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文章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文章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1

两会是民主政治的窗口,也是会风作风的窗口。过去一年多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动真碰硬、涤荡“四风”,让党风一清、政风一新。改作风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点和突破口,今年两会的会风必然会更受关注。要求“盯住作风问题不放”,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宣示着我们持之以恒改作风的决心。然而,持续推进之时,更需防止半程泄气、后劲不足。代表委员如果能在两会上保持清新作风,一定能给全社会做出良好表率。好作风经过两会得到固化,进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选择,转作风就能取得实效、收到长效。

务实好会风,更体现在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上。过去一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第一年。能不能抓住真问题、提出好建议,正是对代表委员们履职能力、履职态度的一个检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平时注意联系群众、常常深入基层,摒弃了形式主义、杜绝了官僚主义,在两会上的建言献策就能接地气、有干货。在深入思考问题、深切体察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议出共鸣共识,对社会发展有贡献、对群众诉求有回应,才是真正开好了两会。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很多政策有待出台、很多措施有待落实,新情况会出现,新问题也会产生。对“一府两院”、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全面发展就会有更大正能量;对教育、医疗等改革,环境、城镇化等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深化改革就会有更广泛共识。代表由人民选出,委员由协商产生,在发展的历史关头,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正体现在每一次求真的发言中、每一个务实的建议里。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2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的能力考试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就整体而言, 公务员已经是今天素质最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经在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战略”层面上讲,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国内率先引入能力考试、申论考试, 取消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公共知识考试, 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 向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报考者倾斜……一项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措施, 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实事, 成为人事管理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种改革举措不仅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也对考试观念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教育考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领域在这个示范作用下也开始引入一些能力考试, 如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

但是, 在“战术”层面, 公务员录用考试远不如其在“战略”层面那样成功。如今的考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就考试的命题、施测、评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而言, 不用说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 即使与国内的许多考试相比,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委托, 笔者曾经对2001年至2008年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卷进行过非常全面的统计分析和心理测量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试题质量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部分试题没有经过考前预测, 试卷中存在着一些太难或太容易、区分度不高甚至个别负区分度的试题。可以推测, 在地方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 也很可能存在同样的试题质量问题。

(二) “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在增大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的6年中, 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累计不过4万余人, 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10∶1。今天, 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2009年招考职位1.35万个, 通过资格审查并经过现场确认的报考者77.5万人, 报考比例达到57∶1。“残联”的一个职位, 报考人数竟达到4584人。人才选拔中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误用庸才”, 一种是“错拒人才”。在如此高的报考比例之下, “误用庸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事实上,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AAT) 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 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 由于试卷过难, 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兼职的命题队伍面对专职的辅导队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 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征, 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导致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 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 命题的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 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 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中, 专心致志。

在命题队伍和审题队伍的组织中, 考试主持部门面临着两难困境:时间充裕、可以保证精力投入的人, 考试部门不感兴趣;考试部门请来参与命题和审题的人, 又往往是一些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非常紧张的人。结果, 由于精力投入不足, 虽然命题队伍往往由一些非常优秀、德才兼备的人员组成, 但他们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水平, 却常常不及辅导队伍。

(四) 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

今天, 围绕考试作弊手段已经发展起一些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 借助互联网实现的针对考试的“考中” (不是考前泄题) 集团作弊非常猖獗。例如, 在2009年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中, 就发现多起向考场内发送答案的作弊事件。考中作弊的基本流程是:考生带微型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试卷以无线发射方式传出考场外——事先招聘的一组“解题高手”分别做出答案——答案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全国各地的场外“作弊助手”——“作弊助手”以无线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在互联网上, 可以买到用于考试作弊的一系列设备, 包括笔形扫描器、眼镜形扫描器、传输覆盖范围1000米的10W发射器、传输覆盖范围3000米的35W发射器、手表形短信接收器、橡皮形短信接收器、米粒形隐形耳机等。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面对挑战的相应对策

20年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公务员考试不仅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基础之上, 还需要建立在有效、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面对挑战, 考试主持部门必须对提高考试科学性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 实行分类分等考试

