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1

                    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海明威:《老人与海》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 苏利·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显克维奇:《十字军骑士》 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梅特林克:《青鸟》 莱蒙特:《福地》

伊凡·蒲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赫尔曼·黑塞:《席特哈尔塔》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盖特露德》 赫尔曼·黑塞:《玻璃球游戏》 赫尔曼·黑塞:《彼得·卡门青》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高尔斯华绥:《苹果树》 罗素:《婚姻与道德》 罗素:《幸福之路》

海明威:《尼克·亚当斯故事集》 希梅内斯:《小银和我》 阿尔贝·加缪:《鼠疫》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夸西莫多:《夸西莫多抒情诗选》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川端康成:《雪国》 贝克特:《贝克特戏剧选》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托马斯·曼:《威尼斯之死》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海因里希·伯尔:《伯尔短篇小说选》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 安德烈·纪德:《背德者》 纪德:《田园交响曲》 纪德:《窄门》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广岛札记》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 君特·格拉斯:《狗年月》        君特·格拉斯:《猫与鼠》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2

瑞典工业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出生于斯德哥尔摩, 因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逝世于意大利西北部海港城市圣雷莫 (San Remo) 的乡村别墅。诺贝尔兴趣广泛, 爱好众多, 他在机械设计、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1859年诺贝尔的志趣开始转向研究炸药 (尤其是硝化甘油, 后来他关于爆炸物的所有重要发明都是以硝化甘油为基础的) , 1863年他取得硝化甘油引爆剂的专利, 1867年取得达纳炸药 (俗称黄色炸药、安全炸药) 的专利, 1875年取得胶质达纳炸药 (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而制得, 可增强其爆炸力) 的专利, 1887年取得无烟炸药 (又称特种达纳炸药、特强黄色火药, 其燃烧迅速且无残渣, 可用于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等) 的专利。诺贝尔一生获得的技术发明专利多达355项, 他因生产炸药和在俄国经营巴库油田而积累了巨大财富, 被誉为“现代炸药之父”、“炸药大王”和“石油大王”。在个人感情生活方面, 诺贝尔三度失恋, 长期郁闷孤寂, 终生未娶且无子女, 他游历过欧美多国, 被称为“欧洲最富有的光棍汉和流浪汉”。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法国巴黎签署第三份最终版遗嘱, 决定将其遗产3323.38万瑞典克朗 (当时约合978.3万美元) 扣除很少一部分 (包括赠予亲友和仆人的137万瑞典克朗、缴纳税金和支出处理遗产的相关费用等) 以外的绝大部分3122.50万瑞典克朗 (当时约合920万美元) 捐出设立一个奖励基金 (即后来的诺贝尔基金会, 1900年6月29日由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诺贝尔基金会章程》, 该章程此后稍有改动, 最新修改版是2000年版) , 每年以此基金投资所得及其利息作为奖金, 平分为五份授予全世界在物理学 (Physics) 、化学 (Chemistry) 、生理学或医学 (Physiology or Medicine) 、文学 (Literature) 、和平 (Peace) 事业方面“在前一年里 (此要求从一开始就未完全照办) 曾经给予人类以最大利益的人”或机构 (限于和平事业) , 以资激励人们努力促进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的发展。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负责评选;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卡罗琳医学院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负责评选;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 (The Swedish Academy) 负责评选;和平奖由挪威 (1814—1905年挪威与瑞典同存于一个王国, 即挪威—瑞典联盟) 议会选出的一个5人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负责评选。1901年12月10日适逢诺贝尔逝世5周年, 首届诺贝尔奖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克里斯蒂安娜 (1924年复称奥斯陆) 颁发。瑞典国家银行 (创建于1668年9月17日, 在瑞典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在1968年建行300周年纪念时, 决定今后每年向诺贝尔基金会捐出与每项诺贝尔奖相同的款项, 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2006年起, 其正式英文全称是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即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 1969年首次颁发, 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诺贝尔奖一般只授予个人, 仅和平奖可授予1~2个机构或1个个人和1个机构, 且每年每项奖的获奖者不得超过3人。若是三人同时获奖, 奖金分享的方式有二:三人平分;一人一半, 另两人一半。有时候诺贝尔奖要保留到下一年度才颁发, 如果下一年度仍未颁发, 则奖金退回诺贝尔基金会。按照诺贝尔遗嘱的规定, 诺贝尔奖不得连续超过5年不颁发 (诺贝尔和平奖1939—1943年未颁发, 刚好是5年) , 否则就可能会因违背诺贝尔遗嘱而直接威胁到诺贝尔基金会的生存。如果在规定日期 (次年10月1日) 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兑取奖金支票, 此奖金将自动退回诺贝尔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或政府禁止领取的情况, 但获奖者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 只注明“拒受”字样。不论何种原因过期未领或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后, 可领取诺贝尔奖状和金质奖章, 但不能领取奖金, 因为该奖金按规定已退回诺贝尔基金会。

每年12月10日 (又称诺贝尔日, 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 是永久的诺贝尔奖颁奖日 (唯一一次例外是1920年的颁奖典礼于6月1日举行) , 当地时间16时30分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和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中所用的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雷莫空运过来, 除和平奖 (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颁发) 以外, 各奖项均由瑞典国王颁奖, 奖品计有一份写有颁奖词的证书 (奖状) 、一枚刻有诺贝尔浮雕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 (由质量约270克的23K黄金制成) 以及一张用以兑付奖金的支票 (早期是支票, 现在的奖金则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 颁奖典礼最后在瑞典国歌声中结束。颁奖典礼结束后, 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家人将被邀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以瑞典王室名义举办的诺贝尔晚宴, 国王、王后和其他重要王室成员将出席, 学术界和社会名流也将应邀出席, 出席晚宴的总人数现在约为1300人。

