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形成碰撞交流,构建数学逻辑思维。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应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助合作 学习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高效课堂下如何实施小组合作”(课题批准号:18PTYB204)的部分研究成果。

小学生经过初步的学习,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就专门提到,要加强引导学生思维创新,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助合作,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确定小组形式

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分为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行政小组是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小组,学科小组是由任课教师带领进行科目学习的小组。数学学习小组的设置并不需要按照座位座次来,而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一般一个小组6个人。每个小组需要确定自己的组名、组训、组标,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这些都将在之后的小组PK中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小组PK检验小组目标任务是否完成。

(二)小组分配原则

组中成员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应存在差异,这样才能发挥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了层次不同的团体,往往學习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抱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鲜有问津”。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这种规律。教师应先采用分层教学原理,对学生进行三层次分类,每个小组6个成员,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2名,那么,先进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被带动进数学学习氛围中,通过较好学生的“点拨”,形成思维灵感,实现学生层次的共同提升,逐渐减少班级内部C层次学生的数量。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问题,形成合作学习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问题的支撑,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习小组可以顺理成章地组织起来去探讨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十分顺畅。而且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主题,不同主题下可锻炼学生不同的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

基于数学问题的探索来构建小组合作,大多情况下是由教师提出合作主题,然后学生围绕主题来开展合作学习。一般合作学习的主题围绕“团队精神”、“取长补短”、“百花齐放”、“我是发言人”等来展开,也就是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注重发挥团队精神,某些情况下又可以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开展学习等等,这类主题需要由教师进行合理把握。比如以小学数学中《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为例,对于同一事件的结果,存在诸多可能性,尤其是在该事件未呈现结果之前。教师可以基于知名的“薛定谔的猫”的理论来提出问题:薛定谔先生将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请问3天后,不打开盒子,这只猫是什么情况?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可以是“百花齐放”,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小组组长来进行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一来,每个小组都能给出多种不同的答案,这给了学生进一步接触科学的机会,并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什么是“可能性”,最关键的是给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理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中,“我是发言人”主题也可以经常应用。很多小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总是由几个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发言,久而久之,其余几个学生得不到锻炼,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可要求围绕“我是发言人”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要当一次“发言人”。比如在开展《位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多次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比如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张学校及其周边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注出重要的建筑,如医院、超市、文具店、餐馆、书店等,让学生来讨论分析各个建筑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回答位置问题,问题如“书店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每个小组在本堂课上起来回答问题的成员不能重复。由此,可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每个学生的思维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加强互动,促进生成探究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最忌讳的就是“沉默无声”,如果教师带动不好氛围,有些小组可能无法开展有效互动,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就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高效互动模式的形成可依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生活中的各类用具来实现,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丰富实现了互动性的增强,也促使着小学生手、眼、脑并用,积极发挥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1.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互动探究合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数学的直观性,比如在《确定起跑线》这一课的研究性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课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大的困难表现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方面,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具象的跑道鸟瞰图,并清楚地标注跑道的长宽数,放大表现弯道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弯道中内跑道和外跑道的区别进行讨论,并提出“起跑线设计”的差异化问题,以此来形象地促进学生探究思维和深度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2.基于生活用具构建互动探究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各类生活用具的融入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探究支持,以《掷一掷》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教师可以带足够的骰子到课堂上,每个小组可以分得2个骰子,教师要求学生边数次数,边投骰子,直到能够投出2个相同的数字。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有的小组根本无法投掷出相同数字,但是这也更加说明了想要实现某一种“巧合”十分困难。从而让学生对于“可能性”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研究得出“概率”的概念,为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科学引导,发挥集体智慧

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以个体融入集体,并以集体带动个体。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小组成为一盘散沙,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小组能够激发出集体智慧,每个学生作为小组成员都应释放自己最大的学习潜力。很多情况下,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比较被动,并不能感受到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出了集体的智慧力量,解决了问题,感受不到他人对自己思维的启发。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为学生解读“集体智慧”的内涵及特色。以《小数除法》的教学为例,在小数除法计算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小数除以整数,小数点的位置比较容易找对,但是小数除以小数,相应的小数点的位置就很容易错位。在这方面的问题来看,小学生自己算错了很难看出来问题所在,反而是看别人的问题能够一眼看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计算和相互检查,让学生在集体智慧中有效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尤其是能够用好“0”的作用,比如在小数位之前是否需要补足一个“0”的问题就可以开展一次小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从根本上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分层递进,实现阶梯化成长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科学分组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学习层次的划分,每个小组中有三个层次的划分目的是实现组内成员的“先进”带“后进”。在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分层递进教育资源及模式的应用,让存在学情差异的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种成长是属于阶梯化的成长,即更高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进步,稍差一些的学生也在同时进步,虽然学生之间仍存在差距,但是教师应正视这种差距,然后让学生在有差距的基础上共同进步。

