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通用8篇)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1

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食品)药品如果存在不良

问题谁能先知呢?谁有义务有责任把好管理和监测这个关口呢?所以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测和管理机制,成立专门化、专业化的检测和管理机构,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管理和检测工作是很重要的。

加强(食品)药品的监测和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检测和管理的能力。在我国,由于经费的问题不可能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但我们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这件工作。开源节流,专款专用,不断充实检测和管理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提高监测和管理能力。

加强(食品)药品的的监测和管理工作,要重视对生产厂商的监测和管理。有些生产商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就知道本身的产品是有安全危害的。假如我们在他们所生产出的产品未进入市场或进行审批生产时就予以查实禁止,那么危害百姓健康的(食品)药品就会成为无源头之污水,无根本之恶行,就无须事到临头再铲除了。

加强(食品)药品的监测和管理工作,要加大监测和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就目前,社会上暴露出存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很明显地说明如今监测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不够,公开度不高,人民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药品了解的不够,厂商、检测和管理机构与老百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一些机构与工作人员对群众的贴身生活大事负责不够。我们应该建立领导与专项工作人员负责制,专门问题专人负责,出了问题找专人。

加强(食品)的监测和管理工作,还要同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医疗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生产者、销售者、监测管理机构、老百姓与经销商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竞争、监测管理、经营机制与(食品消费)就医方式,真正为人民、为群众办实事。

加强(食品)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也要把好宣传和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加强(食品)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2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对策

1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现状

1.1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 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各自单独进行, 不存在任何从属关系, 考试可以根据考生自身情况来选择报考的政府机关, 考生也可以同时报考中央和地方的适合自己的政府部门, 互相不会影响, 也不会牵制。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 都属于招录考试, 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职位按时参加国考或省考。考试通过了笔试, 体检, 面试之后, 就可以被录取为自己之前所报职位的任职人员。

1.2 考试流程

(1)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 需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第二, 需满足年龄要求。一般要求18周岁以上, 35周岁以下。但是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可以放宽到40周岁。第三, 需要遵纪守法, 拥护我国宪法。第四, 个人需要有良好的品行。第五, 身体条件良好, 可以履行相应工作的职责。第六, 工作能力符合职位的相应要求。第七, 无特殊要求的, 至低需要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第八, 符合职位要求的其他任职资格要求。

(2) 基本报考流程。

首先, 查看各地人事考试网发布的考试公告、职位表。其次, 根据职位表的要求选定自身满足任职资格条件的职位, 比如:学历, 专业, 基层工作经验等。然后, 进行报考, 等待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通过后, 按照公告的要求缴费, 打印报名表, 参加笔试、面试等。

1.3 考试方式

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 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

(1) 笔试。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 (公共科目、专业科目) 和面试。笔试一般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2) 体检和考察。

一般笔试结束后, 根据进入面试的名单, 考生到指定医院参加规定项目的公务员体检。

(3) 面试。

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1∶3、1∶5, 只有通过笔试后, 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资格参加面试。

(4) 录用。

经过笔试、体检、面试后, 根据考生考察情况和体检的结果, 按参考人员的笔试、面试的成绩计算综合成绩, 将综合成绩进行排序, 根据招录单位招录的人数, 择优确定最终人选。

2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考生报考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中, 应届毕业生占得比例较大。我们可以这样来核算一下一名考生报考公务员的费用。笔试费用两科按100元算。基本上大部分考试考公务员还会报各色的辅导班, 每人按1000元算。2015陕西省公务员截至3月31日20时审核通过20763人。以这个人数来算, 考生费用约达到2284万。这些都增加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成本。再加上目前我国公务员省考每个地方的时间也不统一, 成绩也不能通用。考试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四处奔波。这也无形中加大了考生报考公务员的成本。

2.2 面试部分客观性难以保证

一方面, 公务员面试相对比笔试可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也会带有感情色彩。如果有自己认识的考生, 或者是打过“招呼”的关系户, 就算是笔试成绩低, 他们也可以通过提高考生的面试成绩以此来提高考生的名词。这种现象在公务员面试中也是时有发生的。这样就无法保证面试的公平性, 会存在所谓的“暗箱”操作。

