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人数的激增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择业中的“考公务员热”有一些合理的因素,但也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基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探求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期引导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趋于理性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考公务员热

作者简介:易凡(1991-),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天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员;张帅(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法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随着《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公务员的管理真正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全国报考公务员人数也不断攀高,出现所谓的“考公务员热”现象。

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2万,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武汉交通运输委员会科员职位,报考比例为418:1,2016年度国考报名工作于24日如期结束。据华图教育数据统计,截至24日17时,审核通过总人数1251897人,竞争比为45:1,“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在所招录的15659个职位中,超过80%的职位应届生可以报考,其中部分职位仅限2016应届毕业生报考”[1],可见应届毕业生成为了报考的主体,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确存在。

二、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这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诸要素的变革而产生的,因此,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必须从社会客观现实与大学生主观状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政治背景

这里探讨的“公务员制度”主要包括公务员考试制度和公务员保障制度两方面。随着《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逐步得到完善与发展。公务员考试遵循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它为普通大众进入官员队伍开通了渠道,是由“推举制”到“逢进必考”制度转换的结果,也使得大学生得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

公务员保障制度主要指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而言,公务员职业较稳定,职业风险相对较小,职业福利较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完备的保障体系,是吸引考生踊跃报考的重要原因。2015年全国公务员工资上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从待遇上提高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吸引力。“只进不出”的超稳定性也让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急于捧上这个“铁饭碗”。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随后的2016年度北京市公务员招录公告中也规定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这表明在职公务员通过“遴选”而非“公考”的方式进行岗位调整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公务员招考公告中部分职位仅限2016应届毕业生报考也把部分社会人员排除在外,这些政策客观上也增加了应届大学生考上公务员的机会,促成了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经济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广大大学生踏入社会获得经济收入与经济独立的根本途径。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就开始成为社会难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状。最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偶然的,这背后是产业结构、教育培养质量,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面对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国家一次提供数万个公务员的考试职位无疑对于大学生有巨大的诱惑,因此也吸引着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报考。

(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文化背景

官本位是指以当官从政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官僚阶层作为这个社会核心阶层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以“学而优则仕”为代表的“官本位”思想已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如此多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背后是大“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影响的结果,做一名公务员,在现在社会,他从事的工作与常人无异,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也不应该有什么特权,但仍被社会认为是非常荣耀的,很多大学生把考公务员当成现代科举,当成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主渠道。结合现实生活中,面对官民社会分配社会保障中的不平等,面对仍存在的特权,大学生“考公务员热”固然有实现人生价值与政治价值的主观意愿,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这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中报考的职业与岗位的“冷热不均”可明显的看出来。此外,“官本位”思想背后一方面是大学生认为的公共服务精神的缺失,一方面自己却又在盲目报考公务员,希望获得一己的私利,这也将反过来促使公共服务精神的进一步缺失,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而这种悖论的出现值得我们去反思。

(四)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与盲目跟风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思想背景

不少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存在“趋同心理”“别人在报考,我也报考。”“试试看”的良好心态背后其实是一种盲目跟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多一种选择,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公务员要做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要求等都缺乏了解。“个体理性行为的结果导致了集体行为的一种非理性结果。”[2]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对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盲目的去赶“公务员热”的潮流。据统计:北京有1.55万名考生弃考,江苏有9000名考生弃考,广东地区有14000名考生弃考。如果为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就影响了本来的求职道路。这些大学生即使如愿以偿进入公务员队伍,发挥不了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到时候“铁饭碗”反而成了鸡肋。

三、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应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举措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此后,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开始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逐渐使这一概念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小鲍威尔和阿尔蒙德在《当代比较政治学》中认为:“政治社会化也就是一代人把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这个过程叫做文化传递。”[3]换言之,政治社会化就是培养和塑造人们形成合乎既定政治秩序和社会要求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形式,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等渠道了解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报考公务员乃至于成为公务员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是大学生由个体的“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我国党和政府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向大学生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其接受社会的政治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大学生学习政治文化与国家传播政治文化的统一过程。此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化手段,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形式,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的解决同样也可以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几个重要方面着手。

(一)父母要加强对公务员制度的了解,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报考公务员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因素重要性在缓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问题中往往被忽视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一些大学生的父母在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可能本身对公务员制度缺乏必要了解,盲目让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家长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客观分析孩子考公务员的利弊,引导孩子理性报考公务员。其次,对于公务员队伍中少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社会政治现象,对国家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等必须客观公正看待,积极向大学生倡导主流的社会政治文化,让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中持“为人民服务”而非“捞好处”的心态。

