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2022-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简史

虚拟现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思想和研究目标的形成与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历了几个阶段:

1929年,Link E. A.发明了一种飞行模拟器,使乘坐者实现了对飞行的一种感觉体验。可以说这是人类模拟仿真物理现实的初次尝试。其后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仿真模拟器陆续问世。

1956年,Heileg M.开发了一个摩托车仿真器Sensorama,具有三维显示及立体声效果,并能产生振动感觉。他在1962年的“Sensorama Simulator”专利已具有一定的VR技术的思想。

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小型化,推动了仿真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计算机仿真科学技术学科。1965年,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奠基人Sutherland博士发表了一篇短文The ultimate display,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种新的显示技术。他设想在这种显示技术支持下,观察者可以直接沉浸在计算机控制的虚拟环境之中,就如同日常生活在真实世界一样。同时,观察者还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如触摸感知和控制虚拟对象等。Sutherland的文章从计算机显示和人机交互的角度提出了模拟现实世界的思想,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并启发了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新型人机交互设备的研究。

1966年,Sutherland I. E.等开始研制头盔式显示器,随后又将模拟力和触觉的反馈装置加入到系统中。1973年,Krueger M.提出了“Artificial Reality”一词,这是早期出现的VR词语。由于受计算机技术本身发展的限制,总体上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方向的技术发展不是很快,处于思想、概念和技术的酝酿形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高性能计算、人机交互技术与设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和高速发展,以及军事演练、航空航天、复杂设备研制等重要应用领域的巨大需求,VR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关于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开展较早,大体上在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9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始对VR进行研究。十多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许多应用部门和单位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各具背景、各有特色的研究工作。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VR技术列为信息领域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2007年科技部正式批准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赵沁平

第2篇:如果技术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

认识把握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是民族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的起点,更是与当前民族教育改革进程高度契合的重要课题。我国民族地区分布广,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的方式、类型存在极大差异。对民族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认识,无法面面俱到,需深入实地,选取典型案例,梳理典型问题,激发教育研究者、决策者、行动者共同关注,以便准确掌握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第一手数据,了解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真实需求,从而把握整体的发展脉络,洞察发展态势。

2014年11月,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研究”立项,我们的研究团队在两年的时间内,组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研工作。

总体来说,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经历近20年的发展已进入“瓶颈”与“机遇”并存的时期。“瓶颈”体现在理念交锋、文化冲突、机制碰撞、利益博弈等方面;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三通两平台”目标的实现、多元文化视域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框架,则成为发展的“机遇”。

关注技术还是聚焦课堂:研究方向的调整

最初的调研,我们把硬件配置率、数字资源建设状况和课堂应用效率等问题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并设置了校长、教师与学生问卷。3个月的研究周期之后,我们发现,针对3个地区所做的8份研究報告,得出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些地区明显的发展差异。

这些研究的肯定性结论包括:联网计算机、电子白板的配置率持续增长;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无一例外得到了重视;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大大增多。研究的批评性结论包括:硬件系统“新”与“旧”的衔接度不好,“旧”的硬件大量闲置,“新”的硬件应用指导跟不上;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种类繁多、资源陈旧、应用率极低。

这些结论和我们数年来的研究结论没有差别。即便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存在上述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重点讨论了此次调查中的三个案例。

A校是边远山区的一所民族初中,曾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大户”。学校硬件设施全,师生普遍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并积极和东部城市学校建立常态的网络交互。学校还强调在各学科中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并成功申报了两个关于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由此,A校成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名校名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扩散推广研究实验学校”。但是,转折发生在近两年内。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尽管每间教室都有联网的电子白板,但几乎无人使用;学校购买的学科教学资源至2014年已经到期,不再续费;目前,老师们在意的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上线率,粉笔与黑板、题海战术重回课堂。

我们在B校随堂听的一节英语课也具有代表性。课上,已有30年教龄的王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并将网络下载的课件投影在屏幕上。白板上的英文单词字体非常小,音频播放也不同步。在发现问题之后,王老师花了近五分钟时间调整课件的字体和音频,仍是徒劳。随后,我们协助王老师进行了处理,教学才得以继续。王老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毕业于师范学校,虽然受过相关培训,但仅会计算机基本操作。

C校是双语教学的示范点。藏文课教师娜姆说,学校拥有的数字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企业提供,例如“班班通”教学软件,里面有配套的教案、课件、素材等;二是由上级部门提供,主要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教育厅提供的“云教云”平台,以名师的视频和课件为主。“我上的是藏文课,学校也要求使用PPT进行授课,但是这两个平台和教学软件上提供的资源(汉语)没办法直接拿来用,所以我通常都是自己制作。我需要用藏文输入法将藏文输在PPT上,把下载的视频翻译成藏文,再用手机拍摄一些藏族孩子喜闻乐见的图片配上。这样效果是不错的,但这几乎消耗了我所有的休息时间。”娜姆说。

三所学校反映出来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深思。如果仅仅以硬件配置率、应用率为评价指标,A校和B校无疑都能得到肯定性评价,C校折射出民族语言教学资源需求的问题。

由此,我们的研究团队决定把调研工作聚焦到民族学校的课堂。推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其核心仍然是“应用实践”。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需要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律。

首先,我们开始观察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教师是否有信息技术基础?文化背景是否影响信息技术的认知?教师对课程的准备是否有效利用了数字资源平台?教师是否善于利用网络参与教学研究?其次,我们评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信息化硬件仅仅是充当学习内容的呈现工具吗?信息技术是否强化了教与学的交互?什么样的数字资源最受民族学校教师欢迎?再其次,我们关注学生在民族学校、民族社区及家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情况,了解教育信息化在其中的衔接作用。

“弯道超车”: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否这样建

电子白板刚刚进入东部城市学校的时候,地处云贵高原的D校(民族高级中学)投入300多万元为每间教室配置了电子白板。白板联网后,东部学校名师的授课让师生耳目一新。随后,录播教室、网络电视点播系统、网络教研系统在这个学校相继建成。E校则受益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口援建方按东部名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为E校配置了局域网、交互式电子白板、校园演播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D校和E校成为区域内教育信息化的典型。校长们不厌其烦地为“取经者”介绍规划、目标和经验,带领大家去听示范课。

“弯道超车”在这样的情境下被反复提及。这个赛车运动中的术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弯道超车”,是把东部或城市学校作为比较点。当东部或城市学校已经形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始减缓硬件配置的步伐时,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开足马力,把握“三通两平台”强力推进的关键时段,以达到赶超之目标。

我们去A县调研的时候,电教馆的领导给我们讲述他们学习“华容样本”的体会。湖南省华容县以20年教育信息化运营权为条件,与企业签署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协议。3个月内,全县132所学校全部接入宽带,65所学校实现了有线无线全覆盖,1667间互联网教室投入使用。随后,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陆续开通。硬件、网络运营维修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先期投入,县教育局分期偿付。

地处苗族侗族聚居区域的A县财政困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源于“农远工程”的积累。A县从2014年初开始部署以租赁及财政补贴的方式快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班班通”的项目本金、4年租赁期的利息总计1400多万元,由县财政在租期内分批支付。项目在协议实施后数月强势推进,截至2015年1月,A县义务教育阶段學校实现了“班班通”设备全覆盖。

上述两县的实践已历时两年,诸多民族县开始效仿,采取向社会融资、企业垫资、租赁及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县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探索多元投入格局的做法是应当肯定的,但“弯道超车”是个系统工程。企业参与协作以营利为前提,且不说企业投入的资金需要回收,单就每年巨额资金产生的利息,也会挤占原本就不充足的教育经费预算。企业的钱总是要还的,但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个纯粹的公益事务,从中找不到增值服务的空间。

A县一位主管学校“班班通”的老师说得很好:“教育信息化是个‘慢工细活’,特别是在我们民族地区,许多老师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还得过语言关。”A县强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已经过去两年,但我们发现仍有大量教师不会用设备、也不愿意用设备。同时,民族村落的青少年儿童,原先没有使用过互联网,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带来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关注。目前,一些民族村落对青少年儿童使用信息化工具缺乏指导、监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非“一穷二白”。2012年之前的15年间,信息化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呈现“资源传送”的主要特点:教育信息化设施主要用于接收远程卫星教育资源,“技术融入”是以“卫星教育资源课”的方式展开的。如此有了一个问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新”系统,是不是应当考虑与“旧”系统实现有效的对接?