另一方面, 面试题目的科学化也有待提高。在面试的时间里没法考核出考生的能力与素质。考生完全可以参加面试突击班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所以, 面试题目的信度与效度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再加之面试考官的专攻的方向不同, 水平不一, 也会影响面试考核的质量。

2.3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我国缺乏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国许多在公务员录用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在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中找到支撑。这就导致许多公务员录用方面的问题无章可循, 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目前也仅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后来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 这些行政法规, 难以涵盖所有公务员录用中的所有范围。

3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面试内容与形式

我国大部分公务员面试采用传统的问答形式, 这有可能造成考生的潜在能力违未被发挥出来。所以面试内容可以涉及多种领域。面试的方式也可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件筐测试等多种多样的面试方式。无领导小组小组更加适合公共部门发现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文件筐测试虽然在设计上比较花费时间, 但是这种考核方法可以真正发现考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处事原则及人际方式, 能更加真实的发现考生的能力。通过多样的面试方式, 有利于将考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 面试的结果也更为公平、客观, 也可以让我国的公共部门发现、选择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3.2 严格面试官选拔制度

面试过程中, 面试官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不仅要求考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也要求面试官掌握评判的技巧与能力。因此, 在面试官的选择上更应该严肃认真。如果是用人单位的领导担当考官, 需要首先掌握面试官的基本人际情况, 以此来避免出现“拉关系”“暗箱”等情况的出现。如果说是专业的面试官需要考核他对具体职位的任职要求的了解程度。这些情况可以通过谈话, 考核的方式获得。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面试官培训来提升面试官的能力与素质。培训过后可组织相应的考试来考核其是否合格。可以是针对培训内容的考试, 也可增加心理测验。

3.3 制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公务员录用制度方面的法律

关于公务员录用制度方面的法律的出台可以保证公务员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每一个程序的公正性、公平性及透明性。再者, 我国目前公务员考试监督工作, 是由相关的人事部门担当的, 这种制度设计, 其实就是要取消对公务员管理的检查监督。建立独立的对公务员管理工作检查监督的机构已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我国公务员管理在权力相互制约中保证检查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保证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沿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进行, 使国家可以真正选拔到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斌.当代中国党政干部录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D].太原:山西大学, 2010.

[2]范旭.国内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 2010.

[3]赖锋.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5]徐银华, 石佑启, 杨勇萍.公务员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郑光梁.论行政伦理与公务员人文精神重塑[J].商业时代, 2007, (30) .

[7]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转型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12) .

[8]郭熙保, 胡汉昌.论制度后发优势的实现机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 .

[9]李庆钧.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 2006, (4) .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3

摘 要 公务员考试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核心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得以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但随着我国新时期实践和形势的发展,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在具体实施中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做以粗浅探讨,以促进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问题 对策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自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从诞生、到成长,逐渐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和法制化。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现有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服务型政府管理实践的要求。面对今天信息社会及全球化时代政府管理实践的要求,如何全面建设新时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和积极推进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建设,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选拔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办法,去考核选拔干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主要采取统包统配和个别选调的方法,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选拔了大量人才,考试在其中起的作用极其微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开始积极探索改革传统干部录用制度,并从8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公开竞争机制,在干部招用中引进考试手段,择优录用。1989年我国公务员考试工作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首先,我国人事部与国务院下属的六个部委共同组织了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试点工作。其次,我国人事部与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在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干部录用中普遍实行考试制度。这两个突破性的发展,为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颁布;2005年4月《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这三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自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从诞生、到成长,逐渐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和法制化。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无足够的经验积累,以致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往往会显现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考门槛过高

当今社会,一些政府由于自身不能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有个合理、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而致使在招考公务员时,人为的提高报考门槛,认为只有高学历和毕业于名校才具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资格;认为只有热门专业的考生才有报考资格;认为只有应届高校毕业生才能很好胜任公务员的工作;认为只有本地区的考生才能很好的做好公务员工作。这些误区往往让很多求职者面对公开招考的职位,只能望洋兴叹,也许高门槛的设置有其特殊原因,如,出于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考虑或出于缓解报考人数极多而带来的诸多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问题。然而,政府这些极端举动,往往会导致行政资源和人才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笔试“两重两轻”

