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配合绪 论教案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差与配合绪 论教案(精选7篇)

公差与配合绪 论教案 篇1

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1.掌握互换性概念,有关标准化、优先数及定义;

2.掌握有关公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术语、定义;

教学重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互换性概述: 一.互换性

1.什么叫互换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电灯泡、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上的零件、一批规格为M10-6H的螺母与M10-69螺栓的自由旋合。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1)定义: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具有上述要求的零部件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2)互换性包括:

几何参数、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能方面的互换性。

几何量误差(尺寸、形状、位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3)互换性分类: A、完全互换性

特点:不限定互换范围,以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需要挑选或修配为条件。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电灯泡。

B、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

特点: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如机器上某部位精度愈高,相配零件精度要求就愈高,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为此,生产中往往把零件的精度适当降低,以便于制造,然后再根据实测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相配零件分成若干组,使每组内的尺寸差别比较小,最后,再把相应的零件进行装配。除此分组互换法外,还有修配法、调整法。主要适用于小批量和单件生产。

2.怎样才能使零件具有互换性

若制成的一批零件实际尺寸数值=理论值。即这些零件完全相同,虽具有互换性,但在生产上不可能,且没有必要。而只要求制成零件的实际参数值变动不大,保证零件充分近似即可。要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就应按“公差”制造。

公差:实际参数允许的最大变动量。3.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有什么作用

(1)在设计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件,大大简化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在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3)在使用、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的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总之,互换性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互换性生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特点是规模大,协作单位多,互换性要求高,为了正确协调各生产部门和准确衔接各生产环节,必须有一种协调手段,使分散的局部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保持必要的技术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互换性生产。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标准与标准化正是联系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1.标准化

A.技术标准:对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规格及检验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三级:国家标准(GB)、部门标准(专业标准,如JB)、企业标准。

B.公差标准:对零件的公差和相互配合所制订的标准。2.加工误差和公差

(1)加工误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2)公差:由设计人员给定的允许零件的最大误差。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数值标准化(数值标准化的必要性)

制定公差标准以及设计零件的结构参数时,都需要通过数值表示。任何产品的参数值不仅与自身的技术特性有关,还直接、间接地影响与其配套系列产品的参数值。如:螺母直径数值,影响并决定螺钉直径数值以及丝锥、螺纹塞规、钻头等系列产品的直径数值。由于参数值间的关联产生的扩散称为“数值扩散”。

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产品必然出现不同的规格,形成系列产品。产品数值的杂乱无章会给组织生产、协作配套、使用维修带来困难。故需对数值进行标准化。(2)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的几何级数。我国标准GB/T 321-1980与国际标准ISO推荐系列符号R5、R10、R20、R40、R80系列,前四项为基本系列, R80为补充系列。其公比为:

R5系列 q5≈1.6 R10系列 q10≈1.25 R20系列 q20≈1.12 R40系列 q40≈1.06 R80系列 q80≈1.03

三、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教学计划中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度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由几何量公差与几何量检测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后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

四、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①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公差与配合绪 论教案 篇2

关键词:机械专业 职业学习 公差配合课程

不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教育本身来看,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都应该是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是在分析、探讨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机械专业公差配合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公差与配合课程的教学要求

1、性质与任务

众所周知,对于机械类以及近机械类专业来说,《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与机械设计、机机械制造等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以及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基本要求

(1) 掌握什么是机械精度设计、如何进行精度设计以及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什么事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什么是形状和位置精度、什么是角度尺寸及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能够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

(3) 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 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5) 能够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初步技术测量。

二、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方法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不仅能激发人的求知欲,引发好奇心,促使人们获得进行创造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增强人们的意志,激发人们对科学、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是最好所谓老师。所以,作为施教放的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其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行为由被动“填鸭”转为主动“汲取”。

现实中,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这一点在公差与配合这门课程中的变现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建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学校的教与学中创建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思、自主精神,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

2、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今中外,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公差配合这种抽象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使教师能够发现和更好的把握学生存在的疑难点,才能有计划、有重点的对这些疑难点得到解决,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答,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得到答案。这样才能学好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

