熟视无睹;公园里,“不许攀摘花木”的牌子十分醒目,然而被攀摘的花木却随处可见;广场上漂亮的垃圾果皮箱上的字格外耀眼,却仍有人随处乱扔果皮纸屑……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昭示出他们不道德的品行。他们不是学识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这样,那将会是多么可悲!这种不良的行为、思想已经渐渐在人们身上蔓延,如果不及时控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中国人,在公共场所应该多替他人着想,要时时想到自己不影响别人,多为别人提供帮助,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这一幅漫画,让想起一句简单而又赋有含义的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就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观念中吧。

难忘的第一次

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令我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在校园讲台上演讲的事。

在我读五年级时。上半学期竞选各种校干部。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报名参加了“劳动委员”的校干部竞选。

我满心欢喜的开始准备起演讲稿来。再把自己的演讲稿拿给爸爸修改。爸爸该好后马上就拿给我了(他十分支持我这次竞选),我便兴奋的背起了演讲稿……

好不容易熬到了演讲的那一天,我喜滋滋的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一看名单,我是第27个上台演讲。一想。我还早呢。于是,就在心里背起了演讲稿……转眼间。到了我,当我站在早就熟悉不已的讲台上时,心里莫名地多出了几分紧张,就像怀里抱着一只小兔子一样,心怦怦乱跳。原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这时却说不出来。我往爸爸妈妈站的方向看去,爸爸妈妈向我挥手,给我加油!于是,我暗暗的对自己说:“加油!”,演讲稿便脱口而出,仿佛我正在家里,正面对爸爸妈妈一样。讲完后,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松了口气似的走下台。

我激动,紧张的等待着的无疑是老师公布结果。几分钟后,老师走了出来,一项一项的公布。终于,到了“劳动委员”。我集中注意力,屏住呼吸,想不到老师却念出了“高羽忛”的名字。失落像一块巨石,重重的压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时,我真想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好好的大哭一场。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一直安慰我,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着急,我试着努力把眼泪缩回去……

那事过后,每每想起,总是会有些心痛与失落,但是我又想:人生总是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的嘛!我不能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啊!这样的机会,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要难过。通过这件事,我也有收获,就是交了高羽忛这个好朋友。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11

首先,要明确何为课程拓展以及研究有效课程拓展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初期,部分教师在网络上查到许多关于拓展型课程的相关资源。经过我们认真地浏览、分析、研讨,明确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课程拓展”的有效性与“拓展型课程”有着根本区别。拓展型课程应该是独立开发的从内容到形式完全脱离现有教材等教学资源的课外知识技能学习课程。而我们研究的是基于已有课程的有效拓展,即在正在使用的教材等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一节课或几节课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展。

新的课程标准彻底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从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要从居高临下的组织者变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合作者。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

另外,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研究教材,发展教材,活用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但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并不代表教与学的现代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因此,我们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解决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合理地活用教材,发展教材,拓宽学生视野,拓展课堂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充实,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要明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课程拓展的内涵

从宏观角度来说,应该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活用教材,对现行教材进行科学研究、发展与设计,合理制作、甄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现“学与教”的根本转变,达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从微观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目前发行的教材,教师一节课课堂教学内容、资源、时间与空间的拓展。通常体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我们简称为“外扩”。

二是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材,将几节课整合成为一节课,从而压缩课堂教学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却延伸到了课外,获得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通常体现在网络教学中。我们简称为“内缩”。

其中,知识容量拓展包含文本知识、情感体验、思维训练、技能探索等方面的扩容;时间的拓展即加大了课程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学习;空间的拓展即打开课堂界限,解缚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要明确有效课程拓展的评价标准、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1.确立有效课程拓展的评价标准要深入探讨何为“有效”,解读“有效性”。

我们这里的“有效”,离不开“有效教学”。纵观百家争鸣,普遍认为“有效教学”涵盖“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方面内容。余文森教授更是将这三方面内容细化到了极点,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果: (1) 学业成绩(表征); (2) 认知提高(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内容)。

