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材料管控风险分析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施工项目的材料需求计划、审批、采购、使用、分包核量等多个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材料管控风险进行梳理,主要从材料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供方管理、使用管理四个方面对施工项目材料管控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W公司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拟采取的防控措施,对施工项目主材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材料管理;风险控制;材料采购;

在一般的建安工程中,材料费约占建筑工程造价的60%~70%,施工项目现场的材料管理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施工项目现场材料管理的好坏,是衡量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文明施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在大量的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主要从材料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供方管理、使用管理四个方面来加强施工项目现场材料管理。

1 材料计划管理

在材料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为材料需求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风险成因主要来源:一是业主未能及时提供图纸或图纸提供不齐全,导致材料需求计划无法按时上报;二是设计出现设计变更反复修改,导致材料需求计划上报不准确;三是项目前期筹备人员不足,导致材料计划不能及时上报,预留的采购时间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业主、公司、项目等多个角度采取防控措施:一是与业主沟通,根据业主类似项目图纸清单材料使用情况,提前预测材料需求计划;二是公司材料采购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及时修编相关管理制度,对于适用于框架合同的材料(如,钢筋、商砼)可直接签订框架采购合同,按照实际订单执行;三是制定缺项或漏项定价的机制,缩短二次采购时间。

2 材料采购管理

2.1 材料采购的及时性

施工现场因材料未及时到位而导致工期滞后的情形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计划编制滞后导致采购时间不足、采购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负责采购业务流程的相关人员出差等公务,未能及时对采购流程进行办理,导致采购审批流程时间过长等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人员专业能力、工作流程维护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一是在项目中引入BIM5D(3D模型+时间进度+成本信息)技术,使精准的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施工预算信息进行关联,形成项目5D-BIM模型,能快速核算、提取工程建造全过程的量价信息,并能根据实际需求实现项目材料量价的动态灵活管理,从基础数据精准采集的方面切实扭转材料计划编制质量低下与进度滞后的局面;二是加强采购人员能力的培养及采购过程的跟踪与监督,使其能与岗匹配,提升工作质量与效果;三是除线上办公系统设置流程跟踪督促外,线下应有专人负责及时跟进每一项采购流程,对未及时审批的流程进行短信提示或电话提醒,确保采购计划审批流程能够顺利流转。

2.2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材料采购成本与项目利润息息相关,材料成本失控直接导致项目亏损,在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场调研不足或市场把握不准、对物价趋势判断失准;二是某些大宗材料受地方垄断,材料单价虚高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针对此问题,一方面要从企业和项目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出发,持续跟踪市场行情,做好价格监控与趋势分析,建立建筑材料价格监控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协调处理好当地政府、业主方、地方材料供应商等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地方材料采购成本,坚决杜绝被地方垄断;并争取能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对于实际材料采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的情形,与业主共同询价确认。

2.3 材料采购合同履约

合同履约是一个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频发的环节,较为突出和棘手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合同执行人员能力不足,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二是合作单位合同履约、诚信度不够,恶劣情况下不惜以停产停供等行为进行要挟,要求材料价格调整等。

为避免合同履约风险,一是要提高项目相关业务人员专业能力及法律风险意识,加强对项目合同执行人员的交底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做好经验反馈与项目总结;二是从材料供方选择的源头最大程度降低合同履约的风险,选择诚信可靠、长期合作的单位,在招标时严控成本,杜绝低于成本价中标进场行为,必要时选择2家及以上分供商,现场若出现某一家分供商合同履约能力低下的情形,可及时选择其他供应商以满足需求。

3 材料供方管理

3.1 材料供方选择

在材料采购公开招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材料供方与公司前期无合作,导致公司对其背景、履约能力、产品质量了解均不充分,即便是对方提供质量能力、安全、环境保护、历史业绩、财务资信等一系列相关证明文件,公司也难以对其履约能力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此,公司必须充分做好材料供方的调研工作,加强供方的资格审查,必要时对大宗材料供应商进行源地评审,将材料供方选择这一环节的风险降至最低。

3.2 材料供方动态维护

材料供方选择只是短暂的一个环节,在项目建造过程中,还存在由于材料供方动态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问题供方的变化,诸如材料品控能力下降、财务状况恶化,都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建造质量和材料供给的及时性,这就要求公司要加强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供方动态管理,做好所有材料供方的履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材料供方进行分层级管理,对存在重大问题的供方应及时予以处理,对于首次合作供方的风险管控薄弱环节要重点监控,最大程度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4 材料使用管理

4.1 材料进场验收

在材料进场验收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经验、能力、责任等个体差异,存在材料验收不到位或把关不严的情形,导致出现材料数量虚报、材料质量不合格等不良现象。