比如在开展《简易方程》的教学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迅速吸收教材中的知识理念,然后活学活用,形成对等式知识的内化,能力稍差些的学生可能必须不断回忆教师所提到的知识点,然后逐渐吃透其中的知识理念。不同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组内矛盾,比如学习好的学生觉得很好解答、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其他学生看不懂、想不通,学生之间就出现了沟通障碍。因此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变化为“层次化”的问题,逐渐代入情境,让学生可以分步骤来完成合作任务。

(五)多元评价,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采取多元评价模式,不断帮助学生调整改进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的教学流程。多元评价的关键在于“多评价主体”、“多评价模式”,从评价入手,让学生反推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这实际上是“数列”问题,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关键是让其形成基本的排列组合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模型教学法,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创建学习模型,从而有效形成数学空间性的逻辑思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基础,学生由于个体之间思维模式、学习能力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的差别,这种差异客观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也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分组及论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互动和交流,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红.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中).2018(01):125

[2]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0):22

作者简介:

许蓝方(1990-),女,汉族,江西万安人,大专学历,主要从事教育教学。

作者:许蓝方

第2篇: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 实现我市基础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

教育装备是办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必备要件。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装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凸显出教育装备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如何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破解我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和管理落后的难题,结合前阶段我们开展全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调研了解到的初步情况和对《关于构建韶关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理解,笔者认为,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来实现我市基础教育装备均衡发展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抓手。

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装备的现状分析

一、“一机两语”教育装备基本情况分析

“十五”期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加强了初中、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室和语音室的建设,韶关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 000多万元,在农村学校共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260多间、乡镇中心小学数字语言学习系统100多套,增加计算机13 578台,计算机生机比为20:1。至2007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拥有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2.6万多台(不含486以下机型),计算机生机比约为21:1,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从计算机数量上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各占一半,但生均比例及设备质量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常规教学仪器配备现状分析

随着2002年省教育厅对全省农村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专项补助经费的取消,韶关市农村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出现了严重“断粮”的情况。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经费紧张,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长期得不到更新和补充,部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远远不足,教师只能利用少量的仪器拼凑着给学生做演示,分组实验难以开展。

2007年实验室建设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各类学校1 586所,学生62万,其中农村中小学1 315所、学生约39万,分别占83%和63%,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总金额只占全市学校教学仪器总金额的40%。实施新课标后问题更加突出,器材严重不足,又无能力更换和购置,现有的仪器与新课程的教材又不配套,由此造成许多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形同虚设。

三、管理与使用情况

1.各地按照省教育装备中心组织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校计算机场室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如《电脑室使用规则》《语音室使用规则》《电脑室、语音室工作日志》等。大部分学校按照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要求,明确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2.按照省教育装备中心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的意见》,在全省配置 “一机两语”设备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級学校积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英语课。特别是广东省和我市基础教育专网的建设,把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的计算机室、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电教平台和农村教师宿舍等都接入了专网,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室等功能室的使用效益。

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被弱化,“参公管理”还未能落实;部分领导和管理者对基础教育装备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装备与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差距太大;基础教育装备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教育装备管理与实验教师队伍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实验操作考核停滞不前。

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的实施对策

一、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树立共同体共同发展的新理念

1.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共同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装备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质量无法提高,从而影响共同体内各类学校的相互发展。树立共同体内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2.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基础教育装备的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没有好的、稳固的农村教育,城镇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3.要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装备水平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和要求,如果共同体不能共同发展,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蓝图就无法描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就无法实现。

二、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建立农村基础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我市教育装备的区域均衡发展,积极营造教育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尽快实施“校财县管”新政策,建立城镇优质学校反哺农村薄弱学校机制,建立健全新的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装备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教育装备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教育装备,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粤财教〔2007〕54号)要求,确保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充分发挥市级经费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全市农村教育装备的支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有较大的倾斜,建议今后将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部分资金转移到配备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方面上来,积极引导社会热心教育人士和部门大力捐助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