在政府中不同部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在能力方面的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合理分类、分等的基础上组织考试, 才能达到“考以致用”的目的, 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虽然我国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源地, 但近代以来, 在公务员录用和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就像我国虽然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如今也常常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造纸和印刷成套设备一样。在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 各国都走过了一段探索的路程, 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快。

(二) 合理设置报考资格

在分类、分等的基础之上, 考试主持部门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资格。报考资格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录用考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笔试在整个录用过程中的作用过大, 通过笔试淘汰的人数过多。因此, 我们在录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笔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和手段。设置合理的报考资格是在录用过程中降低笔试比重的方式之一。

(三) 科目设置和分数组合研究

在分类、分等和合理设置报考资格的基础之上, 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也需要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选拔效率, 而且关系到考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当存在多种考试科目的时候, 不同的分数组合方式会产生差别很大的选拔结果。目前经常被采用的原始分直接相加的总分计算方法并不合理, 相关部门还需要研究更合理的分数组合方式。

(四) 从特定选拔考试向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过渡的研究

目前, 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为“公考一族”, 奔波于参加中央、省、地区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之中, 交通食宿负担很重。由于一些地区关于考试科学化的研究不足, 导致考试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公务员录用考试能从特定选拔考试逐渐过渡到一般任用资格考试, 考生就会减少许多负担。但是, 资格考试面临“等值”和“及格线设定”两个难题, 开发难度远高于选拔考试。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得失利弊的分析来研究这种过渡的可行性。

(五)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库建设研究

1. 试卷结构改进和新题型开发。面对强大的考试辅导力量, 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部门需要对试卷结构进行调整, 淘汰掉某些已经缺乏命题挖掘潜力的题型 (如数列题、部分图形题) 。在考前辅导的影响下, 这些题型已经走入绝境。近年来, 为了提高区分度, 命题部门大幅度提高了试题难度, 使试题向偏题、怪题方向发展, 背离了此种题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 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此类题目中不再具有优势。“常识判断”题型也需要进行改造。目前“常识判断”的命题已经陷入悖论:如果考查内容真正是常识, 题目便会缺乏区分度, 通过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为了提高区分度而增加题目难度, 所考查的内容就不再是“常识”, 而成为“专识”, 即特定的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 命题部门需要开发新的题型, 使试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 使考试可以更好地向那些确实具有潜力、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才倾斜。

2. 预测设计。预测是保证试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全国各省市、各地区每年进行大量的公务员录用考试, 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开发空间。如果设计合理, 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将预测与正式考试相结合, 将题库建设与服务基层相结合, 构造一个行政职业能力试题预测网络, 利用各地的录用考试组织预测和实现题目等值, 完成行政职业能力题库建设的任务。

3. 题库的参数体系。合理地设计题库参数体系是建设科学化题库的前提。参数中不仅要包括统计测量参数, 如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 还需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参数, 如所考查的内容、能力等。内容参数需要由命题人员和审题人员进行标注。

4. 题库的等值模型。如果逐步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过渡到资格考试, 就需要解决好题库的等值模型问题。

5. 试卷的自动 (半自动) 生成系统。题库应具有试卷自动 (半自动) 生成功能。在合理设计参数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的选题模型不仅要满足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的要求, 还需要满足试题在内容覆盖、能力覆盖方面的要求。

6. 题库试题的曝光度 (重复使用) 控制。

7. 关于逐步实现行政职业能力机考和适应性考试的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是考试发展的方向, 相关部门应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六) 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考试的主持部门还应对与考试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 年龄限制的合法性问题、试卷保密的合法性问题、有关残疾人考试的法律问题、有关传染性患者考试的法律问题、与少数民族考生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试卷雷同统计判定的法律问题等。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篇3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4

2012年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公务员笔试已结束,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2012年西藏、河南等地公务员考试将在下半年举行,预参加此类考试的考生还需提前准备复习,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备考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参考《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申论文章一般都紧扣主题展开写作的,有一个精彩华丽的开头即有画龙点睛之妙,在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专家通过研读历年来申论文章的考试特点,总结文章写作的宝贵经验,向各位考生提供文章开头写法的六种形式,以期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紧扣题目式

