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写法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读后感写法(精选6篇)

小学读后感写法 篇1

篇一: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记录下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文,有人喜欢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欢选写景状物的。哪些文章比较适合小学生写读后感呢?我认为选择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较好。因为这一类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说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炼出中心。

三、怎样定标题?

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正标题写明观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介绍主要内容时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来介绍就可以了。但在写感受时,就应该针对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也可以针对文章的一句或几句重点的话来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尽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要结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最好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联想。提醒大家注意一种常见的问题:有些同学选的文章不适合写读后感,读完后因为没有太多的感受可写,为了凑字数就把内容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选好文章。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议论文太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小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

只有掌握了全文,才能谈得上写读后感,是不是?这其中,特别是精华段落,要重点的多读几次。其次,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本文的背景。第二、掌握写作的目的和背景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他当时处于怎样的环境?他想通过文章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和意思?理顺了这些问题,读后感就酝酿的差不多了

第三、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

读文章只是途径和方法,读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欣赏,读后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读后,你有什么收获?欣赏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会对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帮助?总结好这部分,就可以完成读后感了。

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

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例文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称职.为了表示自己聪明,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皇帝给了骗子好处,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读完这篇童话,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读了童话后,我想提醒人们: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放弃那颗真诚的心.想想自己其实也这样.看见别人拿出很贵的溜溜球玩真羡慕,怕爸爸妈妈不同意买,只能看着人家玩,可真正买了又觉得别人的更好,总觉得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当我读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读《钓鱼的启示》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在小岛上钓鱼,在离鲈鱼捕捞的时间仅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钓到了一条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鲈鱼,他又兴奋、又得意。可父亲看了看时间,豪无商量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鲈鱼道别。但是,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份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二:小学生读后感写法(附15篇范文)读后感写法

(附15篇范文)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当然,不一定就三段,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但是,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者用《读×××有感》,也可以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如《“给永远比拿愉快”——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范文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称职.为了表示自己聪明,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皇帝给了骗子好处,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读完这篇童话,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读了童话后,我想提醒人们: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放弃那颗真诚的心.想想自己其实也这样.看见别人拿出很贵的溜溜球玩真羡慕,怕爸爸妈妈不同意买,只能看着人家玩,可真正买了又觉得别人的更好,总觉得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当我读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读《钓鱼的启示》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在小岛上钓鱼,在离鲈鱼捕捞的时间仅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钓到了一条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鲈鱼,他又兴奋、又得意。可父亲看了看时间,豪无商量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鲈鱼道别。但是,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份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轻轻的合上书已经很久了,《鲁滨逊漂流记》中曲折连环的故事情节与鲁滨逊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却深深地在震撼着我。

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睿智的他不甘平庸,对父亲的忠告-----不要去航海全然不顾。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丧生了,只有鲁滨逊坚强的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在这里独立生活了24年,一次偶然,他解救了一个俘虏-------“星期五”。过了四年,他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

鲁滨逊不屑守成,不甘平庸,有实干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更令我佩服得是鲁滨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造出了桌子、陶器等物品。当面对食物危机时,他种植出了大麦和水稻,并靠这些仅有的农作物制造出了粗糙的面包。这一点就是我们不能相比的。现代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个个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记得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日本的孩子和一个中国的孩子分别放在同一座有野兽出没的山中。中国的孩子很害怕,没有坚持下来。而日本的孩子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顽强的坚持下来。简简单单的实验说明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中国孩子在自立自强和意志力上需要很大的提高,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父母和社会的溺爱之中,要报效我们的祖国要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不能再这样逍遥自在,碌碌无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做点什么吗?鲁滨逊机智勇敢,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快快从我们自身做起,坚强刚毅、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父母、社会、国家。

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坚强,我喜欢这个人物,更敬佩他身上的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泪水立刻弥漫了我的双眼。

圆明园是我国一座着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分万春园、长春园、圆明园组成的,周围还有许多星罗棋布般的小园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圆明三园。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亭台楼阁??还融入了西洋景观,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历史文物,还有各种奇珍异宝。

可惜,现实是如此残酷!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1870年,英法联军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北郊。他们疯狂地夺走这些奇珍异宝,名人书画,历史文物。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再不然就毁灭!这些猪狗不如的侵略者,竟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座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才完成的瑰宝,东方的“凡尔赛宫,”就在侵略者手中毁于一旦!

