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先进事迹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养殖先进事迹

养殖公司经理先进事迹

心若在梦就在

——记XX农场福堂养殖公司经理XXX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在所难免的,只要怀有梦想就能走出困境,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XXX就是这样一个历经风雨而梦想不变的人.走进福堂养殖公司,蓝色彩钢瓦、自动化饮水器、现代化扒皮车间……仿制芬兰建造的3万平米养殖场迎来了千余只狐狸来此安营扎寨,当家人49岁的XXX为人精明爽快、办事嘁哩咔嚓,在狐貉养殖业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了20个春秋,20年来,他从4只狐狸起家,到百万家产在洪水中毁于一旦,再到重新建场,走出国门,到目前发展到东北地区最大的狐貉养殖基地,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承受了太多的辛酸与喜悦。

带头养殖带富一方经济

XX农场是一个只有5万亩地的资源小场,农场人以“吃饭靠水稻,花钱靠狐貉”自称,可见狐貉养殖在农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早在1979年,农场就引进了乌苏里貉进行试养,当时还是农场放映员的XXX就对毛绒绒的貉子产生了兴趣,1985年,他购进了四只狐狸开始尝试家庭养殖,从此他与狐貉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狐狸养殖风险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勤于管理,善于学习的XXX把养殖规模成倍扩大,1993年他与人合伙投资70万元,创办了宏达野生动物饲养场,那也是垦区第一家野生动物股份养殖场,年收入达30万元。

俗话说“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不满于现状的XXX在42岁那年,又重新走进了课堂,在东北林业大学学起了“狐狸人工授精技术”,随后他把这一技术在农场很快推广,为农场打破了传统自繁局面。“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更好的带动农场养殖业的发展,XXX承担起了农场北大荒狐貉养殖协会的会长,毫无保留的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大家,把自已掌握的种养殖经验介绍给周围群众,还积极组织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带大伙到他的场里实地参观讲解等方式,让群众学到所急、所需的实用技术,来帮助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同时,他还举办了7届东北地区狐狸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几年来,参加学习人员达300多人。他告诉笔者,刚组织科技培训的时候,也受到一些群众的非议,来的人很少,拖拖拉拉,甚至去家里请,但现在不同了,尝到甜头的参加人员只要听说要办培训,还没到时,远在山东、河北等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农场的养殖户也掀起了学技术的热潮,本场人数也由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80多人。 在他的带动下,农场的过百只养殖大户由灾前的4家发展到目前的278户,农场的狐貉存栏有灾后的800只发展到目前的10万只,XXX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16年心血毁于一旦,怎能不落泪

1998年,是XXX从事养殖业的第16个年头,也正值他经历充沛、事业有成的时候,他苦心经营的养殖场已发展到有狐貉2000只,总资产达100万元,眼瞅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的8月1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农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毫不留情地毁掉了他苦心经营的养殖场,淹死种畜仔畜1600只,看着昔日活泼好动的“宝贝”,被洪水无情的夺去生命,XXX的心像刀割一样,他和大伙奋力抢救出了150只狐貉,流着眼泪走出了农场,人在前边走,水在后面跟着,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一片汪洋,接连几天,他没咽下一口饭,他几乎彻夜难眠,“这对我太不公平了,如果我赌博输了,我可以一辈子不赌了;如果我在技术上失败了,我可以吸取教训,可这百年不遇的灾难,我无力改变啊!”XXX不知该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安全,第二天,妻子和孩子要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大安市去,临走时,妻子和孩子怕仍下他一个人一时想不开出了事,说什么要和他一起走。“爸爸,我们不能没有你,和我们一起走吧!”年幼的女儿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肯撒手。“爸等几天再找你们去,你到那不要再买零食了,咱们家现在穷了,你要听话,以后爸挣钱再给你买!”XXX抱着妻子女儿痛哭起来。