针对此情形,建议设置材料进场双人验收制度,验收签字人员对材料的质量、数量等问题均承担责任。必要时,材料使用单位应派专业人员参加材料进场验收。材料复验应在上游单位、监理及公司项目人员见证下按照收货批号逐一进行取样,送至权威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且过程中所有验收资料格式均应符合公司制度要求或行业通用规定,为后期可能出现的签证、索赔等商务经济活动做好见证。

4.2 出入库管理

在材料出入库管理过程中,由于未及时进行材料的出入库记录、未定期进行材料盘点梳理,导致材料信息缺失、库存与台账信息不符等风险,影响后期项目成本核算、分包结算等工作。

在出入库过程中,入库单应由材料采购员和保管员签字确认,出库单应由使用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项目物资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完整的收支存管理台账,定期对出入库与库存信息进行核实与检查、盘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借助于BIM数据对出入库材料进行复核,核算偏差比例,若偏差比例超出5%时,须严格核查原因。

4.3 材料仓储保管

在材料的仓储保管过程中,应了解材料特性,充分关注当地气候与环境、仓储区空气湿度与温度、扬尘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材料生锈、发霉、浸水、腐烂、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因此,必须建立满足材料保管要求的仓储场地,并制定库存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及材料保管要求进行库存管理;定期安排非仓管人员对库存材料进行检查,及时指出保管不善的情形并整改,确保材料仓储保管期间的质量。

4.4 材料使用管理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现场材料丢失或被盗、多人领用材料等管理混乱和浪费现象,且该过程伴随着施工现场材料堆场相对不固定、人员流动随意性较大、工程部位形象辨识度低等复杂多变的因素,加大了施工现场材料使用过程管理的难度。

为此,一,要加强现场的门禁管理与安保系统建设,避免材料偷盗现象的发生;二,要建立材料可追溯性管理机制,确保材料正确使用到工程中。例如,引入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材料流转的每一环节,业务人员均通过移动终端快速获取并上传材料状态,材料管理系统数据联动更新,对于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BIM模型中每个构件都能独立自动生成二维码的技术优势,联合供应商共同实现材料定制-生产-运输-进场检验-安装-调试-验收等全过程的监控,且所有过程均在系统中留痕可追溯[1];三,要求劳务单位或者材料使用单位需出具书面授权书,指定专人进行材料领取和使用,当人员有调动时,必须出具书面变更申请,经总包单位同意后方可执行,避免多人重复领用,造成浪费。此外,通过与同类型项目的对标与交流,吸取采纳行业优秀单位的先进做法,对企业或项目材料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 W公司实践经验

W公司近年来尤其注重项目材料管理,在项目中大力推广BIM5D综合应用技术,加强对管理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工程算量,在材料管理方面建立专门的BIM算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算量模型与进度计划、成本预算进行关联,形成5D-BIM模型,并将此作为材料成本管理的基础模型数据。

在材料采购计划编制与提交阶段,W公司结合5D-BIM模型,通过对项目流水段、施工时间、材料种类等要素的限定,精确提取所需的材料量,快速编制材料采购需求计划。在材料供应商选择环节,均优先采用招标方式优中选优,充分做好市场询价工作,尽量避免单一来源采购。对于构成工程项目实体永久性大宗材料、重大设备和对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机具、脚手架等材料的采购,均进行源地评价,必要时辅助实物验证,充分考察材料供应商以技术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等为核心的履约能力,建立供方库,定期进行履约考核与评价,将优秀的供方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从而将供方这一外部因素在材料管理上的风险降至最低。在材料进场时采用地磅、物联网系统对数据进行准确实时录入,并执行双人验收制度。在材料领用出库环节,管理员结合5D-BIM数据校核材料领用数量、时间是否合理,拟使用的施工部位与材料规格型号是否有误,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材料误领误用、超领多用、二次搬运等不当管理行为带来的损失。最后,在分包工程核量与结算环节,W公司作为大型项目的总承包单位,W公司加强了对分包商呈报的材料量的审查,以5D-BIM模型数据为基础,根据分包范围从多个维度快速灵活提取材料量,指定专人进行BIM预算量、分包结算量的两量对比,对偏差较大部分逐项分析,双方确认后责令分包单位修改后再次提交,有效地控制分包商“水量”,以量补价的量价扭曲现象,从主材的量价复核、动态管理着手,促进分包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2]。

W公司以精准的5D-BIM数据为基础,从建筑业传统的粗放、静态的材料管理,逐步过渡至以精准数据为支撑的精细化、动态化、全过程的材料管理,保证材料这一生产要素的成本目标可控。

6 结 语

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加强项目现场材料管理,从项目的材料需求计划、审批、采购、使用、分包核量等多个流程进行管控,严控项目主材、大宗材料的消耗,在工程材料成本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舒宝林,岳春阳.二维码识别技术在设备材料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S1):104.

[2] 肖映灼,龙春莲,陈斐.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管控[J].住宅与房地产,2021,(18):57.

上一篇: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下一篇:基于SSM框架的智能驾校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