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网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都是本轮电改的重要内容。电改过去五年了,人们看到的是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不少成果和突破,而电网体制改革似乎仍在原地踏步。体制改革与市场建设相比,前者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本应适度超前,但实际上则明显落后,这显然不是人们期望的结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 篇1:

浅谈低碳化电力市场

摘要: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减排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保领域约束性指标的完成进度,中国电力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低碳化转型意义重大。当前,整个能源系统如何向低碳能源系统过渡的关键是电力系统如何向低碳电力系统过渡。本文从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入手,结合低碳化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探讨我国低碳化电力市场的方向。

关键词:电力市场;低碳化;经济

1.引言

当今社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日俱增,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上看,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燃煤发电为主要发电方式,而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燃烧化石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例最大。因此,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电力行业必须承担其重大减排责任。当前,整个能源系统如何向低碳能源系统过渡的关键是电力系统如何向低碳电力系统过渡[1]。同样,如何设计电力批发市场对于能否促进低碳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电力低碳发展的意义,英国、美国的低碳化电力市场建设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2.电力低碳发展的意义

2.1低碳经济的主要思想

2003 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商业激励和技术进步,来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努力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模式。其本质就是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使人类逐步向低碳经济时代迈进。

2.2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及意义

“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能源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电力行业逐步向低碳化发展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电机组结构优化,用电煤耗持续下降;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绿色电力发展逐年加快;输配电能效增强,线路损失率逐年下降;低碳电力技术研发启动,促进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发展顺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我国设计低碳电力市场的意义有以下几点[2]:①有利于清洁能源机组大规模入网,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②能够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段,降低高峰用电负荷,稳定火电机组出力,降低发电煤耗;③有利于特高压、柔性输电、经济调度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降低输电损失率,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④有利于实现电力新能源产品的应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减排效益。

3.低碳化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

3.1英国低碳化电力市场建设

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的目的是提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低碳和价格合适的电力。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将主要以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和容量市场为核心,以碳价格、碳排放和资产监管等为重点展开,其中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推动电源低碳化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而容量市场主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英国政府为确保低碳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提出了包括欧盟排放交易系统、能源义务、气候变化税、政府定价、激励减排等配套市场机制[3]。通过这些机制,使英国电力市场形成了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电力行业整体的低碳化发展。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通过完善电力结构,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0%。规划到2020年,40%的电力为低碳能源,其中3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他10%来自于核电和清洁煤。在2050年前,英国计划基本消除电力生产中的碳排放。

3.2美国低碳化电力市场建设

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國电力市场的建设没有明确提出建设低碳电力市场这个概念,但是它的能源政策都是围绕低碳化制定的。2008年推出“能源新政”,形成了以“绿色”和“节能”为特点的新能源政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能源战略转型。确保3年内将新能源产能扩大1倍,到2012年,美国的发电量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25%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并发展核能。建立“碳排放约束和交易机制”,控制大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80%。

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首先,提供补贴激励电力市场建设;其次,合理分摊风电并网引起的输电成本;最后,探索区域市场间合作,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较大范围内消纳。

3.3国外电力市场低碳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领域,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加强对电力市场低碳化的投资。要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重大低碳示范工程项目试点等工作,针对新能源应用给予政策补贴,弥补电网消纳低碳电源的配套成本。政府应给予电力市场发展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加以落实,推动低碳化电力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而言,虽然不能完全照搬英国的电力市场模式,但是可以参考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体制。关于如何减少电力行业的碳排放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文献[4]认为技术进步、工业 结构、市场结构、政策激励、城市化进程与消费者行为模式是影响电力行业碳减排的重要因素。文献[5]认为碳交易价格也是影响电力行业碳减排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6]认为在电力市场融入碳减排激励因素,构建低碳电力市场,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激励低碳发电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4.总结

目前,中国正处于电力市场改革和电力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基于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将低碳电力技术和清洁能源资源优化整合到现有市场体系中的意义。低碳电力系统和低碳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新兴能源并网发电、清洁能源市场准入、电力市场价格形成等环节的原则和标准。从并从英国、美国构建低碳化电力市场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进行低碳电力市场设计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发展低碳电力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新的思路,为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曾鸣,徐东等. 低碳电力市场设计与政策分析[J].2011.35(24).