2 诺贝尔文学奖概况

诺贝尔在遗嘱中要求把诺贝尔文学奖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颁发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最杰出作品的人”。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负责遴选。瑞典文学院是1786年3月20日 (同年4月5日举行正式成立仪式) 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兰西学术院的模式而创建的。“The Swedish Academy (直译为瑞典学院) ”的正式名称既未挂“皇家”的头衔, 也无“文学”的限定, 比“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直译为瑞典皇家学院) ”只少“Royal (皇家) ”一词, 因此常被人混为一谈, 瑞典文学院和瑞典皇家科学院是根据其职责约定俗成的汉译。瑞典文学院的基本任务其实并不限于文学, 最初的重点甚至不在文学而在语言学, 主要是为了瑞典语的“纯洁、活力和庄严”。该院共设有18位终身制院士 (首批院士中的13位由国王亲自选定, 其余5位则由这13位院士选出) , 早期传统上的院士多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文学家只是少数, 且院士中始终有一名法律界权威。自1900年瑞典文学院接受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任务以后, 其功能才逐渐向文学方面倾斜, 越来越多的文学家被补选为院士, 后逐渐超过半数, 作为“文学院”终算名至实归。为了评选诺贝尔文学奖, 从18名院士中选出5人组成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Literature, 中文常将其俗称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实际上是不妥的, 因为文学奖的最终决定权不属于该委员会) , 内设主席 (现任主席是Per Wstberg, 1933.11.20—, 他1997年当选为Stol 12院士, 2004年起接任主席职务) 和常务秘书 (现任常务秘书是Peter Englund, 1957.04.04—, 他2002年当选为Stol 10院士, 2009年起接任常务秘书职务) 各1人, 委员任期3年, 可连选连任。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是瑞典文学院的评奖前期工作机构, 主席负责初选 (合格提名的长名单和15~20人的半长名单) , 常务秘书负责决选 (5人短名单) , 最终决选和颁奖的决定权属于全体院士。前一年的9月开始征求文学奖提名, 提名于次年2月1日以前必须寄达, 评选结果决选到正式公布, 一般会有几天的时间差。因Stol 15 (女, Kerstin Ekman, 1933.08.27—, 她1978年当选为院士) 和Stol 7 (Knut Ahnlund, 1923.05.24—, 他1983年当选为院士) 两位院士先后于1989年和1996年起拒绝参加文学院的活动, 故今年只有12男4女共计16位评委参加最后的决选投票, 也就是说莫言只要获得不少于9票即可当选。文学奖现大多在10月的第一或第二个星期四 (最迟不得晚于11月15日, 历史上最晚的公布日期是11月14日) 对外公布最终的评选结果。诺贝尔奖所有的评议过程和表决记录都予以严格保密, 保密期至少为50年。

诺贝尔奖已颁发了112届 (1901—2012年) , 本文中除表1以外, 表2~表12只统计分析诺贝尔文学奖的基本情况, 统计数据均截至2012年[1,2,3,4,5,6]。10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按其主要职业身份可初步分为五大类:小说家62人、诗人29人、剧作家12人、哲学家4人 (1908年获奖德国的奥伊肯、1927年获奖法国的柏格森、1950年获奖英国的伯特兰·罗素、1964年获奖法国的萨特, 其中罗素多才多艺, 集哲学家 (思想家) 、科学家 (数学家和逻辑学家) 、文学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 1950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竟然从未写过文学作品, 且首次被提名就获奖, 看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也被他哲学思想的深邃和数学成就的超众所折服。著名的“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类型论”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历史学家2人 (1902年获奖德国的蒙森、1953年获奖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历史上, 出现过2次拒绝领奖的情况[7,8,9,10,11]: (1) 1958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国内强大的政治压力而被迫拒绝受奖 (刚开始他是欣然接受的) , 1987年2月他在国内被正式恢复名誉,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88年在祖国得以首次公开发表, 1989年12月9日其长子叶夫根尼在斯德哥尔摩代其领取了31年以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和金质奖章, 但奖金则不能领取 (因其早已退回诺贝尔基金会) 。 (2) 1964年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得知自己获奖后, 当晚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即刻发表声明自愿拒绝接受, 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说明: (1) 六项诺贝尔奖获奖者共计835人839人次, 其中女性获奖者共计43人44人次, 另有21个机构24次获得和平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7年、1944年和1963年3次获和平奖,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于1954年和1981年2次获和平奖) 。 (2) 诺贝尔奖历史上2次获奖者仅4人:法国籍波兰裔实验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 (1903年与贝可勒尔、居里分享物理学奖, 1911年独享化学奖) 、美国量子化学家及和平主义者鲍林 (1954年独享化学奖, 独享1962年度和平奖)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巴丁 (1956年与肖克利、布拉顿分享物理学奖, 1972年与库柏、施里弗分享物理学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 (1958年独享化学奖, 1980年与伯格、吉尔伯特分享化学奖) 。 (3) 文学奖未颁奖年份 (7次) :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1943年;同时授予2人的年份 (4次) :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 (4) 文学奖延后1年颁奖的年份 (6次) :1915年、1919年、1925—1927年、1949年。 (5) 文学奖女性获奖者 (12人) 依次是:拉格洛夫 (1909年, 瑞典) 、黛莱达 (1926年, 意大利) 、温塞特 (1928年, 挪威) 、赛珍珠 (1938年, 美国) 、米斯特拉尔 (1945年, 智利) 、萨克斯 (1966年, 瑞典) 、戈迪默 (1991年, 南非) 、莫里森 (1993年, 美国) 、希姆博尔斯卡 (1996年, 波兰) 、耶利内克 (2004年, 奥地利) 、莱辛 (2007年, 英国) 、穆勒 (2009年, 德国) 。

说明: (1) 获奖者的国籍原则上以其获奖时的实际国籍状况为准, 双重国籍获奖者两国各按0.5人计算 (2008年获奖者勒·克莱齐奥拥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重国籍, 2011年获奖者略萨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12]) 。109位获奖者分属于38个国家, 其中前南斯拉夫的获奖者属现塞尔维亚人, 前捷克斯洛伐克获奖者属现捷克人。 (2) 除诺贝尔文学奖以外, 美国获奖者在其他5项诺贝尔奖中均遥遥领先, 在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美国籍约占40%, 尤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美国籍约占75%。 (3) 据说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赛珍珠早在1900年左右就加入了中国国籍, 获奖时具有中美双重国籍, 但因她当时发表了不合时宜的言论 (如批评蒋介石独裁等) , 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拒绝派代表参加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鉴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 故赛珍珠只列入美国籍。 (4) 获奖者按洲际划分的分布情况是:欧洲80人 (其中西欧7国28.5人, 中欧8国16人, 北欧5国16人, 南欧17国15.5人, 东欧7国4人, 欧洲五大区域是完全按照地理位置而非政治地理概念划分的, 1901年首次获奖) , 北美洲14人 (1930年首次获奖) , 亚洲6人 (1913年首次获奖) , 非洲4.5人 (1986年首次获奖) , 南美洲3.5人 (1945年首次获奖) , 大洋洲 (澳洲) 1人 (1973年是唯一的一次获奖) 。