我们在甘南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些地方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甘南州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制订了到2020年完全建成“三通两平台”的计划,电子白板、联网计算机按需求和应用基础统一配置。多数教学点仍然沿用“电脑主机+大屏幕显示器”的模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是与以前“农远工程”项目无缝对接完成的。教育信息化经费预算中保障了一线教师培训这个模块。由西北师范大学组建的基层支持服务团队,通过区域教育技术管理部门、中心校和代管校的辐射来为教学点教师提供技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持。在教学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下,教学点逐步实现互联网接入。

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信息技术进入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需要依据需求来定位,对存在的特殊问题需要调查分析,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在设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速度时,应当减少硬件、软件配置的盲目性,根据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来使用技术,而不是从“技术改造教育”的视角强化技术的配置。

打动我们的是“模式”,而不是“技术”

我们第五次去重庆黔江的时候,许多学校正组织学习“翻转课堂”的经验。一个10分钟左右的语文视频,土家族老师K花了三个小时才完成。K老师说:“这些视频要结合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要喜闻乐见,技术呈现上要新颖别致。”电教馆的L老师强调说:“不要小看这些视频,它们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成性资源’,至少是对‘外来的资源’的重组和本土化。”

“你还记得‘黔江模式’吗?”这是我提给K老师和L老师的第一个问题。

五年前,有关“黔江模式”的介绍铺天盖地。这个模式以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基础,通过探索信息化设施在教师、学生和农民中流转使用的模式,建立促进教育、文化传承和“三农”相互整合的发展机制。

在2002年至2010年间,黔江区建成了光盘播放点7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10个、计算机教室34间,覆盖了全区30个乡镇的所有中小学。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黔江区提出“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其建立的“一机三用”的“黔江模式”,随后在西部一些地区推广。

那么现在,“黔江模式”过时了吗?

“‘一机三用’的流程,肯定与民族学校、民族社区的需求不相匹配了,”K老师介绍说,“我所在的民族村落已经实现互联网接入,农民已经普及使用智能手机,农民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相当不错了,以教育信息化服务于‘三农’的方法需要去作新的探索。”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黔江的67个教学点已经全部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部分学校开通了在线备课、在线学习系统,教师拥有了备课电脑,学生机房接入了高速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翻转课堂的兴起可以视为一个例证。

F小学统辖了一所中心校、两所完全小学和8个教学点。这所学校曾因“黔江模式”而声名鹊起。学校的X校长介绍说:“其他学校限制学生使用互联网,我们则是鼓励学生使用,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但事实上,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更多。学生上网,需要指导和监控;家、校与社区互动,涉及网络建设的事情,责任也在学校这边;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去做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源,这个也是学校、社区共赢的事情。”

“黔江模式”炫的不是新技术,它渗透的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黔江模式”的推行,夯实了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连接了学校、社区和家庭。教师、学生和农民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在这个发展模式中得到重视,技术被合理地选择和应用,人的发展被置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位置。这也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灵魂,是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新的差异:持续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以前我们常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聚焦到民族地区的县域这个点上以后,我们强烈感受了县域之间、学校之间正在逐步拉大的发展差异。

例如,B县有至2020年的详细的发展规划,有财政每年支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经费,县教育局设置了人员充足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中心,“移动教育资源车”持续在教学点巡逻,傣语数字教材的开发已进入第三期,每个学期有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的部署。可以说,正向的领导力保障了B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但是,我们关注到相邻的C县呈现相反的情形。如果说B县已经处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阶段,C县无疑仍然停滞在硬件配置的阶段,因为至少一半学校没有配置联网计算机、电子白板。这个县有三个问题:一是一些城镇学校、优质资源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形象工程,大量购买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并不断升级,教育经费被集中到小部分学校。二是多个企业在中小学推销他们的教育软件,一个县的同类型学校使用的教育資源平台五花八门。三是一些学校不进行学情分析,不考虑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盲目模仿东部学校所谓的优质教学模式,规定教师上“技术课、资源课”的数量,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流于形式。

民族地区现阶段县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肯定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对民族教育的理解、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规划与落实机制的构建,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些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当我们把研究聚焦到课堂上以后,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了民族学校师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特殊性。

J老师是壮族人,他说:“我保守,并不意味着我的教学拒绝使用新的技术。”J老师所在学校半年前刚刚由南宁市教育局配置了两个班的PAD设备,J老师便是其中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我对互联网、平板电脑不熟悉,但我不排斥。我教了22年语文,我知道我的学生熟悉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得快、学得好。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日常文化环境当中。再说,我已经有我的教学文化,我习惯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喜欢的报纸和杂志,乐于用笔写作,醉心于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地讨论。现在要求我们换用PAD来展开阅读、作文教学,我肯定是抵触的。如果需要,我会用,但强迫我用,那是不对的。”J老师说。

无独有偶。Z老师所在学校最近都在集体学习“翻转课堂”。L副校长刚刚结束城市学校的挂职回来,要求大家每节课都要使用信息化设备,每周要上技术课、资源课。Z是初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他承认自己上课时一般不会使用“外来的资源”进行授课。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与“外来的资源”相结合,技术是快节奏的,传送的教学录像并不一定符合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Z追求数学演算和推理的过程,他认为这需要“慢工出细活”,只有粉笔黑板的搭配才能让学生们学得明白。

Z与L的诉求,是有典型意义的。曾几何时,解决师资缺乏问题是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头号任务。城市里来的老师留不下来,农村孩子去城市上学又不太可能。“外来的资源”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涌入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外来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技术优先论”的教学模式,仅能提高这些资源的传送效率,并不能锻炼少数民族师生在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理解、沟通和交流能力。

对于民族文化背景的教师而言,母语和文化习惯已经铸就了他们的教学文化系统。相对而言,信息技术成了外来的“物种”。只有教师乐于应用信息技术,自觉成为新技术的学习者,才能推动他们把身边的人文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选择与利用数字教育资源。

我们在新疆木垒县的G校考察时,校长诉苦说:“我们学校的汉语老师不通民语,做不了民语的课件。民语教师多数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根本就用不了设备。而且‘班班通’中没有安装民语输入系统。正是因为民族语言信息资源非常缺乏,我们学校多数民语老师的教学不使用电子白板和网络,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授课。”

我们把G校校长的抱怨归并为“易于解决的发展障碍”的类别。这里涉及两类问题:一是民语输入法及教学配套资源的建设问题,二是民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问题。

木垒县H小学哈萨克族老师G说:“我觉得国家推行双语教学数字资源建设这个工作特别好,我特别支持。以前我们不会汉语,也不会上网,很受局限,基本什么信息都不了解。现在学会了上网,汉语水平提升很快。网上那么多好的学习资源,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现在哈萨克族老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汉族老师差不多了。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也更有兴趣。资源多了,学生见识也多了。再过几年我想会越来越好。”

在I校听课时,维吾尔族老师W反映难以下载相关课件资源。我们当场给她介绍了“新疆双语教学软件”“第一课件网”“新疆远程教育网”等平台,并给她演示了下载、重组的方法。W感到很高兴,她说:“我怎么没发现维汉双语教学软件这么实用!要是能有你们这样的老师,经常给我们当场进行这样的指导就好了。”

维吾尔族老师W的诉求极有代表性。集中培训的时候,大家听得很激动,去示范学校听名师的课,大家也很佩服,但回到自己的课堂上,手上的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实质的提升。新疆双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以后,陆续推出了双语语料库、在线学习、维汉双语手机学习软件等资源。资源匮乏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一线老师的应用更需要经常性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有效推动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提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课题。设备太先进了,教师一时还没法适应。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了各种奖惩办法,花大力气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低效而且浪费精力的。新技术类型繁多、发展迅猛,而教师只有应用熟悉的教育技术工具才可能展现教育艺术和教学个性。

