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小学生读后感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小学生读后感(推荐12篇)

草船借箭小学生读后感 篇1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让他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读了这个故事,我实在惊讶于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足智多谋,面对周瑜这个充满着重重陷阱的要求,诸葛亮不但没有选择推辞,而且还想出了完美的应对方法。诸葛亮这种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精神使我自愧不如。

以前,我只要遇见一点点困难就退缩,面对着面前的“拦路虎”,我总是望而却步。当我遇见比较难的数学题,我直接就放弃了,更别说去思考了。直到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诸葛亮面对重重难关时,胸有成竹地解决它时,让我连连赞叹。我想,诸葛亮之所以神机妙算,是因为他有丰富的阅历、足够的知识。如今,我总是认真地学习知识,遇见数学题时,再也不退缩了——我会仔细地完成它,像诸葛亮一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所有难题都不再是我的敌人了。

草船借箭小学生读后感 篇2

一、构建一种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而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然而, 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是思维的载体, 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云“言为心声”,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 更容易关注的是诸葛亮的外在表现, 比如, 借箭成功, 神机妙算,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等。但是通过这些表象的背后, 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神机妙算的呢?为什么在周瑜要设计陷害时, 他就能想到去向曹操借箭呢?他怎么就能想到如此周密完美的借箭计划呢?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不太关注的, 但是这也恰恰是教师该让学生触摸的, 也就是说只有真的让学生触摸到了诸葛亮的思维, 他们才能真的认识到诸葛亮这个形象。另外, 在学生的眼中, 周瑜也好, 鲁肃也好, 曹操也好, 诸葛亮也好, 多数人认为他们就是个体独立存在的, 为推动故事发展而创设的, 很难有立体的思维, 很难想到作者写作的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领学生建立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作者之间的联系, 形成关联阅读的思维, 融触摸文体、理解内容, 领悟表达, 感悟形象, 揣摩章法为一体。渗透读文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使学生原本个体的、点状的思维, 能够渐渐地变成面状的立体的思维, 这对于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品味一点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所以在小说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通过研读重点字词段落, 让学生通过建立环境、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 感悟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在文章中有很多能统领全篇的词句, 如:“你借给我二十条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 我的计划就完了。”因此,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能统领全篇的词句, 通过关联阅读的方式, 体会诸葛亮语言背后的弦外之音, 体会他的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 感知人物形象。在教学中, 我们应力求达到在品读文中语言的同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发现一些方法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 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而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 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那么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像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的那样“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呢!

《草船借箭》是一篇小说, 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在阅读和学习小说时, 我们只要紧扣“人物形象”这四个字, 就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 而是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对于本课而言, 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和故事情节, 以及环境描写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诸葛亮来服务的, 只有将人物、情节、环境联系起立体阅读,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安排材料与凸显人物形象的关系, 才能引领学生真正感知人物形象和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

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抓住“才干”一词, 首先引领学生将诸葛亮的才干和故事内容关联着看, 发现文章的主要情节 (诸葛亮用计借箭) 和诸葛亮不同于周瑜的思维 (周瑜想到的是造箭, 诸葛亮想到是借箭) 。接下来是抓住主要情节 (从哪能看出诸葛亮想要去借箭, 他心中所想的借箭计划是什么) , 引领学生关联着想, 深入感知诸葛亮的思维, 然后在诸葛亮的语言和他心中所想的借箭计划当中关联着找, 从而发现诸葛亮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最后是将周瑜、曹操、鲁肃和《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章节关联着读 (周瑜、鲁肃、曹操这三个人物与诸葛亮的博学、识人、善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揣摩到了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在不露痕迹之中渗透读文方法, 使学生明白, 小说读什么, 怎么读。

四、拓宽一道视野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 就意味着他的路能够走多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视野决定着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 教师可以适时出示我们祖国的年代表并介绍三国鼎立这段历史, 再加上《三国演义》这部书中与诸葛亮有关的章节的介绍和刘备等人物形象特点的说明等, 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利于更加突显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激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兴趣。