说明:获奖者的出生地 (国家) 以其出生地现归属国为准, 109位获奖者分属于44个国家, 按洲际划分的分布情况是:欧洲77人 (其中西欧7国22人, 中欧8国17人, 南欧17国16人, 北欧5国15人, 东欧7国7人) , 北美洲13人, 亚洲9人, 非洲6人, 南美洲4人。

说明:获奖已逝者的逝世地 (国家) 以其逝世地现归属国为准, 88位分属于24个国家, 按洲际划分的分布情况是:欧洲71人 (其中西欧7国25人, 中欧8国15人, 南欧17国15人, 北欧5国13人, 东欧7国3人) , 北美洲11人, 亚洲3人, 非洲1人, 南美洲1人, 大洋洲 (澳洲) 1人。

说明:获奖者获奖时的年龄未考虑延后1年颁奖的情况。获奖者获奖时平均年龄是64.35±10.25岁, 其中最年轻获奖者 (42岁) 是1907年获奖的英国小说家吉卜林 (1865.12.30—1936.01.18) , 最年长获奖者 (88岁) 是2007年获奖的英国女小说家莱辛 (1919.10.22—) 。

说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主要创作语言种类共25种。 (1) 奥克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 (又称罗马语族、拉丁语族) 意大利—西罗曼语支, 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 (普罗旺斯和卢瓦尔河以南, 卢瓦尔河以北和海峡群岛地区则流行奥依语, 普罗旺斯语是奥克语的一种方言) 、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山谷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 (2) 意第绪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全球现约有300万人在使用, 大部分使用者是犹太人。可分为西意第绪语 (德国) 和东意第绪语 (东欧) 两大类, 在以色列已被现代希伯来语所取代。

说明:中国的属相 (即十二生肖) 之说始于东汉, 是古代术数家发明的用于纪年的一种方法, 它是基于阴历 (即夏历) 历法的。为此, 有些出生时间在年初的获奖者需要做阳阴历转换 (共7例) , 否则其属相就会搞错。例如1908年获奖者、德国哲学家奥伊肯出生于阳历 (即公历) 1846年1月5日, 转换为阴历则是一八四五年十二月初八, 故他属蛇而不是属马。

说明:因世界各地存在时差, 获奖者的出生/逝世日期一律以其出生地/逝世地的当地时间为准。

说明:109位获奖者中已逝世88人, 尚健在者21人 (其中最年长者是2007年获奖者、英国女小说家莱辛, 现年93岁;最年轻者是新科获奖者莫言, 现年57岁) , 逝世者平均享年是78.59±9.83岁, 其中享年最短者 (47岁) 是1957年获奖的法国籍阿尔及利亚裔小说家加缪 (1913.11.07—1960.01.04) , 他因车祸意外身亡 (非正常死亡) ;享年次短者 (56岁) 则是1987年获奖的美国籍前苏联裔诗人布罗茨基 (1940.05.24—1996.01.28) , 他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最年长者 (98岁) 则是1950年获奖的英国哲学家罗素 (1872.05.18—1970.02.02) 。

说明: (1) 88位已逝世获奖者获奖后生活年限平均值是14.30±10.42, 其中最短者 (0年, 属于死后追授) 是1931年获奖的瑞典抒情诗人卡尔费尔特 (1864.07.20—1931.04.08) , 最长者 (43年) 是1955年获奖的冰岛小说家拉克斯内斯 (1902.04.23—1998.02.01) 。 (2) 诺贝尔奖历史上仅有的2次死后被追授情况 (指诺贝尔奖评委会在作出授奖决定时已明确知道获奖者已死亡的情况, 在已作出授奖决定但未公布前逝世的获奖者并不属于追授, 例如, 2011年10月3日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加拿大生物学家斯坦曼 (Ralph Marvin Steinman, 1943.01.14—2011.09.30) 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获当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斯坦曼因胰腺癌已于3天前逝世于美国纽约, 此例就不属于追授情况, 因为诺贝尔奖评委会在作出授奖决定时不知道他已逝世了。1974年修改的《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已明确禁止向亡者追授奖项) :1931年10月8日卡尔费尔特被追授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10月12日瑞典经济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哈马舍尔德 (1953—1961年任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 1905.07.29—1961.09.18) 被追授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

3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女小说家赛珍珠 (即巴克夫人, 其父中文名是赛兆祥, 赛珍珠是她自己依据中国习俗取的中文笔名, PearlComfortSydenstrickerBuck, 1892.06.26—1973.03.06) 自小就随传教士父母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南方, 前后约40年之久, 她曾加入中国国籍并自称汉语为其“第一语言”和母语, 她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并具有很浓郁的中国情结。1934年她回到美国定居, 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 是关注中国"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的先驱。1938年她因“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挚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传记文学的杰作”而荣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大地》 (1931年, 1932年获普利策小说奖) 。《大地》、《儿子们》 (1932年) 和《分家》 (1935年) 组成其以中国农民命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法籍华裔小说家和剧作家高行健 (1940年01月04日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 祖籍江苏省泰州市, 1987年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 1988年定居巴黎, 1997年加入法国籍) 因“其作品深具普遍价值, 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 为中文小说和戏剧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13],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灵山》 (1990年) 和《一个人的圣经》 (1999年)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斯德哥尔摩时间13时 (北京时间19时)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 (Permanent Secretary) 英格兰德教授正式宣布中国小说家莫言因用“幻觉现实主义” (又译为幻想现实主义、迷幻现实主义、虚幻现实主义或谵妄现实主义, 这是莫言独创的一种文学现象, 其中文译名尚无定论) 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而荣获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国内外评论普遍认为, 此颁奖词写得十分精辟到位 (顺便指出, 国际上魔幻现实主义的英文专业用词是magic realism) 。莫言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属于寻根文学, 由五部中篇小说《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组成, 均创作于1986年, 1987年5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 和《蛙》 (2009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 (原名管谟业) 是中国本土作家中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者, 他1957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村 (现潍坊高密市夏庄镇平安庄村, 1994年高密撤县设市, 2001年大栏乡被撤销并入河崖镇, 2007年河崖镇被撤销并入夏庄镇) 的一个农民家庭, 是迄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出生最晚者, 出生最早者则是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德国历史学家蒙森 (1817.11.30—1903.11.01) , 而且蒙森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出生和逝世都是最早者。

