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代持协议书终稿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股份代持协议书终稿

股份代持协议下隐名股东的权利探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人们希望有效利用手头的闲散资金。隐名投资方式的诞生契合了人们的需求,但也带来了相关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对隐名投资中隐名股东的权利作出明确规定。笔者通过本文对隐名股东的权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意见。

关键词:股份代持;隐名股东;投资人权利

隐名股东的出现离不开代持股协议的签订,要想探究隐名股东的权利,首先需要认定双方签订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问题。只有保证前提正确,才能使后续的探究顺利进行。

一、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代持股协议是由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签订的,约定由隐名股东履行实际出资义务,显名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为持有公司股份的合同,它受《公司法》和《合同法》的双重制约。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应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协议双方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②协议双方存在真实的意思表示;③协议应当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但实践中签订代持股协议的原因多种多样,基于签订原因的不同,对协议的效力作出以下分类:

1.规避法律强制性规范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强制性规范由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组成。其中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后果,第二类是因合同导致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受损而造成的合同无效的后果。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不会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可能带来或肯定或否定的后果。

综上所述,基于规避限制外商投资领域及股东身份的政策而签订的代持股协议,违反了政策的初衷,会使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遭受损害。因此,基于违背这些条款所签订的协议应当强制性视为无效。

其次,为了规避股东人数或公司章程限制所签订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不能一概而论。鉴于国家的态度是鼓励投资,而隐名投资符合《公司法》的立法初衷。因此,对于规避人数或是管理行为的协议,若协议并未直接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可以保护投资为目的努力弥补协议瑕疵。

最后,关于规避公司章程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法院有很大的裁量空间。立法上《公司法》只构建了有限公司的基本制度,赋予了公司章程极大的自治空间,因此,除非代持股协议确实违法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其他的代持股协议基于《民法》自治的精神都不应该被认定无效。

2.骗取优惠政策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以骗取国家或是地区的优惠政策为目的而签订的代持股协议,本质上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属于无效。但是,鉴于政府实施优惠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加大民间的投资力度,实现财富积累。为使这一政策不落空,在具体的案件中可以要求投资人返还因政策优惠而获得的部分利益,承认其他既得利益,以保护既有投资,减少市场的风险。

3.基于投资者自我选择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由于这种协议的签订是基于投资者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对其效力问题应该具体分析。看其行为的本质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若协议满足《合同法》的无效情形,即被认定无效;其他还是应尽量予以认同。

二、隐名股东的权利分析

隐名股东进行隐名投资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那么在代持股协议有效的情况下,隐名股东应与正常股东一样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隐名股东的自益权和隐名股东的共益权。

1.隐名股东的自益权

股东的自益权是指专为自己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公司法》为一般股东规定了自益权,包括:请求分配利润的权利、优先认缴出资权、股权转让权、请求公司回购股权的权利、自然人股东继承人的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股东的权利基于对公司履行了出资义务,那么隐名股东在对公司实际出资的情况下也应当享有自益权。因此,隐名股东也得以享有利益回报的权利。

上述几项权利具体到隐名股东身上来说,仅请求分配利润的权利和剩余财产分配权可由隐名股东直接、完全地行使,其他几项权利不能直接完全地行使。因为这些权利关系到公司的股东变更,所涉及的股东是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上的股东,隐名股东因此无法享受这些权利。在司法实践中,隐名股东要想行使这些权利,必须先“显名化”。

综上,隐名股东是享有部分自益权的,但仅限于完全地行使利润分配请求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隐名股东若想行使其他的各项权利,还须符合股东的形式要件。

2.隐名股东的共益权

股东共益权是指股东以自己及公司的利益为共同目的而行使的股权。《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的共益权包括:提请召开、出席股东会议及表决权、股东的知情权、股东派生诉讼权。

对于股东提请、召集股东会会议及其表决权,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隐名股东由于其姓名不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因此其无法在公司的股东会议记录上签字,即便参加公司会议,也是了解相关事项而不能作出表决,因此,隐名股东没有这一项权利。

对于隐名股东的知情权,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持肯定态度。隐名股东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公司的盈亏与其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作为公司的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有权知晓公司的相关业务运行。这一点与普通股东一样。