3、重点内容的教学处理

首先,在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确定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进而具体到各个知识点、能力要求等,分清主次。其次,要分清难点重点内容、难点非重点内容、重点非难点内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例如讲光滑圆柱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这个重点非难点内容,但是,这是相关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如果学生能掌握好,可增强学习兴趣,后续内容学起来也就容易,反之则相反。因而,在讲这堂课的时候我把互换性、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等几个重要概念作为主要知识点。同时,在在课程中贯穿以实际操作的例子,以理论寓于实践,实践结合理论。深入浅出的使学生能够掌握各个知识点、其之间的关系与操作技能。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4、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职业院校的“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坚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不再是按照以往的重学术、轻实践,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诸如,删去了一些重学术的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如:公差原则、尺寸链计算、圆锥和角度公差、平键与花键联接公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等。而在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方面安排了一些在学校条件允许范围内是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5、多媒体教学形式在公差配合课中的应用

一个优秀的课件要有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而传统的“板书+讲解”很难达到技术性和艺术性,尤其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抽象的课程使用的弊端就更大了。多媒体教学形式很大的弥补了这种弊端,它能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可以利用图片、flash动画等讲课件分解成几个步骤,再分别在每一步骤后加以讲解,从而使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

三、结语

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技术手册 篇3

理工部中央电大工学院 齐宏2009年03月18日 文章浏览次数:25

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夏海云:xiahy@mail.btvu.org

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崔虹雯,女,1958年 6出生。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同时获得工学学士、法学学士、本课程教龄20年。工作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讲授课程

1、机械制图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4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1

论文摘要: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机械行业的工作岗位,从设计制造工程师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论文正文: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公式多、内容多、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及各章节内容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注意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上好第一节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之前,笔者首先认真地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在备教材上下功夫。在此过程中笔者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同时在教学中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围绕教案进行的陈旧模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上好第一节课很重要,新的学期,学生看到新的教师、新的课本,对新课总怀有一种好奇心,迫切想知道该课程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和它有没有使用价值,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是否有用等。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第一节课教师要结合专业讲清课程的所用教材、参考书;课程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教学任务,讲清课程性质、特点,结合实际生产,明确开设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要求达到的目的,最后讲述如何学习及考核方法等。

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门课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如何理解这些概念、术语、标准,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第二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中,包含了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度配合、基准制等术语和定义,可以以学生在机加工实习所做的机械零件齿轮轴为载体讲解。首先让学生分析图纸信息,提出图纸中包含哪些尺寸,用什么形式表示,用具体的数值或数值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接着根据图纸上的公差带代号,介绍有关国家标准,如何查表等内容;最后提出如何选择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还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提出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求得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提问,以考查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重要的知识概念。这样,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干和锻炼胆识的热忱。三、合理选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以及相应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如在讲解形位公差带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笔者选择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模拟、逐步显示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要认清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如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此部分我采用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验实践提高能力,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他们不但要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对于对公差配合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专门安排一周的公差实训的强化练习,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了常用计量器具、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公差项目的测量等十个实验项目,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对课时较少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时序性和层次性。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看实物,让学生学会看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量块、角度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实物。只有让学生先看,才能让其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看讲结合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优化了课堂教学秩序。对于光学仪器的测量,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提出哪些实验是必做的,哪些是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的,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拥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2

论文摘要:公差配合是机械工程及近机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技术测量是工科学生重要的专业技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公差配合,技术测量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要求

1.性质与任务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介绍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了解公差配合术语的定义,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2)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4)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二、本门课程教学中主要问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一般在大二上学期开始,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门课程开始时学生尚未开始学习专业课,也未进行课程设计,所以学生尚未有工程概念。即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了后在实际中有什么用。例如径向圆跳动公差,学生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以及它在实际机器中能起什么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如上的问题。其有如下特点,第一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缩短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尽量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第二所选任务是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步骤和生产实际基本一致。学生自然就会“照猫画虎”,充分体现“管用”原则。第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介绍为主线,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所涉及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具体实施及例子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和编排,只有项目明确、编排合理,方能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项目时,要注意它的特点:1.要有真实性,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景,并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图纸、被测零件或产品、企业检测环境来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测量操作的真实性。2.要有整体性,项目一般不易太小,太琐碎,要有连贯性。3.要有开放性,任务要涵盖应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4.要有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可操作性指任务是具体的,学生可以按任务来完成;适当性是指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

具体实施采用实物切入法。本课程中是通过展示减速器模型及其零部件,使学生知道我们要测量的零件在整体设备中的作用,还有为什么这个零件要有这个技术要求。

此项目完成之后还可以进行减速器高速轴螺纹参数的检测。这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实验项目都可由5个连续的项目串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也能理解的更深入。