要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就得给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般而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恰当选择,与其对信息文化的了解有较大关系,与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教学思想息息相关,亦与教师所处的教育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教师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互动以及形成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往往是一个“先行者”带动了一个教研组,这个教研组的行动又带动了全校。所以,好的培训应当落实到学校去,为日常教学提供帮助。

另外,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新技术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的融合,实际是新的教育文化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学习“他文化”中的教育观念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优化课堂教学。信息化进来以后,不是把外部的课堂实录简单拼接到自己的课堂上,也不是完全放弃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少数民族的教学文化十分丰富,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民族传统教育文化(特别是蕴藏其间的教育技术)的关系,注重在传统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总的来说,从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出的发展态势看,现在应该更多地从教育均衡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学习型社会构建等战略层面,来认识和理解“三通两平台”、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等的意义和影响。在实践层面,“三通两平台”的部署,正在构建起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将逐步解决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然而,“人”的问题仍然是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制约因素,这是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及实践模式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异,进而左右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准。而与此相关的许多难题显然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

本文系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mjzxyb1407)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为罗江华,课题主持单位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作者:罗江华 王静贤 赵文颖

第3篇: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第一章

1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2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D 18 世纪 3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D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4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 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 资料。()√

5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D 乔治·萨顿 1.2 1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C 科南特 2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B Isis 3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

4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在于, 其更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 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 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

5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D 1600 年 1.3 1 科学史更加强调的是借鉴功能,而并非预见功能。 ()√

2 萨顿的女儿梅· 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 A 《我认识一只凤凰》 3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 ()√

4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D 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 5 ISIS 创刊于() 。 D 1912 年 第二章 2.1 1 符合严格定义上的科学起源于() 。C 文艺复兴 2 被中华文明忽视而被西方文明所重视的()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C 玻璃

3 下列关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文明和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C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4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观点,从时间角度上看,文明要比文化短得多。√

5 人类文字的发展最早不超过一万年前, 而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 ()√ 2.2 1 楔形文字的产生距今有()年。 C 5000-3000 2 古埃及第()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金面罩和金棺。 C 十八 3 文艺复兴以前,人们更偏重于讲技术而非科学。 ()√ 4 两河流域主要采用()计数法。 ()D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

5 建国后总共实行了三批简化字,但后两批简化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停。 ()× 2.3 1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日。 C 360 2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并不包括 0。 ()√

3 古印度天文学著作《阇罗迦集》和《妙闻集》最古老的阿育吠陀经典。 ()× 4 哈拉巴文明消失于()左右。A 公元前 1700 年

5 通过对星星位置的观察,印度人确定了 27 宿,和中国 28 宿对应起来少了()宿。D 牛 第三章 3.1 1 关于中国和古希腊的陶器,说法正确的是() 。A 古希腊的陶器一般来说更为高大 2 古希腊人崇尚海洋的精神导致他们更愿意观测天文, 也拥有比中国更为完整的天象观测记录。 ()×

3 古希腊的柱式不包括() 。D 奥尼斯柱式

4 古希腊人推崇数学,尤其是数学里的几何学。 ()对 5 毕达哥拉斯学派崇尚的图形是() 。 C 圆形 3.2 1 四根说认为,万物是由()组成的。 D 火、气、土、水 2 人类理性的起源在于() 。A 泰勒斯

3 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是四元素论的代表人物。 ()×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实际万物的本原。 ()√

5 1606 年, ()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C 徐光启 3.3 1 中国古代的科学主要集中于() 。 C 农学、医学、天学、算学 2 中国古代主要是农业社会,所以农学也主要针对于种植业,其他类型的农业涉及很少。 ()×

3下列农书中,结合了南北方农业特点的是() 。 D 《农政全书》

4 中国南方山区不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主要是受到当地地形的影响。 ()√ 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技术的主要成就?() D 天文 3.4 1 四羊方尊属于() 。C 礼器

2 吴越之剑的剑脊是红白两色,剑刃是()两色,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思想。D 红黑 3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可以追溯到()年以前。A2000 4 中国关于天文观测的最早记录最早是以甲骨文的形式记录的。 ()√ 5 中国关于超新星的爆发的详细记载比西方人早了 1400 年。 ()√ 第四章 4.1 1 希腊文化高度重视逻辑和理论,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 2 大多数占星术和星座的理论都来自于() 。 D 两河流域 3 大希腊地区不包括() 。 D 意大利北部

4 早期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的需要。A 生活和军事

5 阿拉伯人最早种植棉花,后来随着商人逐渐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 4.2 1 关于赫拉克利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他强调真正的事实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2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先提出了宇宙和谐论。 ()√

3 米利都学派认为,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的途径是() 。 C 研究万事万物的基本结构 4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巴门尼德认为,变化的只是假象,不变的才是真实的。 ()× 5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C 气 4.3 1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相比,更注重() 。A 经验

2 四体液说的提出人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 3 四因说是指() 。C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4 古希腊原子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是() 。D 德谟克利特 5 苏格拉底将希腊哲学的探讨从伦理转向了科学。 ()× 第五章 5.1 1 早期的教父哲学是把基督教教义和柏拉图的哲学结合起来而产生的。 ()√ 2 根据萨顿的理论,实验的精神的酝酿主要是在() 。 C 中世纪 3 尼采认为,基督教是()的宗教。 C 奴隶

4 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 《忏悔录》和《上帝之城》是其代表作。 ()√ 5 根据萨顿的理论,把知识变成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时期是() 。 B 古希腊时期 5.2 1 本尼迪克特成立的本土会反对() 。 C 安于贫困 2 教父哲学在表达上的观念强调() 。A 象征主义

3 中世纪阿拉伯地区最推崇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

4 教父哲学的核心理念里轻视现实的特征影响其逐渐发展出了() 。D 新柏拉图主义 5 中世纪人们流行的对于思想的态度是权威主义和宗教宽容。 ()× 5.3 1 12 世纪在意大利、法国地区产生的早期大学能够延续下来,主要是因为强调了() 。C 自治性

2 早起大学中的高等四科是和()有关的。 D 数学

3 最早开始颠覆经院哲学的是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的弗朗西斯· 培根。 ()× 4 经院哲学结合的是()和基督教的教义。 B 亚里士多德

5 早期大学的考核形式是答辩,完全不采用考试的形式。 ()√ 5.4 1 William of Occam 强调信仰和()的分裂。A 理性

2 比达格拉斯学派进行数学的研究的真正动机在于() 。 B 让灵魂从肉体解脱 C 3 中世纪基督教是歧视知识,反对知识具有重要性的。 ()对 4 亚里士多德于柏拉图不同, 他更加强调手工业的重要性及手工业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错

5 罗马教会于()年为伽利略平反,承认其理论的真实性。D 1992 第六章 6.1 1 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这个过程中是阿拉伯人发明了数字“0”和负数。 ()×

2 所谓的阿拉伯文明其实是作为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载体, 将从欧洲接受的文明又原本地还 给了欧洲。 ()×

3 欧洲文明由阿拉伯向欧洲本土的回归引起了欧洲的() 。B 文艺复兴运动 4 在()衰落之后,欧洲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阿拉伯地区。 C 古希腊罗马

5随着古代文明的衰落,中世纪欧洲科学史在探索的形式、对象、内容和成果上都是以()为 中心展开的。 B 神学 6.2 1 美第奇家族之所以建设了欧洲其他地方少有的豪宅,主要是因为当地()极为发达。 D 商业 2 《维纳斯的诞生》 、 《最后的晚餐》等诸多名画现如今之所以集中于佛罗伦萨,就是因为佛罗 伦萨是文艺复兴的起源与中心。 ()× 3 文艺复兴发生于意大利的() 。 D 北部 4 马克斯 《自然辩证法》 导言中提到的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就是文艺 复兴。 ()×

5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家一般会集中传统的学者和传统的()两种气质。 C 工匠 6.3 1 经院哲学中彻底的()造成了近代科学的学术气氛。 C 唯理论

2 14 世纪,欧洲爆发的()促使人们开始面对现实,从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A 瘟疫

3 丹皮尔认为,经院哲学在()的手里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水平。D 托马斯· 阿奎那 4 恩格斯认为,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 5 大航海使得新的大陆、新的理论被发现,促进了欧洲学者眼界的开阔,推动了社会的思想变 革。 ()√ 第七章 7.1 1 哥白尼所处的时代大多数学科尚未职业化, 所以很多人的研究涉猎都很广泛, 多数都以自己 的兴趣而定。 ()√