股东的派生诉讼权是股东在寻求其他救济无果的情况下,越过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管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公司利益的诉讼权利。但《公司法》对股东行使派生诉讼权利做了严格的限制,只有登记于股东名册上的股东才有权行使派生诉权,因此隐名股东不享有此项权利。

由上述分析可见,股东的各项共益权中,隐名股东只享有知情权这一项权利。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隐名股东不显名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之中,那么在商事活动中,为了交易的安全及市场秩序的稳定,必须维护相对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公司的各项治理权还是应该由显名股东享有。

三、有关隐名股东权利立法的不足

隐名投资在适用的過程中需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尽管出台了些许有关隐名股东的立法规范,但关于隐名股东权利保护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相关规定的法律位阶不够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解释三》)并没有解决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与法律地位的问题,这就导致隐名投资者的权利依据该解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隐名投资的纠纷出现时,法官作出司法判决的依据只有当前最高院和各高院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但这些意见中由于各地采取的认定方式不同,加之法官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同,导致各法院之间的裁判结果不一。

2.立法不够严谨,存在法律漏洞

现行的《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仅对隐名股东问题制定了一些规则性内容。《公司法》第217条仅提及了实际控制人的概念;江苏省高院出台的关于隐名股东问题的意见,虽对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及其权利保护问题有所涉及,但因其并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司法适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3.隐名股东法律地位的定位不明确

现行的《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厘清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关系的法理基础其为何,是归入代理关系还是信托关系,抑或由二者自由约定的关系,这些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保障隱名股东权利的具体建议

1.充分发挥代持股协议的作用

隐名股东的身份来源于有效的代持股协议。从《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中可以看出,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形外,法律不会轻易否定代持股协议的效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协议来对隐名投资的权益归属进行约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在拟定协议之初,可以就隐名投资的权益归属、公司治理权分配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约定,明确双方所享有的权利及义务。这样协议可以作为今后发生隐名投资纠纷时的有效依据。

2.制订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规则

要探究隐名股东的权利问题,前提是解决好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问题。但是《解释三》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在确定股东资格的时候应当以公司实际出资者为准。因为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收益,隐名投资者具有投资之意、完成了投资之实,就理应享有股东资格;而显名股东只是隐名投资者的一个代为持有者,若仅因为其有外观上的股东之名而否认实际投资者的股东资格,会极大地损害隐名股东的利益。因而,让实际投资者享有股东资格更符合实质正义的要求。

3.拓宽隐名股东获得股东资格的途径

代持股协议仅约束签订协议的双方,不产生对抗他人的效力。但若隐名股东实际出资的这一情况被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所明知,且公司也已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那么在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认定隐名股东享有股东资格。承认隐名股东在默示下获得股东资格,拓宽了隐名股东获得股东资格的途径,符合民事主体自愿原则。

参考文献:

[1]奚晓明.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应当注意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J].法律适用,2007年第7期,第3页.

[2]孙晓洁.公司法基本原理[J].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92页.

[3]甘培忠,刘兰芳.新类型公司诉讼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241页.

作者简介:

袁鑫(1994.04~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马凌风(1991.11~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袁鑫 马凌风

第2篇:股份转让及代持股份协议书

甲方:,身份证号:,住

乙方:,身份证号:,住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将其对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享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乙方并予以代持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股权转让

甲方同意:将其对XX 公司享有的占XX公司注册资本X%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对甲方的上述股权,乙方自愿受让。

第二条:股权转让价款及给付

一、 甲方转让、乙方受让的股权价款总额为人民币XXXXXX万元整(XXXXXX元)。

二、 上述价款,乙方已实际付清。

第三条:股份代持

鉴于相关因素,乙方受让的太平公司股份不能过户登记显名于乙方名下,乙方委托甲方予以代持。甲方接受乙方之委托。

第四条:股份代持期间甲、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 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不承担代持股份的投资风险。