(二)学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与职业观教育

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大学在“两课”教学中存在着“满堂灌”、流于形式等问题,不能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缺乏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认同,向同学们宣传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政治思想,这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公务员缺乏正确的态度与意识,对于“官”本位思想与公权存在盲目崇拜,让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蔓延。[4]

高校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首先,要加大对“两课”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两课”教育教职工不但应刻苦钻研,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专业理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情操与社会主义信念。其次,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以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方式向互动式转变,并侧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化,自觉抵制功利主义与官本位思想,更好地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化。最后,要积极加大对学生平等职业观的教育,倡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择业意识,启发大学生正确看待公务员这个普通的公共事业服务职业。针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中存在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薄弱的问题,高校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让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与学习,形成健康的职业价值观从而理性择业与就业。

(三)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二是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在对待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事件中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校园与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批判,吸引社会人群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注,让社会正视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等舆论工具开展轰轰烈烈的职业平等观念,让职业教育深入大学生心里;倡导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宣传一些爱岗敬业、争创先锋的普通劳动模范代表等。

(四)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劳动就业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许多大学生非理性报考公务员是一种“就业难的”无奈选择。对此,党和各级政府组织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劳动就业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制定与完善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形成高效率、规范的法律运行机制。虽然国家近年来颁布了《失业保险条列》《社会保险费征缴暂缓条列》等法律法规,但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我国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较薄弱,存在着资金来源途径少,收管透明度低等问题,许多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完善大学生就业、医疗等相应的保障措施,消减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将更好地消除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重创新”背景下,政府应该继续开展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措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与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富意识。其中重要的是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等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保护措施,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可持续运行机制。

四、结语

随着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的发布,新一轮的“考公务员热”即将展开。如何解决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中的弊端与问题是既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又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重大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下看待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问题,并基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探求适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 参 考 文 献 ]

[1]中国教育在线.2016国考公告解读: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EB/OL].http://gongwuyuan.eol.cn/guojia/gkzx/201510/t20151014_1326100.shtm.

[2]孙文中,申丽娟.我国“公务员热”的社会学分析[J].行政与法,2007(06).

[3][美] 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朱曾汶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41.

[4]郑雅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路径探析[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1).

作者:易凡 张帅

第2篇:从公务员考试热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培育

【摘 要】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经结束。从统计数据看,整体报名情况仍然火暴,依岗位不同而冷热两极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续。公务员计划录用与报考人数比例为1∶20左右。从时代背景看,“公务员热”主要源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与创业环境恶化。在大学生眼里,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声望高、受尊重,权力较大。于是,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众多大学生加入了报考公务员的大军,力争挤上这座“独木桥”。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之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大学是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理想,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已经市场化。大学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如果仍然抱着“一步到位”的梦想,坚守公务员、高工资、大城市和社会声望等不切实际的观念,只会给就业带来阻力。

(二)职业目标导向。目标是理想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主要是运用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进行导向,目标导向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目标。方向明确了,就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立足岗位,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为只有当职业与个人的理想、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最接近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容易激发出来。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人状况,更不了解人职匹配的基本道理。其结果就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而行,易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个人状况与职业要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

(四)行为规范导向教育。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道德规范导向指通过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习惯的养成,以社会舆论、自教自律的方式所进行的行为导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首位,视之为基本的、对所有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应警惕种种失信行为,如“注水”简历、伪造证书、虚构社会经历,假学历、假档案等等,防止这种信用污染在人才市场的蔓延,同时应教育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求职行为和从业行为,明确自身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勇担法律责任。

二、大学生职业观的几种误区

(一)缺少长远规划,总想一步到位。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一步到位。但在现实中,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可是干了不到半年,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其实,在选择工作时,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宜太挑剔、太理想化。

(二)不能客观审视自己,自认高人一等。从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热看,从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然而,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身份”的不同,也是社会需要改变的。

(三)不愿从基层做起,容易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面对有的单位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此外,不少大学生抱有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问到什么是稳定的工作时,不少大学生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时还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工资,一方面又要求计划经济的稳定性。

(四)不能正确看待待遇,过分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实际上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也不要紧,因为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

(五)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好作茧自缚。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体现在综合能力上,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自己。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应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的情形下,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不求变通”的观念,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

(六)过于依赖就业,轻视创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不如挖掘自身能量,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

三、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内在感化,进行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课堂教学是职业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为了追求职业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况,使学生从对职业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通过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观与社会价值相互一致。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观的内化,促其行动,并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