五、结束语

公差配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个人结构。结合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这样机械课专业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才能教好、学好。

参考文献

1 马丽霞 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 20xx.8.11 第351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3

摘要:随着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大,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成阶梯状的成长,传统的手工作坊的茶叶制作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与茶叶的需求,自动化制茶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制茶机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关键词:公差配合;制茶机;应用研究

1制茶机应用的背景

我国自古就是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前大多数的茶叶作坊加工采用手工式,但随着人们对茶叶的喜爱程度日益加深,手工茶叶的生产效率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制茶机生产茶叶。现在市场上所常见的制茶机功能多样化,好多制茶机把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功能集于一身,这样的好处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成本,市场前景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制茶机中的应用的研究,解决茶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达到提升茶叶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目的。

2制茶机的加工流程

制茶机制茶的步骤一般分为鲜叶—堆放—杀青—揉捏—初烘—干燥—增香等作业。按照其生产流程还可以分为:茶叶的粗加工、茶叶精加工和茶叶深加工。茶叶初加工是指将新鲜茶叶从茶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流程制成茶叶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茶叶称为毛茶。茶叶初加工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成品茶叶的经济效益。在茶叶的初加工过程中,要经过炒青、揉捻和烘干三个主要制茶工艺。茶叶种类的不同,茶叶初制的工艺技术也会有所不同。茶叶精加工是对外形、颜色、香气以及味道的深化加工。茶叶初加工制成的毛茶存在着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等诸多问题,茶叶精加工将毛茶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从中筛选出各个不同层次的茶叶。茶叶精加工属于物理加工的过程,茶叶精加工后根据分类形成不同质量层次的成品茶。利用多种高新技术将茶叶的副产物进行提取和再加工,得到茶或者含有茶叶内有效成分的衍生品的加工过程即为茶叶深度加工技术。茶叶的深加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也可以丰富市场产品,同时也可以将茶叶的许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够在传统的冲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将茶页进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功能。

3公差配合技术在制茶机中的应用原则

3.1公差

为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只要使同一规格零件的几何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即可,这个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范围)称为公差。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几何参数有直径、长度、宽度和角度等。为了满足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可换零件的尺寸必须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浮动,公差决定了这个标准范围。零件的尺寸制造精度也取决于公差,精度随着公差值的改变而变化,数字越小,公差等级越高,零件允许变动的范围越小,制造越困难。①尺寸公差,在国标中,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IT01,IT0,IT1,IT2……IT18,其中IT5,IT6,IT7是较常使用的高精度等级;IT8是中等精度等级,而IT9,IT10,IT11等是常见的低精度等级。②几何公差是图样中对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的最大允许变动量,即公差带。它通常具有两个含义:区域性和长度值。在国标中,除线轮廓、面轮廓和位置度外,其余均规定了公差等级,其中将圆度、圆柱度划分为13个等级(0-12级);其余公差项目划分为12级,精度等级随着数字的增大而降低。③表面粗糙度反映了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相对运动平面的摩擦与磨损等。公差等级的选则一般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则较低的公差等级,以降低加工成本,因此选择时应注意相关件和相配合零件的精度。

3.2配合

配合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它决定结合的松紧程度。根据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配合可分为过盈、过渡和间隙配合三种方式。配合公差是设计人员根据相配件的使用要求确定的,配合公差越大,配合精度越低。在实际使用设计中配合方式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称量式茶叶投加装置中托盘装在轴上的轮形零件,轴旋转时,轮与轴无相对运动,轮的外廓推动另一构件使其产生往复运动,此时则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

3.3公差配合

综上所述,所谓公差配合指的是在间隙、过盈范围内的变动量。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配合公差影响着配合精度。通过降低配合公差来减小配合间隙,从而提高零件的精确度。国家标准规定有基孔制和基轴制两种配合,工程中通常优先选用基孔制;基轴制一般只用于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场合和结构设计要求不适合采用基孔制的场合。

3.4公差配合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关系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公差配合的主要应用体现在控制零件精度、评估零件表面质量两个方面。在精度控制方面,加工条件的不同会导致零部件几何参数有所不同,因此要选取合理的公差保证零部的精度。通常在行业中较为常用的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在零件表明质量评估方面,主要是分析产品误差。可见,公差配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5公差配合技术在制茶机中的应用原则

