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精选11篇)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 篇1

培训专家李如海教授,总结了多年的培训经验,给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提出了以下5点复习方法。

1.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日常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题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解题方法。

李老师提醒考生,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高分低能的考生肯定是无法通过这样的考试的;而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例如,推理题经常给出一系列日常行为事件,要求考生按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这就需要考生有实践的积累。

2.心态的锻炼对考试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平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老师认为,现在学校考试采用面试方式的越来越少,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随机应变和自圆其说的能力是极为有帮助的。

3.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李老师说,考生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准备《申论》就选择一两套权威的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阅读,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写作范本。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2-3套试题,这样可以熟悉题型,为自己的应考作一些充分的准备。如果是初次参加考试的学员,对考试的规则不是很了解,以及对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的考生,建议你选择声誉好,师资强大的辅导

班(比如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举办的辅导班,质量很高,)学习,这个对你的备考应该是更有帮助的。

4.避免南辕北辙。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般要拿出40分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材料;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都限于试卷的给定材料;另外,考生不要忽视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 篇2

第一轮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命题人出题的基础,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课本。如果对课本知识没有熟练掌握,高考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生就考不出好成绩。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重点要抓基础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课题列出知识结构提纲,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应把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速度要慢,知识跨度要小,难度要低,在重点知识上要多下工夫。例如,《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常识》中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注重引导,培养能力

首先,理清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复习中,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打破章节间的界限,多角度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政治常识》复习中,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理解政治与经济、国体与政治、国家与政党、国家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把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知识串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第二,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相关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其次,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这样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例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上每期都有“热点题库”、“习题例说”、“每周一题”、“重点、难点释疑”等栏目,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有些内容教师可以作为例题进行讲评,在此基础上,每节课选出一道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写出提纲或解题思路,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想政治教学虽然没有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但它却是高考取得良好成绩不容忽视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就每一种类型的试题让学生列出提纲“说题”,再让同学们讨论、补充,最后教师概括、总结,给出参考答案。通过解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精选材料,设计习题

在复习中,面对繁杂的复习资料,教师应广泛收集,并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另外,教师要根据材料设计一些习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让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中拓宽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应该挖掘、设计与之相关的“变化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要搞好阶段性检测,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对试卷要进行及时的批阅和讲评,讲评时要有针对性,在解题方法和考试技能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高考前夕,教师还要综合分析、反复研究有关信息,设计适时、适量、适度的模拟试卷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充满信心地走进高考考场。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艰苦复杂的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三的教学与复习,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样学生才能考出好成绩来。

中考政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 篇3

误区一:认为政史是开卷考试,因此上课用不着那么专心,课后也无需背书、做练习,考试时一查课本、资料就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开卷考试虽然可以翻阅课本和资料,但是课本和资料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所以课本和资料只能起到参考和辅助的作用。而且,开卷考试试题难度较大,题目较灵活,注重对学生的审题、理解、运用、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政史考试是开卷考试,带到考场上的资料越多,考试分数就越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考试时虽能带资料入场,但如果你带了一大堆资料,而且不熟悉,这样只会把时间都浪费到找资料上,最后可能什么也没找到,考试时间就到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资料不用太多,只要一两本,但是必须看熟。

二、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1.第一阶段,理清脉络,夯实基础。

大约用两个月的时间,对照中考指要的要求认真梳理五本教材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可源于课本,少数问题侧重思维方法的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整体感知书本,了解主要知识点的分布,保证在考场上翻书时能迅速找到答案,提取需要的信息。

2.第二阶段,关注热点,提高能力。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教师要选择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编制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进行专项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理清基本答题思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应试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三阶段,综合训练,确立信心。

多次模拟考试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有选择地讲评,查漏补缺;盘点以往的习题,再次扫描重点题及易错、易混题;收集耳目一新而且难度适中的题,增长学生的见识。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好考前准备。

三、加强考试研究,把准中考方向

1.认真研究考纲。

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对考试的范围、性质、目标要求、考试内容及能级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

同时,要抓住学科内核心的、基本的知识,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重点,一定要讲透,甚至要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拓宽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着力研究考法。

在复习时,教师应该参考其他开卷考试地区的考卷,以材料为载体、书本知识为基点,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走向。

作为教师应研究整个考试发展动态,研究近几年其他开卷考试地区的考题。做到对考点与考试重点的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四、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要认真审题,读透试题所给的材料,找到材料中有用的信息,看这些有用的信息与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有关系,这对做好试题很有帮助。看准要求回答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做到这些基本上就能找准试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了,组织答案时就不会跑题了。

2.联系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观点。

开卷考试中的主观题,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必须重视教材,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知识,收集课外信息资料,不能“丢了书本”。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答案的要点可能隐藏在教材中,所以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在教材上下工夫,多读、多看,只有读懂、读透教材,并记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才能避免答题时答非所问。

3.确定答题范围,注意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

主观性试题选材范围广,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答题时,要注意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所涉及的时代范围,以利于选择相应的知识组织答案。主观性试题很难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理清答案思路,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序号、分段落组织好答案,避免丢三落四。