(二)进行专门的职业观的课程教育。职业观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三)职业指导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目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大学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通过与企业联合、企业实践,进行职业观教育。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通过企业式的文化熏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最终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让学生提前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养成企业员工的风格,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高等院校中引进企业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校园实际,形成标志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体验企业情景,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大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下转第31页)(上接第11页)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深入企业体验生活。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途径。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世、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内进行职业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观融入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参考文献】

[1]王玮,陈晓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朱定秀,郭晓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

[3]王玮.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0(6)

[4]田文,赵建梅.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马立新(1966- ),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教授,硕士。(责编 何田田)

作者:马立新

第3篇:从公务员考试热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培育

【摘 要】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0010-03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

工作已经结束。从统计数据看,整体报名情况仍然火暴,依岗位不同而冷热两极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续。公务员计划录用与报考人数比例为1∶20左右。从时代背景看,“公务员热”主要源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与创业环境恶化。在大学生眼里,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声望高、受尊重,权力较大。于是,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众多大学生加入了报考公务员的大军,力争挤上这座“独木桥”。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之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大学是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理想,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已经市场化。大学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如果仍然抱着“一步到位”的梦想,坚守公务员、高工资、大城市和社会声望等不切实际的观念,只会给就业带来阻力。

(二)职业目标导向。目标是理想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主要是运用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进行导向,目标导向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目标。方向明确了,就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立足岗位,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为只有当职业与个人的理想、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最接近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容易激发出来。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人状况,更不了解人职匹配的基本道理。其结果就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而行,易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个人状况与职业要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

(四)行为规范导向教育。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道德规范导向指通过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习惯的养成,以社会舆论、自教自律的方式所进行的行为导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首位,视之为基本的、对所有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应警惕种种失信行为,如“注水”简历、伪造证书、虚构社会经历,假学历、假档案等等,防止这种信用污染在人才市场的蔓延,同时应教育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求职行为和从业行为,明确自身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勇担法律责任。

二、大学生职业观的几种误区

(一)缺少长远规划,总想一步到位。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一步到位。但在现实中,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可是干了不到半年,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其实,在选择工作时,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宜太挑剔、太理想化。

(二)不能客观审视自己,自认高人一等。从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热看,从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然而,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身份”的不同,也是社会需要改变的。

(三)不愿从基层做起,容易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面对有的单位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此外,不少大学生抱有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问到什么是稳定的工作时,不少大学生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时还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工资,一方面又要求计划经济的稳定性。

(四)不能正确看待待遇,过分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实际上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也不要紧,因为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

(五)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好作茧自缚。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体现在综合能力上,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自己。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应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的情形下,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不求变通”的观念,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

(六)过于依赖就业,轻视创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不如挖掘自身能量,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

三、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内在感化,进行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课堂教学是职业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为了追求职业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况,使学生从对职业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通过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观与社会价值相互一致。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观的内化,促其行动,并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

(二)进行专门的职业观的课程教育。职业观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三)职业指导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目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大学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通过与企业联合、企业实践,进行职业观教育。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通过企业式的文化熏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最终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让学生提前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养成企业员工的风格,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高等院校中引进企业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校园实际,形成标志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体验企业情景,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大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下转第31页)(上接第11页)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深入企业体验生活。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途径。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世、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内进行职业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观融入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参考文献】

[1]王玮,陈晓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朱定秀,郭晓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

[3]王玮.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0(6)

[4]田文,赵建梅.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马立新(1966- ),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教授,硕士。(责编 何田田)

作者:马立新

第4篇: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

作者:杨晓安

摘要: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百比一,其难度之高堪称中国第一考。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钟情于此,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上面,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试图揭开其中的缘由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研究

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正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录取的比例也越来越小。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1,9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200:1,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0:1。

1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1、1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可从目前情况来看,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有几个?即使有人第一年考核不称职,第二年他就会想办法调整状态,使自己称职。所以目前离开公务员队伍的,除个别自动离职外,就是违法乱纪被淘汰的,因考核因素被辞退的微乎其微。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1、2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最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太好,国内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需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由此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的高校连年扩张,每年新增大学生70万左右,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际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陷入重重困境,国际市场的急剧萎缩进一步打击了我国的出口型经济,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下岗;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两千万,如果按照GDP8%的增长速度,只能带来1200—14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每一年全国就有700万劳动力找不到工作。预计到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2%~15%,在当年毕业的600万大学生中将有150万遭遇就业困难。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环境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1、3 “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知道什么叫官,现在官都改名了,叫公务员。你看那个企业的老总,