几天后,水位威胁到了新肇,他不得不和自己的狐狸再次转移,那会儿,晚上狐狸有地方住,人没有地方住,白天饲养狐狸,晚上睡在清江654车里,有很多人劝他把狐狸丢掉,这样辛苦太熬人了,他却没有半点放弃的念头,“只要我活着,我就把它们养好。“XXX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最后他决定到大安市去养,那时去大安的铁路已经冲毁,船不通,车也不通,他就带着两袋沙果,一瓶水徒步沿着铁路走到了大安。

在大安稳定后,困难随之而来,手头的钱用没了,狐狸吃都保证不了,又有很多人劝他别养了,XXX知道自己已经和养殖业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四处和朋友亲戚借钱维持每天的开销。他重新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自己就是个要饭花子,要个馒头、要碗饭还是有人给的。一次他爱人把水烧好准备给狐狸做食,可一摸,面袋已是空空,要强的妻子忍着把泪咽在了肚子里。

这时,有很多人打来电话要聘请他,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原857农场场长当年也打过电话,希望他去帮助带动职工养殖狐貉,其他条件都很优惠,别人的好意都被他谢绝了。他说:“自己生在XX农场,离不开这里”。1999年大安科委举办东北地区狐狸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XXX编写的《狐狸人工授精技术》一书在国内养殖业引起强烈凡响,大安市的市长亲自来挽留他在本地发展,XXX说到:“你们留下我的心和我的技术,但我的心还在农场,农场重建我一定回去,那里更需要我!”这位朴实、耿直的农家汉子,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信念,回到了一片废墟的家乡

重振旗鼓向欧洲养殖技术接轨

1999年,农场恢复重建,特批养殖新区,扶持狐貉养殖业,农场在养殖场建设用地上给予每平方米2元钱的补贴,并为养殖户协调贷款。得到消息后,XXX又是激动的一夜没有合眼,回家重新建场是他在外地一直牵挂的事,他不知多少次梦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场后,他的心情百感交集,虽然到处是一片废墟,可每一块土地都有泥土的芬芳,让他倍感亲切。尽管一年前的那场灾难让他损失惨重,可坚强的他仍报有把狐貉产业做大的信念,这次重新办场,他格外冷静,认真分析了制约狐貉养殖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一是自然交配,“三低”问题突出,二是疏于管理、质量降低,三是竞争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为了让养殖户实现最大的效益,必须在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水平上狠下工夫,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一目标在XXX的脑子里日愈明确。在养殖场逐渐恢复发展的时候,脑筋活乏的XXX没有把目光停留在现有水平,为了深入系统的掌握养殖技术,2002年,他把儿子送到了吉林学习野生动物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市场行情,他把电脑搬回了家,从网上了解皮毛市场,这些还不够,2003年11月,XXX又不惜花2万多元自费去芬兰的埃那亚威地区学习了一个月,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2万多块不就是旅游么?不值!XXX一笑了之,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他的心也悬了起来,自己花钱来要是简单是旅游那可成了笑柄,芬兰有很多先进的养殖技术,我要找到不足,学到技术!他把自己的拳头握的紧紧的。养了18年狐狸的XXX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切身感受国外的先进养殖技术,让他大开眼界。看到芬兰两个人就能饲养2000只狐狸,而且全是机械喂养,标准化水平那么高,XXX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他没有敢说出自己养了近20年的狐狸,因为自己养了近20年的狐貉,却还停留在国外10几年前的水平,差什么?怎么办?在芬兰那一个月里,他白天观察学习,晚上总结经验,记学习笔记,没有给自己一刻放松,勤与好学的他让芬兰人对这个个子不高,貌不惊人的黄皮肤人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学习后,他从芬兰购回了50只芬兰种狐,打算回来进行人工授精改良,因为本地狐近亲繁殖,皮毛质量下降,个体小一直制约农场狐貉的发展。第二年春天,有着 5年狐狸人工授精经验的他,开始用芬兰种狐做父本为狐狸改良,他同时还把服务范围辐射到了周边农村等地,改良后的狐狸个体大、毛质好,平均体长在1.2米左右,较地产狐每只可多买200多元钱。由于地区差异,改良时间不同,内蒙,大兴安岭等地的狐狸配种时间要偏早些,XXX利用这一优势,将授精技术站点辐射到内蒙等地,2004年,他仅在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就收入了12万元.几年来,有40多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授精技术,为农场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2004年,XXX接到了吉林吉佳生物制品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芬兰为其选购种狐,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再次来到芬兰,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自己的养殖场还是传统笼式饲养,不仅不科学,而且不便于管理,何不仿制芬兰的养殖模式建场?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回国后,他一边全面总结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一边着手建场,2005年,农场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的优惠政策给他提供了难逢的机遇,他决定再次向自己挑战.蓝色彩钢瓦、自动化饮水机、现代化扒皮车间。。。。。。每到一处都让人眼前一亮,总投资150万元的福堂养殖公司于2005年10月份终于投入使用,养殖场总占地3万平方米,与其他养殖场不同的是,福堂养殖公司是一个集饲养、良种繁育、皮毛初加工、饲料冷冻于一体的养殖基地,而且打破了传统笼式的饲养模式,采用芬兰的棚式饲养模式,这样,既可以合理采光、机械定量喂食,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福堂养殖场还建有60吨存储能力的饲料冷库,福堂养殖场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狐貉养殖基地,XXX打算在养殖场进行狐貉技术培训、皮张拍卖等活动,进步提高XX的狐狸品牌,使之成为东北地区狐狸养殖品牌良种引种的集散地。

