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获奖致辞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获奖致辞

在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成功企业家之夜”上的致辞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态势,按照创新驱动、市场牵引、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

很高兴参加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成功企业家之夜”活动。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阶段,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从国内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减弱、要素供给趋紧、通胀压力持续和企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挑战。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预计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到一个适度增长区间。

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今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电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4970亿元,同比增长32.9%;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9%。但是受出口环境变化影响,全行业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近四分之一企业经营亏损。而相比之下,前三季度整个工业利润同比上升20%以上。可见,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泛在的方向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定为亟待突破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的作用将更趋明显,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等方面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态势,按照创新驱动、市场牵引、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融合发展,建立协同互动的产业体系。增强产品、网络与服务的垂直整合和融合发展能力,建立产业互动发展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

三是集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建设研发集聚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引导支持产业转移,在培育骨干企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

四是国际化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加强国际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支持企业国际化运营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海外的推广应用。

五是安全发展,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的体系化建设,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推进信息安全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

六是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节能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制定重点电子产品能耗标准;控制“三废”排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化产品处理;加快构建绿色信息网络。

七是引领发展,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以信息技术优化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支撑电网、交通、水利等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模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望未来,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企业家们要自觉担负起创新的使命。希望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开拓进取,再接再励,为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苏波

第2篇:在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暨《中外企业文化》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在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年;更是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深化,由传播探索到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逐步形成繁荣局面的十年。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在国企深化改革的攻坚过程中诞生,与企业一道,经历重组改制,政企分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等重大变革。在此过程中,杂志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推进企业的每一步重大变革,为推进企业变革中的文化创新歌与呼,竭尽全力为企业在变革中走向市场,为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作为在中国比较早创刊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刊物,我们高兴地看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引导企业前行的、以人为本的高层次管理理论,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知,并自觉地应用于企业变革的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企业文化理论又在广大企业的实践中和理论家们的探索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创新发展,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又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企业文化已经进入党的文件,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企业文化建设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走向国际的历史进程中,谱写着新的篇章。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刊物。在推动企业走向市场的同时,杂志自身也经历着艰难的走向市场的历程;企业文化被逐步认知接受、得到较为广泛认同和重视的漫长过程,也是这本杂志被逐步认知接受的艰苦过程。感谢各级领导和各位老同志,你们对杂志的准确定位和长期的指导帮助,使得杂志在过去的十年间,坚定地把握住推进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这个定位不动摇,终于走出迷茫,迎来了春天;感谢无数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领导,你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创造,对杂志社的真诚支持与呵护,坚定着我们在十年的持久战中,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地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信心;感谢各位专家、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你们的智力支持和关爱指点,激励着我们始终不渝地以植根企业、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求实创新为信条,不断地探索前进,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没有这些鼓励支持,就没有《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的今天。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正在进行全面的战略调整。企业也面临更为深刻的变革调整和全面参与国际化、市场化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与考验。作为与企业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同样面临着如何与企业发展同行、为企业变革服务的严峻挑战与考验。因此,对于十周年,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压力、危机和责任。与企业相知相通,急企业之所急,应企业之所需,做好中国企业文化的观察者、思考者、传播者、实践者,做好企业变革发展的先导者、推动者、服务者、同行者,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尽《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的微薄之力,是我们真诚的心愿。因此,我们决定利用杂志创刊十周年的机会,举办这样一个主题座谈会。“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这个主题,是经过与北京市国资委商议、与许多企业领导讨论并向许多专家请教之后确定的。大家一致认为,新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战略调整、制度创新中的企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年初,我们开办了以此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今天的座谈会,就是希望围绕这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发表见解,并就《中外企业文化》杂志今后的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热心朋友们的支持下,我们将继续恪守“为企业发展服务,与企业发展同行”的宗旨,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不断推进杂志内容、品牌形象和运作机制的市场化,做品牌人,办品牌杂志,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不断求得发展进步。

作者:史秋秋

第3篇:莫言获奖演说与企业危机管理

莫言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领奖演说是以一个悲剧故事结尾的,联系企业危机管理来看,这一故事有着相当深刻的人生寓意,值得我们在反复咀嚼中获得启示,并自我反省。

莫言诺奖演说最后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个人说道:“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人干过伤天害理之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促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破庙轰然坍塌。

从做人的伦理角度看,该故事可说是以传统文化因果报应的形式揭露出人性的自私、丑陋和愚蠢,这反映在:

不愿反省,不肯认错,不敢担责。在象征正义审判的暴风雨和雷电来临之际,众人都害怕遭到上天的惩罚,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忏悔自己曾做过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坏事,其原因有多种:或是胆小怕事;或是从来没有认错忏悔的习惯;或是希望别人能出头揽过;或是想到有人做的坏事比我还多,为何我要出头替他们受罚呢……

只求自保,不顾他人,找替罪羊。在无人认罪的情况下,就采用“抛草帽”的方法来给他人“定罪”,让其接受上天的惩罚,也不考量是否冤枉了好人,只要能确保自身平安就万事大吉了。

弄虚作假,嫁祸于人,欺瞒上天。以“抛草帽”的规则来决定谁是罪人,就像法官通过抓阄来判定嫌犯是否有罪一样,毫无科学性、公正性可言。而且抛草帽的过程也有漏洞可钻,如:真有前科者,他会真心把草帽用力向庙外抛吗?即便是无罪者,也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不会用力抛。而那个真正用力把草帽抛出去的人,则很可能是一个遵守规则、诚实的上当者。