2 哥白尼提出()以代替地心说。A 地动说

3 哥白尼之后到()之前的时代被人们称为哥白尼革命。 C 牛顿

4 哥白尼的著作除了涉及到了天文方面,还涉及到了()方面的内容。B 经济 5 哥白尼在帕多瓦大学主要学习天文学,这为他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7.2 1 哥白尼的主要工作是在佛莱堡大教堂任神职人员期间完成的。 ()√ 2 哥白尼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 。 D 秘书兼私人医生 3 托勒密认为,宇宙中的星球在沿着围绕地球的均轮旋转时,也在围着均轮上的某一点旋转。 ()√

4 哥白尼参考了()提出的日心理论的模型。 D 阿里斯塔克 5 博洛尼亚大学是()组织起来请老师授课而形成 。 C 学生 7.3 1 哥白尼认为宇宙天球是有限的,而布鲁诺认为天球不存在,宇宙无限。√ 2 后人用哥白尼的理论计算得出了() 。 D 普鲁士星表

3 哥白尼认为,因为地球和恒星的距离太遥远,所以我们看不到() 。 C 周年视差 4 哥白尼在解释扔起来的东西为什么还能落回原地时借用了()的理论。AC 亚里士多德 5 哥白尼的理论出版的时候,委托其他教士在序中说明这是一种方便计算的数学假说。 ()× 7.4 1 开普勒发现,在同等的时间内,行星在其轨道上走过的长度相等。 ()× 2 下列观点中,符合第谷的理论的是() 。 B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

3 开普勒在第谷留下的资料中首先选择了()作为研究轨道的对象。 C 火星 D 4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 5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 () 成正比。 C 立方 第八章 8.1 1 近代科学诞生的初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 。A 科学占主导地位,技术为科学服务 2 贝尔纳举例说斧头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是为了证明() 。A 技术传统的高度稳定 3 技术和科学结合于()之后。C 文艺复兴

4 电磁波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发电机的发明。 ()× 5 产业革命的变化带来的根本的变化就是机器的出现。 ()× 8.2 1 首先发明出能够同时纺六根棉线或麻线的人是() 。 C 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

2 产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出现了煤炭的短缺,这也促进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 3 产业革命最早开始于() 。 C 纺织业 4 产业革命的故乡是() D 英国

5 蒸汽机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纺纱机效率大幅度提高后的动力不足问题。 ()× 8.3 1 瓦特的蒸汽机先是在矿山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后期才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 ()× 2 瓦特年轻时想要把()和机械结合在一起。 D 数学

3 瓦特对纽可门机的改进主要是() 。D 保留了冷却消耗的热量

4 ()年历时 6 个月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召开,被视为英国产业革命的凯歌,标着着近代工业在 世界规模展开。 C 1851 5 瓦特接触到纽可门机是在给布莱克当助手期间。√

第九章 9.1 1 把正切、余切、余割引入三角学之中,并编制了五位数的三角函数表的人是() 。C 雷提库斯

2 西方第一部印刷本的算术书《特雷维索算数》诞生于 1474 年。 ()√ 3 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斐波那契数列是在()年提出于他的著作《算盘书》中。? C 1228 4 缪勒的《三角全书》中把三角学从()中独立了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数学学科。?学 D 天文学

5 卡丹从塔塔里亚那里学到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又研究出了四次方程的解法。 ()× 9.2 1 对数的发明主要是受到了天文和航海中迫切需要简化运算的需求的影响。 ()√ 2 系统的代数符号基本形成于()中叶。 D 17 世纪 3 笛卡尔的几何是以()作为基本方法的。 B 解析 4 乘号之所以有“×”和“·”两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奥特雷德和莱布尼兹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并 在不同的研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

5 从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代数符号的引入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D 符号代数阶段 9.3 1 最早应用微分学方法的学者是费尔玛。 ()√

2从欧拉开始,第一次把()放到了数学的中心位置。 C 函数 3 笛卡尔认为,全部物理可以归结到() 。A 几何

4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大量的计算是通过()完成的。D 微积分 5 布莱尼兹主要是从集合上入手研究微积分,偏重于运算法则的探讨。 ()√ 9.4 1 《几何原本》前六卷完成于明朝,但后 9 卷内容一直到 1857 年才完成翻译工作。 ()×

2 清代用的天文历法体系是源自于() 。 B 第谷

3 我国数学家明安图在 18 世纪就得出了 19 世纪数学家卡特兰得到的卡特兰函数。 ()√

4 下列著作中,不是利玛窦来中国后完成翻译或编写的是() D 《崇祯历书》

5 有康熙“钦定”的名义的较为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是() 。 B 《律历渊源》

第10章 化学中的革命 10.1 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

1 化学在中世纪的主要作用是()。C、医学和冶金 2 化学向近代化学转变是在()。D、18世纪

3 波义耳在《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化学应该为自己的理由而存在。() 我的答案:√ √ 4 阿拉伯人的金丹术其实是把西方的炼金术和东方的炼丹术结合在了一起。()

10.2 关于燃烧的研究

1 燃素说被证明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方面的发现。C、气体 2 燃素说的提出者是()。D、贝歇尔和斯塔尔 3 布莱克发现了()。A、二氧化碳

4 贝歇尔提出土可以分为油状的、水状的和岩状的。()× 10.3 拉瓦锡时代的化学

1 拉瓦锡的元素理论引导化学挣脱了四元素理论,和物理学界统一,进入了()的时代。C、原子理论

2 下列是拉瓦锡的贡献的是()。D、氧化还原理论

3 拉瓦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因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死亡。()×

4 卡文迪西第一个指出,氢气和氧气燃烧所得的就是纯粹的水。()√ 第11章 存在与演化——生物进化的理论 11.1

1 ()提出了“存在巨链”的概念。B、亚里士多德 2 进化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A、古希腊

3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演化的概念最先被意大利人引入了生物学。() ×

4 林奈的植物分类法强调按照自然的生物性状分类,而不是人为的进行分类。() × 11.2

1 达尔文进化和演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的著作《地质学原理》影响。C、赖尔 2 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贡献是()。A、提出共同起源,强调自然选择

3 高等动物适应环境主要是一种间接的适应,即通过改变生活习性而适应。() √ 4 任何种类的变异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都是值得被重视的,因为其可能会决定生物进化的程度。() × 11.3

1 把遗传学理论运用到对进化理论的解释方面去的学者不包括()。B、孟德尔 2 生物发展的方向是由()决定的。C、环境

3 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原核生物。√

4 希特勒作为排犹的理论基础的优生学的创始人是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 √ 12.1

1 ()的发现使得20实际后半叶人类可以再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进行干预。A、DNA结构和功能

2 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角度看,细胞分裂的方式是()。C、减数分裂

3 ()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称为理解生命本质,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的起点和标志。D、孟德尔

4 美国人摩尔根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连锁与互换定律。()× 12.2

1 染色体是()。A、细胞分裂之前,核物质浓缩以后形成的棒状物体 2 使人们肯定地认为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的人是()。B、艾弗里 3 沃森和克里克合作建立起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被提前到2003年完成,正好是人类发现DNA双螺旋结构60周年。()× 12.3

1 血红蛋白的每一条链上有()个氨基酸。C、105 2 RNA的类型不包括()。D、传输RNA 3 参照遗传密码,UCA对应的是()。D、丝氨酸

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是影响了卟啉环对氧的携带功能。()√ 12.4 .