公差配合在制茶机的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差的确定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及成本,若制茶机的公差过大,机器的运动不规则,将会影响成茶后茶叶的颜色和口感。若制茶机的公差过小,影响生产的效率,降低茶叶的产值。制茶机的装调与公差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制茶机功能质量及零件互换性不仅与其尺寸精度有关,而且与制茶机零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以及整体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密切相关。为了控制制茶机零件几何参数的位置和形状误差,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制茶机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我们在进行公差配合分析的工作,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公差配合分析的步骤一般分为:第一设定起始公差值;第二根据制茶机零件的实际公差配合的分布特征以及在制茶机装调过程中的装配公差的累积条件进行公差分析;第三要对制茶机装配公差进行可行性检验;第四保证制茶机的安全使用为前提,选择最优经济性能作为制茶机装调的依据。目前茶叶规模的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半自动化,其中,传统的锅式杀青技术因为茶叶表面不净产生黄叶、生产效率低、只能单独作业等问题而逐渐被淘汰。滚筒制茶机是目前绿茶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款制茶设备,它采用了整体式的设计结构,机身中带有一个长柱形金属滚筒,内部装有用于茶叶进出口、翻叶的三段不同角度的螺旋形导叶板和用于控制出叶时间的倾斜角调节机构,底部装有轮子,整机安装移动方便。在进行生产操作之前,需要对制茶机组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和设定,根据不同制茶量的多少,来相应的设置角度值。一般按照燃料的不同,将滚筒杀青机分为电热式和柴煤式杀青机两种。一般煤式杀青机的滚筒底部装有小型助燃鼓风机和铸铁炉栅加热装置,更加利于茶叶温度特点进行分级。绿茶的杀青时间一般按照经验应该掌握在60-120秒为宜。当温度达到85℃时,绿茶中的酶会完全失去催化作用的活性。对于制茶机的滚筒的公差分析,要考虑滚筒内壁的收缩量的影响,同时,在装配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保证其配合性质不变,可以考虑对制茶机滚筒的公差进行必要的修正,可以上移滚筒内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或者下移配合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减少配合件的公差。制茶机滚筒的在烘干茶叶过程中,也要考虑热变形对于制茶机零件的影响,当制茶机的工作温度保持在80°C—130°C时,制茶机能够安全温度的运行,但是,当工作温度偏离标准温度时,精度会降低。所以,在对制茶机的公差分析时,也考虑到制茶机中热源的存在和影响,温度是制茶机的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左右着茶叶水分散失的速度。如果工作温度一般会高于标准温度,因此公差分析中准确预测和计算热变形的影响。

4常见制茶机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4.1制茶机出现茶门漏茶的故障

一般出现这种故障是由于出茶口有异物产生的,大多数是由于茶门处堆积了茶尘,也有可能是茶门的弹簧失去弹性,亦或者是茶门由于长时间的应力作用,产生了变形。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1)去除茶门的茶尘(2)更换茶门弹簧(3)更换茶门。

4.2机体振动严重的故障

一般出现这种故障一是可能滑套或者导轨磨损,达不到工作时的公差中平行度的要求,无法安全有效的工作。二是制茶机连杆或者销轴磨损,达不到工作时的公差中的定位的要求。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1)更换导轨和滑套(2)更换连杆和销轴。4.3温度调节失灵的故障一般出现这种故障一是线路故障;二是电加热管出现故障,三是制茶机的电压出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1)检查线路,更换有问题的线路(2)更换新的加热管(3)检查电压,确保满足工作电压。

5结语

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茶机的功能也越来强大,但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设备装配的主要分析手段,尤其对制茶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直接影响着茶叶的颜色和成茶的口感,根据制茶机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分析,从制茶机的装配时产生的变形以及受热产生的变形和加工方式等因素考虑,控制制茶机零件的装配精度,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胡中祥李尚庆等.全自动茶叶杀青理条机的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xx.

[2]郑旭芝等..浅谈泰顺茶叶深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J].茶叶,20xx(2):79-80.

