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的政治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还没有摆脱“一言堂”、“硬灌输”的教学模式, 他们的理由是应对高考。其实高中政治教学至少要完成两个功能, 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他们良好的政治素养, 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是掌握必备政治知识, 以应对高考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显然这两点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正因如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这样的教学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立民主、和谐、新型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要大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试想紧张压抑的教学氛围, 只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总扮演着在法庭上被“审判”的角色, 又怎么敢有质疑和创新的勇气呢?新课改下我们教师应是学生生活上的父母, 学习上的良师, 课堂外的益友。老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情况, 走进他们的家庭, 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 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困惑。课堂上教师要严谨施教, 有老师的严厉和慈爱,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外, 教师要放下“架子”, 融于学生之中, 与学生交朋友, 分享学生学习上进步时的快乐, 分解学生生活中的苦恼和迷茫。这样会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亲近教师, 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亲其师, 信其道”, 充分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 任何章程和纲领, 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 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 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 深入到学生品格中, 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或者喜欢的教师, 老师如何激发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得到学生的喜爱呢?首先, 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融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其次, 教师要深研教材,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让学生每一堂课学有所获。来自学习上的收获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快乐和重要动力, 学生学习的进步, 无疑会增强老师的吸引力, 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强大助推器。老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学习上的每一次进步, 哪怕是不明显的进步,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第三, 教师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 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优生”, 对“后进生”视而不见, 教了一学期还叫不出“后进生”的姓名, 这样会极大的损伤他们的学习信心, 失去老师的亲和力了。其实, 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希望,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关爱和尊重的期待, 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化为缕缕阳光, 无私的普照给每一个学生, 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 一句赞扬的话, 因为这些不经意间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总之, 教师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从而激发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3 极力打破呆板的、死气沉沉的教学现状, 充分发挥幽默的课堂艺术

幽默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 也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的教学艺术。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就是幽默。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向9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从中归纳出教师应具备12种素质, 其中第7项即是:教师语言要有幽默感, 也就是说, 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内容, 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蕴造幽默的课堂氛围。一次, 笔者在上课, 校外突然响起了一阵鞭炮声, 同学们分散了注意力, 笔者顺势说道, “待我讲到精彩处, 终于有了鸣炮声”, 同学们笑着鼓起了掌声, 课堂气氛瞬间有了很好的调节。

4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自身特点, 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艺术享受的天堂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 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轻松, 老师压力小,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思想性, 社会性和知识性, 高中学生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 教师要以生为本, 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 在实践中应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往、互动, 在实践中应处理好合作与学习、竞争、独立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探究环节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在实践中应处理好“形”和“神”的关系。我们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简单化、形式化、绝对化,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还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政治课自身特点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教室, 回归社会, 参与体验, 促成“知”向“行”的转化和“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比如在讲到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时, 笔者让学生想想平时学习、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甲:我们很多同学乱扔垃圾, 没有分类放在垃圾箱;学生乙:很多时候外面阳光灿烂, 而我们教室电灯明亮;学生丙:有同学用教室的纯净水洗手, 不到卫生间去洗, 等等。这样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加深了对绿色消费的内涵的理解, 也有利于使一些同学的陋习得到了遏制, 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政治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教学激情感染学生, 用独特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探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隐形故障下一篇: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