4.使用学科书面语言。书写规范。

回答问题时,要用政治术语。要用恰当规范的政治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精练、准确、富有说服力。同时卷面要干净整洁,语言要规范流畅。

五、中考备考方略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几乎都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就是这个道理。而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瞄准热点,强化专题训练。

政治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多以热点问题的形式加以体现。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等等。都要进行专题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运用问题的能力。

3.注意题型训练,提高答题技巧与能力

在平时的练习、复习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审题,要找出关键词、看清题目、找出相关知识点。事实上,很多学生往往没掌握方法就急于答题,这是很不可取的。对答题规律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对试题中那些自己熟悉的、会解答的,就不必再查阅相关资料,采用闭卷答题以节约时间;对于必须借助教材或教辅资料解答的试题,则应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完成答题。

4.抓好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 篇4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效果最好的三个方法

怎样复习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效果最好?本文介绍三个方法尽量让国考复习效果最好,各位考生不妨作为一项复习攻略.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考查的知识面涵盖广、考查深度不

一、考查形式多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提高公务员考试分数.一、紧抓大纲,有的放矢

凡事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明确的提出了考试的基本知识面,并且分门别类的提出了考察的要素,各考察要素也都作了解释并且告知了相关题型.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明确要测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并且很全面的阐述了这一考察要素的含义就是锻炼你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中政教育网老师认为在复习言语部分的时候考生们就要注意阅读积累,对词语、成语的含义要准确把握,并要结合语境掌握含义的变化.紧抓考试大纲,有目的的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在短时间内较快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练习真题,自我检测

人们总是倾向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无意识地规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复习公务员考试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准确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盲目复习、重复复习和无效复习,造成了知识体系缺项而不自知.所以在备考公务员考试的前期,一定要找来公务员考试真题,比如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和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认认真真的做一遍,找出自己知识体系的短板,查漏补缺,并且在复习过程中紧握真题这一宝库,一切从真题实战出发,经常自我检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结点、查漏补缺,最终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门类,提高应试能力.三、总结提升,攫取要领

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 篇5

第二轮复习(7月至8月)

经过前一轮的系统学习,大部分考生对于公务员考试的题型都相当熟悉了,这是考生们可以通过《实战题库》和《技巧手册》来加快解题的速度,掌握更多解题的方法,科学运用“题海战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题海战术”的本意并不是不考虑质量与效率的进行大量的练习,只是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把它理解成了只要多做练习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取得理想的成绩。“题海战术”中的“题”并不单纯指题目数量多,更是题的类型多。当各类题型的练习都达到了一定的次数,那么内心就会不断强化并总结,相对应的解题经验就会丰富起来,在试题的解答处理方式上就会产生心得,思维视角也会变得更广阔,也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从而使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并逐渐总结正确经验和错误教训,从而提高准确率。当然,取得这些效果的前提是要自己在“题海战术”中多思考、多总结,这样“题海战术”才有效果。

如何复习公务员考试 篇6

论坛里面有人总结考公务员怎么复习的经验,说行测的高分一定要靠做题,要想在行测拿高分最少做10000题。但我就没有做到10000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总结。行测的题目大多都不难,慢慢做,大家都能得高分。但实际情况是行测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大量的练习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你的答题速度,让你形成条件反射。我考试前大约做了题,我主要时间花在了分析问题上。

合理利用历年真题:真题是每位考试必备的,我的方法是将真题分成最近三年的和三年以前的。我先做三年以前的考题,把握考题的难度和考点。再将最近三年的真题混到模拟题中,以便检测自己的真实水平。

公务员录用考试面临挑战 篇7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的能力考试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就整体而言, 公务员已经是今天素质最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经在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战略”层面上讲,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国内率先引入能力考试、申论考试, 取消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公共知识考试, 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 向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报考者倾斜……一项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措施, 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实事, 成为人事管理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种改革举措不仅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也对考试观念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教育考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领域在这个示范作用下也开始引入一些能力考试, 如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

但是, 在“战术”层面, 公务员录用考试远不如其在“战略”层面那样成功。如今的考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就考试的命题、施测、评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而言, 不用说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 即使与国内的许多考试相比,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委托, 笔者曾经对2001年至2008年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卷进行过非常全面的统计分析和心理测量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试题质量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部分试题没有经过考前预测, 试卷中存在着一些太难或太容易、区分度不高甚至个别负区分度的试题。可以推测, 在地方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 也很可能存在同样的试题质量问题。

(二) “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在增大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的6年中, 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累计不过4万余人, 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10∶1。今天, 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2009年招考职位1.35万个, 通过资格审查并经过现场确认的报考者77.5万人, 报考比例达到57∶1。“残联”的一个职位, 报考人数竟达到4584人。人才选拔中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误用庸才”, 一种是“错拒人才”。在如此高的报考比例之下, “误用庸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事实上,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AAT) 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 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 由于试卷过难, 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兼职的命题队伍面对专职的辅导队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 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征, 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导致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 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 命题的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 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 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中, 专心致志。