侵略者还把我们的文物拍卖。一幅上亿的字画,1英镑就卖掉了,这真令人气愤!当我们损耗巨大的人力财力才买回三件国宝文化时,这是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拥有的!但我们却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才买回来,这是为什么?因为清政府懦弱无能!在过去的风光伟绩上睡懒觉!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哭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却可以铭记千年。”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个用血和泪换来的教训:贫穷就要受压迫,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万众一心,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刻苦学习,不能是国家重演这段悲剧!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读《五毛钱的愿望》有感

嘿!泰德司?布林来啦!泰德司?布林来啦!咦?他真的卖愿望吗?嗯,他真的卖愿望。是吗?是吗?是,但他的愿望给巫师村的三个孩子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和麻烦啊!

五毛钱就能买一个愿望?谁会相信呢?这真的是泰德司?布林想让顾客信任他的象征吗?还是

他落下的一个陷井?带着许多充满童趣的问号,我缓缓打开了封面?? 故事虚幻而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心服口服。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带我走入一个新的文学殿堂。

孩子们的确实现了愿望,但那愿望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当初想得到的,或者说,干脆不许更好。看到这儿,我纳闷地想:那他们的愿望怎么办呢?没关系,司徒?米特的商店经营者兼主人公司徒?米特也买了一张,帮助三位撤回了愿望。合上这本书,我细想一下,发现其实他们三个人最后都通过出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且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看完这本书,我也想起了我的愿望:我想看电影,我想迁居于美国,还想周游世界??我最重要的两个愿望是:我想长命百岁,交许多知心朋友!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我最重要的两个愿望中,第二个愿望易如反掌,第一个却比登天还难。但看完这本书,我认为第一个反而相对容易,第二个却很难。因为要实现第一个愿望只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研究科学,一定能延长人类的寿命;但取得一个朋友的心、和他交上知心朋友,却要用真诚的心才能换来。

看完这本《五毛钱的愿望》,让我知道,很多愿望不是空想就能得来的,需要付出真真切切的努力。有时候虽然努力的过程很辛苦,结果也未必很好,但是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收获和成功,我们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付出。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获了全国文学奖,手里抱着一个几乎比她的人还要大的一只长绒毛熊,另一只手捧着一张很大的奖状。我当时羡慕得要死,心想:要是我和她一样就好了!于是在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坚持写日记,结果水平果然有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正好有“品味书香,和谐家园”暑期征文活动,我使出了“看家本领”来认真写了一篇“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最后终于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并在这学期末抱得奖品归。妈妈抱着我亲了又亲,说:“宝贝这么小,竟然就会给妈妈‘赚钱’了!多好的奖品啊,谢谢宝贝!”现在想起来,原来实现愿望的途径不是向妈妈要来某样东西,或者向别人伸手去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这努力和汗水换来的一切我感到特别幸福和快乐。

每当我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就会想起这本《五毛钱的愿望》,并且会翻翻这本书,它,给了我一把实现愿望的钥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十一枝康乃馨》读后感

昨天看了作家蔁苒写的《十一枝康乃馨》,读后令人感动。故事讲的是蔁苒弟兄俩为了在母亲节来临时给母亲送上一份特殊礼物——十一枝康乃馨,而到花店打工的故事。我想,当他的的母亲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一定会很惊喜,而且知道花的来历时,还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我想起脍炙人口的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一枝康乃馨,传递的是孩子对慈母的浓浓爱意。

“母爱如水”,母亲的爱很细小,有的时候表现在一根针,一杯水。我们渐渐地长大了,而母

篇三: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详解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小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 [关键词]:读后感;感点;实际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小学读后感写法 篇2

英语写作不应仅是出现在英语试卷中的根据某些标准测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比起这种偏机械化、工具化、量化式的功用, 英语写作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王初明先生倡导的读后续写法 (指在给学习者一定的适当的阅读材料的前提下, 让其根据对语篇的理解和自身英语水平进行写作或创作的过程) 正是针对传统的单纯以英语写作验收结果而忽视过程学习的机械行为,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 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 (王初明, 2012) 。读后续写法和其他一些著名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像写长法、体裁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都是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思维能力为核心, 作文评价重点关注语言运用能力 (王奇, 邓迪, 2012) 。本次研究就以写促学, 重视实践的逆向思维学习理念, 对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理论基础