[2]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5.

[3]王秀丽,刘春阳.英国低碳化电力市场改革方案初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3).

[4]徐钢,田龙虎,刘彤,等.中国电力工业 CO2减排战略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7):1-8.

[5] Nicholas J C.High penetration wind generation impacts on spot prices i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electricity market[J].Energy Policy,2011,39(10):5939-5949.

[6] Sanya C.Historical analysis of US electricity markets:reassess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11,39(2):720-732.[J].电网技术.2013.37(3).

作者:张瑜

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 篇2:

关于我国电网体制改革方案的思考

电网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都是本轮电改的重要内容。电改过去五年了,人们看到的是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不少成果和突破,而电网体制改革似乎仍在原地踏步。体制改革与市场建设相比,前者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本应适度超前,但实际上则明显落后,这显然不是人们期望的结果。

2020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目标,这对电网体制改革无疑是一个最具刺激性的信号,因为电力市场也需要高水平的电网体制作支撑。或许本轮电改重新聚焦体制改革,将电网体制改革作为重点,跟上全国改革步伐,已经是时候了。

笔者认为,在充分考虑电网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和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将电网体制改革方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递进方案,不仅可以使电网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方案实施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建议方案设计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打破垄断与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

二是必须符合电网的物理规律和技术特性要求,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与高质量发展。

三是必须符合能源转型对调整生产关系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能源转型的进程。

三个原则尽管同等重要,但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中,第三个原则常常被遗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正是这个原则为本轮电改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

关于电网体制改革的层级方案

如果从国务院2002年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算起,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走过近20年历程。经过长期反复的比较和实践的检验,不能不承认,既满足三个基本原则要求,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电网体制改革方案,就是5号文明确的“主辅分离+区域电网+输配分开”的方案。按照笔者的理解,它实际上包含三个层级:第一级为主辅分离方案,第二级为区域电网方案,第三级为输配分开方案,分别代表电网体制改革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水平。

主辅分离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性,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公共事业企业不应当介入竞争性行业的相关业务,因此,电网企业退出传统的设备制造、房地产等业务,以及由主业庇护的其他竞争性业务(包括企业办社会的有关业务)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实行主辅分离,不仅不利于电力市场自身的健康运行,还会严重干扰其他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主辅分离是电力(电网)体制改革必须完成的最基本任务,或者说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最低要求,在国发〔2002〕5号文和中发〔2015〕9号文中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最基本的任务至今仍然没有完成。

区域电网方案。对5号文确定的6个区域电网公司进行必要调整,省级电网公司仍为相应区域公司的子公司,考虑到深化改革的需要和目前的新情况,华北电网公司宜包括蒙西电网,应新增西南电网公司(含四川、重庆和西藏电网),华中电网公司不再包括川、渝电网,其他4个区域电网公司不变。国家电网公司不再与区域和省级电网公司保持隶属关系,其主要职责为承担区域电网联络线路的建设运营、从技术上协调各区域电网的电力电量平衡等事宜。

笔者认为,与一网独大的体制相比,区域电网体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一网独大体制人为强化了电网的垄断地位,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弊端。我国电网尽管电压等级最高,付出的投资和环保代价最大,但整体效率比较低,相当多的工程输送容量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电网的高质量发展会受到旧体制的制约。

笔者认为,区域电网体制绝不是改革的普通选项,而是一个不能放弃的必选项,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地域广阔,电网规模巨大,组建区域电网公司,有利于各网根据自身特点,优化建设方案提高电网效率,有利于电网向着扁平化、分布式的正确方向发展。第二,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都需要区域电网公司的有力协调和配合。第三,区域电网体制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竞争的理念,在自然垄断行业内部设计的一种可以进行“比较竞争”的管理模式,为克服和防止垄断弊端提供了必要保障,是电网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的体现。