拥有身价千万还不是对一个主管局的副科长点头哈腰。这一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有钱的怕有权的,谁有权?自然是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今天很多人同样认为,当公务员可以获得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精神享受。因为一个方面公务员多身处权力部门,手持公共权力的支配权,这为他们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其他行业无与伦比的独一无二的公权力上,并不是说公务员利用公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强大公权力折射出的美丽光环起作用。对于广大的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来说,与其说他们了解公务员职业,不如说他们是羡慕公务员这个职业,实际上他们是对公务员权力和荣誉的一种向往。

1、4 考生的“跟风”心态

“跟风心态”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淘汰机制。激烈的竞争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十分稀少,使得大学生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考生还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地区或机关条件好、待遇优,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边远山区一直是冷门,大批气象局岗位报名人数不足开考的最低人数要求。

另外一方面还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很多人在考试开始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放弃,从2001年到2008年的数据上分析,参考率只有74%。还有一些考生缺乏对报考岗位最基本的了解,导致在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2 公务员考试热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务员考试调动了大量的社会成员,同时也必将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中,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成本,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现象更是代价巨大。对于个人而言,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如同彩票中奖;对于国家而言,为了录取一名公务员却需要在数十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考室。公务员考试过热导致考试经济发达,社会资源耗费严重。此外,我国公务员考试存在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县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等三大层次,每参与一个层次职位的竞争就必须参加一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因此存在层层考、重复考的现象,也存在社会资源的浪费。

2、2 造成人才消耗

在国外,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进入科研领域,在国内,不少理工科博士却争做公务员,理工科硕士报考公务员更比比皆是,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是,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可能出现政治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而在中国科研和教育领域,在创造财富又需要产业升级的工业界,在亟待加速的农业现代化领域,都还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商业金融领域更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别人才,如果不能给相关人才必要的社会尊重和物质鼓励,如果让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感觉只有当官才能获得成功感和利益保护,势必会动摇科教和经济人才的培育基础,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3 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下降

国外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比率是20%,而中国不到1%。公务员热折射出年轻人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数十年的应试教育,“成绩源自考试”扎根于许多年轻人的潜意识,对考试以外的成功途径存在“先天”的畏惧和不适应。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的考试中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毕业、就业和创业。现代社会本是一个全民积极创造财富的社会,广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应该投身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然而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广大的优秀学子的选择却是投身于财富管理和享受这个行业。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只能使社会发展的脚步放慢。

2、4 造成“官本位”思想的强化

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唯官独大,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如果“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

3 如何让公务员考试理性回归

3、1 端正考生对公务员“官本位”思想

我们需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加入更为致密的监督网络,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理想主义的退场,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获得公职的精英并不都存在道德优势,不少人是怀着权力和经济收益目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如果放松了监督,公共权力就可能沦为他们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3、2 科学管理公务员职位

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中的激励要素,让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具有吸引力。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同样需要优秀人才的加盟。只有提高那些艰苦岗位的物质与政治待遇,给予报考者足够的激励,才可能避免出现职位空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引起政府的注意。只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公务员的要求。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与收入挂钩,健全淘汰机制,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早淘汰,增补新人。使公务员能够在压力下工作,彻底改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3 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择业是个人行为,但

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I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矫正,还要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当务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创业的软环境,彻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发的就业梗阻问题。

参考文献

[1]贾宇,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N],光明日报,2008

[z]张义祯,公务员热说明什么[N],学习时报,2005--11--30

[3]吴涛,公务员考试热,烧的是虚火[N],扬州日报,2007—12—10

第5篇:关于公务员考试热现象调查报告

导语: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公务员考试正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录取的比例也越来越小。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百比一,其难度之高堪称中国第一考。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还是钟情于此,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上面,想考个一官半职,拿个饭碗。那么公务员考试到底是社会的流行病,还是一种非理性的”唯考是利”,还是受教育者本身的问题。对于这一股“报考公务员热”风,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个性。

正文:据京华时报报导:截止2009年10月26日18:00,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工作宣告结束。就报名结束时的统计结果来看,经统计总报考人数达到146万余人,较报名截止时的统计数据又增加了10万余人,最终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了4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通过最近三年数据分析,报考比例持续走高。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最后数据显示: 九成人认为公务员考试难,近九成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应往届毕业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考试难度也在逐年升级。89%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难度较大。认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公平的占50%。随着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往届毕业生不断增多,众多学子纷纷把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了解,9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考试的内容有所了解。