4 结束语

本文对迄今所有10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而准确的统计分析和归类, 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诺贝尔文学奖及其获奖者概况的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因各种原因而遗漏的世界文学大师主要有左拉 (法国, 1840—1902) 、易卜生 (挪威, 1828—1906) 、马克·吐温 (美国, 1835—1910)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1828—1910) 、斯特林堡 (瑞典, 1849—1912) 、普鲁斯特 (法国, 1871—1922) 、卡夫卡 (奥地利, 1883—1924) 、约瑟夫·康拉德 (英国籍波兰裔小说家, 1857—1924) 、里尔克 (奥地利, 1875—1926) 、托马斯·哈代 (英国, 1840—1928) 、高尔基 (前苏联, 1868—1936) 、乔伊斯 (爱尔兰, 1882—1941) 、伍尔芙 (英国女作家, 1882—1941) 、瓦莱里 (法国, 1871—1945) 、西凯里阿诺斯 (希腊, 1884—1951) 、布莱希特 (德国, 1898—1956) 、阿赫玛托娃 (前苏联女诗人, 1889—1966) 、埃兹拉·庞德 (美国, 1885—1972) 、马尔罗 (法国, 1901—1976) 、纳博科夫 (美国籍俄国裔小说家, 1899—1977) 、卡尔维诺 (意大利, 1923—1985) 和博尔赫斯 (阿根廷, 1899—1986) 等。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斯德哥尔摩时间13时 (北京时间19时)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 (Permanent Secretary) 英格兰德教授正式宣布中国小说家莫言因“用幻觉现实主义 (亦可译为迷幻现实主义、虚幻现实主义或谵妄现实主义) 结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而荣获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国内外评论普遍认为, 此颁奖词写得十分精辟到位 (顺便指出, 国际上魔幻现实主义的英文专业用词是magic realism) 。莫言 (原名管谟业) 是中国本土作家中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者, 他1957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村 (现潍坊高密市夏庄镇平安庄村, 1994年高密撤县设市, 2001年大栏乡被撤销并入河崖镇, 2007年河崖镇被撤销并入夏庄镇) 的一个农民家庭, 是迄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出生最晚者, 出生最早者则是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德国历史学家蒙森 (1817.11.30—1903.11.01) , 而且蒙森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出生和逝世都是最早者。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世界文学界的最高荣誉, 其影响力非其他文学奖所能及[14,15]。莫言的新近获奖必将在中国掀起一股关注和研究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 唤起公众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并引发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

摘要: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 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前5项1901年首次颁奖, 后1项1969年首次颁奖) 6个奖项组成。按其影响力和关注度来衡量, 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本文对迄今所有10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和归类, 力求全面而准确。中国作家莫言的最新获奖无疑会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并提升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3

谦逊低调的文学奖常客

与莫迪亚诺合作多年的出版商安东尼·伽里马曾以为,继勒·克莱齐奥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法国作家要再得此殊荣起码需要等待30年,毕竟人们更偏爱“具有大时代大事件背景的作品”,而评委这次却选择了注重“内心探索和神秘因素”的莫迪亚诺。

除了出版界,学术界也表示,莫迪亚诺得奖“有些黑马胜出的味道”,因为他和勒·克莱齐奥写作风格相似,同属“新寓言派”,都是“游离于生活之外,以文学为中心”的创作者。他们与杜拉斯后期创作手法有些相似,只不过三人中勒·克莱齐奥的文字最难理解,杜拉斯的最易懂,莫迪亚诺介乎两者之间。但是,莫迪亚诺的人生经历为其作品蒙上了一层与众不同的色彩:身为犹太裔和弗拉芒裔的后代,其独特的语言身份印记,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二战背景下,更显孤立无助。这也契合了他本人性格特点,腼腆沉默,就如他所言,“我就像是一道背景音”。

然而事实上,他一直都是当代法国文学界所公认富有才华的作家。从23岁出版第一部作品《星形广场》开始,他便成了各大文学奖的常客,获得各种提名奖项,始终秉持一贯的写作风格,很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味道。

《星形广场》(1968)使这位文坛新秀赢得罗歇·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环城大道》(1972)获得法兰西文学院小说大奖。《凄惨的别墅》(1975)获得了次年的法国书商公会文学奖。他的第六部作品《暗店街》(1978)为他赢回了龚古尔文学奖,同时评委会还强调这个奖是授予他当时所有的作品的。自此以后,除了2002年《小宝贝》是以单部作品获得法国文学奖项,其他奖项的颁发都是为了褒奖他全部作品:1984年摩纳哥亲王文学奖、2000年法兰西文学院双年评选的保罗·莫朗大奖、2010年法兰西研究院颁发给杰出科学家或文学家的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2011年法兰西国家图书馆文学奖、同年度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文学奖,以及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面对如此多褒奖,少年成名的莫迪亚诺,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在2010年一次媒体专访中,他说自己就像“一道背景音、一件家具”那样独自品味着“与人隔绝”的写作生活,除了给笔友俱乐部做几场讲座和新书签售,几乎不参加公众活动。即便是诺贝尔得奖名单公布后,莫迪亚诺依旧谦逊地表示,对于自己居然能够与加缪这样的偶像级人物的名字放在一起,感觉“很不真实”,他甚至猜测瑞典籍小外孙应该也为自己金榜题名加了分。

