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项目建设建议书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博物馆项目建设建议书

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编者按:

博物馆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重视。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行业,建设一所能够展现行业全貌的博物馆,传承电力文化和精神,凝聚行业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仇必鳌、陈华两位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研究,就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期杂志特刊发他们的《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电力行业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在中国,博物馆走出了社会生活的边缘,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个。随着大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每年有4亿多人次到馆参观。博物馆日益成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博物馆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场所,既是凝聚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慧源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博物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着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如中国航天博物馆、邮电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已成为各行业体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重要阵地。作为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输送能源重任的电力行业,虽然已拥有了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馆,却始终没有建成反映电力行业全貌的博物馆。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谈一谈关于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打造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展示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的宽广舞台。今天,中国电力工业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1879年,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1882年,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创立,从此揭开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大幕。之后,内忧外患的中国电业历经曲折,矢志前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6年起,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风电装机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同时,电力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电力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在中国电力工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人们铭记,如大上海工业时代的坐标上海杨浦发电厂、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前景无限的特高压电网建设等,这些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实物模型,永久陈列展示,让人们不因岁月流逝而遗忘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其次是打造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随着自身功能的不断拓展,现代博物馆可以成为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汲取前辈电力科研工作者的智慧,感受和传扬电力文化,可以在博物馆直接举行高层次电力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并展示和推广电力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开拓视野、集思广益,推进电力科技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第三是构筑传承和弘扬电力精神的坚强阵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以定期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电力,体味中国电力工业不平凡的建设业绩。同时,利用博物馆对电力行业员工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切、更全面地了解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传承和弘扬一代代电力人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电力精神和文化特质。

第四是弥补国家电力博物馆建设的现实缺憾。当前,在某些省区相继建设了地方电力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电力建设成就的窗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国家电力博物馆却迟迟未能建成。对此,需要整合各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力量,着力建成一所能够全景展示电力系统辉煌业绩和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的国家电力博物馆。而作为行业博物馆,如邮电博物馆、航天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的成功范例,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特性

第一是综合性。国家电力博物馆首先应以历史为主线,浓缩中国电力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尽可能选取中国电力行业重要节点的重大事件、工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一般性陈列,让观众直接产生对中国电力创业史的全景认知。同时,国家电力博物馆还应分建各大电网、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分展室或独具特色的主题、专题展室,遴选各大公司的亮点事件、重点工程分别展示,力求尽显电力行业发展全貌,使电力行业所有重要图文档案、实物模型都可在博物馆中轻松便捷地查询和看到。

第二是永久性。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建设绝不是一时的应景之作,在其建设之初就应贴上永久性的标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提升博物馆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前瞻的眼光投入博物馆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国家电力博物馆才能长久保持独具特色的风采与魅力。同时,对于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也将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确保与时俱进。

第三是权威性。国家电力博物馆展示的是电力行业的最高成就,所以,一定要保证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权威性。为此,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各项展示内容,潜心搜集各种实物材料,仔细比对制作相关实物模型,确保所有展示内容有据可查。对于展示过程中发现的纰漏,要认真核查,及时更正,绝不可敷衍塞责、将错就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博物馆的权威性。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如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它除了具备普通博物馆所应具备的功能外,还应不断丰富电力行业特色,成为为电力行业发展凝聚人心、积淀文化、创新科技的多功能平台。具体来说,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努力成为八大平台:

首先是展览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以大量客观详实的文献、图片、实物、模型、音视频材料等集中展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成就,荟萃国内外电力工业的最新建设成果,直观形象地描绘电力行业发展蓝图。

第二是教育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定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让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感知性教育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习电力知识与科技,融入电力行业,共同支持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第三是培训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积极承接新入职电力员工的电力精神与文化的培训任务,让他们在博物馆内身临其境地走近电力行业,接受行业传统洗礼,传承爱岗敬业精神,弘扬高尚职业操守,努力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四是科研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主动开展各种前瞻性电力理论研究,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电力行业的科技发展、政策导向、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予以形象展示,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理论更新和技术进步。

第五是会议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广泛承接各种电力行业会议,特别是与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交流会议,举办高端发展论坛和学术沙龙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电力同行的瞩目,为增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密切交流与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第六是文化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是重要的电力行业文化培养与交流的场所,电力行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代代电力人积淀起来的先进企业文化将在此得到保护和集聚,并通过各种参观培训和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在电力行业员工中涌动和发扬。

第七是交易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通过举办电力行业新产品发布会的契机,吸引各电力企业、科研单位参加发布会,详细介绍新品特色与优势,吸引参会单位进行商品交易和技术转让,打造高端电力产品交易平台,主动为促进电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服务。

第八是互动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着力建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开放型博物馆,强化互动功能,提升观众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接触电力知识,学习电力技术,支持电力发展。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选址的思考

作为电力行业的权威性博物馆,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非常重要,应尽可能地考虑馆址自身的交通条件和人文环境,便于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参观学习。为此,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北京开辟专门区域建馆。考虑到国家电力行业的大公司总部大多设在北京,同时,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与人文条件,在北京建馆具有显著优势。为此,如条件允许,可独立建设新馆,也可借鉴上海世博会利用废弃仓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征用废弃仓库、场馆、电厂原址,进行改造和扩建,这样既可节省高昂的征地费用,也可以发挥原有电力设施的余热,增强博物馆的时代感。

二是在国家重大电力工程所在地建馆。国家重大电力工程(如三峡工程)所在地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广告意义,便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且建馆成本比之北京要便宜得多。但也要考虑到这些重大工程所在地一般比较偏僻,交通和人文环境远不及北京,不便于参观学习。

三是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电力科研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与良好的人文氛围,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有助于提升国家电力博物馆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博物馆的与时俱进。同时,从电力科研院校辟出建馆用地,可大大节约建设成本。加之,电力科研院校一般环境幽雅、学生众多,便于博物馆发挥教育培训功能,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建设者。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211工程”电力高校,具有人才汇聚、技术领先、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浓郁、知名度大、美誉度高,且学校与电力企业和国内外电力教育科研单位联系紧密等独一无二的条件,完全适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设计的思考

作为国家电力博物馆,其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特色,充分借鉴一些行业博物馆设计的成功经验,以前瞻的眼光提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行业特色入手进行设计。在充分考虑电力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在整体设计中可融入电厂、发电机房、电力线路、电站大坝、电塔等电力工业元素,使博物馆的整体造型更能展示电力特色和文化艺术风格。

二是从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理念入手。电力是光明与力量的化身,电力为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因素,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亲和力。

三是从新能源的创新应用入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电力博物馆应该在这方面迎头而上,适应新能源电力的进步趋势进行整体布局,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前瞻性。

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资金来源的思考

建设一流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投入。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多元状况,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并保证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长期运行,应该成立专门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由其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建设与资金筹集、后期维护、日常管理等工作。

管委会应在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下,广泛吸纳各大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共同组建,设立资金配额,以确保建馆经费的足额投入,并明确职责、严肃纪律,严格管控经费的使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运作建馆经费,宜设立国家电力博物馆基金会,以市场方式运作博物馆资金,并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开源节流,促进国家电力博物馆在资金管理领域的良性发展。

走过百年沧桑的中国电力事业,又迎来了以特高压、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世纪腾飞。为了更好地向世人昭示中国电力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幸福做出的不懈努力,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一流国家电力博物馆正当其时。(作者仇必鳌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

作者:仇必鳌 陈华

第2篇: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天水市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天水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虽然很少出现极端气候情况,但昼夜温差很大,自然状态下的温湿度变化较大,严重危害文物的寿命。天水市博物馆借助科学的文物监测、调控手段,确保馆藏文物和展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与调控系统正常运转,为建立较完善的、科学的文物保存微环境奠定了基础,提升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温度;湿度;恒温恒湿;洁净

天水市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涉及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印章等各类文物。其中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和反映丝绸之路文化的佛教文物、耀州窑瓷器较有特色,馆藏一级甲等文物隋贴金彩绘屏风式石棺床更是因为其蕴含的粟特文化而广受瞩目。这些馆藏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点,正从以抢救性被动保护修理﹑修复为主,向以防止老化损害、预防性主动环境调控为主的日常维护转变。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馆和馆之间的交流展在各馆之间日益频繁,藏品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进步,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馆藏文物保护方面我们一直紧跟时代步伐,经常关注、学习文物法以及与文物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各种条例,以国家对文物工作的要求和大政方针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方向、方式、方法。2016年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将在本文中阐述文物保护项目中最主要的两方面,其一是简述温湿度监控和调控下的文物日常保管中的经验,其二是温湿度调控和监控的仪器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1 天水市博物馆研究实施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控的意义和目的