八成多被调查者认为报考热应降温针对目前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8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降温,应该保持在一定规模与合理的水平范围内。有5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存在,易引发出一系列负面影响。存在严重功利主义,不同岗位、不同地区报考比例严重失衡,提及率达到了78%,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造成其他行业的人才流失,提及率为60%;开拓创新精神缺失,提及率为44%。官本位主义严重,缺乏服务意识,提及率为37%。职业平等的观念受到挑战,提及率为32%。

七成多被调查者认为存在“报考热”。7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存在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福利待遇好、上升

空间大,提及率为68%;公务员职业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提及率为56%;就业形势严峻,考公务员是为了抓住机会,提及率为51%;父母及亲戚的期望,提及率为35%;实现人生追求,提及率为33%;因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提及率为20%。

根据问卷调查: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分析如下:

1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诱惑力大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公务员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可能被裁,且公务员工作时间有规律,“朝九晚五”,除了特殊岗位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加班情况,这点很重要,因为“身体就是革 命的本钱”。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 社会当前严峻就业压力

最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太好,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由此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的高校连年扩张,每年新增大学生70万左右,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环境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3 “当官出仕”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位”思想,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知道什么叫官,现在官都改名了,叫公务员。你看那个企业的老总,拥有身价千万还不是对一个主管局的副科长点头哈腰。这一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有钱的怕有权的,谁有权?自然是国家公务员。

4 考生的“盲目从众”心态

这种从众一方面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很多人在考试开始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还有一些考生缺乏对报考岗位最基本的了解,导致在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另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

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是非常受欢迎的。

三 如何让报考公务员考试变得理性

1科学管理公务员职位完善公务员监督制度

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环境里,人们就业谋生的渠道应该是四通八达的,并且各种选择各有长短、利弊。公务员作为其中的一种选择,有职业和收入都相对稳定、握有公共权力的好处。但是,不能滥用公共权利。

2端正“官位出仕”传统思想

当人人以官为荣时,社会的价值观将被扭曲,对于建立创新、科学、积极、平等、公正、奋斗的社会不利。没有人愿意去从商、从工、从农等,这样的国家、民族会有进步发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正表明“只崇官,不崇商”使我们走向没落,使我们落后挨打,使我们落实西方几十年。这种老路我们不能再走了。3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转变择业观念

这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择业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充分的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第6篇:公务员报考热论文:中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制度分析

【中文摘要】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1994年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报考热持续升温,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而在以往报考人群中,以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为主,其占据了考生的绝大多数,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主力军。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社会现象,就像一面镜子影射出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评估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坐标。诚然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抱着在政治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更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一报考公务员,但这一人群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功利进行报考。我国权力约束不足及公务员管理制度不完善,使权力能够派生出政治经济价值,进而衍生出对“官本位”崇拜客观造成了这种现象。本文从权力约束机制、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入手,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剖析了当前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以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力求理论结合实际,采用“现象和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的论证结构。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对理论分析视角及所运用的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公务员报考热的表现,并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对个体来说报考公务员是一种理性行为,但对社会整体而言,却不是理性的,其弊端远远大于其积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务员报

考热产生的原因,公务员管理机制等制度性因素和就业形势等社会性因素是造成公务员报考热的两个方面,但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完善才是最根本、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权力缺乏监督,公务员招录、管理、考核、辞退制度不完善才更凸现公务员职业的“优越性”。考生通过理性比较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职业,这也是造成了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对中外公务员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立足于公务员报考热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即约束公共权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由于时间仓促,本文还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文末列出本文主要结论的同时,还对本研究课题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英文摘要】The examination of public servant has become the most fiercely competed examination in China since 1994, more and more people take this examination. In the register population, the university graduating students and past

graduates have occupied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and they are the most main testers. Such a hot phenomenon of examination might be attributed to some deep and complicated social reasons in China. In the article, I use the theory of reasonableness chooses, and deeply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being crazy from three angle of views:Power constraint, public servant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In the article, first I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topic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briefly research methods like substantial evidence

research and compare research;Then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public servants apply heat by the theory of reasonableness chooses, and obtain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rawbacks of public servants apply heat is much greater than its positive. The third part I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ublic servants apply heat, the deep time reasons are the short restrict of public power,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others ar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 People pass to a little bit more incline toward to choose a public official’s occupation. Finally, I carries on a

comparison to Chinese and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 management system and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related experience, and based on the causes of the public servants apply heat, I table the proposals, like strengthen the restrict of public power, strengthen the civil servic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rvice system. Owing to short of time, there are some imperfection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also take further in-depth study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future.【关键词】公务员报考热 制度分析 理性选择理论 政治文化

【英文关键词】Public servants apply heatAnalysis of systemTheory of reasonableness chooses