在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考试中,笔试内容往往“千人一卷”,对岗位专业能力测试不够,这样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也不能有效的反映不同职位的特点和专业化要求,更不能对考试者进行全方位的准确考察。同时,笔试内容的设计,往往重公共科目考试,轻专业科目考试。相对于公共科目考试试卷的规范性和试题种类的多样性,专业科目考试试卷的规范性和试题种类的多样性均无有效的保证。而在公共科目笔试中,又往往重知识,轻能力。在一些省份公务员考试中,往往在第一轮考试中只考公共科目,并以公共科目的考试成绩作为进入第二轮的依据。而在第二轮考试中,专业科目考试的比重很低。同时,考试内容的重文轻理现象,也是极其危险的。现阶段,公务员考试中,笔试内容基本上都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不重视对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素养的考查,这一方面致使公务员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不能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更不能为知识经济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公务员考试内容易掌握,形成了单靠记忆,背诵就足以应对笔试的局面。

(三)面试“模式化”重

当前我国公务员面试,还是实行传统的人事配备,主要测试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面试,却发现面试试题命题空间小,内容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基本上可以说“大同小异”,已经被研究的相当透彻,大量公考辅导资料和辅导班针对不同类型题目,为考生总结出各种答题模式,致使考生答题模式化,,导致面试走向极端--八股文面试。此种模式化面试不能充分表现考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考官也难以考察应试者的真实水平。同时,我国现阶段公务员面试的考官队伍主要由考录主管部门和招考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其队伍的构成,长期以来比较固定,模式僵化,给少数部分考生走后门,拉关系提供可乘之机,这容易造成考试的不公平。

(四)监督体系不完善

首先,现阶段我国公务员招考制度的法律体系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颁布的都是关于公务员管理的行政法规,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公务员招录制度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且在我国目前公务员考试中,考试录用机关和管理机关是同一部门,这致使公务员考试制度在执行中缺乏法律保障,使得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等原则受一定冲击。其次,社会监督体系不够。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考试工作,往往由人事部门和招考部门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而对于考试工作中的考试、面试等程序,都缺乏社会体系的有力监督。

三、解决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扩大公务员招录范围,彻底打破对报考人员的身份、地域等的限制

根据现代竞争理论,公务员考试必须是平等的、公正的。而在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考试招考中,常有身份、地域限制的条规,这直接导致竞争权力的不平等和竞争的地位不平等。如不改变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做到公平竞争,也很难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只有当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报考人员的才干和努力程度时,人们才会承认这是公平的竞争,才会认可这样的竞争结果。因此,在国家公务员招考中,必须扩大招考范围,彻底打破对身份、地域等的限制,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首先,以《公务员法》为依据,加大对公务员考试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宣传、贯彻和研究探讨。牢固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地区封锁,促进人才交流和选拔,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流通不断加快、区域差别逐渐缩小的现状。

(二)增强笔试、面试的科学性

笔试可以有效测量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公务员考试工具,因为它体现的是国家机关的意志。针对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工作中笔试出现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必须立足我国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科研工作,集中充分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来增强现有笔试工作的 科学性,进而提高公务员考试工作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首先,笔试科目设置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职务、等级和地区的公务员要求,笔试内容要有所不同,而不是几乎全部一张卷。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阅卷机制,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的阅卷。

面试,作为公务员考试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其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面试有助于面试官和考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面试官对考生有个更好的了解。而我国现阶段,面试官队伍的构建基本都是临时组建的,另外面试官队伍的构建也往往缺乏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搭配,从而致使一些业务能力强、而品质不好的面试官选入其中,这样的面试官队伍,势必会影响面试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对面试官的选择,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挑选,并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锻炼、考核和考察,最终才能确定面试官队伍的构建。

(三)健全监督体系,增强考试工作的透明度和制约机制

首先,完善我国现行公务员法的法规体系。现阶段我国所实施的公务员法,在多年的具体实施中,充分曝露出其不完善的地方,也展现出其急需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二、三层次法规的完善必须及时、有效的去做。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和人事部门,要立足我国国情,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公务员考试的优秀经验,不断加大完善我国公务员法的力度,同时,待公务员法相关法规得以完善后,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对公务员考试工作中出现的违规和违法行为,必须给予相关的纪律惩处和法规惩处,全力保障我国公务员考试工作走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化道路。