1.1 文物是一所博物馆立足的根本

博物馆的工作重点离不了文物,围绕文物征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具体工作,主动担当弘扬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大量对文物背后故事的开发利用,让更多的人认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坚定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增强老百姓的自豪感,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博物馆而言,文物保护就是一门研究利用自然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物质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进行保护,以减缓人为或自然损坏过程的学科。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就是博物馆环境的调控、检测和评估。天水市博物馆自2016年11月安装使用恒温恒湿系统以来,就是给馆藏文物身上穿了保护外衣。为能最大限度地延长馆藏文物寿命,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正常运行是天水市博物馆每一位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使我们迎来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春天,我们信心百倍。2014年3月,我馆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方案》,同年该方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函〔2014〕412号)和甘肃省文物局(甘文局博发〔2014〕号)的批复。

本项目的目标是对我馆的文物库房与展厅中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控,为我馆建立比较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形成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我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1.2 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是文物保护的科学保护手段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的检测系统和恒温恒湿系统的运行首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对西北地区博物馆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西北地区基础研究薄弱、保护难度大等问题,以现代科技主导馆藏文物的根本性保护。我们将借助相关领域已有的科研优势和根据不同材质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进一步探索适合于西北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方式方法。一直以来,传统的文物保护仅仅是库管员按照库房柜子一一入柜,放整齐,按照账本登记的情况账物相符而已,没有按照质地、级别分类保管,更谈不上粉尘、光照度、紫外线、酸碱度、温湿度波动等对文物的危害的监测和调控。日常的温湿度,我们都是凭自己的大概感觉而论温度和湿度,现在我们通过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天水地区温湿度变化情况,进一步弄明白因温湿度变化造成的文物损坏。

从监测的数据来看,自然状态下的温湿度变化较大,严重危害文物的寿命。例如,温度从20℃升高到25℃,纤维素反应速度成倍增加,93±5ppbSO2对品红、亮绿、姜黄素、淡紫色、玫瑰苯胺引起变色,O3浓度为0.397ppm时,所有颜料均产生褪色等。文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是单一物质构成,所以馆藏文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正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速度而发生反应,一步步地衰老、褪色、酸化、脆化和糟朽。参照现有的科学实验数据来清醒我们对文物衰老、灭亡的认识。对以上这些研究数据,我们库管员都要有一个认知能力,并且灌输到库管员的日常管理中。建议各个博物馆定期培训库房管理员,首先保障认识要跟得上,要知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结果来很好地控制和管理改善文物的生存环境。之前也写过很多库房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再赘述。

1.3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的检测系统和恒温恒湿系统运行情况下的数据变化及意义

温湿度是博物馆环境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也是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保存环境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和自然界的其他物质构成了文物变化的复杂过程。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的检测系统和恒温恒湿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数据基本接近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值。

恒温恒湿系统的调控使温湿度在纸质文物适宜的范围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文物的损害。但是文物的变化和它存放的复杂环境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些数值是现在的技术不能解决的。例如,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有害生物、霉菌等的浓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值,会对文物造成什么样的危害,都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技术分析。所以,现有的恒温恒湿系统对环境有了宏观调控,文物的生存环境是复杂的,文物保管人员要摒弃传统的旧观念,认真学习和了解新型的文物保护理念“洁净”,创造相对“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在不断的学习中建立适合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把文物的保存环境的风险降到最低。文物保存环境中,恒温恒湿系统、光照度都直接影响文物的存世时间,湿度过低会使纸张变形,比如展出的明清书画,因为北方的经济受限,很多书画的轴都用沙杆,在温湿度急剧变化下,造成纸张纤维的脆化,沙杆轴比较重,这时很容易造成断裂,沙杆轴断裂进一步污染画面。还有紫外线、光线等在日常照明中产生的热量和光照时间多多少少会对文物寿命、色彩产生影响,都需要科学的研究数据。光和温湿度与污染气体的协同作用、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对文物本身损伤数据的定量关系等问题,还需要下一代博物馆人进一步研究确定。那么,我们要立足本职,对现有恒温恒湿系统运行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2 项目实施、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及建议

2.1 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中标方于2016年4月19日正式进驻施工现场,2016年11月完成项目合同内容。这个子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中温湿度、室内光照度、紫外线、二氧化碳、有机挥发物总量VOC等内容的监测,文物库房、临展厅和书画展厅温湿度控制系统和天水市博物馆微型气象站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站。共安装布设室内型大气温湿度传感器76个,室内光照度、紫外线、温湿度合一传感器12个,室内型二氧化碳、温湿度合一传感器3个,室内型有机挥发物总量VOC温度合一传感器4个,PM2.5/PM10等六合一粉尘粒子监测传感器2个,室外多参数环境监测终端1套。并配备便携式温湿度检测仪1台,温湿度记录仪10台,光照强度与紫外辐射强度合一检测仪1台,甲醛检测仪1台,PM2.5检测仪1台,VOC检测仪1台,二氧化碳检测仪1台。安装空气净化机4台、空气洁净屏12台,除湿机1台。对陶瓷器库房、书画库房、青铜器库房以及文物书画修复室安装恒温恒湿空调,共计4台。临时展厅和书画展厅安装恒湿空调,共计2台。安装恒湿独立展柜12个。另外还采购了被动采样吸附滤膜5盒;复合硅胶调湿剂1000盒;吸附剂500kg;除氧剂1000包;透明高阻隔膜500m。通过投放的检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如果某些指标超标,监控中心的预警系统会自动报警,通过监测,可实现对馆藏文物的更全面和更科学的预防性保护。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温湿度环境完全符合文物保存环境要求,历史文物陈列馆临展厅、书画展厅及独立展柜湿度控制也在设计范围之内长期稳定,达到了控制的要求。项目提升了我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使我馆有能力运用多种环境调控手段与设备装置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建立完善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平台,提升我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降低影响馆藏文物安全存放的整体风险。

2.2 恒温恒湿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就天水市博物馆自2016年11月安装检测与调控系统使用以来,近三年使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纸质文物在安装使用恒温恒湿系统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例,根据安装仪器的类型分类略谈一二,希望对我们西北地区其他博物馆在选择安装、具体使用过程能有所帮助。

纸质文物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湿度,因为北方春、冬两季天气偏干燥,而且水质较硬,是文物保护、调控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天水市博物馆书画展厅恒温恒湿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漏水并停止工作的情况,天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邀请厂家工作人员进行拆机检查,发现机组内加湿器进水管路有一处破裂,导致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备进水。控制板上有明显水渍,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气原件有烧黑情况,PLC模块端子排已生锈,二次回路控制开关跳闸,判断后确认该设备已造成电气硬性故障。设备主机内电气主要元器件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CSMART/CPUSR30、扩展模块控制器EM30、加湿器控制主板JR2000H、电源模块,因进水烧毁已无法进行修复,只能进行更换新的模块。

2.3 恒温恒湿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这一问题,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组织人员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博物馆库房的精密恒湿要求,空气比较干燥,并且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机械功耗较大。仪器反复进行加湿除湿,机器压缩机进行放热、放冷造成易损件老化加速现象,进水管线破裂漏水,导致水溅到电子元器件上,形成短路状态而烧毁主板,造成停机瘫痪状态。因为库房恒温恒湿要求,所以加濕桶要24小时烧水,增加水蒸气,在加热过程中,用水为自来水,天水水质较硬,电加热易造成电石产生,附着于电热棒上,从而造成腐蚀电热棒、加湿桶,进而导致工作不正常,并且大量电解物沉淀,造成排水堵塞,排水回流,也影响了其他元器件的负荷,像进水器、电磁阀、热传导探头、敏感器件错误信号的输出,而导致器件破裂。

综合上述原因造成了此次故障,导致空调主板(空调大脑)损坏而停机。这次损坏的元器件为该设备的控制主板PLC和加湿器主板,相当于该设备的控制大脑。一般的设备故障华图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机器生产厂家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维修,对于本次造成的元器件损毁,还需机器生产厂家进一步到达现场后,再进行检测和更换维修。