Political culture

【目录】中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制度分析

5-6Abstract6第一章 绪论7-14摘要第一节 研究

一、从政治学角

三、从背景与意义7-8度的研究8-9第二节 研究综述8-1

1二、从公共管理角度的研究9-10

四、小结10-1

111-12社会学角度的研究10特点

1211-14第三节 本研究的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视角

三、本文的论证逻辑12-14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及其影响14-26

14-17

和规模

17-

21进行分析

21-26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公务员的数量

一、公务员制度的沿革14-1616-17第二节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具体表现

二、对报考岗位

一、对报考人群进行分析17-1818-21第三节 公务员报考热的社会影响

二、公务员

一、公务员热现象的积极影响21-2

2热现象的消极影响22-26

26-37第三章 公务员热现象的制度分析

一、对第一节 公共权力约束机制不完善27-29

公共权力认识存在误区27-28

28-29

二、公共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考录

三、竞争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29-3

3二、薪酬机制不完善29-30制度存在问题29

机制不完善30-

31四、淘汰机制不完善31-33第三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33-37

务体系不完善33-3

5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服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35-37

第一节 国外

二、第四章 应对公务员热现象的建议与措施37-49经验借鉴37-40

一、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特点37-38

38-40国外公务员管理的经验

40-49第二节 对中国的启示

二、

一、约束公共权力,建立服务型政府40-

4343-47

49-51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47-49

49-50

51-56

59-60第五章 结论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第一节 主要结论附录:调查问卷及结果56-59谢辞

第二节 研究展望50-51参考文献

第7篇:公务员考试热英语作文

Nowadays,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test for national civil servants. Especially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living in the big cities, they tend to take part in the examinations.Millions of students choose civil servant as their most ideal Occupation after graduation.The craze in civil servant test has attracted

Why the phenomenon of craze f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has arouse wide concern among the people who care about the young people.?Firstly ,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face great employment pressure . Pressure from education, family and career. It is easy to blame the school for charging too much money but teaching too little knowledge, the family members for the heavy burden, and the society for the fierce competition. Secondly

,in recent years,the welfare and salary of civil servants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and so on. In my opinion ,the craze in civil servant test will continue if we do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craze f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and solve the problem .if most high Quality talents gather 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it might lead to a waste of resources.what’s more ,from the long run ,it doesn’t do goo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I hope that this problem can be perfectly solved in the near future

第8篇: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考热,年年热。在报名人数年年上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催生了公考热?“你为什么做公务员?”面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的公务员,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稳定”。《新快报》记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公考热的一些调查问卷,“稳定”基本上都排在公考原因的榜首。

以往人们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时,习惯于强调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报酬相对较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甚至民营企业所开出的报酬已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某些公务员“考霸”并非没有就业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放弃了那些职位,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报考公务员的茫茫人海。不难看出,在那些一门心思考取公务员的“考霸”心里,高报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公务员这一职业所特有的稳定。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变数,没有了梦想与激情的“考霸”早已将“金饭碗”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不仅是大学生出于对稳定职业的向往以及对就业压力的逃避,这一现象本身也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理想与激情的泯灭,而这与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说毫无关系。

“考霸”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无非是出于“体面”和“稳定”两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本身就是为步入仕途而准备。于是,大学生学历越高、成绩越优秀,往往越是将考取公务员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虽然很多大学开始注重就业指导,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也仅限于指导“就业”,而不是“创业”。既然是“就业”,自然是以被动适应为主,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在被动适应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由此而“回炉”读中专或技校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考取公务员则无疑是种“一劳永逸”的选择———与其被动适应一份并不稳定的职业,不如挑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更为稳妥。

青少年无限的想象力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是编织国家未来的原材料及原动力,如果我们的大学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垂垂老矣也将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最终宿命。面对这样的结局,仅仅指责他们“不理智”显然远远不够。

第9篇:公务员考试热解读:隐性福利名目繁多

http:///

公务员考试热解读:隐性福利名目繁多

据3月25日出版的黑龙江晨报报道30岁的浩宇身家千万,却嫌经商没地位,开着奔驰去上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誓要考上公务员光宗耀祖。公务员,一个本应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为何会引起年轻人如此热衷?一个简单的“地位高”是不足以完全说明公务员的吸引力的。

1 学而优则仕

今年春节,34岁的周明(化名)深刻地体会了一把公务员身份带给自己的风光。当他所乘的大巴车缓缓驶入黑龙江一个边陲小县城的收费站时,当地的 政府官员早已等在了那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那一刻,说不陶醉是假的。”周明坦诚地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父母就告诉他,要好 好学习,长大了当官。大学毕业那年,周明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政府的一个实权部门,成了吃“皇粮”的人。