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皮亚杰认为, 所有生物包括人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一方面, 由于环境的影响, 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 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陈琦, 刘儒德, 2007)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结构当中,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皮亚杰, B.英海尔德, 1980) 。读后续写法正是迎合了这一机制,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材料背景, 由于人在特定背景下都有适应的倾向性和个体的能动性, 因此读后续写能够让学习者产生本能的主动性与融入性, 与写作材料发生积极互动体验, 激活同化顺应机制建构内在知识结构, 促进二语习得。

学习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适应性系统, 语言习得有效路径强调互动是语言习得的源头, 强调融合相关语境变量以促进理解, 强调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以增强协同效应, 强调体验这样的语言习得路径以练就语言技能, 提高习得效率 (王初明, 2010) 。在读后续写过程中, 正是学习者与阅读材料的互动, 不断的互动才有不断的协同, 这种协同就是知识不断建构和语感不断培养的过程。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最新发展的思潮或倾向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人的好奇心, 主张关心世界;崇尚差异性, 主张多元思维;欣赏人的创造力 (刘德华, 1999) 。强调差异性、多元性、边缘性和创造性。在这里, 我们强调的是个性化发展和创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不能以绝对同一的尺度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情况。不论是课堂安排还是教学或学习方法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读后续写作为一种形式较为开放的新型英语学习方式, 保证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主题或问题的理解角度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性对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局限性。

另外, 读后续写法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得当选择激发学习者表达的欲望, 使得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同时通过对篇幅的接触理解, 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 形成旧知识的巩固使用和新知识的积极习得的过程, 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内核。

三、评价模式

从本质上讲, 读后续写法是一种新形式的过程学习法, 是对文章续写的一种独特写作方式, 它更倾向于对学习过程的训练, 而非单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这正是作为读后续写法理论基础之一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题中之意。灵活巧动的学习模式决定了学习成果是不能用统一僵化的衡量标准进行评价的, 这是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值得研究的并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

在操作运用读后续写法的过程中, 若要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测量制定一个统一、高效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理解方式、创新模仿能力, 并且不同的评价者对不同的作品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 题型的制作与解答需耗费不少时间、精力等诸方面因素造成了评价测量的巨大阻碍, 难以做出量化的处理。因此, 不适宜作为大型考试的题型出现, 尤其是升学性考试。这并不意味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制定评价模式对学习者进行检测。定时或不定时的学习成就评价不仅作为一种刺激手段, 而且作为一种反馈策略, 发挥评价测试对学习者的积极反拨作用 (Arthur Huges, 2000) 。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思维是高级的心理过程, 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难以直接测量 (文秋芳, 刘润清, 2006) 。Arthur Hughes认为对于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 应从两个维度进行, 即整体性评价和分析性评价, 两者的应用范围不一样, 不同的维度取决于不同的测试目的, 但两者可以双管齐下,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馈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整体性评价也叫印象评价, 就是基于评价者的对评价对象整体印象的基础上作出感性评价。分析性评价就是把作品看成是不同要素的构成体, 然后对不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整合。笔者认为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和外延, 精神实质是指作品的思想要旨、内核, 外延是指语法、词汇、连贯性、组织形式等外在的构成要素。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这是新课标的最大亮点 (陈琳, 2012) 。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发展跨文化意识, 促进创新思维, 树立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读后续写法写作材料的选择, 教师或题目编制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或是选择时新的、趣味性强的社会热点话题, 给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及三观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创作余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会有不同层次水平的认识理解, 有的深刻一些, 有的浅显一些, 这需要作为重要对象纳入评价范畴, 因为学习者, 尤其对于较年轻的学习者, 世界观、人生观处于初步建构阶段, 整体性评价能够对学习者的良性发展起到反馈和引领作用, 这是实行新课标对英语学习人文性要求的具体体现。读后续写法作为一种重过程学习的方法, 学习者可以在本身已经建构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材料中原有的词汇、句法等元素进行转换创造模仿, 学习者模仿创造过程是给根据一定的基础和背景进行的, 把学与用融合到统一的过程当中, 提供的背景材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外语互动体验, 而这点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由于抽象的语法规则具有生成性, 同时有独立于具体使用语境, 这样做极易导致一些缺乏语感支撑、不受语境知识制约的泛化错误, 说出一些合法但本地人根本不说的表达式, 违背学伴用随原则 (王初明, 2009) 。学习者之间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体验如同外语学习者在和本族语者进行的一场对话交流, 在不断的交流思考中产生顺应机制, 逐渐改善或重构原有的知识系统, 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抑制母语汉语迁移, 阻止汉语语境知识补缺, 使英语写得更地道, 犯错率更低” (王初明, 2012) 。如果在此时对学习者作品中的语法、词汇、句型等这些外延元素进行分析性评价, 则更有利于学习者消化吸收, 产生评价的积极反拨作用, 落实的是英语课程工具性的要求。