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为了增强我国公务员考试工作的透明度,应积极借鉴高校招生考试的经验,积极利用社会监督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不断增强公务员考试工作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努力去除公务员考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参考文献:

[1]冯必扬.现代竞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

[2]朱庆芳.公务员考试录用务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张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4]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刘嘉林.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考官入门.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4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问题官员不能搞“神奇复出”

在官员问责制推进过程中,无论是问责还是复出,都应当增强其公开性和透明度,尤其是要落实好问题官员复出的公示制度:一方面,要详细解释清楚新职位与复出官员的对应性与选择性;另一方面,还要为舆论监督创设绿色通道,以便更好地监督“问题官员”的复出之路

在近日召开的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七个一”帮扶对接会上,吴显国以“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身份出席会议。而在2008年9月,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被认定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经中共河北省委决定:免去吴显国的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被问责的官员一旦复出,无论职级高低、是否异地,都会引起舆论的质疑。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一个官员被问责后,还能不能复出?这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尽管“问题官员”复出会有损问责的威严,但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改过自新,重新出来工作也无可厚非。社会公众对问题官员复出大多包含着质疑,正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所说:“目前很多官员都是悄然复出,对公众欠缺一个应有的说明。因此,往往令公众对之前的问责产生质疑。”这些官员的复出是媒体向社会公布的,反而引起了群众的反感。

事实上,公众不满和质疑有时不在程序,而在于复出的官员并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和政治代价。诚然,被问责的官员可能并不是直接责任人,且不少“问题官员”在执政能力上确有过人之处,因此,举贤不避“过”、用人用其长也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轰轰烈烈的问责要具有震慑意义,必须以事实说明其严肃性与惩戒性,即便是复出,也要让群众心服口服。“问题官员”不管问题大小,复出时也应当照顾到公众的情绪,将复出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做到“进退有据”。这既是对公权力负责,也是对公民知情与监督权利的尊重。

现在的问题是,在围绕对“问题官员”问责与复出,官民之间并未形成共识,反而出现了一道道的裂痕,每一次“带病”复出,就多了一道印痕。许多“问题官员”的复出,官方都没有主动公布消息,都是被媒体追问后“承认”。尤其是当问责面临拷问,连复出也沦为病态问责“背书”,那么,在立法初衷和道理上都无可辩驳的官员复出程序制度设计显然不能操之过急。在官员复出程序还未成为生效的法律文本之前,如何保证问责的效力和力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无可辩驳的问责,才可能有无可指责的复出;只有无可挑剔的复出,才能有真正取信于民的官员问责制。

每一名官员所承担的责任,本身就有大小、时限、轻重之分,一个官员因为被问责,就彻底终结其政治生命,未免过于绝对化。单从官员问责制的完整性来看,一个完整的处分当然离不开必要的解除程序。这个程序既包括“问题官员”接受问责的时限,更包括问题官员复出的情况说明。公众对官员复出的质疑,除了包括时间上的疑问,更多的还是为什么非要“官复此职”不可?如何考评复出后官员的新政绩?如果这些细节问题不能公之于众,就算是问责时间明确无误,还是不能抹去公众心头的疑云。

近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撑,不少因公共事件被问责的官员,很快异地为官或换个岗位当官甚至升官,他们的神奇复出无疑损害了官员问责制的公信力。其实,在官员问责制推进过程中,无论是问责还是复出,都应当增强其公开性和透明度,尤其是要落实好问题官员复出的公示制度:一方面,要详细解释清楚新职位与复出官员的对应性与选择性;另一方面,还要为舆论监督创设绿色通道,以便更好地监督“问题官员”的复出之路。可以说,官员复出程序一吉林延边华图教育

吉林延边华图教育

旦法制化、规范化,以往云山雾罩的官员复出现象或许将不再重现。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5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范文