2、作为代持股份的名义股东,甲方不得因代持股份实施任何损害乙方利益的行为。

3、乙方依自身意愿处置代持股份时,甲方予以配合。

4、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转委托第三人持有上述股份。

二、 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作为甲方代持股份的实际出资者,对甲方代持的股份享有所有权并有权获取相应的全部投资收益。

2、乙方自行承担甲方代持股份的全部投资风险。

3、乙方有权对甲方违反本协议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纠正。

4、乙方对甲方依本协议的约定代持股份,履行股东义务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第五条:投资收益的交付

甲方承诺将其收到的因代持股份所产生的全部投资收益于实际取得投资收益后的十五日内交付乙方。

第六条: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协议产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先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

第七条:本协议壹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第八条:本协议由甲、乙方分别签字并经XXXXXXX公证处公证后生效

甲方:乙方: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第3篇:股份代持协议的法律风险

对于基于各种原因以股份代持形式出现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法律风险也很大。专业律师建议:股份代持形式出现的投资和交易是下策,因此建议投资者除非没有选择,否则不要轻易选择代持股份的形式进行投资。

一、股份代持协议的内涵和效力

所谓的“股份代持协议”就是股东将自己的股份以其他股东名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同时与名义股东签订协议确认股份的实际持有人为未登记的股东,这种现象被称为股份代持,双方的股份确认协议就是“股份代持协议”。对代持股份的,目前的公司法规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当初产生代持股份的现象主要是在改制时突破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得超过50人的限制规定,帮助职工拥有单位股份,故而采取了“职工持股会”类型的代持方式,但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目前有部分技术性的私营公司也参考“干股”形式,对中层管理员及重要技术骨干采用代持股份的利益捆绑模式。

关于“股份代持协议”的效力,并不是简单的判断有效或无效,需结合其他情况综合考虑。

有的公司有一个内部的《公司章程》,将代持情况进行了确认,那么“股份代持协议”应该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类似《公司章程》的,那么光有“股份代持协议”是不够的,应该还要有股份转让协议,并经其他股东认可,那么按隐名股东的司法解释,应该也是有效的。

二、股份代持协议的原因

产生代持股份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真实的出资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比如有的真实出资人是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够开展公司经营。所以,找别人代持股份。二是为了规避经营中的关联交易,找别人代持股份。三是为了规避国

家法律对某些行业持股上限的限制,找别人代持股份。四是有的公司对股东身份有特别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也想成为股东,就私下出资请别人代持股份。

三、股份代持协议对双方的法律风险

不管基于什么目的,代持股份必然要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一份股份代持的协议书。如果代持股协议书本身并没有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没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没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形的,一般代持协议会是合法的。但是,这种合法也仅限于在签订合同的双方之间,对第三人是没有约束力的。这样对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就会产生如下的风险:

一是登记在工商管理部门的股东是接受委托的代持股人,它并不是真正的出资人。但是,股东资格的确认依据是股权证和工商登记,如果此时上述文件记载的都是代持股人。当代持股人出现其他不能偿还的债务时,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是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权,并将上述股权用于偿还代持股人的债务的。此时,真正的出资人只有依据代持股协议向代持股人主张赔偿责任。

二是当代持股人出现特别的意外情况离世,代持股人名下的上述股权,就会成为继承人争夺继承财产的标的。委托人不得不卷入这场遗产继承的纠纷案件中来,付出很大的艰辛才能完好地拿回自己的财产权。

三是有的真实出资人并不参加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出资人的股东权利包括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等一系列的权利实际上都是由代持股人行使。显然,道德风险巨大。代持股人的转让股份的行为、质押股份的行为,真实出资人都很难控制。因此,即便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利益非常巨大,对自己不能实际控制的出资权利,还是不要参与。

四是对那些故意规避国家法律而产生的代持股行为,一旦有人以此为依据请求确认违法和无效,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基于各种原因以股份代持形式出现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法律风险也很大。专业律师建议:股份代持形式出现的投资和交易是下策,尤其是在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中,由于增加了证监会等法定监管机构的监督,这样的法律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建议投资者除非没有选择,否则不要轻易选择代持股份的形式进行投资。涉及到股份代持的具体法

律问题时,如协议草拟,交易设计和风险控制,还应当在行动前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第4篇:股份代持背后的法律风险