四、注意问题

1. 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主动性

读后续写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主动性。在续写材料时, 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 然后根据材料原文进行模仿创造, 这种创造模仿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学习者广泛阅读英文篇章, 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媒体技术发达, 教师从旁协助, 应用训练手段, 恰当选择材料等外力会起到很好的优化促进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调动内在动机和积极情感因素, 使其更充分地融入其中。

2. 教师在方法运用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

在操作应用读后续写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清楚认识自己辅助性主导地位的重大作用,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教师最大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材料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根据自己对学生平均水平的了解, 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 不宜过于拔高, 这样不仅浪费时间, 收不到效果, 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二是在训练过程中和过程后的指导反馈, 恰当把握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的比例关系 (Jeremy Harmer, 2000) , 让学生在有充足表达余地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指导性意见, 对于学生写作作品中的亮点或积极意义的模仿创造加以鼓励, 这是重中之重, 对于有所欠缺的地方要考虑到学生情感和接受能力, 适当提醒和纠正。

3. 恰当选择材料

材料的合适与否是读后续写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 而材料合适的关键在于趣味性强。Chen X做的探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对续写影响的实验, 用两篇趣味性差异较大的阅读材料对大学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阅读性强的材料更能吸引学生阅读, 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从而降低英语使用的犯错率 (Chen, 2012) 。在学习者平均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且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是读后续写法的关键。

4. 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模式是从宏观的不同角度对学习者作品作出的系统的、正式性的评价, 在续写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运用一些灵活有效的评价方法, 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辅助性评价等, 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这种评价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五、结语

小学生习作自主评改评语写法指导 篇3

一、 眉批的写法指导

1. 评改标点。知道逗号、顿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根据习作语句,指出其标点所用错误之处,或其标点所用佳妙之处,并说明理由。

2. 评改字词。习作中字词的运用,首先要规范正确;其次是追求准确、生动形象。评改中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对习作中不规范、不正确的字词指出其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习作中用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巧妙之所在。

3. 评改句段。习作中的句段,首先要规范、正确、有条理;其次是追求生动具体,会用修辞。对习作中有问题的语句,要指出其病因(例如前后矛盾、意思重复、搭配不当、缺少成分、词序颠倒、关联词用错等),提出修改建议;对习作中描述不够生动具体的句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对习作中精彩的句段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巧妙之处。

4.评改习作方法。依据评批方法的理念,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习作的评法,启迪学生思考的角度,写好评语。

(1) 评改记叙文的方法

① 评改结构。评改习作结构,是指对习作的开头、结尾、段落、过渡、照应等方法作出评价或提出修改建议。评改时要把握三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有哪些方面;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结构的意义和作用;三是懂得评改结构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评改习作的开头——习作的开头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它应该新颖别致,引人注目,能够抓住读者,使其迅速“进入”作者的习作中。评改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说明情况,交代背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评改习作结尾——习作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学生明白,它或是问题的解决,或是故事的完结,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结尾,既能叫人回味全文,又能使人联想开去,更好地领会全文,更深地认识生活。常用的评批结尾的方法有:画龙点睛,发人深省;总结全文,水到渠成;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评改习作段落——习作的段落应当表明事物的先后顺序,使学生明白,它或是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或是时间上的变化,或是空间的转换等。段落是安排和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评改习作段落的方法有:按时间的顺序评,按地点的变化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评,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评等。

