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使用监管方案

2022-05-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救灾款使用监管方案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救灾款使用监管方案1

为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及时拨付,充分发挥救灾的使用效益,确保救灾和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央、自治区救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资金使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所称救灾资金,是指由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救灾应急救助资金和冬令春荒灾民生活救助资金、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及各类组织、个人捐赠的救灾资金。

(一)应急救灾救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医疗抢救、转移、安置等生活困难,以及因灾损坏房屋的重建、修缮补助。

(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用于因灾受损群众住房的恢复重建;规模较大的灾后重建,实行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基本程序办理。

(三)冬令春荒灾民生活救助资金,用于补助冬令和春荒期间灾民的生活救助,解决因灾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

(四)救灾储备物资采购根据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安排。

(五)救灾捐赠资金,若捐赠者有明确意愿的,严格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安排使用;没有明确意愿的,结合政府安排的救灾物资统筹安排使用。

二、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因灾损失情况和自救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救灾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对其他受灾的贫困地区给予适当照顾。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灾情严重和自救能力较差的重灾户及受灾的贫困户,决不允许优亲厚友和按户、按人、按土地、按劳力等因素搞平均分配。

(二)坚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原则。救灾资金是受灾群众的“救命钱”,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挪用、私分和贪污,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补偿支出,不得用于生产性支出,不得用于抵押担保,不得以任何名义抵扣。

(三)坚持民主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救灾资金的发放要坚持“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和“以户计灾、以户救灾、民主公开”的原则和程序,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坚持生产自救、勤俭节约原则。要充分调动灾区困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通过自力更生、互助互济等方式努力解决其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救灾资金要做到合理分配、精打细算,努力提高救灾资金使用效益。

三、申请、拨付和发放

(一)救灾资金的申请

遭受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受灾群众生活困难,乡镇因财力、物力所限,无力解决需要上级补助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灾害损失程度和安排灾民生活所需救助资金,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申请救助,并抄送县民政和财政部门。根据乡镇政府的申请报告,县民政局及时核查灾情,提出救助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县民政局、财政局共同下发文件执行。

(二)救灾资金的拨付

1、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拨款文件后,县民政局要积极协调县财政局,提出拨付方案,并联合发文,及时将救灾资金拨付有关乡镇。应急资金应在5个工作日内、冬令春荒资金在1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灾民手中。

2、县财政局要在国库预算资金账户中设立“救灾资金专户”,将自治区和市、县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及时划入专户,严格按照确定的用途和项目安排,及时拨付灾区,保证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灾民手中。

3、民政部门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在收到捐赠资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缴入县财政“救灾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用时若有明确意愿的,严格按捐赠者意愿安排使用。无明确意愿的,由民政部门提出初步安排意见,县财政部门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三)救灾资金的发放

1、确定发放对象时,要严格坚持本人申请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程序,由救助对象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批等工作程序。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在村委会、乡镇政府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各界群众监督。

2、各乡镇要在每年10月15日前建立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到户资金发放花名册(内容包括村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身份证号码、救助原因、救助内容、救助资金数量、领款人签字或盖章)并及时上报县民政局,经民政局抽查审定后,据此安排冬令救灾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同时严格执行“两个不准”,即:不准代领、不准代扣。乡镇、村组干部原则上不得代领救灾款物,确实无领取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可以委托亲属或者村委会负责人代领(必须有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但必须由乡镇核实后登记备案。

3、灾民临时生活救助中,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入户调查、集体研究、会议审批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办理人员认真填写《回族自治区灾民临时救助领款凭证》三联单、《回族自治区灾民临时救助审批表》,并在《灾民临时救助卡》上标注。救灾资金发放时,须经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会计出纳及相关业务人员共同签字后(特殊情况下可只由主要领导、财务人员签字),由救助对象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三联单上签字并加盖个人印章后到民生服务中心领取。