五、延伸一生习惯

课有尽而意无穷, 课的结尾时, 教师可以出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章节:定三分隆中决策、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瑜、七星坛诸葛祭风、诸葛亮智算华容、孔明一气周公瑾、孔明巧布八阵图……教师还可以展示张飞、刘备、曹操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的章节,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特点:曹操———奸诈多疑, 刘备———仁厚贤德, 孙权———深谋远虑, 关羽———义薄云天, 张飞———耿直鲁莽, 赵云———骁勇善战……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期待,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从而使语文课堂是开放的, 立体的, 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建立大语文的学习空间,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3

读后,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站得高,看的远,才能具有宽阔的,可要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有可能还会危及他人。

【篇二:草船借箭读后感】

今天,我从网上观看了《草船借箭》这一部电影,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

诸葛亮面对周瑜的刁难,并不感到灰心丧气,而是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只用三天就能完成任务。在这三天里,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在大雾弥漫的第三天晚上,骗取了曹军10万支箭,使得周瑜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草船借箭》这一部电影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而是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小王遇到困难时,不是轻易放弃,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思考,最终他战胜了困难。

我要以诸葛亮为榜样,向他学习,爱思考,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篇三:草船借箭读后感】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已强时,不是发奋努力赶上人家,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文章《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已高出一招,便心怀妒忌,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已,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重和爱戴的时候,做出不是拧究别人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不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的事情,这是多么愚味无知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想起了自已,妒忌的心理不是也曾有过吗?

【篇四:草船借箭读后感】

今天中午睡觉前,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经典故事情节——“草船借箭”,我读了非常喜欢,一直读了四五遍。

这个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就很嫉妒诸葛亮,一直想将诸葛亮害死。他找了一个理由,说军队中缺少箭,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可是周瑜没想到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了。诸葛亮会神机妙算,他知道第三天夜里有大雾,就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计划未能实现。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4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10天赶制10万支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到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是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5

诸葛亮又是怎样借到的箭呢?为什么要借呢?借到了吗?

《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当周瑜和他打赌要十万支箭的时候,

他胸有成竹地接受了挑战!在充分地了解到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知道哪天会刮大风,

而且所刮风的风向等,都已经做过仔细地调查研究,所以很顺利地“借”到了十万支箭。

而周瑜呢,因为他心胸狭窄,又没有认真地了解当时的战地情形,他输给了诸葛亮!

我应该多多地学习,多多地积累知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认真的思考,这样就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6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

2.知道以记事为主的课文, 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 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3.了解本课的情节, 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习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 在读的基础上,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 足智多谋。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并背诵《三国演义》的卷首词,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背诵能力。

课前集体诵读《三国演义》的卷首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教师板书:19草船借箭

二、整体感知

1. 抽查预习学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认真思考一下, 读了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2. 学生提问 (简单的问题, 请学生回答)

问题预设:

(1) 谁向谁借箭? (板书:诸葛亮)

(2)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借箭的结果怎样?

(3) 课文中哪个词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 (板书:神机妙算)

3. 师交待目标:

这节课, 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三、师生互动, 情智交融

1. 把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划出来。

2. 划好的同学, 小组内讨论一下, 选一处你体会最深的交流一下。

3. 全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

1.“这时候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a.师: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场雾有多大?

师:但是, 光读这句话, 你怎么就能看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老师还认为也许这场大雾只是凑巧碰上的呢?大家看这是第几天出现的大雾?

生: (齐答) 第三天四更时候。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引导学生读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上。) 所以, 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 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b.不过,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直接删掉得了, 改为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屏幕出示句子学生进行比较

生:只有这样写, 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我和同学们的意观点是一样的。因为我感觉只有写出前两天的没有动静, 才更能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体现出来。 (齐读句子)

C.师:通过这个句子, 可以看出这场大雾是不是凑巧碰上的?这说明他在三天之前就预料到有这场大雾, 可以看出诸葛亮怎么样?

生回答, 教师板书:知天文

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引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

预设:

2.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 敌人忽然来攻, 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 不让他们近前。……又下令掉过来, 船头朝东……”

教师出示上段文字的幻灯片

师:从曹操的话里, 可以得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师:你们真是小诸葛啊!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生:笑着说。

师:这篇课文中, 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 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 诸葛亮他在笑谁?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师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 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时而且了解他们的心, 这就是识人心。 (板书:识人心) 你们说, 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引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

预设:

3.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刚才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先放松一下心情, 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 看一看,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看草船借箭 (射箭和调转船头过程) 的视频。

师:看了视频, 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1) 为什么要调转船头?