评改习作的过渡——要使学生明白习作的过渡就是把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衔接起来,使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前一层意思转入后一层意思。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彼此衔接。常见的评改过渡段的方法有:承上启下段过渡,过渡句过渡,关联词过渡……

评改习作的照应——要让学生懂得习作照应就是对于某些重要内容,要反复强调,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面要作交代。常用的评改习作照应的方法有: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正文与标题照应……

② 评改表达方法。评改习作的表达方法是指对习作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作出评价或指出恰如其分的修改意见。评改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知道评改表达方法的角度与做法。

评改习作的叙述——习作叙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学生感悟每种方法的作用,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评改:顺叙,倒叙,插叙……

评改习作的描写——习作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之生动传神,历历在目。在学生感悟描写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评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评改习作的抒情——习作的抒情就是在习作时把经历事的感受,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文字表露出来。在学生感悟习作抒情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可从以下方面评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事物抒情……

评改习作的议论——习作议论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发表看法,表明观点和态度。在学生明白这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感悟到记叙文中常常要插用议论,“画龙点睛”地使读者从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议论文的形式入手进行评改: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 评改说明文的方法

在自主评改说明文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① 评改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说明文为了说清事物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功能,常用的表达方法有:举例说明,数据说明,比较说明等。

② 评改说明的顺序——使学生明白说明文总有一定的条理,或包含着主次相关的几个方面,或包含着前因后果的几个阶段,因此,它总要注意说明的条理、层次。

③ 评改说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正确、具体、清晰的印象,在评改中注意有没有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周全。

(3) 评改应用文的习作方法

在自主评改应用文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① 格式是否正确;② 内容是否准确;③ 说明简介扼要,不需要描绘,只要说清楚就可以了;④ 有时也可参照记叙文评批的有关要求。

二、 总批的写法指导

总批由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构成。

一般标准:(1) 对标点、字词的总的评价,往往可以从量上把握衡量;(2) 对语句的通顺、流畅方面的评价。

特殊标准:(1) 本次习作中的重点训练要求;(2) 不同体裁习作的评批方法(标准)。

1. 记叙文的评批方法

(1)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写了哪些人?以写谁为主?习作中写了他(她)的什么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外表、内心)可以看出来?

(2)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交代了哪几个要素?写作中写了什么事?事件中的人物有怎样的表现(外表、内心)?这件事(几件事)有什么思想意义?

(3)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的观察顺序怎样,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展开了哪些想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说明文的评批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有关记叙文、说明文习作眉批中的评法。

3. 应用文的评批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有关两种体裁习作眉批中的评法。

关于眉批与总结,教师要提醒学生,使他们懂得写习作的评语、眉批语与总结语并无明显界限,即有时眉批语也可出现在总批语中,有时总批语也可出现在眉批语中。只要在具体的评批过程中,自我灵活把握好分寸、界限就可以了。

英文读后感写法 篇4

Benjamin Franklin: the Man who Invented America Countless legendary figures have achieved iconic status.However, Benjamin Franklin is the unique one.Renowned for his versatility and success in various domains, the Philadelphia printer, scientist, and statesman was a universal genius.In Benjamin Franklin: Inventing America, Edwin.S.Gaustad presents a fully rounded portrait of this endlessly fascinating human being.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footnoted, this one-volume biography reveals how he shaped up his multiple talents, as well as the strength that drove him on.Franklin was not blessed as a child.He was the son of a soap maker, and also the 17th child of the family.Due to poverty, young Franklin had to drop out of school and work as an apprentice in a print shop to help support the family.The work was nothing but strenuous, yet it did give the young apprentice access to books.Through exposing himself to the best of human wisdom by reading extensively, he gave himself an education.Meanwhile, his industry paid off handsomely.At age 24, Franklin was already one of the wealthiest publishers in Philadelphia.But Franklin didn‟t stop as a popular publisher.At age 40, intrigued by the phenomenon of electricity, Franklin was firm that the subject needed a mor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To prove the resemblance between lightening and electricity, he conducted his famous “kite experiment” in a storm.No experiment gave Franklin greater acclaim, either home or abroad.Several years later, Franklin put all these research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by inventing the lightening rod, which made him irreplaceab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Later, Franklin‟s inventiveness went on.Interestingly, he never asked for any patents.As he wrote in his Autobiography, “We should be glad of an opportunity to serve others by any invention of ours, and this should be done freely and generously.”