在命题队伍和审题队伍的组织中, 考试主持部门面临着两难困境:时间充裕、可以保证精力投入的人, 考试部门不感兴趣;考试部门请来参与命题和审题的人, 又往往是一些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非常紧张的人。结果, 由于精力投入不足, 虽然命题队伍往往由一些非常优秀、德才兼备的人员组成, 但他们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水平, 却常常不及辅导队伍。

(四) 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

今天, 围绕考试作弊手段已经发展起一些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 借助互联网实现的针对考试的“考中” (不是考前泄题) 集团作弊非常猖獗。例如, 在2009年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中, 就发现多起向考场内发送答案的作弊事件。考中作弊的基本流程是:考生带微型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试卷以无线发射方式传出考场外——事先招聘的一组“解题高手”分别做出答案——答案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全国各地的场外“作弊助手”——“作弊助手”以无线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在互联网上, 可以买到用于考试作弊的一系列设备, 包括笔形扫描器、眼镜形扫描器、传输覆盖范围1000米的10W发射器、传输覆盖范围3000米的35W发射器、手表形短信接收器、橡皮形短信接收器、米粒形隐形耳机等。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面对挑战的相应对策

20年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公务员考试不仅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基础之上, 还需要建立在有效、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面对挑战, 考试主持部门必须对提高考试科学性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 实行分类分等考试

在政府中不同部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在能力方面的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合理分类、分等的基础上组织考试, 才能达到“考以致用”的目的, 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虽然我国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源地, 但近代以来, 在公务员录用和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就像我国虽然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如今也常常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造纸和印刷成套设备一样。在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 各国都走过了一段探索的路程, 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快。

(二) 合理设置报考资格

在分类、分等的基础之上, 考试主持部门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资格。报考资格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录用考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笔试在整个录用过程中的作用过大, 通过笔试淘汰的人数过多。因此, 我们在录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笔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和手段。设置合理的报考资格是在录用过程中降低笔试比重的方式之一。

(三) 科目设置和分数组合研究

在分类、分等和合理设置报考资格的基础之上, 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也需要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选拔效率, 而且关系到考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当存在多种考试科目的时候, 不同的分数组合方式会产生差别很大的选拔结果。目前经常被采用的原始分直接相加的总分计算方法并不合理, 相关部门还需要研究更合理的分数组合方式。

(四) 从特定选拔考试向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过渡的研究

目前, 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为“公考一族”, 奔波于参加中央、省、地区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之中, 交通食宿负担很重。由于一些地区关于考试科学化的研究不足, 导致考试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公务员录用考试能从特定选拔考试逐渐过渡到一般任用资格考试, 考生就会减少许多负担。但是, 资格考试面临“等值”和“及格线设定”两个难题, 开发难度远高于选拔考试。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得失利弊的分析来研究这种过渡的可行性。

(五)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库建设研究

1. 试卷结构改进和新题型开发。面对强大的考试辅导力量, 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部门需要对试卷结构进行调整, 淘汰掉某些已经缺乏命题挖掘潜力的题型 (如数列题、部分图形题) 。在考前辅导的影响下, 这些题型已经走入绝境。近年来, 为了提高区分度, 命题部门大幅度提高了试题难度, 使试题向偏题、怪题方向发展, 背离了此种题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 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此类题目中不再具有优势。“常识判断”题型也需要进行改造。目前“常识判断”的命题已经陷入悖论:如果考查内容真正是常识, 题目便会缺乏区分度, 通过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为了提高区分度而增加题目难度, 所考查的内容就不再是“常识”, 而成为“专识”, 即特定的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 命题部门需要开发新的题型, 使试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 使考试可以更好地向那些确实具有潜力、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才倾斜。

2. 预测设计。预测是保证试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全国各省市、各地区每年进行大量的公务员录用考试, 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开发空间。如果设计合理, 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将预测与正式考试相结合, 将题库建设与服务基层相结合, 构造一个行政职业能力试题预测网络, 利用各地的录用考试组织预测和实现题目等值, 完成行政职业能力题库建设的任务。

3. 题库的参数体系。合理地设计题库参数体系是建设科学化题库的前提。参数中不仅要包括统计测量参数, 如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 还需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参数, 如所考查的内容、能力等。内容参数需要由命题人员和审题人员进行标注。

4. 题库的等值模型。如果逐步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过渡到资格考试, 就需要解决好题库的等值模型问题。

5. 试卷的自动 (半自动) 生成系统。题库应具有试卷自动 (半自动) 生成功能。在合理设计参数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的选题模型不仅要满足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的要求, 还需要满足试题在内容覆盖、能力覆盖方面的要求。

6. 题库试题的曝光度 (重复使用) 控制。

7. 关于逐步实现行政职业能力机考和适应性考试的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是考试发展的方向, 相关部门应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六) 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考试的主持部门还应对与考试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 年龄限制的合法性问题、试卷保密的合法性问题、有关残疾人考试的法律问题、有关传染性患者考试的法律问题、与少数民族考生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试卷雷同统计判定的法律问题等。

公务员考试常识怎么复习 篇8

总结历年真题,会发现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还是有侧重点的。如国考中关于法律知识点的题目较多,而法律知识点中,又以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为主。因此,在复习时,考生应多参考历年考试真题和当年的考试大纲,找出考试重点。

2.时间上有所侧重

在时间上,如上所述,没有必要专门花时间来复习常识部分,而应和其他模块的复习穿插进行。但是,对于常识判断中的重点部分,有必要采取集中复习,尤其是像法律这类有规律可循、能形成体系的知识模块。

3.理解上有所侧重

常识判断部分的考试范围,不仅是识记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理解的内容,尤其是法律常识部分。如刑法试题常考的知识点:犯罪的主观方面即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很多考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滚瓜烂熟,但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会做错题,原因还是对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在复习中,除了记忆之外,还需要对知识加以理解。

★ 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

★ 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如何进行?