当然,作家的戏言不能当真,诺奖评委的选择显然是基于作家创作的众多高质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小说和传记30余部,儿童文学3部,戏剧1部,随笔3部,原创或自己作品改编影视剧本若干部,以及一些歌词创作。对于自己的高产,作家自嘲是“为生活压力所迫”,自己也希望能够做到“用五六年写上一部”,却不能像普鲁斯特这类家底殷实的作者一样奢侈地慢工出细活。

国内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其作品进行译介,然而更多的读者,哪怕是文学爱好者,对他的作品恐怕仍然了解不够,那么让我们一起顺着莫迪亚诺最爱的关键词:记忆与遗忘,来揭密他书中那异样扑朔迷离的人和世界。

记忆叠加对历史的解读

《星形广场》能获得罗歇·尼米埃奖,得益于作家的文笔风格。该奖颁给写作风格与早逝天才作家罗歇·尼米埃(作品有《蓝色轻骑兵》)一脉相承的年轻作者。

可以注意到,莫迪亚诺早期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二战为背景,立足于德占时期的法国,而巴黎留存着历史沉淀的街景,正是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事表现场景。人们喜欢用“敌占三部曲”来称呼他的前三部作品——《星形广场》《夜巡》《环城大道》。

《星形广场》的故事构架,让人联想到莫迪亚诺几年前的一次访谈。他说自己写了那么多年,总感觉在写同一本书,每次开始一本新书的写作,就像得了失忆症一样,忘却之前写过的那些,而相同的场景却周而复始。我们看到他的第一本书就是一切的开始:这是一个名叫什勒米洛维奇的犹太裔法国年轻人的故事。这个诞生于二战后的年轻人备受战争和迫害景象带来的精神折磨,他以近乎自传的口吻,讲述着现实和个人虚构交织,幻觉叠生的经历。

在故事的开头,主人公什勒米洛维奇是法国盖世太保组织里面反犹的犹太裔,和一个法国贵族还有莫里斯·萨克斯(原纪德秘书,著名法奸,二战后期被杀)住在一起。他找到自己父亲——一位纽约的以色列大工业家后,又意外继承了叔父的遗产。随着情节的展开,主人公的身份不断变幻。成了犹太阔佬后,他忽而是个有志青年,在波尔多的高师预科班报了名,维护受到同学嘲弄的前贝当主义者德比高尔老师;忽而又投靠了专事贩卖白人女子的犹太贵族列维-旺多姆子爵。更有甚者,他逃到维也纳做了淫媒界大亨,自以为得到第三帝国认可,与纳粹党卫军头子之一的海德里希成为好友,甚至做了爱娃·布劳恩的情夫。之后,他又来到位于以色列的教习所,在这个酷似集中营的地方,欧洲各国的犹太人要学会犹太民族的思想和爱恨。然而这一切不过一场梦。最后什勒米洛维奇在医院里接受精神分析医师的治疗:“您并不是犹太人,您在昏迷狂乱中,仅仅是幻觉而已……”

《夜巡》的叙述者是德国占领法国时期的一个年轻人,因为偶然机会,开始同时为抵抗组织和法国盖世太保两个机构服务,他稀里糊涂地周旋在两个对立组织之间,从一开始麻木无知到最后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身份,这份纠结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他感到难以为继,走向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环城大道》讲述了一个儿子摒弃旧嫌,救赎走入歧途的父亲的故事。故事的时间点似乎还是那个德军占领法国的黑暗时期。自称业余写小说,名叫赛尔日·亚历山大的儿子,执意接近父亲的圈子,在得知父亲受到米拉耶为首的黑帮团伙胁迫,听凭摆布之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将他从狐朋狗友手里救出来。他们后来回到巴黎却被朋友告发,让警察带走。这一切似乎真的发生在敌占时期,却充斥着无数谜团,诸如身为犹太裔,却完全不忧心自己的命运,再就是贯穿故事的开头和结局的旧照片,让人感觉到属于儿子的真正时间点是30年后的70年代,也许70年代才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发自老照片的虚拟记忆,对父亲身份的一种寻找和构建?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篇4

[法国]苏利-普吕多姆沉思集(节选)[德国]特奥多尔·蒙森恺撒其人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沙漏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黄昏和黎明孟加拉风光·西来达沉思散记 [法国]罗曼·罗兰论创造自由鼠笼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苏珊

一个孩子的宴会

[爱尔兰]威廉·勃特勒·叶芝魔幻

[英国]乔治·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挪威]西格里德·温塞特挪威的欢乐时光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远处的青山观舞

[俄国]伊凡·亚历克谢塞维奇·蒲宁山口在八月静

[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芦苇为什么是空的为什么玫瑰会有刺 [德国]赫尔曼·黑塞童年轶事 [法国]安德烈·纪德刚果日记(节选)沙漠

[英国]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歇斯底里《月亮宝石》序言 [美国]威廉·福克纳阿尔贝·加缪

在卡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词

“他的名字是彼得”

[英国]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我为何而生我是怎样写作的[瑞典]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父亲与我爱情和死亡假如天空

[法国]弗朗索瓦·莫利亚克马尔卡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我与绘画的缘分 [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塞纳河畔人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门内斯柏拉特罗春天自由

[法国]圣-琼·佩斯降雪了

于来去的国度,万籁俱寂死灰下的辽阔大地 [美国]约翰·斯坦贝克巨人树 [日本]川端康成关于美我的伊豆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归来的温馨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废墟文学之我见懒惰哲学趣话它们没有飞走

[澳大利亚]帕特利克·怀特回头的浪子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卡梅尔什么东西是我的 [英国]埃利亚斯·卡内蒂恶意中伤不可捉摸

[捷克]雅罗斯拉夫·塞费尔特世界美如斯倾心相告

[美国]约瑟夫·布罗茨基哀泣的缪斯 [南非]纳丁·戈迪默基本姿态

[爱尔兰]山姆斯·希尼舌头的管辖 [德国]君特·格拉斯一只雌鼠的荣耀

[南非]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何谓古典 [英国]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 [德国]赫塔·米勒压抑的探戈亡者乐园

[秘鲁/西班牙]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论拉美自由之未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法国]苏利—普吕多姆幸福随想(选八章)[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我为你祝福十字架印第安人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生者与死者(选十章)[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礼物雪云使