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要坚持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的指导,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装备。当前,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使我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提高基础教育装备使用效益

1.在共同体内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基础教育装备管理规章制度。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要积极创造条件,将装备条件好的实验室向共同体内学生开放,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要在共同体内大力加强市基础教育专网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用数字化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基础教育专网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目的。

大力开展本地名师课程网上展播、本地学科网站、虚拟实验室和网上实验教程等优秀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边远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要建立和完善共同体内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新课标非常强调实验教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大量增加。为此,要改革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中过于强调机械训练和验证性实验过多的现状,注重科学的探究过程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开齐实验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实验教学的指导、监督、考核和管理,要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实验教学研讨和比赛活动,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工作。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动手能力考核办法及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核、考查)范围,或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使实验教学得到有效落实,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四、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条件保障

新课程实验的启动,使得实验教学由从属于知识教学的地位转变成重要的教学领域。教育装备贯穿于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始终,作为新课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彰显其价值与作用。由于新课标所配套的教学仪器新产品在农村学校配备齐全还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教研部门从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教育装备部门从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建立新课程实验中心,强化实验中心功能,通过整合资源,重点配备,帮助共同体内不具备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开展学生实验教学,探索出一条开展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新路子。教育督导部门从督政、督学以及教育装备的专项督导等方面,保障共同体农村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运转。

五、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加强教育装备机构和队伍建设

健全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将思维新、懂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充实到教育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建立一支与现代教育装备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教育装备队伍。

按照省教育厅教育装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专项督导,从工作理念、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能位置。要在共同体内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按照职业规范、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要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网络管理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除市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培训外,各县(市、区)要制订装备队伍的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共同体内采取相互培训模式、交流实验人员、开展课外实验等多种形式,城区优质学校有义务扶持和帮助薄弱学校实验教师和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人员的专业成长。要充分运用全省和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建立农村学校学科教师队伍的网络远程培训体系,实施全员培训工程。使各学科教师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和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水平。

六、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加强教育装备课題研究工作

教育装备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以科研课题为纽带,深入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鼓励原创性、开拓性研究、继续开展新课程下的自制教具活动,全面推进我市教育装备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共同体内优质学校和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带头开展科研工作,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程以及与实验室、图书馆等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要勇于实践和创新,要为共同体内其他学校提供先进经验。

构建我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以科学和谐理念统领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点,以技术进步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市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着力于推进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着力于发挥教育装备的效益,着力于增强对教育的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市提供条件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作者:陈学仪

第3篇: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在计算机专业方向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师生互助共同体的构建主要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一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单一,二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方向课的教学,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四是学生学习毅力一般,对学业水平评价重视不够,五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滞后,对自己的潜能缺乏自信,六是学生创新力处于思维培养阶段,对未来职业发展兴趣浓厚,七是学生间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效率低。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互助共同体;计算机;合作

1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的背景

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只有办公自动化方向,造成学生参与省中职技能大赛数量少,获奖率低。由于教师的实践水平偏低,岗位应用能力不足,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了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

1)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单一。结合省中职技能大赛赛项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拓展了平面设计、动画片制作、微网站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3D打印综合应用技术、综合布线。

2)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方向课的教学。教师平时课时量多,自学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不高。通过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共同学习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在师生共同体中,学生去客体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备课过程,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师生互助共同体”方法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及创新教学方法,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中职的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动手操作还行,动脑思考能力不行。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从来没有在学习上体验到快乐,对学习基本上就是排斥态度,要让这些学生学习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重新树立自信心,改变过去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和学生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从小问题着手,教师创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师生相互约定,达成共识,制定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教师运用激励技巧和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学生学习毅力一般,对学业水平评价重视不够

中职的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上要求不高,即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没进行教学改革,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又恢复了以前的学习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还得靠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减,让他真正感受到所学一定有用,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就是从专业方向课是不断强化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毅力。

5)学生间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效率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如在重点、难点处、在迷惑、混沌处、在深化和拓展处,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做到收放有度。

2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师生互助共同体的內涵

结合省中职技能大赛的赛项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拓展了平面设计、动画片制作、微网站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3D打印综合应用技术、综合布线。召集计算机教师进行分组组建团队。由组长带领成员学习了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的内涵。