★ 广西公务员考试新变化

★ 公务员考试学习复习计划

★ 《一剪梅》考试复习

★ 高级会计师考试复习

★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公务员考试“市考”难过“省考”

★ 北京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六条

我的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 篇9

(一):入门阶段(12月01日-12月07日)

在这个阶段要对所报考的职务和公务员考试的一些基本信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考生们可以向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朋友请教复习经验,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考试信息,当然还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同时考生一定要做几套历年真题,进行自我摸底测试,一方面对行测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有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考试检验自己的水平,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不同模块的速度和正确率,这样今后的复习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易于把握复习的节奏。

(二):基础强化阶段(12月08日到01月21日)

强化阶段是以上一阶段的测验为基础,对不同模块进行细致地、有针对性的备考。这一阶段在整个复习阶段所占时间最长,比重最大,是行测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复习的充分与否。由于时间比较长,考生一定要有很强的毅力坚持下去,要注意静下心来,细下去,认认真真地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常识判断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平时要注意积累,每天在学习的之余的零散时间看常识即可,不用拿出大块时间复习。其它四科需要分模块复习,上午一个模块 下午一个模块,两天为一个学习周期。建议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全部教材学习完后用一两天的时间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两个极端:不要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放在自己的劣势科目上,也不要全盘放弃劣势学科。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报一个辅导班,因为很多答题的技巧和套路是考生自己复习过程中体会不到的,而一个辅导班花不了多少时间,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

一定量的练习题不可缺少。当然我们不赞成题海战术,也就是说做题多不代表这一部分就能考好,但是对题型灵敏度的把握、做题方法和经验的总结都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题。熟能生巧,考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找到题型的答题规律。

在复习强化阶段不要一味地埋头复习,新的招考简章发布后,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进度,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复习。此外,复习过程中要常与其他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交流经验、分享考试信息。

(三):冲刺阶段(02月01日到考试)

这一阶段是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考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考生在考场上的发挥。主要是整理复习成果,辅以适当的练习,调整兴奋点,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准备参加正式考试。

这个阶段应以错题梳理和真题为主,还要了解整个考试流程,包括涂答题卡的时间、各模块答题时间分布等,从中感受考试氛围,找出问题并及时调整。

心态调整也很重要,要正确地面对公考,不要有太多的压力,也不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既然选择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还是要认真地去备考。对简单的题目不要轻敌,对难题怪题也不要心慌。此外准备好考试相关用品,确定考试时间和考场地址,提前熟悉考场也是有必要的,把这些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不要让这些琐碎事务影响自己的考试心情,打乱自己的计划。

广东公考:掌握行测技巧 以不变应万变

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地方省市区公务员考试的组织程序在逐渐向国家公务员考试靠拢的同时,却也在考试内容方面显示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广东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到笔试开始只有短短的20天时间,因此认知广东省考区别于国考之处对针对性复习就至关重要。专家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公务员考试的经验,认为考生对于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五个专项应该注意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命题趋势:数字推理技巧多变,综合性运算比例上升,难度持续加大

应对策略:注重锻炼数学思维,掌握一定运算技巧,提升运算能

数量关系部分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大纲指出,数量关系部分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下面分别就这两种题型进行分析。

数字推理:本部分主要考查古典型数字推理,数列类型主要是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但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逐年加大,5道数字推理题中可能会出现一道创新形式数字推理规律,这就要求考生在以数项间的简单运算关系和递推关系作为解题突破口的同时,跳出常规思维圈子,从数位组合运算或是数列整体特征等方面来考虑。

具体做法是,对于数字推理题,若不存在明显的商或乘积变化,可先考虑数列相邻项的差,其次考虑相邻项的转化,即前项转化得到后项或前两项转化得到第三项,转化方式主要是有关倍数或常数。组合数列、多次方数列、分式数列难度很大,出现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抓住数列位置、特殊数字,对某些项改写,解题时要细致耐心,数学运算:难度较大,涉及题型十分广泛,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比例问题、和差倍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工程问题、容斥原理、抽屉原理等可能会出现。解题时,代入排除法、方程法、特殊题型对应公式解题等应合理选用。

代入排除法使用十分广泛,如在剩余定律问题、年龄问题等题型中。方程法直接明了。这两大方法需要熟练掌握,特殊题型都有其核心公式,如行程问题、植树问题、方阵问题、牛吃草问题等,解题时要明白等量关系,准确套用公式。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命题趋势:载体不变,难度增加