近几年申论文章论述题部分,呈现出一大特点并渐趋稳定,即题目给出文章写作的话题,一般是给出给定资料中的一段话,或者是限定某一则资料,要求结合对这段话或者资料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对于这类题目,考生在具体行文中,必须在开头部分对题目中出示的话题加以引述、阐释,而后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此,既紧扣题目要求,彰显写作的严谨性,又能大大降低文章跑题的嫌疑。

【示例】

题目:“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资料: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文章开头: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分析】

题目要求以“给定资料7”中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么,具体行文中就应对这段故事加以简要概括、分析。示例文章开头部分首先强调了道德的重要作用,而后对题目中所说的感人故事加以概括,并由此自然引出了社会公德话题,实现了“紧扣题目”。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5

收集新闻素材让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

言之有物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中公教育专家在与考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分析材料和书写答案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言之无物,可见平时的积累和储备非常匮乏。每每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疑问,如何提高自己的申论的敏感度呢?中.公教育专家说,很好的方法就是多收集新闻。多阅读,多分析可以增加我们的申论和面试的思考敏感度。

一、培养认真品读新闻的习惯

关注每天的国内大事和国际时事,不仅看报纸和网络新闻,还要上网络论坛和微博了解,拓宽了解渠道,尽可能的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结合各地的政府门户网站的一些最新内容入情入境的了解当地情况。

二、培养评论思维

关注各地的时事新闻,融会贯通的,提升专业度,培养自己的新闻评论阅读敏感度,看新闻不仅是了解新闻还要关注新闻的形成和形成对新闻时事的看法,要在看新闻时自然而然的有这样的意识:如果让我去评论这件事,我会怎么去评论?看每一条新闻的时候,其实潜意识中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都在默默地进行着评论。

三、培养时事和题目的联系感

关注新闻可以收集有效信息,通过评论的敏感度可以更加透彻的看清题目和出题人的出题意图,现在申论的材料和面试的一些题目,都是以最新的时事内容入题,很多时候不是仅就一条新闻说事,而是考验一个人将不同的新闻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的能力,从新闻的评析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由此及彼,正说反说,旁征博引,将近来一系列类似的新闻结合起来评论,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1 电话:0551—65268288 65422888 65122200 安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内容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ah.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http://club.offcn.com/forum-194-1.html)

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面授)(http://kc.offcn.com/general/44/474/)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网校)(http://edu.offcn.com/bkzt/2014gk/)欢迎加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QQ交流群:236388933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ah.offcn.com/zg/ztk/index.html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6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跟人民日报学习写申论文章

《勿忘忧患 方有未来》作者:李 洋来源于《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10日09 版)全篇一共1194个字。文章短小精悍浑然天成,段落灵活多变。对现在文章结构毫无新意的广大考生来说福音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一定要恶俗的要吐吗? 勿忘忧患 方有未来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去了上海和浙江嘉兴。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幅图、一张表、一段话,让他“久久凝视”。

(中公评析——第一段描述一个事实。最大的特别简短,而引起共鸣。共鸣的原因是这是一个我们在新闻中看过的热点事件)一幅图是《时局图》。爱国华侨谢缵泰1898年创作的这幅画,用动物等形象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张表是“清末主要赔款简表”。它列出了1842年到1905年之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十个不平等条约,总计赔款12.3亿两白银、2140万银元。一段话是马克思的话。这段话镌刻于木板上:“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通过这些展品,纪念馆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中公评析——第二段深入的描述。引道读者理解总书记为什么“久久凝视”,既可以让一二段之间形成逻辑联系,有为后续论证之明了方向。)十九大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党的诞生地,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传递出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新的领导集体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穿越峥嵘岁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如一。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笃信复兴的希望;面向复兴,我们依然需要葆有忧患意识。