忘恩的悲痛人类的儿子死

不朽形象的福音创造的祭火我期望的苦修劫时令之环暴风雨生命的琼浆远飞的心绪送别词 [法国]罗曼·罗兰忆

罗马的春天生命的敌人摇篮礼赞光荣的受难者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痛苦的胜利者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影子风雨学校

[爱尔兰]威廉·勃特勒·叶芝献辞(节选)魔幻(节选)[挪威]西格里德·温塞特山谷小溪果园鸣禽

[德国]保尔·托马斯·曼神圣的夜

你还记得那座花园吗? [俄国]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耶利哥蔷薇盲人音乐

阿尔卑斯山中神话秋(节选)雾(节选)旅途感悟深夜“希望号”

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 [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灯上帝歌声池塘橄榄树世人四瓣的花朵如果死亡来到幸福致墨西哥妇女玫瑰树根母亲的诗一个女教师的祈祷 [德国]赫尔曼·黑塞阴云密布的天空农舍红房子村庄雨天

百合花凋谢的时刻拨开美丽的假象午休时分真愿自己是个巨人在我的青年时代童年时的花园 [法国]安德烈·纪德在奉献中陶冶出完美我,新的亚当别再等待

人类珍惜自己的襁褓我梦想一种新的和谐生命朦胧的活动给娜塔那埃拉罗马蒙特·班西赫海滩上水轻沙柔

我全部财富孕育在我心中

美丽的佛罗伦萨永无休止的更新抑制不住的渴朋友,什么也别信仰荒谬的世界观啊,再次重新起步田野上的百合花呵别膜拜偶像 [美国]威廉·福克纳山

它寻求阳光

[法国]弗朗索瓦·莫利亚克九月夜景卡门

马拉加(节选)劳伦斯在花园中(节选)[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克拉克河谷怀旧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门内斯焰火欢乐四月诗情纯净的夜牧羊人骑石榴惊怕古泉

十一月的园诗火焰黎明圣诞节冬天酒忆旧星期日夏基督圣体午睡蟋蟀之歌奉献祈祷

燕子橙红的风景 [法国]阿尔贝·加缪绝望与爱情系意大利反与正蒂巴萨的婚礼西西弗的神话(节选)

[苏联]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梦中之爱微笑脸庞

[法国]圣-琼·佩斯墙雨

放逐(节选)年代纪(节选)偕同世间温柔的人们这是人类大地阵阵强劲的风在这属于召唤崇高举止的时代飞鸟亲王的友谊写在门楣上海标

[南斯拉夫]伊沃·安德里奇时间,我最无法捉摸抱怨生活吗?我们的愿望无名旋律萨拉热窝的手艺人再没有什么我想多瑙河上大自然倦了我在孩提时代好久以前我们最难以忍受的疲惫有些人对策人的衣着碑

[美国]约翰·斯坦贝克思乡

[希腊]乔治·塞弗里斯尼津斯基成人星期五

[瑞典]奈丽·L·萨克斯我生活着

[危地马拉]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堂吉诃德主教危地马拉 [日本]川端康成初秋四景春天插花美的发现秋鸟

[苏联]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柯霍兹背囊一日之始涅瓦河上的都市破桶倒影在叶赛宁故乡我们不死野火与蚂蚁奥卡河之旅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爱英雄

这寒意逼人的一天毕加索是一支种族智利的森林词语

在这个时期之末不死的诗歌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我的诗

回答一个问题远方的生活(五章)城市人的生活(六章)[德国]海因里希·伯尔莱茵河

[希腊]奥德修斯·埃里蒂斯向前线挺进骡夫美人与文盲勇士的睡眠

风景的起源或仁慈的结束另一个诺亚属于永恒的七天

康斯坦丁·帕莱奥拉哥斯的死亡与复活

不能发生的事情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一个装镜子的画廊(选五章)关于独立岁月的篇页(选三章)存在在路上一个诗的国度野兽的肖像

[德国]埃利亚斯·卡内蒂自命英雄舔名人超级音乐大师瞎子泪水司炉月亮表姐耳证人

[捷克]雅罗斯拉夫·塞费尔特我对鸟儿的歌声远比军歌要喜爱令人心醉神驰的时刻宝贝儿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窗外(节选)夜晚的散步平原黑曜岩蝴蝶大世界

永恒的瞬间中心乌托邦孤独

我们企求爱情 [日本]大江健三郎

核时代的乌托邦(节选)布雷勒斯的墙和新疆胡杨(节选)[南非]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他和他的人 [英国]多丽丝·莱辛喷泉池中的宝物(节选)[德国]赫塔·米勒赤足二月穷人墓地的女尸冷熨斗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我为你祝福 [德国]鲁道尔夫·欧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瑞典]西尔玛·拉格洛夫午睡

[德国]盖哈特·霍普特曼上学的第一天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自由小巷季节

[法国]罗曼·罗兰我为谁写作?读书笔记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在左拉墓前的演说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的风格艺术与思想 [法国]亨利·柏格森笑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 [美国]辛克莱·刘易斯上大学

[美国]尤金·奥尼尔斯特林堡戏剧及其手段

[法国]罗杰·马丁·杜·加尔托尔斯泰的影响

[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墨西哥素描(四章)[瑞士]赫尔曼·黑塞论年龄湖·树·山 [法国]安德烈·纪德描写自己创作日记十则

[英国]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哈姆雷特

尤利西斯:秩序与神话 [美国]威廉·福克纳人不仅要生存下去

[英国]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论老之将至论罗曼蒂克

[法国]弗朗索瓦·莫利亚克《日记》选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家和战争

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门内斯寓言风暴斗牛

[法国]阿尔贝·加缪冒着危险的创作

[苏联]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三个影子

威斯康星游记 [希腊]乔治·塞菲里斯成人

[法国]让-保尔·萨特占领下的巴黎

[苏联]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让他们越飞越高吧作家对人类的责任问题 [瑞典]奈莉·萨克斯致玛吉特·阿伯纽斯

[危地马拉]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拉巴斯:山峰和山峦新的神话:代用品 [日本]川端康成古都的风貌花未眠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我们不死在叶赛宁故乡破桶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同样面孔的两帧相片我反对高谈阔论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提供笑声的人写作的风险 [美国]索尔·贝娄耶路撒冷去来思考者的荒原