【背景材料】

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舟山海岛医生36载无怨无悔为民行医,衢州大学生选择从事家政服务,杭州民警连续9年义务献血捐骨髓„„2012年2月,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人”的叩问中,浙江省委组织实施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拉开了序幕。经过全省范围的大讨论,历时4个月之后,“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个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被记录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成为当代浙江人的共同精神支柱。

【习题】

请联系实际,就浙江价值观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倡导共同价值观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建立一个“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把物质和精神提到了并重的层面。而要建设一个“精神富有”的浙江,就必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当前,浙江省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事实上,社会心态多元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不良的社会心态,却会反过来阻碍社会发展,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认真领会并积极弘扬“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践行共同价值观,价值引领是基础。共同价值观是由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而成。我们要建立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和鲜明特色的社会风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行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践行共同价值观,党员干部是示范。官德为百善之首,“官德隆,民德隆;官德毁,民德降”,良好的党风政风对于社会风尚的净化、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思想道德,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坚定,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在道德操守上慎独慎微,在廉洁自律上善始善终,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示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

践行价值观,实践活动是关键。培育、形成共同价值观,空泛说教并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群众心灵升华而来的共同价值观,理应再回到人们的一件件小事中、一样样工作中、一个个活动中。只有落在多彩的活动中去,才能形成人人参与、逐步认同、全面实践的氛围,才能将共同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最终形成建设精神富有浙江的强大合力。

总之,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将因其富有现实针对性而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共鸣,从而引领人们在思想上孜孜以求,在行动上身体力行,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写作思路点评】

本文整体结构按照总分总形式来写的。首段开门见山,通过引用党代会的部分内容提出文章中心论点“建设‘精神富有’的浙江,就是要积极倡导浙江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共同价值观”。第二自然段分析了浙江当前面临的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倡导浙江价值观的必要性。第三自然的是过渡段,说明了弘扬浙江价值观具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则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弘扬浙江价值观,讲了具体做法,包括价值引领、干部示范、实践活动,内容合理而具体。尾段则通过简明扼要的几句话升华了文章论点,进一步阐明了弘扬浙江价值观的意义。

整篇文章带给考生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观点和举措要从材料中提炼得出,做到基本立意正确,立意正、扣材料紧,全文就能得到一个较高档次的基准分。其次,作文要掌握小技巧,打造文字亮点。例如对策部分,每段首句为本条对策主旨句,使用主旨句方式领起段落,就能把阅卷者目光聚焦在段首位置,使段首成为文章亮点,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和得分。【范文来源:中公教育网,】

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6

1、《反国家分裂法》

2、连战大陆之行

3、和平之路

政府:

1、谈服务型政府,文山会海问题必须解决,2、政绩观,“恶人治村”的深层原因

4、招商为何招来“百姓怨”

5、公车货币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6、关于行政许可法

7、建设和谐社会,8、房价调控对策

9、知识产权保护

10、暴力拆迁--决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12、国家能源危机(中国正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13、统计数据水分有多大,14、审计风暴之后的中国决心

15、国企犯罪重灾区

16、电子政务。

17、形象工程问题

教育:

1、志愿者教育计划,2、蓝领热的背后,3、助学,从理想化到制度化,4、素质教育,论按“综合素质得分”高低决定座位的全新排座方法

5、考场不是市场,6、严禁教育乱收费通知为何不管用,7、国耻日更要拉响“记忆警报”

8、完善国家助学贷款.9、学生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信仰问题,10、诚信体系的建立(企业信用警示)

11、考大学,也需要兴奋剂?

12、中国公众科学素养

13、殡葬暴利现象

14、正视下岗失业现象

14、提倡节俭

卫生:

1、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与人类发展(安全性)

2、爱滋病蔓延,3、职业病防治,4、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苏丹红事件)食品安全体系要“大修”

5、婚检

6、谁是电视医院的医托及反思新兴医院现象,7、违法药品广告,8、农村救助任重道远,9、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0、药品价格虚高(政府招标采购,医药分离),11、一次性医疗用品问题。

三农:

1、农业税取消的背后,(贫富差距拉大,城乡收入的差距,社会公平)。

2、警惕“陈化粮”背后的陈化,(民工、部分学生吃的多数是陈化粮)

3、农民最苦农民最福,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4、问题农药与无公害质量安全体系

5、土地腐败,失地农民保障,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出台

6、林业:

7、毁林事件的背后

水利:

1、水利设施谁来维护?