但在慧眼如炬、洞若观火的上天面前,上述行径又岂能蒙混过关?不仅是有错不知反省,而且又犯下了欺下瞒上、陷害他人的新罪过。因此,上天给予了庙塌人埋的惩罚,以示不知悔过、反而变本加厉的恶人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上述故事也有着深刻寓意,因为做人与做企业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其实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企业事件来理解,其中:八个泥瓦匠可看做一个企业团队,暴风雨可理解为企业正在遭受信誉危机,空中的雷声、火球、龙叫等可视为来自社会大众和舆论的谴责及声讨,而作为导致破庙倒塌的审判者和惩罚者的上天,则是代表社会正义和良心的国家法律制度。如此来看,上述故事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处理失败的危机管理事件,暗示一些企业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做人的基本道德,那么在信誉危机来临时,必然会出乖露丑,难逃灭顶之灾。

而前文所述的故事反映出人性的自私、丑陋和愚蠢的一面,在现实的企业危机管理中也同样存在。事实上,在信誉危机出现时,一些企业不是去承认事实、坦诚认错、公开道歉、主动担责、积极补偿,而是去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推卸责任、欺瞒公众,以求瞒天过海、逃避法律制裁,其结局自然是事与愿违。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1年9月在央视揭露了其用“陈馅做月饼”的事实后,当地媒体与公众予以暴风雨般的批评,但作为一个有着88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却选择了一种自作聪明的做法:它不是主动认错、表示道歉,而是否认指控,公开指责央视报道歪曲事实、毁其声誉;视消费者为弱智,说陈年馅月饼的做法不违反有关规定,并表示“生产日期对老百姓来说只是看看而已”;公司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声称是遭到了“知情的同行暗算”,“使用陈陷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甚至提及一些厂家的名字。如此抹杀事实、嫁祸他人的做法,在本应视为上帝的消费者、同行和媒体面前,无异是欲盖弥彰,自然招致四面楚歌般的谴责、控告和愤慨,企业信誉因此一落千丈,产品纷纷被退回,企业在巨大亏损中迅速走向破产。

像南京冠生园那样面对危机出乖露丑的极端例子或许并不多见,但程度不同的否认事实、狡辩抵赖、推卸责任,仍是一些企业在面临危机时的惯常表现。对有的企业来说,除非造假黑幕曝光,否则绝不主动认错,更不用说道歉赔偿了;只要能渡过难关,哪怕是天价公关甚至重金行贿,也在所不惜;即便要承担责任,也要拉同行下水……然而,背离社会责任的危机处理,不论高招如何,其结局就像以上案例那样,难逃可悲的下场。

从危机管理角度看,莫言所讲的泥瓦匠故事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做经营必须先学做人。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就像一个“人”一样,正如松下所说“企业即人”,因而做人构成做好经营管理的基础。学习做人,就是要学习如何与人做好沟通、善解人意、尊重有礼、关心帮助,就要具备诚信敬业、尽职尽责、顾客至上、有仁有义等基本美德,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这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不会做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感受,就不可能真正服务好顾客,不可能令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满意。

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这是企业体现人性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宗旨所在。缺乏人性、不会做人的企业,其实早已处在潜在的危机中了,将来信誉受损、走上穷途末路,可谓意料中的事。缺乏或丧失了社会责任的企业,血管里流淌的是损人利己的黑血,将来迟早会因造假售假等恶行遭受灭顶之灾,而且更可怕的是,其嫁祸于人的行径会冤枉同行,其丑闻劣迹会严重毁掉该行业的信誉,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不仅葬送了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顶尖企业,而且彻底毁掉了国产奶粉产业的信誉,导致大陆奶粉市场为国外品牌高价垄断,国产奶粉至今都走不出低谷。

企业要常做反省,及时改过。要防范危机,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企业都应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要像西方人拥有“原罪”意识那样经常对企业的社会影响进行反省。要防微杜渐,善于发现隐患并及时清除,不要等到危机发生了才发现问题所在,那样为弥补过错所付出的代价未免过高,处理不当甚至会错上加错。

在危机来临时一定要诚信、尽责。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主动表态,迅速反应,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真诚利用各种公关手段尽显同情心和责任心,让危机成为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的契机,在危机中发现并克服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弊病和不妥之处,从而赢得广大顾客和社会舆论的信任、同情和支持,为企业下一步腾飞做好准备。

作者:毛世英

第4篇:莫言获奖致辞

莫言获奖致辞中的三个故事讲出了什么?

日前,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出席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对于莫言此行,除了着装这样的八卦新闻以外,引发最广泛关注的是莫言在典礼上的发言会讲些什么。这不仅仅因为莫言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也因为中国与人文类诺贝尔奖之间长期存在的微妙的内在紧张关系。

本来,一些海外舆论(特别是在港台的部分媒体和文化人中)对于诺贝尔奖授予莫言这样一位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从中国穷苦农村走出的农民子弟,一位曾经的解放军军官,中国共产党员和在西方媒体眼中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就颇有微词。而另一些人则显然希望这位红色中国走出的作家,也能和一些原苏联的获奖者一样,成为批判本国政府和制度的异见先锋和公知代表。然而,莫言的发言却让这些人大失所望。香港媒体评论员梁文道认为莫言回避批评大陆的文化审查制度显得“很低级”,另一位香港作家梁伟棠更直言其讲话的价值观“很可怕”,还有一些港台媒体也摆出一副西方价值观二手教师爷的面孔,对莫言的演讲指手划脚,什么“又臭又长”“像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没有情怀”,“苦难并不是文学,母亲并非信仰。”那么,莫言在演讲中讲了些什么,让一些人如此气急败坏呢?