这类事故并不是频发性的,但是因为书画展柜对恒温恒湿系统要求高,并且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造成易损件老化加速现象,在24小时不间断加热烧水产生水蒸气的这一过程中,又因为水质较硬、空气比较干燥等原因,经常造成电石产生,附着于电热棒上,从而造成腐蚀电热棒、加湿桶,进而导致工作不正常,并且大量电解物沉淀,造成排水堵塞,排水回流,也影响了其他元器件的负荷。经天水市博物馆对检修次数粗略的统计,发现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一年最少要清洁过滤网、更换管道过滤袋、清洁室外机冷凝器和室内机蒸发器系统,清洗或更换加湿桶等两次。建议定期清洗更换,减少主板损坏。

2.4 依据以上高发性事故产生的原因,天水市博物馆提出的意见建议和人为解决的办法

2.4.1 在选择恒温恒湿机时,考察厂家是否已解决用水问题或除垢问题

我们知道西北地区的水质偏硬,在水加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垢,根据这一原因,首先考虑厂家是否已解决加水问题,既适合仪器用水,也要根据地区不同,解决水垢问题,减少仪器损耗,保障恒温恒湿系统正常运行。首先,现在市场已经有用自来水的加湿器,并且不需要加热,可以避免水质硬引起的产生水垢问题;其次,是否能够用过滤水,这样也可避免水垢问题。希望恒湿机在用水方面能有所突破。

2.4.2 解决恒温恒湿仪器24小时工作效能

西北地区每年进入冬季,干燥缺水,最低温度到-10℃,依据这一特点,厂家是否已保障仪器能在-15℃~25℃内正常工作。

2.4.3 天水市博物馆在日常保护工作中做的具体工作(仅供参考)

西北地区气候主要问题是冬季干燥,保障恒湿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困难所在,在极端天气情况影响下,恒湿根本没有保障。为了缩小展柜湿度差,首先天水市博物馆采取拖地加湿来加强展厅内的湿度,以此和展柜内湿度形成互动,对展柜内微循环系统起到协助作用。其次是购置加湿器、展柜内增加量杯加水等手段,缓解气温低、天气干燥等自然气候造成仪器超负荷工作。天水市博物馆一般在文物没有入柜前,直接将加湿器放入展柜内加湿,连续加湿直至达到纸质文物要求,取出加湿器,再进行布展,这样可以减轻恒湿机工作压力,以保障恒温恒湿系统正常运行,减少因机器故障对文物造成的危害。

2.4.4 库房日常维护工作

库房相对展厅而言恒温恒湿调控相对简单,如纸质文物库房,库房的温湿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调控,冬天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12℃~18℃,夏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保持50%~65%,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5℃,湿度变化不超过3%~5%,若是库房的温度忽高忽低,纸张纤维受到热胀冷缩的剧烈变化,直接导致纸张机械强度减弱,造成纸张老化,减少其寿命。首先,遇到极端天气及干燥季节,在文物都已入柜且柜子都在离开地面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库房少量洒水拖地,加湿器可以在库房管理员上班期间一直加湿,直至检测仪显示到正常值。其次,遇到极端多雨的天气,虽然北方这样的天气极少,但是遇到这类天气我们根据室外检测系统所提供的的数据,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气开门换气。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载有“袒腹晒书”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漳州四时竹枝词》就有“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的诗句。到汉代和唐朝时期,晒书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更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北宋。这项活动从一开始的书籍防虫、防霉,衍生为文人士大夫之间对自己收藏古籍善本、古旧书话的鉴赏学习活动。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书籍防潮、防虫蛀早已不只这一个方法了。我们可以在每个季节选择适宜的天气随时换气、晾晒,这是对古籍善本、古旧书画非常环保、有益的保护工作,文物保管员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积累经验,不可懈怠。

3 后期应该注意的事项

3.1 恒温恒湿设备的维保及其维保意义

设备的后期养护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检测与调控系统质保期是一年,一年以后的维保工作,天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一年运营情况进行简单的维保工作,如更换电池、加水等,但是一些部件的更换要求比较专业,需要华图工程技术人员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恒温恒湿设备维保服务已成为众多业主的选择。恒温恒湿系统好比人的身体,众多运行部件不断磨损和消耗,必须定期检查并排除隐患。华图公司工作人员是天水市博物馆恒温恒湿系统的主治医师,随叫随到,能做到定向准确,在短时间内排除隐患,找出存在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成本问题的症结,确保恒温恒湿系统能够高效、稳定的投运。

恒温恒湿空调最大的优点就是高效率,可以集中管理、集中控制,它的高效率是小型空调和一般空调无可比拟的,但是也存在自身的缺点。

恒温恒湿机的调控设备就是空调,其工作系统的运行是很昂贵的资产。在具体实施运行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机器出故障的次数,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研究其工作原理,如何使其和大自然的温湿度很好结合,减少仪器的工作时间,以此来延长仪器的工作时间。例如,在冬天适宜的温度中,可以关掉恒温系统,只开恒湿机,同样的,在夏季湿度适宜时可以关掉恒湿系统,打开温度调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恒温恒湿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保障正常的工作时序,减少因故障造成温湿度起伏变化而造成的文物损伤。

3.2 恒温恒湿设备的构成由末端系统、水路系统、主机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等主要的四部分构成

3.2.1 主机制冷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

主机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压缩机的震动,它的振动会使各个接头、钢管连接处的脱离、松动和不牢固,致使冷冻油和制冷剂在不知不觉中渗漏,渗漏过程中会引起制冷达不到要求值或工作效率缓慢,造成低压报警。严重时则会使压缩机得不到应有的冷却和润滑,最终引起压缩机过热,使其拉伤烧毁。恒温恒湿设备压缩机在日常运行工作过程中不断磨合,在磨合运动期间,机器各个部件之间也会相互摩擦,润滑油中就会积淀下机器工作时磨损的杂质,导致润滑油的润滑效果下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就会加剧运动部件的拉伤或磨损,导致压缩机的烧毁。天水市博物馆的恒温恒湿空调安装在户外,因为是零时建筑,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长时间会造成压缩机油的碳化和乳化,从而使系统腐蚀、堵塞、积碳、润滑性能降低,使恒温恒湿机组工作性能下降,严重的可直接影响到机组的使用年限,给天水市博物館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文物的正常展出和库房环境。

恒温恒湿设备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调控温度和湿度,如果恒温恒湿的主机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天水市博物馆联合华图公司组建了维护、检修和保养为一体的工作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争取把更多的故障处理在萌芽状态。

3.2.2 末端系统

末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天水的天气比较干燥,空气中的颗粒物、粉尘在机器运行时会不断积淀,加聚了过滤网上灰尘的积累量,阻碍了空气的流通,严重时会堵住风口,影响室内空调效果,堵死后无任何效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同理,制热时因堵塞造成不能很好地散热,高压过高、压缩机过载保护,无法运行。室内机因初效过滤网对细小粉尘无法过滤,故粉尘穿过滤网后聚积在室内的换热器的翅片表面,由于换热设备的翅片只有2~3mm,所以长期聚积后就会引起堵塞,造成制热效果下降,同时因灰尘的聚积引起传热下降。室内机长期运转会使室内机离心风机叶上产生积尘,积尘数量一多就影响室内机的出风量,从而影响到室内机的效果。室内机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会造成主机的电机轴严重磨损,增大噪音,使天水市博物馆恒温恒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经过本馆工作人员的不断观察和研究,室内机每年也要进行至少一次养护,主要养护内容有:清洗换热器翅片、清洗回风过滤器、清洗离心风轮、轴承加油保养及更换。

3.2.3 电控系统

为了使恒温恒湿机达到调控的目的,给馆藏文物一个“洁净”的生存空间,厂家建议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长时间连续工作中,元器件发热、电线、机组振动等原因会造成接头之间松散、断开,造成接触不良、缺相,如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会出现接触不良、断路等故障。电控部分受外部干扰、内部电器元件数值偏移等情况影响,造成机组运行参数丢失或出现错乱,使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感温探头、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防冻保护器等控制元件损坏,造成机组不能在正常工况下运行,会给机组的运行造成不可估测的故障。以上故障如不及时排除,会导致压缩机缺相或三相电流不平衡而被烧毁。还有水质问题,前面已有阐述。

博物馆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硬件上文物库房面积不足、设施条件过差;大多博物馆未建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检查制度;文物环境保护科研人员短缺,工作积极主动意识不强,更谈不上科研;博物馆照明、陈列展览、文物的包装、运输材料、温湿度局部潮湿、消毒不严等方面的一系列系列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及将来的文博人才更加科学、精准的保护。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和控制,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达到长久保护和保存馆藏文物的目的。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环境控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3).