(2) 从视频出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晓地理)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 周瑜长叹一声, 说 (引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

四、课本剧表演

五、巩固检测

六、拓展延伸, 升华情智

1. 回顾全文:请同学们看黑板, 刚才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这样周全的考虑就是神机妙算。

千百年来, 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老师真希望我也能做一个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人, 能有他的三分之一也好呀!这个同学有三分之一, 那个同学有三分之一, 我们三个人合起来就是个——诸葛亮了。”

2.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神就神在他的日常积累, 妙就妙在他的平日观察, 这就是智慧, 希望大家也能勤动脑, 成为神机妙算的小诸葛!

草船借箭优秀读后感 篇7

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由得由周瑜联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有着很强的妒忌心吗?如果某次考试我考砸了,我第一个做的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认真改正,使下次不再出错,而是在心里诅咒那些考的比我好的同学下次考试也出几个大差错。这时虽然发生在以前,但回想起来,我是多么的不应该呀!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篇8

(一)我喜欢看许多的书,可是在这些书中,让我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就叫他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还请鲁萧帮忙。要了二十条船,三十名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和鲁萧去曹营“借”箭。“借”箭成功后周瑜自叹不如。

他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诸葛亮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格。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我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如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铃声刚响,曾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在黑板下飞快地写起了一道思考题说:“同学们,现在拿出2号本开始做黑板上的这道思考题。”我一看题目,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对,我心想:这不就是小菜一碟嘛。不过,我认真按着老师的方法去做这道题,想了好大半天,总是卡壳,一点也没有进展,这时候,曾老师开始在黑板上讲评这道题。讲完后,我茅塞顿开,我刚才的方法只用换一个角度想就行了呀。

一次,我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讲了一位阿姨开了一个时装展,就在时装展的前几天,衣服还没有做完,阿姨急得团团转,突然,她想到了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没想到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它。

这是我眼中的诸葛亮,这些闪光点也正是他让我敬佩的地方,值得我学习。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三)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

草船借箭这件事中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有许多过人之处。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周瑜以为为难了诸葛亮,但没想到,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支箭,还要立军令状。不能光说有许多过人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就要对比一下。用鲁肃和诸葛亮对比:鲁肃在船上张皇失措,则诸葛亮还大笑,只顾喝酒,说出了鲁肃想都不敢想的话:“我们只顾饮酒,雾散了,就回南岸。”鲁肃是正常人,不像诸葛亮是半仙,平时做事谨慎的他,竟然这次如此大意,一定是有过人之处,而且不是过人一点儿。

诸葛亮还胸怀宽广,他去草船借箭,竟然还把鲁肃带着不怕鲁肃抢自己的战功。不像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有才艺的人在自己身边,本章就能体现出来。

周瑜还不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趁机杀死诸葛亮。而周瑜却不知道诸葛亮已经计算好了,三天后将有大雾,周瑜更不知道诸葛亮竟然会利用这场大雾借来十几万支箭。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的话中就能看出:“军中无戏言!请先生立下军令状!”周瑜一定想:诸葛亮一定三天造不成十万之箭,我让鲁肃不给他材料,他一定要被斩!这次,诸葛亮死定了!让他知道知道我周瑜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四)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关公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心胸狭窄的周瑜见到孔明比自己还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让孔明十天造十万只箭来,如果孔明办不到就杀了他,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认为三天就能做出十万只箭。因为足智多谋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预算到三天只后会大雾漫天,而且孔明胆大心细,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玩成用兵,不费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万只箭,因此轻松的摆脱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觉得自己神机妙算,从而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个优点:巧筹备、识人心、懂天文。

巧筹备:孔明叫鲁肃备二十只小船,每条船上要有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千余个草包分布在两边。孔明知道这样的装备,箭一定会穿不过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只箭。