应对策略:着重提升言语思维能力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大纲要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

1.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2.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5.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6.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7.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大纲要求考查的能力与多样的考查方式之间,紧密相关,殊途同归。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把握和运用好语境。考生只有多角度分析语境,才能从容应对围绕这些考查方式演变出来的多种题型,做到迅速而准确地解题。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命题趋势:推理方法不变,推理层次性多变,更强调逻辑思维

应对策略:掌握推理方法,形成严密逻辑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大纲指出,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本部分主要包括四种题型:类比推理、常识判断、图形推理、逻辑判断。

类比推理:难度相对较小,与定义判断一样只要细心读题,分析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很快能得出答案。此类题型要求是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识判断:难度较小,一般为10题。考察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常识,需要考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注重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思考、总结和积累。

图形推理:视觉型图形推理和多图形推理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空间形式图形推理和古典型图形推理次之。图形推理规律主要考查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方式。解题时注意考虑线条、封闭区域、部分、交点、一笔画等图形的基本要素,同时注意从题干的特殊图形入手分析。视觉型图形推理难度相对较大,多图形主要从每行或每列考虑。

逻辑判断:判断推理中难度较大的是逻辑判断,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公务员考试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广东省公务员考试逐渐加大可能性推理考查,此类推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思维的方式多维,考查的形式多样。从题型上看,主要有削弱、加强结论等。每种题型对应不同的思维角度,适用不同的方法。整个展现出迷人的逻辑美。第二,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没有经过良好的逻辑训练的应试者来说,要准确地把握住逻辑“节点”都很困难,更遑论在多个迷雾似的选项中作出正确的取舍。所以考生应当在学习名师积淀的解题经验的同时,自己做大量的练习题以增加解题实践。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命题趋势:计算步骤增加,计算量加大

应对策略:注重层级思考,合理推敲,切实提升分析能力资料分析部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资料分析共有4份材料,每一材料对应5个小题,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以及以上三种材料中任何两种以上组成的综合资料。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基本概念的计算,如有关增长率的计算;二是具有一定

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性格选择 篇10

笔试, 主要是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面试, 除了考查考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根本上说, 是在考查考生作为一个人类个体, 最根本的性格能力。诚然, 我们认同性格不等同于能力, 但在新东方公考研究院《考查能力结构与考生应考心态》的分析报告中, 对连续几年考生性格特点和考试成绩作了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自我评价在平时性格比较开朗的考生占最后通过考试的考生的68%, 而在面试考试最后得分85分以上的考生中, 有81%是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性格积极并且比较外向的。可见, 公考面试具有较强的性格选择度的特点。

必备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那么, 在公考面试中, 需要考生具备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从能力结构上讲, 面试需要的考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在此之上还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工作能力积累, 而在能力结构最上层, 则需要考生具有利用一切条件营造交流感的能力, 以及保持严谨而淡定的心态面对考试的能力。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在考生走上考场之前, 要使自己具备上述这些能力, 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呢?那就是积极乐观且乐于交流的性格,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向型人格。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乐于交流的人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言语表达能力正是考生完成面试的先决条件, 也是最基础的能力。当然, 也要提醒一些语言能力强的考生注意, 表达流利并不是面试对于考生语言表达的唯一要求, 语言表达不能胜在量, 而要胜在质, 怎样最有效率地作出条理清晰的表述才是我们的目标, 长篇大论、絮絮叨叨断不可取。

敏锐的思维能力是由经验与思维方式组合而成, 积极乐观的性格是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的钥匙,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靠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积极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积累, 有了这样的积累, 我们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迅速抓住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并同其他的因素联系起来, 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此外, 对考生来说, 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积累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这要靠考生在生活中积累, 在积累中生活。具备积极而外向型的人格的考生, 容易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生活中更倾向于随时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好奇心, 不断地接受新知识, 学习新知识, 同时, 也更勇于迎接挑战, 这当然会为他们在考场上制造较大的优势。

至于严谨而淡定的考试心态和在考试中营造交流感的能力, 不仅需要考生在生活中锤炼出的成熟心智, 也需要考生对于交流本身的敏感。积极乐观、乐于交流的性格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塑造出的整体素质在这里的无疑主导着考生在考场中除了语言表达外的其他一切自我展示的效果和对考官的影响。

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公考面试具有的强烈的性格选择倾向, 当然我们依然认同性格不等同于实际能力, 同时, 我们还认为性格并非全然源自个体天生属性, 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一系列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 况且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 正值风华正茂, 性格方面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公考面试的性格选择倾向, 对于考生来说, 虽然不可规避, 却绝非不可克服。

如何凸显自己的性格

首先, 考生要在生活中注意不断对自己的性格做出微修正, 积跬步而至千里。内向型性格的考生往往会认为自己缺少面试竞争优势而失去了勇于竞争的底气, 这使他在面试时不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而自己把自己打败。其实, 从现实生活中观察, 许多性格内向而不善表现自己的人, 处世沉稳老到, 往往在关键时刻展露自身的亮色, 用自己稳重、笃实赢得人们的好感与信任。内向型性格的求职者在面前试, 应该看到自身性格优势的一面, 从而消除自卑感, 充实自身在面试竞争中的底气。同时, 内向型性格的考生也要注意充分利用工作生活中的交流机会, 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有想法, 会表达, 才是成功。