1 人一共有()对染色体。B、23 2 通过对人体基因组测序发现,它由()个碱基组成。C、30亿

3 无限制的克隆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所以反对生殖性克隆已经成了全世界国家的共识。()×

4 遗传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现阶段只能做修补性的工作,还做不到从基因上彻底的治疗。() √ 13.1

1 第一次科学革是以()的科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科学的颠覆。A、牛顿 2 不属于第一次科学革命期间的成果的是()。D、能量守恒与转化

3 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的()可以极大地简化过去量子力学繁琐的计算,成了具有标志性的成就。C、费曼图

4 力学与数学紧密联系,主要需要运用数学手段把力学的知识组成系统而抽象的逻辑演绎体系。()√ 13.2

1 热力学的体系基本上形成于()。C、19世纪末 2 电流的磁效应是()发现的。B、奥斯特 3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错误的是()。D、又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4 热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热的动力学。() √

14.1

1 普朗克从其公式中推导出了()A、能量是不连续的 2 X射线是在()由伦琴发现的。C、1895年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包括量子论和原子结构的发现。() √ 4 汤姆逊通过自制的一起切实观察到了电子的存在,引发了物理学的变革。()× 14,。2 1 爱因斯坦奇迹年指的是()A、1905年

2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新的力学形式是()。B、量子力学 3 爱因斯坦因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4 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专利工程师的身份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第十五章科学的体制化的形成

15·1

1后学院科学实质产生于()的科学研究成果。C、企业 2科学社会学开始于()。D、20世纪初 3科学体制化的标志不包括()。C、社会的认同 4第一个由皇帝认可的科学团体是猞猁研究院。×

5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多地颁给几个物理学家就是科学体制化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 15·2

1俄罗斯建立科学院的第一步是建立了一座()。C、博物馆

2柏林科学院建立以后,他们的科学研究逐渐转从科学院移到大学,产生了大学和()相互结合的形式。 C、工业 3俄罗斯从()手中收回了圣彼得堡现今的所在地。C、瑞典

4早期俄罗斯只有贵族有姓,其他人获得姓氏的途径就是通过皇室赐姓。()×

5俄罗斯科学院的建立主要得益于叶卡捷琳娜皇帝,在彼得大帝的手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5·3

1俄罗斯科学院初期的研究方向分为三级,其中不包括()。C、化学 2俄罗斯科学院建立于()。A、1724年2月8日

3俄罗斯科学院早期重要的活动主要是对()进行的考察工作。D 4俄罗斯科学院的建立过程中受到了莫斯科大学极大的支持。()×

5科学外史论起源于苏联科学院数学家盖森。()对 15·4

1、18世纪俄罗斯科学院的构成中,人数最多的是()。D、德国人 2俄罗斯的科学真正有了飞速发展的基础是在()以后。D、苏联建立 3罗蒙诺索夫最早被派遣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C、物理学 4俄罗斯科学院是一种自上而下,从外向内的发展模式。√

5莫斯科大学建立于1775年,是俄罗斯第一所大学。()× 第十六章西方科学向中国的移植

16·1中国古代文明与科技体系

1中国近代科技史应该从()开始。A、16世纪末17世纪初

2中华文明能够得以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不包括()。D、从民族心理上拒绝接受其他文明的成就

3《直指算法统宗》主要记载了对于()的研究。C、珠算

4《闽中海错疏》介绍了大量福建沿海岛屿的相关内容,其中很多岛屿都是第一次被正式记录。()×

5第二次西学东渐的高峰出现于18世纪末期。() × 16·2西方传教士与第一次西学东渐

1第一个来东方大陆进行传教的人是()。D、沙勿略 2利玛窦最终安葬于()。A、北京

3帮助利玛窦得到皇帝重视的物品是其送给皇帝的()。C、报时钟 4《简平仪说》是第二次西学东渐期间介绍物理仪器的代表作品。()╳

5《浑盖通宪图说》主要介绍了当时西方的天学仪器。() √ 16·3数学及历法的西学东渐

1()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并进献给了清朝皇帝。C、汤若望 2第一位系统接受了西方物理、化学、天文等知识的皇帝是()。B、康熙 3《几何原本》最早于()传到了中国。A、13世纪

4徐光启称赞《几何原本》不必疑,不必揣 ,不必试,不必改。()√ 5汤若望主持编纂了《坤舆全图》,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进步。()× 16·4两次西学东渐的比较及成就

1天主教因为禁止中国人传统的()而遭到了排斥。A、祭祖形式 2()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化起步。D、1928 3白晋写给()皇帝的书信中关于《易经》的思想影响到了布莱尼茨。 C、法国 4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开始时的主要形式主要是被动接受。() √ 5清华大学于1913年开办的时候是留美预备学校。() × 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7·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述

1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主要区别在于()。C、中国神话没有讨论宗教与神 2()是人类最早制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物。C、陶瓷

3甲骨文被发现时是因为可有甲骨文的骨头被用来()。B、制药 4青铜器上铭文的多少是判断青铜器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5燧人氏的主要贡献就是发现了建筑房屋的方法。() × 17·2中国古代的制陶、冶炼与建造技术

1制造陶器最简单的方法是()。D、泥条盘筑法

2关于陶器和瓷器的差别,说法正确的是()。B、瓷器有釉,陶器没有釉 3青铜器中除了铜,还需要添加()。A、锡

4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又比较好开采,所以中国最先研制出了青铜器而非其他金属器皿。()√

5中国的炼铁技术在唐朝达到了高峰。()× 17·3中国古代的天学、算学、农学和医学成就

1中国古代关于天的自然观的学说不包括()。D、启天说

2中国古代所有思想文化当中的最支撑、最基本的概念是()。C、气论说 3儒释道三家中,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是()。B、道家

4与西医还原论的思想不同,中医更倾向于综合性方法来治疗。()√

5与西方不同,中国的官僚体系中存在专为天学家设立的职位,所以中国的天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第十八章科学史与科学文化 18·1科学与人文

1英国学者()提出了两种文化的问题A、斯诺

2现代社会中,技术和需求的关系是()。C、技术可以创造出需求

3萨顿提出,科学史的主要任务是建造桥梁。这个桥梁需要联通的内容不包括()。D、学术与社会之间

4现代西方的“科学大战”其实就是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对于科学知识应用限度和科学自身真理性、客观性及其地位的争论。()√

5两种文化指的是以人文主义者为代表的文化和以科学家为代表的文化之间互相借鉴的问题。()×

18·2科学史与基础教育 1西方对于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所代表的科学的不确定性和问题的反思开始于()。 C、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2“科学是一种人类的建构”是()在80年代末对于科学是什么而提出的说法。D、英国 3关于科学主义对科学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科学是其他知识的基础 4科学理论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不变的地位。如果不能保持一直不变的,就不能被称为科学理论。()×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更靠近技术而非科学。()√ 18·3重新思考科学

1李约瑟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B、15世纪

2瑞士剧作家()的作品《物理学家》描写了一个物理学家为了逃避现实而住进精神病院的故事。C、迪伦马特

3以20世纪40年代()的出现为转折点,科学从被赞扬的地位进入了备受争议的地位。D、原子弹

4科学家应该不仅仅专注于科学的研究,同时也应该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

5、20世纪40年代,美国部分科学家因为担心生物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自觉地对技术开始审查和约束╳

第4篇: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技术简史》考查试题

学院:

学号:姓名:

1、材料分析题:

材料: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回答以下问题:

(1)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2)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的序言中写到“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哥白尼

材料二

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

材料三 “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园、赞美诗的颂歌、宗教的故事呢?”——歌德

试问:

(1)材料一中哥白尼“迟疑不决”的原因是什么? (2)哥白尼著作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旧约全书》的开篇就是《创世纪》。根据它的说法,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万物:光、黑夜、白昼、天空、水、路地、植物、日月星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昆虫、牲畜。

——《圣经·创世纪》

材料2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变异性和继承性。

——《列宁全集》

材料3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神)”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试回答:

(1)依据材料1,基督教是如何解释世界的起源的?

(2)依据材料

2、3,达尔文是如何把“造物主(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

4、简述培根、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5、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依据是什么?其5个结论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第5篇:中国美术简史形考答案新

中国美术简史(专)

第一次任务

第一题:

1、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 A.荆浩 )

2、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 1 . 秦汉

)

3、“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 . 南宋 )

4、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 C.吴道子 )

5、《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6、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7、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2 . 司母戊大方鼎 )

8、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 C.夏商周)

9、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10、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唐三彩

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2、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3、 画像石和画像砖

答:

1、画像石是指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河南石墓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4、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5、 饕餮纹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2、 简要介绍“韩熙载夜宴图”的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 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 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此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 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3)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开盛唐“曲眉丰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范本之一。

第二次任务

第一题:

1、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2、《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3、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4、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1 . 秦汉 )

5、“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 . 南宋 )

6、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 ( C.吴道子

)

7、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8、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 C.夏商周 )

9、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 B。王维 )

10、《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B、马远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2、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 景泰蓝 景泰蓝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名。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是化洋中的一种创造。

4、 釉下彩青花 青花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5、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顾闳中江南人。曾为待诏。擅长画人物,神情意态逼真,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后主李煜时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是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就命顾闳中偷看真伪。闳中目识心记,绘成举世闻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

汉代工艺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并说明其主要门类?