作者:王小应

第3篇: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针对博物馆进行的展览陈列设计与设计师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当前陈列现象的实质性思考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规划手段还是设计评估管理都需要在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陈列思想与实践方面不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继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陈列改进路径。

博物馆展览陈列不仅需要陈列设计师们对于观众的艺术品位与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也要结合博物馆藏品特点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因素有计划地整合从而进行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创造,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藏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思想转变为更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实质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满足人们对于博物馆更高的欣赏要求针对于博物馆的设计经费比例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设计成功提高博物馆艺术欣赏价值的实质表现,由于缺乏陈列思想的深层次的认知导致的失败案例也较多,从失败案例中得出的教训值得相关从业者进行深思。

一、展览陈列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

陈列内容与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陈列的内容决定了整体表现的形式,因此也可以说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博物馆展览陈列形式之间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即使本身具有完整属性但仍需要注意与内容之间的科学组合从而达到持续优化表现形式的根本目标。

在重点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对其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艺术形式,展览陈列形式的最终展现并不是抽象表述,而是能够切实感知到的具体形象,在博物馆的文物与标本的结合下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此时这种关系所对应的艺术脱胎于社会生活,强调真实性与空间性。具体来说就是展览陈列需要根据观众的兴趣与实际的平均参观时长设计展览陈列形式,包括结构、装饰以及组合的运用都要以观众为基础的设计条件。

二、展览陈列设计理论与实践仍然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博物馆陈列具有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交叉学科特征,观众们通过对陈列形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够获得设计师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既与时间、空间紧密结合,又贴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织,它复杂的特征使得其研究与实践过程较为困难。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思想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些许落后,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在陈列设计观念方面与国际博物馆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博物馆初建立的时候,注重的仅仅是艺术装饰,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有展品辅助陈设设施的美化,无论是形式还是艺术均不是博物馆展览陈列负责人员关注的内容,使得其整体缺乏必须的艺术创新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吸取国际博物馆经验对展览陈列形式以及其艺术性进行了持续的改进与优化,消除了以往单调、模式化的特征表现,重点关注视觉感知、设备设计与陈列思想三方面的统一。但由于传统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在展览陈列方面为了节省成本习惯于将国际博物馆的一些做法照抄,设计思想方面仍然不具备创新性。再加上与工作相关的美术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于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展览陈列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是展览陈列社会化程度仍然过低。当前的国际博物馆陈列早已走向了社会化的基本道路,在陈列制作方面公司化的规模已经形成,多数博物馆将自身的展览陈列设计委托到这些设计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提高了这些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设计水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馆依旧以具有美术专业知识的少部分工作人员作为陈列设计的主力,各自为阵的设计情况使得最终的设计成品整体性不强,甚至出现了形式之间冲突的情况。

第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从我国的博物馆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入到展览陈列设计中的经费比例过小。上海博物馆曾经将8幅画作以拍卖的形式筹措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建中,但这个数字比例相较于国际博物馆投入的展览费用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

三、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师的文博素养

陈列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展览陈列的整体风格、确定各部分展览的环境条件与布局、观众参观路线、展品造型与色彩设计、突出展品重点与打光亮度以及与博物馆之间的后续协调等。因此,陈列师在具有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与拼搏进取精神,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展览陈列优化目标。

作为陈列师,为拓展自身知识面与思维模式,每日读书必不可少,一般为介绍展览陈列的书籍;在构思陈列方案前,应对计划、内容以及结构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其中的必要因素后才能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时常以草图形式将书籍中展现的一些典型的展览陈列案例表现出来,从而明确各结构的主次关系;将展览中的具体展品与辅助陈列品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区分,提取适用于所在博物馆的优质内容,例如空间布局或是不同风格区域的展品密度等;灵活掌握展品所在的环境条件,例如温湿度、照明度以及文物的防火防盗要求等;具有根据展品大小设计配套辅助设施或美化装饰的能力。作为陈列师,不仅仅应具有基本的美术功底,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素养,融合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从而达到科学设计博物馆陈列形式的目标。

除了各种能力的把握,感性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同样十分重要。陈列师应该以博物馆的展览品为基础,融入合适的造型艺术法则确定陈列的整体艺术风格,有效把控艺术潮流有助于提高观众们的感官体验;而理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陈列师对计算机、人体工学以及空间精算等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展览设计需要陈列师具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精神,在创新基础上将之与实际的設计工作内容相结合。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其中体现的设计效果不仅仅是美感的表现,更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事件背景,并结合诸多相关联的事件让观众有代入感,突出藏品在事件中的典型特征,让观众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对于已经基本成形的展览设计理念来说,尤其是需要对当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路径进行优化时,更要打破逻辑与理性的制约,在创新性陈列形式的基础上思考审美与经济之间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应用能够让设计方案在具有成熟性设计特征,同时突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针对我国博物馆展览陈列状况,对于陈列设计师来说他们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在具有出色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以进一步强化文博素养与设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陈列设计工作的出色。当前我国从事于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少,但多数来源于艺术院校,由于刚刚毕业再加上与专业有一定偏差的工作性質,必然会出现学科视野局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博知识的欠缺方面。多数的艺术院校没有专门针对文博开设相关课程,工作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练才能最终完善工作体系。另外很多陈列师重点关注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分析,而忽略了对于文物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部分上层领导不注重展览陈列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真正具有工作能力的陈列师们的文博水平长久处于偏低状态。对于陈列师来说,最终的设计一定是围绕不同展览的主体内容的,一旦对于展览的主体理解有偏差或是对于其中的布置细节内容理解不充分,很容易影响整体展览风格。因此,陈列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已经确定的展览主题,与专门负责展览形式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具有鲜明生动的特征。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环节的优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博物馆陈列行业对于陈列设计环节仍然不够重视,在委托设计公司进行展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水平,在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方面一体化意识并不强。博物馆展览设计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展示规划以及多媒体设计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若是严格依照工作环节设计,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肯定能够得到保证。但往往现实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存在不同设计公司分别承包某个设计点的现象,再加上博物馆展览设计方面的负责人不明确设计要求,影响了最终设计风格的统一性。因此,需要陈列师就具体的文物类型、展示空间等细节进行思考,包括对信息传播的掌控程度、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造价成本节约等。

1.展示陈列设计平面图

作为决定整个展览空间的区位划分、空间构成以及设计规模的关键内容,平面图是最终整体展览施工的基础依据。平面图的绘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索引图编号、展墙编号等,需要用文字在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各个位置,例如景观配置、多媒体陈列设备、墙面、顶棚、上下水、电路以及安保人员等,并需要在展厅风格有关的重点部位特殊标注。设计平面图应避免直接用软件贴入,以免导致轴线与墙线重合影响施工。

2.展厅透视图与环境效果图

想要在施工完毕前真切感受到施工效果,就需要结合展厅空间与平面图提前做出效果图,从而更为直观地看到展览陈列的具体效果。作为表达展览陈列主题思想与最终视觉风格的重要内容,效果图所展示的内容仍应以陈列内容以及各种服务为中心,所对应的透视图与效果图应色彩清晰,达到将之与最终的实物照片做对比几乎看不到差别的效果,让人能够全面了解展厅具体展示的内容。展厅所对应的环境氛围效果图通常具有突出局部效果的特性,例如在观众进入到展览区域内第一时间看到的场景、具有主体代表特征的展品等。效果图与透视图应附有设计说明,就展厅结构、照明分布、光源组合以及展厅各区域材料类型等进行描述,让施工人员能够根据这一份施工图纸了解到期望得到的展览陈列效果,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节处理。图1、图2为湿地博物馆部分设计图与展示效果图。

3.陈列家具与展墙排版

陈列家具主要包括与展览主题风格相契合的展架、桌椅、标牌、屏风以及各种陈列道具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陈列柜。作为存放文物的载体,陈列柜应具有隐蔽安全、密封防尘以及良好散热特征,并能够满足文物的承重需要。