第2篇:养殖公司经理先进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养殖公司经理先进事迹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心若在梦就在

——记XX农场福堂养殖公司经理XXX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在所难免的,只要怀有梦想就能走出困境,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XXX就是这样一个历经风雨而梦想不变的人.

走进福堂养殖公司,蓝色彩钢瓦、自动化饮水器、现代化扒皮车间……仿制芬兰建造的3万平米养殖场迎来了千余只狐狸来此安营扎寨,当家人49岁的XXX为人精明爽快、办事嘁哩咔嚓,在狐貉养殖业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了20个春秋,20年来,他从4只狐狸起家,到百万家产在洪水中毁于一旦,再到重新建场,走出国门,到目前发展到东北地区最大的狐貉养殖基地,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承受了太多的辛酸与喜悦。

带头养殖带富一方经济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XX农场是一个只有5万亩地的资源小场,农场人以“吃饭靠水稻,花钱靠狐貉”自称,可见狐貉养殖在农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早在1979年,农场就引进了乌苏里貉进行试养,当时还是农场放映员的XXX就对毛绒绒的貉子产生了兴趣,1985年,他购进了四只狐狸开始尝试家庭养殖,从此他与狐貉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狐狸养殖风险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勤于管理,善于学习的XXX把养殖规模成倍扩大,1993年他与人合伙投资70万元,创办了宏达野生动物饲养场,那也是垦区第一家野生动物股份养殖场,年收入达30万元。

俗话说“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不满于现状的XXX在42岁那年,又重新走进了课堂,在东北林业大学学起了“狐狸人工授精技术”,随后他把这一技术在农场很快推广,为农场打破了传统自繁局面。“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更好的带动农场养殖业的发展,XXX承担起了农场北大荒狐貉养殖协会的会长,毫无保留的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大家,把自已掌握的种养殖经验介绍给周围群众,还积极组织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带大伙到他的场里实地参观讲解等方式,让群众学到所急、所需的实用技术,来帮助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同时,他还举办了7届东北地区狐狸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几年来,参加学习人员达300多人。他告诉笔者,刚组织科技培训的时候,也受到一些群众的非议,来的人很少,拖拖拉拉,甚至去家里请,但现在不同了,尝到甜头的参加人员只要听说要办培训,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还没到时,远在山东、河北等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农场的养殖户也掀起了学技术的热潮,本场人数也由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80多人。

在他的带动下,农场的过百只养殖大户由灾前的4家发展到目前的278户,农场的狐貉存栏有灾后的800只发展到目前的10万只,XXX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16年心血毁于一旦,怎能不落泪