莫言在12月8日凌晨发表的获奖演讲的主题是“讲故事的人”。在这篇演讲中,莫言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文学之路,以及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母亲的回忆。莫言坦承自己的文学创作曾受到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但是他也强调自己的创作灵感更多地源于包括上自蒲松龄下至说书艺人的深厚的乡土文化传统。

正如其演讲主题,莫言将自己定位于一位“讲故事的人”。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文学家当然有自己的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但是莫言认为好的文学远远高于政治:“文学发端于事件但要超越事件的关键在于,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字,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

莫言的演讲几乎通篇都在讲自己的故事,其中最后讲到的三个故事给人的印象很深。

第一个故事讲到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所在的班级参加一个忆苦思甜的活动,为了装出深受感动的样子,他自己拼命地挤眼泪,并且向老师举报了一位不哭的同学,导致这位同学受到处分。多年以后他找到当年的老师,表达了对于这次告密的忏悔。而那位老师却告诉他,其实当年的告密者远不止他一人,而是全班有十几位。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他年轻时在部队中的一个经历。有一天晚上,他一人在宿舍看书,一位老首长推门向他对面看了一眼说道:“没人啊”。当时,年轻军官莫言当即反驳了一句“我不是人吗?”让那位首长很是尴尬。事后他为自己的勇敢表现非常得意,而现在却觉得非常内疚。

第三个故事是听他爷爷讲给他的: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有八个人在庙里避雨,雨越下越大,让人害怕,有人说这是老天要惩罚有罪的人,谁有罪谁应该出庙接受惩罚,免得让好人受累。结果当然是谁都不承认有罪,于是又有人提议大家向外扔草帽,谁的草帽被吹出庙门,谁就是有罪的人。结果,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刮出了门外,但那个人仍然不愿意出去,于是另外七个人合力把他扔出庙宇,但就在这时庙塌了,把七个人埋在里面。

这三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却意味深长。这其中当然有对历史的反思,有对现实的批判,但似乎又不止于此,更有对社会,对人性的揭示。比如有人听到这些故事,会想起“多数人的暴政”,有人则会想起人与人沟通的艰难,还有人会想到因与果,罪与罚,真相与忏悔…… 对于第一个故事,莫言总结说:“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对于第二个故事,也许我们可以说:“应该允许人们自说自话。”而对第三个故事,更是可以有许多解读,它好象说的是政治,但又不全是,好象说的是道德,但也好象不全是。

恐怕,讲这样的故事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吧。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喜欢讲故事 名字“莫言”像讽刺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是有神论者 相信万物都有灵性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文学创作必须颐指气使 独断专行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丰乳肥臀》献给天下母亲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写作者必须站在人的立场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

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所以还得请各位原谅。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 我如看戏人般看众人表演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 应该允许有人不哭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谢谢大家!

第5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任的局长,后因玩忽职守而被辞退。他游历过许多地方,但最终依然回到美国南方,并且所有的作品都以南方为背景。所以他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整个西方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等。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艺术上,福克纳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福克纳的作品。他的叙述辗转于死亡、坟墓与监狱之间,他的文学世界中来来往往的就是那么几个人,他用一种阴郁的情感痴迷于那些人。但是,如果你逼着自己去啃这些文字,慢慢地,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你会从他文字的深处看到,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人类是如何艰难地、坚决地维持着爱、勇气、荣誉、怜悯、自尊、同情、牺牲与希望。阅读福克纳,你获得的不是浅薄的快乐,而是深层的领悟、震撼和满足。

二、解题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获奖致辞,是福克纳在1949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时所作的答辞。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演讲词。然而,由于福克纳本人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和精深性,对初学者来说,这篇美文也许颇有些难度。演说时间:1950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是岛屿最多的城市。算上郊区的岛屿,共有24000个岛屿,被称为“北方威尼斯”。

《我弥留之际》(1930)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有人把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记》,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福克纳既嘲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小说在艺术上也体现了福克纳一贯强调的“实验性”。全书共分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各自从个性视角介绍故事的一个部分。

三、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三百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有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的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上一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

四、课文研习

(一)齐读第一段

提问:演讲辞要注意针对性,请问,这篇文章,作者讲话的对象是那些人?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我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献给那些可能正在聆听我讲话的、同样献身于艰苦的文学事

业的年轻男女们。”所以这篇演讲,主要就是他与年轻的文学创作者们的一次精神上的呼唤和交流。

(二)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理解“今天的悲剧是一种肉体上的恐惧”。 明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无数国家的亿万人们,投入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灭绝人性的、几乎将人类引人末日的战争中。最后就只剩下了屠杀、仇恨、消灭,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也许开始知道的人最后都不知道了。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西方欣欣向荣的精神文明,人类千百年了建立起来的精神大厦,已化为乌有了。人性中,只剩下了仇恨、绝望、肉体与欲望。