通过展墙版面设计图纸能够具体表达出展览主题,因此围绕展览中心进行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工作就极为重要,二者的共同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版面效果。对于版面的设计要求主要为内容排布的和谐统一性,要求图文的创新性并突出展览主题,无论是图片处理、装饰、版式还是文字处理方面,都要对其进行深度优化。

4.多媒体与互动展示装置设计

想要保证展览陈列的设计效果,应融入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将文物或是主题等突显出来,包括资料收集、硬件购买、数字内容制作、设计样板、设计修改、安装测试以及对负责展览的员工进行多媒体管理培训等。

互动展示装置是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文物陈列模式,能够让观众对这些装置进行操作以了解文物或是文物的背景信息等,获得极强的代入感与体验感,一般是通过模型、图表、机械以及多媒体装置的自由组合实现。

在博物馆展览陈列思路与实践环节的发展优化过程中,整体呈现对于外部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整体呈现内部设计驱动力薄弱的特征。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例如将展览设计图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平面效果图或是VR全景展示等,必将会走进一个大胆创新变革的新时代,为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新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作者:张涛

第4篇: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投资概算:3500万元

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

主管单位:灵台县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基本情况

1.灵台县情概况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向东进入中原的重要节点。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分布有汉、回、藏、满等6个民族。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商周时期,就建有密须国、密国,周文王出师伐灭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城所在地筑“灵台”祭天慰民,灵台因此而得名。曾哺育了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和唐代名相牛僧儒等历史名人,境内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古遗迹500多处,出土文物近万件,有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其中省级13处。

- 1 -

2.灵台县博物馆基本情况

灵台县博物馆为县级综合性文物博物馆,隶属灵台县文体广电局,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干部7人,工人6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藏品保管部。灵台县博物馆现有藏品73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珍贵文物数量位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前列。

灵台县博物馆现址在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亩,2006年县上筹资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秦汉风格的展厅大楼和3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2009年建成了两层单面综合楼一幢1000平方米。展厅内有基本陈列《周秦化育——灵台精品文物陈列》,由序厅、历代陶瓷、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教艺术四个专题陈列组成,共展出文物580多件。灵台县博物馆2006年9月正式开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1年12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基本陈列获得省文物局精品奖。2008年5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四年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灵台县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灵台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文物类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品级高,数量达7000多件,

- 2 -

无历史缺环。基本陈列依托馆藏文物兼顾历史文化发展的主题,从多个侧面诠释了灵台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代表性、艺术性和可观性较强。目前博物馆占地和馆舍面积小,功能不完善,容纳量有限,对大量接待游客和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目前展厅数量不足,绝大部分的藏品存放于库房之中,可展出的精品文物数量达上千件,目前仅展出580多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显现,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使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博物馆现有展览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新建博物馆,拓展陈展、活动和服务空间,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显得尤为重要。

2、可行性

(1)灵台县博物馆大楼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灵台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很强的政策依据。

(2)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目纳入了县城整体规划,并且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资金配套等工作已基本准备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3)灵台博物馆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免费

- 3 -

开放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四、项目建设计划

1.建设规模:计划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建设展厅主体楼一幢三层3500平方米,办公楼一幢三层1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建筑风格为秦汉风格仿古建筑,总体与县城文化区建设风格一致。展厅大楼一层为接待大厅和三个文物库房、一个监控室、一个值班室、两个卫生间;二层设四个展厅;三层设两个展厅、一至两个临时展厅、一个学术报告厅。

2.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具体建设计划为:

2013年1月至5月完成项目论证、设计、立项、招标等前期工作;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完成展厅陈列设计、装修及布展工作;

2015年7月组织验收并交付使用。

3.建设用地:由政府在县城文化区(原东关小学旧址)无偿划拨10亩土地进行建设。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投资概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800万元,附属工程300万元,安、消防设施设备200万元,展厅装修及陈列布展1200万元。

- 4 -

资金来源:国家投资3000万元,省市投资300万元,县上自筹200万元。

六、效益评估

灵台县博物馆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全县文物藏品收藏、研究、养护、展示、宣教的重要社会职能。博物馆新建项目的实施,将为博物馆加强研究、举办展览、开展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使得博物馆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发挥。首先,博物馆占地面积的扩大,使博物馆的容量显著增加,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其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充足的展陈空间举办更多更好的展览,基本陈列展厅可达到6个,还可适时举办临时展览1-2个,展览保持常办常新,使馆藏精品文物可得到充分展示,使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增加2倍以上,达到年6万人(次)以上,满足广大观众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迫切愿望。再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学术报告厅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讲座活动,更好的宣传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服务空间,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5 -

第5篇:税务博物馆建设的建议

对于税收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华文税收历史源远流长,从夏商周到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税收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封建时期的税制

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法。到周代,助法又演变为彻法。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它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汉朝时期,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代的编户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的正式形成.。而到了唐前期,沿用的租调制发展为庸租调制,780年唐政府改行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这是地主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清朝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合称地丁银作为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收,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人头税,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近代时期的税制

在1936年11月16日,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发出的第一号训令就规定“关于土地税、营业税、关税等各依次开始进行(征收)”。抗日战争爆发不到一年,集中着全国92%工厂的东部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相继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国民政府三大主干税源关、盐、统税(生产环节征收的税)大部分被日军夺占。为保障抗战需要,国民政府一方面加紧后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及时调

整税收政策,先整顿旧税,扩大原有税种统税、所得税等征收范围,提高盐税、烟酒税等的税率;后实行盐、烟、糖等生活用品专卖,把原属于地方税的田赋、营业税、契税等主要税源收归中央,形成中央税权高度集中的战时税制体系;其次,开征了一系列新税。

新中国时期的税制

1950年1月,根据多种经济形式,实行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征收税种有货物税、工商税、印花税、盐税、薪给报酬所得税、遗产税、存款利息所得税、交易税、屠宰税、使用牌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房产税、地产税共13种。 1994年1月1日,税制又进行一次规模大、范围广、内容深刻的改革。改革后税种由31个减少到17个,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资源税、屠宰税、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筵席税、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同时,合并、取消的税种有: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产品税、集市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盐税等。到如今,税种包括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等,其中16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税收博物馆的主要问题

1、税收博物馆展览种类和展示手段比较单一,多年来面貌依旧,未能反映时代的进步和需求。它和人们的现代生活日行渐远 ,无法吸引持续的参观源。

2、政府投入不足于税收博物馆全面发展的需求。虽然这几年,政府部门加大对税收博物馆投入,但根据国家新的规定,税收博物馆中很大场馆属于免费开放的场所,造成资金普遍存在投入不够,当前博税收物馆只有基本运营资金,包括人员工资、水电费,而文保基本上没有钱,加上基础设施较差、安防设施落后、陈列展柜不足,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

3、税收博物馆专业人才后继乏人。税收博物馆的发展壮大、充满活力,必

需依靠三种资源:即经费、展品和馆员,其中馆员的作用是关键。因为即使有充足的经费和有价值的展品,如果缺少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俱佳的高素质的馆员,博物馆的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也不能得到充足的发挥。

对税收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税收历史悠久,为收集、保存最有效说明税收制度更迭的资料,并增进人们的税收知识和启蒙教育,个人对加强税收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1.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和来源。首先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使税收博物馆有能力扩大经营增加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其次依靠社会捐助,在西方,个人向博物馆捐款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自愿行为,个人向博物馆捐款不仅可减免纳税额,还可提升自身知名度,捐款人觉得很光荣。在我国也应大力宣传向公共文化事业捐款 ,弘扬这种公益性美德,使其成为一种风尚。

2.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拓宽人才流动渠道,提升税收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应尽快建立职业准入制度。馆员招聘时可通过学历验证和参加博物馆专业知识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试,确认达到执业资格后颁发资格证书,由博物馆聘任上岗工作;允许人才在多个博物馆内流动。博物馆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可杜绝不合格人员流人.同时也为博物馆自主聘用人才创造机会。对现有在岗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使其能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需要。

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把社会和观众的要求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税收博物馆的建筑物和室内设施 ,要体现崇高的人文精神,处处关怀观众,为观众营造舒适方便的参观环境,让观众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便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洗礼,从心底里感到亲切与温馨。如开辟休息室,添置增设休闲桌椅,方便记录、书写、以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吸引观众。