(中公评析——第三段点明中心论点。自然的一塌糊涂,舒服的无与伦比,这要感谢第二段的深入描写,马上让读者就认可的作者的观点。)总书记在三件展品前的驻足凝视,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提醒人们不忘忧患、居安思危。这种忧患意识,饱含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今天,被列强瓜分的惨状,一笔笔屈辱的赔款,都已经写入了历史;但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会固步自封,甚至让自己陷于危机。

(中公评析——第四段把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让读者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却忧患,往往是衰败的先兆。全球化时代,利益的交织更加紧密,力量的博弈更趋隐蔽。《时局图》描绘的那个时代,战争靠的是坚船利炮;今天,多个领域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刚刚走过的20世纪,有多少国家改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变了命运走向?又有多少曾经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不知不觉中掉入无形的陷阱?而观察那些长久以来能够从容克服艰难险阻、保持繁荣和稳定的国家,大都对历史充满敬畏,不仅能以史为鉴,还从制度与心理上,对可能的风险、危机进行防范。惟其如此,才能继往开来,把经历的挑战化为机遇,让自己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中公评析——第五段是第四段的详细解释,通过古今对比让第四段的论证更加完备)五年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把广东作为离京调研的第一站。他强调,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过去5年来,总书记一再督促和要求全党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中公评析——第六段依托总书记的工作轨迹,让我们认识到总书记对此的关注。也是在论证中心观点,但这一部分和四、五段的论证不同,是用总书记的督促和教导强调其重要性)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铭记这幅画、这张表、这段话,时刻警示自己戒骄戒躁,我们才能保持清醒,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中公评析——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总结论点,文章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写文章没有必要一定要有分论点,一定要有段旨句,之用逻辑正确,可以千娇百媚。)更多云南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情况各异的国外公务员考试 篇7

英国公务员考试对考生的要求非常高, 必须是大学毕业, 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极强的表达能力。即使达到考试标准, 考生还要面临“马拉松”式的漫长考试。起码经历三轮考试, 分别是写论文、能力测试和最后的决选。其中能力测试一共需要考5个小时。虽然很多英国精英还是选择考公务员, 然后进入政界, 但实际上英国公务员工资比社会平均水平要低, 公务员在英国并不是一个“金饭碗”, 甚至跌入了英国二十大厌恶职业榜。

韩国:公务员被称“神的职业”

职业的稳定性加上良好的社会保障和退休制度, 公务员在韩国被称做“神的职业”。以2010年为例, 韩国报考公务员 (中央直属部门) 的录取比例为1100:1。韩国公务员不仅有良好的待遇, 退休之后还可以按照退休前3年工资的76%获得年金, 而一般国民年金只有退休前3年工资的50%。此外, 韩国在职公务员医疗保险还惠及配偶。因此男性公务员最受未婚女性欢迎, 更容易找到对象成家。

印度:考试堪称世界最难

在印度, 国家招考的公务员数量非常少。由于印度人口多, 每年的报考人数多达几十万, 录取率只有千分之几。正因为如此, 这使它成了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在印度, 当公务员被认为“很有面子”, 被人视为“光宗耀祖”的行业, 待遇远比一般工作高, 他们是全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此外, 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 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区或基层补贴费等。

澳大利亚:考公务员的多为富人

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篇8

选词填空题(三)(承上期)

作答之道

之二:辨析词义。词语填空的四个备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这就需要对这些备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弄懂它们各自的含义、通常的搭配、习惯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等,特别是要找到它们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这些细微差别,判断出应该选用哪一个词。比如: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对于选项中的四个近义词,削足适履是指为了把鞋穿上而把脚削小,比喻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顾实际和具体条件把内在的东西损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界限。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语段的意思是因版面限制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就去砍综述、删注释这些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削足适履。所以本题选A。

之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语段中对作答有关键作用的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推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在一些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往往要有顺承连接,要有前铺后垫,要有逻辑顺序,要有前因后果,这些都会通过一些词来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体现上述关系的这些关键词所带的信息来推断出应填入的词语。重点是要能发现这个关键词,并且能从关键词中看出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解析】此题中第二个画横线处前的“互相”就是一个关键词。互相一定是指两个什么事物,一个是不会称之互相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分析出这“两个”是指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判断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应该是协调发展。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A。