1998年,是XXX从事养殖业的第16个年头,也正值他经历充沛、事业有成的时候,他苦心经营的养殖场已发展到有狐貉2000只,总资产达100万元,眼瞅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的8月1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农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毫不留情地毁掉了他苦心经营的养殖场,淹死种畜仔畜1600只,看着昔日活泼好动的“宝贝”,被洪水无情的夺去生命,XXX的心像刀割一样,他和大伙奋力抢救出了150只狐貉,流着眼泪走出了农场,人在前边走,水在后面跟着,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一片汪洋,接连几天,他没咽下一口饭,他几乎彻夜难眠,“这对我太不公平了,如果我赌博输了,我可以一辈子不赌了;如果我在技术上失败了,我可以吸取教训,可这百年不遇的灾难,我无力改变啊!”XXX不知该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安全,第二天,妻子和孩子要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大安市去,临走时,妻子和孩子怕仍下他一个人一时想不开出了事,说什么要和他一起走。“爸爸,我们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能没有你,和我们一起走吧!”年幼的女儿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肯撒手。“爸等几天再找你们去,你到那不要再买零食了,咱们家现在穷了,你要听话,以后爸挣钱再给你买!”XXX抱着妻子女儿痛哭起来。

几天后,水位威胁到了新肇,他不得不和自己的狐狸再次转移,那会儿,晚上狐狸有地方住,人没有地方住,白天饲养狐狸,晚上睡在清江654车里,有很多人劝他把狐狸丢掉,这样辛苦太熬人了,他却没有半点放弃的念头,“只要我活着,我就把它们养好。“XXX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最后他决定到大安市去养,那时去大安的铁路已经冲毁,船不通,车也不通,他就带着两袋沙果,一瓶水徒步沿着铁路走到了大安。

在大安稳定后,困难随之而来,手头的钱用没了,狐狸吃都保证不了,又有很多人劝他别养了,XXX知道自己已经和养殖业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四处和朋友亲戚借钱维持每天的开销。他重新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自己就是个要饭花子,要个馒头、要碗饭还是有人给的。一次他爱人把水烧好准备给狐狸做食,可一摸,面袋已是空空,要强的妻子忍着把泪咽在了肚子里。

这时,有很多人打来电话要聘请他,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原857农场场长当年也打过电话,希望他去帮助带动职工养殖狐貉,其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他条件都很优惠,别人的好意都被他谢绝了。他说:“自己生在XX农场,离不开这里”。1999年大安科委举办东北地区狐狸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XXX编写的《狐狸人工授精技术》一书在国内养殖业引起强烈凡响,大安市的市长亲自来挽留他在本地发展,XXX说到:“你们留下我的心和我的技术,但我的心还在农场,农场重建我一定回去,那里更需要我!”这位朴实、耿直的农家汉子,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信念,回到了一片废墟的家乡