4.适时举办公益性活动,提高税收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在社会发展急切需要某种知识的第一时间,推出与之切合的展览,解答相关疑问,起到与所在地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作用。在举办这些公益性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化设备,积极进行展馆介绍和展览的教育推广,建立介绍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藏品的网站平台,

进行博物馆简介手册和展览宣传手册的编写等,扩大税收博物馆在社会的影响力。

5.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税收博物馆应主动与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博物馆可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主动联系校方,举办各类展览,丰富“校园文化”或送展到校园,开办自然、文物历史知识、乡土教育等展览、讲座;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并在参观后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另外,在为青少年教育办好自身展览的同时,也要考虑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己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场所。利用博物馆大场所的优势,举办各类青少年参与的活动,如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和文物灯谜竞猜或科技制作展、青少年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第6篇:关于在临沂建设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的建议

平邑代表团

邓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决定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临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近年来,临沂市以沂蒙红色文化、书法文化等为基础打造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多功能文化产业,以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成为全国的一个亮点,《沂蒙》等一大批文学影视作品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以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为核心构筑起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站在“文化立市”的高度,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的民生建设大会上,文化民生事业被临沂市委、市政府高调纳入了全市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入,大气魄建设,形成了独具沂蒙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临沂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业,打造沂蒙红色旅游园区,加快沂蒙革命纪念馆建设。

在为我市红色文化建设取得骄人成绩而倍感振奋的同时,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基层金融工作的农村金融史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也为红色金融历史文化发掘和研究的缺失而感到遗憾。临沂是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总行的所在地,北海币是人民币发行前各根据地中流通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影响范围最大、币值最为稳定的货币之一,北海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临沂红色文化建设亟待发掘北海银行历史文化资源,补上红色金融这块短板。笔者想到,能 1 否在我市建立一座北海银行博物馆?由此提出了建设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北海银行博物馆)的初步构想。

在2012年临沂市十八届一次人代会议上,笔者提出了《关于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北海银行博物馆的建议》,引起文化部门重视。结合笔者学习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情况,先后撰写了《不应忽视的红色金融文化》、《开发红色金融资源建设先进金融文化》、《钱币博物馆在央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探》等文章,被《齐鲁钱币》、《时代文学》、中国经济网、山东新闻网、军事资讯网等媒体转载,经过广泛呼吁,已引起各方重视,并在2012年5月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红色金融专题委员会第一次例会上作了介绍。

临沂建立红色金融博物馆(北海银行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让北海银行博物馆花落临沂。该项目一旦建成,必将成为临沂市继书法、红色文化等之后的又一个文化品牌,并融入沂蒙红色文化旅游,逐步打造成为一个红色金融旅游景区,将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对临沂市有着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一、有资源——丰厚的红色金融历史资源,是临沂筹建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的独特优势。

临沂是全国公认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过程中,红色金融一直在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就“红色金融”概念来说,北海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体现红色金融的发展、壮大历程,而作为革命战争年代货币发行最混乱、金融斗争最复杂的地区,山东金融人作 2 出的奉献与牺牲是可歌可泣的。

北海银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金融机构,1938年12月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创建,1940年10月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正式成立北海银行总行,1948年12月1日与华北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时期,其全部活动具有“战时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特点。其发行的纸币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货币,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山东解放区乃至华北、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北海银行为山东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成长、壮大的北海银行,与沂蒙老区血肉相连。

——1940年春,八路军第一纵队供给部派辛葭舟、任志明等负责,在沂南县夏庄附近的艾山山沟里建立印钞厂,印制北海银行贰角券;5月,一纵供给部财政科发行北海银行贰角券在鲁中、鲁南地区流通。

——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在鲁中区沂南县青驼寺成立;10月,战工会以其财政处下属的货币发行机构为基础正式成立北海银行总行。

——1941年春,北海银行总行印钞厂在沂水县大梁峪村正式建立,开始印发盖有“山东”地名的北海币;7月,战工会在莒南县板泉崖召开了全省财经大会,确定全省统一建立北海银行。北海银行总行从省战工会财政处分离出来,在沂南县艾于湖建立独立机构,分设营业科、会计科、发行科和印钞厂。

——1941年冬至1942年初,印钞厂随总行辗转在沂南县万粮 3 庄、辛庄等地;1943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战工会机关转移到滨海地区,北海银行总行一同迁到莒县李家宅,印钞厂迁到总行驻地附近的杨家圈;同年秋,北海银行总行抽调总行印钞厂李维恭、刁新如等人在平邑县天宝山区建立鲁南印钞厂,印制盖有“鲁南”区名的北海币;1944年7月,北海银行鲁南支行升格为分行。

——1944年冬,战争形势好转,北海银行步入高速发展期,总行及印钞厂迁回沂南县西柳沟;抗战胜利后,总行移驻临沂县城,发行科和印钞厂设在临沂城北曲沂、大朱夏;1948年12月1日,北海银行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

令人遗憾的是,分散在山东各地的北海银行遗址、文物、史料没有得到全面保护和利用。目前,北海银行在我省境内留下的遗址较少,在临沂市境内平邑、沂水等县还留有天宝山朝阳洞鲁南印钞厂等几处遗址,同时,我省民间钱币爱好者及本地学者对北海银行币、北海银行史有着深厚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及研究结果。就目前留存的历史文献资料看,完全可以单独建设一个以红色金融为主题的北海银行博物馆(或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

二、有借鉴——让社会公众分享红色金融遗产,国内已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金融是一个社会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银行钱币博物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就目前来看,国内众多的银行与钱币类博物馆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古钱币上,对中国当代钱币的发展历史涉及甚少,“红色金融”这个概念在当前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有关红色金融历史资料的搜集、展览刚刚破题。如江西瑞金等地大力发展红色金融,侧重于旅游产业的开发,目前对新民主主 4 义革命初期的银行、造币厂遗址进行了开发和保护。尽管展区比较分散,展品显得凌乱,且缺乏文博专业的展示形式,作为旅游景点而言,对地方旅游产业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距建设成“红色金融教育基地还有一些距离。

2012年5月,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上成立了“红色金融专题委员会”,在第一次例会上,江西、陕西、山西、山东等七个省钱币学会(博物馆)作为成员单位,分别介绍了目前各地红色金融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及下一步打算。同时,中国红色政权货币展已经在北京、深圳等地进行巡展,将对下一步红色金融资源的保护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金融遗产、史料收集保护的成功经验,意大利因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而奠定了其海上保险的历史地位,山西省黎城县成功开发红色金融概念,推出了“新中国金融的摇篮——冀南银行”诞生地小寨村红色旅游。目前平邑县的天宝山朝阳洞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恢复已完成全面规划设计,即将动工兴建。临沂大学依托临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把学校的校史馆改成红色馆,在图书馆里增设“红色收藏”区域,在博物馆内举办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发出以红色文化展馆、红色文化修读场所、红色影院、红色文化走廊、红色文化书库等为重点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临沂是山东省红色旅游的核心区,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孟良崮旅游区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景点,沂蒙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成立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爱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线,也为“红色金融”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借鉴。

目前全国的金融题材博物馆中,天津的中国金融博物馆最为瞩 5 目,其展馆面积约2400平方米,收藏了中国各个时期大量的货币、金融票据及其他实物,是我国第一家集展示、教育、金融文化消费和金融史研究活动为一体的专业金融博物馆。特别是金融博物馆的五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金融与我们”,内容包括金融与创业家、金融与产业、金融与战争、金融与政治、金融与科学、金融与艺术等。作为国内仅有的“全方位介绍中国金融史,全视角展示金融知识,连接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专业博物馆,以欣赏和教育作为主导旋律,以金融文化为主线,向观众普及金融知识,传递金融理念,诠释金融创新,关注金融焦点问题、推动金融同行交流。

三、有亮点——北海银行博物馆可望成为沂蒙红色文化新亮点。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并提出要在进一步充实完善一期规划确立的100余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再重点建设130个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服务水准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全面反映4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临沂作为山东省红色旅游的核心区,没有把沂蒙大地上的重要红色金融文化资源加以充分发掘利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北海银行以“北海币”为武器,在山东大地上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政权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暗战”,这场历时十一年之久的“金融战”,不仅为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壮大作出巨大贡献,更为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 6 坚实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北海银行的历史是新中国金融史上最复杂、也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集中反映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艰辛和中国金融人的伟大牺牲精神。