例题精讲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作答讲解】把一个文人学者的稿件、言论汇集在一起编全集,是对一个文人学者形象的呈现,是希望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资料进行认真辑佚、整理,不放过的应该是“只言片语”。因此本题选D。不选A,是因为“描绘”一词带有描写和画的意思,“蛛丝马迹”指的是不明显的线索,这两个词都不符合语段的意思。不选B,是因为“还原”是指呈现本身的面目,填入此词曲解了语段的意思。不选C,是因为“展现”没有“呈现”更恰当,再者“闲言碎语”有贬义色彩。

考题练习

1.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等环保词汇频频出现于英国。在社会上,这是最 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这是最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这是最具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这是最有_______的商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号召 价值

C.时尚 丰富 前途 前景

D.倡导 深入 前瞻 优势

2.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把视线从厚厚的专业书上,以年轻而真诚的心灵去________社会、________民生、________发展,在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的同时,悟出“书本之外”的“真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感受 体察

B.体察 感受 关注

C.感受 关注 体察

D.关注 体察 感受

3. 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B.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答案】1.A。2.D。3.B

公务员申论讲解与训练

(一)申论讲堂

2014年4月12日部分省市区

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给定资料2”就是讲文化输出的,有许多内容可以参考,关键是要答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应该答四部分内容: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什么。这四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给定资料2”中找到,全部找到后进行总结、提炼,答出即可。

nlc202309082137

【高分作答】

文化输出,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走向世界。它是对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扭转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增强后劲。文化输出,一要与引进相结合,拿来和输出并举;二要创造性输出,以原创作品为主;三要符合世贸协定;四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保证质量,伪劣的要杜绝出口;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能代表国家、人民和民族文化形象;要输出包含中国价值观,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

【简要点评】这份作答把文化输出理解得很透彻,也很全面。所有内容是“给定资料2”里的内容。作答分四个层次,先是答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概念,从整个给定资料看文化输出也是发展文化的一个举措,理解一个词首先从概念理解,必须把文化输出的意思先答上。接着答了文化输出的意义,一项措施有什么意义至关重要,分析理解类试题答意义也是很必要的。然后,又答了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也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作答的四个方面都是在“给定资料2”归纳概括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最后,答的是文化输出要输出什么,将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都答了出来。

(二)对话申论

“sycrool” 15:31:29

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都有若干项要求。题目要求很重要吗?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3:47

当然了,题目要求非常重要。每一项要求,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给分。作答前一定要把题目要求每一项都弄懂,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吃透。弄懂之后再去考虑作答的事。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要求让怎么答就怎么答,老老实实作答,力争使作答最切合题目要求。

“sycrool” 15:35:57

什么是最切合题目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8:39

就是要使你的作答内容,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你是按题目要求答的,所有题目要求你都达到了。千万不要让评卷者对此产生哪怕一点的怀疑。

“sycrool” 15: 45:21

哦,记住了。现在,申论大题有的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52:59

这就要求对给定资料要在“度”上进行把握,既不要过分局限于给定资料的框定,要突破给定资料给你的思维限制,又不能过度脱离给定资料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这样做:首先你的论述引题、观点、所感所想所议都要源于给定资料,由给定资料所引发,也就是文章的“根”要在给定资料上。其次,申论是选拔性考试,要把真正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因此你的论述又不要受给定资料的局限,要超越给定资料,要看得更远更深,理解得更全更透,要有自己独到的务实合理的见解和韬略。这就是这一要求的本质,也是我们作答应该着重把握的。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9

一、申论文章写作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

文章写作的确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但是又不单单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申论文章写作中加入了很大成分对考生独立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考生对文字的驾驭体现自己特有的能力。因此,有的考生用了平实的语言却也可以拿到申论写作的高分。因为这一部分考生用语虽然平实,却把自己对整篇申论材料的理解拿捏的非常到位,很好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申论写作的时候,考生需要注意以自己对申论材料的理解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写作,这才是真正的文章写作。