汉代工艺美术在陶塑、石雕、木雕、髹漆、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建树,与秦代雕刻并称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主要包括如下一些种类: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重要的形式。它是一种使用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在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中创造能够表现作者追求的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它以汉字的书写为基本形式,在线条的飞动中创造艺术的意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逐渐成为一门有着成熟形态的艺术形式,影响远播日本、东南亚各国。书法之始,不过是文字的书写,其用意不外记录与传通。后来人们在汉字的撇、掠、勾、划中发现并形成了汉字书写形态中的审美意韵,写字遂由实用工具而逐步独立为一门艺术。

2、 简述“元四家”的作品和艺术成就。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而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刘贯道师法晋唐,集古人之长,笔法凝重坚实,人物意态舒畅,为元初高手。何澄继承南宋院体遗规,开元代人物画逸笔先路。王振鹏师法李公麟,笔法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白描间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线描的程式。钱选人物画学自晋、唐,衣纹多用顾恺之高古游丝描,工稳而不板滞,蕴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种格调。任仁发人物鞍马师法唐人,笔法工细流畅,笔调明快清丽,保留了较多的唐人传统,但亦有自己风貌,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颜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请你试着分析明代画家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不仅是明末的绘画大家、而且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

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养,又接受道、佛思想的影响,尤好禅理,喜欢以禅论艺学。以禅家宗派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的分野,将唐以来画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唐朝王维、张璪,五代北宋的荆关董巨、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父子,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朝沈周、文徵明等历代画家被划归“南宗”,而唐朝李思训父子,宋朝赵伯驹兄弟、南宋刘李马夏,以及明朝戴进,吴伟等历代画家被划为“北宗”,扬“南”而抑“北”。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画院所供养,所以又被称为“院体画”,由于它十分讲究技巧又被贬称为“工匠画”。而南宗画由于讲究文学修养,往往是士大夫词翰之余随性抒发,所以又被称为“士夫画”或“士人画”、“文人画”。判断画家南北宗的依据一是据其气息修养,二是依据所绘山水的南北地貌特色及其画法。北方崇山峻岭,南方浅屿平峦,因而形成了山水画中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刚柔相异派系。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刚劲外露而具阳刚之美,故以气胜;南派山水多用披麻皴,气息蕴藉儒雅而具阴柔之美,故以韵胜。笔墨气息差距是南北宗文野精神分离之关键。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弘扬了北宋以来的文人画思想,要求画家在绘画中摆脱工匠气,追求主观表现的韵味,体现了近代绘画的思想意识,对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由于他的“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的加深。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见,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第三次任务

第一题:

1、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2、《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B、马远 )

3、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 B礼器 )

4、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5、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 B。王维 )

6、被美术史家称为“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指的是哪一幅作品(A 清明上河图 )

7、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科是在哪一时期形成的( C宋代 )

8、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 A.荆浩 )

9、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10、《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200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2、 齐白石

齐白石(2004年 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绘画“妙哉似与不似之间”。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3、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采榫卵结构结合方式的框架结构,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

4、 景泰蓝

景泰蓝: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名。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是化洋中的一种创造。

5、 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简述海派的形成及其艺术风格和代表画家。

“海派”又称“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起,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也有人物或者山水题材的,但海派国画题材的主体是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在海上画派中,代表画家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2、简述“岭南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风格和代表画家。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代表画家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第6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史

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簡史

《漢書》雲:“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上古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蓋天下蒼生,夫禮之初,莫不始諸飲食。老子以烹小鮮喻大國治,融以四歲之齡,讓梨於兄,皆出食禮。吾農業學府,農乃立校之基,農興皆以食觀,故有食精則人昌,人昌則文盛,文盛則致禮一寓,此為我院創立之始願。

甲子大吉(1984年),民多餘糧,慮糧之精進,惟有食宜,是時見機而觸,丙寅(1986年)之年設“農畜產品加工”之業以充畜牧獸醫系,位為我校之東隅(庚辰2000年回遷校部)。越八載,應南巡之風迎市場之浴,順勢時潮,曆吉日乎吾將行,甲戌(1994年)新曆六月二十日,與農業工程系下“農副產品加工”業者並為食品科學系(丙戌2006年更現名)。時年九月複學,首招四年學制之“農產品貯運與加工”本科專業及三年學制之“農副產品加工”專科專業,合青衫六十人,教員一十四名。上官新晨、朱峰皆以副職之名掌全系政務黨務,是為我院開池掘井之源本。

乙亥(1995年)新曆八月三十一日,金永忠拜吾系總支書記;九月十三日,上官新晨擢為主任。屆創系一年餘,我系黨政體制皆俱齊備,金永忠領全系之黨務,朱峰輔之。上官新晨為政務之首輔,魏國維,徐明生,張秋根三人次之。後因發展之變,人員逐一有調。丙子年(1996年),朱峰,魏國維,張秋根三人自系調出;戊寅年(1998年)十月六日,系主任上官新晨授學校副校長位;當月,餘清華任系副主任。乙卯年(1999年),董開發進系副主任。千禧庚辰年(2000

年)餘清華轉總務處職。辛巳蛇年(2001年)五月十四日,徐明生加系主任銜;六月二十日,金永忠調經貿學院總支書記;同年,黃占旺任系副書記。壬午年(2002年)黃占旺兼系副主任。乙酉年(2005年)黃占旺陟系總支書記;王蘭為系副主任。丙戌年(2006年)王蘭移校工會職。庚寅年(2010年)高鵬任院副書記。辛卯年(2011年)王文君進副院長。壬辰龍年(2012年)三月五日,蔡海生升院書記職,黃占旺徙工學院書記崗;董開發改副調研員;當年夏,吳國平任副院長。環自乙亥年(1996年)學院黨政各職充盈不期一年,變易常常,曆十六春秋後才得完覆,雖如此,然其位其崗其責皆順水而行之而未有偏誤。

吾院之發展,重精藝而不苛數量。自甲戌(1994年)招生始,始唯“食”而文。丙子年(1996年)增“食品工程”本科、“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專業。後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庚辰年(2000年)原“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及“食品工程”合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其後業已成吾省特色品牌及重點學科。辛巳年(2001年)謫“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甲申年(2004年)增“食品品質與安全”、“輕化工程”兩專業,與“食品科學與工程”起,相輔相成,你中我存,我中有你,形和諧共濟之格局,皆以培育化學、生物、技術、品質、檢測等為目標之專門人才。自癸未年(2003年)吾院喜獲“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後,丁亥年(2007年)收“農業推廣碩士”之“食品加工與安全”碩士點;校慶七十年際,學院再入一“工程碩士”(食品工程專業)專業學位碩士點;辛卯年(2011年)更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自吾院本碩各專業厚實背景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贛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後,“食品科學