认为电网的规模越大、管理方式越集中,越有利于电网发展的看法,是一种不了解电网技术特性的误解。电网与其他行业很不一样,它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分区平衡,这个规律左右着电网的规划建设和生产运行,其要义是:(1)在环保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能源资源与厂址资源,以最经济的方式就近供电;(2)动态保持全网以及各区域电网的电力平衡,构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三道防线;(3)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区域电网的盈余或缺额,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以最优的方式进行平衡。分区平衡实质上就是分区管理,它不仅不排斥联网,还为联网提供依据和支撑,电网的不断发展正是在分区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电网体制并非主观臆想的方案,而是电网分区平衡规律的客观要求。

输配分开方案。即将存量配电网从省级电网公司中分离出来,实行垄断环节与竞争环节的彻底分离。输配分开意味着各区域电网公司和各省级电网公司,正式成为只经营垄断业务(输电网)的公共事业企业,配电网及其售电业务则完全进入市场,由竞争性企业(配售电公司)经营。由于配电网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联系紧密,分离出来的存量配电网,可由省级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给中央和地方的发电集团、有关能源公司,以及独立的配售电公司经营,形成中央政府主管输电、地方政府主管配电的格局。

为保证配电网同样拥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经营大电网分离的存量配电网的企业数量不应过多,一个省内不宜超过10家;从全国范围看,可以成立若干全国性配电集团公司。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包括原来众多配電企业,都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建设,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可以肯定,我国配电网整体上国有资产始终会保持主导地位。

输配分开后,配电网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售电,但必须履行供区内电力普遍服务义务和承担供电保底责任,并且欢迎独立售电公司参与供区的售电竞争。配售电业务不只有单纯的比较竞争,经营不善的配售电企业,若未达到特许经营约定的基本要求,将被勒令提前退出,其供区经政府重新特许,或由新的企业接手,或并入其他经营业绩优秀的企业。

电网体制改革的三个层级方案,可看作是改革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按市场化要求,剥离具有竞争性的辅业;第二步,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在电网行业内部形成比较竞争格局;第三步,分离电网具有竞争性的环节,实现市场竞争最大化。每完成一个步骤,电网体制的水平都将上升一个台阶。三个方案可分步实施,也可以统筹安排:前两个方案同步推进,后一个方案则先在两、三个省试点后再铺开。

对输配分开意义的深化认识

一、构建高水平电网体制的必然选择

构建高水平的电网体制不仅是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水平的电网体制,主要有两个评价标准:一是与市场化要求有很高的契合度,可以保障电力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二是能够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步伐。

要达到第一个标准,电网体制改革必须完成三项任务:(1)形成真正科学合理的“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2)重新定位电网企业(即输电网企业),使其完全回归公共事业属性,成为市场的服务者,而非竞争者;(3)不仅剥离电网具有竞争性的辅业,也剥离其具有竞争性的环节。显然,电网体制改革如果只停留在主辅分离,或者区域电网体制的方案上,不进行输配分开改革,这些任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要达到第二个标准,输配分开更重要。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推动配电网向着有源化、局域化、协同化、智能化、低碳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配电网的“六化”建设,正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的真正抓手。正像“厂网分开”将发电厂推入市场,从而“解放”发电厂一样,“输配分开”将配电网企业推入市场,也必然“解放”配电网企业。可以预计,输配分开改革将对我国社会产生强烈震撼,极大地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参与配电网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因地制宜建设能源互联网、实现配电网“六化”的热情和创造性。也就是说,输配分开改革将动员社会上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在我国掀起一场能源转型的“人民战争”,不仅会大大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步伐,还将为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解决“厂网分开”与“厂网一体”矛盾的“钥匙”

“厂网分开”是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构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体制架构的要求。但是在改革中人们发现,很多情形下厂网是不应该分开、也很难分开的。比如微电网内,源、网、储,甚至荷,需要一体化建设和运营;增量配电网(包括存量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如果允许配电网企业控股或参股并一体化运营,其经济性、效率、服务用户的质量都会好得多。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对“厂网分开”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导致改革实践与“厂网分开”原则发生矛盾的原因,在于电力体制改革“放开两头”的要求没有到位,用电侧至今没有放开。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即实现输配分开后,“厂网分开”与“厂网一体”将拥有各自明确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不会再产生矛盾。