一、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整体概况及解析

在我们接触的公司中,以及在对公司股权历年(2012-2015年)纠纷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因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而引发的各类纠纷占股东资格确认纠纷的11%,该类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44件在2015年上升到了392件。同时也呈多发态势,且案情日趋复杂,包括隐名股东与公司之间、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股东身份确认纠纷、隐名股东或显名股东与第三人之间的股权转让等纠纷大量诉至法院。

二、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的原因及法院的裁判规则

在对隐名股东确认股东资格纠纷案的概况、原因及案例的分析后,我们更关心的是:如果在现实中,投资人采取隐名股东的方式,有哪些问题和风险是值得关注和防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生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为此,我们详细查阅、分析了涉及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件,从当事人起诉、答辩的理由中深究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从法院的裁判宗旨中,归纳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因改制而导致的公司职工隐名持有公司股份情况

当全民所有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时,为符合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制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往往采取职工持股会或工会将其持有的股份登记到股东代表名下,委托职工持股会或工会作为股东代表行使股东权利。

1、法院在认定企业改制中员工的隐名股东身份的裁判宗旨是: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第24条的规定,隐名投资关系适用"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原则:内部关系上,实际出资人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投资权益纠纷,应为内部纠纷,按照双方约定处理;外部关系上,由显名股东向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实际出资人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的,应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法院在认定企业改制中股东资格的确认的裁判宗旨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涉及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修改、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应召开股东大会决定。

3、法院对改制中形成的隐名股东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的裁判宗旨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改制中形成的隐名股东作为公司的股东,在全体股东均认可其隐名股东身份情况下,其与显名股东一样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权利。

4、法院对改制中达成的"在职在股,退职退股"惯例的裁判宗旨是:

公司法是私法,公司章程中约定的"在职在股,退职退股"惯例没有违反禁行或强制性原则,属于公司自治的范畴,其效力显然应当优于一般意义上公司法律法规相关的规定。

(二)隐名投资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

隐名出资人因故与他人就出资、股东资格等达成协议,他人同意隐名出资人使用他人名义在工商或股东名册中登记,但他人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隐名出资人实际出资并参与公司管理,公司其他股东也知晓并同意。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是:虽然实际出资人未被记载于股东名册中,但公司及其他股东对其实际出资的情况完全知晓,并事实上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享受了分配红利等行为,其他股东也承认其股东身份的,法院可直接对其股东身份予以确认,无需再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三)名为投资实为借贷情况

公司向"隐名投资人"签发"出资证明"收取投资,但公司既未增资,也未进行股份转让,同时亦未将"投资人"登记到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资料,"投资人"并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收取股东利润。该情况下名为投资实为借贷,隐名投资人不具有股东身份,公司应向其返还借款。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增资扩股手续,工商也未进行变更登记,股份的比例也没有体现在相关的文件里,投资人也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获取利润。因此,投资人不具有股东身份,应名为投资,实为借贷。投资人与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应以双方间约定为准,而不适用公司法相关规定。

(四)为规避投资限制的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情况

规避法律对投资领域、投资主体等方面的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前者如部分境外投资者为规避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制度,以隐名出资方式进入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后者如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公职人员违反禁令投资经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违法作为投资主体向其他行业投资;中国公民规避自然人不得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等,使得这些特殊主体以隐名方式进行投资。

1、外商隐名投资

(1)外商投资企业隐名股东请求确认股东资格需获审批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为:法院应当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投资合同效力进行审理,对符合外商投资企业准入条件的可以判令当事人限期办理股东变更的行政审批申请手续,但不得支持原告确认股东地位和股权份额的诉讼请求,也不得直接判令当事人办理变更登记的手续。如当事人对行政审批结果不服,应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另行解决。 (2)台湾地区投资人可否成为中国内资公司隐名股东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股权是投资人基于股东地位而享有的股东权利,实际投资人并不等同于股东,确认外商投资企业实际投资人在公司享有股权或是确认实际投资人的股东地位必须具备规定的条件。(1)实际投资者已经实际投资;(2)名义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认可实际投资者的股东身份;(3)人民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就将实际投资者变更为股东征得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的同意"。

