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盆腔炎(CPID)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多在劳累、月经前后、性交后加重,病情较为顽固,缠绵难愈,易复发,是宫外孕、不孕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为了了解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该研究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5月期间就诊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运用中药配合艾灸进行治疗,显示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116例到该院妇产科住院和门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中药组56例,年龄21~49岁,平均(34.1±7.5)岁;病程4个月~3.7年,平均(2.3±0.5)年。中药加灸组60例,年龄20~48岁,平均(34.2±7.9)岁;病程4个月~3.9年,平均(2.4±0.2)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阴道分泌物异常。(4)子宫底压痛及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物压痛。(5)B超检查可探及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有积液。(6)应除外慢性阑尾炎、盆腔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病变”[1]。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有冷感,腰骶胀痛或冷痛不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同时可见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或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紫暗;舌质淡暗、苔白厚或滑腻,脉沉弦或弦紧”[2]。

1.3 治疗方法

1.3.1 单纯中药组

口服中药汤剂,以少腹逐瘀汤[3]为主方,主要组成为小茴香10 g,干姜5 g,延胡索10 g,没药10g,当归10 g川芎10 g,官桂5 g,赤芍1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甘草5 g,根据临床辨证随症加减,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各150 mL。

1.3.2 中药加灸组

在单纯中药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灸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艾条温和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且能耐受为度,每穴5~10 min,1次/d。

两组治疗均以7 d/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 d,经期不做任何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提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B超检查提示子宫正常,盆腔包块及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妇科检查有改善,B超检查提示子宫正常或肥大,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局部病变如故,B超检查盆腔情况无改变”[3]。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单纯中药组56例患者痊愈26例,占46.4%;显效8例,占14.3%;有效12例,占21.4%;无效10例,占17.9%;总有效率为82.1%。中药加灸组痊愈45例,占75.0%;显效11例,占18.3%;有效2例,占3.3%;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6.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加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为带下量多且表现为色黄或白,患者会出现下腹隐痛、胀痛或下坠以及腰骶部酸痛等感觉,其病情易反复,往往迁延难愈。寒湿凝滞型盆腔炎多因在胞脉空虚之际,寒湿之邪乘虚侵袭,郁结留滞冲任二脉,邪气与气血相搏而成。病久则损伤正气,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虚血瘀,冲任虚损。脾肾气虚,无力将孕卵送至子宫,加之胞脉本身既有瘀滞,运送孕卵受阻,不能移行至子宫,而在胞脉上发育,故成异位妊娠,目前国内外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盆腔炎症感染史,苏日华[4]等人的研究表明,曾经有过盆腔炎症感染史的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是没有盆腔炎症感染史者的3~7倍。因此,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盆腔炎可以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虽然有效,但单一的中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5]。所选穴位[6]气海、子宫为局部取穴,可以促进局部经络气血的畅通,通则不痛,且气海为生气之海,气血之会,能培补元气,子宫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的经验效穴,专治胞宫诸疾;足三里和胃健脾燥湿,补气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肾养肝,调理气血,为妇科病之要穴;关元为足三阴经与督脉交会穴,通胞宫,灸之可通调冲任,温肾助阳,对此穴进行艾灸,能调理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所以,在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同时,配合艾条温和灸以上穴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药配合艾条温和灸确为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中药组(56例)和中药加灸组(60例),单纯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加灸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两组均以7d/疗程,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单纯中药组痊愈率46.4%,总有效率为82.1%,中药加灸组痊愈率75.0%,总有效率为9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艾灸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较佳方法 。

关键词:中药,艾灸,盆腔炎,寒湿凝滞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244.

[2] 郑筱萸,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4-253.

[3] 邓中甲.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3-205.

[4] 苏日华,刘萍,侯妍.引发异位妊娠的病因和防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33):164-165.

[5] 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66-78.

[6]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下一篇: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