重振旗鼓向欧洲养殖技术接轨

1999年,农场恢复重建,特批养殖新区,扶持狐貉养殖业,农场在养殖场建设用地上给予每平方米2元钱的补贴,并为养殖户协调贷款。得到消息后,XXX又是激动的一夜没有合眼,回家重新建场是他在外地一直牵挂的事,他不知多少次梦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场后,他的心情百感交集,虽然到处是一片废墟,可每一块土地都有泥土的芬芳,让他倍感亲切。尽管一年前的那场灾难让他损失惨重,可坚强的他仍报有把狐貉产业做大的信念,这次重新办场,他格外冷静,认真分析了制约狐貉养殖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一是自然交配,“三低”问题突出,二是疏于管理、质量降低,三是竞争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为了让养殖户实现最大的效益,必须在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水平上狠下工夫,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一目标在XXX的脑子里日愈明确。在养殖场逐渐恢复发展的时候,脑筋活乏的XXX没有把目光停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留在现有水平,为了深入系统的掌握养殖技术,2002年,他把儿子送到了吉林学习野生动物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市场行情,他把电脑搬回了家,从网上了解皮毛市场,这些还不够,2003年11月,XXX又不惜花2万多元自费去芬兰的埃那亚威地区学习了一个月,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2万多块不就是旅游么?不值!XXX一笑了之,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他的心也悬了起来,自己花钱来要是简单是旅游那可成了笑柄,芬兰有很多先进的养殖技术,我要找到不足,学到技术!他把自己的拳头握的紧紧的。养了18年狐狸的XXX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切身感受国外的先进养殖技术,让他大开眼界。看到芬兰两个人就能饲养2000只狐狸,而且全是机械喂养,标准化水平那么高,XXX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他没有敢说出自己养了近20年的狐狸,因为自己养了近20年的狐貉,却还停留在国外10几年前的水平,差什么?怎么办?在芬兰那一个月里,他白天观察学习,晚上总结经验,记学习笔记,没有给自己一刻放松,勤与好学的他让芬兰人对这个个子不高,貌不惊人的黄皮肤人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学习后,他从芬兰购回了50只芬兰种狐,打算回来进行人工授精改良,因为本地狐近亲繁殖,皮毛质量下降,个体小一直制约农场狐貉的发展。第二年春天,有着 5年狐狸人工授精经验的他,开始用芬兰种狐做父本为狐狸改良,他同时还把服务范围辐射到了周边农村等地,改良后的狐狸个体大、毛质好,平均体长在1.2米左右,较地产狐每只可多买200多元钱。由于地区差异,改良时间不同,内蒙,大兴安岭等地的狐狸配种时间要偏早些,XXX利用这一优势,将授精技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术站点辐射到内蒙等地,2004年,他仅在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就收入了12万元.几年来,有40多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授精技术,为农场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2004年,XXX接到了吉林吉佳生物制品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芬兰为其选购种狐,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再次来到芬兰,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自己的养殖场还是传统笼式饲养,不仅不科学,而且不便于管理,何不仿制芬兰的养殖模式建场?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回国后,他一边全面总结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一边着手建场,2005年,农场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的优惠政策给他提供了难逢的机遇,他决定再次向自己挑战.蓝色彩钢瓦、自动化饮水机、现代化扒皮车间。。。。。。每到一处都让人眼前一亮,总投资150万元的福堂养殖公司于2005年10月份终于投入使用,养殖场总占地3万平方米,与其他养殖场不同的是,福堂养殖公司是一个集饲养、良种繁育、皮毛初加工、饲料冷冻于一体的养殖基地,而且打破了传统笼式的饲养模式,采用芬兰的棚式饲养模式,这样,既可以合理采光、机械定量喂食,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福堂养殖场还建有60吨存储能力的饲料冷库,福堂养殖场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狐貉养殖基地,XXX打算在养殖场进行狐貉技术培训、皮张拍卖等活动,进步提高XX的狐狸品牌,使之成为东北地区狐狸养殖品牌良种引种的集散地。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5k J.cO m文秘

8

第3篇:养殖大户先进事迹介绍

从“猪贩”到“猪总”的历程

——记钱塘乾发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乾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养殖行业的共产党员的故事,他就是钱塘乾发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肖乾书。5年前的肖乾书,还仅仅是钱塘一位普普通通的“猪贩子”,干着贱买贵卖、异地贩运的糊口营生。可是今天,在合川乃至重庆、广安生猪行业中,提起钱塘的“猪总”肖二娃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钱塘是合川的生猪养殖大镇,境内及周边有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户近50余户,年存栏肥猪达20000余头,一段时间以来,为如此之多的生猪找到一条稳定的销路是养殖户们最犯愁的事。2006年,肖乾书凭借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盯准了掌握生猪销售渠道这一丰厚的商机,牵头组织规模化的生猪贩运。由于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很好地发挥了纽带作用,加上其身上散发出的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诚信为本的处事作风,他不仅成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更使其在众多的养殖户中积聚了良好的人气和信誉。