2、特殊主体隐名投资

根据《公务员法》第53条第(十四)项规定,公务员禁止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所以公务员不能作为隐名股东参与企业经营,其与显名股东达成的协议无效。

对于律师事务所,《律师法》第27条"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直截了当地限制了律所对外投资。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是否可以成为投资主体,目前无相关定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资合作的中方合营者应当为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因此,中国自然人也同样不能成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投资人。《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亦有相关规定。

(五)其他

1、对于其他股东不知晓的完全隐名出资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为:即隐名出资人与他人达成协议,以他人的名义在工商登记或股东名册中记载,同时愿意替隐名出资人经营管理,行使股东权利,公司的其他股东也并不知晓。在此种情况下,如果隐名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不违背法律的规定,则合法有效;但该协议对公司及其他股东不具有效力,不能以此确认隐名投资人股东身份,其仅可以依据协议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

2、对于显名股东私自转让股权的行为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物权善意取得的,法院认可其转让股权的效力。

3、对于离婚财产分割时对隐名出资的分割原则

隐名股东离婚时应首先由双方就隐名出资进行协商确定分割方案,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采取如下分割方式:

(1)名义出资人明知或应知出资系隐名股东夫妻共同财产而与隐名股东签订协议且隐名股东及其配偶均主张继续由名义出资人代持股权的,可以依法分割对名义股东的债权,隐名股东配偶取得债权后,可以与隐名股东一样成为公司的新隐名股东。

(2)名义出资人不知道出资系隐名股东夫妻共同财产,而与隐名股东签订协议,不同意继续为隐名股东代持股权的,可以由显名股东将其代持的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及配偶,但须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公司股东行使优先权的,则将股权转让款分割给隐名股东及配偶。 (3)隐名股东夫妻双方均不愿意继续作为隐名股东的,可以对股价进行评估,由名义出资人折价给付转让款,夫妻就转让款进行分割;或以名义出资人的名义转让股权,名义出资人退出公司,夫妻就股权转让款进行分割。

(4)隐名股东夫妻仅一方主张继续作为隐名股东的,可依法进行评估,由另一方按照评估价的进行分割。

4、对于债务人是隐名股东的情况

是否是公司股东,应当以工商登记上的股东名册为依据,股东名册上没有登记的,无论其是否真正出资,在经过股权确认之前,在法律上都不能认定其是股东,更不能执行其法律上不认可的股份,所以股东资格确认之诉成为执行其股权的前置条件。但是对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债权,可以直接列入执行财产范围。

5、债务人是显名股东,隐名股东与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保护孰先问题

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宗旨为:法院审查案外人执行之诉,并不必然对案外人是否享有实体权利进行确认,而是以足以判断是否应停止执行为审查范围。在执行标的物为股权的情形下,即使案外人主张其为隐名股东的事实成立,在第三人善意的情况下,法院不停止执行。

三、隐名股东及显名股东之间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隐名股东可能面临的风险

1、股份代持协议因违反合同法第52条规定而无效,隐名股东将无法依据该协议向显名股东主张权利。

2、如果得不到公司半数以上股东认可,隐名股东将面临无法成为股东的尴尬局面。

3、如果显名股东擅自对股份进行处分,这其实是隐名股东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风险,因为,显名股东属于工商登记备案的股东,只要签署相关文件就可以将股份转让或质押给第三方。实际出资人很难通过诉讼达到预期目的。

4、显名股东可能会在股利取得、股份表决权的行使、资产分配等方面背离隐名股东的本意或实施损害隐名股东的行为。

5、显名股东如果拖欠债务,其所代持的隐名股东的股权可能会被查封或拍卖。由于隐名投资的特点,使得股权代持不具有对抗性,当显名股东资信度降低,对外负有较大债务时,债权人就可以通过诉讼来保全显名股东在公司名义上的股权。

6、显名股东如果去世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所代持的股权作为财产有可能涉及到继承的法律纠纷。

7、其他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显名股东可能面临的风险

1、如果股份代持协议无效,并且显名股东不愿成为该公司的实际股东并且也没有出资能力的时候,对于显名股东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2、隐名股东出资不到位,显名股东将会被公司债权人或其他股东追索。