[3]王颖辉.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xx(4):137-139.136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4

论文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这一课程本身的用途和特点,从多方面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体会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专学校机械类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的前期课程是《机械制图及画法几何》,该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既有抽象的理论、概念,又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直接应用和服务于生产活动。学好这门课程,才能读懂零件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螺纹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掌握好零件的质量指标,对零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使用量具进行正确的检测。对刚刚入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如何教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通过教学研究,应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规范要求,注重标准化教学过程

本书中涉及到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标准、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这些机械行业应用广泛,涉及面广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举例,结合实际题目,帮助学生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到标准的严肃性,注重标准化,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去做,从而能减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与标准不符的错误。例如: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尺寸偏差前应有“+”号与“-”号,尺寸公差与配合公差前应无“+”号与“-”号,间隙数值前应标“+”号,过盈数值前应标“-”号,画尺寸公差带图时应有零线、合适的绘图比例及相应的标注;形位公差标注时,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不能与尺寸线对齐,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中心线上或与尺寸线对齐,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应与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平行,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对齐;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螺纹的标注等都应按标准的规定执行,否则与标准不符就是错误的。

二、强化对比联系,加强理解,注重术语及定义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及定义较多,并侧重于术语的解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每次在讲解完基本术语及定义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在提问答疑中解惑;课堂上在叙述基本术语及定义时,要力求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把握好节奏,解释有关术语时要结合挂图和模型教具,联系生产实际,力求做到生动和形象和准确,不能一擦而过。教学过程中,要把有关术语进行对比,尤其是术语的含义﹑代号﹑表达式及有关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形位公差时,有些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如圆度与径向圆跳动、圆柱度与径向圆径跳动)的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形状相同,但形状公差的公差带没有基准的限制,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受基准的限制,这样对比讲解能加强学生对形位公差项目的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图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一书中有许多图形和表格,在讲授有关内容时,要把有关图形与表格相结合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这些图形与表格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图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基本偏差系列图”时,“公差带”仅绘出一端,它的另一端取决于公差等级和这个基本偏差的组合。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Φ20G7,让学生查“基本偏差表”及“标准公差数值表”确定基本偏差值和公差值,并列式计算其上偏差值,然后将计算结果同书后的附表进行对照;在讲解基孔制(基轴制)的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时,教师可配合基本偏差系列图讲解为什么a--h/H(A--H/h)是间隙配合、j--n/H(J--N/h)基本上是过渡配合、p--zc/H(P--ZC/h)是过盈配合,并举例让学生查表绘制公差带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类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要竖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操作量具应用与读数实际训练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量具,确定量具读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及所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甚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际中,如何运用量具对工件进行正确的测量是保证工件质量合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技术测量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测量的有关概念、计量器具的种类、测量方法的分类、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测量误差的概念与评定指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2)注重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量具的结构和用途、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测量精度和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的知识。五﹑组织参观实习,丰富感性知识

由于本课中有许多知识是比较抽象,所以在适当时候应安排两到三次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通过观察工人师傅加工零件及检测零件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精度、加工方法及操作者操作技能间的关系,了解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及影响因素、外圆与内孔的加工方法与尺寸误差的测量方法、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内外螺纹的加工方法与测量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尺寸公差及配合,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有关抽象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车床加工零件时主轴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情况,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加工零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受机床精度的影响。

五﹑及时完成作业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概括、提炼和补充,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才能把课堂上的知识消化接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本课中许多抽象知识与测量方法就要通过作业和案例记录去完成,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考虑和构思,优选分量适中的作业,做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要明确作业的要求,作业批改后,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可以进行单独讲解,让学生每做一次作业就有一次真正的收获,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类专业)》,主编:胡荆生,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二版),20xx年1月

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编:于凤丽,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9月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篇5

一、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而言,满足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是对社会资源有限性状态的一种描述。

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换句话说,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

二、表示资源配置的两个经济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涵义,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

市场运行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义:

① 反映了经济学的涵义和特征;

② 说明不同的资源配置取向;(动画)

③可以说明选择的机会成本。(动画)

2.市场运行图

三、价格的作用与资源配置

1.市场经济运转靠什么?

2.价格机制是怎样实现资源配置的呢?价格机制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3.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

四、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的表达方式

经济学可用四种表达方式:文字、几何、代数、算术。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2.经济学十大原理

五、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基本

内容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定律是理性人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MUi/Pi=λ。i=1,2,3,… n

1.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六、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1.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 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 据。

实证方法是排斥价值判断、描述经济过程 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现象间的联系,预测经济 行为的后果。

2.学习经济学要注意的问题

(1)前提条件

(2)防止主观性

(3)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经济学家谱

绪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讨论及思考题

1.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与人类行为相关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稀缺性: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性:欲望无限和稀缺资源产生了选择的必要,资源的多用途性提供了选择的可能。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选择主要是解决稀缺性产生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问题――从而产生了经济学。

2.不能取代。利益动机、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理性人竞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市场有序交换可以实现双赢、多赢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