面对渠道成熟的大好局面,在镇政府及区工商、供销等部门的扶持下,他再接再厉顺势将钱塘及周边地区的养殖户组织起来,于200 年成立了乾发生猪专业社,通过统一选种、统一疫防、统一营销、统一分红的“四统一”模式,带动和凝聚一大批 1 养殖户,合作社由最初的18户社员,壮大到如今的1019户。2011年全社规模化标准养殖场达20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52户,实现营销收入 万元。

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肖乾书在行业内率先注册了“巴渝土杂猪”和“乾发”饲料两项商标,此举树立和保护了自己的品牌,还让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业界同行们经常开玩笑说:一提到钱塘的肖二娃,就想起了“乾发”饲料和“巴渝土杂猪”。

肖乾书是一位其貌不扬时常以农民自居的普遍共产党员,在我们与他谈话交流过程的中甚至显得羞怯和木讷。但不论何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对镇党委、政府和对工商、供销等部门由衷的感激。国家工商总局、市工商局、区委区府等哪位领导如何支持他、鼓励他,镇里的、工商所里的干部如何帮助他,他都能如数家珍。如今,面对“诚信文明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众多的荣誉,这位朴实的党员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沉着和淡定,他说:“作为一个合作社的当家人,作为一名党员,时刻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才更能体现党员的价值。”

第4篇:养殖业先进事迹材料事迹

学习型个人典型材料

飞鸿展翅 厚德载物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论是匆匆的脚步,还是蹒跚的步履,总会在天地间为造化的历程留下痕迹。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芸芸众生都在用一生的心血丈量着、实践着。盛红民凭着一种信念、一份执着、一片真情、一寸爱心踩出了属于自己历史的最强音,那声音是对自己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满怀的信心……

占地200多亩的养猪场,见证了他的悲伤与喜悦、坎坷与成功。勤劳淳朴的盛红民,以一名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坚强毅力,谱写了一曲回报家乡、回报乡亲的创业者之歌。

盛红民从小不甘服输的他,始终存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上初中和高中期间,始终把自己的学业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学习上,各门功课成绩几乎都居于全年级前几名。自信上大学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可就是造化弄人,高考时由于几分之差落榜了……性格好强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放弃人生的梦想,反而造就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生信念。高考落榜后,一心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路子的他,虽然身在农村,但思维灵活,眼界开阔,不久,便在当在做起了果菜的贩卖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从事了水果贩卖、农副产品收购等生意,同时,他不甘心做小本生意、富而思进的心态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开始琢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

也许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在所难免的,只要怀有梦想就能走出困境,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盛红民就是这样一个

- 1有实力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市场竞争力。 在养殖基地不断运营壮大的过程中,求贤心切的盛红民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业先兴人,以人为本,他不惜重金聘请畜牧养殖人才。来养殖基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盛红民朴实的人品和用人不疑的胆识。也许正是盛红民这种人格魅力,才造就了今天生机勃勃、朝气冲天的养猪户“大军”,使他的事业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做后盾。

在未来万头肉猪养殖的道路上,盛红民任重而道远,相信他一定能创 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韩阳中心校 肖建荣供稿

第5篇:养殖业先进事迹材料事迹

飞鸿展翅

厚德载物

——杨鸿德创业事迹材料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论是匆匆的脚步,还是蹒跚的步履,总会在天地间为造化的历程留下痕迹。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芸芸众生都在用一生的心血丈量着、实践着。杨鸿德凭着一种信念、一份执着、一片真情、一寸爱心踩出了属于自己历史的最强音,那声音是对自己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满怀的信心……

占地200多亩的鸿翔养殖场,见证了他的悲伤与喜悦、坎坷与成功。勤劳淳朴的杨鸿的,以一名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坚强毅力,谱写了一曲回报家乡、回报乡亲的创业者之歌。

杨鸿德,1964年12月18日出生于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西社村,从小不甘服输的他,始终存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上初中和高中期间,始终把自己的学业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学习上,各门功课成绩几乎都居于全年级前几名。自信上大学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可就是造化弄人,高考时由于几分之差落榜了……性格好强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放弃人生的梦想,反而造就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生信念。高考落榜后,一心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路子的他,虽然身在农村,但思维灵活,眼界开阔,不久,便在当在做起了果菜的贩卖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从事了水果贩卖、农副产品收购等生意,同时,他不甘心做小本生意、富而思进的心态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开始琢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