其次, 考生更要注意凸现自身亮点, 合理规避劣势。性格内向的考生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念,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并且在面试中自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 使自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内向型性格的考生平时都有善于思考、沉稳老到的性格习惯, 因此, 在接受面试时, 应该充分展露自身遇事不慌、沉着稳重的特点和气质, 回答问题时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努力把回答考官的提问, 用强烈的逻辑性、哲理性语言表现出来, 进而使考官折服。二是展示坚韧、表现敬业。一般的用人单位都喜欢意志坚韧、善于吃苦、敬业爱岗的人。而不少内向型性格的考生, 在人生经历中培养了自己坚韧、勤奋和事业心强的优秀品性, 因此, 在面试时, 可以针对考官的提问, 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坚韧不拔、善于吃苦的事例去打动考官。但是, 这种方法一定要掌握回答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火候, 切忌答非所问、文不对题。比如, 当考官问到:“我们公司的工作很辛苦, 你能行吗?”或者:“请你谈谈你的优点”等话题时, 你就可以尽显自身的这一人格品性。

再次, 考生要善于展示自身的专长。内向型性格的考生一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般都会下大的功夫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当考官考察你的才干时, 应该把自己的专长尽可能予以展示, 这是内向型性格的考生在面试中博得考官认同的重要契机,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考面试的根本目的是要遴选出一些具有出色工作能力的人, 因此, 展示自身的特长, 并能让面试官了解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更出色的完成任务。那么, 离你所渴望的工作岗位也就不远了。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 篇11

2016年海南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下载。在线刷题,提高笔试成绩,就用华图砖题库在线做题平台

1、给定资料

1.2014年4月初,37岁的H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老师开始了三年一次的述职工作。答辩结束后,系内决定继续聘任。但外文系将材料上报至校人事处进行最终核定后,方老师因学校“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的规定,面临“非升即走”。

H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老师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当前,方老师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面对方老师的遭遇,有网友这样评论道:“不重教学只重科研,让大学不再是大学而是研究所,干脆中间都加个科研吧!H大学,为什么不改成H科研大学,或者直接改名为H研究所?”方老师被迫转岗一事,在学界也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自2007年接手本科一年级专业写作课以来,方老师一直保持平均每份作业30分钟、每周25小时的批改量。2011年至2013年,她有三个学期入围期末教师评价前5%,曾获得“H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H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教学荣誉。但是,这些教学上的成果并未助力方老师的职称评选。近5年来,她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这是致命伤。有不少高校人士认为,“非升即走”制度真正运作起来之后,评价体系中的教、研如何平衡,具体的标准如何核定,都需要更个体化的考量。

“大学难道不该以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为最终标准吗?”北京大学中文系张教授认为,对教师的考评不应仅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作为大学教师,教学肯定要达到一定质量,并且最好是首要的衡量标准,否则教师和研究员有什么区别?但平心而论,相较于发表文章数、申请项目数等科研“硬”指标,教学指标弹性较大,质量也是隐性的。尤其对那些长时间教授一门课的老师而言,花三小时和两小时备课,其中差别或许只有自己知道。

“科研和教学本来就不能截然划界。相反,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密切相关。”张教授认为,如果老师局限于教学,不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那也很难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只是,在“非升即走”的人事管理制度下,教师的学术水平是否一定要通过论文数量来体现,则值得商榷。

2.1994年,H大学出台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对那些走不了的人进行分流。这一制度本身具有合理性,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大学是生产知识的地方,大学教师置身知识和学术的最前沿,贡献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是其基本的职责要求。据了解,浙江大学已经在2010年前后开始探索。将现有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研究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以及团队科研/教学岗等不同类型的岗位,为教师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平台与通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浙江大学规划,将有约2/3的教师进入教学科研并重岗,这些教师在完成规定数量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设置了约为教师总数5%左右的教学为主岗,只针对基础课、大类课程等,要求年教学时数达到280以上。同时,还将安排现有师资力量的20%一30%从事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或进入各类创新团队,成为团队教学或科研岗成员。

3.2011年9月14日。方舟子爆料称包括四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内的六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D学术腐败,举报信长达九千余字。全文以论文的形式,逐一摆出D学术腐败的论点和论据,附录中还列出了25篇可供参考的资料及具体时间。D就此表示,举报信内容是恶意诽谤、捏造事实。这是又一起因内部造反而引发的涉嫌学术腐败丑闻。内部人举报,仿佛成了揭露学术丑闻的路径依赖,也仿佛成了最便捷的途径。举凡学术上的实名举报,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质疑,也可以看作是一次袒露在公共平台之上的驳难和答疑。如果双方都能够本着公心和为学术负责任的态度,平等地、认真地问答,其实完全可以将一次举报变成一次学术的再度传播。

4.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医师A举报其导师、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B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复旦大学回应称,经查未发现B存在学术不端,但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校方还将继续关注并作出及时回应。