二、文章写作是对原材料的重新拼凑

有一部分考生认为申论文章写作答题就是对前边几类题的综合,第一题概括问题,第二题分析问题,第三题提出对策。于是,第四题的文章写作就来一个大杂烩,把前面几道题的答案重新整合一下,到原材料中抄一抄,综合大作文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这样拼凑出来的答案是申论考试中得分最低的答案,尤其是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近两年的申论命题趋势中,越来越多的考察细微的内容,第一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一的问题的概括;第二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二产生的诸多原因的分析;而第三题可能是针对特定事实中表现三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这样,考生通过对原材料重新拼凑整合之后形成的大作文就如同一篇大杂烩,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撑,论述的也极不充分,这就成了申论阅卷中的四类卷!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10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用好快读法 梳理文

章思路

很多考生在做申论试卷时总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单纯讲道理的材料特别好归纳出要点,但是,如果材料在讲故事,有时就难以下手。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学习快读法,来破解这一难题。

快读法的基本操作如下: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所谓的主题就是材料当中的主要介绍对象;所谓的处境就是主体面临的问题或者他的身份;做法是指他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结果是好是坏,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最后,我们如果可以从中找到启示,如果材料当中没有,我们就要推导出启示。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演示一下:

【材料】尽管水系管理部门不断通过各种举措加强安全管理,但仍无法完全阻止人们下河野游的行为,而随之发生的那些溺亡事故则让人揪心。

对此,S市水系管理部门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在水系河道易出现私自游泳等情况的不安全地段加装防护栏,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目前,已加装防护栏的河道达到15公里。

日前,记者在太平河城市广场南岸看到,岸边已安装了一排绿色防护栏。城市水系管理处监察安保科科长对记者说,这一段河道长3.5公里,现已全部完成护栏安装,装了护栏后,在这里游泳的人明显减少了。

今年秋季,水系管理部门还将在连心河等易下河游泳地段,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1.1万米,并安装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游泳行为。

在加装防护栏的同时,水系管理部门还在水系河道沿线安装800块警示牌、悬挂700条警示标语,提示严禁游泳;并配备100名保安,维护水系河道安全,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作答】

本段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城市水系的管理部门,其处境是:人们下河野游导致溺亡事故发生,而他的做法就相对来讲比较多了,比如说,安装绿色护栏,安装监控、制止游泳行为、设立警示牌、配备保安。结果是游泳人明显减少。总结出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四个要素之后,材料当中并没有给我们明显的启示,那么我们就要推导出来。其实就是我们要在城市建设水系的时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11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录用制度;公正性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是政治制度研究的一部分,对公务员录用公平性问题研究内含其中。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对其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吸收其公务员录用公平性的精华。如德姆克·克利斯托福的《欧盟25国公务员制度》不但介绍了各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考录原则、主考机关、考试的级别和种类、考试录用的程序和方法,还详细介绍了考试科目和内容,涉及面很广而且比较细;

二是对不同的录用方法与本国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进行研究。在强调公开考试竞争的基础上,各个国家都制定符合各自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的录用规定。如阎树森著作的《日本公务员制度研究》从组织层面和精神层面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的。他主张研究机制不仅要看制度层面上的东西,对有关组织的工作内容、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工作方法、行政如何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也要深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将行为和动因作为研究公务员机制的一个视角,将制度中人的因素考虑的非常全面,不仅仅从人的行为更从人的精神状态方面研究制度,并将此作为机制公正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对公务员录用创新和发展进行研究。西方公务员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以美国为例,1978年,美国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通过了《公务员制度改革法》,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提供人才公平竞争发展的环境,强调公务员录用以能力、知识和技术为前提。

二、国内研究

我国国内对公务员录用机制公正性问题研究循从以下三条路线:

1、对我国公务员考录机制的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讨论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公正性问题。这类研究主要是在汲取学术界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紧紧围绕公务员每项制度的涵义、意义及内容进行研究,同时也注重对先行各项制度的分析评价,其中就包括对公务与录用机制公正性的问题分析。如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编写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者舒放编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学者许法根编写的《国家公务员制度》认为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所取得的成绩宏观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第二、促进了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第三、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平等竞争机制;钱再见著的《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和金世斌的《制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不仅从制度的层面研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还从社会生态环境的层面来研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他们认为,首先公务员制度不是静态存在的,它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而,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公正性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直接影响,成为导致公务员录用公正性缺失的导火索。其次,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过程中关注公平性问题,不仅要注意考试体系自身的问题还要注意公务员考试环境方面的问题和考试体系保障方面的问题。

2、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中某一具体制度设置的公正性进行研究。例如在对报考资格设置的研究方面,罗凤鸣所著《国家考试报考资格法律问题研究》从国家考试报考资格法律问题延伸到公务员录用机制中的报考资格设置的公正性问题上进行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主要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报考资格是公民考试权利基本内容之一。报考资格是指公民报名参加国家考试的权利,它是公民享有其他考试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才能实施与考试活动相关的行为,获得考试权益。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报考资格是国家配置社会有限资源、进行考试管理的控制手段,公民要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报考资格即“实际资格”,须通过国家有权机关的审查并加以确认。因此,公民获得国家考试的报考资格是公民应考权与国家考试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罗凤鸣从报考资格的“应然”与“实然”入手,讨论了设置报考资格的限制,由此对报考资格的公正性问题进行分析。

综上可知,对公务员考录公正性问题的研究,国外是作为政治制度研究的一部分,国内是作为公务员制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多集中在制度层面,从目标和实质的角度进行,很少从程序的角度进行。本文针对我国公务员考录的特点,借鉴以往的研究经验,从制度安排(即制度规定的程序)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对公务员考录机制的公正性进行研究。

三、可从程序公正角度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公正性

纵观国内外研究动态可知,公正需要实现,但公正要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这就是程序,包括决定者的不偏不倚、平等对待,接受者的有效参与,程序过程的透明、公开等。对公务员考录机制公正性问题的研究从程序公正的角度进行有现实意义,包括制度安排的公正和实际操作的公正两个方面。

本文针对我国公务员考录的特点,借鉴以往的研究经验,从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对公务员考录的公平性进行研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在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平研究的基础上,开辟对公务员考录程序公平的研究。

二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研究的成果具有实践的运用价值。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曾经讨论过三种意义上的程序公平。其一是完善的程序公平,也就是人们预先能够确定一个公平的分配标准,而后再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确定一个合理的程序,其典型的事例便是在分蛋糕时切蛋糕者后取。第二种公平是不完善的程序公平,其特点是人们首先有一个公平的期望结果,可是,却无法设计一个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司法审判。在司法过程中,“人们期望的结果是:只要被告犯有被控告的罪行,他就应当被宣判为有罪”。可是,审判程序并不能经常保证宣判被告有罪,而且在有些时候还可以有宣判无罪的人有罪。第三种程序公平是纯粹的程序公平,在这种程序公平中,不存在一个有关正当结果的独立标准,而只能预先设定一个正确的和公平的程序,这一公开化的程序最终决定着分配的结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便是赌博。确实地说,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分配不可能像分蛋糕那样简单,如果把社会成员各自心理的、物质的需求以及个人察赋、机遇等偶然因素考虑进去,完善的程序公平在很多情形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们只能依赖于公平的程序去决定分配的结果。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分配结果之所以是可以接受的,其全部的理由都在于它产生于一个合理的程序,否则,一种分配结果无论被怎样解释为公平的,都将是人们无法接受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程序公平的重要性。公平的社会生活是在一个有效的制度管理下,按照制度的规范分配社会合作的全部成果来实现的;同样,公务员考录的公平是依靠公正的制度安排和公平的操作程序来实现的。可以说,在公务员考录公平的实现上,程序公平是实质公平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前提。这也是本文从程序公平的角度研究公务员考录的原因所在。

课题:本文为研究生创新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S0515。

参考文献:

[1][德]克利斯托福·德姆克著,宋世民译.《欧盟25国公务员制度》[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阎树森.《日本公务员制度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4]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许法根.《国家公务员制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钱再见等著.《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金世斌.《制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江苏社会科学,1998(3).