1998年8月,根据他对农副产品购销业务熟练的特点和面粉市场一直

- 1的前景。几经波折,2003年1月以他们夫妇姓名命名的新面粉生产企业——武威市鸿翔面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新面粉生产项目上线后,杨鸿德凭借苦心人的毅力东奔西跑,凭借创业者的执着求索,他的精神感动着一大批人,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得恒鸿翔”落户武威。之后的杨鸿德不以“老板”自居,唯求名牌产品的雄心向前迅速迈进,几年“得恒鸿翔”的步履走遍古城凉州,同时迈出的三县一区,走向了甘肃省内外,延伸到了兰州、白银、张掖、西宁、新疆。企业以质量出品牌,品牌出效益的经营原则,产品畅销甘肃省内外。在接下来的企业管理中,他认识到企业越是要发展壮大,决策者越是要更新知识系统来支持,不能及时地更新知识就不可能在发家致富的路上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于是,他开始了刻苦的自学,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先进的面粉加工技术等领域内的专注学习,在此期间,他拜访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富有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企业管理、财务运算、用人、产品销售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实践,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益。截止2008年年底,武威市鸿翔面业有限公司已累计年创利润560多万元,向国家上缴税金累计160多万元,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达40多个,累计吸纳下岗工人达121人,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200多元。企业先后被市区二级政府部门评为“诚信纳税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AA+级信誉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精神文明乡镇企业”,杨鸿德同志先后被评为“凉州区十大创业青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杨鸿德没有被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角逐打倒,反而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壮大了鸿翔的事业。

暂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打

- 3程中,他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亲人的反对与自己的身心憔悴又有谁能体会,但他始终相信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他更相信不历经风雨,怎么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呢?

建成后的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拥有20座标准化双列式育肥牛舍,建筑面积约为13200平方米;青贮池4座,体积为6600立方米;饲料大棚与库房合计约3320平方米。厂区内绿草莹莹、满眼碧波,形成了一座独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养殖小区,得到了武威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认可。自建厂至今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武威市鸿翔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创利润近百万,上缴利税14.6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增收1600多元,吸纳社会无业人员过50人。下一步,基地将在近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实力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市场竞争力。 鸿翔在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中突飞猛进。在养殖基地不断运营壮大的过程中,求贤心切的杨鸿德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业先兴人,以人为本,他不惜重金聘请畜牧养殖人才。来养殖基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杨鸿德朴实的人品和用人不疑的胆识。也许正是杨鸿德这种人格魅力,才造就了今天生机勃勃、朝气冲天的鸿翔“大军”,使鸿翔的事业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做后盾。

在未来万头肉牛养殖的道路上,杨鸿德任重而道远,相信他一定能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机遇终将被有心人握住,乘着石羊河综合治理的巨龙,鸿翔必将腾飞。

第6篇:农民养殖专家致富道路先进事迹

自然真美。悠悠的蓝天,碧波粼粼的水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手持一根藤条,叼一袋烟嘴,双眼盯着羊群悠闲地啃着青草,那布满皱纹的脸舒展开了。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位先进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养羊土专家,他就是谢从富老人。住在深山发羊财?“年纪大不要紧,没有文凭也不要紧,没有钱还是不要紧,重要是的你有没有坚定信念和坚韧毅力,能不能听那一世小说网 http://党和政府的话!”他道出了个中秘密。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努力,加上政府的扶持,2007年,**养羊146只,出售90只,获利4.5万元;2008年进一步扩大养殖,达到170只,出栏100余只,收入近7万元;2009年,**继续发展山羊养殖,建立标准示范小区,规模又进一步扩大……受尽贫穷的他终于踏上了养羊致富之路。