据了解,举报者医师A是B的学生兼前任助手。早在2012年初,A就向校方提交过举报材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随即启动调查工作,并于2013年8月形成调查报告,同时上报中科院。这份对外公开的调查报告涉及三方面问题:其一,认定B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已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学历造假问题不存在;其二,B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尽管B均称其“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但此做法在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其三,在B编著或主编的《耳显微外科》等三本书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原著图片重新描画,使用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此做法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处理意见中认为。B必须就编写专著中存在的学术不规范行为向原作者作出书面道歉.以及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向中国科学院作出说明。

对这一结果,A表示将继续收集B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反击”。B对此则不愿多谈。

此事因涉及院士评选、学术造假、师生矛盾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有网民表示:“院士评选容不得半点瑕疵,每位院士申请人都必须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C坦言,当前学术界的很多问题确实是“历史遗留”问题,如何面对和处理,需要学术界充分重视、认真探讨并形成广泛共识,才能正本清源、行之有度。

C表示,无论事情发生距今多久,只要举报者拿出确凿的证据,学校方面就一定会追查到底。“院士评选中的个别不规范行为确实有当时社会风气和法制建设等因素影响,拿今天的规则审视过去的行为,稍显苛刻。但每个年代都不缺非常严谨的学者,对待学术必须始终坚持最高标准。”

5.有关学术剽窃的新闻一直备受关注。多年以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到资深教授,学术剽窃丑闻在其他国家也层出不穷,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应对学术造假问题。在韩国。社会被学术流弊、论文造假、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困扰。自2005年黄禹锡论文造假案以来,韩国社会对此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日渐增加。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各种反抄袭系统的使用,抄袭、代写论文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韩国首尔大学于2013年7月14日就宣布引进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将对比系统已收录的相关数据,检查学生的硕士、博士论文,以判断是否存在抄袭行为,对存在学术造假的学者,将撤销其学者职务,同时给予法律起诉。在面对学术界“强劲”的不正之风难除问题上,日本上至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下到各所大学,都建立了一套防范机制。文科省主要从论文抄袭、篡改、盗用和研究经费不当使用两方面抓起,同时公布了《学术不正行为对策》,明确要求,各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协会应制定实验观察数据、试剂的保存制度;还应设立接受学术腐败内部告发的窗口,公开窗口的联系方式;被告发的研究人员有义务自行证明数据的真实性。

美国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绝不手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13年春季招生项目中给63名申请人发了拒绝信。原因是发现其在申请MBA专业的录取论文中存在抄袭行为。2013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勒令60名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参与6个月全职带薪的非学术类工作。为避免学术造假,美国许多学院都在使用一系列的经过认证的软件包来检查学生论文是否造假,这些软件十分有效。新的反剽窃软件不仅将专业论文放到数据库中,而且会将所有的学生论文也放入,哪怕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也会被检测到重复的片段。在美国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几道“关卡”才能与公众见面。

由于各国媒体时常披露学术造假事件,法国政府、民众和科学界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虽然法国政府尚未出台任何针对学术腐败的法律法规。但已经有一部分科研机构正通过制定科研人员行为准财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方法,规范科研活动。法国各研究单位除提倡加强行业道德教育以外,主要通过制定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措施,来创造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和相对宽松的整体评价体制,防范学术腐败。比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就成立了科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科研道德准则和条例,内容涉及防范科研舞弊和非法占有科研成果等,并且规定了研究人员在科研评估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研究人员尊重科学伦理,正确处理个人研究自由与社会义务的关系.委员会尤其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整体评价,避免研究人员因过度追求眼前利益铤而走险。法国另一个重要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也在1999年成立了科学廉洁委员会,该委员会接受书面申诉.

在保密的前提下备案并开展相关调查。一旦确认属于可受理案件,委员会就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展开深入调查。此外,这个委员会还制定了科研工作守则,并对其所有科研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以防范学术腐败等不良行为。

6.2014年1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浙江大学教授陈某进行宣判,认定其贪污945万余元,以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20万元。

陈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原常务副院长。2008年,其接手“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课题,获科研经费3.135亿元。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陈某用课题总负责人的身份,将关联公司列为课题外协单位,再通过授意关联公司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已有。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某用科研经费包养情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党委办公室原主任孟某贪污科研经费炒黄金买期货;江苏省农科院高级工程师杜某与妻合谋私用科研经费:山东两个课题组用将近一半经费报销1505张火车票……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中纪委网站显示,2012年以来,教育部查处了14起国家审计署移送的高校教师挪用、贪污科研经费案件,7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7.《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人首次突破1万亿元。国家向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经费跟着项目走”是圈内公开已久的“秘密”。以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

换句话说,申请人科研经费的取得是建立在科研项目通过审批的基础上的。据了解,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是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主要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这种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

选哪种项目申报也是有学问的。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J教授透露。高校教师申请经费的指向性比较明确,都比较偏爱于优先申请纵向经费。但纵向经费因有成熟的预算管理。将劳务开支压得比较低,横向经费因此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价值往往在于“能搞到一笔钱”。