At age 50, Franklin stepped into politics.Having seen the liberty, equality, wealth and happiness of his people deprived by the colonials, he encouraged his fellow Americans to fight against tyranny and protect their rights.He took up his favorite weapon, the pen, to explain carefully and coolly why America should not be directly taxed by the British Parliament.Gradually, Franklin became the one of the strongest voices for the interest of the colonies.Thanks to his courage and leadership, the colonies were eventually brought together, and a new nation started to emerge.Franklin accepted every duty thrust upon him as a faithful statesman.In 1776, the 71 year-old Franklin helped write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e same year, he sailed to France to secure France‟s support for America in the war against the British colonialists.In 1787, Franklin took the job to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ith a great many accomplishments already behind him.Through the detailed life stories of Benjamin Franklin, the mystery of how he became a universal genius was gradually unraveled.优秀

Know Yourself, an Admonition for Every Plain Man None of us is more human than another.This is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book The Plain Man and His Wife.Everybody is plain to some degree, including those great minds.As a result, similarities can be found on no matter the rich or the poor, the successful or the unsuccessful, the idle or the diligent, the luxurious or the austere.To the plain men like us, there is only means but no ends about our life.The taste for pleasure always seems vague and far away.Not everybody is willing to endure the risk of life, nor are they positive enough to think in other people‟s place.The whole book, consisted of these four aspects, shows us the tapestry of plain man‟s life, clogged with abundant trivialities and paradoxes.Intrigued by the author‟s unique perspective, I opened the book, wishing to seek the shiny points of wisdom that overflow between the lines.The author, Arnold Bennett is quite famous in Britain.But sadly I don‟t know much about him.In early 20 century, the Britain newly stepped into industry age.Thus, people‟s lives were changed dramatically.Arnold Bennet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ddle class, wrote lots of stories about them.Some to advocate, some to ridicule.In this book, the plain man is supposed to be a middle class man living in 100 years ago.Even so, readers can also find the sign of themselves on this plain man.The characters of human being never vary too much.We may have our own unique way of living, but we share the same emotion whe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same affair.We laugh when we feel happy, we cry when we are sad.We are in pursuit of an ideal life, yet we feel depressed about the daily routine and inevitable trifle.The pleasure or pain that the plain man tasted has infiltrated the blood vessels of every people existing in the world.Because we share the same name: human.To this degree, the plain man can be you, can be me, and can be anybody.So the plain man‟s weakness can also be your weakness.His confusion can also be yours.He may be a gentleman, but clearly not gentle enough on his life.He feels unsatisfied with his life, no happiness, no means, only ends or rather, destiny.The appointed path stretches inexorably in front, all he could do is to keep going, without reason.A really fundamental question about the appointed path has never been asked.It never occurs to him.I suddenly remembered my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I walked on my path, leaving one and then stepping into another, feeling rather reasonable in mind.It is the doomed way for everybody who works as a student!Logically, I went to college, and then further my study.I may find a job, find a lover, find a marriage, and one day I may suddenly realize that the youth became the past tense.Horrible!Those dreams and expectations hadn‟t yet been realized!I forget to leave some space for them in the reality.What a shame!I may wake up one day, like the plain man, greet the day with “Oh lord!Another day!What a grind!”

读后感写法简表 篇5

点题(点):读了之后心潮长(2小句)

引述(引):如此这般概括讲(少于三分之一篇幅)

议论(议):抓住核心说一句(1小句)

联想(联):古今中外正反想(一半以上篇幅)

结尾(结):结尾方法须注意,上挂下连谈希望(2小句)

例文

吃苦耐劳从小做起

——看电影《鸡毛信》有感

今天上午,我在家里看了《鸡毛信》这部电影,心里非常激动。(点题:读了之后心潮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心情。)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放羊倌海娃,机智勇敢地赶着羊群,和日本鬼子周旋,最终完成了送信的任务,协助游击队,消灭了来犯的敌人。(引述:如此这般概括讲。)

海娃真勇敢!真了不起!(议论:抓住核心说一句。)