有效用: (1) 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 (2) 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效用(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培养带得走的能力)(效用之二:长期用、一生用); (3) 人变得聪明(聪慧)、文明(有教养)(知识转化、内化为智力、品德)(效用之三:间接用、隐性用)。

有效率: (1) 减负增效(内涵); (2) 身心健康(前提); (3) 幸福指数(解决“苦教苦学”问题)(核心)。

那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拓展的有效性”就是要全面检测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是否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结果是否与预期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拓展的三维目标相一致;

二是能否有效益,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拓展的目标在质和量两方面是否与学生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三是是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拓展,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与教学投入(包括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的比值是否平衡。

以上三点,应该是教师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重要评价标准。

2.有效课程拓展的基本原则。

(1)课程本位原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以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为中心,不能脱离课程根本。课程为主,拓展为辅,不能偏离了课程教学中心。例如《观潮》一课,教参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教师播放视频潮来时的片段就要放在学生读、想之后, 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思维。

(2) 学生主体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 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 把时间与空间充分留给学生展示。例如一些课外资源展示, 有时间的话,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展示。

(3) 目的定位原则:教师备课要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应用的目的所在。教育技术不能全部代替传统教学。教育技术的应用点要找准, 切实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例如, 认识正方体时, 实物教具更加形象直观, 就不要使用课件代替。欣赏类课文, 过于频繁使用动画, 无主次, 容易淡化文本, 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究。

. (4) 科学适用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型合理选择整合方式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等) 。

(5) 资源优选原则:教师对教育资源的选择要去粗取精, 去繁就简, 下载的课件要结合实际进行节选。特别是一些视频资源的使用, 要根据需要适当截取。确保高效“投入”, 高效“产出”, 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率。

(6) 综合实践原则。教学资源的选取要紧密联系生活, 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 数学课数与形的课程很多都应该遵循此原则。

教案一年级范文 篇12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四、巩固练习估一估,数一数 65页第5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教后札记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海底世界——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海底世界——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一、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各数。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5的数的组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2~5的数的组成。教学准备:“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今天,操场上正在进行科技小组活动,同学们有兴趣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也想和图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玩的很开心。

生2:我数出了天上有5架飞机。生3:我知道了天上有1个太阳……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能看着图提出你喜欢的问题吗?

生:放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师:这个同学真棒,能大胆发言,提得问题又好。同桌互相找一找,看发射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学生认真而有趣的看图)生1:一个。

生2:1、2、3、4,四个。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样呢? 生1:我数的是正在发射火箭的同学。生2:我数的是所有发射火箭的同学。

(下面的同学意见不一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已发射火箭的上一个同学,但如果看所有发射火箭的就是4个同学。你们看得范围不同,数的人数也不同,说得都很有道理。

生:1、2、3……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谁愿意回答?

生:1可以表示1个太阳,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个小朋友,4可以表示4棵树,5可以表示5架飞机……

生:这些数怎么写呢? 师:谁能教教大家?

生:1像……,2像……,3像……,4像……,5像……

三、巩固练习

1、写1~5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独立的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教师可以以此题的练习形式为线索,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13

初见,她莞尔而笑,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长发披散及肩,俨如珍珠般清澈明亮的眼睛镶嵌在白净的脸上,眼角虽有几丝鱼尾纹,却更增添了她的知性美,转身间,缕缕清香如丝绸般环绕全身,沁人心扉,虽不是名牌香水,却正是这股独特的芳香感动着我„„

我眼中的美丽教师,便是她,小学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时间在更迭,场景在变迁,甚至记忆都变成了模糊的影像,但深藏在心底的那份感动却不会更改,那种无以言喻的关怀让我至今犹记。