显然,“厂网分开”指的是发电厂与输电网的分开(也是“厂网分开”改革的初衷),不允许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输电网企业,拥有发电厂,这是建立公平、公正电力市场的基本要求。“厂网一体”则是指具有竞争性的配电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配电网内一体化建设和经营分布式电源,这是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竞争性企业的权利,也是促进能源互联网及配电网“六化”建设的需要。当然,按照有利于配电网低碳化、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配电网企业在其网内经营的电源不能是常规火电,单台机组容量需控制在技术上能够被配电网最高等级电压接受的范围内(新建常规火电单机容量均不低于60万千瓦,一般应接入500千伏电网,属于“厂网分开”电源)。

需要指出的是,输配分开后很大一部分配电网将经特许程序,由政府授权发电企业(发电公司或发电集团公司)经营建设,这些发电企业将同时拥有发电厂和配电网,它也是一种必要、合理的“厂网一体”形式。

三、规范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关系的理想模式

除国家大电网外,全国很多省份一直都存在不少大大小小的地方电网,以及大用户自建电网,其最高电压等级大多为110千伏,个别为220千伏,基本上都与大电网相联,性质上多数属于配电网或有源配电网,少数具有局域电网的特征。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逻辑看,本轮电改的一个愿景就是要打破大电网的垄断,在配售电领域引入竞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建设,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不能不承认,地方电网的存在与这个愿景是完全合拍的,似乎没有理由反对和阻止地方电网的发展。

但在实践中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有的地区引入战略合作者,积极对地方小电网进行整合,力促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有的地区则推行国家电网与地方電网融合发展方针,由国家电网控股地方电网,实现多网合一。两种做法代表的发展方向尽管南辕北辙,但都被认为是电改的成果。配电网由于与地方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地方政府对于处理好它的发展问题,一般都有较强烈的愿望和诉求,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说明在全国进行统一的输配分开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已经很紧迫。

输配分开是一次深刻的电网体制改革,针对的不仅是国家电网,也包括地方电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用户的经济可靠供电,有利于两侧电网的建设管理。因此,除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外,部分220(330)千伏变电站和线路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归入配电网。

输配分开后,任何省份的电网都只包括两个部分:输电网和配电网。其中,输电网是唯一的,也是统一的;配电网则按供电区域界定,以终端电网的形式覆盖全省。按照中央政府主管输电、地方政府主管配电的模式,输电网就是国家电网,配电网就是地方电网。也就是说,输电网与国家电网,配电网与地方电网将分别成为同一个概念,多网并存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输电网和配电网在技术上是一张网),发展壮大“地方电网”的念头也会自然打消。

有人担心输配分开后,配电网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技术水平可能会受到削弱,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输电和配电是相对独立的专业,各自拥有的技术力量,可以随体制的变化相应分开。而且只要有现实的需要,以我国目前的科技教育水平,所需技术力量完全可以迅速得到充实和提高。至于投资能力,配电网企业也有若干由国有资本控股、具有很强融资能力和吸引力的全国性集团公司,基本不会出现因资金不足影响配电网发展的问题。

总之,输配分开后配电网企业会更加接地气,不仅能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有能力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

四、为输电网的理性和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使越来越多的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我国今后很多地区的新增电力负荷,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可以由這些电源来满足,配电网不仅负责供电,还将承担起平衡电力电量需求的部分责任。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输电网下网潮流(电能)逐渐减少、远距离输电需求不断减弱的情况。在一些地区输电网的进一步扩展不仅不再需要,而且还可能会进行收缩性调整。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高,原来的燃煤电厂被逐渐替代,输电网的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突出。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输电网早已从外延型电网变为内涵型电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也将有力推动我国输电网逐步进入内涵型发展轨道。今后输电网发展关注的重点,应当是如何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如何保障能源转型顺利进行等问题。