教师要与学生要达成这样的共识:计算机专业发展很快,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新知识,老师也要跟学生一样重新学习,从学习的速度上,可能赶不上学生,但教师比学生有毅力,与学生形成优势互补的互助共同体。在计算机分出的平面设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3D打印、综合布线、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方向。让学生通过实验室观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先带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到知识有深度时,教师要分解成小任务,指导学生去网上学习提问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师生利用自己朋友圈寻求企业帮助,实现校企的一个短期合作完成任务。多个任务完成后,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就提升了一步。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是在平等中学习互助,共同提高。通过分方向,学校的专业得到了拓展,学习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3小组讨论,确定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的举措

1)形成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师生互助共同体

我们学校高三对学生进行方向课选修,一共32周,每周2次课,4课时,共96学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方向整合出一个大的项目,分成2个子项目,4个大任务,32个小任务。教师根据专业教学标准,每次课前通过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阅读学习目标,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采用阅读、回答问题积分的形式,每月进行一次积极兑换小礼物的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教师能够了解学情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教学要把基础的知识通过独学来完成,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梳理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视,参与学生当中,对于完成度较慢的小组,教师给予支持,对于快的小组,教师要提出更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或者是具有深度的延伸性或者是教师的困惑。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们会更感兴趣,整个过程,教师要诚恳,对学生恰当、及时的激励,从而带动整个学习氛围。

2)通过微调成员形成小组均衡发展共同体

刚开始分组确实很难达到小组均衡,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教师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有特质,教师再进行微调,除了考虑学习能力外,还要考虑成员的性别、性格等因素,在小组成员确定后,再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组内分工,让组织力强的学生当组长,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实验员,让文笔好的学生当记录员等,还可以组员互换分工等,尽量达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实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让他当纪律员,或者其他的角色,总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要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让小组的带动下,这样的后进生进步会更大。

3)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巩固学习共同体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课重点还是在于技能的提升,如综合布线方向,教师要带领学生绘制好系统图和施工图,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跳制作、配线操作,然后进行布线实施。整个过程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要体验到打配线架、信息模块制作、PVC管理和PVC线槽的布置等操作。学生有了技能的体验,才能会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助解决问题后,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会有成就感,进而有了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体验的任务逐渐加难,也可以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就会思考换一种方法会怎样?带着问题去体验,尤其实验得不出结果时,就需要教师加入团队,把握好方向,加以点拨突破难点。对于计算机专业方向实验课时可能会出现失控,出现这种失控时,教师不要慌张,也不要过于自尊,而是要放低身段,带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研讨,当堂解决不了也不要紧,经过全体的努力,问题解决后,会推动师生共同向前迈步,整个过程会是师生学习的宝贵资源,会在学生的人生的路上留下重抹的一笔。

4)通过总结来提升学习共同体

一段学习后或一个项目完成后,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反思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感悟。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了哪些知识、练了哪些技能、遇到了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題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怎样的互助,哪些是互助关键点,在这个互助中我体会到了什么等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我们能够明确师生学习共同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总结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能够在别人的发言中提出关键词,自己再补充,学会思考比什么都重要。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专业方向研究方向谈自己的收获,为学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谈一下教师的收获,重点要说在师生的互助下,教师完成了任务,攻克了哪些技术难点,谈一谈教师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得到学生在什么方面的帮助。总结之后,目标会更加明确,师生朝着目标方向努力。

4通过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构建师生互助共同体在计算机专业拓展方向方面的应用成果,经过多年来在学校五个重点专业的实践与推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成果。

省中职技能大赛获奖丰硕。在2016年-2017年,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参加省技能大赛,在“动画片制作”“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微网站设计与制作”赛项均获得了三等以上奖项,在2018年实现了省赛一等奖的零的突破,所获奖项个数创历史新高,其中“3D打印综合技术”获省一等奖,“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与“平面设计”获省二等奖,“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微网站设计与制作”“综合布线”“等赛项均获三等奖。2019年,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又有了新突破,就“平面设计”赛项就获得2个一等奖。2017年至2019年,我们学校教师参加黑龙江省能国家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优化师生互助共同体的思考

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进步,特色更加凸显。但是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考。

要想优化师生互助共同体,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系,要在制度上激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助共同体的构建。对于做得好的教师要在评优晋级上给予优先政策,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集体评价。

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条主线,激励优化师生互助共同体,引导教师形成和谐平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李淑华

第4篇: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余杭成校与於潜成校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杭州市余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3.9

为响应杭州市教育局开展的城乡成人学校结对互助工作,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校与临安市於潜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互助共同体。半年来,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互助共同体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互助共同体新模式,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六字目标。双方学校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交流互助,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一、思路明确,计划及时,管理有效