而福克纳却呼吁人们去关注“灵魂的话题”,创造了一个由人类最珍贵的品质,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勇气与希望组成的精神家园。因而从这个历史高度,从这个文学高度讲,福克纳确实是最有资格,呼唤西方世界,再一次“重建家园”的精神大师。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在法国青年的心目中,“福克纳是上帝”

(三)齐读第三段,用课文的原文回答,福克纳认为,值得写作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长期战争的后遗症,肉体的消灭,带来心灵的恐惧,至今不绝。人们停止从事心灵的探索,已经很久了。要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必须回忆起、延续起过去的美好传统。任何时代的作品都有“爱情”,任何时代的作品,也都有“失败”和“胜利”,但关键是,如果那一个时代的作者,心灵集体变成了一座废墟,集体丧失了人类仅有的、美好的、能够在大众中传播,能引起大家共鸣——即怜悯与同情。并将大众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的人性,那么,人的“爱情”,与动物的情欲,人的“胜利与失败”,与动物的厮杀,又有多大不同呢?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福克纳的发言,认为这种创作,只能表示创作者体现出来的人类心灵,处于一种精神的废墟状态。

(四)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余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在人类学会这些真理以前,他们在写作中会认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并且看见了人类的末日。”

明确:人类没有了这些美好情感,就会在写作中充斥另一种情感,一种狭隘的优越感,民族优越感,或是种族优越感,消灭其它国家的理论,就建立在这种自狂自大的优越感的基础上。所以就形成了二次大战的人类的互相消灭,从而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的末日。”

2、如何理解“人类不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用原文回答。

明确:因为“人类有一个灵魂,一种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五)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诗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明确:“书写这种精神”。

文学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是把现实世界作为材料,来表现人类精神的完整性。那么,福克纳认为要把现实世界的哪些因素作为材料呢?他点明了,他的文学观念,选择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怎么样在精神废墟的基础上重建大厦,那就是要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重建人性,只有人类重新拥有这些精神品质,精神文明的大厦才会自然建成。人类才会从目前的仅仅生存中,走向胜利。”

附板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美】威廉·福克纳

解决的问题:号召广大的文学创作者在精神的废墟上,重建西方精神文明的大厦。

作家的任务:书写人类的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多产且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外界对他的评价。

1.《卫报》:莫言的获奖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它帮助中国克服了对诺奖的复杂心态。在中文里“莫言”是不讲话的意思,以此作为小说家的化名,是一个奇怪的选择。“莫言值得注意的不仅是他对中国近代历史富有创造力的写作,还有他对写作这门手艺的献身精神。在90年代中国有个著名的标语‘往前看’(在中国这句话是个双关语,‘前’和‘钱’同音),许多中国作家在成名后搁置小说创作,加入到更能赚钱的行业,比如电视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等等,在这个发热的文化背景中,莫言能够站出来,承担他的文学使命。他是少数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能够坚守文学的作家。”

2.《华尔街日报》: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Peter Englund向瑞典电台表示,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Englund称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3.美联社:莫言打破欧洲作家的垄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莫言创作的突破是1987年出版的《红高梁》,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了朴实的乡土之爱。在注重感官之娱和生存困境的同时,意在刻画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莫言随心的风格成就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4.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英格朗称,莫言的创作方式独一无二,你只要读半页莫言的作品,就知道是莫言写的。莫言的作品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跌宕,他致力于揭示中国社会的真实。曾将多部莫言作品翻译成英文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表示,莫言与很多同时代的中国作家相比更加“有历史感”。

5.《纽约时报》: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莫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作家中少有的畅销书作家,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

6.《纽约客》:长期以来,中国有追求诺贝尔奖的“情结”,因此,莫言此次获奖,被中国媒体看做“历史性突破”。 7.西班牙《消息报》报道:“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这位新任诺贝尔奖得主的许多小说都流露出东方化的魔幻现实主义味道。

8.西方评论家对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大加赞赏。汉学家史景迁2008年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这个国家的整个革命时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

9.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说,莫言属于文化大革命后开始用新的眼光关注中国社会、

尤其是农村社会的一代作家。贺麦晓表示,莫言的作品没有描写社会主义超级英雄,而是充满了具有真正弱点的真实人物,与此同时他把中国农村描写成一个“发生奇妙事情的神奇的地方”。

10.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的话说,莫言的小说有一种粗鄙的、乡村式的语言,与农村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还采用了先锋派的想象,使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反映出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他的影响。

11.俄罗斯外国文学图书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格尼耶娃11日也表示:“诺贝尔奖评委会对莫言的评价相当客观,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民间传统相结合,这绝非易事。因此,我们祝福他,并希望俄罗斯读者能尽快读到他的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奖感言这是我的创作《蛙》出版近两年,期间多次接受过媒体采访,许多人也问我这部小说到底写什么的,我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50多年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隘,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蛙》其实也是写我的,学习鲁迅,写那个躲在旗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们、写外部事件,这次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心情、排除毒素,揭露社会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内心阴暗困难,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制造罪恶。在《蛙》中我自我批判的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步骤。得了茅盾奖当然是好事,但得了奖则忘乎所以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的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往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在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绝佳的风景,那里有伟大的小说在向我们招手。

最后感谢中国,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那些批评过我、表扬过我的朋友们。感谢那些用他们的真诚情感不断激励我写作的朋友们!