3、如果双方约定由隐名股东实际参与公司管理,那么,如果其行为违反公司法规定而被公司或其他股东或债权人主张权利,那么,显名股东很可能被牵涉其中。

4、其他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式来规避和防范法律风险

(一)选择可以信赖的人士作为合作对象,但同时需要考虑对方的信誉、做事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会不会发生负债的情形,等等,慎重的选择应该是一切交易规避法律风险的基本前提,而不是合同条款的设置或者纠纷或麻烦发生之后的救济;

(二)股权质押担保。实际出资人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来防范风险。具体而言,在办理股权代持的同时,可以办理股权质押担保,将代持的股份向实际出资人办理质押担保。这样就确保了名义股东无法擅自将股权向第三方提供担保或者出卖转让。再者,即使由于其他原因,比如法院执行或者继承分割需要变卖股权,实际出资人也可以质押权人的身份,获得优先权。

(三)签订有效严谨完善的隐名投资协议及代持协议。有效而完善的隐名投资协议是约束名

义股东的至上法宝,建议委托在股权设置这方面擅长的律师来拟定并把关。实际出资人要控制公司,必须约定好股东权利行使方式,比如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等,必须要实际出资人出具书面意见等。还可约定高额违约责任并公证。由于显名股东是名义上的股东,如果他出现侵犯实际出资人利益的情况,实际出资人是很难事后阻止的。因此,最好对显名股东损害实际出资人的违约责任加以明确约定。如果约定了严格的违约责任,那么就会对显名股东的行为予以震慑,加大他违反协议的成本,使其违约行为得不偿失。

(四)代持股协议要告知其他股东或者公司的利害关系人。或者由其他股东在协议上书面认可,或公司另行出具股东会决议,认可代持股行为。这样其他股东也可以制止名义股东的违约行为。而且,如果显名股东私下将股权出让给了其他股东,实际出资人也可以其他股东知情而恶意受让为由宣告转让无效而取回股权。

(五)公司设立协议及公司章程中适当限制显名股东的权利。公司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是公司的重要文件,如果有代持股,应当在设立协议中予以明确,同时在公司章程中对于代持股的权利行使给予特殊约定。如:某股东明确放弃优先购买权、公司收益由某某享有等等。

(六)实际出资人要增强证据意识,注意保存搜集代持股的证据。为了防范万一,实际出资人一方面要签订全面、细致的代持股协议并及时办理公证,另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保存好证明代持股关系的证据,比如代持股协议、出资证明、验资证明、股东会决议、公司登记资料等。如果显名义股东严重违约或者法院冻结保全执行代持股份,可以及时提出诉讼或者执行异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5篇:房产代持协议书

甲方(实际所有人): 身份证号码: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房产代持人): 身份证号码:

地址:

联系电话:

配偶: 身份证号码:

甲方与乙方系亲属关系,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将甲方的房地产委托乙方代为持有,现就该房地产的委托持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房产的基本情况

1、地址:

2、产权面积:

3、产权证号:

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该房产的实际所有权人为甲方,甲方现委托乙方代持,并将该房产登记至乙方名下。

第二条房屋产权的约定

1、 甲乙双方确认,虽然该房屋产权证登记在乙方名下,但该房产实际所有人为甲方,购房款、装修款、税费等费用全部系由甲方支出。

2 、甲方享有该房屋的全部产权,甲方委托乙方代为持有。

3、甲方有权行使房产的占有、出租、使用、收益、处分等一切权利;

4、房屋所有权证书由乙方代为办理,并由甲方妥善保管。

第三条房产的管理和处分

乙方确认,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对其所代持的房产及其所有收益进行转让、处分或设置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得实施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等任何可能损害甲方权益的行为。

第四条房产的收益分配及风险

1 、因该房产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失的责任,及该房产发生毁损灭失风险全部由甲方承担,与乙方无关。