2、水价改革思考。

地质灾害:

1、近期我省地震频发,2、海啸之灾的思考

治安、安全:

1、传销骗局调查,2、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向网上“红灯区”亮红灯。

3、氯气泄露的背后,4、莫要“亡羊”才“补

牢、加大惩罚力度势在必行——由河南重大矿难引起的思考,5、禁赌风暴

6、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GDP”

7、户籍改革反映的问题

8、打假之难,9、废除死刑。

10、交通法规

11、见义勇为

电信:

1、反垄断、服务霸王条款、电话座机费

劳动:

1、工资拖欠,2、劳动保护,3、广东出现民工荒劳动部门警示企业要善待劳工

4、短视的“家庭养老”法规

5、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环保:

1、十年治淮一场空

2、分类垃圾路有多远,3、垃圾食品产业链的形成交通:

1、致富路缘何成了民怨路

2、物流产业兴起

体育:

1、“奥运经济”给我国经济政策影响,2、“亮晶晶”事件的背后,3、体育产业(足协与俱乐部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

1、贸易摩擦,技术壁垒,2、教科书事件,3、入安理会,4、参拜神舍,钓鱼岛事件。

2005年社会热点词汇

和谐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生活殷实

“单位人“变”社会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诚信: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土壤,政府取信于民、企业生存发展、个人立身处世。加强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企业信用警示、公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网络化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胡书记说: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

创新:民族进步灵魂,国家兴旺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源泉。

包括观念、知识、技术(核心)、制度(基础)创新,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创新体系,协调创新活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创新,从弥补市场缺陷转向着重于长期结构调整,政府结构由科层转向综合、简明灵活、透明扁平结构,管理手段由集中管理到网络管理,搞好制度建设,营造优良环境。

企业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战略创新,以持续发展为目的,推进制度创新,以例外性管理为重点,推进管理创新,以人才为本,推进技术创新。

城市化:(户籍改革)社会现代化过程的主要指标,1是国家宏观调控,推进,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是有利于第三产业增长,城镇化滞后,导致第三产业不足和工业的过度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4是WTO一大原则非歧视原则,农民有平等的“国民待遇”,降低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5是资源和人才优化配置。

社会听证:是在改革和完善机制方面,提出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公民对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商品价格制定调整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度。《政府价格政策听证暂行办法》,原则,1充分考虑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承受能力,2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3是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4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行政决策法制化。

新经济运行时代:以网络为基础,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全球为舞台的经济形态。

WTO: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扩大贸易,持续可发展。基本原则,贸易自由化,非歧视性,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对企业影响出口机会增多,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进步加管理。对政府影响将行政-控制型转变为规则-服务型,增强效率观念、质量意识、服务观念,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强化保持贸易平衡,运用争端解决机制,争取宽松国际环境,信息搜集服务,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和公平交易。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04年7月1实行,政治文明建设里程碑,政府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行政审批,是计划经济产物,受利益驱动,行政权利市场化,缺乏约束和规范。

物流配送:商业竞争力主要内容之一,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商品流通的主要途径。物流是所有涉及收集、搬运、储存和运输的供应链产品。物流围绕着各种商务功能,如运输、配送、仓储、材料处理、仓储管理、与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接口。物流供应链(也叫物流系统或物流网络)出现在大量的商务应用和政府功能中。

电子政务:以服务为主,强调监管作用。符合党中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经过多的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电子政务建设又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能有效地提

高了政府城市管理、市场监控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网络建设。内容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非密级文件资料的网上传送、实施办公自动化、应用政务电子邮件系统、网上办事和网上服务数字图书馆项开发信息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库建设网上服务系统注重实际应用,确立“面向市场,需求主导”的核心思想,信息化建设环境进一步改善。

公务员录用考试面临挑战 篇7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的能力考试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就整体而言, 公务员已经是今天素质最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经在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战略”层面上讲,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国内率先引入能力考试、申论考试, 取消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公共知识考试, 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 向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报考者倾斜……一项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措施, 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实事, 成为人事管理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种改革举措不仅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也对考试观念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教育考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领域在这个示范作用下也开始引入一些能力考试, 如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