莫言答白岩松专访: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此电话专访了作家莫言。此时的莫言在采访中表示,已回到山东老家高密,“与父老乡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对于获奖,莫言表现得很平静,坦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并透露获奖后,“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以下为专访实录:

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不是很兴奋?

莫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

白岩松:您回到高密,是在躲吗?

莫言:一个月前就回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来,现在是秋收季节,与父老父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白岩松:听到获奖消息时,你就在这块让你走上文坛、给了你声誉的红高粱的土地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莫言:这是偶然的巧合,没有任何提前的预想。

白岩松:比奖金更早到的是新闻记者,会不会对他们有些烦了?

莫言:记者待了好几天了。跟他们简单地聊了几句,觉得他们很辛苦,我很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 白岩松:您今年57岁,诺贝尔奖在您创作的中间阶段来到,会不会打乱您之前的创作计划? 莫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接受记者的采访,会有很多社会活动,但很快就会过去,主要是自己的心态,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我要尽快地从这个态度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白岩松:您手头正在准备的作品是什么?

莫言:最近手里有很多在准备的,有关于战争的,有关于家庭的,有话剧剧本以及戏曲方面的,有的写了三分之一,有的写了开头,有的在收集素材。不知道先完成哪一个,但肯定会尽快地写。 白岩松:诺贝尔奖颁奖词特别强调您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福克纳、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一个定论吗?还是你其实早就想改变它,或者已经在改变它?

莫言:关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我在1987年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中国作家以及我个人与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两位大师对我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容易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山,如果靠得太近的话,自己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要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我自己也非常明白。

白岩松:这也正是我问你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不是诺贝尔奖的颁奖词是不是其实有点落后于你的前行了?

莫言:我想我最近翻译成瑞典文的一部作品是《生死疲劳》,涉及了魔幻的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个魔幻是与中国的民间故事密切相关的。我觉得这个评价也是对的,不能说跟我的创作没有关系,还是表述了我的创作特质,当然如果说要把我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这么短短的两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白岩松:是不是这块土地是你最该感谢的,不管获得什么奖?

莫言:那当然,即便是不获奖,我也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是以在这个地方成长的经验、亲身经历,甚至很多小说里好多的人物原型都是我

的左邻右舍,所以我想没有这块土地,没有这块土地上的我的乡亲们,也不可能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白岩松:其实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可能对于媒体来说万分关注,你的乡亲们呢?你今天听到这个消息有没有关注他们的反应?

莫言:我的乡亲们好像是„„我不能一个个去问他们。我想会有一些人感兴趣,会有一些人知道的,但是也不至于说是特别关注吧。

白岩松:回到这块土地,心里会不会特安静?你每年都会选择一定要回来。

莫言:是,是,是。我觉得这个地方第一它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大、没有北京那么多人口、没有北京那么喧嚣。回来以后我自己躲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 白岩松:最后两个问题,莫言先生。您为什么没去瑞典领奖?

莫言:领奖可能要到12月份。

白岩松:之前有来自瑞典的消息吗?

莫言: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任何沟通。

白岩松:都是媒体的猜测升华了这个消息?

莫言:我看到网友开玩笑,说我已经出差去瑞典了。

白岩松:有没有想过将近800万人民币怎么花?

莫言:没有考虑过。

白岩松:最后一个问题。从57岁这个奖项的兴奋开始,您接下来的文学路怎么走? 莫言: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第6篇:奥斯卡获奖者的致辞拾趣

唐惠忠

《语文月刊》2001年第5期

奥斯卡金像奖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奖,也是世界影坛一个举足轻重的奖项。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强烈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影迷们。人们在目睹获奖者的迷人风采和高雅举止的同时,也悉心聆听着他们精彩绝妙的致辞。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从历届颁奖仪式看,绝大多数获奖者十分注意讲话的简明扼要。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1971年被授予奥斯卡荣誉奖时,面对台下不断的掌声和欢呼声,眼含热泪,十分动情,却只说了一句话:‚此刻,言语是那么多余,那么无力。‛

著名悬念大师希区科克一生中仅获一次奥斯卡欧文〃泰尔伯格纪念奖,‚谢谢……大家!‛便是他在领奖台上所说的全部内容。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脉脉的温情。许多金像奖得主技艺超群、功绩斐然,但是在荣誉面前却非常谦逊。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第一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时说:‚没有许多人的帮助,哪有我的今天?‛

第2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西席〃蒂密尔说:‚我只不过是成功链上的一个环节。‛ 与谦虚迥异其趣的风格则是自豪、骄傲。不少获奖者大胆袒露真情,不矫饰,不做作,同样给人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第4届奥斯卡影后玛丽〃特雷斯勒领奖时热情洋溢地说:‚我想,为人应当朴实谨慎,可是说真的,今晚我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因出演《电视台风云》而一鸣惊人、获1976年最佳女配角奖的比特丽丝〃斯切特将奥斯卡金像高高举起,大声叫道:‚啊金像真沉呀!我是一匹黑马,真带劲!‛其自豪之情使台下的人备受感染。

美国是个幽默味浓厚的国度。在引人注目的奥斯卡颁奖台上,幽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开心果。且不说那些精心挑选的颁奖司仪是如何逗人,光听听获奖者的趣语也足以让人开怀。

幽默是恰到好处的微笑,它给人以轻松、平易的愉悦感。1971年度奥斯卡颁奖时,最佳男配角奖得主本〃约翰逊煞有介事地宣布:‚我的话也许会在全国引起轰动,也许全世界每个人都会把我的话牢记心中。‛他戏剧性的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再没有比我更合适的获奖者了。‛台下为之大笑。