“录取那天,我爸妈在村子里摆了十多桌宴席,放了1000响的鞭炮,村委会主任都到场了。”短短几年的历练,周明的工作调动了,他接近了省政府 的权力核心,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回家探亲,父母都要看着他的脸色,生怕他吃不好睡不好。七大姑八大姨家也都来求他,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考公务员,像 他一样“光耀门楣”。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公考”大军,家长们一听说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满脸艳羡的表情。大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收入,生活缺乏保 障,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寻求一个就业机会,就能有一条就业出路。目前,公务员在众多大学生的眼中有着以下好处:比较好的社会地 位;可以解决户口;有可观的收入;各项福利好、有保障、工作稳定、压力小,同时做公务员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来为自己储备社会资本。

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有很大关系,这个信条就是将做官当作人生奋斗中唯一的、最高的目 标。因为做官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能摆脱体力劳动进入“治人”者的行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了官就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同时,“升官”与 “发财”是紧密相连的,“千里做官为求财”,一旦获得官职,发财之路便打开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家中有一人做官,不但能光宗耀祖,而且整个家 族也跟着沾光。

“强大的‘官本位’思维惯性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膜拜,几乎毫不怀疑地坚信,只要有了权力,就会有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说,尽管改革开放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多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2 公务员是“铁饭碗”

2004年,哈尔滨人江风(化名)大学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应聘到了一家世界排名前十的外企,工作地点在北京。工作两年,江风 的月薪已经达到了2万元以上,算上各种报销补助,月入3万元,每个季度、年终都有奖金,各种保险一一俱全,公司的其他待遇也能让他过上很体面的生活。但 是,2009年,江风还是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他放弃了外企的工作,考入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些朋友对此很不理解,江风承认自己也确实是 挣扎了好久,但最终还是选择当公务员。

“这个工作毕竟是一辈子的铁饭碗,不出大的意外是不可能被辞退的,但外企就不一样了,不仅竞争激烈,一着不慎就可能丢掉工作,干着没有安全 感。”江风说,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看着卡里的数字,他舒了一口气。“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基本工资是不高,但各种补助很多,最重要的是,当我退休后,我 会一直赚着在职时一样的月薪,直到死,这个很吸引我。”江风考上公务员后,他的父母都很高兴,在他们眼中,这才是正经工作。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百万考生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04万考生参加,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人数飙升到129万,2012年达到133万。

省政协委员冯洪滨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哭着喊着朝“体制内”奔去,宁可牺牲曾经的

http:/// 理想,也要勉为其难地“为人民服务”,究其因,稳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考上公务员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在齐齐哈尔富裕县某税务部门工作的张红(化名)对这个铁饭碗更是情有独钟。当年大学毕业她放弃留在省会城市的机会,甘愿回到老家当一名体制内的 公务员,不仅如此,她还鼓动自己做小学教师的老公放弃工作,考入了当地县政府,也成了体制内的人。在张红看来,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稳定生活。“挣得肯定没有 白领精英们多,但没有压力啊,不用扛业绩,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干多干少都一样,混到年龄如果运气好再当个科长,挺开心的。”

在黑龙江大学教授石敏看来,公务员工作的高度稳定性是催生“公考热”的一个关键因素。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我国公务员的被辞退率约为0.05%,而市场中企业的辞退率则远高于此,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当下,更多的人选择端起这个“铁饭碗”也就不难理解了。

3 “隐性”福利名目繁多

曾有媒体报道,某机关食堂一元钱就能吃饱吃好,能够吃到:“A餐:烧鸭、尖椒萝卜、菜心;B餐:花生焖猪手、尖椒萝卜、生菜,配汤是鸡骨草猪横脷汤”。有人讽刺说,公务员群体离“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仅有半步之遥了。

石敏认为,这点福利对公务员来说只是“毛毛雨”。记者曾见到过某省直女公务员的工资条,上面除了基本工资,各种名目的补助五花八门,就连女同志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这是体制外的人根本无法享受到的。

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在寸土寸金的沿江地带,公务员小区正在建设,只有公务员才有资格购买这里的房子,各单位论资排辈,按照级别、工作年限等等 分面积,至于哪栋楼哪个楼层则需要抓阄。2011年,在周围房价已达一万平方米的情况下,公务员小区的房价据传只需要四千多,一时间,体制外的人都开始托 关系找人,想要从体制内的人手里买房子。