與工程”更晉為我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其教員隊伍譽升省級教學團隊之榮。

梅貽琦大師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今餘人評一學府,盡以教授量為首衡。吾院創立之始,惟一副教授,為舉校高知教員之一百五十二分之一,實乃一布衣小系。然吾院創始之諸君,甚曉人才乃務本之道,縱橫一十八載,無畏路遠之多艱,不懼稼穡之不易,引送相容,屯餘車其千乘。凡全院專職教師三十人整,教授五人,副教授者一十四人;教輔人員六人,其研究員一人,高級實驗師兩人;至碩士者一十四名,執博士之耳者一十七人,學校特聘崗之“未來之星”先後達六人,而此絕非徒其虛表之名也。遙想吾院創業當年苦楚之際,上官新晨旋以講師身份研發之“黑米乳酸飲料”即達國內先進水準。丙子年(1996年)自上官新晨、徐明生諸君對“雙歧桿菌”之研發始,盛得首長肯定為中國最好酸奶之“三康”酸乳。其間,學院開發“森林飲料薏仁汁”、“薏仁乳酸”成果轉至他企;至癸未年(2003年)學院入囊“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前,上官新晨之“葛根品種選育高產栽培及開發應用”、“銀杏葉黃酮工業值提取及產品”、“納豆激酶發酵微生態食品的研製”、“青錢柳綜合利用及產業化”、徐明生之“火腿發酵微生物分離及發酵工藝”、陳衛平之“發酵早秈米琥珀米生產工藝”、“全汁青梅酒生產工藝”、王文君之“不飽和脂肪酸雞蛋的生產”、閔嗣璠之“奈李早結豐產穩產栽培技術”或受省部廳級經費資助、或被鑒定、或受獎勵、或昇華產品,繼激發全院教員之科技動力。眾以博觀約取之態,厚積薄發之勢,苦心求真,揚吾院“求實”之精氣,弘吾校“抱樸”之

靈魂。上官新晨領銜之“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獲批江西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翌年,其“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晉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更有五位教員一舉拿下六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錢柳”的多年推敲則勇摘我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之殊榮。至壬辰年(2012年)仲夏,學院合一十二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一十六項省部級科研專案,科研經費逾八百萬元。

立稽載籍,作為學院之史,概有教學、科技、人才人事之三才。本篇為小史,意在通俗,未展吾院之全貌,只願識其寅卯,巍巍可讀即可。然其詳只在吾院諸君本身,自創院來,其英才挺出,勤於專業,全院上下,共同望治,以振食之文化科學,共赴我江西農業大學有特色高水準之事業,已為奮鬥之己任。(高鵬於壬辰年秋)

第7篇:英美文学简史

新词

Chapter 1 the making of England

第一页

Primitive原始社会的

Clustering 丛 团

Hut茅草屋

Vitality生命力

Invade侵入

Occupy占有

Chieftain首领

Subjugate征服

Refinement改良

Christianity基督教christian 基督教的 第二页

Swarm大群人

Pirate海盗

Dialect方言

Kinship王权

Compose1写、创作(乐曲、歌剧等)2组成Booty战利品

Amusement娱乐

Democracy民主

Incompatible合不来的

Gemtile非犹太的

Territory领土

Feudalism封建制

Heathen不信教的、异教徒

第三页

Monastery修道院

Monk修士、僧侣

Chapter2

Relic遗风

Preserve保护

Minstrel(中世纪)游方诗歌演唱者 Fragmentv、n 碎片 片段

Devour吞食

Grapple (with)扭住(对手)扭打格斗 Avail(against sb) 抵挡

Combat格斗 搏斗 战斗

Retreat撤退 退却

Rejoice高兴

Avenge伸冤

Counseller顾问

Plunge猛进入38个单词1

第四页

Trophy奖品 战利品

Den穴

Belche喷(火) forth its fire

Bid说=say

Envelope包围 包住

Impenetrable不可穿越的forest

Marsh沼泽

Superstitious迷信的

Marvellous

第五页

Alliteration

Consonant

Metaphor

Attendant

Condemn

Tinge

Permanent

Chapter3

viking

plunder

prose

第六页

confescate

bestow

patch

baron

vassal

oath

secure

property

manifestation

supremacy

chronicle

prominent

dominent

intermingle

tend

bishop

archbishop

abbot

toil

第七页

sustain奇妙的 头韵 辅音 隐喻 侍者 责备 淡的色调或痕迹a tinge of 永久的 北欧海盗掠夺散文没收赠与小块土地男爵封臣誓言保护资产显示至高无上编年史的 突出的最突出的、占支配地位的混合照管主教大主教 男修道院长辛苦工作 支撑41个单词

2courageous勇敢的heretics犯异端罪的人perish毁灭

plague瘟疫

poll-tax人头税

impose对()课税

pauperize贫穷

slogan口号 格言】

sermon讲道

bondage

velvet

stuff

ornament

ermine

spices

rye

manor

pomp

sovereign

第八页

remonstate

oppressor

treacherously

apeal

prevail

verse

tournament

code

moral

chivalry

apprenticeship

solemn

cycle

第九页

rim

culmination

collapse

patronize

charge

fabricate

illicit

convert

第十页

Masterpiece奴役天鹅绒布料 装饰 貂皮 貂香料黑麦庄园浮华最高统治者抗议。报复受压迫的背叛的 不忠的恳求 呼吁流行的诗体比赛、武士骑马比赛密码。道德标准道德的骑士精神学徒身份1表情严肃的2庄重的3隆重的正式的1循环周期2系列(如组歌或组诗)边缘结局 结果倒塌赞助 支持控告编造不正当的改变形式或用途名著 杰作41单词

3Vivid鲜明的

Amuse是某人消遣 第十一页

Chapter4

Amid在()当中 Barren贫瘠的 Scanty不足的 Industriously勤劳的 Plough耕田 Idler

Exposure

Parasite

Deacon

Preach

Flock

Leap

Clerk

Despoil

Cardinal

Virtues

Friar

Hermit

Altar

Roamer

Manor

Hood

Plead

Mete

Mist

Mutter

Aught=anything

Sum up

Confer

Sternly

Counsel

无工作(的人) 暴漏揭露寄生物、靠他人生存的人会吏、助祭布道仪仗队1跳跃2冲。窜 1文书、办事员2(议会法院等)书记员、秘书4教士牧师掠夺sth 红衣主教 1美德2.(女子)贞操 托钵修士 隐士、隐居修道士祭桌 慢步行走的人领地 风帽 提出(理由或借口) 给与(奖励) 雾气 咕哝(某事)、低语声 形成对()的看法 1(with sb)(on/about sth)讨论、探讨、商谈、请教2sth(on sb)授予某人(学位或头衔) 严厉的 建议

第8篇:文学简史前面

填空

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自在飞花轻胜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4、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5、现存金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有__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7、金代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号遗山。

8、《小畜集》的作者是王禹偁(chēng) 。

9、宋代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作家是_柳永。

10、婉约之宗是指李清照。

11、元代南戏的代表作是_______的_______ 。四大南戏是指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12、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__。

13、“临川四梦”是_《牡丹亭》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作者__汤显祖_是明后期传奇中“__.临川派”的代表人物。

14、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15、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是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6、“开谈不说 __《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7、白居易的诗由其本人亲自整理编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 四类。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现存金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有_______的《西厢记诸宫调》。

选择

1、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 B )。

A、汉乐府民歌 B、《古诗十九首》 C、永明体诗歌 D、山水田园诗

2、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是 ( A )

A.宫体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乐府诗

3、下列作家

(

C

)

A. 鲍照

B. 王褒

C. 温子升

D. 左思 温子升、邢邵、魏收

4、著名组诗《咏怀诗》82首的作者是( D )。

A、庾信

B、嵇康

C、鲍照

D、阮籍

第 1 页 共 2页

5、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 A )

A.《归田赋》

B.《刺世疾邪赋》

C.《穷鸟赋》

D.《鹦鹉赋》

6、善于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来说理的先秦思想家是(C)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老子

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B ) A、陈琳 B、王粲 C、孔融 D、刘桢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 A )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9、 俳赋在南北朝的集大成之作是(C )的《哀江南赋》

A、贾谊

B、鲍照

C、庾信

D、江淹

10、《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D )

A、颜之推的《冤魂志》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干宝的《搜神记》

11.康熙剧坛最成功的戏曲作品是(A )。A.长生殿 B.梧桐雨 C.汉宫秋 D.桃花扇

12.选出与吴敬梓相关的义项(ABCD )。A.文木老人 B.讽刺小说 C.批判科举 D.范进

13.下列义项中,与《西厢记》相关的有(ACE )A.崔莺莺 B.会真记 C.红娘 D.元稹 E.张生

14、晚唐体诗人以晚唐诗人(

CE )为师法对象。

A、杜牧

B、李商隐

C、贾岛

D、皮日休

E、姚合

15、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江西诗派的 “一祖三宗”之说,三宗为( ABD

)。 A、陈与义

B、黄庭坚

C、吕本中 D、陈师道 E、杜甫

二、名词解释

1、旷达词。。。。。。。。。。。。。。。。。

2、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大雅》多用赋法,大抵《国风》多用比兴。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重大影响。