1984年,音乐片《莫扎特》荣获8项大奖,得奖者莫利〃古利笑言:‚我今天之所以获奖,因为莫扎特本人没有参加竞争。‛ 有些获奖者致辞时往往把自己的影片、自身经历和获奖事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别致新颖。驰名世界的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因执导影片《桂河大桥》获奖,他致辞道:‚当我们在丛林中挥汗如雨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座‘桥’会通往奥斯卡领奖台。‛

里根前妻简〃怀曼因在《约翰尼〃贝林达》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位又聋又哑的母亲而获奖,她的致辞简短而有趣:‚我因为在影片中一言未发而获奖,我想我现在最好还是再一次缄口不言。‛

更为别致的致辞要数第31届奥斯卡最佳作曲奖得主弗里德里克〃洛伊的演说。当时他刚动过心脏手术。他说:‚我从我那颗有点破碎的心的深处感谢大家。‛

幽默是一种机智,是一种智慧的火花。从1940年起,奥斯卡颁奖就采用‚开封宣布法‛,在颁奖人打开信封宣读之前,除审计人员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谁是获奖者。这就给颁奖仪式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奖者的应变能力往往在这时通过其幽默口才得以显示。1942年,负责颁发最佳作曲奖的欧文〃伯林也是该奖项的被提名者之一。当他拆开信封时,发现获奖者正是自己,他马上风趣的宣布:‚此奖颁给一个好小伙子,我从小就非常熟悉他,他的名字就是欧文〃伯林!‛

1952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雪莉〃布思由于跑得太急,上奖台台阶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她在致辞时巧妙的解释道:‚我经历了漫长的跋涉,才达到事业的高峰。‛

第7篇:教师节老师致辞范例参考与教师节获奖发言

教师节老师致辞范例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第30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总支、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获得xx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和学校优秀教师及年度考核为优秀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上个学年度的工作业绩,我已在7月10日的教职工大会上作了总结,这里不再赘述。但我要再次由衷地感谢全体教职工,是你们用勤劳和智慧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你们自尊自励、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刚才听了两位新老教师代表的发言,我很有感触。的确,学校不乏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者,也不乏继承创新的生力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携手奋斗。这正是学校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老师们,今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崇高的内涵,应当成为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教师,我们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德,人立身之本。师德,教师立身之本,教师立身不同于普通人以搞好个人修养为目的之普通立身。教师立身是因为教师身上存有一份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责任,这份责任决定了教师在立身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影响。身上有一份大责任,心中必有一份大爱,有大爱必明大耻,明大耻必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来从事我们的事业,真正培养出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天底下无上光荣的职业。我们全体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

第 1 页 共 3 页 工程师。

老师们,最近我校正在开展向全国优秀教师林强、李明素、阿木冬.吐鲁甫同志的学习活动,希望大家在学习先进的同时谨记并履行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以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创建和美学校、人民满意学校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身体安康! 第 2 页 共 3 页

教师节获奖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只说六句话或者说六点体会。

第一句话:学校给我这样的荣誉,我自己审视了一下,觉得很惭愧;而现在又作为代表来发言,感觉更为惭愧。

第二句话:我在校工作的十几年里,相继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和奖励,所以在这里由衷地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所给予的支持和肯定。

第三句话:荣誉只代表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又正在流逝。一朵花开不出一个春天,百花齐放才是一份真正的灿烂!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群集智能,知道生活中有不少我们司空见惯的动物或昆虫,作为个体而言非常渺小,可一旦形成群体之后,却能展示出惊人的能力,我们人类其实正是在向自然界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由此,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个人的荣誉,原则上都应归功于集体。

第四句话:我觉得,一个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和博爱之心去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下一代,“知行合一”、“正己化人”,所谓教育,首在教化人心!技术的传递或专门知识的传授是相对次要的。就我的理解,高等学府应该有两个永恒的话题:第一就是教化人心,第二是学术研究。“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能够包容各种性格健康成长的时代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第五句话:我想,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渊源和优良传统,我们上海理工大学也有着自己的历史传承,我们每个人正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曾在我们学院的一次发言中说过一个观点,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贯通,因为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支撑,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推动。百年树人,成功不必在我!古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我们现代人则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当作一份事业而不是职业来发展。职业是谋生的、呆板的,而事业是需要奋斗的,在这弥足可贵的奋斗过程中,蕴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知耕耘,莫问收获”,我们可以为教书而教书,我们可以为研究而研究。我相信,我们上海理工大学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将来!

第六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表达一个我曾经表达过的意思,也许这也是千千万万个教师都想表达的心愿:

如果一切从头来过,让我重新开始,我仍然会选择走这条教师之路,悠悠唱这首教师之歌!

第8篇:2021年电视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致辞

各位书法家朋友们,同志们:

XX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暨电视书法大赛获奖选手书法作品展,今天在这里就要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书法艺术整体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是XX书法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喜迎建党100周年的具体行动,是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创建国家级文明城的一项有益活动,也是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种充分展示。在此,我谨代表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是近代工业的摇篮,是凤凰涅槃的奇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文化等项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精品力作,XX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已走在全省最前列。

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XX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书协的积极组织和大力推动下,全市书法事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本届书协成立以来,提出了打造书法名市、书法强市,省内争先进、全国有影响的目标,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紧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积极开展书法活动,为全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这次书法艺术的交流与展示,必将充分展示出XX书法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必将开创XX书法艺术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必将有力推动XX文化名城、国家级文明城的创建进程。

笔墨当随时代。市委希望,市书协要紧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从灿烂的XX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争先进位中激发热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努力打造书法名市、书法强市的品牌,为XX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各位书法家艺道长安,万事如意!