我现在的年龄也和海娃差不多,但是我却缺少他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妈妈叫我到操场跑操锻炼身体,可是我怕累不能坚持下来;爸爸叫我打沙袋练功,我怕疼怕伤不敢用劲儿;学习中也是拈轻怕重,简单的题还能坚持独立完成,稍微复杂一些的就不肯动脑筋钻研;遇到好吃的就想着多吃点儿,遇到好玩儿的就想着多玩点儿,就是不想着把学习和锻炼放在心上。(过渡,比较,中国,现代,反面,一个人的实例。)

现在我们这一代,有不少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优待,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光想着吃喝玩乐,不想着学习上进。如果有朝一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海娃当年遇到的那种情况,我们也能够像海娃那样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吗?(过渡,比较,中国,现代,反面,从点到面,一代人的实例。)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消息:外国的一个幼儿园,在寒冷的冬天,只让小朋友们穿着背心裤头在操场上跑步,而他们的家长就在旁边监督。如果有哪一个小朋友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退,那他的家长就一定会感到非常的耻辱,一定要亲自拉着孩子继续跑,直到比其他的孩子多跑一圈,才肯罢休;即使是孩子跌倒受了伤,也不肯轻易地叫他中途下来。这使我感到非常的吃惊:他们这样培养后代,我们就不能和他们比一比吗?(过渡,比较,外国,现代,正面的实例。)(联想:古今中外正反想。注意:本文没有选用古代的事例。)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读后感 篇6

关于读后感类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

第一,作者的有关情况的介绍,包括姓名籍贯、出生(逝世)年月、代表作品、后人的评价,主要政治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和影响。

第二,概括出作品的梗概。即阅读本书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大意介绍出来,向别人介绍这一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也可以对其思想价值进行极概括的交待,让人明白这本书或好在哪里。

写梗概的目的是让人看了它基本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所在。写梗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梗概不同于缩写,也不同于中心思想应该比缩写更为简略,比中心思想更详实。写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中心不变,顺序不变,人称不变,语言精练,保留主干。

第三,写作读后感,这是主要内容。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等等。

2.写作读后感的一般步骤

(1)在读完有关作品后,先确定自己所要抒发的“感”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引述,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对所引用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想和体会,亮出观点。

(2)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或巧妙设喻、或正反对比,对自己的“感”点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读者所接受和认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3)注意联系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联系原阅读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生活实际,还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谈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4)最后照应开头,再次用原阅读内容中的情节或语言对文章进行“点缀”,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发出号召或者倡议。3.读后感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读后感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也不同于思想评论,更不同于作品评论(书评)。读后感是“借题发挥”,是在读后的基础上阐发的感想,必须从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触、得到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的议论。这种议论是由作品引出,但重点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所以写作时必须.在具体写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做到“读”“感”结合。“读”是基础,“感”是延伸(结果),“感”从“读”中来。所以首先要读懂原作,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原作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读懂原作,才能真有所“感”。万不可在对原作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随便发表感想。

(2)处理好“思”和“感”的关系,做到由“思”到“感”。“思”,即认真分析、深入思考。“思”是“感”的酝酿过程,是“感”的深化手段,有了“思”,才有可能使“感”既紧扣原作,又能联系现实,做到观点明确、深刻感人。所以,写读后感除了“读”以外,一定要作思考,即从原文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所历所见的、与书中相近相似或者相反相对的人和事,阐明自已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已的感想抒发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只有“思”得深入,才能“感”得深刻,不至于天马行空、任意发挥。

(3)“感”要凸显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读后感(或读书随笔)的重点应落在“感”上。“感”必须写得集中。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它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要“感”得太多、太杂。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诸多的感想和体会加以分析提炼,从中选择确有话可说的一点(或者几点)来写,尽量避免东扯西拉、泛泛而谈、中心散乱的弊病。

(4)“感”要真实独到,要具有超越性。读后感中的“感”不是矫揉造作地拼凑所谓的“感受”。一是要避免公式化的写作,即上半篇介绍文章内容,下半篇对照自己联系实际来个自我批评,最后再来写上几句空洞的保证。二是要避免用大量的篇幅复述或引用原作原句,而忽视了对“感想”的抒发,将读后感写成了“内容介绍”。三是要有独到的见解,将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有价值的原作的内核挖掘、阐述出来。四是要具有超越性,即所谓源于文本、超越文本,甚至超越自我。(5)“感”的表现手法要自然。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上一篇:英文简历:公共关系个人简历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