3、建安风力:

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风”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

第 2 页 共 2页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积极进取的精神,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力”或“建安风骨”

4、山水田园诗派

唐朝诗歌流派。唐朝开国之后,社会经济繁荣,给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游览山水田园风光的条件,他们的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于是就广泛交际,游览祖国名胜山水,所以山水田园的诗就兴盛起来。起源于陶渊明与谢灵运,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主要内容是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5、唐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内容多为奇闻异事,构思奇异新颖,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唐传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初唐时期,作品数量少(2)盛唐至中唐时期,这是传奇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如《莺莺传》《长恨歌传》等(3)晚唐时期,这是传奇走向衰落的时期,数量虽多,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远逊于前期,只有反映豪士侠客生活的作品较有特色。

三、简答

1、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1)形式上,发展了慢词。柳永经常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促使慢词创作繁荣。

(2)内容上,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使柳词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3)表现手法上,善用铺叙和白描。柳永认为小令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2、结合作品简要谈谈李商隐无题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3、结合作品简要谈谈黄庭坚诗的艺术成就。(作品要插入)

(1)结构上,诗的层次分明,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变化的。无论长短,都包含多层意思,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内在联系的,需要读者用想象补足它。

(2)句法上,讲究修辞造句,重视炼字。喜欢造拗句,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

第 3 页 共 2页

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

(3)修辞上,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有些句子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但认真体味后,则觉得别有韵味。

(4)音律上,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人们把这种诗风称为“黄庭坚体”。

四、论述

1、辛弃疾对巩固和发展豪放词的贡献。

在词的表现内容上,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苏词的传统,并超越了苏词。苏词突破了爱情,离别和羁旅的樊笼,以词来书写报国的豪情壮志,农村恬淡的生活和贬居的无限感慨。辛弃疾则更加自觉地开拓创作视野,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集中突出地表现了抗金斗争,并以此作为词的主体。在词中,作者高呼“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高唱“马革裹尸当自誓 ,娥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江水东流”),作者在词中,贯注了对国事的热忱和对抗金的关注。这在词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果说苏词抒写的爱国情感,只是涓涓细流,那么辛词抒发的爱国热情,则如汪洋大海一般,汹涌澎湃。

从词的意象上看,苏轼把前人不入词的形象入词。吊古伤时,咏怀送别,过去常用诗歌来表达的情感,他也常常用词来表达,抒发他旷达落拓的胸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从这些词里,我们可以感触到作者的感情,如长江大河一般,不可阻挡,形成了他的词特有的旷达奔放的特点。辛弃疾的词意象更加雄伟,气韵更加壮阔,景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旺盛的战斗性,有更加浓郁的主观色彩。因此,我们看辛词如徒步入山川,只感觉千回百转,姿态飞动,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声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主要是写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用以勉励陈亮,同时也砥砺自己。全词由醉到梦,又梦到醒,三层意思环环相生,。现实的痛苦使他醉酒,而梦从醉中来。梦没脱离现实,但此梦却梦得逼真。梦中他在犒军点兵,弛骋疆场,杀敌报国,功成名遂。这正说明作者把梦境当作现实,梦得痛快淋漓,写得雄奇豪放。但醒后回到现实中来,却“可怜白发生”!

第 4 页 共 2页

在艺术表现上 ,苏轼以诗为词,更注意词所要表现的内容,而不十分注重协律。故人说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历代诗余》引晁无咎语),就说明了他的词有摆脱乐律限制的倾向。如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杖听江声。”这种词句,与诗已没有什么分别。苏轼的这种做法,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词绮罗香泽的传统,把词从闺怨旅思中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抒情咏怀的新诗体。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以文为词,形成了词的散文化倾向,这是比苏轼更大胆的创造。如他的《哨遍》一词就是如此:“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忘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于此。„„„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全篇几与散文相似。由于词过于散文化,因而了产生艺术形象不鲜明 ,缺少诗情画 意和感人的艺术力量的缺憾。有时,由于用典过多,又出现了“掉书袋”的毛病。如他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词,尽管王国在〈〈人间词话〉〉中对它推崇备至,认为“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但要真正“能品”,非穷首寻典,融会贯通不可。

在风格上,苏轼以豪放为主,间以婉约。和苏轼的词相比,辛弃疾的词则更加多样化,以沉郁悲壮为主导,间以清新,诙谐,淡雅,缠绵。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而且向多方面学习。他学楚辞,学陶诗,学王维,学花间体,学李清照。由于博采众家之长,故辛词有的可达一词二境,其外境缠绵悱恻,内境悲愤激昂,形成了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独特境界。如〈〈摸鱼儿〉〉,表面看去,这首词只是写惜春,留春而又怨春的情感,只是一篇惜时感伤之作。实则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南宋统治者及黑暗现实的不满。故梁启超评之为“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可见此词,实乃悲愤慷慨之至。

辛弃疾在诗词艺术上的精深造诣,使他的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产生了“稼轩体”,“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稼轩词〉〉),故“南宋诸公 ,无不传其衣钵”(周济〈〈宋四家词论〉〉),且影响直贯元明清。因此,他是继东坡之后,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2、结合作品,略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

第 5 页 共 2页

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二、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杜甫现存诗1400多首,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诗人的一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

759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五年,虽然两京业已收复,但战乱并未平息,国家仍未安定,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杜甫时时关注着平叛战争,将消除战乱一直牢记于心,在西行秦州前夕,他先写下了《洗别马》,“三吏”“三别”等关注平叛战争的诗篇,对国家走向统一表示了关注之情。

除了赤诚的爱国之情,忧民之情同样在杜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

六、其八: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诗人来到秦州,看到奉诏从金微调来的士兵为解御河北的叛军而“赴沧海”。当他目睹“士苦形骸黑”时,便对长途跋涉的士兵表示同情,于是在结尾写到“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战乱是乱世的主要特征,它与和谐社会是根本对立的,用诗歌反映战争的残苦,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批判,表达了杜甫希望国泰民安的心愿。

他的《兵车行》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边还戍边”的无奈沉重地叹息中传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又用士卒“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梨,禾生陇亩无东西”的血泪控诉,揭示了战争给后方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价值的深深疑虑。可以说:“万方多难”的时代,“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思家念亲悲己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重要的情感基础。

我们看杜甫的一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潦倒窘迫的人生之痛和多事不宁的家国之忧。一起首诗人连续四句的景物描写,以凄厉的猿啼、盘旋的江鸟、在强劲的秋风中远近纷纷飘落的树叶、风急浪涌滚滚滔滔苍茫无际的江水,展示了一个萧索凄冷荒远苍茫的秋天景象,为下面抒情主人公的

第 6 页 共 2页

出场极力铺垫,这不仅营造出一个凄清悲凉的伤感气氛,更给抒情主人公的出场搭建了一个平台——展示了一个苍茫渺远空阔无靠无依的天地空间。

在这之后,诗人才让一个“百年多病”“万里悲秋”的孤苦老人姗姗地走了出来:“万里”可见诗人漂泊流落之远;“作客”照应“万里”,再着一“常”字,可见诗人滞留异乡时间之久;“悲秋”透出诗人内心的感伤;“百年”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一个“病”字再加一个“多”字,表明了诗人身体衰败,已是风烛残年;“独登台”则足见诗人之孤独与行迈之蹒跚艰难。杜老夫子的登高望秋兴叹的形象,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两千多年前那个形容枯槁、衣衫蓝缕、行吟于泽畔的屈子。诗人就象强劲的秋风里高挂在枝头摇曳着的一片枯黄的树叶,真担心他随时都有被吹落下来的危险。十四个字写尽了诗人自己的苦况,可以说这种人生之苦已经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因痛失亲人而肝肠寸断、因自己颠沛的遭遇而唏嘘不已,在很多诗作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影响。

五、默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第 7 页 共 2页

上一篇:大学毕业老师的赠言下一篇:中国古典诗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