但是, 在“战术”层面, 公务员录用考试远不如其在“战略”层面那样成功。如今的考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就考试的命题、施测、评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而言, 不用说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 即使与国内的许多考试相比,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委托, 笔者曾经对2001年至2008年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卷进行过非常全面的统计分析和心理测量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试题质量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部分试题没有经过考前预测, 试卷中存在着一些太难或太容易、区分度不高甚至个别负区分度的试题。可以推测, 在地方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 也很可能存在同样的试题质量问题。

(二) “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在增大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的6年中, 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累计不过4万余人, 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10∶1。今天, 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2009年招考职位1.35万个, 通过资格审查并经过现场确认的报考者77.5万人, 报考比例达到57∶1。“残联”的一个职位, 报考人数竟达到4584人。人才选拔中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误用庸才”, 一种是“错拒人才”。在如此高的报考比例之下, “误用庸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事实上,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AAT) 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 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 由于试卷过难, 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兼职的命题队伍面对专职的辅导队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 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征, 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导致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 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 命题的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 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 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中, 专心致志。

在命题队伍和审题队伍的组织中, 考试主持部门面临着两难困境:时间充裕、可以保证精力投入的人, 考试部门不感兴趣;考试部门请来参与命题和审题的人, 又往往是一些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非常紧张的人。结果, 由于精力投入不足, 虽然命题队伍往往由一些非常优秀、德才兼备的人员组成, 但他们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水平, 却常常不及辅导队伍。

(四) 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

今天, 围绕考试作弊手段已经发展起一些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 借助互联网实现的针对考试的“考中” (不是考前泄题) 集团作弊非常猖獗。例如, 在2009年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中, 就发现多起向考场内发送答案的作弊事件。考中作弊的基本流程是:考生带微型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试卷以无线发射方式传出考场外——事先招聘的一组“解题高手”分别做出答案——答案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全国各地的场外“作弊助手”——“作弊助手”以无线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在互联网上, 可以买到用于考试作弊的一系列设备, 包括笔形扫描器、眼镜形扫描器、传输覆盖范围1000米的10W发射器、传输覆盖范围3000米的35W发射器、手表形短信接收器、橡皮形短信接收器、米粒形隐形耳机等。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面对挑战的相应对策

20年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公务员考试不仅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基础之上, 还需要建立在有效、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面对挑战, 考试主持部门必须对提高考试科学性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 实行分类分等考试

在政府中不同部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在能力方面的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合理分类、分等的基础上组织考试, 才能达到“考以致用”的目的, 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虽然我国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源地, 但近代以来, 在公务员录用和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就像我国虽然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如今也常常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造纸和印刷成套设备一样。在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 各国都走过了一段探索的路程, 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快。

(二) 合理设置报考资格

在分类、分等的基础之上, 考试主持部门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资格。报考资格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录用考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笔试在整个录用过程中的作用过大, 通过笔试淘汰的人数过多。因此, 我们在录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笔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和手段。设置合理的报考资格是在录用过程中降低笔试比重的方式之一。

(三) 科目设置和分数组合研究

在分类、分等和合理设置报考资格的基础之上, 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也需要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选拔效率, 而且关系到考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当存在多种考试科目的时候, 不同的分数组合方式会产生差别很大的选拔结果。目前经常被采用的原始分直接相加的总分计算方法并不合理, 相关部门还需要研究更合理的分数组合方式。

(四) 从特定选拔考试向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过渡的研究

目前, 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为“公考一族”, 奔波于参加中央、省、地区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之中, 交通食宿负担很重。由于一些地区关于考试科学化的研究不足, 导致考试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公务员录用考试能从特定选拔考试逐渐过渡到一般任用资格考试, 考生就会减少许多负担。但是, 资格考试面临“等值”和“及格线设定”两个难题, 开发难度远高于选拔考试。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得失利弊的分析来研究这种过渡的可行性。