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响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临沂区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目前在金融界及旅游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的革命根据地三家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及其前身冀南银行所在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山西黎城,被称为“央行之魂”和“新中国金融的摇篮”;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华北银行所在地宣布成立,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河北省钱币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央行之根”红色金融展。从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及人民币发行前后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及其独创的“物价本位制”是新中国货币金融保持稳定的基础,北海银行的下属机构、工作人员、印钞设备在新成立的人民银行中占有主要位置,北海银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央行基石”或“央行之本”。

临沂市作为北海银行总行的发源地及主要栖息地,北海银行在金融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意义,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经过研究考证,建议成立北海银行博物馆或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挖掘该项文化资源,填补临沂市金融文化产业欠缺的空白。

——“北海银行博物馆”可以以北海银行历史为展示主体,征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十一年间的各种文物、文字资料、重要人物生平、遗物、伪日等各种反动势力发行的钞票票样、各时期北海币票样、各种货币与当时物资兑换数据等相关资料,以编年形式布置展位, 7 力求全景式反映山东地区金融发展历程。

——以北海币发行时期为基点,上可以上溯至江西苏区国家银行的发展历史,下可以延伸到目前金融事业的发展概况。

——通过人民币的发展历程,还可以衍生出若干个“子专题”,比如“人民币假币专题”、“外汇券专题”等。还可以不定期举办“银圆知识讲座”、“金融常识下乡”等相关活动。

——可以制作各种专题宣传节目,结合实物进行多媒体展示。 ——“红色金融”概念可以衍生出一个系列的主题展览,通过各地巡展,可以把金融知识等诸多内容传播到各个城市、县城,甚至社区、学校、农村。

——在文化、历史、革命传统结合上下功夫,花大力气完善“红色金融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展示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情感性、社会性以及严肃性,加强教育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必能在社会上众多博物馆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将会使北海银行博物馆成为家庭、学校和成人提升生活品质的场所,为临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内容。

北海银行博物馆可以成为临沂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成为都市旅游的一个景点,成为沂蒙革命老区颇具特色和魅力的一张新名片。

第7篇: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 关于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

关于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国家出台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和《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根据这些文件法规要求,一个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建设,从系统组成上看,应该包括监控设备、防盗设备和门禁设备,这一点和常规安防系统没有太大的区别。从系统监控的内涵上看,博物馆安防系统应包括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通信系统(含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打印、查询及多种联动控制)、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以下将介绍博物馆安防系统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

1、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外)的主要通道、电梯及文物展厅、文物库房、文物暂存室等重要部位和场所进行图像实时监视和有效记录、回放;记录、回放的图像的质量应满足追溯举证的管理要求,图像质量不低于四级;视频监测系统要与防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其它安全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

2、入侵报警子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应具有防拆、防破坏保护。当入侵探测器受到破坏,拆开外壳或信号传输线路短路以及并接其它负载时,探测器应能发出报警信号。采用多光束周界、窗式、墙式小周界等多元化组合,对空旷地带、门窗、重要库房等实施有效防护,实施多防区实时监控,技防和人防紧密结合,构成无数道看不见的隐行红外光网。而对于博物馆室内重点区域则应安装三鉴探测器,及时检测到人员的异常入侵。人员巡逻时,传统签名簿的签到形式容易出现冒签或补签的问题,在查核签到时比较费时费力,对于失盗、失职分析难度较大,应采用电子巡更子系统。

3、门禁管理子系统 在进入展厅或办公区、库房的主要通道口设置门禁点,采用感应式读卡器,刷卡进入。所有读卡要有记录,可进行卡的授权、挂失、删除操作,有挂失卡使用或非法闯入等报警事件发生时,可联动摄像机和监视器对门禁点进行监视。门禁管理子系统应该能够方便进行发卡任务、权限管理任务、门禁时间管理以及灵活方便的脱机工作能力。博物馆安防系统面临的问题

虽然博物馆安防系统已经可以较全面的保护博物馆的各个方面,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各子系统相对独立,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上文已经介绍了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可以独立的工作,发挥各自的功能。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馆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2、安防系统被动防御,难以主动预防 现在的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通过管理人员查看显示大屏上的图像来发现紧急事件,这对系统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过高。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大屏幕,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非常容易疲劳。另一方面,现在博物馆越建越大,监控点数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控点都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些条件制约监控系统改变被动防御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预防。

3、缺少和公安、消防等系统的有效联动

对于博物馆安防系统,主要面临的危险来自人为偷盗和火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处理就成了系统的重心。目前大多数的安防系统还不能和公安系统、消防系统有效联动,形成预案相应机制。对于博物馆这样的单位,有可能延迟一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防系统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缺少针对博物馆系统的专用设备 在建设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时候,大部分系统建设采用的是常规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相关设备。工程商在建设的时候不得不从多个厂家中选取设备,自行组建一套拼凑的系统,也就是说市场缺少针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这种行业所特需的专用软硬件产品。 博物馆解决方案的结构 针对博物馆目前出现的问题,不少厂家已经开始进行着手解决。而这些厂家的博物馆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一套系统中集成了门禁巡更子系统、音视频监控子系统、周界报警防范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环境参数采集子系统、报警消防子系统等。监控区域包括两个部分:室外部分采用红外云台、高速快球,配以复合音频采集设备和警号;室内部分包括红外半球摄像机、智能三鉴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环境参数采集器等,室内室外部分实现24小时监控无盲区。门禁巡更系统采用网络传输模式,将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化为一套系统,同时可以起到考勤的作用。检测主机可以采集多种环境参数,并控制灯光系统。博物馆解决方案的优势

1、多种联动预案策略,可以及时处理危急事件

该方案提供了多种联动预案策略,将各个系统有效的组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在系统输入部分包括音视频检测、烟感探测、环境变量检测、门禁事件等。系统输出部分包括球机控制、录像策略、报警提示、声音提示、联动公安、联动消防等。系统可以设置所有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实现模块级联动,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处理能力和相应时间。

2、引入智能分析技术,提前发现可疑事件 系统中的视频监控点不仅仅是视频的采集设备,更是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视频信号输入到综合业务工作站上,可以主动的发现可疑时间。例如设置了物体滞留规则的摄像机可以用于监控安放在博物馆中安防的展品。正常情况下物品一直放在摄像机视野中,当物体被移出或拿走的时候,摄像机会自动发出报警。还比如设定方向规则,正常情况下所有人是按照出门的顺序走,当有可疑人按照进门的方向行走时,摄像机也可以马上发出报警。

3、多种检测手段,立体防御 该解决方案中以各种子系统为基础,实现了大量信号采集。这些采集到的信号将作为系统智能判断的基础。在系统中不但包含了传统的音视频信号、报警检测信号,还增加了门禁巡更考勤一体化信号、博物馆温度采集信号、博物馆湿度采集信号、中心机房电流电压功率采集信号、大厅空调工作状态等。可以说实现了对整个博物馆的立体化全方位监护。

4、博物馆安防专用产品,集成度高,系统稳定 博物馆具有环境特殊,馆藏物品特殊等特点。环境、光照、温湿度等都有可能对馆藏物品造成影响。例如现在监控领域比较常用的红外一体化摄像机,而在博物馆环境下一般是不能够使用的,因为红外光会对部分馆藏物品造成一定的损坏,如书画作品,纺织品等。而此时选用摄像机产品就必须选用低照度的非红外摄像机。而温湿度监控又是在博物馆环境下所必需的,馆藏物品的温湿度必须要恒定稳定,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馆藏物品。针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特点,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了专用的产品。根据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整合门禁、巡更、考勤、动力、环境、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的专用设备—博物馆专用无人值守工作站。博物馆专用工作站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各模块支持热插拔,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设计模块,主机支持前端脱机工作和前端存储功能。即便在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正常工作,并在网络恢复后将保存的重要数据上传。温湿度检测可用于博物馆大厅监控,电压、电流和精密空调控制、UPS控制可用于博物馆机房检测,三鉴探测器、水浸、烟感可用于博物馆安防检测,门禁管理功能可用于博物馆门禁、巡更和考勤的管理。另外该主机还内置了短信发送模块,可以在发生各种报警时自动给客户发送手机短信,实现实时报警功能。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发展