认真学习《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 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区县(市)协作机制 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互助共同体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加快成人(社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为保证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双方学校讨论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互助共同体计划。同时,为了加强互助共同体工作的领导,双方学校确定一位校级领导为互助共同体负责人,并落实一名具体负责人,以保证活动有效开展。建立了工作台账,由具体负责人记录每次互助活动情况。

二、实地学习,沟通有效,全面融入

2013年的1月和3月,余杭成校与於潜成校分别两次到对方学校实地学习取经。在考察过程中,双方校长介绍了近几年来各校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虽然隔区但两校在办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对交流既可增进校际间的友谊又可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谋共赢,智慧共享。每次参观以后,双方学校的老师还就管理、科研、活动组织等方面坐在一起进行相应的研讨活动,特别是学校管理中的“双争制”开班、档案管理及其社区教育等成校的重头工作,大家都非常诚恳地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这样全景化的考察和这样坦诚的交流与切磋中,双方教师在业务水平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果良好

在推进互助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条件和客观原因的限制,於潜成校专升本的学历晋升班无法开班,而学历教育是成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余杭成校的学历教育已初具规模,因此两校利用互助共同体这个良好的平台,开展了合作。於潜镇有专升本学历晋升需求的人员由余杭成校负责管理,开班教学等由於潜成校自己组织,实现了双赢。

半年来的共同体互助活动活动,增强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实现学校的共同成长。共同体学校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注入新的活力。但互助共同体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需进一步深入开展,还需要继续努力,例如活动方式不够多样,交流途径比较单一等。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努力做好互助共同体工作,把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性。

第5篇: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2012学年路庙、瓦疃小学共同体工作总结

一年来,互助共同体的工作,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模式,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六字目标。互助学校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一).学年开始拟订共同体活动计划。

我校学年开始和瓦疃中心小学结对学校拟定共同体活动计划。我校还将互助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写入学校章程,互助体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互助体活动内容,成员学校严格遵照计划实施互助办学活动。

(二).共同体联席会议有效进行。

共同体联席会由我校校长,中心小学校长组成。2012学年在我校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联席会议,并有共同体发展的讨论记录、工作汇报。这样有效整合共同体内各校办学要素,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

(三)、高质量的教学联谊活动。

在共同体活动中,我校承担了联谊活动任务,它不仅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我校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在联谊活动中,我们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次都是精心筹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层层选拔,努力把最优质的课送到结对学校,无论哪一位教师进行送教,其他老师都积极参与听课,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在教学展示活动过程中,我校教师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身处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但他们能够随机应变,有效地结合当地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联谊受益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更是获益匪浅,授课时,我们在同一年级往往选择不同班级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领略到外来教师的教学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为共同体核心学校,我们做到了把自己的好东西无私地与成员学校共享。一年来,我校多次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将课送到成员学校去。一学年,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周的活动,举行各学科优秀课的展示活动,邀请共同体成员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到我校听课,共同研讨教学。一学年来我校组织教师上了三节有效课堂教学展示课。通过上课、评课、研讨,教法讲座不仅传递了教改信息,而且增进了相互间的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整个活动在我校的引领与当地教育局,教研室的协助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效益。

(四)、开展各学科的研讨活动和专题讲座活动。

共同体活动十分注重于交流学习,使得结对双方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所得。基于这样的认识,共同体学校之间十分重视研讨活动和专题活动,如举行了《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等主题的研究会。。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交流

我校十分重视和成员校开展德育交流,我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孟令鹏组织了少先队员“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此外、共同体成员校和我校在体育活动竞赛的准备中加强交流。

(六)、来校学习,全面融入。

作为中心校,对互助体成员学校的教师培养,我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2学年来,共同体其它学校到我校参加教学活动,到我校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学习,期间他们随堂听课,听讲座、参加校本培训等活动,我校为互助学校学校培养了一批年青骨干教师。

(七)、帮扶效果显著

一年来的共同体互助活动活动,增强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了浓郁的研究氛围。我校起到了作为核心校的指导作用,使农村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加快与城市优质学校接轨,实现学校的共同成长。共同体学校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6篇:互助共同体联席会议制度

一、为进一步推进共同体教学科研一体化,达到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使教学与科研工作相互协调,有效组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联席会议制度是学校间横向联合的重要渠道,是保证学校决策执行协调一致,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一般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二上午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和重要问题,经提前协商可随时召开。