2、甲方有权直接处分该房产,有权随时将该房产转让、赠与给第三人,或将该房产变更到甲方自己名下,乙方应给予配合。

3、甲方作为房产的实际所有人,有权依据本协议对乙方不适当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纠正,并有权基于本协议约定要求乙方赔偿因侵权或违约而给甲方造成的实际损失。

4、因乙方个人债务等问题,致使甲方的房产被相关国家机关查封、冻结、拍卖,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则乙方应无条件赔偿甲方全部损失。

5、乙方配偶及乙方子女均已知悉本协议,对内容予以确认,并愿意遵照执行。

第五条 争议解决 凡涉及本协议的生效、履行、解释等而产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提交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实施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六条 其它约定

1、甲乙双方均应严格遵守本协议,不得违约,如乙方违约,应向甲方赔偿因乙方违约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并签署书面文件。

3、本协议正本一式贰份,甲方壹份,乙方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乙方配偶(签字): 乙方子女(签字):

时间:2018年 月 日 时间:2018年 月 日

第6篇:房产代持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码: 配偶: 身份证号码: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身份证号码: 配偶: 身份证号码: 地址:

联系电话:

甲方与乙方系 关系,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将甲方位于: (地址)的房产委托乙方代为持有,现就该物业的委托持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关于该物业相关事实的确认

1.1该物业基本情况:

1.1.1地址:

;

1.1.2产权面积:

平米;

1.1.3该物业现产权登记情况: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该物业的实际所有权人为甲方,本协议签订之前甲方已借用乙方名字,并将该物业登记至乙方名下,房屋产权证编号为:

,土地证号为: 。

第 一 页 共 一 页

第二条 关于物业产权的约定

2.1 甲乙双方确认,虽然该物业登记在乙方名下,但该物业实际为甲方所有,买地款、建房款、购房款、装修款、登记费等费用全部系由甲方支出。

2.2 甲方享有该物业的全部产权,甲方以隐名代理的方式委托乙方代为持有。

第三条 关于该物业经营管理和处分的约定

3.1 甲乙双方同意,以乙方名义负责该商铺的经营管理(包括:签订租赁合同、收取租金等)。

3.2 乙方确认,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将该物业对外出租、出售、抵押、抵债等。

第四条 关于该物业收益分配,税费及风险等的约定 4.1 该物业的租金等收益,全部归甲方所有。

4.2 因该物业使用或经营产生的房产税和营业税等税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修缮费用、管理成本等全部由甲方承担,与乙方无关。

4.3 因该物业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失的责任,及该物业发生毁损灭失风险全部由甲方承担,与乙方无关。

4.4甲方有权直接处分该物业,即将该物业转让、赠与给第三人,或将该物业变更到甲方自己名下,乙方应给予配合。

4.5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向甲方配偶出具一份书面委托书,全权委托甲方配偶对该物业的管理、处分等一切事宜,乙方不得在任何时

第 二 页 共 二 页

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干涉甲方配偶行使权利,并不得撤销该授权委托。

第五条 其他事项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字):

字):

字):

见证人:

签约

签约地点:第 三 页 共 三 页

(

: (

配偶(签间

乙方(签字)

第7篇:股权代持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 地址: (股权实际所有人) 乙方: ,身份证号: 地址: (股权名义持有人)

鉴于: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充分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代为持有上海xxxx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股权事宜达成协议如下,以兹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 本次代持股的标的

1.1 本次代持股标的为甲方在xxxx所持有的公司股权总额的 %。 1.2 在代持股期间,xxxx通过增资、送配股等形式新增的股份视为标的股权,依照本协议的约定一并由乙方代为持有。

第二条 本次代持股的期限

2.1 本次代持股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至本协议5.2条款、8.3条款规定条件成就之日终止。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3.1 甲方作为标的股权的实际拥有者,以标的股权为限,根据xxxx章程规定享受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依法拥有相应所有者权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查账权、知情权、参与权等章程和法律赋予的全部权利。

3.2 在代持股期间,获得因标的股权而产生的收益,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分红、送配股等,由甲方按出资比例享有,由xxxx直接支付给甲方。

乙方因执行甲方的书面指示或为实现甲方的权利而产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需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需缴纳的税费等,由甲方承担。