月光如同揉碎了般地笼罩着她,原本乌黑的长发在这月色中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我紧张得喘不过气了,她轻轻地拍了下我的背,微笑着说:“别紧张啊,就当在自己家啊。”我低着头“嗯”了一声。她拉着我穿梭在书间,我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本本书,透着油墨书香,她拉起我的手,当冰冷的手触及到她温暖的手心时,仿佛有电流通过全身,一股股暖意穿过血管直达心间,我不安地抬起头,正好对上她的眼睛,正想低头,却又被她充满鼓励的坚定眼神深深吸引住了,移不开视线。“以后就一直抬起头,看着前方,好吗?”她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说。“嗯?”我疑惑地望向她。“你难道要一直低着头么?抬起头,挺起胸膛,你很优秀,也很成熟、乖巧,老师很喜欢这一点,但你总是不言不语,上课也不发言,我总是看不见你的眼睛,你要记住了,你很优秀。”她轻抚过我的头发,温暖的掌心让我很安心,从未有过的安心。我再一次鼓足勇气抬头看向她的眼睛,说不清地关怀和爱护,甚至,在她的黑眸中,我看到了自己,一个矮小却十分坚定的自己。

“走,我们看电视去,这可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独特日子喔,我们看晚会去。”她走在前方,我跟在后方,我凝视着她,这是一个美丽的教师,这是一个内心比外表更美丽的教师,这是一个让我学会自信的老师,这是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是一位我至今犹记、无法忘怀的老师„„

抬起头,坚定自信得看着前方,满布荆棘的路终究会跨过去,重要的不是脚下,而是前方,泥潭再深,跨过了,终究会成为过去的风景,只要别陷下去,希望就在前方。或许,李老师所说的就短短几句,但对于我来说意味着非凡。抬起头,是让我学会自信,看着前方,是让我找到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啊,命运的齿轮终究会驶向平坦的大道,再多的荆棘也只是筑梦路上必经的关卡,过去了,希望就在手中,胜利就是眼前。

一年级下课作文范文 篇14

一、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课程改革来讲,应围绕明确教育目标,选择、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新建本课院校培养的主要是能够满足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院校的办学定位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制定出以培养学生技术、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此,新建本课院校应顺应市场与专业发展趋势,突破学科局限,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在减少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呈现出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重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增加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专业口径,并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

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应对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不仅能够突破学科局限,也能够使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渗透与融合。同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既可以对课程内容做出进一步整合,并对课程主次、层次衔接关系做出更科学的界定,也能够有效防止课程被过细的分割,或是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脱节等现象。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强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新建本课院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在课程门类、所需学时等方面与我国一流研究型,或是二类教学研究型大学非常相似,占据公共必修课主要比例的有“两课、大学英语以及公共体育和计算机,两课主要开展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这些课程的开展都难以完成通识教育的任务与目标。过于繁多复杂的公共选修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仅缺乏深度,各个课程间的联系也较弱,难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对此,在改革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围绕怎样培养出符合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展开,从课程门类到具体实施策略给予重新梳理,进而与相关专业课程形成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对现有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及具体实施模式做出合理调整。对于思政课程的开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科学、灵活地运用辨析法、问题法、评书法和案例法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实施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减少课程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学习的机会,积极走入基层、社会和专业。积极通过开展项目化管理以及品牌化战略,不断增强学生的风险与时代精神。此外,在课程考核模式上,也要加强目的性、过程性和体验性方面的有机整合,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应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相似与相近课程,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选修需要,并将其纳入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视。

四、加强校本、校企课程的开发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讲,应充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大校企合作与校本课程,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在具体实施中,应以行业技能和工程技术掌握为主线,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为途径,加大行业、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进而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核心工作,在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充分明确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相关改革工作,进而真正从办学理念、层次、类型和整体形态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

摘要: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以应用技术大学为主体,所以,其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创新也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进行,并以此来为本科院校转型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士中,顾永安,何东亮,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4(5):1-6.

上一篇:修路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党建材料整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