四、联席会议由互助共同体领导小组组长轮流主持,必要时请教育局领导到会指导工作,其他参加人员为领导小组的全部成员,会议地点单号月份在明诚,双号月份在密州;临时会议由共同体秘书长根据实际情况约请相关人员参加,临时确定会议的地点。

五、联席会议的议题主要由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共同研究确定,主要包括:跟踪、培训、评价交流教师的措施和成效;共同体内成员学校间的联合教研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探寻城乡学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反思以前的工作,完善和理顺下步的工作目标,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

六、参会成员对研讨要有思考,有思路,应认真反馈近阶段的工作情况,梳理、总结工作成效,并善于在过程中抓住亮点,突出重点,语言表述要精炼、准确。联席会议中,组员之间应本着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加强沟通与互动,做好学习记录及相关的资料积累。

七、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形成会议纪要签发。对会议纪要确定的事项,领导小组将适时督促检查。会议纪要落实情况在下次联席会议上予以通报。

八、本制度由共同体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7篇: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

——东燕小学校本研修特色工作汇报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而明确的目标定位则是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文与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根本宗旨,依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自身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决策,让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学习,在合作研究中学习,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对学校全体在职教师所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两年来,我校在整体构建分层、多元的校本研修格局的同时,将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推动全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以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研修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明确 形成互助互动培训格局

我校的青年教师的培训目标是以尽快适应或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能为培训的重点,推动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我校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脱颖而出。

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下午

一、二两节课是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时间。校长亲自负责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召集相关人员专门研究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学初学校还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还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表彰。

学校力图构建一种开放、多元、全方位、互动式的培训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专题讲座式——让青年教师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课堂观摩式——推磨式开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好课赛、青年教师研讨课等课堂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在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观摩的每节课进行研究、思考、探讨,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最终实现自我课堂的提升。自修反思式—-就是让青年教师读点书,读些好文章,通过读书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骨干引领 建立帮扶式的同伴互助

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校以研究教育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为主要目标,通过骨干教师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建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式的同伴互助,以此推动骨干教师风格的形成,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活动时,骨干教师的现场点评,对骨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一种推动,也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成功的体验;而“骨干教师菜单服务制”,让众多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根据青年教师的各自需求,开辟示范课、一对一辅导、讲座、工作室指导、跨学科结对、课题论文指导等方面的选择服务项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也推动着骨干教师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引领的作用,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我校王悦负责的教研组长培训时间同时也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经常安排两个培训班一起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开研究课,教研组长进行点评;而教研组长开示范课、观摩课时,青年教师成为评课人,从而让这两个特殊的教师群体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着经验,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也有助于教研组长进一步的提升。

三、同伴交流 构建自助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自身的互动交流既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也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2012年暑期《不做教书匠》的读书活动,让许多青年教师在读书中反省着做教师的真正价值,《不做教书匠》的演讲比赛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交流中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能力;2012年暑期的读书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自由选读中体会到读书使人心静,读书让人增智,而开学后的分组交流活动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分享着读书的快乐,交流着新的思想、新的收获。为期三周的青年教师好课赛及听课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了自己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青年教师在准备自己赛课的同时更多投入到吸取同伴经验的学习中去,而好课赛结束时评委的总结点评让青年教师收益更多。心晴工作室的专业心理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作用,专业心理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让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同伴支持。

四、团队协作 形成合作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单靠专家、骨干老师的“教”和“导”,更需要借助青年教师自身的参与活动让青年教师成为培训的主角。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倾诉困惑、谋求脱困的场所,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温馨的活动乐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或讨论、或演讲,或辩论,或游戏表演,或载歌载舞,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共设有两个分社:一个是由钱小燕主持的中青年工作室,一个是由骨干教师王春莉主持的工作室,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还聘请了镇学科带头人朱永红老师和如皋市优秀班主任孙小飞老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由青年教师轮流主持、组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合作小组由青年教师自由组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青年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次活动主题都由青年教师自行申报,话题均围绕着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心理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青年教师困惑的问题进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次活动都请专家点评,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多期活动,如《如何开好家长会》、《谈谈班级的硬环境》、《从“说课”说起》、《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提升》、《教学反思之我见》、《架起家与桥的桥梁-家校沟通初探》、《教师博客的制作》、《学会鉴别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等,2008年5月还开展了《我参与、我成长、我分享、我快乐》的培训汇报活动。