(五)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库建设研究

1. 试卷结构改进和新题型开发。面对强大的考试辅导力量, 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部门需要对试卷结构进行调整, 淘汰掉某些已经缺乏命题挖掘潜力的题型 (如数列题、部分图形题) 。在考前辅导的影响下, 这些题型已经走入绝境。近年来, 为了提高区分度, 命题部门大幅度提高了试题难度, 使试题向偏题、怪题方向发展, 背离了此种题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 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此类题目中不再具有优势。“常识判断”题型也需要进行改造。目前“常识判断”的命题已经陷入悖论:如果考查内容真正是常识, 题目便会缺乏区分度, 通过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为了提高区分度而增加题目难度, 所考查的内容就不再是“常识”, 而成为“专识”, 即特定的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 命题部门需要开发新的题型, 使试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 使考试可以更好地向那些确实具有潜力、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才倾斜。

2. 预测设计。预测是保证试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全国各省市、各地区每年进行大量的公务员录用考试, 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开发空间。如果设计合理, 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将预测与正式考试相结合, 将题库建设与服务基层相结合, 构造一个行政职业能力试题预测网络, 利用各地的录用考试组织预测和实现题目等值, 完成行政职业能力题库建设的任务。

3. 题库的参数体系。合理地设计题库参数体系是建设科学化题库的前提。参数中不仅要包括统计测量参数, 如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 还需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参数, 如所考查的内容、能力等。内容参数需要由命题人员和审题人员进行标注。

4. 题库的等值模型。如果逐步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过渡到资格考试, 就需要解决好题库的等值模型问题。

5. 试卷的自动 (半自动) 生成系统。题库应具有试卷自动 (半自动) 生成功能。在合理设计参数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的选题模型不仅要满足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的要求, 还需要满足试题在内容覆盖、能力覆盖方面的要求。

6. 题库试题的曝光度 (重复使用) 控制。

7. 关于逐步实现行政职业能力机考和适应性考试的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是考试发展的方向, 相关部门应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六) 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考试的主持部门还应对与考试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 年龄限制的合法性问题、试卷保密的合法性问题、有关残疾人考试的法律问题、有关传染性患者考试的法律问题、与少数民族考生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试卷雷同统计判定的法律问题等。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 篇8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问题:高校外卖禁令,从何抓起

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已经落幕,考生们即将进入下一个重要环节:面试,要想在面试中一举成“公”,必须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云南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特推出2018国考天天练栏目,本栏目将给大家呈现时下的热点事件和问题,希望考生们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之旅日日“高升”!【热点预测】

如今,外卖成为不少大学生解决一日三餐问题的首选。然而,广西外国语学院却公布了一项外卖禁令,引发同学们热议。对外卖下禁令的高校还真不少,你怎么看? 据中新网9月23日消息,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对全校学生、校内所有食堂和食品经营店下发了一则通知,自9月22日起,要求校内所有食堂及食品经营店,一律不得提供和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并严禁外卖进校。

日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发布《关于不允许一次性餐具、餐盒进入校园的通知》。通知称,11月1日起,为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卫生,学校将禁止外卖及一次性饭盒、塑料打包袋进入宿舍。

而关于大学对外卖的禁令,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据北青报2015年11月报道,北京已至少8所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也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入校,外卖员送餐入校只能步行。

【中公解读】

因为外卖软件的兴起,其方便快捷、选择种类多样的特点也深受年轻的人喜爱,所以一时之间各大高校随处可见外卖小哥的身影和吃完外卖之后留下的白色垃圾。而且还有些高校认为,外卖的兴起助长了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河南工业大学,一女生楼便出现了这惊人的一幕:2名女生从6楼垂下长长的“绳索”,把外卖大妈送来的外卖小心翼翼吊上楼!所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台了禁止外卖、打包食品进校园的禁令,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卖来源太多,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二、使用一次性餐具引发的环境环保问题;

三、外卖人员骑车进校园引发的交通、治安等问题。

但是一禁了之并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因为与外卖选择多,方便等特点相比,学校食堂则有更多的缺点:种类少、服务差、排队时间较久等。

所以想要在校内禁止外卖,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引导大家培养环保意识,各大高校还需从食堂管理的源头上抓起。比如:对食堂进行翻新装修,完善就餐环境,引入社会力量,丰富菜品,提高供应量等。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上一篇:《小草》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下一篇:团委学习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