在哈市某媒体工作的王月(化名)花了近20万元的价格从某局一公务员手里买了一个“房号”,5楼,80多平方米,不挡光。2012年,一度被炒 到30万元一个的“房号”价格开始回落,虽然自己可能比别的人多花了买“房号”的钱,但王月觉得值,“房子价格比市场价低了好多,买了只赚不赔。”王月觉 得捡了便宜,而对公务员来说,单位分房,无论是以低价买到这套房子,还是以高价卖出“房号”,无疑都是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石敏说,如果仅就工资来说,公务员的待遇并不优厚,但是评判一个职业的福利待遇并不能只从工资的多寡来衡量,而是要综合其他方面的各种要素进行权衡。企业员工退休之后只能够从社会统筹中获得原来工资的1/3作为退休金,而公务员却能够领取和在职时一样多的退休金。

方舟(化名)是哈市某局副局长,车改后,单位不给配车,她每月可领到的车补就有1000多元,本身不会开车的她也没打算自己买车,揣着这笔车补,每天坐着通勤车上下班,她觉得也挺方便,如果平时公出办事,还是用单位的车。

刚刚过完“三八节”,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发区某机关工作的李丹丹(化名)拿到了300元的补助,一年到头,各种名目的补助应接不暇,每个季度发 1000元的超市购物卡、秋天有秋菜款、“五一”、中秋、“十一”、元旦、春节„„凡是节假日,单位都会发钱,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元。“不仅我们在职的 有,退休的人也有,体制内的单位就是好,退休了也一样能享受到各种福利待遇。”李丹丹说,她的姑姑是哈尔滨某工厂的退休工人,一个月才能领到1200元 钱,而他们单位退休的处级干部,每个月都四五千元。“现在不是流行这句话吗,死也要死在体制内。”

4 “权力寻租”机会多

一个公务员职位能出现5000:1的竞争场面,人们看中了公务员职位的什么?无疑是看中他们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这种权力能够带来收入、地位、声誉等合法或非法的利益。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介绍说,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的数据分析来看,多数考生

http:/// 都会选择报考海关、执法局、公安、工商、税务、药监等有“油 水”的部门,而报考政府服务性岗位、所谓“穷衙门”的却寥寥无几。在西方国家,决策的环节是公开的,是通过立法机关来参与和最终决定的。在我国,决策都是 地方政府内部来决定的,而且地方政府受制约监督的空间很小。这就给了公务员“寻租”的机会。

刘瑞(化名)在哈尔滨做了很多年的医药销售生意,他深知与政府公务员打交道的规则。“那个叫浩宇的年轻人说的一点儿都不假,做生意要做到百分之 百没毛病,那绝对不可能,有了问题怎么办?就得‘表示’,只要下面人能解决的,绝不往上找,找的官越大,‘表示’的数额越高。”刘瑞说,平时请客吃饭都是 小意思,逢年过节,他都要去主管部门打点,一级一级,从科员到领导,只要能管到自己的,都不能落下,一般都是购物卡,关系近的直接给现金,如果遇到大的检 查,出了问题,一次送个十万八万的都很正常。

在某税务部门工作的小王说,一到年底,他们就通知企业要查账,企业的老板们心里都清楚,要真是查起来,百分之百都有问题,自然也就明白该怎么做 了。在南岗某商场工作的美容顾问小李告诉记者,一到节假日之前,卫生部门的执法人员肯定要到她家检查,开始的时候每次查出问题,老板都积极整改,也认罚, 但这样做就得罪了执法人员。

“他们要的不是你认错改错,而是让你明白该怎么对待他们。”小李说,今年春节前,那个执法人员又来了,说她家不该给顾客准备拖鞋,不卫生,应该 让顾客自带拖鞋。“哪个做美容的人能背双拖鞋来呢?再说我们的拖鞋也都是消过毒的呀!”这回,小李的老板认了,准备了一张购物卡给那个人送去了。

王平(化名)是哈市某县城交警队事故中队中队长。2011年4月的一天,他接到一起案子,私家车车主戴某撞人后逃逸,被现场的出租车司机抓住了,行人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后,戴某托亲属找到王平,让他在汇报工作的时候,简单汇报,隐瞒戴某逃逸的行为,王平因此得到了5万元的“好处费”。后来,出租车司机 将这一情况反映到交警部门,彻查后,交警部门重新认定了戴某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王平也被处以免除公职。王平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公务员“权力寻租”,钱来得很容易。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泓扬认为,“考公务员热”带来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怀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一个个利益追逐者,很多人报考公务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的人可能已经准备好进到公务员系统就开始“寻租”了。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上一篇:合同工程完工证书下一篇: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