在一年多的青年教师工作室活动中,学校不断倡导共享价值观念,营造青年教师合作共享文化。我们希望合作是青年教师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希望每位教师的情感、问题、能力、信息都向他人开放,都与他人共享。不少青年教师表示通过活动让自身的个人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青年教师工作室深受青年教师的喜爱,已成为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第8篇:教育教学叙事故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我在学生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英语,按理说每一个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算有差距他们的英语水平也不应该相差太多呀。但是,事实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知识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到了他们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上课的时候,任务很不好安排。一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然后他们就闲了下来。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任务完成的很慢,甚至到了下课的时候他们还完不成任务。几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慢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我找他们谈话,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他们是因为有的单词或者句子不熟练甚至根本就不会,才无法完成我安排的任务的。为什么他们的单词句子不会呢?我说他们是太懒惰回家不认真复习。学生们很委屈,辩解说,他在课上的时候明明已经会说了,但是回家后又忘记了,他们的家长也不会无法辅导他们,时间长了英语知识越落越多,最后他们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认读水平呢?我在课后找时间再多领他们练习读写英语单词句子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几次下来这几名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些提高。我便一直这样做下去了。

有一天,我正在给那些学生补课,张X进入教室,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来教李X读单词吧。”我一想这样可太好了。后来主动留下来帮助学困生的人越来越多,我便让他们结成固定的互助对子。期末考试之后,这个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几个班。看来这一方法很有效啊。我便在其他班也搞了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差距越来越小了。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差距大,在课上布置任务时,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有的学生却才进行到一半甚至更少,完成任务的学生闲了下来,我是该在布置些新任务给优秀的学生呢还是结束个任务往下进行呢?

第9篇:邻里互助总结

邻里互助社区联谊的总结

在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街道及各社区居委会的精心策划、组织下,在各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已圆满结束。为巩固、发展活动成果,汲取其成功经验和做法,现就社区邻里互助活动情况作系统总结。

一、基本情况:

在本次社区邻里互助活动中,各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搭建邻里、学习、交流、活动、互助为主要内容,以本次邻里互助活动方案为导向,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引导,慎密组织,认真实施,确保了各项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许多居委会利用这时间跨度大的优势,对预设系列活动进行了充分有效的准备,使活动得以有序、稳步推进;部分居委会通过搭建邻里学习平台和活动平台,加强了邻里居民间的沟通交流,为居民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还通过邻里聊天室、邻里谈心亭、邻里纳凉晚会等形式的活动,使邻里关系由陌生转为熟悉,由熟悉转为密切,增进了友谊和信任;通过结对帮扶、互助服务、安装爱心门铃,为高龄老人和孤寡空巢老人过生日等,进一步营造了“邻里一家亲,温馨在社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主要成效。

1、搭建了“邻里互动、社区联动”活动平台,拉近了邻里彼此间距离,增强了邻里亲情感和社区认同感。城南、新兴街、老城、

车站等社区,通过组织居民才艺大比拼,邻里大家乐,社区运动会,亲情家园座谈会,自我展示演唱会等系列活动。搭建了“邻里互动、社区联动”新平台,有效地改善了社区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式人居关系;通过扩大社区公益性活动和经常性文体活动的参与,增育并建立了“和谐社区一家亲、左邻右舍胜亲人”的新型人际网络关系,增强了邻与邻的亲切感、邻里与居委会的温馨感、信赖感。

2、激发了居民志愿参与邻里节活动的热情,推动了社区文明与和谐建设的发展。城南、新兴街、老城、车站等社区居委会,通过组织开展“感恩邻里、幸福社区”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把爱洒向邻里”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邻里节的热情。对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充实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各社区特色、亮点和人文风采。城南、新兴街、老城、车站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社区邻里节特色亮点和不同社区兴趣各异的区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扩大了往届邻里节活动成果,培育、扶持和发展了社区社会资本,促成了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本次活动中,城南、新兴街、老城、车站等社区则通过组建或扩大社区志愿者宣传队伍、文体队伍、矛盾纠纷协调队伍,义务、护绿、治安巡逻、卫生督查队伍和爱心助老助残服务队伍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符

合需求的公共服务,促使广大居民从社区资源和社区服务的共享中感悟到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体验到社区开展邻里节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感恩邻里、回报邻里,感恩社区、参与社区,感恩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上一篇:电热水器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网络实训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