[西班牙]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在佩德罗·萨利纳斯家 [美国]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奥勒和特露法

[希腊]奥德修斯·埃里蒂斯向前线挺进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叔本华画像1916那一年

[英国]埃利亚斯·卡内蒂勒奇山谷之行

[哥伦比亚]加夫利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影响和写作再次小议文学与现实与海明威相见 [英国]威廉·戈尔丁寓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小说与读者

[捷克]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路遇小诗人穿着拖鞋出走神奇的铅笔

[美国]约瑟夫·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

[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人生絮语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变形窗外

向阿尔贝蒂致意 [南非]纳丁·戈迪默高速公路上的雄狮 [日本]大江健三郎始于绝望的希望 [德国]君特·格拉斯回首《铁皮鼓》

[南非]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为语言说话

[土耳其]菲利特·奥尔罕·帕穆克我父亲的手提箱 [英国]多丽丝·莱辛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 [德国]赫塔·米勒在我们德国

[秘鲁/西班牙]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5

10月5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花落日裔英籍石黑一雄,文学爱好者又为村上春树感到了惋惜,那个写了《挪威森林》的日本人,早已是众多人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得主。石黑一雄甚至相较于另一位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知名度也不如他。石黑一雄当然没抢小树同学的荣誉,对于获奖他自己也感到了惊奇,是啊,写着写着,谁能料得到。

▌诺贝尔文学奖,你爱或不爱

诺贝尔奖,你爱或不爱,他都在那里,发出高冷的光芒。无论哪个领域,作为人类社会,需要一个风向标,至于公正与否,合理与否,只能说和其他同类奖项比较,显得权威些。文学艺术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科学,一定时期,标准可能就只有一个。被评上的确实突出,没被评上未必差些。不会因为诺贝尔奖,失去自己的喜好,这个奖只是挑选了一颗珍珠,让人看到了原先可能忽略的光芒。所以,热爱诺贝尔文学奖,很自然,轻视他也可以,创作者是发自内心对文学的热爱,奖项是意外的奖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依旧不改热爱创作初衷。

▌石黑一雄是日本人吗

石黑一雄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1973年从高中毕业,没有马上上大学,而是选择出外游历了一年,之后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石黑一雄除了拥有日本血统,保持一些日本礼仪外,语言的交流、书写是英式的,思维是西化的,其实已是一名英国人。除了写作,他最热爱的是音乐,做过巴尔莫勒尔的Queen Mother乐队的打击乐手,职业之外的另一爱好,可以平衡缓冲职业的疲劳,舒缓心灵。

▌石黑一雄写作风格

“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给石黑一雄的颁奖词。 尽管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文化背景,但他并不特地去寻求亚裔族群认同,而是更希望持有国际主义作家的观点,这和他从小接受的教育环境有关。他的小说题材繁杂多样,所设置的场景,人物也横跨欧亚文明,大部分作品都以主人公的回忆为线索, 伴随着回忆的是遗忘,失落和追寻。他的语言从表面上看比较平淡,是温情的,清新的,实际上可以于无声处见惊雷,情感往往被刻章的压制和掩饰,需要仔细体会。

▌石黑一雄作品

《群山淡景》出版于 1983年,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说。讲述在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这部小说令他一鸣惊人,获得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本人也因此被英国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评选为英国最优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

《浮世画家》以战后日本百废待兴为背景,画家小野看似闲云野鹤的晚年生活却潜伏着一股心灵暗流,为了给小女出嫁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他重拾记忆,故友往事如浮世绘般——串联,展现了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

《长日将尽》(又名《长日留痕》),小说围绕英国典型传统男管家史蒂文斯的六天驾车旅行展开,以传统的英式贵族府邸达灵顿府为空间背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为现实背景,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为叙事背景,展现了主人公对职业历程的回顾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部小说 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享有盛誉的“布克奖”。

《无可慰藉》追随一位知名钢琴家在欧洲小镇进行演出的诡谲经历,钢琴家住的旅馆破旧不堪,在迷宫般弯弯曲曲的陌生街巷着,他不知路在何方,他的前程似乎也被那一层厚重的砖墙挡住了去路。这部小说具有类似卡夫卡的神秘气氛,获得契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以及大英帝国勋章。

《别让我走》聚焦1990年代的英国,一个培养克隆人的教育机构里少男少女追寻身世之谜的故事,讲述为“奉献”而被制造出的克隆人之间的感情,以及他们迎接注定悲惨的宿命的故事。这部小说曾被拍成电影,又被日本TBS电视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被掩埋的巨人》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故事依托英国后亚瑟王时代的传说,不列颠人埃克索夫妇出门寻子,路遇两位屠龙骑士:不列颠亚瑟王骑士高文,和撒克逊人维斯坦。他们所要讨伐的母龙魁瑞格常年喷吐一种能致人失忆的迷雾,经揭示,原来所谓亚瑟王留下的两族和谐共存的历史遗产完全是假象,真实状况是不列颠人通过迷雾掩盖了屠杀撒克逊人进而取得统治权的血腥事实,于是众人在屠龙问题上产生分歧,最终以拔剑相向收场。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6

卡普拉斯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国籍。他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莱维特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拥有美国、英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瓦谢勒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瓦谢勒与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结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电脑程序。瓦谢勒后来在剑桥大学与莱维特共同开发一套程序,可用于研究酶。

瓦谢勒从美国洛杉矶通过电话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奖的媒体记者发表获奖感言,说半夜得知自己获奖,“感觉极好”,盼望12月到瑞典领奖。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7

分子造机器的灵感来源

机器的发明,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改变生产力的重要一步。各式各样的机器,可以协助我们完成无数任务。几千年来,机器也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表现在机器不仅需要实现某项功能,还要求尺寸小,就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在“瘦身”的路上已行走多年,且仍在继续。而如今分子机器横空出世,或将是制造业史上一场新的技术风暴。

那么,什么是分子机器?所谓分子机器,是指由不同数量的分子所构成,并能在适当的外部作用下,执行不同动作的一种微小机器。它的概念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赫赫有名的理查德·费曼提出的。早在1959年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费曼就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预言:“未来,我们或许能用分子制造出含有多个活动部件的机器,这种机器小到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我预言在25年到30年内,这种分子机器会获得实际运用,但最初会运用在什么机器上,我还无法确定。”他所提出利用微型分子制造齿轮装置的创造性概念,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分子机器的灵感来源。