“项目能不能通过,其实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差不多有数。经费批下来以后,怎么花也是个问题。通常批到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都有结余。很少有人会把剩余经费交回,因为如果剩余经费超过一定比例,会影响以后的资助额度。”J教授如是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教授曾谈道:“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

俞教授认为,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

同时,他认为,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张某说:“每个人每月发的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实际帮老师做课题的同学一般是三四个人,为了拿到更多的劳务费.我们会要来师弟师妹的银行卡号报给学校,把劳务费打到他们的卡里,然后取出来再交给老师。”

虚假报销课题费的关键是发票.发票从何而来?张某说:“有时候在买实验器材、复印资料的时候,开面额高于实际金额的发票,只要给卖家把税点的钱出了就行,他们也愿意。对于实在开不了发票的事项,就只能买发票了。”实践中,“找发票报销套经费”是通常路径,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偷梁换柱搞经费”。J教授透露:“一些既有横向课题又有纵向课题的老师,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偷梁换柱’,比如在纵向课题中编制虚假合同报销横向课题的设备购买费用.在横向课题中列支纵向课题的劳务费。”

8.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成果产出量及占全国科研产出的比重显著上升。然而,不同类型高校科研活动中的同质化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由于不同类型高校在学生资源、研究积累、科研资源优势等方面各有特色。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应当准确定位,有所侧重,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然而,目前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高校在科研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一致化的发展趋势,导致高校失去自己的特色。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自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校大扩招带动了大批高校升格。学校升格可以获得更好的学生资源、更多的财政拨款,对各高校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很多高校都将自己的发展定位为向高一层次攀升。同时,我国现有高校发展模式是逐级升格:从高职到专科再到本科,从申请硕士点到申请博士点,最终目标都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早已不是停留于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知识,而是转向要求他们具有基于创新力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普通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重视专业实践导向的知识和技能,科研活动更加注重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单独的体系和发展路径。

在目前单一路径的高校升格模式下,向研究型大学升格成了各院校共同的追求。往往导致高校放弃自身特点,在办学模式、科研模式上盲目攀比。这种逐级升格思维主导下的办学理念必然导致办学模式逐级传导,从而造成不同学校间的同质化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除部分以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基金等形式定向划拨外,绝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项目申报方式获得。这些短则一年、长至三五年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项目结题通常有明确的论文、专利考核指标要求.并不适于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的基础性研究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同时,这种竞争性研发经费获取方式对于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非常不利.年轻教师很难得到基础性研究经费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高水平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为了寻求科研经费,只能拓展不同渠道,更多地接受企业研发委托。由于高水平大学的品牌效应和优质学生资源优势,企业委托资金也愿意投向高规格大学,从而导致高水平大学接受企业研发委托的比例居高不下,基础研究比例并不比普通院校高。相反。部分高水平大学的企业资金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60%,远高于大多数普通院校。

在现行高校考评标准中,学术化量化倾向明显。考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参考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制定的,过分依赖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定量指标。较少针对不同特点的高校设置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学校申请了多少项课题、是否有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等成了重要的衡量参数,甚至成为某些考评的“硬指标”。过于学术倾向和定量倾向的考评模式,导致高校特色和差异性被抹煞,科研项目尤其是基础类研究项目成为各类型高等院校共同追求的必选项。调研中发现,在很多地方高校教师招聘中,能否为学校带来一项基础研究基金可能会成为应聘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高水平大学与地方院校更多的是一种高层次与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关系,而非研究型与应用技术型的类型之分。各类型高校科研活动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发展。9.2014年8月,北京大学就《北京大学章程》的修订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章程中提到,北大学生不仅有权利进入北大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还能够进入学术委员会,参与行使包括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评定教师职务拟聘人选、受理审查学术不端行为、裁决学术纠纷等职权。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学生进入校级委员会裁决学校大事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作为国内顶尖高校,首次在校学术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委员,将学生纳入学校治理者的队伍中,其意义仍不可小觑。当人们高呼政策的开明、开放和先进的时候,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其实是科学治校的理性回归。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单位,承担着培养人才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职责,区别于一般行政机构的工作目标,不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学术探讨,都离不开一个自由、公正的学术管理环境。早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就一直在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路,作为对国内高校行政化色彩浓厚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改进,之后又接连发文件,逐渐落实了高校党政分开、校长负责制等政策措施,其目的就是逐渐将学术与行政进行剥离,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而此次北京大学在章程中拟规定由学生参与学术委员会等机构,正是国内高校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的探索,它赋予学生参与学校级别的管理层,并裁决学校层面的事务的权利,无疑有助于实现科学治校,能进一步接近大学办学的内涵。作答要求

一、结合“给定资料7”,谈谈如何整治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乱象。(20分)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不超过300字。

二、“给定资料1”有网友针对H大学女教师转岗一事发表了评论,假如你是H大学人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结合“给定资料1~2”,针对该网友评论写一则回帖。(35分)要求:

(1)内容得体,符合实际;(2)指向明确,有说服力;(3)500字左右。

三、结合给定资料,围绕“治理学术腐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5分)要求:

(1)观点鲜明,结构完整;

上一篇:寻找文明礼仪小标兵下一篇:进出口食品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