配电网的有源化与输电网的发展,相互间具有明显的排斥性。配电网的有源化程度越高,输电网的建设规模就越小;反之,输电网的输电容量规划越大,配电网的接入电源容量就越少。深刻认识并妥善处理这个矛盾,不仅是现代电网规划的重要课题,也是电网体制改革方案做到有利于电网高质量发展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输配分开改革从体制上为解决输配发展矛盾以及输电网的内涵型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输配分开后,输电网企业作为一个服务型公共事业企业,不用再为营业收入、利润等问题操心,必然会自觉站在国家立场上履行职责,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实事求是、高水平解决输电网在能源转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主动做好为实体经济和电力市场服务的工作,全力支持配电网的“六化”建设。可以肯定,目前输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不理性、不科学、缺乏远见、背离电网发展方向等现象,都将随之消失。

科学性决定改革的成败

旧体制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它缺乏科学性,在新的环境下丧失了存在的理由。科学性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最需要在乎的事。

体制改革的科学性体现在符合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上。比如“厂网分开、输配分开”的体制设计,不仅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本质上是电力系统结构性功能差异的反映,也是电网分区平衡规律的体现。为什么不能以“配售分开”替代“输配分开”,原因就在于售电不是电力系统的一个技术环节,“配电网和售电”与“发电厂和卖电”一样,从技术上看都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电网体制架构中,与“厂网分开”对称的“另一头”只能是“输配分开”,而不是“配售分开”。

体制改革的科学性还体现在逻辑的清晰和一致性上。中发〔2015〕9号文明确要重新定位电网企业功能,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电网企业的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确保电网企业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的稳定。这就是说通过改革,电网企业将完全回归公共事业属性,集中精力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不再承担直接创造利润的任务(电网企业的收入主要用于保障电网发展的必要投入和职工的合理收益)。但人们看到,对电网企业的利润考核依然照旧,并没有出台过渡性考核办法,明显与9号文的有关改革要求脱节,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释放的信息,必然会严重干扰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

体制改革的科学性也体现在符合大众的常识认知上。比如电力调度机构是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指挥中心,输电网则是电力系统的枢纽,从有利于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调度机构与输电网一体化运行是合理的。但从电力市场交易的角度看,电网企业如果继续经营售电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同时扮演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常识告诉人们,这无法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调度机构与输电网一体化只有在输配分开的前提下才是真正合理的。

体制改革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落实方案的严谨性上。关于重新定位电网企业功能,改革和规范其运营模式的要求,中发〔2015〕9号文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但遗憾的是后来陆续出台的几十个指导落实改革要求的配套文件中,却没有指导电网企业实现重新定位的文件。只提出要求和目标,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只有上文,没有下文。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进行的,对象是国资占主导地位的电力行业,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主管部门,而不在企业。改革必须是严肃和严谨的。

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不折腾,再加上一点只争朝夕的精神,电网体制改革取得成功还是有希望的。

作者:吴安平

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 篇3:

低碳经济下电力发展新思路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行业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本文简述了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电力行业已采取的低碳化措施,对当前我国电源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电力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能源结构、低碳技术、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低碳电力发展的新思路,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电力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电力;能源结构;绿色电力

作者简介:邓旭(1990-),男,湖南永州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岳浩(1989-),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排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问题也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事实。随着气候变暖,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旨在降低(CO2)排放的“低碳”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开始成为新经济形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由此而引发出来的“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纷纷出现。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0%~40%,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7年9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可见,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电力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着力发展低碳电力。

一、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可见,低碳经济对技术、制度、能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1990~2003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增加了17亿吨,增幅超过73%,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到2006年,我国CO2排放总量为49.74亿吨,人均3.78吨。

从我国CO2的排放结构上来看,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当前C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尤其是电力行业。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而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还尚未采取具体行业内的低碳化措施,也还没有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目标,可见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为此,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电能源结构,揭示了电力低碳化发展对我国实现低碳化经济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的发展策略,对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电力行业中电源结构分析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由于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发电能源长期主要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2000年我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为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5%,火电用煤占全国煤炭总量的42.2%。到2009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如图1、图2所示(数据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

图1 2009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图2 2009年我国电源结构

从以上我国电源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发电能源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风能等清洁能源只占发电能源的小部分,而化石燃料又是CO2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煤炭发电的CO2排放占发电总排放的比例超过95%。由此可见,改变我国电源结构,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我国发展低碳电力的意义