识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狭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刘备的力量很弱,要借用东吴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与周瑜明着翻脸,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与周旋,摆脱了周瑜的暗算。他还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老实、善良,不会有小心眼,就叫鲁肃去办这些事情,最合适不过的。而且,孔明还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9

当孙权同意了孙、刘联军对抗曹操以后,就封周瑜为大都督,让诸葛亮到大都督的营里出谋划策。两军之间只隔一条大江,曹操有83万大军,孙权只有5万军士。曹操虽然人多,可是他们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所以曹操只好练兵。

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于是他把诸葛亮叫到营里,问诸葛亮:“请问军师,大江之上该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啦!”周瑜又说:“现在军中缺少弓箭,请军师在十日之内完成10万只箭。”诸葛亮说:“3日便可完成何必10天呢?”诸葛亮又说:“要是都督不信便可签下军令状!”周瑜心想:这个诸葛亮自寻死路!

周瑜派鲁肃去看诸葛亮,第一天没什么动静,第二天也没什么动静,第三天早上诸葛亮向鲁肃求助,他对鲁肃说:“我需要20支船,50个草人和30军士。清晨诸葛亮把鲁肃约出来说找他有事,鲁肃到了诸葛亮的船上后鲁肃问诸葛亮干什么去。诸葛亮说:“去取箭!”他们一直走呀走,过了一会快到了曹操的水营,诸葛亮命人击鼓呐喊。不一会曹军的箭犹如大雨一般的射了下来。诸葛亮停了一会就回营了。这时曹操想追都来不及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 篇10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方。当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以“公事”为由陷害他,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私自找鲁肃借了船、草把子和军士等,并让鲁肃保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凌晨,诸葛亮约鲁肃坐船去曹营。这时大雾漫天,曹操看见有敌船到来,怕其中有诈,只叫弓弩手放箭。诸葛亮见一边受不下了,就调转船头,让另一边也受箭。天亮了,诸葛亮带着箭满载而归。周瑜知道后,自叹不如诸葛亮的才智。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有人说诸葛亮是天生的聪明才智,但我认为不靠自己的努力是不会一直聪明的,只是偶尔运气好罢了。就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来说,他并不是天生的才干,在他知道有大雾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是花了许多时间去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的,不然他怎么敢神态自若地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只有平时勤奋努力的人,到了关键时刻用上了自己平生所学,去帮助别人或保护自己,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不是在生死关头才来拼命学习,这时已经为时已晚。诸葛亮并不是天生的聪明,只不过比其他人多了一个心眼儿罢了。

聪明的人总是会被人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心中容不下他人。他一旦知道了有人才能比他高,便会用计陷害他,让他置于死地。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妒忌是人们经常会有的,但他这种不择手段的毒害别人,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后还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让诸葛亮连气三次给气死了。更可耻的是,临终前居然还说“既生瑜,何生亮”这种话,连要死了的时候还恨别人,对于这种执迷不悟的人,简直是无药可救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篇11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今日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发现诸葛亮果然是一个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很顺利地完成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赶造十万枝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白第三天后会有朦胧大雾,使曹军不知虚实,他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调换过来,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明白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鲁肃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资料才得知:原先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经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并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很多,心胸宽阔,用自我的智慧证实自我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仅有这样才能使自我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12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心胸独窄的周瑜,借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陷害他。诸葛亮明知周瑜的诡计,却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向曹操“借”箭成功,周喻自叹不如诸葛亮的故事。

当周瑜找诸葛造箭时,诸葛亮明知道这是周瑜的陷阱,不但没有去揭穿,而是沉着冷静地面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周瑜心服口服。这全归于他学识渊博,要不然诸葛亮那次就要被重罚了。

像诸葛亮这样聪明有才智的人还有许多,我的好朋友就是其中一位。有一次,我和他在篮球场上打篮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树洞里,我想用手去拿,可是我的手太短了,怎么也拿不到。这时候,朋友对我说:“往里面装水,当篮球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到了!”听见这话后,我立刻去取水把水灌进树洞里,连续倒了五桶水,不到一会篮球果然浮了起来,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想:要解决眼前的困难,不能慌忙无措,而是要沉着冷静地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

上一篇:审计学原理判断题下一篇:毛坦厂中学老师潘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