祝本次书法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9篇:获奖企业代表感言

获奖企业代表感言

主持人:下面我们要请几位获奖企业代表上台跟大家来说几句话,下面有请北京七彩阳光总经理邱朝敏。

邱朝敏:很高兴能够荣获XX中国房地产推动人物奖这一殊荣,也感谢主办方!今年3月18日七彩阳光房地产房超市开张了,我们经营几个月,累计客户达到6万多人,大家认知度已经达到80%。同年五月中旬,我们根据市场调查,中旬又推出二手房市场,我们又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数据库信息势头发展迅猛。

我们希望以尾房为突破口,高效吸纳客人,搭建一个供需交易平台,让购

房者买到适合自己的房产,最终把七彩尾房超市打造成一个专业的房地产代理机构。从筹备到现在,磨合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形成多元化的服务和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强势社会发展,我们投放过亿的广告宣传,投资京城最大的沙盘,我们针对开发商和业主进行免费售房服务,我们拥有全面专业的营销队伍和具有良好意识的客户团队,将市场数据营销接轨,进行产权办理,

二手房交易到装修一系列不动产相关系统的整合,为购房者提供真正的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

如今七彩尾房超市逐渐进入正规,我们接下来要强化服务意识,升级并完善七彩尾房网站,实现网络房产买卖的互动,同时与各大开发商开展多种多样的房地产展示和购房活动,组织大型房产购房团等一系列活动计划。总之七彩房产全体员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七彩尾房超市服务大众,通过不懈

的努力希望我们合作越来越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在今后的日子我们要跟各位不仅是全面合作,更多愿意与大家同行,这里也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在两年内计划向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全面发展,希望有机会与各界同行合作,到时候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我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邱先生。下面我们有请浙江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传良先生,有请!

蒋传良:各位尊敬的来宾上午好!首先我本人非常荣幸在本次十大地标楼盘评选中,我们可以获此项殊荣,这项荣誉是我们前行动力的鞭策,我们作为杭州十大运营商之一,我们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城市的贡献,在配合市场发展上,也就是说通过对政府城市规划蓝图的持续配合和实践,主动的自觉的投入城市新区建设中,实现城市各个阶段战略发展,以此参与城市运营,推动城市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区域存在着成熟度开发

问题,市场接受度差异性,而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开通周边区域,扩大周边的信息要求随之强烈。

城市新区作为政府发展方向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需要有实力房地产企业,以实际的开发活动协助政府完成城市整体战略规划,回顾旅游房地产集团企业发展史,我们以城市发展,高度的企业责任心配合政府规划思路,将目光投向城市开发最需要的新区,从开始开发到后来发展城市东进,旅游房地产集团对政府每一次重大的城市战略规划都积极响应,并以明确开发思路,开发阳光地带和东部九宝旅游红苹果,通过投身规划新区建设,使城区新区和众多楼盘开发和使用,从而实现土地价值。

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相关支持,拥有良好的开发环境,从而创造城市与城市运营商双赢,我们获奖项目不仅对企业理念有力的诠释,我们将创新的产品理念予以真正的实现,更难得的是铸就南岸社区发展起来了,最后我代表公

司感谢大家,在日益变化的城市情况下,旅游房产与各位合作,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谢谢大家!获奖企业代表感言

主持人:下面我们要清杭州西房集团副总裁杨涛先生上台。

杨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今天非常荣幸我们项目获得的XX中国经典十大名盘,我代表开发商表示衷心的感谢。西房云溪·香山,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对这块土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考虑怎么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符合杭州地域特征,符合消费者动态需求,我们将空间、环境、文化效应有机的结合,开拓区域人居住宅的方向。

云溪·香山不应该是简单的景观型小区,也不是浮躁豪华型小区,他应该注重环境和谐共生,符合人们对环境的精神需求。我们始终贯彻关怀城市发展,精心打造这个项目。

开发产品预见到市场需求发展方面,我们云溪·香山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切实需求,根据市场调查的数据,摒弃

大户型设计,规划大量中小户型住宅,此举我们赢得很多消费者青睐。事实说明开发思路只有从市场出发,切实满足居住者需求,才可以被市场接受。在开发云溪·香山过程中,我们注重于每一个细节,对于每一个问题,大到整体规划,小到数字的选择,不断深入对人居需求考虑,针对产品除了建设的自身建筑配套之外,还要注重环保景观绿色等因素,打造区域产品。

作为云溪·香山开发商,我们集团诞生于1984年现在完成300万平方米物业面积。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拥有十余家下属公司的房地产产业集团。集团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房地产及开发理念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房地产品牌逐步升级的过程,更是一个开发商逐步成熟的过程,成功的品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但是品牌建设不是盲目的,必须在满足消费者基础之上,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共赢。

我们会规划每一年,每五年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今天云溪·香山获得此奖项是对我们肯定,展望未来我们打造品牌而努力,也祝贺浙江省出现更多房地产品牌,祝愿中国房地产越走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河南万正集团总裁毕竟先生上台。

毕竟: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从事房地产的目的就是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生存、生命的和谐。

万正集团至今积累了十余年发展经验,我们始终将文化价值的逐步实现,提升我们核心竞争力。为提高生活品位,我们先后开发了万正广场,万正世嘉,万正阳光海岸,万正广场填补了南阳市的空白。万正文化广场有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风调雨顺的柱子,全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这还代表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这成为南阳市的历史符号,在灯光的影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效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中山火炬城建总经理李晶先生!