4、各乡镇在每次安排救灾到户资金时,都要做好会议记录。坚持“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调查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彻底杜绝超标准发放和违规支出。并充分发挥民政助理员和包村干部的职能任用,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特困灾民的底数,确保最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5、各乡镇每季度要将灾民救助花名册、灾民临时生活救助对象花名册报县民政局备案,严格做到帐款、帐表、账册、帐卡相符。对不按要求进行备案的,由县民政部门跟踪督检,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6、乡镇每年对救助对象生活困难情况入户调查率要达到100%,县民政局每年对发放对象入户抽查率要达到20%以上。

7、对调查、抽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入户调查人员的责任。

四、资金来源

(一)上级财政安排的救灾专项补助资金;

(二)列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计划的专项资金;

(三)县民政部门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

(四)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救灾资金;

(五)其他用于救灾的资金。

五、资金管理

(一)救灾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只能用于受灾群众口粮、饮水、衣被、医疗、住房等临时性补助及灾民临时转移安置、救灾应急物资的购置储运等,杜绝挪用、截留、挤占救灾资金现象的发生。

(二)各乡镇要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落实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三)县民政局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采取核对凭据、入户抽查等措施和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落实。

(四)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开展对救灾资金发放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县财政局要严肃财经纪律,及时对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保证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监察局要依纪依法对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审计局要依法对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公布审计结果。

(五)对各乡(镇)、各部门,挪用、侵占救灾款物的,由审计、监察机关责令其退还所用款物;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救灾款物造成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救灾款使用监管方案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救灾款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和省民政厅、财政厅有关救灾款使用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款是指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下达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第二章救灾款的使用

第三条救灾款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灾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

(三)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四)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救灾款发放的重点为重灾区、重灾户。

重灾户主要指:

1.遭受自然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户”、“五保户”和既缺钱又缺粮的“双缺户”;

2.家庭遭受重大损失而缺乏自救能力的受灾困难户。

第四条救灾款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专款专用,重点使用。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向无灾地区拨款,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得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不得用于行政支出,不得擅自扩大其它使用范围。

第三章救灾款的管理

第五条救灾款的预算安排。根据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的原则,救灾款实行分级负担。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初编制预算时,要根据上年灾情及救灾资金需求,编制相应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如当年遇重大自然灾害或灾害频发,实际需要超过当年预算,财政应视财力情况报请政府给予追加。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核实灾情,实事求是地提出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支出计划和安排依据,为财政部门安排救灾款预算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第六条救灾款的申请。当地方遭受严重或特大自然灾害,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提出救灾款的申请报告,上一级政府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各级政府向上一级政府申请救灾款的报告中,必须如实说明灾害损失程度,地方政府已采取的准备采取的救灾措施,下一步救灾工作存在的困难。申请救灾款报告不按规定或者虚报、瞒报、假报,一经查实,上一级政府一律不予安排救灾款,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七条救灾款的审拨。民政部门在准确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救能力及救灾款安排使用情况,提出具体补助分配方案,同时将分配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会商后行文下拨。

第八条救灾款的下达。救灾款实行逐级下达。各级民政、财政部门接到上级拨款后应及时安排使用救灾款,并在收到上级拨款通知后30天内将有关分配使用情况报上一级民政、财政部门。逾期不报,将视为资金没有安排使用,上级民政、财政部门在今后拨款中可不予安排或在应补助数额中扣除已下拨未安排的部分。

第九条救灾款指标下达后,各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必须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财政部门要积极调度资金,安排资金及时拨付,保证各项救灾支出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缓拨救灾资金。不得用作任何抵扣。

第十条建立健全救灾款财务管理制度。各级都要加强救灾款的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监督。做到专人负责,专帐管理,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完整、准确。

第四章救灾款的发放

第十一条基层发放救灾款(物),要做到政策公开、数额公开、对象公开。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救济对象和救济款物数额必须在基层的政务栏及村务栏中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救灾款的监督

第十二条各级经管救灾款的人员工作变动、调离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经审计和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离任。

第十三条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对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在发放、使用救灾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对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救济对象发放救灾款物的;

(二)虚报、克扣救灾款物的;

(三)贪污、挪用救灾款物的;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

上一篇:电子厂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教育实习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