(作者简介:胡瑢(1987.1-),女,湖北公安,硕士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公务员考试文章 篇12

【例题1】 () 对于吉祥相当于狼烟对于 ()

A.和平战争B.麒麟信号

C.盛世烽火D.凤凰入侵

【作答精讲】见到凤凰就象征和预示着吉祥, 同样见到狼烟就预示着入侵, 二者类比最为贴近。因此本题选D。不选A, 是因为看到狼烟就意味着要发生战争, 狼烟是战争的信号, 但出现和平并不意味着就要吉祥, 和平不是吉祥的信号。不选B, 是因为狼烟是一种信号, 或是一种信号传递, 但麒麟是吉祥的象征, 不是信号, 也不是信号的传递。不选C, 是因为狼烟和烽火都表示战争就要发生, 是同义词, 可盛世和吉祥虽然有联系但不是同义词。作答此类试题, 要把每一选项分别代入题干, 看哪一项构成的逻辑关系最恰当、最贴近。

【例题2】 () 对于绿茶相当于音乐对于 ()

A.龙井浪漫B.早春娱乐

C.咖啡绘画D.健康情操

【作答精讲】咖啡和绿茶都是饮料的一种, 同样音乐和绘画都是艺术的一种, 二者类比关系最为恰当。因此本题选C。不选A, 是因为龙井是绿茶的一种, 而音乐却不是浪漫的一种。不选B, 是因为绿茶和早春的关系是早春的绿茶品质比较好, 音乐和娱乐没有这层关系。不选D, 是因为绿茶可以促进健康, 但情操却不可以促进音乐。此类试题要注意顺序, 词与词之间的前后顺序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类比关系, 最有干扰性的选项往往是在顺序上颠倒的选项。

【例题3】 () 对于表达相当于信件对于 ()

A.比喻沟通B.文字载体

C.感情抒情D.交流包裹

【作答精讲】比喻是表达的一种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一件事;同样, 信件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人们也可以通过信件来沟通一件事。因此本题选A。不选B, 是因为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 而信件的主要功能却不是载体。不选C, 是因为感情需要表达, 感情通过表达才能体现出来, 而信件不一定是通过抒情才能体现出来。不选D, 是因为表达是交流的前提, 表达好了才能交流好, 而信件和包裹却没有这层意思。此类试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1) 代入法, 将四个选项逐一代入题干, 选择类比关系最为贴近的一项。 (2) 造句法, 将所给词进行造句, 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选出与所给词造句样式最为贴近的一项。

(二) 行测月月练

1. 颁布对于条例相当于 () 对于 ()

A.实施制度B.认证产品

C.遵照规定D.出台法律

2. 生理对于治疗相当于 () 对于 ()

A.生命运动B.心理咨询

C.物理发现D.生存发展

3. 推演对于命题相当于 () 对于 ()

A.推论定义B.限定划分

C.提炼概念D.演绎逻辑

4. 主观对于逻辑相当于 () 对于 ()

A.思想推理B.认识理念

C.主体意识D.客观判断

5. 辩论对于辩手相当于 () 对于 ()

A.体育健儿B.搏击运动员

C.记叙主人公D.帆船舵手

6. 肌体对于健壮相当于 () 对于 ()

A.生命健康B.生理合格

C.人体安全D.肌肉发达

7. 负担对于减轻相当于 () 对于 ()

A.压力缩小B.学习增加

C.税费豁免D.农民高兴

8. 休息对于肌体相当于 () 对于 ()

A.睡觉疲劳B.放松神经

C.轻松时间D.休闲身心

9. 疲劳对于消除相当于 () 对于 ()

A.困乏驱走B.狼籍整理

C.睡眠增加D.厌倦学业

【答案】

上一篇:电子商务管理论文下一篇:俄语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