基于我国的国情,能源以化石燃料为主,而电力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发电能源仍是煤炭等高耗能资源,因此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对我国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电力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取得又一次突破的重要机遇,对提升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贡献。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CO2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我国电力行业的减排空间大,只要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就能大幅度降低CO2气体的排放,因此,低碳电力也应当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发展低碳电力是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电力行业高度依赖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了使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电源结构情况,实现电源结构多样化。低碳经济正式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低碳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电力对我国电力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力,在国际电力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我国电力行业已采取的低碳化措施

在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针对低碳经济要求下电力行业的具体措施,初步采取的相关措施主要有三点。

(1)为了提高电力工业的能源使用率、节约能源,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2)在发改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有不到1%增长到10%。可再生能源是典型的低碳电源,其CO2排放强度极低,甚至可实现零碳排放。因此,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从发电结构上实现CO2的减排。

(3)为了提高发电效率与环保效益,华能发电集团实施了“绿色煤电”计划,分阶段研究与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与CO2排放技术。

六、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发展的新思路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而电力行业在我国作为重要的能源领域之一,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具挑战性和重要意义,因此电力行业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争做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1.发电能源结构多样化发展

要实现我国电力低碳化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我国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要发电能源的能源结构,实现发电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减少煤炭在发电能源中的比重。与传统以确保安全与经济效益为主的电源规划模式相比,面向低碳目标的电源规划模式从“大能源系统”的角度出发,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整个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的演化趋势等各类因素紧密结合,搭建了“能源—经济—环境”三方面因素相协调的规划模型,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划问题。在对电源结构进行规划时,综合考虑发电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降低煤炭资源的比重,实现发电能源的多样化、合理化。

2.低碳电力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在现有能源结构条件下,要实现低碳电力,必须通过采用低碳技术提高化石能源效率和开发新能源。2005年,中国万元GDP消耗能源1.22t标准煤,按现行汇率计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和4.6倍、8倍和0.3倍。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万元GDP消耗能源有所下降,但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必须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能效。鉴于我国的能源情况,目前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所以积极研发和应用洁净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必须积极探索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寻找碳替代产品。

3.积极推进我国低碳经济下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由于CO2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通过自发的市场机制实现配置,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予以规范与引导。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主要的制度包括CO2排放交易等市场机制;低碳电量配额、最低能耗标准、CO2排放指标等约束机制;碳税、污染税等财税机制;绿色电价等激励机制等。因此政府部门如何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是促进低碳电力发展的必要措施。必须鼓励风能等绿色电力发展,加强对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的管理与运作,对绿色电力给予适当的补贴,建立合理的绿色电力定价机制。与此同时,要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大力宣传,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电力,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

4.智能电网是实施低碳电力的有效手段

智能电网是通过对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基本环节的协同控制作用来实现电网高效运行,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有利于电力低碳化发展的要求,解决低碳电力技术上的一些问题。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降低发电容量的要求,负荷曲线可以通过市场电价来调节。同时由于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在自然界是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必须具备较好的负荷调控系统。在可再生能源不足时,可以提高电价,降低对电力的需求,在可再生能源丰富时,降低电价,促进电力需求。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拓宽低碳电力发展新思路

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科学技术信息,掌握国际的最新成果,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促使电力低碳化发展。

6.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的发电机组及用电设备

制定和完善电力行业相关设备标准,强制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机组。

七、结语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具有强大的生机。电力低碳化发展涉及到能源结构的合理规划、电价低碳机制的确定、低碳技术的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在这些关键领域进行创新和研究,我国的电力行业将发生一次革命性改变。

低碳电力牵涉到电气工程、能源、经济等多个学科,电力低碳化发展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技,2009,22(6):68-72.

[2]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3]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4]胡兆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电力之路初探[J].中国能源,2009,31(11):16-19.

[5]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6]陈启鑫,康重庆,夏清等.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5):18-23.

[7]张庆霞.低碳经济下智能电网是发展清洁电能的必然选择[EB/OL].http://www.chinacir.com.cn/expert/2010121162946.shtml.2010-01-21.

(责任编辑:赵赟)

作者:邓 旭 岳 浩 应黎明

上一篇:学生团支部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药品购销合同(精选2篇)