李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这些专家、领导和同行共同参加此省会,我公司项目入选XX中国魅力楼盘和中国地产十大名盘,我代表我们公司给予我们产品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建筑文化更是独具魅力,成果卓著。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包容发展,需要强大的战术,文化地产就是寻找二者结合点,文化是地产最大的创新空间,地产是文化最好的表现力,所谓文化地产是指人居的家园与居住环境的动态结合,他包括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的结合。文化首先体现的是建筑,建筑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文化的建筑如同人没有眼睛,优秀的建筑一定要植根于当地的历史,并与现代有机的结合。获奖企业代表感言

中国

传统的核心在于“和”字,和其以人为本要尊重人,和其讲究平衡,不讲极端主义。我们提倡满足房地产项目建设基本物质要素的基础上,提升独特的文化要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里、情感、艺术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房地产质量和生活品位,营造舒适、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生态、智能的居住环境,引领符合现代要求的文化生活方式,要求因地制宜的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筑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环境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和行为,还有行业文化综合运用到房地产开发、生活全过程。我们强调建筑本身没有多大差异,因为其文化和内涵不同才使建筑有了高效之分。有了文化因素使建筑更多鲜活,文化地产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在地产开发每一个环节,文化不仅仅是开发商提出来就可以实施,而是需要广大业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开发商共同打造文化地产。

香山·晴园文化地产呼吁人性回归

善良,行为尊重智能,建筑需要文化,生活崇尚健康,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云南仁源房地产总经理徐天翔先生。

徐天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二届中国建筑文化年度巡礼活动暨XX中国魅力楼盘展示发布会。我们公司在昆明开发的住宅小区项目荣获XX中国建筑生态十大名盘,我们感觉十分荣幸和自豪。

云南仁源房地产公司开发销售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仁源地产追求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在管理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公司人员逐步得以优化,我们拥有一支最富有施工经验的管理队伍,公司管理层认为只有公司不断创新,企业才可以保持优势常在。

金林碧水是我们公司XX年以来又一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面积是

24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金林碧水住宅小区是集商务、学校、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小区,小区的主要思想在于创造一个既有坡地,优美、自然、生态的生活环境,我们将景观设计作为小区的重点,小区地形图上南高北低,我们最大限度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我们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将本小区建筑成为最有诗意的自然环境。

金林碧水小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你可以感受四周弥漫着清新的氧气,还有自然资源让居住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与自然为舞的快乐和舒适。我们努力向大型房地产公司迈进,在新的条件下公司将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纽带,并将在此贯穿于未来的五年的规划设计和营销中,超出体制优化,设计施工专业化,管理程序化,服务规范化,人才资源化迈进,我们为老百姓打好更好的建筑楼盘。最后,再一次向参加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大家到我们美丽的春

城做客,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下面有请芜湖长江置业总经理吕晨先生上台。

吕晨: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大家好!我从事房地产已经17年了,我所在的浙江芜湖集团也是国内一线知名品牌的房地产企业,现在总的开发面积是15000万平方米,在全国28个城市有32个项目在进行开发,今天看到这么多同行在这里,我感觉特别的开心。我们作为房地产从业者有一点感受,觉得房地产一年比一年难做,尤其今年宏观调控以来,我们房地产公司都面临着或大或小很艰难的日子,我们今天在这里大家探讨一下开发的理念和经验,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也分享一下失败的教训,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获奖企业代表感言

中国房地产从93年开始,就像波浪式的时高时低,不管怎么样房地产还是在健康、理性的成长之中。我在XX年中国杭州房地产峰会上有一个演讲稿,我觉得房地产从一个投机时代转向理性时

代,在这个状态之中,我们作为开发商,作为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主导的人物,更应该用理性的观点来审视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我们活干好,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开始,就是房地产市场慢慢涨,我们钱慢慢赚,给老百姓更多实惠,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新林集团董事,赵宝华先生。

赵宝华: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我来谈一下这个行业里面一些现象和一些简单的经验。每一个从业人员把利益可能都放在第一位,每一个人开发都是想为别人盖房子,房子有瑕疵都是允许的,你房子装修就不可以,新明半岛在开始的时候就有社会责任感,投机一旦被自住行为取代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新明半岛给老百姓很实惠的东西,从户型、结构包括整个建筑形态也花了大量工夫,跟业主去交流,所以销售初期就定了一个完善的机制,在没有入住

之前他们形成了邻里关系,这样也促进了我们房地产销售。

我觉得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已不是追求利润的时代了,我们最后生产出的产品如何是一个标志。我们一般房地产是70年使用权,我们看十年,二十年前最好的楼盘在我们眼里已经濒临淘汰的边缘,我们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都将争取使我们的建筑的产品都是这个城市里面最美最好的产品艺术。谢谢大家!

上一篇:2004年年度述职报告下一篇:工商银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