3.3 乙方与 于_____年___月___日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是进行本股权代持协议书的必备文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3.4 若xxxx经营期间发生增资扩股等情形的,甲方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增

第 1 页 共 4 页

资扩股。

3.5 甲方作为标的股权的实际拥有者,有权依据本协议对乙方不适当的履行受托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并要求乙方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4.1 在代持股期间,乙方作为标的股权形式和名义上的拥有者,以乙方的名义在工商股东登记中具名。

4.2 在代持股期间,如果乙方代甲方收取标的股权产生的收益,则乙方应当在收到该等收益后 3 个工作日内将其转交给甲方。若公司在此期间进行送配股、增资,且甲方未书面放弃该权利的,则送配、新增的股权权属甲方,但仍登记在乙方名下,由乙方依照本协议的约定代为持有。双方应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3 若乙方为甲方垫付了相关费用的,甲方应无息偿还。

4.4 在代持股期间,乙方应保证所代持股股权权属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非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处置标的股权,包括但不限于转让、赠与、放弃或在该股权上设定质押等。

4.5 若因乙方的原因,如债务纠纷等,造成标的股权被查封的,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最晚于被查封之日起15日内提供自身所有的任何财产向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机构申请解封。

4.6 乙方应当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适当履行受托义务,并接受甲方的监督。

第五条 标的股权的转让

5.1 在代持股期间,甲方可自行决定转让标的股权。甲方转让股权的,应当书面通知乙方,通知中应写明转让的时间、转让的价格、转让的股份数并提供股权受让方的相关资料。

乙方应在接到书面通知之后15日内,依照甲方通知的内容办理相关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5.2 甲方股权转让给受让方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若乙方为甲方代收股权转让款的,乙方应在收到受让方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后3个工作日内将股权转让款交给甲方,但乙方不对受让股东的履行能力承担任何责任,由此带来的风险由甲方承担。

第 2 页 共 4 页

5.3 因标的股权转让而产生的所有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六条 违约责任

6.1 乙方违反4.2款的规定,逾期未付甲方股权收益的,则每日按逾期未 付金额的5%承担违约责任;超过15日仍未转付的,甲方可立即要求乙方将标的股权过户至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且可要求乙方赔偿甲方逾期金额100%的赔偿金。

6.2 乙方违反4.5款的规定,逾期未提供其他财产担保解冻标的股权的,则每日按被查封标的股权价值(被查封股权数x上一会计的每股净资产)的5%承担违约责任;超过15日仍提供担保或解封的,乙方应按上一年会计股权净资产的 3 倍承担赔偿责任。

6.3 乙方违反5.1款的规定,未按甲方书面通知办理股权过户手续的,则每日按逾期未过户股权价值(被查封股权数x上一会计的每股净资产)的5%承担违约责任;超过15日仍未过户的,甲方可立即要求乙方将标的股权过户至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乙方还应按上一年会计股权净资产的 3 倍承担赔偿责任。

6.4除前款规定外,乙方其他违反本协议或不适当履行受托义务,或因乙方原因和责任,给甲方的股权造成其他损失的,乙方应按上一年会计股权净资产的 3 倍对甲方进行赔偿。有股权转让成交记录,且成交价高于本条净资产的,以成交价的3 倍作为赔偿金。

第七条 保密

7.1 未经对方同意,协议双方均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有关本协议的任何内容。若因违反本条款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违约一方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金额为上一年会计股权净资产的 3 倍,赔偿金不足以赔偿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的,还应赔偿损失(含间接损失)。

第八条 协议的生效与解除 8.1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8.2 本协议履行期间,甲方有权随时解除本协议;若乙方提出解除本协议的,需提前60天提出并经甲方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

8.3 当代持股的条件消失,甲方需要直接持有xxxx股权的,自相关股权登记办理完毕后,本协议自动终止。在此过程中,乙方应履行必要的程序使目标

第 3 页 共 4 页

股权恢复至甲方名下。

第九条 争议解决

9.1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协议生效及份数 10.1本协议自双方签署后生效。 10.2本协议一式 两 份,各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第 4 页 共 4 页

年 月

上一篇: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下一篇:财务人员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