百般无奈开始养羊

谢从富老人家住六郎乡六郎关村六组,家有祖孙三代9口人,4个儿子3个是聋哑人,可怜的家庭,生活重担全压在了**的肩头。他曾种过黄姜,挖过药材,跑过小生意,都不曾使他产生贪富之念;小女儿和大儿子出门打工,也是收入微薄。家庭越来越穷,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山羊结缘。那是1990年,老伴生病住院欠下外债一千多元,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不忍心丢掉地里的藤条秸杆,他分喂了亲戚家的两只羊,意外的是,到了年底,两只大肥羊竟卖了八百多元钱,一下子还了一大半欠债。“是羊救了我全家……”**无不感激地说。从此,他便再也没丢下羊。

信心百倍规模养羊

是山羊让**看到了希望。从1991年起他每年都养,少则三四只,多则六七只。不过,养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他来说也有道不完的苦恼,曾一度想放弃。2006年乡党委书记程骏同志刚到六郎上任,听说了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说:“做任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一个过程。只要你坚持下来,扩大规模,相信不久就会得到收获。”程书记的话使他又恢复了信心。领导的关怀,如好风送征帆;政府的帮助,似沃土护新苗。2007年全乡大兴养羊产业,为**发展马头羊养殖加足了马力:政府提供的四项资金扶持政策,解决了他养羊资金问题;三项税收的减免政策,为山羊产业打开了绿灯;政府干部的包联给他支撑;畜禽中心的服务更让他学会了技术……**从没有感到干劲是如此的充足。

他立即购回良种马头山羊,实行规模养殖,由以前的几只,几十只,再猛增到100多只。政府包联干部积极上门,帮助他贷款筹措资金,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帮他建立并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畜禽中心的技术人员也主动上门帮助他设计羊栏,选购羊种,传授科学养羊技术。在政府的热心扶持下,2007年他养羊146只,当年出售90只,获利4.5万元,仅一年便摆脱了贫困。在2008全乡经济工作会上,他的成功经验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党委政府给予了嘉奖。在他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六郎关村培植了养羊户50余户,大家争着发“羊”财。

艰苦创业,走上养羊致富之路

高山钟情于跋涉者,创业需要不懈的努力。

虽然年龄偏大,但**说,我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一生辛劳,一点坎坷和挫折是拦不倒我的。只要人勤劳,就一定能养好羊。别人不敢干,我敢;别人不敢想,我敢;别人怕烦,我不怕。选择了发展马头羊产业,就要坚定不移的搞下去!

发展产业就要有品牌意识,养羊也不例外。不仅要上规模、讲效益,还要在技术上创新,以适应市场要求,做大、做强、做优“马头羊”产业,打造纯自然的绿色品牌。**积极尝试“1235”养羊模式,由传统性粗放式养羊转为现代的科学式养羊,做到“四改变、三推行、两提高”。一改无计划的自然交配为选种选配;二改养杂交羊为本地纯种马头山羊;三改单一栓(放)养为圈养,科学建圈,达到圈舍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用水方便;四改一年一次出栏为一年两次,保证适度的饲养密度。推行“每季防疫”措施、推行小公羊早期阉割,以利生长措施、推行秸杆“三贮”(青贮、干贮、微贮)“一化”(氨化)技术处理措施,坚持白天放养,晚间补食之法。同时,提高母羊繁殖率,提高崽羊成活率。实践出真知。经过**艰苦、辛酸的养殖,他的羊长得快、个体壮、肉质嫩、板皮优、口感好、补性大。

2009年,**在外地打工的儿女都回来了,在家专心地发展马头羊养殖。他说:“我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一只羊就够了,在家养羊既安全又能挣钱……”

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有一位身穿白褂、头戴草帽的老人,不停地割着青草,对面的小山坡上一群山羊自由自在地啃着青草,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老人也跟着吆喝两句,是那样和谐,让人感动。谁又能想到,那位老人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却养着二三百只马头山羊?因为他正在发着“羊”财。

人道天堂 极道星辰 狂兽真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上一篇:党校培训班开班讲话下一篇:幸福从心出发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