1、发展专门针对博物馆行业的解决方案

随着安防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行业化的细分,市场上将越来越多的出现专门针对博物馆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将可以提供全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相关产品将更加适合博物馆安防需求,解决方案将实现一体化管理。

2、智能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和行为分析技术的成熟应用,智能分析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博物馆安防系统中。系统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行为检测。例如物体滞留检测、物体入侵检测、人脸识别、划线检测、方向检测等。这些检测技术将逐渐帮助人们从单纯的监视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自主发现,主动判断,主动采取预案。

3、与博物馆日常业务的进一步融合 各种行业都在实现自动化管理,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安防监控系统作为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将逐步实现与博物馆日常工作向融合,与OA系统、GIS系统、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售票系统进一步融合,成为这些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这将极大的方便用户的使用,提供系统的实用性。

第8篇:北朝博物馆建设情况汇报

磁县北朝博物馆建设筹建情况的

汇报

磁县北朝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而且出土器物品种丰富,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颇高,是我国北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髓,为此,国家文物局把磁县北朝墓群列入了“十一五”期间一百处大遗址重点保护之列。磁县县委、县政府在“抢抓新机遇,对接大城区,建设新磁县”的兴县、强县思想引领下,着力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发展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决定投资兴建北朝博物馆,并且把其列入了全县“三个十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并作为国庆献礼建设项目,现将北朝博物馆的筹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简介及目标

磁县北朝博物馆选址在县城京广铁路西侧、磁州镇西来村村北一带,占地面积约200亩,投资1.7亿元。其主要建设内容:在项目区域重心位置建设一座体现北朝宫苑特点、园林景观式的北朝博物馆。在周边建设数组能展现北朝时期多种文化的景观园区,如丝路驼队、兰陵王演武台、战争园、文字园等,彰显北朝历史文化之特点。

根据年初制定的推进目标,9月底,将完成北朝博物馆的主体工程。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制定的倒计时表整体1

推进,虽然具体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们尽最大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二、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该项目已由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成了立项工作。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定稿。现正在组织地质勘察单位对选址进行勘察;另已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写陈列大纲,预计9月底前完成;现正与河南国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垫资建设有关事宜。

三、存在问题

1、水厂及二一九火药厂影响项目的环评和可研,需尽 快安排解决。

2、土地兑付资金问题。项目占地总计290亩,土地兑 付每亩3.48万元,共计1009.2万元,需有县财政筹措。

3、垫资建设项目一旦成功,需为施工方解决“三通一 平”,即路通、电通、水通、场地平整工作,该项工作约计100万元,需由县财政负担。

磁县文体旅游局2009年9月24日2

第9篇:上甘棠生态博物馆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1年8月23日——24日,国家文物局在福建省福

州市召开了“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研讨会”,大会下发了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并由国家文物局命名了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 这次大会对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的发展,对于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延续中华文脉,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甘棠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是省文物局探索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机制的新举措。2009年省文物局与江永县政府签订“局县共建”协议,规划建设上甘棠生态博物馆,现已初具格局,2010年6月,创建的博物馆顺利开馆。按照国家文物局创建生态(社区)博物馆的要求,创建的生态博物馆将承担政府实施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与发展任务,因此目前差距较远,必须重新规划、创建,争取国家文物局命名和支持,此外,创建上甘棠生态博物馆这一文化品牌对于提高知名度、推进文化旅游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二、项目初步选址、范围

从生态博物馆的特殊要求考虑,上甘棠生态博物馆强调 1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遵循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即上甘棠生态博物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活态的博物馆。因此建设应采取“1+N”的构成方式,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建在前芳寺,现有的上甘棠博物馆及忠厚祠、九母庙将分别作为主题馆,在上甘棠景区内选龟山、郎官山、昂山、将军山、古村内等多个点建立生态保护展示点,以馆(展示中心)带点,点馆结合,形成一个辐射面宽,影响广泛,效果良好的生态保护、传承、展示群体。

三、上甘棠生态博物馆的规模及框架

1、上甘棠博物馆(大礼堂改建)

规模:用地面积450平方米,其中主要展览为民俗展览,包括千百年来甘棠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民俗类文物展、以及商铺、酒肆、铁匠铺等场景复原。

2、古民居、商铺、忠厚祠及摩崖石刻馆区

规模:开发古村落四纵二横主干道,恢复青石板路,展示村规民约和上甘棠村及周边瑶汉杂居下的风俗习惯,还原上甘棠千百年来形成的宗法制度和“睦祖敬宗”的传统,集中展示传统的节庆活动。

3、九母庙、前芳寺、文昌阁馆区

这里将作为一个主要的展示区,在已修复的九母庙、前芳寺中恢复其宗教功能,开发游客烧香许愿,和尚、道士祝愿的场所,满足游客求运、求子、求官、求名的心理愿望。设置一个展厅将以收集到的柱础及石构件及图片为主要展示素材,集中展示上甘棠九母庙、云归观等10余座古庙宇

和道观;文昌阁中竖立孔孟之像,将上甘棠的百官像分层陈列于文昌阁墙壁,集中展示上甘棠重视文教的传统,展示其历史文化精髓,允许游客登阁临风,观景甘棠。

4、龟山、郎官山等馆区

从山底修石阶至鬼山顶,清除山顶杂草,在龟山之腰平地处石壁上刻有“龟山”二字,另立游览牌说明观赏、拍摄“龟山夕照”之景的最佳位置和时间。山顶建一个龟山八卦亭,八角攒尖顶,柱础、立柱、横梁均体现太极八卦图形,亭内顶端壁画为甘棠八景图。

5、昂山、将军山、月陂亭展区

昂山展区将改造上山道路,铺就青石材质路面,在山顶建一青瓦小木亭,亭中竖立石刻,上书《昂山毓秀诗》,恢复半山腰榨油的石磨及舂米的石臼与石槽,恢复植被,重现“混沌分来秀气中,半天削出翠芙蓉”的经相关;将军山、月陂亭展区将依据其地形和谢沐河,恢复月陂亭小木亭,供游人欣赏石刻与休憩,再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与“清涧渔翁坐钓亭”之景。

6、其他

修补石围墙上松动的石块,开放汲水码头,再现居民三五成群一起洗涤、戏水场景;加固步瀛桥,修复垮塌部分,与附近的古阁、古庙相映成景;恢复古戏台,增加古戏台风俗表演,丰富上甘棠的旅游功能。

四、生态保护展示与游览线路

线路一:S325线入口沿左——郎官山——广德庙——五

指洞——骊山——汉江源泄洪道(需架桥)——侯家山——雷打石——石灰园寨——小鬼寨——谢水——寿隆桥(石磨作坊恢复)——昂山(休闲娱乐场所)——古村(古民居展示中心)——谢沐河风光带——上甘棠博物馆——忠厚祠——月陂亭摩崖石刻——将军山风景区——古驿道(潇贺古驿道)——优质水稻园——寿萱亭——古驿道——兰溪。

线路二:古驿道——步瀛桥——古戏台——九母庙——文昌阁——前芳寺——优质水稻园——龟山(休闲娱乐场所)——朝山——新村——蔽芾甘棠门楼——出村

五、建设经费概算

1、前期启动经费,即编制生态博物馆设计方案及九母庙、前芳寺、文昌阁等重点展区的规划,大概需15万元。

2、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经费:

(1)展示用地,县人民政府解决。

(2)围墙、停车场建设约18万元。

(3)内部装修、安消防设施配置约800万元。

(4)布展、多媒体设备配置200万元。

(5)陈列品征集、图片拍摄、文字资料收集约120万元。

合计:1138万元。

3、生态保护村建设,主要用于环境治理、民居维修、文化示范户建立。共需经费约40万元。

因此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和生态保护村或点建设共需资金1178万元。

五、资金来源

1、国家文物局。

2、省文物局。

3、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

4、省国土、水务、林业、规划、旅游等项目资金。

5、县财政。

六、组织机构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领导的上甘棠生态博物馆创建领导小组,由县文化局牵头,集合发改委、财政、国土、水务、交通、旅游、林业、规划建设等部门,领导小组成员由“两办”下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文化局。

江永县文化局

2011年9月8日

上一篇:银行网点选址报告下一篇:创新项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