分子机器的最大特点——小

分子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它们到底能有多小呢?答案是小于纳米级,换句话说,尺寸还不到一纳米。如果这个答案还不够形象的话,那么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粗细,大概就是它的真实大小了。

由于尺寸很小,因此分子机器所需要的能耗也非常低,仅仅凭借热能和化学能就能轻松地驱动它们。而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蛋白质等有机分子,因此分子机器还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组装。组装的过程也可以由这些分子自己完成,还可以做到准确而高效。

分子机器的诞生

说到分子机器的发明史,的确和诺贝尔奖的三名获奖者息息相关,他们相继为它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第一步:组装

制造分子机器的第一步,是由法国人索瓦日在1983年迈出的,他成功地将两个环状分子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链状的“交环烷”分子。我们知道,分子中的原子通常会以共享电子的方式,形成分子作用强大的共价键。然而“交环烷”中的原子,却能与分子作用比较微弱、但却相对自由的机械键连结。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分子零件能够像一部真正的机器那样运作,各个零件都可以自如地进行相对运动。再打另外一个比方,这种“交环烷”就像人类的关节一样,可以让肢体灵活地运动。

第二步:转起来

美国西北大学的斯托达特教授接手了分子机器发明的第二棒。他在1991年研发出了一种叫做“轮烷”的东西。名如其物,它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交环烷”分子,缠绕到另一个哑铃状的线形分子轴上,从而让它可以绕着轴运转。分子轮轴所引发的进步,就好比人类文明创造出了轮子一样: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实现各种轮轴形式的运动。

利用分子轮轴,斯托达特还研发出了一种可以让整体爬升0.7纳米的“分子电梯”,一种充满力量,可以折弯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以及一种利用蛋白质分子搭建而成,可以储存20KB数据的电脑芯片。这些脑洞大开的创造,证明了分子机器领域有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第三步:动起来

“分子马达”的发明,为分子机器的成功问世添上了最后一块砖。它的创造者,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费林加教授。1999年,费林加设计出了一种看起来很像电风扇叶片的“分子转子叶片”。通常情况下,分子的运动方向是随机的,其逆时针或是顺时针旋转的概率大致相等。但费林加琢磨出了一种精巧的设计,使叶片可以在紫外线脉冲的照射下,持续地向一个特定方向旋转,形成一部稳定可靠的“分子马达”。

利用“分子马达”,费林加在后续的实验中成功地令一个28微米长,尺寸是马达本身一万倍的玻璃气缸旋转起来。那一刻,他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给我一台分子马达,我可以让世界转动。”接下来,他又利用一台优化后每秒可达1 200万转的“分子马达”,开发出了一部“纳米汽车”,彻底奠定了分子机器的诞生。

小身材大用途

通过上述步骤制作出来的分子机器,别看它们尺寸小,这些小家伙可以像身边的大机器一样工作,甚至实现大机器无法完成的功能。譬如说,凭借它们的小身材,可以来去自由地进入人体,定点围剿那些可恶的病毒,或是向癌细胞发动集火攻击。以往那些令我们束手无策的绝症,很可能在这些小卫士的帮助下被攻克。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分子马达可以与一些化合物相接触,从而构造成一张精密又相互纠缠的网络。当用光源照射分子马达后,它们就会快速地缠绕在一起,通过这种奇妙的方式,光能就可以被存储在分子当中。如果能够将它们重新恢复的话,就可以开发出一种极其微小的光能电池。那时,或许我们就再也不必为手机耗电太快而烦恼了。

回首往昔,当第一架飞机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们不屑地质疑莱特兄弟:“它们能有什么用处?”没想到一个世纪过去后,庞大的航空业早已是人类交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地,分子机器的发明虽然还只是实验室中的“雕虫小技”,然而假以时日,这貌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却可能引领一场微观领域的大革命。

你知道吗?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篇8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这项奖金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契约理论是多年来不断发展的经济学分支领域之一,涉及分析在特定交易环境下契约人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但现实交易通常具备复杂性,很难由统一的模型来概括,由此形成了从不同侧重点来分析特定交易的契约理论学派。

上世纪70年代末,霍姆斯特罗姆通过模型示范了一个主体应如何为一个代理设计最佳契约,而代理的部分行为不能被主体所察觉到。这一信息原则精确地诠释了该契约如何将代理人的薪酬与绩效相关信息联系起来。霍姆斯特罗姆运用这一基本模型,展示了最优契约如何慎重权衡风险与激励。

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霍姆斯特罗姆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应用中,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代理人在很多任务上付出努力,但主体仅能观察到一部分;还有团队中的个别成员可以搭便车享用其他人的努力成果等问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哈特为契约理论的一个新分支领域研究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这一研究针对解决不完全契约的重要问题。因为契约不可能指定每一种可能性,新分支理论阐明了控制权的最优分配,即契约的哪一方应该在哪些情况下作出决定。哈特对不完全契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并对经济学几个领域、政治学及法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可以研究如哪些公司应该合并,债务和股权如何适当组合,以及学校或监狱等机构应该私有还是公立等问题。

该奖评委会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获奖者们探索了该理论的许多应用问题,他们对最优契约安排的分析为包括破产立法等诸多领域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础。

焦点科普

对合同设计中潜在的缺陷很有价值

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提供的理论工具,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和制度认识,以及在合同设计中潜在的缺陷很有价值。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契约理论可以用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诸如学校、医院和监狱这样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应该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由于此类关系常引起利益冲突,契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以保证各方作出互利共赢的决定。本年度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发展了契约理论,认为契约理论是一个分析契约制定中各种问题的综合性框架,例如高管人员基于绩效的薪酬、保险中的免赔与自付、公共部门活动的民营化等问题。

链接

近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知名微观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安格斯·迪顿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供了定量测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来更准确地定义和测量贫困,对更加有效地制定反贫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累计发表过300多篇论文和11本专著。在当代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以对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而获奖,并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经济学奖的现象。

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评选委员会指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理解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

(本文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上一篇:我永远爱我的智慧校园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面试英文自我介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