“我从来没有看到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贸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斯密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警惕披着公共利益外衣的阻碍竞争的垄断行为以及串谋说服政府、妨碍贸易的管

制行为。人的动机都是自利,自利动机借助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将能利用自利人性来降低价格、造福整个社会,不过,斯密对商人保持戒心,反对垄断和管制。斯密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斯密:“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3.人们经常面临“有与无”的选择,例如,看电影还是上课?与张先生结婚就要拒绝王先生的求婚;买了房子就要放弃买股票。但经济生活中,人们面对得更多、更广泛的仍然是“多与少”的数量权衡取舍,:①很少有人遇到“体面穿戴+饥肠辘辘与裸体出门+鸡鸭鱼肉”的两难选择,但却常常遭遇“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会计学、心理学、人口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新增加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打零工的时间”的苦恼;②是用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储蓄货币呢,还是少加班、干自己喜欢的事储蓄健康和快乐感受?③一国资源更多地用于大炮生产(军需品)还是更多地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④任何社会都需要在效率与平等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是牺牲效率、降低工作激励、追求平等,还是从效率提高、馅饼增大中逐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4.(1)供求状况决定价格波动并引起资源投入量的变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竞争,市场价格上升,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供给量;同时,抑制和减少需求量。最终,形成供求均衡,价格也趋于稳定。反之亦然。

供求失衡会通过价格变化达到均衡,竞争压力会通过价格变化来释放。资源配置状态或结果表现为供求均衡且价格趋于稳定。

(2)价格变动引起资源在不同部门或产品间的流动

工资、利息、利润的变动引导劳动、资本、企业家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的流进流出,租金的变动引起土地用途的变化。所以,价格最终决定了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进流出,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生产者扩大规模并使其他部门的厂商把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该种商品的生产。

一切物体的运动无不是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要素和产品的流通无不是受到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高低反映了要素和产品的稀缺程度。

5.是的。选择、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最小化、最大化、竞争、资源利用等等问题,都是由稀缺引出来的。

不同意。如果可以通过斗私批修减少欲望,就等于取消了欲望无限、资源稀缺假设,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控制欲望是心理学问题、减少和管理欲望是个人在经济流程之外追求幸福的方法,经济学还是依靠分工、交换、发展生产来解决稀缺性问题。参考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享受)/欲望。

6.边际的含义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其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导数值。例如,自变量---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收益的改变量为5个单位、成本的改变量为3 个单位,我们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经济活动是可取的并且可以继续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法时,要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开启经济决策王国大门的钥匙。

练习题或案例题

公差与配合绪 论教案 篇6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讲计量器具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际工作过程。而讲计量器具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用,不必讲太多的理论。下面以外径千分尺为例简述其步骤。

1.确定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特点、读数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对工件进行测量。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操作意识。

2.实施计划

教师要计划项目实施的步骤,安排完成项目的进度,并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工作项目提出后,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其中穿插必要的指导和知识讲解。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让学生拆分千分尺了解其结构及原理,并了解每一部件的用途。

(2)明确其读数方法及读数原理。

(3)动手检测工件不同部位的尺寸并进行总结。

3.检查评估

学生完成后,请每组阐述总结,教师做最后总结。

这种以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概念理论

公差配合部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在学习中学生理解较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在讲极限间隙和极限过盈时,事先加工好多个某一尺寸的过渡配合的孔和轴。讲课时,首先让学生对孔、轴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一方面使学生对实际尺寸的概念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工件进行配对组合。组合时,学生会发现一些轴可装在孔里,说明它们之间存在间隙;而有一些轴装不到孔里,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过盈。通过学生用实际工件进行组合的直观过程,加深学生对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采用问题式方法讲形位公差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形位公差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直线度公差时,可提出“直线的存在状态有哪些”“每种状态下被测直线会向哪些方向产生误差”等问题。而公差带是限制实际直线变化的区域,让学生自己总结直线度公差的公差带形状有三种: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和圆柱面。教师通过设置思考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学生因此而印象深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多媒体课件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动态地整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复合性教学的手段,通过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的接受和反馈,全方位、立体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和思维能力,使沉闷的学习过程变得生机盎然、趣味十足,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生动具体,容易理解。

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话语亲和、有凝聚力,善于用自己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其次,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倾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在学习中的困惑,不嘲讽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认清自己的不足,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的教学来讲,教师需结合该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绪论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绪论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绪论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绪论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下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结果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